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孟子學習目標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和意義。2、學習文章在論證過程中所運用的各種論證方法。3、通過比較閱讀,理解孟子的理想。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舍生取義”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情操。教學準備準備好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一、作者簡介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他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貴君輕”、反對掠奪性戰(zhàn)爭等主張。 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貴君輕人性本善“性善論”的要點(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chǎn)生?!皭烹[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xiàn)?!案粴q子弟多賴、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4)本性也需要“養(yǎng)”?!捌埖闷漯B(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二、檢查自學情況字音: (1)不為茍得也(wi) (2)為(wi)宮室之美為之(wi) (3)如使人之所惡(w)莫甚于死者 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1、對照朗讀和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有不懂的字、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zhì)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3、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 正音不為茍得也(wi,動詞,做,干)所惡(W,動詞,厭惡)簞(dn 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羹(gng 湯)蹴(c 用腳踢)為宮室之美(wi,介詞,為了)正句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是 / 亦不可以已乎3、 學習課文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2.翻譯下列句子。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4)此之謂失其本心。 3、明確:1.“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 “與”通“歟”,語氣詞。 “鄉(xiāng)”通“向”,從前。 2.是:這種;這種做法。 為:寧愿;為了;接受。而:表修飾,不譯;表轉(zhuǎn)折,卻。 于:比;對。 4、 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1.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說說其好處。明確:排比句和對偶句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富有音韻美。 2. 試背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guān)名言警句。這個環(huán)節(jié)開展的方式為小組搶答.表現(xiàn)突出的予以適當獎勵。復習孟子“其人”及孟子其書。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2、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 裴多菲)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shè)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yōu)槲镉?。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辨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梢?,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nèi)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辨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shè)喻的巧妙。 (4) 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3、 “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 “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chǎn)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guān)鍵時刻舍生取義。4、討論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耙缓勈?,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shè)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戰(zhàn)略與持續(xù)改進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新興市場風險試題及答案
- 理財規(guī)劃的關(guān)鍵步驟計劃
- 網(wǎng)絡(luò)管理員考試回顧與試題及答案總結(jié)
- 2025屆江蘇省如皋實驗數(shù)學七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深層次理解軟件設(shè)計師考試內(nèi)容的試題及答案
- 重點強化實際操作技能2025年計算機二級VB考試試題及答案
- 行業(yè)經(jīng)驗傳承與知識管理計劃
- 法學概論考試復習中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信息處理技術(shù)員考試前的最后沖刺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訓練:歌曲《世界贈予我的》
- 消費心理學-理論、案例與實踐-綜合練習題及答案
- 《深度解析張旭課程》課件
- 【重慶】2024年度重慶房地產(chǎn)市場研究報告正式版
- 測繪設(shè)備投入計劃
- 2025年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范文分享
- 2025年度新能源充電樁建設(shè)運營合同意見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課件
- 漁業(yè)船員安全培訓課件
- 2024年北京東城中小學教師招聘真題
- 2025屆湖北省武漢市高考數(shù)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