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過關檢測試題D卷 附解析.doc_第1頁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過關檢測試題D卷 附解析.doc_第2頁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過關檢測試題D卷 附解析.doc_第3頁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過關檢測試題D卷 附解析.doc_第4頁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過關檢測試題D卷 附解析.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市(區(qū)縣) 姓名 準考證號 密.封線內.不. 準答. 題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過關檢測試題D卷 附解析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120分鐘,本卷滿分為150分。 2、請首先按要求在試卷的指定位置填寫您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 3、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線內答題,否則不予評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根據皮亞杰的理論,能夠解決“78=56”這個問題的兒童屬于( )。A.前運算階段B.直觀動作階段C.感知運動階段D.具體運算階段2、教人必欲使其讀盡天下書,將道全看在書上,將學全看在書上,這種關于“學習”的觀點沒有處理好( )。A.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B.實踐與認識的關系C.真理與價值的關系 D.量變與質變的關系3、小學生喜歡親近老師,渴望得到夸獎,這種需要屬于(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歸屬和愛的需要D.自我實現的需要4、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規(guī)定:小學第一學段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意義,第二學段理解分數和小數的意義。這要求該部分內容應采取的組織方式( )。A.直線式B.圓周式C.螺旋式D.橫線式5、小學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師的門夾傷,教師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給學生( )。A.揉搓受傷手指B.吃止痛消炎藥C.冷敷受傷手指D.熱敷受傷手指6、我國最早記載和闡釋孔子 “ 不憤不啟 , 不悱不發(fā) ” 教學思想的著作是( )。A.學記B.論語C.大學D.孟子7、某小學擬編寫一本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材,編寫這一教材的主要依據應為( )。A.教學目標B.教學內容C.課程標準D.課程計劃8、“庶”與“富”是“教”的先決條件。首次提出這一教育觀點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9、被毛澤東稱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楊賢江B.徐特立C.蔡元培D.陶行知10、兒童身心發(fā)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這特點決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漸進B.因材施教C.教學相長D.求同存異11、在教育心理學看來,()不僅是課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疇,也是學習過程研究和教學設計研究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A.教學內容B.教學媒體C.教學環(huán)境D.評價/反思過程12、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有能動作用。這說明教育具有( )。A.歷史性B.階級性C.社會生產性D.相對獨立性13、接受心理輔導后,小欣非常信任和依賴劉老師,內心里已把她當成媽媽,這屬于( )。A、移情B、共情C、同情D、反移情。14、人的發(fā)展既體現出里的積累,又體現出質的飛躍。當某代表新質要素的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質的飛躍,出現新的年齡特征。這表明人的發(fā)展具有( )。A.順序性B.不平衡性C.階段性D.個別差異性15、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規(guī)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開發(fā)和利用,該課程屬于( )。A、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B、國家規(guī)定的選修課C、地方規(guī)定的必修課D、學校規(guī)定的選修課16、現代課程論認為,制約課程內容選擇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識、技能與情感B.難度、廣度與深度C.社會、兒童與學科D.政治、經濟與文化17、按照美國學者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理論,由研究機構、學士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的課程屬于( )。A、理想的課程B、正式的課程C、領悟的課程D、運作的課程18、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是( )。 A.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B.發(fā)現問題一研究問題提出假設一一檢查假設 C.發(fā)現問題一提出假設理解問題一檢查假設 D.研究問題一一發(fā)現問題一提出假設一檢查假設 19、一名小學生決心改掉上課遲到的缺點,冬天一到,他又遲遲不肯起床,結果還是頻頻遲到,要對該生進行教育,應著重強化其(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行為D.道德認識20、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和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例”,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并對其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種反思方法屬于( )。A.行動研究法B.自我提問法C.教學診斷法D.比較法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簡述影響個體發(fā)展的主要因素。2、簡述檢索文獻需遵循的基本要求。3、簡述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中“學生為本的”的基本概念。 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1、在小稻秧脫險記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與小稻秧爭奪營養(yǎng)的雜草在除草劑的作用下,“有氣無力的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上課時,于老師問學生:“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小鵬舉手站起來后,聲音洪亮而又流利的讀完了。于老師笑了笑說“你沒完,要么你的抗藥性太強,要么這除草劑是偽劣產品。來,我再給你噴灑點?!闭f完,用手比劃著朝小鵬“嗤嗤”地噴了幾下。學生大笑起來,小鵬心領神會,耷拉著腦袋緩慢而小聲的又讀了一遍“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庇诶蠋熣f,好,掌聲鼓勵,這才是“有氣無力”。問題:(1) 評析這一教學片斷中于老師的教學行為。(2)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教學是一門藝術”的認識。2、沈老師走進教室,發(fā)現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畫,同學們嬉笑不已,沈老師看后笑著說:“頭像畫的很逼真,這位畫畫的同學很有天賦,我為班上有這樣的人而感到高興,建議他多向美術老師請教,充分發(fā)揮特長,說不定將來會成為美術家呢。”沈老師停頓一下,接著說:“可是這節(jié)課不是美術課,而是作文講評課,現在我把它擦掉好嗎?”沈老師正要去擦,只見一位同學疾步走上講臺,向沈老師深深的鞠了一個躬,然后搶過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多年以后,一副贊美老師,反映自己思想轉變的美術作品悟被選為參加全國美術展的參展作品,作者就是當年在黑板上畫漫畫的學生。問題:(1)評析沈老師對“漫畫事件”的處理。(2)談談教師在處理課堂上對突發(fā)事件的注意事項。 五、教學設計(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40分,共40分)1、根據材料作答。 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請根據上述材料,就課堂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譬如課堂導入、講授新知等)進行教學設計。第 5 頁 共 5 頁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解析】D。 小學生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2、B3、【解析】C。 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關心,是一種歸屬感和愛的需要的體現。4、C5、【解析】C。手指受傷應先冷敷,因為熱敷會引起受傷組織細胞受熱膨脹擠壓周圍的細胞,也會加速血液流動滲出。24小時之后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6、B7、C8、A9、C10、【解析】B 。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因材施教11、C12、D13、答案A解析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是在心理疏導過程中,來訪者對分析者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感,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詢者身上的過程。題干中小紅在內心深處把王老幣當作自己的媽媽,正是移情的作用。故正確答案為A。14、C15、A16、C17、A18、A19、B20、C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影響個體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四個:(1)遺傳素質及其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2)環(huán)境及其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3)學校教育及其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4)個體主觀能動性。2、答案如下:(1)檢閱要全面,即全面性;(2)檢閱要認真細致,即準確性;(3)勤于積累;(4)善于思索。3、答案如下:(1)尊重小學生權益,以小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小學生的主動性;(2)遵循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解析材料中余老師的教學行為遵循了新課改的理念,值得學習。具體分析如下:余老師的教學行為踐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材料中余老師在上課時讓學生讀一讀雜草的話,并和學生討論。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于老師的教學行為調動了學習的學習興趣。材料中余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有氣無力”的意思,用詼諧幽默的方式來引導,從而學生能夠心領神會,而且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愉快,達到了讓學生理解的目的。于老師的教學行為貫徹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fā)學生思維活動。材料中,余老師在課堂中積極弓|導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2)解析對“教學是一門藝術”的理解,具體分析如下: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指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表現在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材料中,余老師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是一門藝術,表現在教師在課堂中要讓課堂充滿活力,提升師生的生命力。材料中,余老師并沒有只過于重視學生的訓練,讓學生做練習,而是重視學生的態(tài)度和情感,尊重學生的判斷,重視學生的知識經驗,從而實現了在課堂中生命的發(fā)展。教學是一門藝術,表現在教師要用語言舉止,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材料中,余老師在課堂中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感染學生,有舉止有風度,從而深深地感染學生。綜上所述,教師在應該把教學當作一門藝術,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更新,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積極促進學生的發(fā)展。2、答案如下:1.沈老師的處理方式很恰當。第一,沈老師做到了長善救失。雖然是學生的惡作劇,但是沈老師還是能看到學生的山觀點,并進行了贊揚,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第二,教師運用了期望效應。羅森塔爾的實驗對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