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教案)712.doc_第1頁
課題1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教案)712.doc_第2頁
課題1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教案)712.doc_第3頁
課題1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教案)712.doc_第4頁
課題1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教案)712.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課案(教師用) 課題1:燃燒與滅火(第1課時)(新授課)【設計思考】【理論支持】現(xiàn)在初中學生通過做些家務,如燒水、做飯、看電視、閱讀課外書,對物質的燃燒多少有些了解。根據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探究發(fā)現(xiàn)和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幫助。結合教材內容特點,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式、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少板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突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媒體看外面的世界使他們能更好的認識事物,在日常生活中能很好的運用燃燒,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發(fā)生。【教學目標】1. 認識燃燒的條件。2. 認識滅火的原理。3. 學會觀察、操作、分析和歸納的能力?!窘虒W重點】1. 認識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2. 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科學的探究方法。【教學難點】1. 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2. 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窘虒W方法】引導實驗探究法【實驗用品】儀器:燒杯、薄銅片(或鋁片)、小刀、鑷子、火柴、導管、剪刀藥品:酒精、涼水、蠟燭、白磷、紅磷、熱水(60 以上)其它:課件、多媒體設備、沙子、濕抹布【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課前延伸】1預習課本P124-127 頁,并完成下列預習題:什么叫燃燒? 燃燒應具備什么條件?2理解圖74、75所包含的信息3. 著火點的含義4滅火的原理有哪些?【課內探究】【導入新課】展示四幅圖片(篝火晚會、奧運圣火、火箭發(fā)射、火災等),請同學們觀察并將想法互相交流。說明火是燃燒的一種現(xiàn)象。那么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發(fā)現(xiàn)燃燒的“功”與“過”并體會科學是一把雙刃劍。開門見山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注意力由圖片轉移到本節(jié)課的研究的重點上來。)一、燃燒的條件【合作探究】燃燒的條件1.學生討論,交流,提出各種假設。2.實驗步驟: 燃燒的條件 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約400mL熱水,并放入一小塊用硬紙圈圈住的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白磷(用濾紙吸去表面上的水)。注意事項:注意小組成員之間要分工合作。白磷與紅磷的用量一定要少,不能用手接觸藥品;注意實驗中的安全操作。認真觀察實驗。(【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對比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感知,在實驗中探索,并學會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3.學生填寫表一和表二。表一:現(xiàn) 象相 同 點不 同 點結 論水中的白磷銅片上的白磷表二:現(xiàn) 象相 同 點不 同 點結 論銅片上的白磷銅片上的紅磷4.由上述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燃燒的概念、燃燒的條件。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總結歸納:1 燃燒的概念: 。2 燃燒的條件: ; ; 。(【設計意圖】:從燃燒現(xiàn)象探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使新知識建立在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點撥引導】1. 通過實驗探究,我們知道燃燒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是否需要同時具備?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在燃燒一段時間后就熄滅了?怎樣讓銅片上的紅磷也發(fā)生燃燒?探究:點燃銅片上的紅磷。(學生代表演示)(【設計意圖】不以小組實驗,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讓學生代表演示,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燒?俗話說水火不相容,熱水中的白磷,會燃燒嗎?不信試試看?!竞献魈骄俊坑脤Ч軐薀械陌琢?,通入少量空氣,觀察現(xiàn)象,再次驗證燃燒需要的條件。2. 動畫顯示:教師利用右上圖進一步說明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課件展示:通過酒精燈燃燒與熄滅的動畫來鞏固燃燒條件。3.自主閱讀表7-1: 什么叫著火點?了解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 討論:引燃煤球爐的煤球時,通常先點燃紙張,然后用紙張點燃碎木條和木塊,最后才能引燃煤球,從中你能得出哪些啟示?(【設計意圖】:使學生形成對猜想做出證實的意識,鼓勵學生自行設計方案,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開放性,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加強了科學方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在對比分析中獲得新知識,通過討論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驗證意識。充分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二、滅火的原理燃燒推動著人類社會發(fā)展,但使用不當,便會帶來火災。我國中央電視大樓發(fā)生火災,損失嚴重。美國發(fā)生重大火災,火災面積超過120公頃?;馂牡奈:@么嚴重,我們該知道如何滅火!【合作探究】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曾經滅過火。如:熄滅酒精燈需要蓋上燈帽、蠟燭一吹就滅等,這些方法不盡相同?,F(xiàn)在,比一比,賽一賽,看哪個小組能提出最多熄滅燃著的蠟燭的實驗方案。(其它器材任選)請學生完成下表:滅火方法你 的 理 由1、用嘴吹滅2、用水滅火3、用剪刀滅火4、用燒杯滅火5、用沙土滅火6、用濕抹布滅火2請大家先在兩燒杯中分別放入碳酸鈉粉末和石灰石。然后將點燃的蠟燭放入,再倒入稀鹽酸,觀察現(xiàn)象。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生實驗,交流、總結,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設計意圖】:使學生養(yǎng)成對探究的結果進行逆向思考的意識,敢于對實驗裝置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觀,加強環(huán)保意識。)【規(guī)律總結】1.請你根據物質燃燒的條件,將上述滅火方法分類,并說明其滅火原理。燃 燒 條 件滅 火 原 理注:燃燒的三個條件 。注:利用 即可滅火。2.用自己的話給燃燒下個定義。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獲是: 。我還想知道的知識有: ?!景鍟O計】課題 燃燒與滅火一、 燃燒的條件可燃物充足的氧氣或空氣 三者缺一不可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著火點)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隔絕氧氣(或空氣) 破環(huán)一個條件即可使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課堂反饋訓練】1. 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此話的意思是說:做人必須腳踏實地,事業(yè)才能有成;燃燒固體燃料需要架空,燃燒才能更旺。從燃燒的條件看,“火要虛”的實質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熱值 B.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2.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冬天用煤爐取暖,為防止熱量散失,應關緊門窗B.進入干涸的深井前,應先做燈火試驗C. 發(fā)現(xiàn)家里煤氣泄露時,應立即打開排氣扇D.油鍋不慎著火,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滅 3.用扇子一扇,燃著的蠟燭立即熄滅,其原因是( ),用扇子扇爐火,爐火更旺,其原因是( )。A.空氣流動使蠟燭接觸的氧氣減少B.空氣流動帶走燃燒的熱量使燭火的溫度低于蠟的著火點C.爐中燃燒物量大,放熱多,空氣流通不致使爐溫降低很多,卻使供給的空氣增加D.使蠟燭的著火點降低4.甲、乙、丙三個試管分別注入同體積不同溫度的水,分別放入相同質量的白磷(著火點為40),如下圖所示:問:試管甲內白磷能否燃燒 ,其原因是 。試管乙內白磷能否燃燒 ,其原因是 。試管丙內白磷能否燃燒 ,其原因是 。5根據你所知道的燃燒事例填寫下列空格。(附答案:1.D 2.B 3.B C 4.不能,溫度沒有達到白磷的著火點。 不能,沒有氧氣。 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 5.(略)?!菊n后提升】11854年5月2.30日,英國戰(zhàn)艦“歐羅巴”的船艙里裝滿了供戰(zhàn)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著火,整個戰(zhàn)艦瞬間變?yōu)榛鸷!t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草料艙沒有氧氣 B.草料艙通風不好C.草料發(fā)生緩慢氧化積累了大量的熱 D.草料溫度達到了草料的著火點2調查統(tǒng)計表明,火災傷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識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況,可用掌握的知識進行有效處置,同時撥打電話求救B.室內起火,不要急于開窗C.所在處煙霧較濃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盡量貼近地面逃離D.在山林中遇火災時,向順風方向奔跑,逃離火災區(qū)3.某興趣小組話動中,同學們按圖1裝置對“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大家對磷燃燒生成的大量白煙是否危害人體健康提出疑問:【查閱資料】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燃燒產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體,會刺激人體呼吸道,可能與空氣中水蒸氣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咀兞髋c討論】白煙對人體健康有害,該實驗裝置必須改進?!靖倪M與實驗】同學們按改進后的圖2裝置進行實驗。 圖1 圖2 圖3請你幫助他們將下表補充完整?,F(xiàn)象解釋a試管中白磷燃燒,熱水中白磷沒有燃燒。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b試管中紅磷、熱水中白磷都沒有燃燒的原因是 ; ?!痉此寂c評價】 (1)改進后的圖2裝置與圖1優(yōu)點是 。(2)小林同學指出圖2裝置仍有不足之處,并設計了圖3裝置,其中氣球的作用是 ?!就卣古c遷移】實驗小結時,小朱同學說:“待a試管冷卻后,如果將試管口緊貼水面(室溫下)。并取下橡皮塞,將看到液體進入試管。”這一說法得到大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