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診斷防護.ppt_第1頁
X射線診斷防護.ppt_第2頁
X射線診斷防護.ppt_第3頁
X射線診斷防護.ppt_第4頁
X射線診斷防護.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射線診斷防護 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放射衛(wèi)生防護所魏濤139854958071291689602 weit Inserttitletexthere 1998年為 胸透78 6 人次 千人口 3 0 mGy 次 胸片75 4 人次 千人口 1 0 mGy 次 從上表看出 消化道檢查 胸透及腰椎片檢查造成的潛在危害最大 我國X射線診斷可能造成腫瘤死亡率每1000萬人口中分別為8人 我國醫(yī)療照射存在問題 介入操作 X射線下骨科復位和放射性粒子植入醫(yī)生的個人劑量仍然較大 受檢者個體的ESD差異很大 胸片側位最高者約是最低者的32倍 門診胸透最高者約是最低者的19倍 在多種放射學檢查中 脊椎攝影 腹部攝影 牙科攝影 乳腺攝影 X CT和各種造影檢查的劑量較大 臨床醫(yī)師和放射學醫(yī)師的安全文化素養(yǎng)有待提高 各國X射線診斷檢查的相對頻度 診斷參考水平 醫(yī)療照射指導水平 ICRP105 支持性導則2 提出了醫(yī)療照射防護基本原則正當性最優(yōu)化潛在危害告知義務與劑量約束 正當性判斷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 醫(yī)療活動中恰當?shù)貞秒婋x輻射被認為益處多于危害 當前已將其正當性視為理所當然的 第二層次 一個確定的放射診療程序的總體正當性判斷 專業(yè)團體或主管部門的判斷 第三層次 某一醫(yī)療程序用于單個患者的正當性 醫(yī)療從業(yè)人員的判斷 外照射防護三原則 時間防護 接觸源越短越好 距離防護 離源越遠越好 屏蔽防護 源與人之間加物質越厚越好 放射防護標準 醫(yī)用X射線診斷放射衛(wèi)生防護要求 GB8279 2001 醫(yī)用X射線診斷衛(wèi)生防護標準 GBZ130 2002 醫(yī)用X射線診斷衛(wèi)生防護監(jiān)測規(guī)范 GBZ138 2002 X線診斷中受檢者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 GB16348 1996 育齡婦女和孕婦的X線檢查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 GB16349 1996 兒童X線診斷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 GB16350 1996 醫(yī)用X射線診斷的合理應用原則 WS T75 1996 X線診斷中受檢者器官劑量的估算方法 GB T16137 1995 醫(yī)用X射線診斷影像質量保證的一般要求 WS T76 1996 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影像質量保證檢測規(guī)范 GB T17589 1998 醫(yī)用X射線診斷設備影像質量控制檢測規(guī)范 WS T189 1999 醫(yī)用電氣設備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診斷X射線設備輻射防護通用要求 GB9706 12 1997 醫(yī)用電氣設備第2部分 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安全專用要求 YY0309 1998 診斷X線機主要防護和成像性能要求 攝影管球漏射線 1mGy h線束半值層 2 3mmAl 80kVp 光野照射野一致性 2 輸出量重復性 KVp準確性 時間準確性 10 10 10 透視受檢者皮膚入射量 2 5cGy min空間分辨力 1 2LP mm低對比度分辨力 3 xmm2 5 X射線機的重要參數(shù) 1 總過濾X射線管產生的x射線中有兩種成分 即韌致輻射和特征X射線 X射線能譜是連續(xù)譜 低能譜X射線稱為軟X射線 在診斷中無意義 影響影像質量 而且易被皮膚吸收 用于濾過軟X射線 相對提高X射線的穿透能力 這塊過濾片稱為X射線機的固有過濾 對X射線有用射束的進一步過濾稱為附加過濾 固有過濾和附加過濾厚度的總和稱為總過濾 2 管電流管電流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攝片時膠片的感光量 mA s 3 峰值電壓產生的X射線品質取決于管電壓 kVp 4 半值厚度 HVT HVT是使一束X射線的光子數(shù)目減少到其初始值的1 2時所需的標準物質的線性厚度 單位是mm 對X射線機的輻射防護 醫(yī)用診斷X射線機的防護主要取決于X射線機本身固有的防護性能 因此生產廠家要把好產品防護質量的檢驗關 X射線機工作時輻射場有三種射線 即有用射線 X線管防護套的漏射線 經散射體后產生的散射線 防護設計原則即有效控制漏射線 散射線的量以及有用射線的合理安排 國內外對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都有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 查閱執(zhí)行 X射線機的防護設施 1 X射線機房的防護要求 選址 醫(yī)用診斷X射線機機房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鄰室及周圍場所的防護與安全 一般可設在建筑物底層的 布局 全分隔式布局 半分隔式布局 隨意分隔式布局 建筑要求 a 機房應有足夠的使用面積 新建X射線機房 單管頭200mAX射線機機房應不小于24m2 雙管頭的宜不小于36m2 牙科X射線機應有單獨機房 多球管X線機房面積可酌情擴大 b 機房高度由于機器結構不同要求不一 一般在2 5 3 5m之間 c 攝影機房中有用線束朝向的墻壁應有2mm鉛當量的防護厚度 其他側墻壁應有1mm血鉛當量的防護厚度 透視機房各側墻壁應有1mm鉛當量的防護厚度 以普通磚墻為例 一般24cm厚的實心磚墻只要灰漿飽滿不留縫隙即可達到2mm鉛當量 空心磚或磚縫灰漿不飽滿時不能達到2mm鉛當量 d 設于多層建筑中的機房 天棚 地板應視為相應側墻壁考慮 充分注意上下鄰室的防護與安全 e 機房內布局要合理 不得堆放與診斷工作無關的雜物 f 機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g 機房的門 窗必須合理設置 并有其所在墻壁相同的防護厚度 機房門外要有電離輻射標志 并安設醒目的工作指示燈 輔助防護設施 固定式防護設施受檢者的候診位置要選擇恰當 并有相應的防護措施 X射線機攝影操作臺應安置在具有0 5mm鉛當量防護厚度的防護設施內 移動式防護設施 個人防護用品每臺X射線機應配備適量的符合防護要求的各種輔助防護用品 如鉛橡膠手套 鉛橡膠圍裙 鉛防護座椅等 各X射線機房內應注意配備專門供受檢者使用的各種輔助防護用品 以及固定特殊受檢者體位的各種設備 除墻壁防護外 門窗 通風口 穿線孔 傳片箱 觀察窗等都要有防護措施 X線機房防護性能要求 1 門燈聯(lián)鎖2 電離輻射標志3 有候診者防護設施4 有受檢者防護設施5 良好通風6 門窗外散射線 漏射線水平 0 5 Gy h透視車外 4 Gy h 幾種材料的密度 g cm 2 材料密度材料密度空氣0 001293玻璃2 4 2 6紙0 7 1 1鋁2 7有機玻璃1 18鉛玻璃 ZF6 4 77塑料1 4鉛11 34橡皮0 91 0 93硬橡皮1 8 屏蔽防護常用材料 1 對屏蔽材料的要求 1 防護性能 2 結構性能 3 穩(wěn)定性能 4 成本低 來源廣 易加工 安裝維修方便 2 常用屏蔽防護材料及特點 1 鉛原子序數(shù)82密度11350Kg m 3 耐腐蝕 強衰減 但價格貴強度差 不耐高溫 有化學毒性 對低能 射線散射大 2 鐵原子序數(shù)26密度7800Kg m 3 力學性能好 價廉 有較好防護性能 3 磚價廉 通用來源廣24cm的實心磚墻約有2mm的鉛當量 對低能 射線散射小 故是屏蔽防護好材料 4 混凝土 由水 石子 砂子和水泥混合而成 密度約2300Kg m 3 含多種元素 成本低 有良好結構性能 用作固定防護屏蔽 如特殊需要 可通過加進重骨料 如重晶石 鐵砂石 鑄鐵塊等 以制成密度較大的重混凝土 其成本較高 澆注時必須保證重骨料在整個屏蔽層均勻分布 醫(yī)院施工防輻射措施 機房砌體施工機房砌體應采用紅磚實砌 并建議用水泥砂漿砌筑 砌筑時保證墻體的平整度 垂直度做到橫平豎直 保證砌筑砂漿的密實度 飽滿度在90 以上 否則容易導致射線直穿及防輻射材料的浪費 機房門 窗的安裝及門窗縫隙的處理砌體施工完畢后安裝防護玻璃及防護門 防護玻璃安裝好后應四周加框 并在框內安裝不小于3mm厚的鉛板 相當于3個鉛當量 首當其沖插入墻內2cm或做窗套 用鉛板沿窗臺板包至墻邊 蓋住縫隙在3cm以上 或用防護涂料粉刷厚度在3cm以上 在鉛板與鉛玻璃相接處重疊應不小于2 3cm 否則容易導致射線折射穿出 防護門安裝后會在門框與墻之間產生縫隙 故在該縫隙處用鉛板包至墻邊5cm 靠框邊處壓住距邊3cm并在外墻粘貼細木工板 飾面板 做門套 在做門套時不得與墻垂直方向 射線方向 用釘子打穿鉛板 否則射線將外漏 最好用膠水粘接 在門的疊縫處應保證鉛板疊縫在1 5cm以上 門的鎖孔也是一個防射線的難點應加以嚴格處理 建議使用內襯鉛防護層的專業(yè)鎖具 機房門檻應根據(jù)用途及病人的需要做不同門檻 以便推拉車并保證平穩(wěn) 門檻內設有鉛板3mm厚 防止射線穿縫隙而出 但在安裝門及框之前必須先保證機器能夠進入或先讓機器入 建議鉛玻璃應在15 20mm厚 相當于3個鉛當量 此處無墻體 門上及門窗套的鉛板應在3mm厚 相當于3個鉛當量 此處至墻體 機房四周采用防護涂料的同時 應考慮機器發(fā)出射線的強弱 上層樓面或機器底部墊上鉛板 具體根據(jù)機器射線的當量定厚度 防止放射出射線劑量較大的方向穿透一般防護要求的防護體 從而影響在旁邊的機房或科室工作的醫(yī)護人員 病人與家屬 也可采用在該處上層樓面或該層樓面加厚防護涂料 以減小射線泄漏 防輻射涂料施工的措施 1 粉刷前 應去除干凈墻上殘留起殼的砂灰 磚屑 模板油 砼的粉塵 并在砼面上涂刷粘結劑 局部應鑿毛 2 讓墻體濕潤至7分進行水泥砂漿打底粉刷 3 防護涂料較厚時 應分幾遍粉刷涂料 每遍不超過5 8mm 間隙時間一般在8 2小時 以墻面呈7分干為宜 4 施工現(xiàn)場要求打開窗戶 保證通風 且溫度不低于15 環(huán)境中操作 防止墻面不干產生垂裂 5 粉刷時應由下而上 用力壓平 不要反復推拉 打底不要壓光 保持平整即可 最后一次壓平拉毛 防止龜裂和脫落 6 拌料時要求每平方米加專用粘合劑0 3 0 5kg 涂料與水泥比為5 1 3 一般不能超過5 1 5 并加適量水 先將涂料 水泥混合 而后一起攪拌 電線管開槽施工后應先將線管固定 并用水泥砂漿粉刷至槽底平 后粉刷防污涂料 線管不能在防污涂料的粉刷層中 讓電線管給割開一條縫 防止射線漏 配電箱 消防箱及開關插座后應墊加鉛板或涂料 兩邊伸出至少5cm 以確保射線不外漏 在磚砌體與砼接觸處采用鋼絲網鋪設 防止開裂造成脫落及射線外漏 因為一旦裂開修補將非常困難 涂料天棚粉刷最好放在上一層的樓面 這樣不容易導致由于樓板的振動或粘結不牢而脫落 醫(yī)用X射線診斷室屏蔽厚度的估算 由于醫(yī)用診斷X射線能量較治療用X射線能量低 所以其主屏蔽體厚度充其量也只是2mm鉛當量的厚度 相當于15cm的混凝土屏蔽體或25cm磚屏蔽體厚度 如果X射線攝影機房設在樓上 不能用空心的預制板作地板 應當用混凝土澆筑的15cm厚的實心樓房地板 攝影機房有用射束朝向的墻壁至少應當有2mm鉛當量的厚度 其他側墻壁和天棚至少應當有1mm鉛當量的厚度 透視機房主屏蔽至少應當有1mm鉛當量的厚度 位于建筑底層的醫(yī)用X射線機房 其窗的下緣至少要高出地面2m 在沒有有用射束朝向且窗外通常無人停留的情況下 窗的屏蔽厚度只需達到0 3mm鉛當量 機房進出通道 門外沒有候診走廊且機房內有用射束也不朝向門 機房門的屏蔽厚度達到0 3mm鉛當量厚度就可以了 門外設有固定的候診區(qū)域的情況下 透視機房門的屏蔽厚度不能小于0 5mm鉛當量 攝影機房門的屏蔽厚度不能小于1mm鉛當量的厚度 受檢者防護 告知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受檢者因轉診等原因 使受檢者不得接受不必要的重復照射 不得將核素顯像檢查和X射線胸部檢查列入對嬰幼兒及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 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核素顯像檢查或X射線檢查前 應問明是否懷孕 非特殊需要 對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齡婦女 不得進行下腹部射影像檢查 減少受檢者劑量的一般途徑 1 提高記錄和顯示系統(tǒng)的靈敏度 2 盡量減小照射野 3 提高X射線的透過率 4 減少透視時間 脈沖透視 圖像存貯 計時警告5 進行必要的屏蔽 性腺 乳腺 紅骨髓 眼晶體6 選用最佳體位 7 選購低劑量設備 8 實施X射線診斷影像質量保證計劃 X光機的質量控制 X光機的質量控制由醫(yī)學物理師來完成 檢查的項目 X光機的裝配評估 瞄準器評估 半價層評估 電流 mA 曝光線性度評估 電壓 kVp 的精確度和重復性評估 時間的精確度和重復性評估 自動曝光控制和密度控制 進入皮膚的曝光量測量 圖象質量評估 評估報告和建議 胎兒出生前受照效應 1 3周內受照 不致引起活產兒確定性效應與隨機效應 3周 妊娠終了 確定性效應 胎兒畸形 閾值0 1Gy 隨機性效應 活產兒癌癥概率增加 8 15周最危險 嚴重智力發(fā)育遲緩 0 4 Sv 智商降低 30IQ Sv 使用輻射的醫(yī)學專業(yè)人員應當熟悉輻射對胚胎和胎兒的效應 在大多數(shù)診斷水平 它包括童年時期癌癥的危險 然而劑量超過100 200mGy時 應當考慮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異常 畸形 生長遲緩和胎兒死亡有關的危險 這后面一些危險的大小在妊娠的各個時期有很大不同 終止妊娠的考慮 胎兒劑量小于100mGy 不必要終止妊娠 胎兒受照劑量大于500mGy 損害很大 程度取決于劑量和胎齡 建議終止妊娠 在妊娠第8 15周受到中等劑量 100 500mGy 照射時 應慎重考慮IQ下降的危險度 如果胎兒吸收劑量剛剛超過100mGy 而其父母多年來渴望生育子女 他們可能不希望終止妊娠 在醫(yī)生給予適當?shù)囊庖姾?應由胎兒的父母作出個人的決定 懷孕或哺乳的女性工作人員 對胎兒的劑量進行限制并不意味著有必要使孕婦完全避免從事涉及輻射照射或放射性物質的工作 但是 雇主應當對孕婦的工作條件進行認真的審查 特別是不使孕婦從事有極大可能性受到大劑量事故性照射或者放射性核素攝入的工作 選項不改變已指定的工作職責 改換到射線照射可能較少的另一崗位 改做基本上沒有射線照射的工作 最好與當事人進行討論 讓她知道潛在的危險 當?shù)氐恼吆屯扑]的劑量限值 避免介入放射學操作放射損傷 越來越多未經放射安全或者放射生物方面適當培訓的醫(yī)生開始應用介入放射學 X線透視指導下 技術 這些介入醫(yī)師中有很多人并不了解這些操作可能導致放射損傷 也不清楚減少其發(fā)生的簡單辦法 很多病人也未被告知輻射的危險性 當其經過復雜的介入操作 受照劑量可能導致輻射損傷時 也未對其進行隨診 其中一些病人出現(xiàn)了皮膚的放射性損傷 而較年輕病人將來罹患癌癥的危險性也有所增加 介入醫(yī)師可能會面臨職業(yè)受照或者遭受放射損傷 其他相關工作人員也因此會受到較高劑量的照射 在一些介入操作中 病人皮膚劑量可以接近某些癌癥分次放射治療時的劑量水平 病人皮膚出現(xiàn)放射損傷通常是由于使用了不適當?shù)脑O備 更常見的是由操作技術較差造成的 臨床上也已經觀察到了介入醫(yī)師及相關操作人員受到放射損傷的病例 患者介入術后21個月時背部皮膚損傷照片 該患者3天內接受一次冠狀動脈造影及2次冠狀動脈擴張術 估計累積輻射劑量為15 20Gy 壞死組織切除后 患者拒絕行植皮術 本報告列舉了控制醫(yī)患受照劑量的實用方法 首先要關注病人吸收劑量最大的皮膚區(qū)域 對于各種介入操作 其具體臨床診療報告都應包括各步驟中皮膚的累積劑量及其部位 介入醫(yī)師應該接受培訓 以便利用所掌握的皮膚受照劑量以及實用操作技術方面的知識控制輻射劑量 如果病人最大累積吸收劑量接近或超過1Gy 可能重復的操作 或者3Gy 任何一次操作 應記入病歷 并對其進行隨診 如出現(xiàn)放射損傷的危險較大 應通知病人及其私人醫(yī)師 對于介入操作人員來說 病人及工作人員的放射防護應成為培訓內容的一部分 所有的介入醫(yī)師都應核查 回顧介入操作的后果 以便發(fā)現(xiàn)放射損傷 當引入新的介入技術時 應考慮其利益 危險 包括放射危險等 所有介入工作人員都應清楚介入操作對醫(yī)患雙方可能造成的輻射損傷及其性質 所有介入科室都應了解其介入設備的輸出參數(shù) 以及典型的醫(yī)患受照劑量 所有介入操作都應測量操作中相應的技術參數(shù)并予以記錄 所有介入醫(yī)師都應清楚降低醫(yī)患受照劑量的方法 所有介入醫(yī)師都應經過適當?shù)呐嘤?所有介入科室都應設立核查制度 以便核查輻射所致的并發(fā)癥 所有介入科室都應制定相關制度 以便核查病人以前接受的介入診療情況 所有介入診療的病人都應知曉可能會出現(xiàn)的放射損傷 并應將其列入介入診療協(xié)議書中 所有介入設備生產商都應該提供 a 人性化的放射防護設備 b 降低輻射劑量的技術方法 c 適當?shù)妮椛鋭┝匡@示設備 應建立對特定介入病人進行隨訪的機制 病人受照劑量控制 大多也適用于醫(yī)護人員 將曝光時間降至最低 控制醫(yī)生 病人X線劑量的首要措施 肥胖病人的照射劑量率會變大 積累也較快 盡量通過保持較高的管電壓 kVp 以降低管電流 以便在圖像質量和減少病人劑量之間達到適當?shù)钠胶?X線管離病人身體越遠越好 影像增強器離病人越近越好 盡量避免過度使用圖像放大技術 病人體重較輕或者影像增強器不能靠近其身體時 不使用濾線柵系統(tǒng) 盡量將X射線束對準感興趣區(qū)域 當介入操作時間非延長不可時 盡可能想辦法變換病人體位 改變X線視野或者使用其它措施以改變X線投照角度 以便避免同一皮膚區(qū)域持續(xù)受照 許多設備在介入透視操作中的劑量率不斷變化 透視時間只是估計是否會出現(xiàn)輻射損傷的一個大概指標 當某項操作總的透視時間不變時 病人體重以及相關操作等因素如投照位置 角度 正?;蜉^高的輻射劑量率 病人與管球間的距離以及影像采集片數(shù)等因素 都可以使得病人皮膚最大劑量數(shù)以十倍地增加 醫(yī)護人員的輻射劑量控制 操作人員必須穿防護衣 使用防護屏 監(jiān)控透視劑量 并且清楚如何操控設備及站在何處才能使得受照劑量降至最低 如果射線束為水平方向或接近水平方向 操作人員應站在影像增強器一側以減少受照劑量 如果射線束為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 應保持管球在病人身體下方 個人防護用品和設施 A 個人防護用品鉛圍裙 鉛圍脖 鉛帽 鉛眼鏡和鉛手套等是介入操作者常用的個人防護用品 B 防護設施常用的防護設施主要有床側立地防護屏 懸?guī)сU膠簾 懸吊鉛玻璃 床下吊簾 床上蓋板 活動防護盾和多功能鉛屏等 輻射監(jiān)測的內容及分類 1 工作場所監(jiān)測 1 透照室內輻射場測定 2 周圍環(huán)境劑量場分布測定 3 控制區(qū)和監(jiān)督區(qū)劑量場分布測定工作現(xiàn)場劑量率監(jiān)測的目的之一在于查明工作現(xiàn)場的輻射水平 以便必要時采取適當?shù)姆雷o措施 使工作現(xiàn)場達到并維持輻射安全的工作條件 劑量測定儀器的工作原理 1 利用射線通過氣體時的電離效應 2 利用射線通過某些固體時的電離和激發(fā) 3 利用射線對某種物質的核反應或彈性碰撞所產生的易于探測的次級粒子 4 利用射線的能量在物質中所產生的熱效應 5 利用射線 等 所帶的電荷 6 利用射線和物質作用而產生的化學效應 測量對象 輻射類型 物理量靈敏度 射線與探測器靈敏元物質作用機理測量量程線性動態(tài)范圍 上限抗輻照能力 空間電荷效應等下限統(tǒng)計漲落 信號記錄單元靈敏度效應 系統(tǒng)沖擊響應 時間分辨 探測器靈敏元選材 大小及相互作用遲豫機制 信號傳輸延遲效應 記錄單元延遲能量分辨 探測器靈敏元選材 大小相互作用機理能量響應 靈敏元選材 相互作用機理空間分辨 靈敏元選材 體積 相互作用機理等粒子分辨 靈選材敏元 相互作用機理工作條件 溫度 濕度 壓力 工作電壓 范圍 外觀 尺寸 重量 劑量儀器的選擇及其校準 1 儀器的選擇 1 射線性質對于射線種類及性質清楚的場所 應選用針對性強的儀器 對于輻射場性質不清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