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頁
2017_2018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頁
2017_2018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tǒng)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tǒng)治和經濟發(fā)展情況。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等基本史實。通過學習成吉思汗等的歷史史實,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及對蒙古社會的發(fā)展起到的積極作用,給予正確的評價。并從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學習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其不畏威脅、從容赴死的崇髙氣節(jié)和英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寶貴的精神遺產將光照后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局攸c難點】教學重點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是本課的重點。教學難點“行省制度”;另外,本課內容繁多,講述時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也是個難點?!窘谭▽W法】開展合作學習法、提問法、講解法、比較法、自主探究。【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教具】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等相關媒體、圖片【教學過程】復習二、導入新課教師可提問:兩宋時期我國北方先后出現(xiàn)了哪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在學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師指出當時北方還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由此導人新課。三、講授新課()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1.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動于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遷徙,進入草原地區(qū)。蒙古族善于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的生活。12世紀時,蒙古草原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互之間為爭奪人口、草場、水源、牲畜而頻繁發(fā)生戰(zhàn)爭,生靈涂炭。人們盼望草原統(tǒng)一起來,結束戰(zhàn)爭。教師展示蒙古族的服飾、生活習俗等圖片,讓學生了解有關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況。2. 蒙古族各部的統(tǒng)一是由鐵木真完成的。年幼時的鐵木真,因父親在部落紛爭中離世,經歷了許多磨難,切身感悟到只有將草原上的各個部落統(tǒng)一起來,才能給草原帶來和平,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他率部多次征討,逐一打敗了草原上各個強大的勢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tǒng)一,建立了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講述蒙古族的興起和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時,應突出成吉思汗這個人物。通過講述鐵木真童年的經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鐵木真的堅強和機敏留下深刻印象。講述時可指導學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以加強感性印象。提問:(1)你覺得鐵木真是一個怎樣的人?(堅強、機敏)(2)結合P48相關史事的內容,了解成吉思汗對蒙古族的發(fā)展壯大所做的貢獻。教師歸納: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戰(zhàn)、蒙古高原處于四分五裂的時候,鐵木真順應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發(fā)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堅強的性格,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經過多年戰(zhàn)爭,克服重重閑難,最終統(tǒng)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權,還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而結束了蒙古高原長期混亂的局面,擺脫了金國的壓迫和奴役,對蒙古社會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國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統(tǒng)一蒙古,為后來元朝統(tǒng)一全國奠定基礎。(二)蒙古滅西夏與金1.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隊首先進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惡,所以金朝皇帝拒絕支援西夏。在蒙古軍隊的進攻下,1227年西夏滅亡。2.成吉思汗率軍進攻西夏時,在六盤山去世。他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借道宋境進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3.金朝滅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南宋,雙方之間的戰(zhàn)爭前后持續(xù)了 40多年。這一節(jié)的內容,可簡單敘述,只要求學生記住西夏、金滅亡的時間與順序即可。(三)元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1260年繼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議“行漢法”?教師歸納:實行的是重儒政策,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勢所決定的。因為仿效漢法改制有利于社會進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也是為了鞏固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2.1276年,元軍攻入臨安,南宋滅亡。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等人繼續(xù)展開抗元斗爭。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關于元朝的建立,過程應從簡。為使學生條理清晰,提高課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圖或多媒體課件講述元朝的建立及統(tǒng)一過程,并注意突出兩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6年元滅南宋。關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導學生閱讀過零丁洋及正氣歌(片段)。在屏幕上顯示文天祥像,啟發(fā)學生思考:文天祥是怎樣的人?你能用材料證明他具有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嗎?(指導學生說出他們在課前找到的有關文天祥抗元的資料,比比誰說的最多、最準確。)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50知識拓展文天祥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重點指出兩句詩的意思,讓學生了解文天祥當時寫這首詩的心情和學習他的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提問:既然元朝的統(tǒng)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文天祥組織的抗元斗爭卻又受到后人的敬佩,這是為什么呢?教師歸納:文天祥面對元軍的進攻,組織南宋軍民進行抵抗,保衛(wèi)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正義之舉;兵敗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終堅貞不屈,最后英勇就義,這是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的真實寫照,這種崇髙的氣節(jié),已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征。3.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tǒng)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