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問題小測試1課外輔導參考資料.doc_第1頁
行程問題小測試1課外輔導參考資料.doc_第2頁
行程問題小測試1課外輔導參考資料.doc_第3頁
行程問題小測試1課外輔導參考資料.doc_第4頁
行程問題小測試1課外輔導參考資料.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程問題(1) 一、填空題1.某列車通過250米長的隧道用25秒,通過210米長的隧道用23秒.問:該列車與另一列長320米、時速64.8千米的列車錯車而過需要_秒。解:1、比較以上數(shù)量關系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輛列車在2523=2秒的之間內(nèi)可以行駛250210=40米的路程,所以第一輛列車的速度為(250210)(2523)=20米/秒;2、第一輛列車的的車長應為2025250或2023210=250米;3、第二輛列車時速64.8千米即:64.8千米/1小時=64800米/3600秒=18米/秒;(兩輛列車速度必須統(tǒng)一單位才能計算)4、要求兩輛列車錯車的時間即車頭相遇到車尾離開所需要的時間。不難發(fā)現(xiàn)也就是上圖狀態(tài)到AB兩點相遇的時間。要走的路程正好是兩車長之和,物體的運動是兩個物體相對運動。因此兩列車錯車時間為:(250+320)(20+18)=15秒。2.甲、乙二人騎車同時從環(huán)形公路的某點出發(fā),背向而行,已知甲騎一圈需48分鐘,出發(fā)后30分鐘兩人相遇.問:乙騎一圈需_分鐘.解:1、題中環(huán)形公路全程未知,若我們假定全程為48米(今后到了六年級可以假定全程為a米一樣可以解答,要使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問題),此題就變得很簡單了!2、如上所想,則甲的速度=4848=1米/分鐘,甲在相遇時共走了1米/分鐘30分鐘=30米;3、這樣一來也就說明乙在相遇時走了4830=18米,因此乙的速度=1830=0.6米/分鐘;4、所以乙騎車一圈需用的時間是480.6=80分鐘。3.兩列火車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4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0千米,兩車錯車時,甲車上一乘客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他的車窗時開始計時,到車尾經(jīng)過他的車窗共用13秒鐘,求乙車全長_米.解:1、如圖不難發(fā)現(xiàn):甲車上一乘客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他的車窗時開始計時,到車尾經(jīng)過他的車窗也就是上圖狀態(tài)到AB兩點相遇。要走的路程正好是乙車車長,物體的運動是兩個物體相對運動。因此:乙車長=(甲車速度+乙車速度)經(jīng)過時間。2、即:乙車長=(48+60)(133600)1000=1081310003600=390米。4.甲、乙、丙三輛車同時從A地出發(fā)到B地去,甲、乙兩車的速度分別為每小時60千米和48千米.有一輛迎面開來的卡車分別在他們出發(fā)后6小時、7小時、8小時先后與甲、乙、丙三輛車相遇.求丙車的速度是_千米/小時.解:1、觀察上圖,當甲車和卡車在C點經(jīng)過6小時相遇,同一時間內(nèi)乙車已經(jīng)走到D點。此時CD之間的路程=(6048)6=72千米;2、CD這段路程乙車和卡車還需要共同經(jīng)過76=1小時才能走完,因此(乙車+卡車)的速度和應為721=72千米/小時,卡車速度=7248=24千米/小時;(此題突破口,方法不唯一)3、從甲、乙、丙三車出發(fā)的A點到卡車出發(fā)點的總路程是甲車和卡車經(jīng)過6小時走完的,所以這段路程=(60+24)6=504千米;4、這段總路程如果是丙車和卡車來走共需要8小時才能走完。因此(丙車+卡車)的速度和應為5048=63千米/小時,丙車速度=6324=39千米/小時。5.已知甲、乙兩車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車于中午1時從甲站出發(fā),每小時行52千米,另一列火車于下午2時30分從乙站開出,下午6時兩車相遇.問:從乙站開出的火車的速度是_千米/小時.解:1、甲站車中午1時發(fā)車到下午6時相遇共走了6時1時=5小時,乙站車下午2時30分發(fā)車到下午6時相遇共走了6時2時30分=3小時30分=3.5小時;2、全程470千米中,甲走了525=260千米,乙走了470260=210千米;3、乙站火車速度=2103.5=60千米/小時。6.一列快車和一列慢車相向而行,快車的車長是280米,慢車的車長是385米.坐在快車上的人看見慢車駛過的時間是11秒,那么坐在慢車上的人看見快車駛過的時間是_秒。解:1、首先觀察圖1,坐在快車上的人看見慢車駛過的時間是11秒也就是上圖狀態(tài)到AB兩點相遇。要走的路程正好是慢車車長,物體的運動是兩個物體相對運動。因此兩車速度之和為:38511=35千米/小時;(兩車運動過程中速度沒有變化)2、再來觀察圖2,要求坐在慢車上的人看見快車駛過的時間也就是上圖狀態(tài)到AB兩點相遇所需要的時間。要走的路程正好是快車車長,物體的運動是兩個物體相對運動。因此需要的時間應為:28035=8秒。7.甲乙兩地相距258千米.一輛汽車和一輛拖拉機同時分別從兩地相對開出,經(jīng)過4小時兩車相遇.已知汽車的速度是拖拉機速度的2倍.相遇時,汽車比拖拉機多行_千米.解:1、認知規(guī)律:兩車運動時,汽車速度是拖拉機速度的2倍。這說明在相遇時汽車走的路程也應是拖拉機所走路程的2倍。(同一時間內(nèi),兩物體所走的路程倍數(shù)關系都相等)2、結(jié)合和倍問題的解題方法,相遇時拖拉機所走的路程應為258(1+2)=86千米,汽車所走的路程應為862=172千米,汽車比拖拉機多行了17286=86千米。ABCD8.如圖,是一個邊長為90米的正方形,甲從A出發(fā),乙同時從B出發(fā),甲每分鐘行進65米,乙每分鐘行進72米,當乙第一次追上甲時,乙在 邊上.解:1、B點上的乙要追A點上的甲,需要追及的路程正好是正方形的3條邊長。即903=270米;2、乙第一次追上甲所需要的時間是270(7265)=2707分鐘;3、在這一時間內(nèi),甲向前跑了270765米;4、每跑一圈是904=360米,說明甲在被乙追上時一共跑了270765360圈,(學會簡便計算)270765360=(27065)(7360)=(365)(74)=19528=6圈27;5、比較以上算式中的除數(shù)和余數(shù)不難發(fā)現(xiàn),甲在被乙追上時一共跑了6圈,余下的把一周平均分成28份,還多跑了27份,僅差一份又會回到A點。因此當乙第一次追上甲時,乙應在DA邊上。9.一只小船從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時.回來時順水,比去時的速度每小時多行駛8千米,因此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駛6千米.求A至B兩地距離是 千米.解:1、小船從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時.去時逆水1小時走不完全程,回時順水因此不需要1小時。如上圖藍色線段表示前一小時所行路程,紅色線段表示后一小時所行路程;實線表示逆水運行,虛線表示順水運行;2、由于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駛6千米,不難發(fā)現(xiàn)CB之間路程也就是62=3千米;3、在后一小時中,題中實際情況是CBA,假定CBA是小船順水1小時航行的路程,則小船逆水CB所用的時間和順水CB所用的時間相同。由于順水比逆水的速度每小時多行駛8千米(即CC=8千米),所以CB的路程=83=5千米。這說明在同一時間內(nèi)逆水走3千米,順水可以走5千米;4、認知規(guī)律: 5、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逆水速度=12千米/小時,順水速度=20千米/小時。所以AB兩地距離為12+3=15千米(或205=15千米)。10.一條小河流過A、B、C三鎮(zhèn).A、B兩鎮(zhèn)之間有汽船來往,汽船在靜水的速度為每小時11千米.B、C兩鎮(zhèn)之間有木船擺渡,木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每小時3.5千米.已知A、C兩鎮(zhèn)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為每小時1.5千米.某人從A鎮(zhèn)上乘汽船順流而下到B鎮(zhèn),吃午飯用去1小時,接著乘木船又順流而下到C鎮(zhèn),共用8小時,那么A、B兩鎮(zhèn)的水路路程是 千米.解:1、此人從A鎮(zhèn)到C鎮(zhèn)共用8小時,除去在B鎮(zhèn)吃午飯1小時,路上共用了81=7小時;2、從A鎮(zhèn)到C鎮(zhèn)全程是50千米,運用雞兔同籠假設法假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