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知識競賽試題單選.doc_第1頁
XX年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知識競賽試題單選.doc_第2頁
XX年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知識競賽試題單選.doc_第3頁
XX年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知識競賽試題單選.doc_第4頁
XX年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知識競賽試題單選.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年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知識競賽試題(單選)201、參考文獻是為撰寫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一般集中列表于 (A) 。A. 文末B. 當頁頁腳C. 頁眉D. 文首202、作者在投稿前應了解所投出版社或期刊的有關投稿和發(fā)表方面的規(guī)定,遵守有關投稿的規(guī)范要求。下列關于投稿規(guī)范的說法或做法,錯誤的是(D)。A. 作者應尊重學術期刊或出版社的首發(fā)權。B. 對于允許以另一種語言發(fā)表同一著作或論文的出版社或期刊,作者應與首發(fā)出版社或期刊之間事先約定協(xié)議,只有獲得許可,作者才可以不同語言再次發(fā)表并在顯著位置注明原始刊載處。C. 作者應避免拆分發(fā)表。D. 未經(jīng)其他作者同意擅自把稿件轉投另一家期刊或出版社。203、在向編輯部說明的情況下,以下行為不屬于“一稿多投”的是(D)。A. 作者把A文章分成B文章和C文章,然后把A.B.C三篇文章投遞給不同的期刊。B. 作者僅對文章題目做出改變,而結構和內容不做變化。C. 除了改換文章題目外,對段落的前后連接關系進行調整,但整體內容不變。D. 在一種刊物發(fā)表過摘要或初步報道,而將全文投向另一種期刊的文稿。204、以下關于“一稿多投”的說法中,錯誤的是(B)。A. 同意刊物轉載已經(jīng)發(fā)表的稿件,應明確要求刊物注明“轉載”字樣,并公開說明原刊載處。B. 未經(jīng)正式出版的學術會議論文集刊登的稿件,不可以再次在其他正式刊物上發(fā)表。C. 論文公開發(fā)表后收人論文集,應注明原來發(fā)表的出處。D. 由于無法掌握發(fā)表情況同時向多處投遞稿件,在第一次發(fā)表后,應立即通知其他投遞處停止處理稿件。205、將論文或論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經(jīng)過文字層面或者文稿類型變換后的同一內容的其他版本.載體格式再次投稿。這種做法屬于(B)。A. 剽竊B. 一稿多投C. 抄襲D. 合乎規(guī)范206、有的作者在寫“綜述”文章時,盡管也閱讀和引用了一部分原始文獻,但更多的內容來自別人對同類學科的“綜述”,結果文章成了“綜述的綜述”,但作者的“綜述能力”很強,文章通過編輯部的審稿也發(fā)表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 該作者違背了“適度引用”的規(guī)范。C. 該作者在“量”上沒有形成抄襲。B. 該作者在“質”上沒有形成抄襲。D. 該作者沒有學術失范的行為。207、凡轉引他人成果,應注明轉引(D)。A. 原因B. 原則C. 時間D. 范圍208、以下不屬于一次文獻的是(D)。A. 學術專著B. 發(fā)明專利C. 學位論文D. 學術教材209、作者為了彰顯自己查閱了大量文獻,故意列出一些與研究內容基本沒有關系的文獻;或作者根本沒有查閱,而是直接從他人的參考文獻中搬來;或為了表示作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列出一些無關或看似有關,實際上根本沒有查閱的文獻。上述情況屬于(C)。A. 隱匿參考文獻B. 理性選擇參考文獻C. 引用無關參考文獻D. 合理增加參考文獻210、在向編輯部說明的情況下,以下說法中不屬于“一稿多投”的是 (B) 。A. 將論文或者論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經(jīng)過文字層面或者文稿類型變換后的同一內容的其他版本.載體格式再次投稿。B. 對首次發(fā)表的內容充實了50%或以上數(shù)據(jù)的學術論文,再次發(fā)表。但對上次發(fā)表的論文進行引用。C. 在同一時段故意投給兩家或兩家以上學術刊物。D. 對段落的前后連接關系進行調整,但整體內容不變。211、以下說法中屬于“一搞多投”的是(C)。A. 重要會議的紀要和有關組織達成的共識性文件,再次發(fā)表。B. 論文以不同或同一種文字在同一種期刊的國際版本上再次發(fā)表。C. 非同一時段且已知該論文已經(jīng)被某一刊物接受或發(fā)表的情況下,投給其他刊物。D. 同一篇論文在內部資料發(fā)表后,在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再次發(fā)表。212、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一般排印在該頁地腳的稱為(B)。A. 尾注B. 腳注C. 夾注D. 首注213、以下不屬于“夾注”的是(B)。A. 間接引文,在表述后面注明他人的姓名及其見解發(fā)表的年份。B. 把注釋集中于全文.全書或書中某一章的末尾。C. 對文中某個詞語做簡單說明或標出其另外一種提法。D. 直接引文,在引文后注明出處。214、當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確信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時,應 (D)。A. 曠達灑脫,不予計較。B. 先通過自己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尋求私下解決。C. 立即向相關法律部門提起訴訟。D. 合理渠道.有效程序,向有關機構提出申訴或反申訴。215、學術道德是在學術共同體內部所構建的一種(B)A. 行政化的操作B. 自覺的約束機制C. 政治上的要求D. 道德上的強迫機制216、按照項目資助單位的規(guī)定及時提交項目年度進展報告.結題報告或者研究成果報告等書面材料。以下說法錯誤的是(D)A. 不得提交弄虛作假的報告,偽造的原始記錄或者相關材料B. 不得侵占.挪用項目資助經(jīng)費C. 不得泄露國家秘密D. 不得將已發(fā)生的僅僅少量濫用科研資源的事宜寫入報告217、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遏制學術不端行為,必須(B)A. 懲防并舉B. 標本兼治C. 自律與他律結合D. 以上三者相結合218、項目申請材料的真實可靠是保證公正.公平分配科研資源的基本條件。下列關于科研人員在保持申請材料真實性方面應遵守的規(guī)范的說法,錯誤的是(D)A. 客觀說明所申請課題的研究意義和價值,誠實地表述研究方案及實施計劃,不虛構,不夸大。B. 清晰準確地表達和評價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礎C. 預先征求并獲得課題申請書中所列合作人員的書面同意D. 以上都不是219、下列哪一項不屬于過度引用(B)A. 連續(xù)多個段落引用某一個作者的論著B. 在一篇學術論文中三次引用同一作者的論著C. 主要觀點和論據(jù)以引用為主D. 引用文字超過自己的論證220、以下說法中,不屬于“引用無關參考文獻”的是(D)A. 為了彰顯自己查閱了大量文獻,故意列出一些與研究內容基本沒有關系的文獻。B. 作者根本沒有查閱,而是直接從他人的參考文獻中搬來。C. 回避文獻出處,使人分不清哪些是他人的已有成果,而哪些是作者自己新的學術創(chuàng)造。D. 為了表示作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列出一些無關或看似有關,實際上根本沒有查閱的文獻。221、學術評價的標準不包括(A)。A.分類評價B. 注重質量與合理量化C. 保護學術自由D. 以上都不包括222、以下哪項不屬于學術共同體的特點(D)A. 具有共同學術旨趣C. 是學術規(guī)范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B. 是學術活動的主體和承擔者D. 做出絕對正確的判斷和決定223、下列哪一項做法未違反學術規(guī)范(A)A.學術水平低。B. 放棄學術標準,進行不當學術評價。C.未經(jīng)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D.篡改數(shù)據(jù).文獻。224、有一本已經(jīng)出版使用兩三年的教學用書,主編換了約1/3的參編人員,重新編寫,換了一個書名又在另一家出版社出版。除新參加編寫的人員外,其余編寫人員多數(shù)對其編寫的各章,都原封不動或稍作修改后,照搬到“新書”中來。對這種編書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 原編人員編寫的內容可以不做修改,符合學術規(guī)范B. 因為編寫內容大量重復,甚至完全相同,不符合學術規(guī)范C. 因為書名變動,因此,編寫各章節(jié)的人員也應相應變動D. 尚無法判斷主編是否有違規(guī)行為225、下列關于“中文引文注釋”的說法中,錯誤的是(D)A. 古籍需注明:原作者/書名/部類名/卷次或篇名/版本B. 期刊需注明: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期C. 報紙需按順序標注作者/篇名/報紙名稱/出版年月日D. 網(wǎng)絡文獻需按順序標注:作者/文獻名/網(wǎng)上發(fā)布時間/訪問時間226、科研不當行為雖然沒有違背科學活動的基本價值觀,但卻有嚴重的社會影響。下列哪一項不是科研不當行為的后果(D)A. 敗壞學風B. 有損科學職業(yè)的整體形象C. 侵蝕創(chuàng)新文化和科學的公信力D. 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227、科技工作者在履行本單位交付的任務中完成的或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物質條件或名義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申請專利的權利歸(A)A.所屬法人單位所有B.參與者集體所有C.個人所有D.所有相關者共有228、在所承擔的國家和單位科研課題或者科技項目完成后,不得故意隱瞞關鍵技術或者資料,故意妨礙后續(xù)研究與開發(fā)。這一表述屬于(A)A.遵守有利后續(xù)研發(fā)原則B.遵守保密原則C.反對炒作原則D.同行評議原則229、以下關于同行評價專家基本素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D)A.被聘請為評價專家是學界.社會對專家學術水平的認同。專家本人應該積極參與相關的學術評價活B.評價專家發(fā)現(xiàn)評價對象與本人有利害關系或者存在妨礙公正評價的其他因素時,應主動申請回避C.評價專家應當認真閱讀參評項目的材料,給出詳細評語和誠實餓反饋意見,不可敷衍塞責;更不可存在偏見D.評價專家應該堅持職業(yè)操守,嚴守秘密,在評價活動過程中,可以自主判斷選露相關信息,以不過分影響評價公正和學界團結為限230、研究者應始終保持對科研中可能出現(xiàn)錯誤的警惕,并相信對人類世界與社會的認識是要與時懼進的。這句話指的是科研活動中應遵守的(C)原則。A.求真務實B.繼承創(chuàng)新C.質疑D.恪守職責231、凡涉及以人類為對象的試驗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是(D)A.對于涉及個人信息的統(tǒng)計研究工作,包括個人的醫(yī)學信息和網(wǎng)絡電子信息的,不得單方面公開披露所掌握的他人信息B.不得協(xié)助或者參與外國科研團隊在我國開展在其本國違法的,有悖倫理的試驗C.對于涉及個人信息的統(tǒng)計研究工作,不得用于非法交易D.以上三項都是232、1964年,xq的一-位年輕人郝天護給時任中因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錢學森寫信,指出錢學森近期發(fā)表的一篇力學論文中有一處需要商榷,錢學森當時在力學界已是絕對權威,但收到來信后,不僅親筆回信,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更鼓勵郝天護將自己的觀點寫成文章,并推薦發(fā)表在力學學報上,這體現(xiàn)出錢學森作為一名合格科技工作者的(A)A.嚴謹作風B.誠信品行C.責任意識D.人文素養(yǎng)233、解決科學道德和學風問題,關鍵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監(jiān)督三個環(huán)節(jié)。教育是( ).制度是( ).監(jiān)督是(A),懲防結合.標木兼治。A.基礎.關鍵.保障B.基礎.保障.關鍵C.核心.手段.保證D.手段.保證.核心234、.任鴻先先生于1916年在“科學精神論”一文中首次明確提H科學精神的概念“科學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美因著名學者策科維茨將科學特神概拈為激情( enthusiasm).創(chuàng)造性和誠信三個方面。可見,科學精神是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貫穿于科研活動全過程的共同信念.價值.態(tài)度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稱。下列不屬 于科學精神的內涵的是(D)A.求與精神B.理性的懷疑精神C.民主精神D.激情狀態(tài)235、病態(tài)科學是科學研究齊被其主觀性,錯誤所自我欺騙而導致的“科學式”的研究。在一定意義上看,病態(tài)科學實屬科學的常態(tài)。下列情況不屬于病態(tài)科學的是(D)A.主觀期望的科學B.一廂情愿的科學C.獨斷論式的科學D.偽科學236、沒有批判精神的學術是沒有生氣的。對待具體的學術性著作既要有忠實的介紹.同情的理解,也需要有批判的超越。以下不屬于規(guī)范的學術批判是的(D)A.盡量引用因內權威性的意見B.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C.盡量引用因外權威性的意見D.個人好惡237、受試者因參與研究而承擔風險.耗費時間和精力,或遭受意外的人身傷害的,應該得到公平的經(jīng)濟補償和醫(yī)療救助。這體現(xiàn)出公平原則中的(A)A.堅持回報公正B.堅持程序公正C.堅持分配公正D.堅持待遇公正238、韓國首爾大學黃禹錫因違反科學道德,犯有詐騙.科研剽竊等行為,被拉下“因家最高科學家”神壇,最終以被判處有期徒刑18個月.緩期兩年執(zhí)行的結局收場。這一- 事件極大地傷古了韓因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也對韓因科技界的國際形象帶來負面影響=該案例突出反映了當前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具有(B)A.個案性B.社會性C.行業(yè)性D.必然性239、在課題中請中,不應超負荷中請,有的科技作者同時參加了多個課題,應保證每年所有課題的時間加總之和不能超過( D)月A.3B. 6C. 9D. 12240、一些作者原作者的研究進行改頭換面,再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并當作自己的論述而不注明出處。這種行為雖然在表達上可能是作者自己的話,實際上作者只是挪用了別人的觀點,并不是作者自己的研究,實際是一種剽竊行為。這種引用屬于(A)A.著而不引B.引而不著C.有總漏引D.過度他引241、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只有通過學術批評才能推動學術進步。學術批評不應該遵循以下哪些原則(C)A.實事求是B.以理服人C.義氣之爭D.激濁揚請242、在生活中我們常聽說神醫(yī).水能變油.氣功可以改變水分子結構等屬于偽科學中的( D)A.文化類偽科學B.迷性類偽科學C.未知領域類偽科學D.江湖騙術類偽科學243、高尚的學風道德會對科學文化的發(fā)育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因老一代科學家淡泊名利.勇攀高峰.無私奉獻,以優(yōu)良的科學道德和學術素養(yǎng)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會樹立了光輝典范。但是目前,我因科學文化發(fā)育嚴重滯后于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下列不屬于這種嚴重滯后的表現(xiàn)的是(C)A.過分看重短期目標,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劍”的執(zhí)著精神B.缺乏批評質疑聲音C.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低水平的重復性的科研成果時有發(fā)生。D.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動中,缺乏對人的基本尊重,科研倫理底線受到挑戰(zhàn)244、以人類為實驗對象,實驗只能由具備科研資格的人員操作,如果有學生參加研究,應有相關教師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