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中國資本主義興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知識點總結[范本]_第1頁
高一歷史《中國資本主義興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知識點總結[范本]_第2頁
高一歷史《中國資本主義興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知識點總結[范本]_第3頁
高一歷史《中國資本主義興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知識點總結[范本]_第4頁
高一歷史《中國資本主義興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知識點總結[范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歷史中國資本主義興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知識點總結第一節(jié)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一、背景、政治因素二鴉戰(zhàn)后政局新,中外“和好”設衙門。農民起義列強侵,內憂外患困清廷。2、派系因素漢族督撫初掌權,學習西方兩派分。列強賞識洋務派,慈禧暫助保大清。3、科技因素西方科技傳中華,機器生產初引進。4、直接因素湘軍占領安慶城,興業(yè)鎮(zhèn)壓太平軍。二、概況、軍事工業(yè)“師夷長技以自強”,洋務運動三十春。(60年代)前期“自強”辦軍工,安慶軍械榕船政。上海江南制造局,崇厚創(chuàng)業(yè)在天津。2、民用工業(yè)后期“求富”興民用,輪船招商礦開平。(70年代后)漢陽鐵廠鄂織布,輔助軍工謀利潤。3、興辦海軍日侵臺灣海防興,十年初建三海軍。(70-80年代)北洋南洋與福建,海軍衙門清設定。4、新式教育新式學校育才俊,出國深造留學生。三、影響、失敗原因洋務失敗多原因,封建落后為根本。主觀舉措未改封建制,洋務分散無核心??陀^洋匠挾技謀私利,頑固阻撓事難成。2、評價性質封建洋務來領導,維護統(tǒng)治最鮮明。政治上洋務富強夢未成,中華落后受欺凌。經濟上引進外技育賢能,近代工業(yè)初勃興。外交上經濟侵略遭抵制,強國御侮有海軍。注釋衙門:指總理衙門。安慶軍械榕船政:指安慶軍械所和福州船政局。天津:指天津機器制造局。輪船招商礦開平:指上海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鄂織布:指湖北織布局。頑固:指頑固派。第二節(jié)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興起(19世紀六七十年代)、條件歷史因素民資產生多原因,萌芽明清已產生。外來因素西方侵華斷萌芽,世界市場一部分。市場因素封建經濟漸解體,商品勞力市場興技術因素外企刺激傳技術,近代工業(yè)初引進。資本因素官僚地主與商人,投資工業(yè)獲利潤。2、概況上海發(fā)昌機器廠,貽來牟坊在天津。廣東南海繼昌隆,女工繅絲多艱辛。3、影響民族工業(yè)初誕生,資產階級初產生。政治方面中國民資兩面性,壓迫束縛要革命。力量弱小又妥協,社會性質是根本。經濟方面民族工業(yè)初誕生,經濟結構有變更。資本主義新工業(yè),產生發(fā)展多艱辛。思想方面維新思想亦產生,階級要求初反映。二、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19世紀四五十年代)、背景無產階級早誕生,外商企業(yè)招工人。洋務民資新企業(yè),產生工人數萬人。2、特點中外工人有共性,近代工業(yè)聯系緊。三大共性遠大理想覺悟高,組織紀律超前人。三大特點中國工人新環(huán)境,三大優(yōu)點是特征。a革命性強三重壓迫特貧困,中國工人最革命。b工農聯盟出身農民來鄉(xiāng)村,便于聯盟敗敵人。c高度集中人數雖少但集中,宣傳組織利抗爭。早期斗爭經濟斗爭為主體,香港罷工反外侵。注釋萌芽:指資本主義萌芽。天津:指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社會性質: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商企業(yè):19世紀四五十年代外商通商口岸設船塢和工廠招收中國工人。新環(huán)境: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重壓迫:指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反外侵:指1858年香港兩萬多工人罷工反對英法聯軍侵占廣州,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期間,香港工人罷工拒裝法貨并謀炸法艦。第三節(jié)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一、背景、日本方面明治維新日強盛,市場狹小民抗爭。對外侵略轉危機,“大陸政策”早制定。2、列強方面英美侵華需幫手,列強縱容助日本。德法乘機奪權益,俄國“中立”存戒心。3、清朝方面清朝腐敗望調停,“萬壽慶典”求和平避戰(zhàn)求和定國策,消極抵抗敗局定。4、直接原因近鄰朝鮮興義軍,清軍赴朝日增兵。二、概況、第一階段(94、79)豐島牙山襲清軍,中日甲午興戰(zhàn)爭。平壤戰(zhàn)役平壤御敵左寶貴,志超狂逃到國境。黃海戰(zhàn)役黃海戰(zhàn)役起風云,重創(chuàng)日艦主力存。致遠經遠沉碧海,民族英雄照汗青。艦隊受命退威海,黃海海域日逞能。2、第二階段(94、10-95、4)戰(zhàn)火燃燒到國境,兩大半島炮聲聲。遼東戰(zhàn)役遼東御敵聶土城,日軍占領九連城。敵寇登陸花園口,占領大連屠旅順。威海戰(zhàn)役威海提督求殲敵,鴻章軍令違軍心。北洋艦隊全軍沒,洋務富強夢未成。3、勝負因素甲午戰(zhàn)敗多原因,封建落后為根本。主觀避戰(zhàn)求和望調停,將領潰逃亂軍心??陀^日本先進久備戰(zhàn),日軍殘暴裝備新。三、影響、馬關條約馬關條約李伊訂,割占三島賠白銀。(1895、4)開設工廠免收稅,蘇杭沙渝泊日輪。2、條約影響政治方面割讓領土給日本,中國主權不完整。刺激列強來瓜分,民族危機漸加深。經濟方面巨額賠款民負增,便利列強經濟侵。開設工廠輸資本,民族工業(yè)遇敵人。內地口岸通航運,列強勢力內地申??傮w方面分割世界輸資本,社會性質又加深。3、三國干涉還遼遠東態(tài)勢大變更,日本強盛三國驚。干涉還遼俄法德,日本勒索10苦國民。4、臺灣人民反割臺抗爭(1895-1945)原因條約割臺給日本,臺灣人民發(fā)檄文。反對割臺建義軍,誓與臺灣共亡存。戰(zhàn)役抗日領袖劉永福,大甲溪邊戰(zhàn)日軍。義軍彰化鏖戰(zhàn)急,嘉義大擺地雷陣。徐驤殉國曾文溪,清朝封鎖日占領??箶澄逶掳儆鄳?zhàn),殲敵三萬立功勛。意義維護統(tǒng)一愛國情,反對侵略顯精神。英勇斗爭五十年,爭取回歸久抗爭。注釋興義軍:指朝鮮東學黨起義。民族英雄:指鄧世昌、林永升等人。屠旅順:指日本在旅順屠殺兩萬多人。提督:指海軍提督丁汝昌。李伊:指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三島:指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賠白銀:指清朝賠款二億兩。蘇杭沙渝:指蘇州、杭州、沙市和重慶。性質: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日本勒索:指日本勒索“贖遼費”3000萬兩白銀。第四節(jié)戊戌變法(1898年)一、背景、政治因素甲午戰(zhàn)后遭瓜分,民族危亡終來臨。民族危機資產階級維新派,救亡圖存去抗爭。2、經濟因素戊戌變法多原因,民資發(fā)展為根本。民資發(fā)展民資壯大初登臺,階級基礎已奠定。發(fā)展因素民資發(fā)展兩原因,列強侵略雙面刃。自然經濟又分解,民族危機達峰頂。清朝政策亦變更,民間設廠財稅增。3、理論因素維新思想早產生,代表王韜鄭觀應。早期維新思想發(fā)展工商又商戰(zhàn),倡導西學學校興。君主立憲廢舊制,民資利益全反映。4、思想宣傳康梁宣傳方式頻,萬木草堂說維新。著書辦學東西思想巧結合,著書“二考”新理論。封建理論遭沖擊,維新思想入人心。變法通議梁啟超,宣傳變法為生存。上書辦報“公車上書”反日本,愛國救亡運動興。中外紀聞強學會,報館學會似春筍。兩派論戰(zhàn)封建勢力反維新,兩派論戰(zhàn)大辯論。君主立憲要變法,倡導西學利維新。西方思想廣傳播,思想解放民覺醒。5、組織因素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變法施政有綱領。保國會領導機構保國會,百日維新用新人。變法結構總理衙門上行走,南海參政擬法令。大學譯書梁擔任。起草詔書四章京。皇帝重用維新派,光緒下詔舉措新。二、概況(1898、6、11-9、21)、舉措政治官民上書機構精,旗人寄生特權禁。工商保護工商獎發(fā)明,改革財政設郵政。軍事精練陸軍裁綠營,實行征兵添海軍。文化新式學堂廢八股,譯書報館留學生。2、評價進步性百日維新影響深,維新志士得參政。民資發(fā)展倡西學,封建官僚一度驚。局限性政治主張未施行,策略妥協未可論。3、失敗原因主觀方面變法失敗多原因,民資局限為根本。脫離民眾靠帝君,基礎薄弱事難成??陀^方面人事任免由慈禧,直隸總督控京津。各省官員反變法,世凱出賣禍降臨。太后政變害六君,封建勢大根基深。4、教訓階級時代局限性,改良之路難通行。三、影響、性質民資上層來領導,改革運動最典型。2、功績政治上逐步改變封建制,君主立憲目標明。經濟上資本主義要發(fā)展,與時俱進要肯定。對外上國難當頭圖存亡,激發(fā)國人愛國心。思想上倡導西學興民權,思想啟蒙促覺醒。注釋東西思想巧結合:指康有為將西方政治學說和東方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宣傳維新變法。“二考”:指康有為代表作新學內經考、孔子改制考。反日本:1895年“公車上書”,反對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提出改革遷都等主張。南海: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百日維新期間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準許專折奏事。大學譯書:指光緒帝委任梁啟超辦理大學堂和譯書局的事務。四章京:指光緒帝任命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為軍機章京。下詔:指1898年6月,光緒帝頒有定國是詔。保護工商:指百日維新期間在京師設立鐵路礦務局和農工商總局,保護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新式學堂:指京師大學堂和各地中小學堂。廢八股:廢除八股取士,改試策論(內容為中國史事、清朝政治)。政治主張:指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君主立憲主張。直隸總督:指慈禧親信榮祿。官員: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箴在百日維新期間支持變法。六君:指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史稱“戊戌六君子”。第五節(jié)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1898-1900)一、背景、政治原因九十年代列強侵,民族危機達峰頂。民族危機救亡圖存各階層,農民階級亦抗爭。日英德國侵山東,齊魯大地起風云2直接原因侵華偵探傳教士,勾結官府欺百姓。傳教士暴行洋教遍布山東省,教會猖厥民抗爭。二、概況、興起山東冠縣旗幟明,攻打教堂殺洋人。(1898-1899)“扶清滅洋”聲震天,反帝愛國最鮮明。有利爭取各階層,盲目排外不防清。2、發(fā)展山東反帝列強驚,清朝鎮(zhèn)壓民赴京。(1900年春夏)運動受挫赴直隸,席卷津京震清廷。東交民巷西什庫,處處殺敵快人心。清朝改剿為“招撫”,對外宣戰(zhàn)八國侵。3、高潮八國聯軍興戰(zhàn)爭,廊坊楊村敗敵人。(1900年夏)聯軍增兵犯天津,聯合御敵聶士成。保衛(wèi)天津立功勛,德成攻打紫竹林。中外爭奪老龍頭,殖民統(tǒng)治設衙門。北京陷落慈禧遁,八國聯軍多罪行。4、失敗原因運動失敗多原因,農民局限為根本。中外聯合齊鎮(zhèn)壓,運動雖敗功績存。5、歷史功績農民反帝新高峰,粉碎列強謀瓜分。清朝統(tǒng)治受重創(chuàng),民革高潮終來臨。三、影響、辛丑條約政治反帝組織被查禁,反帝官吏受嚴懲。(1901)經濟賠款四點五億兩,修訂商約利船行。軍事大沽至京拆炮臺,駐兵雄關到北京。外交六部為首外務部,東交民巷駐外軍。2、條約影響政治上扶植工具為大清,列強侵華代理人。經濟上賠款勒索括人民,經濟凋謝民貧困。軍事上禁止反帝又駐兵,列強控制壓人民。外交上使館外務控清廷,策劃侵華大本營??傮w條約簽訂新標志,社會性質終確定。注釋日英德國:指日本侵略山東威海衛(wèi),英國強租威海衛(wèi)和德國強租膠州灣并把山東劃分“勢力范圍”。旗幟明:1898年秋山東冠縣趙三多首次舉起“扶清滅洋”大旗。清朝鎮(zhèn)壓:1899年山東巡撫袁世凱血腥鎮(zhèn)壓義和團。東交民巷西什庫:指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八國聯軍:1900年夏,英、法、美、德、意、日、俄、奧組成聯軍侵華,首領先后是英國中將西摩爾和德國元帥瓦德西。德成攻打紫竹林:指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指揮部眾在天津攻打紫竹林租界。老龍頭:指義和團首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