03專題(三)-壓強、浮力的定性分析.doc_第1頁
03專題(三)-壓強、浮力的定性分析.doc_第2頁
03專題(三)-壓強、浮力的定性分析.doc_第3頁
03專題(三)-壓強、浮力的定性分析.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壓強、浮力的定性分析類型1同一物體放在一種液體中圖11如圖1所示,一質(zhì)地均勻的圓柱形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杯內(nèi)水中漂浮著一冰塊,關于冰融化前后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玻璃杯對桌面的壓強增加 B容器內(nèi)液體的密度減小C玻璃杯中液面的高度升高 D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不變2如圖2,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A碗沉入水底時比漂浮在水面上時重力變大了B碗沉入水底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C碗沉入水底時比漂浮時所受的浮力變大了D碗沉入水底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小了圖33(2016南平)如圖所示,壓在杯底的乒乓球,上浮時會彈離水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乒乓球上浮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終不變B乒乓球彈離水面后上升,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C乒乓球上浮過程中,水對杯底的壓強始終不變D乒乓球上浮過程中,水對杯底的壓強先不變,后減小4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將它擠癟,另一次將它撐開,兩次都擰緊蓋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圖4所示兩次牙膏袋的質(zhì)量m甲和m乙的大小關系是m甲_m乙;兩次排開水的體積V甲和V乙的大小關系是V甲_V乙;兩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關系是F甲_F乙;兩次杯底受到水的壓強p甲和p乙的大小關系是p甲_p乙(填“”“”或“”)5.小明有一正立方體金屬塊,他想知道該金屬塊的密度,于是將金屬塊浸沒在某種液體中,如圖5甲所示,在將金屬塊緩緩從液體中豎直提出來的過程中,畫出了測力計拉力F隨提起高度h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該金屬塊的密度約為( )圖4圖6圖5甲乙A. 2.7103/m3 B. 4.4103/m3 C. 3.5103/m3 D. 3.1103/m36.用細繩連在一起的氣球和鐵塊,恰能懸浮在盛水的圓柱形容器內(nèi)如圖6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輕輕撥動一下鐵塊,則氣球和鐵塊的沉浮情況及氣球和鐵塊靜止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將( )A.下沉 變小 B.下沉 變大 C. 上浮 變小 D.懸浮 不變7.將一個重為G的雞蛋放進盛有濃鹽水的杯中,雞蛋漂浮,然后逐漸向杯中加入清水,當雞蛋下沉至杯底靜止時停止加水,如圖所示,圖中的圖象能粗略描述這個過程中浮力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圖7圖8圖9 8 如圖8所示,當溢水杯盛滿某種液體時,把實心物塊緩慢放入杯中,物塊漂浮,靜止后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為m1;當溢水杯盛滿密度為的液體時,把同一物塊緩慢放入杯中,物塊沉底,靜止后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為m2。則物塊的密度為 。9 如圖9將薄壁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漂浮時玻璃杯露出水面的高度為h1,杯子中空氣柱的高度為h2。水的密度為,玻璃杯的橫截面積為S,g為已知常量,則玻璃杯受到的重力為 ( )A. gsh1 B. gsh2 C. gs(h1+h2) D.gs(h2-h1)圖1010.瀘州沱江二橋復線橋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gòu)件,如圖10甲所示,一密度為3103 kg/m3的密閉正方體構(gòu)件被鋼繩緩慢豎直吊入江水中,在勻速沉入江水的過程中,構(gòu)件下表面到江面的距離h逐漸增大,正方體構(gòu)件所受浮力F隨h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取g10 N/kg,江水的密度水1.0103 kg/m3)( )A當h1 m時,構(gòu)件恰好浸沒在江水中B當h2 m時,構(gòu)件所受的浮力大小為2.4105 NC當h3 m時,構(gòu)件底部受到江水的壓強大小為2.0104 PaD當h4 m時,構(gòu)件受到鋼繩的拉力大小為1.6105 N圖1111.如圖11甲所示為盛水的燒杯,上方有彈簧測力計懸掛的圓柱體,將圓柱體緩慢下降,直至將圓柱體全部浸入水中,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象如圖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6 N B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 N C圓柱體的密度是1.5103 kg/ m3D當圓柱體剛好全部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800 Pa圖1212如圖12甲所示,底面積為103 m2的金屬圓筒重2 N,開口向上漂浮在水面上,這時有的體積浸沒在水中;若向金屬圓筒里倒入1.25104 m3的某種液體,水面恰好與金屬圓筒口相平,如圖乙所示,此時水對金屬圓筒底部的壓強為 Pa,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g10 N/kg,水110 kg/m3)13.如圖13甲,底面積為80cm2的圓筒形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積為60cm2、高為12cm的實心圓柱形物體A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小王要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人圓筒形容器內(nèi)的水中時( 水沒有溢出容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的關系。( 使用刻度尺測量h,不計細線重)(1)小王從圓柱形物體A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多組F、h,并將測量的結(jié)果填寫在實驗表格中,依據(jù)實驗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的方格紙中畫出了F與h關系的圖象。甲 乙圖13由圖象乙可知,物體A的重力為 N。觀察圖象乙,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在物體A浸沒后,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深度 ( 選填“有關”或“無關”)。由圖象乙可知:當h等于10cm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 N。(2) 物體A在容器內(nèi)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水對容器底產(chǎn)生的壓強增加了 Pa。14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底面積為100 cm2,將一個重力為2.5 N,底面積為40 cm2,高為10 cm柱形玻璃杯A漂浮于水面,底部連接有一個實心金屬塊B,細線未拉直,最后A、B兩物體在水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B未與底部緊密接觸,細線不可伸長且質(zhì)量體積忽略不計),如圖14甲所示。求:圖14(1)玻璃杯A所受浮力的大小。(2)水對玻璃杯A底部的壓強大小。(3)向容器中注水,細線拉力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容器無限高),求t1時刻到t2時刻加水的體積。類型2同一物體放在不同液體中1(多選)如圖9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現(xiàn)將同一木塊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木塊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相平,兩種情況相比,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木塊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B木塊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較大C甲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較大 D盛甲液體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較小2如圖10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裝有不同的液體,現(xiàn)將三個完全相同的圓柱體分別放入容器的液體中,靜止時三個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在三個容器中,液體密度最小的是_,三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最大的是_(填“甲”“乙”或“丙”)3如圖11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著兩個底面積不同、高度相同、質(zhì)量可忽略的薄壁圓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別盛滿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現(xiàn)將密度為的物體A分別放入水中和酒精中(酒精水),待靜止后,水和酒精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甲和F乙,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p水p酒精,F(xiàn)甲F乙 Bp水p酒精,F(xiàn)甲F乙Cp水p酒精,F(xiàn)甲F乙 Dp水p酒精,F(xiàn)甲F乙圖9圖10圖11圖124如圖12是甲、乙兩種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圖象,設甲液體的密度為甲,液體乙的密度為乙,把同一木塊分別放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的容器中,則( )A(1)容器中盛的是甲液體B(1)容器中盛的是乙液體C木塊在(1)中受的浮力大D木塊底部在(2)中受的壓強大5有甲、乙兩個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滿酒精,乙溢水杯盛滿某種液體。將一不吸水的小球輕輕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質(zhì)量是40g;將小球從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輕輕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漂浮且有1/11的體積露出液面,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是50g,已知p酒精=0.8103kg/m3,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小球的質(zhì)量是40g小球的體積是50cm液體的密度是1.1103kg/m3小球的密度是0.9103kg/m3A. 只有正確 B.只有正確 C.只有正確 D.只有正確類型3不物體放入同一種液體中1A、B是兩個質(zhì)量完全相同的實心長方體,輕輕放入水中后,靜止時如圖13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3A兩物體的密度大小關系是:ABB兩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大小關系是:F浮ApB2如圖14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B兩個實心小球放入甲液體中,兩球沉底;放入乙液體中,兩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圖14A小球A的質(zhì)量小于小球B的質(zhì)量B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C小球A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D在甲液體中容器底對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對小球B的支持力3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A、B兩個實心正方體(VAVB),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靜止時如圖15所示,現(xiàn)將A、B撈起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比較A、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A、FB和它們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A,pB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FApB BFAFB,pApBCFAFB,pAFB,pApB4如圖16所示,將蘋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蘋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蘋果的質(zhì)量、體積及受到的浮力為m1、V1和F1,梨子的質(zhì)量、體積及受到的浮力為m2、V2和F2,現(xiàn)有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1)若m1m2,則F1一定小于F2 (2)若m1m2,則F1一定大于F2(3)若V1V2,則F1一定小于F2 (4)若V1V2,則F1一定大于F2A(1)(3) B(1)(4) C(2)(3) D(2)(4)圖16圖15圖175.如圖17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在乙容器內(nèi)放入木塊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內(nèi)放一個小球懸浮在水中,此時,甲、乙、丙三個容器內(nèi)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容器中,水對丙容器底的壓強最大 B三個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力不相等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鹽水,木塊受到的浮力變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qū)⑾鲁令愋?兩種物體放在兩種液體中1如圖18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兩個圓筒形容器,甲容器中盛有液體A,物塊M漂浮在A中,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為m1,液體A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1;乙容器中盛有液體B,物塊N漂浮在B中,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為m2,液體B對乙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2.已知甲容器的底面積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積容器中液體A、B質(zhì)量相等,物塊M、N質(zhì)量相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p1p2,m1m2 Bp1p2,m1m2Cp1p2,m1m2 Dp1p2,m1m2圖18圖19圖202如圖19所示,甲、乙兩個圓柱形容器中盛有兩種不同的液體A、B,液體對兩個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則A_B,現(xiàn)將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物體分別放入兩個容器中,靜止時一個漂浮,另一個懸浮(液體均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