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王寧).doc_第1頁
古代漢語(王寧).doc_第2頁
古代漢語(王寧).doc_第3頁
古代漢語(王寧).doc_第4頁
古代漢語(王寧).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 代 漢 語主講:王 寧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導言:古代漢語概說 一、什么是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是古代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也就是1911年以前中國人所使用的漢語。因為口頭語言無法超越時空的限制,所以,古代漢語只能是被記錄下來的書面語,也就是古代文獻語言。 古代漢語有兩個系統(tǒng):一是文言,即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后來歷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語言;一是古白話,即自魏晉以來逐漸形成的口語實錄,這種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與現(xiàn)代漢語接近。教學中的古代漢語指文言。 古代漢語(文言)是一種歷史語言,在各個方面與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與現(xiàn)代漢語有源與流的關係,現(xiàn)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發(fā)展演變來的,因此,現(xiàn)代漢語在語音、詞匯、語法等諸方面,都與古代漢語有密切的關聯(lián)。二、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闭埦?,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惫唬骸安涣x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泵臃鈳涇嚩俪艘苑ゾ?,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奔榷谥?。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苯龆x:“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彼鞛槟缸尤绯酢?無生民心。 夫人將啟之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 既而悔之 公賜之食 公語之故 且告之悔三、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繼承關系係 詞匯意義的直接繼承和領域補償 “類”的“種類”義可以單用,直接進入構句,而它的“類似”義已經(jīng)不能單用,只能用來構成“類似”、“類風濕”、“類人猿”等詞。用單音詞表示“類似”義,現(xiàn)代漢語改用“象”。 直接繼承用表示: 類 /種類/ 領域轉移用表示: 類 /類似/ 類似、類風濕、類人猿 替代用表示: 類像、似 “促”的“催促”、“促進”義可以單用,直接進入構句,而它的“短促”、“迫促”義已經(jīng)不能單用,只能用來構成“急促”、“匆促”、“短促”等詞。用單音詞表示“短促”義,現(xiàn)代漢語說空間改用“窄”、“擠”等,說時間改用“急”、“緊”等。 促 /催促/促進/ /時間短/“急促”、“匆促”、“短促” 單用急、緊 /空間窄/“狹促” 單用窄、擠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是工具課,也是歷史語言的基礎理論課 必須擺正語理與語感的關系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今后終身閱讀古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注意讀注 提倡熟讀和背誦 關鍵在于有理論指導的進行詞匯的積累 不斷提高對積淀在現(xiàn)代層面上的歷史語言現(xiàn)實的銳敏性關鍵在于有理論指導的進行詞匯的積累 發(fā)射(槍炮) 量詞 打開發(fā)頻(射箭) 首次公開(發(fā)現(xiàn)) 興起(發(fā)生) 擴展 開花 出發(fā) 使出發(fā)(派遣) 不斷提高對積淀在現(xiàn)代層面上的歷史語言現(xiàn)實的銳敏性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巴山夜雨) 重視探討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的構詞理據(jù) 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結構的原由,語素與語素結合的可解釋性,叫做構詞理據(jù)。 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的構詞理據(jù)一般要在古代漢語中去探求。特別是那些結合后又總體引申的詞,更是如此。物 色 “物”字在古代有“顏色”的意思,周禮春官:“以五云之物辨吉兇。”這個“物”就是“顏色”。古代還有一種旗子,是由雜色的帛縫制的,叫作“物”,也與“顏色”之意有關。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物色”的“物”采用的仍是“物”的古義。用古漢語解釋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象 為什么“救生”與“救死”同義? “救”在古漢語里有“止”與“助”兩個意義: 庾信哀江南賦:“弊簞不能救鹽池之咸,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論語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馬融注:“救猶止?!?“救 ”可以帶兩方面的賓語:一是帶有關災難的賓語,如“救火”、“救死”、“救亡”、“救災”這是用“救”的“止”義;二是帶遇難對象為賓語,如“救命”、“救民”、“救人”、“救某人”這是用“救”的“助”義。文言詞匯在漢語方言中的直接存留 粵方言與古漢語 食吃 飲喝 畀給 睇看 企站 著穿 罄空 掉丟 噬咬 識會 稔爛 系是 樽瓶子 駁接交 髀大腿 翼翅膀 頸脖子 憎討厭 憂擔心 省領悟 眠睡覺 練習一翻譯,找出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差異而相關的詞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ㄆ胀ǜ咧姓Z文第一冊試驗修訂本第56頁) 漢字問題的重要性 漢字是漢語的載體,是漢語書面語的依托。他轉寫漢語口語,超越方言,使?jié)h語免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漢字是華文教育的基石。不論是漢語作為母語的習得和運用,還是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依賴漢字來理解和記憶 漢字是歷史和現(xiàn)實的橋梁,它記載了漢語的過去,影響了漢語的發(fā)展,也影響了漢語今日的現(xiàn)實 漢字字形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引渡中華文化的一葉小舟 漢字的基礎教育和研究都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要有識別漢字偽科學的能力漢字在古代漢語學習中的作用 漢字是表意文字,在漢字的字形中,反映出詞匯語義的信息,確證文獻語義一般都要用漢字的構形作旁證 漢字在傳承和使用過程中,有分化、假借和通用現(xiàn)象,不了解這種情況,就會犯望形生訓的錯誤 漢字的表音機制很少,形聲字有鉤稽古音的線索作用,但形聲字的聲符不宜用來直讀 字與詞既有關系又有很大差別,要有字詞相關的意識,也要有字詞差別的意識 確定文字性質應當遵循三個原則1.確定文字性質應當遵循的第一個原則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文字構形一定要與語言有一定的聯(lián)系,才能起到語言載體的作用。所以,文字的性質首先取決于這種文字的形體與語言如何聯(lián)系。 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兩種體系。口頭語言有兩個要素音和義,記錄語言的文字,只能從中選擇一個要素來作為構形的依據(jù);所以,文字形體直接顯示的信息只能或是語義,或是語音。世界文字體系的兩分法,也正是按照文字構形的依據(jù)來確定的。 根據(jù)這個原則,漢字屬于表意文字體系。漢字構形的最大特點是它要根據(jù)漢語中與之相應的某一個詞的意義來構形,因此,漢字的形體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從歷代漢字的構形系統(tǒng)考察,各共時平面上的漢字的整體系統(tǒng),都是按表意原則維系的。拿漢字和英文比較,可以清楚看出二者構形依據(jù)的不同。例如,英語book直接拼出了意義為“書”的這個詞的聲音而成為這個詞的載體。漢語“冊”則用皮緯穿竹簡的形態(tài)表達了它所記錄的書冊一詞的意義而成為這個詞的載體。 關于第一個原則的兩點說明 第一,就文字記錄語言的職能而言,一切文字都同時記錄語言的音與義,表音文字絕非只記錄音而與義無關,表意文字也不是只記錄義而與音無關。為了不把文字記錄語言的職能和它構形的依據(jù)混淆,更準確的稱謂應當說,英文是拼音文字,漢字是構意文字。 第二,有些理論認為,世界文字發(fā)展要經(jīng)歷表形(象形)、表意、表音三個階段,它們認為表意文字處于文字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因此必然要繼續(xù)發(fā)展為拼音文字。這個說法是不符合世界文字發(fā)展事實的,世界文字并不一定都經(jīng)歷三個階段,表音和表意是圖畫文字發(fā)展的兩大趨勢。我們主張“世界文字發(fā)展兩種趨勢論” ,不同意“三階段論”的觀點。2.確定文字性質應當遵循的第二個原則 文字有自己的演變歷史,有些文字比如漢字還有相當長時期的發(fā)展歷史,討論文字的性質要看這種文字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也就是要看這種文字在發(fā)展過程中性質是否發(fā)生了改變。漢字在表意與表音的相互促進中,一直頑強地堅持自己的表意特點,不斷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強個體符形和整個符號系統(tǒng)的表意功能。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漢字總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義信息,來堅持自己的表意特點。第二、表意的漢字群體對脫離意義的音化符號有“排異”作用,假借字向形聲字轉化,成為一種規(guī)律。形聲字是以義符為綱,并利用聲符作為別詞手段的。 第三,漢字簡化一般是在不影響表意與別詞的前提下進行的。漢字不論怎么簡化,都不會把應有的意義信息全部舍棄,決定簡化程度的下限,一般是漢字表意特性的保留。 3.確定文字性質應當遵循的第三個原則 文字不是孤立的字符,它的總體是成系統(tǒng)的,是按一定的區(qū)別原則和組構手段結合而成的體系。討論文字的性質要看整體系統(tǒng),而不應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類字符。 根據(jù)第三個原則,我們需要考察漢字不同類型的符號是否都能列入表意體系。其中特別需要論證的,是帶有示音構件的形聲字是否仍然可以在表意系統(tǒng)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從早期形聲字的來源看,它們不但不是表音性的產(chǎn)物,而且明顯是漢字頑強堅持表意性的結果。聲符是因為增加意義信息被動轉化而成的。早期形聲字的來源 強化形聲字 1 象形字“星”、“鳳”、“蜀”等,是強化字音的產(chǎn)物 2 象形字“文”加“糹(絞絲)”,象形字“韭”加“艸(草頭)”等,都是強化字義的產(chǎn)物 單純的強化形聲字較少,多數(shù)還同時具有分化的因素在內(nèi) 漢字是表意文字系統(tǒng)的最顯著表現(xiàn),是它要根據(jù)漢語中與之相應的某一個詞或語素的意義來構形;因此,漢字的形體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說明一個漢字的形體必須包括構形和構意這兩個部分。 構形指采用哪些構件、數(shù)目多少、拼合的方式、放置的位置等。 構意指這種構形體現(xiàn)了何種造字意圖、帶來了哪些意義信息,又采用了何種手段來與相似字和同類字相區(qū)別。也有人把構意稱作造意,或稱造字的理據(jù)。 漢字的構形與構意都在不斷演變。會意字部件的形合與意合 形合:意化以后的部件組成新字時,有的還保留著物象關系; 意合:大部分已不保留原來的物象關系,可以考慮字形的整齊、美觀來安置構件。 形合:意化以后的部件組成新字時有的還保留著物象關系舂(舂)兩手舉杵在臼里舂米,手在兩旁,杵在 上方,臼置其下薜(塵)籀文的“塵”由三個鹿和兩個土構成,土 插在三個鹿之中,象群鹿奔跑揚起塵土牢(牢)牛被拴在牢圈里,牛在宀中形 聲 相 益一、兩維構形二、超方言性三、異體字多四、信息量大兩 維 構 形異寫字與異構字 漢字的面性排列組合使相對說來比較容易識別。因為人的視野是一個面而不是一條線。數(shù)量相等的字符呈面性排列要比呈線性排列更易于被人的視覺感知。試比較下列圖形: (1)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第二性符號系統(tǒng)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tǒng),字形是漢字的本體,字的音與義是它從語言那里承負來的。漢字必須以自己的字形關聯(lián)了語音、語義才能稱為文字,因此,他必須依存于漢語,對語言來說,漢字符號是第二性的。 漢字的歷史狀態(tài)和現(xiàn)狀、特點都不是偶然的,是漢語決定的;但是,有了漢字以后,又反過來影響了漢語的發(fā)展和現(xiàn)存的特點;所以,漢語和漢字是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兩個符號系統(tǒng)。(2) 漢語對漢字的決定作用 漢語的單音節(jié)決定了漢字表現(xiàn)的語音單位是音節(jié) 琵琶,枇杷,劈啪(噼啪) 新加坡(SINGAPORE) 漢語的孤立語性質決定了漢字的構形原則,使它能堅持表意特性 a book , two books 一本書 , 兩本書 sing , sang 唱歌 ,(昨天)唱歌 漢語語音系統(tǒng)簡化和同音詞數(shù)量多,決定了形聲造字成為漢字結構的主體。 同類者以音別銅,鐵(迭,跌),鋼,銀(垠,齦) 同音者以義別銀,垠,齦 趙元任曾以代表yi這個音節(jié)的漢字編了一個名為漪姨的小故事,全文如下: 漪姨依椅。悒悒,疑異疫,宜詣醫(yī)。醫(yī)以宜以蟻胰醫(yī)姨。醫(yī)以億弋弋億蟻。億蟻殪,蟻胰溢。醫(yī)以億蟻溢胰醫(yī)姨,姨疫以醫(yī)。姨怡怡,以夷衣貽醫(yī)。醫(yī)衣夷衣,亦怡怡。噫。醫(yī)以蟻胰醫(yī)姨疫,亦異矣;姨以夷衣貽醫(yī),亦益異已矣。(3) 漢字對漢語的影響 漢字的表意性使?jié)h語雙音化后,詞形不再加長 人事,人士,人世,人氏 區(qū)分,劃分,切分,均分,細分 天庭(天靈蓋),天車,天梯,天窗,天橋,天棚,天井,天線,天花板 超方言性約束了漢語的進一步分化 漢字的一字一音為漢語音系的進一步簡化提供了可能 復輔音消失,塞音韻尾(入聲)消失,閉口韻消失,濁聲母減少,聲調(diào)減少 漢字成就了漢語作品的獨特文體(4) 漢字和漢語的區(qū)別 漢字與漢語是相互依存,但互有差異的兩種符號體系。A 漢字除受漢語的制約與推動外,同時又有屬于它自己的、不受語言制約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和使用規(guī)律。漢字的構形系統(tǒng)與漢語的音義系統(tǒng)不是同一個系統(tǒng):關系、順序、難易度等不相同。 B 文字和語言不是同一時期產(chǎn)生的,在討論它們的歷史發(fā)展時,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例如,在漢字中,理據(jù)比較清晰的獨體象形字,比由它構成的合體字特別是形聲字產(chǎn)生要早;但是,獨體字所記錄的詞并不一定都早于形聲字所記錄的詞。 C 在漢語的書面語言作品中,字與語素或詞的對當關系是不平衡的、不整齊的。在分析書面文獻和進行字詞統(tǒng)計時,對這一點要特別引起注意。 D 幾種錯誤的提法詞匯問題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沒有詞匯,語法、語音就沒有實體來承負。語法中心是西方的習慣,不適合漢語。 母語的習得是以詞匯積累的速度和質量為基準的,語言的貧乏主要是詞匯的貧乏。 語感的產(chǎn)生與人的心理詞典直接相關。 “通語法”是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初級層次,增加詞匯量”是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高級層次。 不通古漢語,無以豐富現(xiàn)代詞匯。異詞同字現(xiàn)象一 (甲)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禮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乙)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二 (甲)形貌昳麗。(戰(zhàn)國策齊策) (乙)麗土之毛。(甘薯疏序)三 (甲)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jīng)王風碩鼠) (乙)唯聞女嘆息。(木蘭詩)四 (甲)姜氏欲之,焉辟害?(鄭伯克段于鄢) (乙)晨往,寢門辟矣。(晉靈公不君) (丙)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晉靈公不君)五 (甲)不介馬而馳之。(鞍之戰(zhàn)) (乙)既而與為公介。 (晉靈公不君)同詞異字現(xiàn)象一 (甲)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乙)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二 (甲)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史記陳涉世家) (乙)公受珠,內(nèi)所著披襖中。(記王忠肅公翱事) (丙)遂開門納眾。(赤壁之戰(zhàn))三 (甲)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戰(zhàn)) (乙)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S生借書說) (丙)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晉靈公不君)古代漢語中的單音詞與雙音詞 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雙音結構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形容枯槁。(史記屈原列傳)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戰(zhàn)國策齊策) 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馮婉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楚)文王將死,與之(申侯)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暇疵也我死,女必速行?!保ㄗ髠髻夜吣辏?夫尋常之溝(莊子庚桑) 爭尋常以盡其民(左傳成公十二年)古代漢語中的單音詞與雙音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雙音詞 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孟子離婁)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論語先進) 韓之戰(zhàn),惠公不振旅。(左傳成公十六年) 楚師敗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左傳宣公二年)連 綿 詞 連綿詞的形成(1) 義合式。這類連綿詞原本是兩個同源詞,本可以分開來單用或單解,凝固后保持了詞源意義所帶來的詞義特點。如“綢繆”?!熬I”與“繆”均有宛轉纏繞的詞源意義,凝固成連綿詞后保持了宛轉之義?!盎琶Α?,“慌”與“忙”都有浩大無邊的詞源意義,凝固成連綿詞后保持了?;闹x。(2) 衍音式。這類連綿詞是由一個單音詞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個表音音節(jié),衍化出的音節(jié)雖用漢字書,但不具意義。向前衍化的如“參差”、“囹圄”等,向后衍化的如“趑趄”、“菡萏”等。(3) 摹聲式。摹擬自然聲音而產(chǎn)生的連綿詞。如摹擬自然爆破聲的“劈歷”,摹擬動物鳴叫聲的“蟋蟀”,摹擬物件撞擊聲的“鋃鐺”,摹擬人類情緒發(fā)聲的“噓欷”等。連 綿 詞連綿詞的語音結構模式 雙聲聯(lián)綿詞如“猶豫”、“憔悴”、“躊躇”、“倉卒”、“流連”等。 迭韻聯(lián)綿詞如“從容”、“爛漫” 、“慌忙”等。 只有少數(shù)因輾轉變化而不再是雙聲、迭韻,但仍可間接求得兩字之間的語音聯(lián)系,如“迷陽”等。 關于詞匯和意義的一般知識 詞組(短語)、合成詞、單純詞(單音詞、連綿詞) 語素:自由語素、不自由語素 “走麥城”“走狗” “(他盜之)出入”“(與事實有)出入” “ 西南隅謂之奧” (爾雅釋宮)“奧秘”“奧妙” 單音詞、復音詞(合成詞、連綿詞) 構詞法語法類型(非現(xiàn)行語法)漆黑、油綠、雪亮、血紅(名+形狀中), 流暢、溜圓、滾燙(動形狀中),雷鳴、口服、筆談(名+動狀中), 繞行、躍進、渴望、封存(動+動狀中);語義結構:燃燒、焚燒 X焚燃;消費、花費、花消、費用 X消用、花用 漢語詞匯結構方式演變的三個階段原生、孳生、合成 義項、義位和詞項古今詞義的差異與溝通 古今漢語詞匯意義的比較以義項為單位,有四種情況。 說古今詞義有差異,一般是指它們有不同的義項;說古今詞義微殊,一般也是指古義的某一義項和今義的另一個義項十分接近而稍有區(qū)別。所以,古今詞義的比較,是以義項為單位來進行的。(82頁)且看下面幾個例子: 曰:“許子奚為不自織?”曰:“害于耕?!保ㄔS行)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認語為政)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谷陽豎獻飲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鄢陵之戰(zhàn)) 古義與今義微殊; 古義保留,但不常用; 該詞古義消亡,現(xiàn)代用另詞替代; 該詞不使用,書寫形式保留。古今詞義差異 古漢語詞匯中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用的義項: 履帝武敏歆。(詩經(jīng)大雅生民) (武,步跡) 官宿其業(yè)。(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宿,安守) 及年歲之未宴兮,時亦猶其未央。(楚辭離騷)(央,盡) 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賈誼吊屈原賦)(造,到去) *“ (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戰(zhàn)國策楚策)(固,屏障) *“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蹇叔哭師)(管,鑰匙) 古今漢語不易區(qū)分,容易被錯誤替代的義項: 登大墳以遠望兮。(楚辭哀郢)(墳,水中的高地。不是墳墓)。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王勃滕王閣序)(竄,躲藏。不是逃竄) 臨事而食言,不可謂暇。(左傳成公十六年)(事,專指戰(zhàn)事) 若受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愛,憐憫。不是疼愛。如,應該。不是“不如”的“如”) * “赦之以勸事君者”(鞍之戰(zhàn))(勸,勉勵,鼓勵。不是勸告)古今漢語幾種差異的情況 (一) 程度差異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史記淮陰侯列傳)(恨,遺憾) 嘆苦先生兮,獨離此咎。(賈誼吊屈原賦)(咎,災禍) (二) 廣度差異 鬼侯有子而好。(戰(zhàn)國策趙策)(子,女兒;好,貌美) 子疾病,子路請禱。(論語述而)(病,病重) (三) 以彩差異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偽,人為的) (21)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黨,偏袒) (四) 特點差異 (22)穆公訪諸蹇叔。(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訪,咨詢) (2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論語述而)(憤,憋悶) 古今漢語差異的分析 呂覽論人:“喜之以驗其守”注:“守猶求也” 易經(jīng)乾卦:“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論語先進:“千乘之國,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謹。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李白長干行:“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章注:“遲,待也” 同上:“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國語:“鐘而藏之”詞義的引申與多義詞 詞義從一點出發(fā),沿著不同的方向,向相關的方向延伸,產(chǎn)生一系列的新義,這種現(xiàn)象叫做引申 引申是詞義運動的基本形式,多義詞的多數(shù)義項是引申來的,可以納入同一引申義列的詞義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叫做引申義,少數(shù)是文字假借的結果,叫做假借義 從理論上說,引申是以詞的最原始的意義為起點的,但是,這個原始意義難以找尋;中國的傳統(tǒng)語言學設立了一個可操作的概念,稱作本義本義是從漢字字形中鉤稽出的一個義項,引申義和假借義要依靠本義來分辨 利用引申的規(guī)律來關聯(lián)義項,積累詞義,一般采用以本義為起點的引申義系聯(lián)的方法,結構出一個引申義列,這個引申義列表示的是意義的邏輯關系,不是歷史先后的關系引申義系聯(lián)舉例 節(jié)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文與可畫 谷偃竹記)(節(jié),竹節(jié)) 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庖丁解牛(節(jié),動物的關節(jié))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節(jié),季節(jié)) 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廉頗藺相如列傳)(“禮節(jié)”一詞古今義同) 足下及董、聶三軍,皆受榮所節(jié)制。(譚嗣同(“節(jié)制”一詞古今義同) 節(jié)器用。(左傳成公十八年)(節(jié),節(jié)省)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促織)(節(jié),節(jié)拍)?!肮?jié)”的引申義列 被截分的事物:季節(jié)、章節(jié)、節(jié)奏 截分 截分他物的東西:節(jié)氣、節(jié)日節(jié)(竹節(jié)) 受到限制的行為:節(jié)制、節(jié)省、節(jié)約 限制 限制他人的東西:符節(jié)、節(jié)杖、禮節(jié)引申義系聯(lián)舉例關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老子)(關,門閂) 門雖設而常關。(歸來去辭(關,關門) 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關,關口,要塞) 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促織),(關,涉及,關系) 無門籍者,有急奏,令監(jiān)司馬仗家引對,不得關礙。(新唐書顏真卿傳)(關,阻擋)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后漢書張衡傳)(關,機械發(fā)動的裝置) 其上聞及移關諸部,猶未敢然(獄中雜記)(關,關文。古代平行機構來往的文書)“關”的引申義列 將箭與弓屬連:關弓 連貫:關聯(lián) 連系雙方的公文:關文 門閂 管開合的裝置:機關 閉合:關閉 阻礙而閉合 關閉以防守的地方:關塞 阻礙:關礙引申義系聯(lián)舉例 其所求者,瓦之間隙,屋之翳蔚也。(呂氏春秋長利) (縫隙)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說) ( 一定的空間內(nèi)) 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口技) ( 一定的時間內(nèi)) 兩山之間有川焉。(周禮冬宮考工記)(中間) 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隔斷) 夜雨剪新韭,新炊間黃粱。(贈衛(wèi)八處士) (夾雜,羼入)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參加)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間或,斷斷續(xù)續(xù)) 故君多間。(左傳哀公二十七年)(隔閡)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ㄇ袀鳎ㄊ垢糸u)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秘密地,悄悄地)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量詞,計算房屋)“間”的引申義列 居中(一定的時、空之中)介入其中 縫隙 中斷多次中斷 隔開 有距離使產(chǎn)生距離使與大家隔斷 隔開房屋產(chǎn)生的量關于本義的幾個問題 本義是從漢字字形里分析出的詞的一個義項,它不是最早的詞義,但是是在造字時期就有的意義,所以應當比較早;用本義為起點來進行多義詞意義系聯(lián),構成義列,僅僅是一種操作方法 說文所說的本義指的是造字的意圖,從造字的意圖到實際使用的意義,還要經(jīng)過一層分析 本義必須在字形沒有失去原初造字意圖時才能在字形上看出,有的字形已經(jīng)看不出理據(jù)了,不要用這種字形亂講本義 與本義相關的意義,可以判定是引申義,不相關的,可以判定為假借義。假借義是由假借字帶進來的,要找到它的本字,將它排除出引申義列本義的探求 虐,竹約也(說文五上竹部) 镾,以木橫持門戶也(說文十二上門部) 镚,隙也(說文十二上門部) 憑,置祭也(說文五上丌部) 軸,密也(說文八上比部) 巾,卵孚也,一曰信也(說文三下爪部) 舭,金涂也(說文十四上金部)窼,跡逪也(說文二下辵部) 襠,盛也(說文七下 宀部) 俑,貌也(說文九上頁部)本義的探求舂(舂)兩手舉杵在臼里舂米,手在兩旁,杵在 上方,臼置其下薜(塵)籀文的“塵”由三個鹿和兩個土構成,土 插在三個鹿之中,象群鹿奔跑揚起塵土牢(牢)牛被拴在牢圈里,牛在宀中本義的探求同義詞的定義 兩個詞的義項偶然發(fā)生了相同的關系,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的語境中,可以互相置換使用,我們稱他們在某義項方面互為同義詞同義詞舉例“一”的同義詞 在“唯一”意義上:“獨”、“特”、“單”、“孤” 在“第一”意義上:“初”、“姑”、“太”、“元”、 “端”、“起” 在“專一”意義上:“?!?在“總括”意義上:“總”、“統(tǒng)”、“凡”、“概” 在“整體”意義上:“滿”、“全”、“皆” 同義詞舉例“單”的同義詞 “單一”的意義上:“一”、“獨”、“唯”、“孤” “單純”的意義上:“純” “單數(shù)”的意義上:“奇”(“奇偶”的“奇”,音j) “簡單”、“單調(diào)”的意義上:“簡”、“薄” “僅只”的意義上:“僅”、“只”、“獨”、“特”(可寫作“直”)語境中的同義詞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夜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王維酬張少府)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杜甫宿府)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臘燈紅。(李商隱無題) 千山鳥飛絕,萬境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暫伴月將影,行樂需及春。(李白月下獨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望游)同義詞互用 詩經(jīng)鄭風緇衣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保ㄒ陨弦徽拢?“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保ㄒ陨隙拢?“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粲兮?!保ㄒ陨先拢?同源詞和命名的理據(jù) 不完全推源:登(源詞) 凳(派生詞) 卓(源詞)桌(派生詞) 倚(源詞)椅(派生詞) 解(源詞)蟹(派生詞) 弓(源詞)躬(派生詞)系源:登、凳、升、蒸、騰 卓、桌、越、超 倚、椅、衣、依、扆 解、懈、卸 弓、躬、肱、宮、穹、窮三、 同義詞的辨析 (一)同義詞之間的差別 范圍廣狹不同 人民 人:與“禽獸”相對,人類的統(tǒng)稱。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民:所謂“愚昧無知”之人。即被奴役者、被統(tǒng)治者。說文:“民,眾萌也?!蓖躞拚f文句讀:“萌,冥昧也,言眾庶無知也。” 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白皎皚皙 白:白色之統(tǒng)稱。 皎:說文:“月之白也。” 皚:說文:“霜雪之白也?!?皙:說文:“人色白也?!?漢樂府白頭吟:“皚如山上雪,皎如 云間月?!?漢樂府陌上桑:“為人潔白皙,鬑鬑 頗有須?!迸畫D; 帛幣; 問訪 2. 性狀情態(tài)不同 坐跪跽 坐:臀部挨著腳后跟。 跪:臀部離開腳后跟,故又叫“危坐”。 跽:直起身子跪著,故又叫“長跪”。 寢臥睡 荷負任 簞笥 簡牘3. 程度深淺輕重不同 饑餓 韓非子飾邪:“家有常業(yè),雖饑 不餓?!?淮南子說山:“寧一月饑,無一旬 餓?!?疾病 恐懼 4. 側重點不同 完備 完:側重完整。石壕吏:“有孫母未 去,出入無完裙?!?備:側重齊全。孟子滕文公上:“牲 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韓非子:“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備,不 可以待不虞?!?恭敬 論語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5. 感情色彩不同 誅殺弒 殺:無所謂褒貶。 誅:多表示殺有罪者。 弒:用于下殺上,帶有貶義。 周比 周:以義合。 比:以利合。 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周?!?. 適用對象不同 園圃 園:種菜的地方。 圃:種果樹的地方。 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園圃, 竊其桃李?!?肥腯 說文:“腯,牛羊曰肥,豕曰腯。”(二)辨析同義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