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節(jié)文言斷句和翻譯韓建設立“僧正”唐末韓建做華州節(jié)度使時,當?shù)睾蜕行袨榍窓z點,專門設立了“僧正”一職,本意在加強管理。沒想到物色的人選不行,致使有的和尚更放肆了。韓建就此事批示道:本置僧正,欲要僧正。僧既不正A,何用僧正?使僧自正B。(1)三個“僧正”各是什么意思?(2)兩個單用的“正”各是什么意思?答案(1)為官名,為主謂短語,意思是“和尚行為端正”。(2)A是形容詞,端正之意。B是動詞,檢點行為之意。(2011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隋大業(yè)末,徙家魏州之昌樂。幼孤,事母、兄以孝友聞。貞觀初,第明經(jīng),補并州參軍。時李責力為長史,嘗嘆曰:“稚圭,今之管、蕭,吾所不及?!必熈θ氤?,文瓘與屬僚二人皆餞,責力贈二人以佩刀、玉帶,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請,責力曰:“子無為嫌。若某,冘豫少決,故贈以刀,欲其果于斷;某放誕少檢,故贈以帶,俾其守約束。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因極推引。再遷水部員外郎。時兄文琮為戶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臺閣,出為云陽令。累授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乾封二年,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遂與責力同為宰相。俄知左史事。時高宗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復征討四夷,京師養(yǎng)廄馬萬匹,帑廥寖虛。文瓘諫曰:“王者養(yǎng)民,逸則富以康,勞則怨以叛。秦、漢廣事四夷,造宮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戶口減半。夫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懷,懷于有仁。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jiān)未遠,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賜繒錦百段,為減廄馬數(shù)千。改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斷疑獄四百,抵罪者無怨言。嘗有小疾,囚相與齋禱,愿亟視事。時以執(zhí)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賓客。諸囚聞其遷,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嚴正,未嘗回容。諸司奏議悉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文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或曰:“已議。”即皆報可。(節(jié)選自新唐書張文瓘傳)【注】 帑廥:官家儲藏錢幣和糧食的府庫。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佗:他。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第明經(jīng) 第:考取。B子無為嫌 嫌:疑忌。C俾其守約束 俾:使。D時以執(zhí)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解析 D項,方,“比擬,比方”。在這里是“和相仿,比得上”之意。答案 D評析 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本題考查的是在語境中推斷實詞意義的能力,“嫌”與“俾”在文中的意義不難推斷,“第”稍難一點。本題難度適中。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A. B.C. D.解析 B項都是副詞,可譯為“于是”。A項“吾所不及”的“所”字,是所字結構,用在動詞前構成名詞性詞組;“公之逮所由使也”,“所”與“逮”構成特殊結構,表被動。C項“逸則富以康”的“以”是連詞,表并列;“醉則更相枕以臥”的“以”是連詞,表修飾。D項“保邦于未危”的“于”是介詞,“在時”;“室西連于中閨”的“于”是介詞,“和”。答案 B評析 此題考查文言虛詞在句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難度適中,B項雖然易選,C項、D項也易排除,但A項仍有一定難度。此題的“所”用法不太常見,高考??嫉摹八钡某R姷挠梅橄旅嫒N:所字結構、名詞處所、表被動。做這類題,對涉及課本原文的虛詞的用法應熟練掌握,這是與選文中虛詞用法對比的基礎。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選材合理,主要敘述了張文瓘與高宗、李責力等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張文瓘為官的形象特點。B文章描寫李責力贈物這一情節(jié),巧妙刻畫了張文瓘及其同僚的性格特點,體現(xiàn)了作者運用寫作技巧的獨具匠心。C針對高宗造宮室、征四夷的做法,張文瓘在其諫言中,運用舉例論證等方法,采用駢散結合的語言,成功說服了高宗。D文章描寫了囚犯們因張文瓘貶謫移職而難過流淚的細節(jié),從一個側面表明張文瓘執(zhí)法公允、深得人心。解析 D項“諸囚聞其遷”的“遷”為晉升或調(diào)任官職,在這里不是貶謫。答案 D評析 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和對文章選材用材的特點分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解題思路是找出各項內(nèi)容在文中的對應點,比較分析其異同,比如本題的“遷”與“貶謫”?!白筮w”為貶謫,“遷”為晉升或調(diào)任官職。本題難度適中。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諸 司 奏 議 悉 心 糾 駁 故 帝 委 之 或 時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問 與 文 瓘 議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籌 之。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應理解文意,并找出停頓標志。難點在于“疾”之后的斷句,其余比較簡單。答案 諸司奏議/悉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方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評析 文言斷句是一種綜合理解判斷能力,能力層級為B。這是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題的命題熱點。正確的斷句是建立在正確理解全文的基礎之上的。要注意句中的標志詞語,尤其是關聯(lián)詞語。此題難度適中。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3分)譯文:_(2)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jiān)未遠,不可不察。(4分)譯文:_解析 (1)句中翻譯的重點是“若”、“施”、“焉”。(2)句中翻譯的重點為“無”、“監(jiān)”。“監(jiān)”為“鑒”之通假字,“鏡子”,引申為“借鑒”、“教訓”。答案 (1)至于你的才華,沒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贈物(的方式來警策)?(2)我愿意去安撫他們,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chǎn)生怨憤。隋朝的教訓離今天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評析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解題時應根據(jù)語境準確理解重點詞的詞義,把握句式特點,然后翻譯成通順的現(xiàn)代漢語。本題難度適中?!緟⒖甲g文】張文瓘,字稚圭,是貝州武城人。隋朝大業(yè)末年,全家遷移到了魏州的昌樂。他幼年喪父,事奉母親、哥哥以孝順友愛聞名。貞觀初年,考中明經(jīng)科,授任并州參軍。當時李責力任長史,曾經(jīng)贊嘆說:“張稚圭,是當今的管仲、蕭何,我比不上他。”等到李責力入朝,張文瓘和屬僚二人都為他餞行,李責力贈送那兩個人佩刀、玉帶,而無物贈給張文瓘。張文瓘感到疑惑而向他請教,李責力說:“你不要疑忌。像某人,猶豫不決,所以贈給他佩刀,希望他能果斷;某人放蕩不羈,所以贈給他玉帶,使他遵守約束。至于你的才華,沒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贈物的方式來警策?”于是極力推薦他。兩次升任水部員外郎。當時哥哥張文琮任戶部侍郎,按照制度,兄弟不許同時在同一部門任職,于是他外出擔任云陽令。多次授任東西臺舍人,參與主持政事。乾封二年,升任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于是和李責力同任宰相。不久主持左史事。當時高宗建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殿,又征討四夷,京城飼養(yǎng)官馬一萬匹,倉庫漸漸空虛。張文瓘進諫說:“王者養(yǎng)育百姓,使他們安逸就會富足而安康,使他勞累就會怨憤而反叛。秦、漢廣征四夷,大建宮室,到秦二世時土崩瓦解,漢武帝末年戶口減少一半。治理政務要在未亂之時,保國要在未危之際。民心不會永遠不變,只是歸心仁政。我愿意去安撫他們,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chǎn)生怨憤。隋朝的教訓離今天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皇帝認為他說的對,賜給他絲織錦物一百段,為此削減官馬數(shù)千匹。改任黃門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又兼任大理卿。不到十天,裁斷疑案四百件,被判罪者沒有怨言。曾患小病,囚犯共同設齋祈禱,希望他能盡快處理事務。當時認為他執(zhí)法公平寬恕與戴胄相仿。后來拜授侍中,兼任太子賓客。眾囚犯聽說他調(diào)了官,都流淚哭泣,他就是如此得人心。他性情嚴肅正直,從不曲法寬容。眾部門奏議,盡心加以糾正辯駁,所以皇帝信任他。有時生病請假,其他宰相奏事,皇帝一定要問和張文瓘商量了沒有。如果沒有,就說:“去和他一起商量。”如果說:“已經(jīng)商議過了。”就都同意施行。聯(lián)系教材題目在課外,知識在課內(nèi)考題題點鎖定教材聯(lián)想尋源意義及用法若子才,無施不可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左傳殽之戰(zhàn)給予的恩惠,好處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三國志隆中對動詞,安撫時以執(zhí)法平恕方戴胄此人可方比干。明史海瑞傳動詞,比擬,相比俾其守約束又囑學使俾入邑庠。聊齋志異促織動詞,使失分點1文言翻譯得分點不清,漏點或誤譯【例1】 (2011浙江卷)第5題(原題見本節(jié)“真題探究”)第一題翻譯,“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3分,大約推知本句可能設置3個得分點,認真關照原文,可以發(fā)現(xiàn)句中翻譯的重點是“若”、“施”、“焉”。許多考生粗心,遺漏、錯譯了得分點,例如:你很有才能,不用饋贈,哪里用贈送禮物呢?遺漏了“若”字,譯錯了“施”字,只能得1分。第二句翻譯,“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jiān)未遠,不可不察”。4分,大約可以推知句中翻譯的重點為“撫”、“無”、“監(jiān)”、“察”4個得分點。其中,“監(jiān)”為“鑒”之通假字,“鏡子”,引申為“借鑒”、“教訓”。有考生這樣翻譯:我愿意去問候他們,不要讓(他們)勞動而產(chǎn)生不滿。隋朝的監(jiān)獄不遠,不能不考察。這樣的翻譯,誤譯了“撫”“勞”“察”,4分的題,只得1分,甚為可惜。失分點2沒有掌握文言特殊句式、詞類活用 或固定結構而造成理解和翻譯錯誤【例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大違。”師曠(晉國樂師,目盲,善彈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睅煏缭唬骸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弊笥艺埑唬骸搬屩?,以為寡人戒?!?選自韓非子,有刪改)(1)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2)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錯因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是理解和翻譯文言語句的重要障礙。如果不能仔細分析句式特征,就不能準確理解句子。尤其是一些倒裝句,如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等,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調(diào)整其語序。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須翻譯出來才能使文意完整。答案(1)沒有什么比做國君更快樂的!只有他說話沒有人違背。(2)現(xiàn)在有個在旁邊說話的小人,所以撞擊他。(3)這不是做國君的人說的話。【狀元筆記】在翻譯的時候,對于文言特殊句式,務必要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對應起來,該調(diào)的一定要調(diào),該換的一定要換,該加的一定要加。本題(1)句中的“莫樂為人君”其實是一個省略句和狀語后置句,在“樂”后省略了“于”,“為人君”是后置狀語。“惟其言而莫之違”中的賓語“之”前置,“莫之違”即“莫違之”。(2)句中的“言于側”是定語,被置于中心語“小人”之后,另外,翻譯“言于側”時要將“于側”調(diào)到“言”前面作狀語。(3)句是表示否定的判斷句。對點突破,強化矯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題目。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我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選自世說新語,有刪改)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譯文:_(2)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我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譯文:_答案(1)(他)有事到外地去,與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不認識,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為春秋傳這部書作注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數(shù)和自己的相同。(2)我早就想為春秋傳作注,目前還沒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的相同。現(xiàn)在,我應當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緟⒖甲g文】鄭玄想為春秋傳作注,還沒有完成時,(他)有事到外地去,與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不認識,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為春秋傳這部書作注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數(shù)和自己的相同。鄭玄于是走到車邊對服子慎說:“我早就想為春秋傳作注,目前還沒有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的相同?,F(xiàn)在,我應當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于是成了服氏注。考綱解讀考綱內(nèi)容考綱闡釋考點分布能為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E級(運用)理解并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B級(理解)1.文言斷句其實考查學生對文句內(nèi)容的理解。因此,將斷句考點單列,符合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2.“理解”,就是準確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確意義;而“翻譯”則是將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譯為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1)“句”,“句”指句末的停頓;(2)“讀”指句中的停頓;(3)理解并解釋實詞;(4)理解并解釋虛詞;(5)理解并解釋句式;(6)理解并解釋活用的詞語;(7)理解并解釋通假字;(8)理解并解釋古今異義詞語;(9)理解并翻譯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知識整合(一)文言斷句文言斷句標點的方法一般說來,斷句標點要依照以下三項原則:一要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二要仔細體會詞語的含義和詞語之間的關系;三要先易后難,逐步縮小范圍,直至斷開全文,加上正確的標點。文言斷句標點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有了一定的語感,讀到該停頓之處,就會自然而然地停頓,不必苦思。斷句標點也應講求一定的方法。(1)名詞斷句法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例如: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資治通鑒)通觀上句,共有三個名詞:湖陽公主、帝、朝臣。意思是湖陽公主剛死了丈夫,皇帝要為她物色一個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由此,可確定如下標點:“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2)語序、句式斷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語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謂語前置等。還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式、被動句式等。準確地把握這些特殊語序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會有很大幫助。例如: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3)對稱、對偶、排比斷句法古人寫文章非常講究語句的整齊對稱,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數(shù)和結構。把握文言文的這一特點,對斷句很有幫助。例如: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對話標志斷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對話的標志,如“曰”“云”“言”等。在這里應注意兩點:一是對話中又有對話的情況,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例如:龐蔥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5)文言虛詞斷句法文言虛詞斷句的一般規(guī)律是:“曰”后往往加冒號;“蓋”“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間;“耶”“乎”經(jīng)常表疑問;“矣”“耳”后面加句號;“哉”字后面跟感嘆;“也”“者”表停頓,或句或逗看情況。(6)頂真修辭斷句法例如:光召尚書璽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倦y點探析】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薄傲暺渚渥x”就是教學生斷句。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都是一個漢字挨著一個漢字地寫下來的,所以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了用“?!睌嚅_,叫“句”;在一句之內(nèi)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u)。給古書斷句也可以叫斷句讀?,F(xiàn)在高考已經(jīng)把斷句作為必考專題,近幾年先后多次出現(xiàn)考查。因此,我們對這種題型要引起足夠重視,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積累斷句方法,加強訓練,提高應試能力,做到有備無患。如: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斷句。(4分)莊 宗 與 梁 軍 夾 河 對 壘 一 日 郭 崇 韜 以 諸 校 伴 食 數(shù) 多 主 者 不 辦 請 少 罷 減。參考答案為:莊宗與梁軍夾何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shù)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下面是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中的一段文字:太尉自州以狀白府愿計事至則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亂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為涇州甚適少事今不忍人無寇暴死以亂天子邊事公誠以都虞候命某者能為公已亂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請這段文字,其他地方斷句均無大的問題,最后部分“孝德曰”后面的“幸甚如太尉請”,如何斷句,確實很費周折?;浗贪嬲n本斷句為: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請!”這樣斷句似乎沒有什么錯。理解為“好,就如太尉說的辦”也很通順。而語文出版社的課本斷句為: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請。分析前后文,下文有郭晞的“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軍以從”,尹少榮的“今段公唯一馬,賤賣市谷入汝,汝又取不恥”,有焦諶說的“吾終不可以見段公!”,均可見本文中除作者對段秀實稱官職(太尉)外,其他人物稱段秀實均為“公”,故“如太尉請”之類稱官職的話應是作者的話,從而說明粵教版的標點是值得商榷的,一定要弄清引文與作者的敘述之間的差別。再如粵教版唐宋散文選讀陸文學自傳中的一段文字: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詣伶黨著謔談三篇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公追之曰念爾道喪,惜哉吾本師有言我弟子十二時中許一時外學令降伏外道也以吾門人眾多今從爾所欲可捐樂工書天寶中郢人酺于滄浪邑吏召子為伶正之師時河南尹李公齊物黜守見異提手拊背親授詩集于是漢沔之俗亦異焉斷句為: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詣伶黨,著謔談三篇。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公追之曰:“念爾道喪,惜哉!吾本師有言,我弟子十二時中,許一時外學,令降伏外道也。以吾門人眾多,今從爾所欲,可捐樂工書?!碧鞂氈?,郢人酺于滄浪,邑吏召子為伶正之師。時河南尹李公齊物黜守見異,提手拊背,親授詩集,于是漢沔之俗亦異焉。其中“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一句中,“伶正”為伶官之長;“弄”為“操弄、玩弄、表演”之意;“木人”、“假吏”、“藏珠”等均為游戲。因此,三種游戲應該都置于引號內(nèi);又根據(jù)下文“邑吏召子為伶正之師”,整句標點應為: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二)文言翻譯文言文翻譯的步驟1找到要譯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細審讀要譯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這段話的大致含意,明確這段話說的方向和范圍。2找到句子的特點,即得分點。3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句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這時就要采用“留、換、刪、補、調(diào)、縮”等方法。1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譯: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作記?!爸梁驮辍笔悄晏?,“臨川”是地名,翻譯時應該保留。光武難其守,問于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nèi)者?”譯:光武認為河內(nèi)防守很難,向鄧禹詢問道:“眾將中誰是可以派去鎮(zhèn)守河內(nèi)的人?”“光武、鄧禹”等為人名,“河內(nèi)”為地名,應該保留。2換即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語法已經(jīng)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諸葛亮出師表)這里的“卑鄙”應替換為“地位低、見識淺”。文言中還有一些特稱詞語,即各個領域中的習慣用語,如“下車”、“乞骸骨”、“除”、“拜”、“左遷”,表時間、年齡、風俗的稱謂等,翻譯時也要換成現(xiàn)在的說法。伏愿以崇儉慮遠為法,以喜奢樂近為戒。譯:我希望(皇上)把崇尚節(jié)儉思慮深遠作為準則,把喜好奢侈及時行樂作為警戒?!胺?,是謙稱。翻譯時要將“伏”換成“我”。文言句子中還有不少的修辭格,翻譯時一般采用更換的方法。諸如此類的還有“蕭墻”“黔首”“阡陌”“七廟”“萬乘”“神器”“垂拱”等。3刪即刪削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成分等。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之”為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在意義,故翻譯時應略去。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作息”為偏義復詞,義偏向“作”,故“息”應該不譯。4補即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和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單音實詞增補成雙音實詞。因古人多用單音節(jié)詞,而現(xiàn)代漢語多用雙音節(jié)詞,翻譯時,用與文言詞語相同或相近的現(xiàn)代漢語詞語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補成雙音節(jié)詞。還要注意古今異義的雙音節(jié)詞語如“妻子”“地方”“指數(shù)”等,如: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說)譯: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更”“役”“復”“賦”,均應譯為“變更”“差役”“恢復”“賦稅”。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譯:皇帝討厭聽到有人指出自己的過錯,那么忠誠(的人)會變?yōu)榧樨?的人)?!皭骸薄斑^”“忠”“佞”就可以分別組成“厭惡”“過錯”“忠誠”“奸佞”。(2)增補主語、謂語、賓語、介詞或分句。文言文中常常承前、蒙后省略主語、謂語、賓語、介詞或分句,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補出來。如: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韓愈師說)譯:(那些恥笑別人學習的人)就說:“那個人與某個人年齡相近,修養(yǎng)和學業(yè)也差不多?!边@里“則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語,翻譯時要補出。根據(jù)上下文,這里省略的應是“那些恥笑別人學習的人”。累有相示,別令收貯,然未一披。譯:有人屢次把他的文章給我看,我另外讓人收藏起來,但沒有讀過。這里“有”的后面省略了賓語“人”,“相示”前省略“以文”,后句省略主語“吾”,尾句省略賓語“之”,翻譯時應該補上。(3)數(shù)詞后面增加有關的量詞、分數(shù)的詞語。古漢語中,多數(shù)情況下,數(shù)量、分數(shù)等表示的方法和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差別,不用量詞和表分數(shù)的詞語,在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補出。如表物量,可補“個”、“只”、“把”等,如表動量則補“次”“回”等。如: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陳情表)譯: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熬攀辛焙筇砑恿吭~“歲”,譯為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的“九十六歲”。茲編所錄,精于理者蓋十之六。譯:這部文集收錄的,長于說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笆笔欠謹?shù)詞,譯為“十分之六”。鄭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與此同。5調(diào)即移位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古今不同,譯文時,應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調(diào)整。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如:(1)主謂倒置主語后說的情況,多用于感嘆句或疑問句。如: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劉向晏子治東阿)譯:你治理東阿是很好的??!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譯:你不聰明也太厲害了!以上兩例都是主謂倒裝句,“子之治東阿”、“汝之不惠”是主語,“甚善矣”、“甚矣”是謂語。翻譯時應調(diào)整順序,主語在前,謂語在后。(2)賓語前置有多種情況,都應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說法,先說謂語或介詞,再說賓語。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的句子。翻譯時按現(xiàn)代漢語的結構調(diào)整。助詞“之”、“是”不譯。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譯:不懂得句讀,不能解除疑惑。這是一個賓語前置句。古漢語中,為了強調(diào)賓語,借助詞“之”“是”“之為”使賓語前置。此句按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順序為“不知句讀,不解惑”?!爸笔侵~,幫助使賓語前置,不譯。又如“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惟命是從”等。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譯: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古漢語否定句中,如果代詞作賓語,一般要前置于謂語動詞之前。例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譯時將“之”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之”。又如“時不我待”“三歲貫女,莫我肯顧”。(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借“之”和“者”使定語后置,常用“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結構。翻譯時調(diào)整順序。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白ρ乐?,筋骨之強”,即“利之爪牙,強之筋骨”。翻譯時把“利”“強”分別放到中心詞“爪牙”“筋骨”的前面。今陜西成皋中,立土動及百尺,亦雁蕩具體而微者。(沈括夢溪筆談雁蕩山)譯:現(xiàn)在陜西成皋那里,矗立的土山動不動達到百尺高,也算是形體具備只不過規(guī)模小一些的雁蕩山?!熬唧w而微”是修飾“雁蕩”的,即“具體而微之雁蕩”。翻譯時把定語“具體而微”放到中心詞“雁蕩山”的前面。(4)介賓短語后置文言文中,介賓短語后置非常普遍,按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從它們所處的位置來講,叫補語。但從內(nèi)容上講,它們有時作狀語。翻譯時要提到動詞前面。如:不拘于時,學于余。(韓愈師說)譯:不受時俗限制(影響),向我學習。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杜牧阿房宮賦)譯:比田里的農(nóng)夫還多。(5)文言文中,用于修飾動詞的數(shù)詞,常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而現(xiàn)代漢語中常常置于動詞之后作補語。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譯:良馬跳一次,不能超過十步,劣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句中“一”譯為“一次”,“十”譯為“十天”并放到“躍”和“駕”的后面。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譯: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罐。句中“一”譯為“一下”,并放到謂語“擊”的后面。以上兩例中,例如果按原文的順序翻譯為“良馬一跳”。例譯為“替趙王一敲瓦罐”,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應該在數(shù)詞后加上量詞,并放到謂語之后。6縮即凝縮法。即對文言中為了增強氣勢而使用繁筆的句子簡化。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譯:秦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意譯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對使用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辭手法的句子,一般用意譯。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1互文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省略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合并而完整達意,不可直譯。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將“秦”、“漢”兩個作主語的朝代名詞放到一起。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譯:主人客人下馬上船。如果我們譯出的句子是這樣:主人下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沒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見”?所以,要把同為主語的“主人”、“客”,同為謂語的“下馬”、“在船”分別放到一起,再進行翻譯。這些句子直譯就使句子的意義不全,要重新組合,相互補充,意譯出正確的意思。把同一成分組合后,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委托印刷合同范本3篇
- 城市道路綠化建設養(yǎng)護招標3篇
- 建筑外墻保溫勞務合作合同2篇
- 工程索賠中的合同解釋與適用
- 工傷處理委托
- 戶口辦理特別授權委托書3篇
- 勞動合同解除企業(yè)合規(guī)操作指南3篇
- 方便烤肉生產(chǎn)考核試卷
- 煙草制品零售庫存風險控制考核試卷
- 科技會展城市形象宣傳與推廣考核試卷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必修二八大專題知識復習提綱
- 2025事業(yè)單位考試題庫及答案200題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健康教育技能試題及答案
- 機車車輛試題及答案
- 地理澳大利亞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
- 常用施工規(guī)定和技術要求1
- 新版《醫(yī)療器械經(jīng)營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2024)培訓試題及答案
- 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營銷(南昌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答案
- 健合集團筆試在線測評題
- 2024屆江蘇省蘇錫常鎮(zhèn)四市高三二模地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裝圖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