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2013學年高二政治上學期期中試題 理 新人教版_第1頁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2013學年高二政治上學期期中試題 理 新人教版_第2頁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2013學年高二政治上學期期中試題 理 新人教版_第3頁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2013學年高二政治上學期期中試題 理 新人教版_第4頁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2013學年高二政治上學期期中試題 理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用心 愛心 專心1 山西大學附中山西大學附中 2012 20132012 2013 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期中考試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期中考試 政治試題 理科 政治試題 理科 考試時間 90 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每題 2 分 共 50 分 1 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 參加人大代表的選舉 企業(yè)進行生產 觀看文藝演出 參觀歷史博物館 網上評議政府活動 參加學雷鋒精神活動 A B C D 2 在都市 有繁華的文化景觀 在鄉(xiāng)鎮(zhèn) 人們利用農閑時聞 集市和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 開展 各種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 在人口分散 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qū) 文化活動更具有特有的鄉(xiāng) 土氣息 以上材料說明 A 不同的區(qū)域 有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 也有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 B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C 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D 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根據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 通知 精神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面向青少年學生的活動場所和公共文化 體育設施建設納 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 據此回答第 3 4 題 3 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品德教育 紀律教育 法制教育 科普教育的重要場地 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具有著重要的作 用 這表明 A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B 不同地區(qū)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C 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D 文化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4 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 是因為 A 文化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B 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 C 只要將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得越好 青少年的文化修養(yǎng)就會提高 D 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5 孟浩然 與諸子登峴山 詩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 臨 羊公碑字在 讀罷淚沾襟 該句詩可以體現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文化是由文人創(chuàng)造的 文化具有繼承性 文化影響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6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社會經濟發(fā)展比現在落后 但當時的諸子百家 群星燦爛 是中國文化 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 這一事實主要說明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 政治所決定 B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C 文化對社會生產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D 文化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7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間 而塵心漸息 夷猶予詩書圖畫之內 而俗氣潛消 這表明 A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B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C 文化是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 D 只有優(yōu)秀文化才對人產生影響 8 燃放爆竹是春節(jié)的一個傳統(tǒng) 據調查 41 7 的被訪者及其家庭有燃放爆竹的習俗 29 1 的被訪者偶爾燃放煙花爆竹 這表明 A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C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 強制的 D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9 清理了野蠻的混沌 心靈才會蕩起純凈的清波 掃除了愚昧的灰塵 思想才會綻放美麗 的花朵 這告訴我們 用心 愛心 專心2 A 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 B 要積極主動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C 文化是精神產品 D 必須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10 清華大學的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南京大學的 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 北京師 范大學的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等校訓影響著一代代莘莘學子 這說明優(yōu)秀文化能夠 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A B C D 11 在新舊體制轉換 經濟結構調整時期 就業(yè)競爭很激烈 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更高 例如 現在有些用人單位提出了這樣的就業(yè)條件 當司機要兼外聯(lián) 當電工要有駕照 當 秘書要懂外語 這反映了社會發(fā)展進步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見 A 人們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響 往往是自覺主動的 B 不同時期的歷史特點不同 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C 人們接受文化的影響是消極被動的 D 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12 農歷八月十五仲秋節(jié) 全國各族 人民共同歡慶 臺灣各地舉辦多項活動慶祝 民眾紛 紛趕回家吃月餅賞月 不亦樂乎 下列有關民族節(jié)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B 海峽兩岸共同慶祝民族節(jié)日體現著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C 民族節(jié)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D 透過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可以領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韻味 13 截至 2009 年 10 月 我國已有昆曲 端午節(jié)等 29 個項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躍居世界第一 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 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 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 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 A B C D 14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談到對文化的感悟時指出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 下列選項符合其意的是 文化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應該走向趨同 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文化應該求同存異 兼收并蓄 A B C D 15 第 ll 屆奧運會首次通過電視實況轉播 共有 16 2 萬觀眾觀看了轉播 第 14 屆奧運會 英國廣播公司以 3 000 美元獲得電視轉播權 倫敦周圍 80 千米內約有 50 萬人觀看了轉播 第 18 屆奧運會首次通過衛(wèi)星向全球進行實況直播 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比賽進程 如 同身臨其境 第 26 屆奧運會電視實況轉播覆蓋了 214 個國家和地區(qū) 累計觀眾達 196 億人 次 以上事實說明 大眾傳媒已日益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大眾傳播已取代舊的傳媒 大眾傳媒顯示了 文化傳遞 溝通 共享的特大功能 大眾傳媒克服了舊的傳媒的局限性 A B C D 16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 浩然正氣 今天我們強調領導干部要 講正氣 同時賦予了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內涵 這說明傳統(tǒng)文化具有 A 相對穩(wěn)定性 B 鮮明民族性 C 較強融合性 D 明顯滲透性 17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基礎 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文化創(chuàng)新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 文化創(chuàng)作的靈感最終來自社會實踐和創(chuàng)作者的聰明才 智 文化創(chuàng)作的動力來自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產生優(yōu)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 B C D 18 文化交流與融合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下列選項能體現文化交流與融 合的是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獨弦不成音 獨木不成林 用心 愛心 專心3 孤芳獨美 不如集眾芳以為美 己之所欲 亦勿施于人 A B C D 19 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地區(qū)的經濟強弱是動態(tài)的 可以浮動的 但是民族的文 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 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 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中華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傳統(tǒng)文化不因時而變 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 B C D 20 德國法蘭克福圖書展覽會上 中國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賓國向世人展示了優(yōu)秀的中華文 化 其中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豐富而絢麗的內涵 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讓 參觀者如醉如癡 這反映的中華文化的特征主要是 A 博大精深 B 源遠流長 C 求同存異 D 兼收并蓄 21 北京的 四合院 廣東的 圍村 陜西的 窯洞 福建 的 土樓 等民居建筑都與 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息息相關 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財富 各具 特色的地域文化 決定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 蘊涵著中華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 長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 A B C D 22 2009 年是建國 60 周年 愛我中華 唱遍華夏大地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 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 愛我中華 從文化上看 愛我中華 體現了 A 我國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B 我國各民族人民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C 我國的漢族文化取代了少數民族文化 D 中華文化比少數民族文化優(yōu)越 23 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 它是在 18 世紀下半葉經徽戲 秦腔 漢調的交融 并借鑒吸 收昆曲 京腔之長而形成的 京劇的形成體現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異彩繽紛 B 中華文化薪火相傳和一脈相承 C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夠實現融會貫通 24 瓊州勝景五公祠有副膾炙人口的對聯(lián) 只知有國 不知有身 任憑千般折磨 益堅其志 先其所憂 后其所樂 但愿群才奮起 莫負斯樓 這副對聯(lián)生動體現了中 華民族精神中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 公正廉明 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淡泊名利 寧靜致遠的超然胸襟 自強不息 堅韌不拔的頑強斗志 A B C D 25 電視連續(xù)劇 沂蒙 其播出掀起收視熱潮 沂蒙 用 紅嫂 式的質樸表現 紅嫂 的崇高 真實地展示了 愛黨愛軍 開拓奮進 艱苦創(chuàng)業(yè) 無私奉獻 的沂蒙精神 是偉 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又一壯歌 這表明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對于民族精神要堅持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批判繼承 作為民族精神核心的愛國主義 在不同時期的具體內涵是相同的 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 A B C D 用心 愛心 專心4 山西大學附中 2012 2013 學年第一學期 高二期中考試 政治答題紙 一 選擇題 題 號 12345678910111213 答 案 題 號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 案 二 非選擇題 共 50 分 26 2012 年 3 月 28 日 31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到河北廊坊 保定 石家莊等 地 深入企業(yè) 農村 社區(qū) 宣傳文化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就貫徹落實全國 兩會 精神 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進行調研 李長春強調 以胡錦濤同 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 認真貫徹中央要求 初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 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 分析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的原因 12 分 用心 愛心 專心5 27 中美文化有明顯的差異 飲食上 美國人追求流水線般的快餐文化 所以麥當勞大行其 道 而中國人則講究烹炸煎炒的廚房藝術 所以有了內涵深厚的八大菜系 交往上 美國 人喜歡直截了當 開門見山 而中國人則講究含蓄雋永 話里有話 思維和行動上 美國 人強調特立獨行 崇尚個人英雄主義 而中國人則注重團隊的力量 往往舍棄個人來成就 集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文化特征 2 分 2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種文化現象 6 分 28 在山東 誕生了孔子 孟子等大思想家 幾千年來以他們?yōu)榇淼娜寮宜枷肷羁逃?響了中國乃至世界 在一次 文化生活 綜合探究課上 某班同學對儒家思想形成了兩種 截然相反的觀點 甲方主張 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 只有全面繼承才能完成中 華文化的全面復興 乙方認為 儒家思想已經落后于時代 要實現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 就要丟掉這些歷史包袱 請對上述觀點進行評析 8 分 29 材料 今天 在全球化的形勢下 我們必須充分地 系統(tǒng)地吸收和消化西方文化以 及其他各民族的文化 只有這樣 中國文化才能適應人類社會發(fā)展要求 才能實現我們民 族自身的新發(fā)展 辨析 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 就能實現文化創(chuàng)新 9 分 用心 愛心 專心6 30 材料一 當今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培育民族精神 美國以強化 美國精神 為公民 教育的重點 俄羅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對全民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綱和法 案 力求重振民族精神 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政府為主導 推崇 身土不二 培育 韓國 精神 材料二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 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 必須把弘揚 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 納入精神文明建設 的全過程 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結合材料回答 1 材料一 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現象 2 分 2 當前我國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3 分 3 你認為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8 分 用心 愛心 專心7 理科期中考試答案 1 5DAADC 6 10 BADBD 11 15 BCBCC 16 20 ABBAA 21 25CACCB 26 1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 能夠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對我國發(fā)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 分 2 文化與經濟 政治相互交融 2 分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濟 給予政治 經濟以重大影響 2 分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大力加強文化建設能夠為 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 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2 分 從 而推動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fā)展和保持社會穩(wěn)定 3 當今世界 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 力的重要源泉 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 2 分 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有利于提升我 國的文化軟實力 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 2 分 從文化對人的影響角度分析亦可給 4 分 但最高 12 分 27 1 反映出文化具有多樣性的特征 2 分 2 我們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tài)度是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 化 相互借鑒 求同存異 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 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 4 分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2 分 28 對儒家思想 既要批判繼承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做到古為今用 2 分 又要不 斷推陳出新 革故鼎新 2 分 充分體現時代精神 甲的觀點沒有做到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繼承 2 分 因而是片面的 1 分 而乙認為對 儒家思想應徹底拋棄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1 分 29 1 立足于社會實踐 是文化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文化創(chuàng)作的根本途徑 2 分 2 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 都有獨特的優(yōu)秀之處 因此 實現文化 創(chuàng)新 就應該學習 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優(yōu)秀文化成果 做到 取長補短 從而豐富 發(fā)展本民族的文化 推出融會多種文化物質的新文化 2 分 3 每個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