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八目的追求.doc_第1頁
三綱八目的追求.doc_第2頁
三綱八目的追求.doc_第3頁
三綱八目的追求.doc_第4頁
三綱八目的追求.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綱八目的追求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ń?jīng))【注釋】(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按髮W”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人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钡馈暗谋玖x是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里,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5)得:收獲。(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9)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13)厚者?。涸撝匾暤牟恢匾暋1≌吆瘢翰辉撝匾暤膮s加以重視。(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譯文】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讀解】這里所展示的,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所謂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v覽四書五經(jīng),我們發(fā)現(xiàn),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循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會登堂入室,領略懦學經(jīng)典的奧義。就這里的階梯本身而言,實際上包括“內(nèi)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nèi)修”;后面三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huán),則是連結“年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與前面的“內(nèi)修”項目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后面的“外治”項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下),把生命的歷程鋪設在這一階梯之上。所以,它實質上已不僅僅是一系列學說怯質的進修步驟,而是具有濃厚實踐色彩的人生追求階梯了。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身上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識明確,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看你的思想,左右著你的行動,使你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事實上,作為中國知識分子,又有幾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鶴閑云、隱逸高士呢?說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弘揚光明的品德【原文】康誥(1)曰:“克明德?!?2)大甲(3)曰:“顧(讠是)天之明命?!?4)帝典(5)曰:“克明峻德?!?6)皆自明也。(7)(傳1)【注釋】(1)康浩:尚書周書中的一篇。尚書是上古歷史文獻和追述古代事跡的一些文章的匯編,是”五經(jīng)”之一,稱為“書經(jīng)”。全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2)克:能夠。(3)大甲:即太甲,尚書商書中的一篇。(4)顧: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稟性。(5)帝典:即堯典,尚書虞書中的一篇。(6)克明峻德:堯典原句為“克明俊德”??。号c“峻”相通,意為大、崇高等。(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幾句話?!咀g文】康誥說:“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碧渍f:“念念不忘這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眻虻湔f:“能夠弘揚崇高的品德?!边@些都是說要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咀x解】這是“傳”的第一章,對“經(jīng)”當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一句進行引證發(fā)揮,說明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從夏、商、周三皇五帝時代就開始強調了的,有書為證,而不是我們今天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的產(chǎn)物。三字經(jīng)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币簿褪钦f,人的本性生來都是善良的,只不過因為后天的環(huán)境影響和教育才導致了不同的變化,從中生出許多惡的品質。因此,儒家的先賢們強調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為“四書五經(jīng)”之首的大學一篇里開宗明義,提出“大學”的宗旨就在于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強道德的自我完善,發(fā)掘、弘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