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學術期刊論文 親子交流與兒童心理理論的學術期刊論文 親子交流與兒童心理理論的 獲得和發(fā)展 文化的視角獲得和發(fā)展 文化的視角 蘇彥捷 劉艷春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蘇彥捷 劉艷春 北京大學心理系 北京100871 蘇彥捷 E mail yjsu 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 已有研究表明個體心理理論的獲得和發(fā)展既有文化普遍性 又表現(xiàn)出文化特異 性 為了探討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影響因素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社會 交流的作用 親子交流是兒童早期社會交流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與兒童心理 理論的獲得和發(fā)展密切相關 文章分別比較了撫養(yǎng)者的親子談話和兒童情景記 憶的中西文化差異 以及它們與心理理論發(fā)展的關系來理解中國兒童心理理論 獲得與發(fā)展的特異性 最后提出了一些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探討的關鍵問題 關 關 鍵鍵 詞 詞 親子交流 心理理論 文化特異性 親子談話 情景記憶 Premack和Woodruff 1978 研究黑猩猩的社會認知能力時首次提出了心理理論 t heory of mind 的概念 王茜 蘇彥捷 劉立慧 2000 兒童4歲左右開始發(fā)展的錯誤信 念理解是心理理論的核心成分 常常是衡量兒童是否具備心理理論的標志性任 務 例如Wimmer Perner 1983 然而心理理論包含不同的成分 這些成分在不同的年齡相繼發(fā) 展出來 王彥 蘇彥捷 2008 Wellman和Liu 2004 在總結大量研究結果的基 礎上設計了一套心理理論量表 用于測量兒童在發(fā)展上依次出現(xiàn)的概念理解 隨著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研究者從最初主要關注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過程 中的里程碑 Wellman Cross Watson 2001 到目前越來越多關注心理理論發(fā)展中的普遍規(guī)律及其文化差異 和個體差異 Hughes et al 2005 Liu Wellman Tardif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Sabbagh 2008 Wellman et al 2001 對這些發(fā)現(xiàn)的理解不能不涉及個體的社會化環(huán)境 而教養(yǎng)實踐中 的親子交流影響著個體的社會化進程 Keller et al 2007 親子交流作為一個親子雙方相互作用的整體 應該包括撫養(yǎng)者的 親子談話和兒童對自己經(jīng)驗的組織 因此系統(tǒng)分析和總結主要撫養(yǎng)者親子談話 與兒童情景記憶的文化普遍性與特異性會有助于我們對心理理論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 識 1 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文化普遍性與特異性1 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文化普遍性與特異性 Wellman等 2001 通過元分析比較了不同年齡 不同國家兒童在錯誤信念任務上 的表現(xiàn) 結果發(fā)現(xiàn) 盡管典型發(fā)展兒童通過錯誤信念的時間點并不相同 但大 部分在4歲左右時能夠理解錯誤信念 表明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文化普遍 性 但該元分析中涉及到研究樣本量較小 且主要集中在歐美兒童錯誤信念的 理解上 這些研究者隨后的一項元分析則比較了196名中國兒童 其中69名來自 香港 與155名北美兒童 其中 83名兒童來自美國 72名兒童來自加拿大 錯誤 信念的理解能力 Liu et al 2008 結果發(fā)現(xiàn) 不同文化下兒童心理理論具有相似的發(fā)展軌跡 但某 些特定心理理論能力出現(xiàn)的時間并不相同 而且部分心理理論任務通過的順序 也存在文化差異 具體來說 中國兒童通過錯誤信念任務的時間晚于西方兒童 加拿大兒童38個月時就能順利地通過錯誤信念任務 而香港地區(qū)的兒童在64 個月時 錯誤信念任務的正確率才超過機遇水平 Liu et al 2008 國內大部分研究也發(fā)現(xiàn)兒童通過錯誤信念任務的平均年齡為5歲 隋曉爽 蘇彥捷 2003 王益文 張文新 2002 方富熹 Wellman 劉玉娟 劉國雄 亢蓉 2009 另一方面 西方兒童獲得心理理論的先后順序是 意圖 理解 信念理解 知與不知理解 錯誤信念理解 偽裝情緒的理解 而中國兒 童較早理解知與不知 較晚地理解信念 Wellman Fang Liu D Zhu Liu G X 2006 Wellman Fang Peterson 2011 這種心理理論獲得順序上的文化特異性同樣表現(xiàn)在澳大利亞 和伊朗的兒童身上 Shahaeian Peterson Slaughter Wellman 2011 可見 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不僅具有文化普遍性 也存 在文化特異性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不同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來理解心理理論的獲得機制 Leslie Friedman和Ger man 2004 認為領域特殊的 先天的模塊或成熟的神經(jīng)機制導致了心理理論的獲得 Wellman等人 2008 則強調兒童早期與心理狀態(tài)有關的概念的發(fā)展對獲得心理 理論的作用 但是 這些觀點更多地關注了心理理論發(fā)展的普遍性 對心理理 論獲得與發(fā)展的特異性解釋甚少 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從社會交流的角度來 解釋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的個體差異 Carpendale Lewis 2004 Symons 2004 其中親子交流成了關注的焦點 早期的親子交 流既包括以親代為主體指向子代的親子談話 也包括以子代為主體指向親代的 情景記憶 因為兒童和他人談論的主要是他們親身經(jīng)歷的一些事件 中西方文 化下的親子談話 蘇彥捷 覃婷立 2010 Keller et al 2007 和兒童的情景記憶具有不同的特點 Wang 2003 2004 Wang Fivush 2005 陸慧菁 蘇彥捷 2007 本文試圖從中西文化下親子交流的差 異來解釋中國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的文化特異性 2 撫養(yǎng)者親子談話與兒童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2 撫養(yǎng)者親子談話與兒童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由于歷史和文化傳承的差異 東西方人的思維方式 認知加工過程以及注意 知覺的重點都不同 Nisbett Masuda 2003 西方文化強調自主與獨立 個體更關注內部心理狀態(tài) 這就鼓 勵個體表達他們的想法 觀點和情緒 相反 中國文化注重與他人的聯(lián)系和群 體內部的和諧 更多關注個體外部行為與規(guī)范 并不重視個人的想法與情緒等 內部心理因素 Greenfield Keller Fuligni Maynard 2003 Kagitcibasi 2005 Markus Kitayama 2003 Wang Su 2005 這種價值觀的差異使得中西方文化下親子談話的內容也表現(xiàn)出不同 的特點 2 1談論心理狀態(tài)與談論行為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比較中美母親親子談話內容與風格的跨文化研究發(fā)現(xiàn) 西方母親給孩子講故事 時更多地談論兒童的個人偏好和觀點 愿望和知覺 中國母親更多地談論道德 習俗和行為準則 Wang Leichtman Davies 2000 Wang 2001 Keller等人 2007 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 西方父母更加 強調兒童的自主性 強調自我和情緒 認為情緒等心理狀態(tài)是個體對自我的直 接表達 也是對自我重要性的肯定 因此與孩子談話時更多地談論心理狀態(tài) 中國家長更加強調他人和行為 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而行為使得人與人之 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 因此談話時更多地談論行為 最近一項研究比較了歐美與中國母 親的親子談話內容發(fā)現(xiàn) 講故事時歐美的母親比中國母親更多地提及想法和情 緒 而中國母親更多地談論行為 Doan Wang 2010 這些研究結果一致表明 西方母親的親子談話中更多地談及心理 狀態(tài) 而中國母親更多地談論外部行為 2 1 1心理狀態(tài)的談論與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親子談話作為兒童早期言語的輸入 影響了兒童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Brown DonelanMcCall Dunn 1996 Meins et al 2002 Ruffman Slade Crowe 2002 Peterson Slaughter 2003 Slaughter Pearson Mackintosh 2007 Taurnoepeau Ruffman 2008 大量西方文化下親子談話與心理理論關系的研究表明 母親 在親子談話中對心理狀態(tài)的描述與兒童心理理解能力有關 Dunn Brown Slomkowski Tesla Youngblade 1991 Dunn Brown Beardsall 1991 母親談論的心理狀態(tài)越多 孩子的心理理論能力越強 有 的研究甚至沒有直接記錄母親和孩子的談話 而只是要求母親對孩子進行自由 描述 Meins et al 2002 或自我報告和孩子談論心理狀態(tài)的情況 Ruffman Perner Parkin 1999 結果發(fā)現(xiàn)母親談論心理狀態(tài)或自我報告談論心理狀態(tài)越多 兒 童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表現(xiàn)越好 Ruffman等人 2002 的縱向研究提供了更全面 的證據(jù) 他們分別在兒童3歲 3 4歲和4歲時收集了母子的談話內容 兒童的心 理理論 兒童的語言能力以及兒童早期自發(fā)使用的心理狀態(tài)詞語等數(shù)據(jù) 結果 發(fā)現(xiàn) 在控制了兒童自發(fā)使用的心理狀態(tài)詞語 早期的心理理論理解 語言能 力 年齡 母親的教育水平之后 母親早期關于心理狀態(tài)的描述 和兒童隨后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的心理理論發(fā)展相關 通過交叉滯后分析發(fā)現(xiàn) 兒童3歲和3 4歲時母親關于心 理狀態(tài)的描述 分別和兒童3 4歲和4歲時的心理理論能力呈正相關 但兒童3歲 和3 4歲時的心理理論能力分別和母親在兒童3 4歲和4歲時使用心理狀態(tài)的語詞 無關 可見 母親關于心理狀態(tài)的談話影響了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Ruffman et al 2002 Ruffman Slade Devitt Crowe 2006 Ensor和Hughes 2008 的研究直接記錄了親子互動過程中母親心理狀態(tài)詞匯的使用情況 同樣 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結果 另外 一些訓練研究也證明談論心理狀態(tài)能夠促進兒童心 理理論的發(fā)展 例如 Guajardo和Watson 2002 訓練兒童談論故事中主人公的 心理狀態(tài)后 兒童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表現(xiàn)明顯提高 可見 用不同方法考察 親子談話中母親談論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都得到了一致的結果 隨著研究的不斷細化與深入 一些研究者區(qū)分了親子談話中對心理狀態(tài)的簡單 談論與詳細談論 Peterson Slaughter 2003 Slaughter et al 2007 Symons Pearson Slaughter Roche Doyle 2005 Slaughter等人 2007 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3歲的典型發(fā)展兒童來說 其心理理論任務的表現(xiàn)和母親在親子談話中對認知狀態(tài)的解釋性的 因果歸 因和對比式的詳細談話風格顯著相關 對于4歲孤獨癥兒童來說 其心理理論任 務的表現(xiàn)和母親對情緒詳細解釋的談話顯著相關 親子談話的內容和風格往往 共同起作用 但它們之間關系的系統(tǒng)說明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蘇彥捷 覃婷立 2010 另外 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兒童不同的年齡段 母親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談論對兒童 心理理論發(fā)展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 嬰兒初期母親對意圖的談論顯著多于思維 和知識 而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 母親對意圖的談論減少 而對思維和知識的 談論增多 Taumoepeau Ruffman 2006 Ruffman et al 2002 Jenkins Turrell Kogushi Lollis Ross 2003 Symons Fossum Collins 2006 嬰兒兩歲前母親對意圖的談論能顯著預測嬰兒之后使用心理 狀態(tài)詞匯的情況和情緒理解能力 嬰兒24個月大時母親對想法與知識的談論可 以預測兒童33個月大時心理狀態(tài)詞匯的使用情況 Taumoepeau Ruffman 2006 2008 Symons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等人 2006 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 5歲兒童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表現(xiàn)與母親在兒童兩歲 時恰當?shù)卣務撘鈭D正相關 而與母親在兒童兩歲時對信念的談論不存在顯著相 關 可見 嬰兒早期母親對意圖的談論影響了兒童心理理論能力的發(fā)展 隨著 兒童年齡的增長 母親對信念的談論更能影響兒童心理理論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 西方文化下的橫斷和縱向研究都表明 母親談及心理狀態(tài)促進了兒童心 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親子談話中對心理狀態(tài)的談論之所以能夠影響兒童心理 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可能是因為談論心理狀態(tài)的語言使得抽象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 被語言的外顯線索表達出來 Hao Su Chan 2010 郝堅 2010 從而引起兒童的注意 并激發(fā)了兒童去思考這些心 理狀態(tài) 2 1 2行為的談論與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盡管國內研究者同樣發(fā)現(xiàn)母子游戲過程中 母親心理狀態(tài)術語使用 兒童心理 狀態(tài)術語使用與3 5歲兒童心理理論能力存在顯著相關 桑標 李燕燕 2006 然而大量數(shù)據(jù)表明我們的親子談話中很少提及心理狀態(tài) 更多地談論行為 這既體現(xiàn)在講故事中 也體現(xiàn)在記憶分享過程中 Wang Fivush 2005 Wang 2007 Wang Doan Song 2010 陸慧菁 蘇彥捷 2007 Lu Su Wang 2008 西方文化下 母親談論心理狀態(tài)能夠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那么 中國撫養(yǎng)者親子談話內容與兒童心理理論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中國撫養(yǎng) 者的談論行為是否同樣可以影響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覃婷立 2008 的研究以19 名2 3歲兒童及其主要照顧者為被試 采用圖畫書任務 心理理論量表等任務 考察了親子談話的特點及其與2歲兒童心理理論的關系 結果發(fā)現(xiàn) 中國文化下 主要照顧者更多地談論故事中人物的行為 對其行為的描述和復雜描述 運用對 比和因果描述的方法描述除行為以外的非心理狀態(tài) 占據(jù)親子談話的大部分內容 很少出現(xiàn)心理狀態(tài)詞匯 在控制兒童的語言能力 主要照顧者的教育程度以 及句子總數(shù)后 主要照顧者對行為的描述和復雜描述與兒童心理理論任務上的 表現(xiàn)正相關 而對心理狀態(tài)詞匯的描述與兒童心理理論的得分不存在相關 主 要照顧者對行為的描述能顯著預測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但是 該項研究中對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行為的編碼未考慮到父母的談話風格 即對行為的編碼并未分出簡單描述行為 和詳細描述行為 羅如帆 2010 的研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該研究考察了 主要照顧者對兒童心理的信念 親子談話與兒童心理理論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fā) 現(xiàn) 控制主要照顧者的句子總數(shù) 兒童語言能力后 主要照顧者對故事中人物 行為的詳述能夠顯著地預測兒童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表現(xiàn) 以上的兩個研究一 致表明 中國文化下親子談話中談論行為與兒童心理理論的能力存在相關 但 還不能就此得出是親子談話中行為的談論促進了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王昳潔 2009 通過訓練的方法來探討談話中談論行為與兒童心理理論間的因果關系 結 果發(fā)現(xiàn) 談論行為和談論心理狀態(tài)都能夠提高兒童心理理論任務上的表現(xiàn) 這 兩種談話方式的作用沒有顯著差異 之所以談論行為也能夠促進兒童心理理論 的發(fā)展 可能是因為照顧者在談論涉及心理活動的情境時 對行為做出解釋性 因果性和對比性的詳細描述幫助兒童對整體情境有更好的理解 從而易化了 兒童對涉及心理狀態(tài)情境的理解 但是比起直接理解外顯心理狀態(tài) 兒童需要 通過填充行為與心理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 推測行為背后的心理狀態(tài) 以達到歸因 和理解以及預測的目的 這個過程更間接 也更難 這也可能是中國兒童通過 錯誤信念任務的年齡晚于西方兒童的一個原因 Su 2010 Hao et al 2010 綜上所述 西方文化下母親對心理狀態(tài)的談論促進了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而 中國文化下?lián)狃B(yǎng)者對行為的詳述同樣促進了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2 2談論自我與談論他人 中西方價值觀的不同 不僅導致了親子談話內容的文化差異 也導致了談話內 容指向對象的差異 強調個人主義的西方文化重視自我的重要性 因此談話的 內容更多地指向兒童自身 集體主義的中國文化強調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 因此親子談話的內容主要指向他人 Kagitcibasi 2005 嬰兒早期 西方文化 下母親主要談及嬰兒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 除了談論兒童自 身的心理狀態(tài)外 母親也開始談及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 中國文化下 主要 照顧者更多地談及他人的行為 談話內容指向不同的對象 能更好地幫助兒童 區(qū)分自我和他人 而自我與他人的區(qū)分 是兒童獲得和發(fā)展心理理論特別是通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過錯誤信念任務所必需的一種能力 Aichhorn Perner Kronbichler Staffen Ladurner 2006 Slaughter et al 2007 Abu Akel Shamay Tsoory 2011 西方文化下的研究表明 兒童15個月時 母親談論兒童的意圖 能夠更好地預測兒童心理狀態(tài)詞匯的使用及情緒理解能力 當兒童24個月時 母親談論自己和他人的知識和想法能夠顯著地預測兒童心理狀態(tài)詞匯的使用 Ta umoepeau Ruffman 2006 2008 這可能是因為在孩子語言能力還未發(fā)展出來時 母親 談論心理狀態(tài)可能為兒童提供了直接考慮心理狀態(tài)的機會 當嬰兒語言出現(xiàn)后 談論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為幼兒外顯地考慮與自己意圖或者情緒有關的內部體驗 提供了機會 也容易幫助嬰兒在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與心理狀態(tài)詞匯間建立起聯(lián)系 嬰兒未能在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與心理詞匯間建立聯(lián)系前 談論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 僅僅為嬰兒提供了標記他人面部表情或動作的途徑 嬰兒沒有參照點去理解潛 在心理狀態(tài)的途徑 只有嬰兒在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詞匯間建立了聯(lián)系后 母親談論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區(qū)分自我和他人 可見 談論 兒童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是理解他人心理狀態(tài)非常關鍵的一步 Nichols Stitch 2003 中國文化下的研究發(fā)現(xiàn) 中國主要照顧者在向兒童講故事時 談及最多的是故事中人物的行為 即談話內容的指向對象是他人 而且親子談 話中談及他人的行為和兒童較好的心理理論表現(xiàn)相關 覃婷立 2008 羅如帆 2010 談及自我與談論他人的這種文化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主要照顧者給孩子的講故事中 同樣也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記憶分享過程中 和孩子談論共同經(jīng)歷的事件時 西 方文化下的母親使用更多的語言來描述和評價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并討論這些 心理狀態(tài)的原因和結果 Bauer et al 2005 Bird Reese 2006 Fivush Berlin Sales Mennuti Washbum Cassidy 2003 Reese Bird Tfipp 2007 中國的母親則使用更多的語言來描述和評價群體的活動 社會 互動和他人的行為等 Mullen Yi 1995 Wang等人的系列研究也表明 在談論過去經(jīng)歷時 歐美的母親和孩 子更多提及兒童的感受 偏好和觀點 并討論心理狀態(tài)的原因 表現(xiàn)出 情緒 解釋性風格 Emotion Explaining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Style 相反 中國母親和孩子經(jīng)常關注行為和其他人的重要性 重視道德習 俗和行為標準 表現(xiàn)出 情緒批判性風格 Emotion Criticizing Style Wang 2001 2007 Wang et al 2000 Wang Fivush 2005 不同的價值觀使得西方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中鼓勵兒童談論自己 的想法和情緒 進而滿足其自主需求 而中國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中不鼓勵孩 子表現(xiàn)自我的獨特性 而是要求孩子接受習俗 社會規(guī)范 并且保持與別人的 一致 鼓勵孩子更多地談論他人 Kagitcibasi 2005 Markus和 Kitayama 1991 提出的 獨立自我 和 互依自我 也說明了這一點 歐美文 化下的 獨立自我 強調個人主義及對自我的自主感 這就鼓勵個體通過關注 自己的觀點和心理狀態(tài)來尋求和維持自己與他人的區(qū)別 而儒家文化的 互依 自我 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 鼓勵個體注意與他人的聯(lián)系和社會互動的 重要性 這種特定文化的自我觀通過親子互動尤其是親子間記憶的共享整合到 了兒童的自我知識中 張鎮(zhèn) 張建新 2008 也使得他們的情景記憶表現(xiàn)出不 同的特點 3 兒童情景記憶的特點與其心理理論的獲得和發(fā)展3 兒童情景記憶的特點與其心理理論的獲得和發(fā)展 3 1親子談話與兒童情景記憶 情景記憶 Episodic Memory 是對過去或將來特定時間 地點或特定情景下發(fā)生的具體事件的模擬 在自我建構的過程中意義重大 Tulving 2002 Tulving認為情景記憶的主觀 時間是指向過去的 后來的很多研究將其擴展到指向將來的時間方向 也包含 了對未來可能發(fā)生事件的想象 預期與規(guī)劃 Addis Wong Schacter 2008 Schacter Addis Buckner 2007 Tulving 2002 由此 可以說情景記憶包括回憶過去和想象 將來兩個部分 情景記憶的回憶過去是指與自我相關的個體經(jīng)歷事件的記憶集合 也就是自傳 體記憶 Wang Hutt Kulkofsky McDermott Wei 2006 進入學前期后 隨著自我意識的獲得 語言水平的發(fā)展 敘述技 能的提高 元表征能力 例如心理理論 的增強 神經(jīng)生物性結構逐漸成熟等 Pe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terson Wang Hou 2009 兒童能夠記住的關于自己的事件也變得越來越復雜 如果有成人 語言的提示和引導 兒童的自傳體記憶會表現(xiàn)得更為出色 在家庭生活中 父 母在與子女進行交流談話時 常常會在語言上引導兒童回憶一些發(fā)生在他們身 上的事件 這些語言一方面會給予兒童提示 幫助他們回憶過去事件 另一方 面也在指導兒童鞏固和建構事件的記憶 例如理清事件中的要點 理解事件因 果邏輯關系 了解父母如何看待這些事情 從而加強記憶 因此 兒童在與他 們的父母進行回憶過去的對話的同時 也是在積極地參與自己記憶的發(fā)展 Farr ant Reese 2000 情景記憶的想象將來是指將自我投射到將來去預先體驗未來事 件 是人類特有的高度適應性認知能力之一 Atance O Neill 2001 無論是回憶過去還是想象將來都是談論心理狀態(tài)或行為非常 重要的背景 Fivush Nelson 2006 Fivush Baker Ward 2005 兒童早期的社會互動與情景記憶存在相關 特別是母親與兒童之間的關于記憶 分享的親子對話 這對于形成早期情景記憶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 家長在 與兒童分享過去事件時的敘述風格 特別是家長敘述過去事件的精細程度 影 響著兒童的早期記憶 Fivush Haden Reese 2006 在親子對話中進行高精細程度敘事的母親會對兒童過去的經(jīng)歷 進行豐富而詳細的描述 并對兒童的反應做出足夠的反饋 這可以幫助兒童較 好地形成關于過去經(jīng)驗的記憶 而那些在親子對話中進行低精細程度敘事的母 親 僅僅是針對兒童的特定問題進行簡單的回應 這種母親養(yǎng)育的兒童所形成 的關于過去經(jīng)歷的記憶就會較弱 不同文化下的家長在與子女談論過去事件的頻率和言語風格存在差異 這也會 引起不同文化下的兒童自傳體記憶的差異 北美母親相比于亞洲母親 她們在 與兒童進行關于分享過去記憶的對話時 進行精細敘述的頻率更高 而且更傾 向于以孩子的角色與偏好為焦點和中心 而亞洲母親的對話更多的是低精細程 度的對話 而且強調的重心是在社會中的活動和與他人的交往 Wang et al 2006 長期體驗著精細化的 以兒童為中心的親子記憶分享的北美兒童 不僅能夠更好地形成關于自己的早期記憶 Wang 2007 而且其自傳體記憶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中更多地提及到自己的情緒 敘述的語氣也帶有更多的情感色彩 長期體驗著 簡潔的 以他人為中心的親子記憶分享的中國兒童 經(jīng)常更少地提及心理狀態(tài) 在回憶自己經(jīng)歷的事件時更多地談論他人 Wang 2003 2004 Wang Fivush 2005 陸慧菁 蘇彥捷 2007 Lu et al 2008 可見 不同文化風格的親子談話對于造就不同文化下情景記憶的 差異具有重要貢獻 親子間記憶的分享傳遞了 獨立自我 和 互依自我 文 化自我觀 使得兒童的情景記憶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點 Lu et al 2008 在社會化的系統(tǒng)中 孩子的情景記憶延續(xù)了撫養(yǎng)者的文化特點 兒童情景記憶的特點不僅反映了親子間記憶共享的特點 同時反映了親子交流 文化特點的承繼 因此 在接下來的部分 我們通過比較中西方兒童情景記憶 與心理理論的關系 從子代為主體的交流的視角來解釋中國兒童心理理論獲得 與發(fā)展的特異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親子間記憶共享過程與兒童心理理論的關 系提供間接的證據(jù)支持 3 2回憶過去與想象將來中談及的內容與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已有研究表明 兒童情景記憶中回憶過去的成績與其心理理論有關 Welch Ross 1997 Kleinknecht Beike 2004 這可能是因為在回憶或者分享過去的經(jīng)歷時 兒童必須表征不 同的視角 過去的視角和現(xiàn)在的視角 而錯誤信念任務也需要表征不同視角的心理狀態(tài) 因此情景記憶與心理理論能力可能存在共同的心理機制 同時 也有研究表明 情景記憶與心理理論有著共同的激活腦區(qū)如前額葉和顳頂葉 Buckner Carroll 2007 另一部分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討了情景記憶中的什么成分影響 了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如研究表明 兒童情景記憶中談論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與兒童 心理理論的表現(xiàn)相關 Dunn et al 1991 Peterson Slaughter 2003 Symons 2004 Jenkins et al 2003 總之 記憶共享活動幫助兒童外顯地區(qū)分他人與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 因此促進了兒童的心理理解能力 Pohl Bender Lachmann 2005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中國兒童在情景記憶中更多地談及他人 很少提及自我 陸慧菁 蘇彥捷 2007 Lu et al 2008 的特點 對中國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有著獨特的影響 陸慧菁和蘇 彥捷 2007 的研究發(fā)現(xiàn) 排除了年齡和語言的影響后 自傳體記憶中兒童談及 他人的數(shù)量與其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表現(xiàn)呈正相關 Lu等人 2008 的縱向研究 分別測查了52名兒童3 4歲及一年后的自傳體記憶與心理理論 結果發(fā)現(xiàn) 控 制兒童的語言能力后 兒童談論他人的數(shù)量與錯誤信念的理解有關 具體來說 對于一年前未能通過錯誤信念任務的兒童 只有那些一年后的自傳體記憶中 談及他人次數(shù)明顯增多的兒童才能夠通過錯誤信念任務 而前后兩次都能通過 錯誤信念任務的幼兒前后兩次的自傳體記憶中談及他人的次數(shù)沒有變化 此外 該研究采用聽故事和復述故事的訓練方法訓練實驗組兒童談及他人 控制組 兒童主要談論物理環(huán)境等 以進一步考察自傳體記憶中談及他人與心理理論間 的因果關系 結果發(fā)現(xiàn)訓練后 實驗組的兒童比控制組兒童在錯誤信念任務上 表現(xiàn)得更好 Lu et al 2008 這一系列研究表明 中國兒童情景記憶中回憶過去時談及他人能 夠促進其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把情景記憶放在一個時間軸上來看 它不僅包括回憶過去 也包括想象將來成 分 已有研究表明 自傳體記憶中表現(xiàn)出的談及自我和談論他人的文化差異同 樣表現(xiàn)在情景記憶的想象將來部分中 McColgan McCormack 2008 趙婧 蘇彥捷 2009 那么情景記憶中想象將來時談及他 人是否同樣能夠影響心理理論呢 情景記憶中談及他人對心理理論發(fā)展的重要作 用是否僅限于學前期兒童呢 蘇彥捷和趙婧 2012 的研究考察了學齡階段4 6年 級兒童情景記憶中談及他人與心理理論的關系 結果發(fā)現(xiàn) 控制年齡的影響后 情景記憶回憶過去中談及他人次數(shù)能夠顯著預測兒童在二級錯誤信念任務以 及白謊和失言任務上的表現(xiàn) 想象將來中談及他人能夠顯著預測兒童在白謊和 失言任務上的表現(xiàn) 趙婧和蘇彥捷 2009 及趙婧 2011 的研究還考察了青少年 情景記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 結果發(fā)現(xiàn) 在控制了智力水平 語言能力和執(zhí)行 功能后 青少年的心理理論與其情景記憶中回憶過去和想象將來時報告的談及 他人次數(shù)存在顯著正相關 情景記憶中回憶過去和想象將來時談及他人的次數(shù) 越多 心理理論的表現(xiàn)也就更好 可見 兒童情景記憶中談及他人對心理理論 的重要作用 持續(xù)到了青少年期 總的來說 中國兒童情景記憶中談及他人促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進了心理理論能力的發(fā)展 這可能是因為談及他人引導孩子注意他人的信息 間接地導致孩子從他人的行為來解釋和推測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 從而促進兒童心 理理論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 談及他人時 兒童需要主動注意到自我的過去狀態(tài) 和他人過去狀態(tài) 自我將來的狀態(tài)和他人將來的狀態(tài) 有助于兒童更好地區(qū)分 自我與他人 進而幫助個體更好地理解錯誤信念 4 總結與展望4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 親子交流的文化差異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 展的文化特異性 我國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的途徑可能不同于西方兒童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 西方母親談論心理狀態(tài)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 發(fā)展 而中國母親對行為的詳細談論也可以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盡管中 國母親對行為的詳細描述易化了兒童對涉及心理狀態(tài)情境的理解 但兒童還需 要自己去推測行為背后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理解整個心理狀態(tài)情境 其次 無論是以親代為主體的親子談話還是以子代為主體的情景記憶中 西方親子交 流過程中更多地談論自我 而中國的親子交流過程中更多地談論他人 談論自 我使兒童更容易在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與抽象的心理狀態(tài)詞匯間建立聯(lián)系 更好地 理解與自己相關的心理狀態(tài) 然后再由己及人 逐步區(qū)分自我與他人 易化了 自我與他人的區(qū)分過程 中國親子交流中的談論他人 特別是談論他人的行為 不僅需要兒童自己主動地通過行為來推測其背后的心理狀態(tài) 還需要兒童在 不同主人公的行為間轉換 表征他人的行為并主動地區(qū)分自我與他人 中國文 化下親子交流的這兩個特點可能導致了中國兒童對錯誤信念的理解晚于西方兒 童 直接談論心理狀態(tài)以及自我當然可以促進個體心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 桑標 李燕燕 2006 王昳潔 2009 但處于我們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 談論他人與 行為這些不同的親子交流特點可以使我們達到同樣的發(fā)展目標 圖1 而且由于 在心理理論的獲得過程中 兒童需要經(jīng)歷自己去比較 推理和領悟等艱難過程 之后的遷移性也就更強 因此可能有著更大的靈活性和發(fā)展空間 Su 2010 我們文化下兒童隨后的失言理解等更復雜的心理理論發(fā)展不再滯后 王彥 蘇 彥捷 2008 王異芳 蘇彥捷 2008 到成人階段甚至表現(xiàn)得更好 Wu Keysar 2007 也提供了一定的證據(jù)支持 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 步探討親子交流與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的關系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首先 目前的研究分別考察了中西方文化下各自的親子交流對兒童心理理論的 影響 也有研究直接比較了中西方親子談話內容與風格上的差異 Greenfield et al 2003 Kagitcibasi 2005 Wang et al 2000 Wang 2001 Doan Wang 2010 Pohl et al 2005 但直接比較兩種文化下親子交流對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影響的研究 還比較少 因此需要更直接比較的證據(jù) 另一方面 本文為了論證的方便 分 別從談論心理狀態(tài)與談論行為 談論自我與談論他人兩方面來探討了親子交流 與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的關系 事實上 談論對象和談論的內容這兩方面 常常同時呈現(xiàn) 既可以是談論自我或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 也可以是談論自我或他 人的行為 未來的研究需要更為系統(tǒng)地說明這兩方面的交互是如何影響兒童心 理理論的獲得與發(fā)展的 圖1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的文化模型 其次 目前國內關于撫養(yǎng)者親子談話與兒童心理理論關系的研究都還是橫斷研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究 需要更多的縱向研究來進一步考察中國文化下的親子談話與兒童心理理論 的因果關系 也需要考察兒童不同年齡階段撫養(yǎng)者談話的內容對兒童心理理論 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 再者 親代交流的其他參與者也應該引起重視 我國隔代撫養(yǎng)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 祖輩與兒童的交流同樣很多 另外 隨著父親越來越多地介入到兒童的照顧 和教育中 研究也開始關注父母雙方與孩子的互動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Pancsofa r Vernon Feagans 2010 已有研究表明 學前期是父親積極卷入最多的時期 Bruce Fox 1999 Woodworth Belsky Crnic 1996 在兒童快速習得重要的社會認知和語言技能的嬰幼兒期 父親 可能發(fā)揮了獨一無二的作用 Coley 2001 Nelson 2004 在與國外的研究進行比較時 也應該關注祖輩或者父親與兒童 的交流對兒童心理理論的作用 最后 親子交流作為一個社會化過程的交互作用單元 不僅需要關注撫養(yǎng)照顧 者和兒童各自的表現(xiàn)特點 還應該進一步分析親代與子代間的互動過程及其作 用機制 而現(xiàn)有的關于親子交流與兒童心理理論關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前者 后者的研究還非常有限 考察親代與子代間的互動過程及其對兒童心理理論 發(fā)展影響的可能路徑 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化的特點是如何從親代傳遞到 子代 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親子交流影響兒童心理理論的內在機制 以上心理學類學術論文由才子城網(wǎng)上傳 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 我們會及時刪 除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方富熹 Wellman H M 劉玉娟 劉國雄 亢蓉 2009 縱向再探學前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模式 心理 學報 41 8 706 714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2 郝堅 2010 聾個體的心理理論 對有無外顯線索的心理狀態(tài)的理解及其機制 博士學位論文 北京大學 3 陸慧菁 蘇彥捷 2007 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 北京 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43 6 847 853 4 羅如帆 2010 照顧者對兒童心理的信念 親子談話與兒童心理理論 碩士 學位論文 北京大學 5 覃婷立 2008 從行為談論到心理理解 親子談話和2 3歲兒童的心理理論 學士學位論文 北京大學 6 桑標 李燕燕 2006 親子間心理狀態(tài)術語 非心理狀態(tài)術語使用與兒童心 理理論的關系 心理科學 29 3 553 557 7 蘇彥捷 覃婷立 2010 親子談話和兒童心理理論獲得與發(fā)展的關系 西南 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36 3 1 6 8 蘇彥捷 趙婧 2012 學齡兒童的情景記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 投稿中 9 隋曉爽 蘇彥捷 2003 對心理理論兩成分認知模型的驗證 心理學報 35 1 56 62 10 王茜 蘇彥捷 劉立慧 2000 心理理論 一個廣闊而充滿挑戰(zhàn)的研究領域 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36 5 732 738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11 王彥 蘇彥捷 2008 5至8歲兒童心理理論各成分的發(fā)展及其關系 北京大 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44 4 639 646 12 王異芳 蘇彥捷 2008 7 9歲兒童二級錯誤信念和失言理解的發(fā)展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4 3 15 20 13 王昳潔 2009 不同談話內容訓練對4歲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影響 學士學 位論文 北京大學 14 王益文 張文新 2002 3 6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8 1 11 15 15 張鎮(zhèn) 張建新 2008 自我 文化與記憶 自傳體記憶的跨文化研究 心理 科學進展 16 2 306 314 16 趙婧 2011 從情景記憶到親社會行為 心理理論的中介作用 碩士學位論 文 北京大學 17 趙婧 蘇彥捷 2009 回憶過去和想象將來時談及他人與心理理論的關系 應用心理學 15 1 10 16 18 Abu Akel A Shamay Tsoory S 2011 Neuroanatomical and neurochemical bases of theory of mind Neuropsychologia 49 11 2971 2984 19 Addis D R Wong A T Schacter D L 2008 Age related changes in the episodic simulation of future ev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1 33 41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20 Aichhorn M Perner J Kronbichler M Staffen W Ladumer G 2006 Do visual perspective tasks need theory of mind NeuroImage 30 3 1059 1068 21 Atance C M O Neill D K 2001 Episodic future thinking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5 12 533 539 22 Bauer P J Stark E N Lukowski A F Rademacher J van Abbema D L Ackil J K 2005 Working together to make sense of the past Mothers and children s use of internal states language in conversations about traumatic and nontraumatic event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6 4 463 488 23 Bird A Reese E 2006 Emotional reminisc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tobiographical sel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2 4 613 626 24 Brown J Donelan McCall N Dunn J 1996 Why talk about mental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 s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siblings and mothers Child Development 67 3 836 849 25 Bruce C Fox G L 1999 Accounting for patterns of father involvement Age of child father child coresidence and father role salience Sociological Inquiry 69 3 458 476 26 Buckner R L Carroll D C 2007 Self projection and the brai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1 2 49 57 27 Carpendale J I M Lewis C 2004 Constructing an understanding of mi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 social understanding within social interaction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7 1 79 96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28 Coley R L 2001 In visible men Emerging research on low income unmarried and minority fathe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9 743 753 29 Doan S N Wang Q 2010 Maternal discussions of mental states and behaviors Relations to emotion situation knowledge in European American and immigrant Chinese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81 5 1490 1503 30 Dunn J Brown J Beardsall L 1991 Family talk about feeling states and children s later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emotion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7 3 448 455 31 Dunn J Brown J Slomkowski C Tesla C Youngblade L 1991 Young children s understanding of other people s feelings and belief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antecedents Child Development 62 6 1352 1366 32 Eusor R Hughes C 2008 Content or connectedness Mother child talk and early social understanding Child Development 79 1 201 216 33 Farrant K Reese E 2000 Maternal style and children s participation in reminiscing Stepping stones in children s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1 2 193 225 34 Fivush R Baker Ward L 2005 The search for meaning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on internal state language in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6 4 455 462 才子城網(wǎng)學術論文資料下載與發(fā)表 來源 心理科學進展 京 2012年3期 35 Fivush R Berlin L J Sales J M Mennuti Washburn J Cassidy J 2003 Functions of parent child reminiscing about emotionall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業(yè)酒水經(jīng)銷商2024年購銷協(xié)議典范版B版
- 2025年度科研實驗場地租賃及設備共享合同4篇
- 2025年度廠房租賃合同租賃物維修及費用承擔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市場調研與產(chǎn)品設計委托合同4篇
- 2025年度先進制造設備租賃合同(新版本)4篇
- 2025年度廠房資產(chǎn)重組及并購合同4篇
- 2024年項目投資質押合同3篇
- 2025年度科研實驗室場地存放租賃合同4篇
- 專業(yè)加盟合作協(xié)議(2024版)細則版
- 2025年茶園租賃合同示范文本8篇
- GA 1551.5-2019石油石化系統(tǒng)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5部分:運輸企業(yè)
- 拘留所教育課件02
- 沖壓生產(chǎn)的品質保障
- 《腎臟的結構和功能》課件
- 2023年湖南聯(lián)通校園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上海市徐匯區(qū)、金山區(qū)、松江區(qū)2023屆高一上數(shù)學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
- 護士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登記表
- 天津市新版就業(yè)、勞動合同登記名冊
- 產(chǎn)科操作技術規(guī)范范本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全冊單元測試卷(含期中期末試卷及答案)
- 各種焊工證件比較和釋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