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后漢書李通列傳含譯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題。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世以貸殖著姓。父守,身長九尺,容貌絕異,為人嚴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劉歆,好星歷讖記,為王莽宗卿師。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出補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聞守說讖云“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私常懷之。且居家富逸,為閭里雄,以此不樂為吏,乃自免歸。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陽騷動,通從弟軼,亦素好事,乃共計曰:“今四方擾亂,新室且亡,漢當更興。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眾,可與謀大事?!睍?武避吏在宛,通聞之,即遣軼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通因具言讖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當之。時守在長安,光武乃微觀通曰:“即如此,當如宗卿師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币驈蛡溲云溆嫛9馕浼壬钪ㄒ?,乃遂相約結,定謀議,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欲劫前隊大夫及屬正,因以號令大眾。乃使光武與軼歸舂陵,舉兵以相應。 更始立,以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從至長安,更拜為大將軍,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節(jié)還鎮(zhèn)荊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為寧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為衛(wèi)尉。建武二年, 封固始侯,拜大司農。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鎮(zhèn)百姓,修宮室,起學宮。五年春,代王梁為前將軍。六年夏,領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等十營擊漢中賊。 通布衣唱義,助成大業(yè),重以寧平公主故,特見親重。然性謙恭,常欲避權勢。時,天下略定,以病上書乞身。詔下公卿群臣議。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漢,傾亂天下。通懷伊呂之謀,建造大策,扶助神靈,輔成圣德,破家為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義。功德最高,海內所聞。通以天下平定,謙讓辭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職療疾。欲就諸侯,不可聽?!庇谑窃t通勉致醫(yī)藥,以時視事。其夏, 引拜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骨,帝每優(yōu)寵之。十八年卒,謚曰恭侯。 (節(jié)選自后漢書李通列傳,有刪節(jié)) 消疾:消渴病。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復備言其計 備:詳細 B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 期:期限 C征通為衛(wèi)尉 征:征召 D重以寧平公主故 重:加上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私常懷之 句讀之不知 B新室且亡 臣死且不避 C通因具言讖文事 相如因持璧卻立 D以時視事 不賂者 以賂者喪 11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通“特見親重”的一組是 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 從至長安,更拜為大將軍 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 以病上書乞身 通懷伊呂之謀,建造大策 其夏,引拜為大司空 A B C 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通的父親李守擔任王莽的宗卿師,家境富裕,在鄉(xiāng)里稱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滿足于做個小吏,就辭官回家。 B下江和新市戰(zhàn)事興起,南陽動亂之際,李通和堂弟李軼一起商量著想和劉氏宗室中 的劉伯升兄弟共議大事。 C李通奉命拿著符節(jié)從長安回到荊州鎮(zhèn)守時,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劉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寧平公主。 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辭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認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難關頭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辭職。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 1)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 2 分) ( 2)時守在長安,光武乃微觀通曰:“即如此,當如宗卿師何?”( 4 分) ( 3)通素有消疾,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骨,帝每優(yōu)寵之。( 4 分) 答案: 9 B (期:約定 ) 10 C (都是副詞,于是,就。 A代詞,代前文那句話;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B副詞,將要;連詞,尚且。 D介詞,按照;介詞,因為。) 11 C 12 A (錯在“在鄉(xiāng)里稱霸一方,因此不滿足于做個縣丞”,原文意思是“家境很富裕,是鄉(xiāng)里的首富,因此不樂意做官,于是自己辭官回家”。) 13( 10 分?;旧弦痪?1 分,重點關注重要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 1)( 2 分)光武起初認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 ( 2)( 4 分)當時李守在長安,光武就悄悄觀察著李通 說:“假如是這樣,你父親該怎么辦呢?” ( 3)( 4 分)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連年請求退休,光武每每(總是)更加恩寵他。 譯文: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縣人。世代以經(jīng)商著名。父親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異,為人嚴肅剛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樣的嚴肅。他最初事奉劉歆,喜好星象歷算與圖讖,擔任王莽的宗卿師。李通也擔任五威將軍從事,后來出任巫縣縣丞,有能干的名聲。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憤,李通往常聽他父親李守說過一句讖語是“劉氏再振興,李氏為輔佐”,心中常記著這句話。況且他家境很富裕,是鄉(xiāng)里的首富 ,因此不樂意做官,于是自己辭官回家。 后來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興起,南陽為之動亂,李通的堂弟李軼,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議說:“現(xiàn)在天下動蕩,新朝眼看將要滅亡,漢朝理應重新興盛。南陽的劉氏宗室中,只有劉伯升、劉秀兄弟能廣施仁愛,寬容待人,可以和他們商議大事?!边m逢光武在宛縣躲避官兵,李通聽說后,就派李軼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認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見了面,兩人一起交談了很長時間,手拉著手很是歡洽。李通于是把讖語的事全說了,光武開始根本沒想到,不敢把讖語和自己聯(lián)系起來。當時 李守在長安,光武就悄悄觀察著李通說:“假如是這樣,你父親該怎么辦呢?”李通說:“已經(jīng)自有打算了。”于是又詳細說了他的計劃。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后,就互相約定,定下計策,約定在材官將軍在都城考試騎士的這一天,劫持前隊大夫和屬正,借此來號令大眾。李通于是讓光武和李軼回到舂陵,起兵來響應自己。 更始帝劉玄即位,任命李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跟隨劉玄到長安,改任為大將軍,封西平王。劉玄命令李通拿著符節(jié)回守荊州,李通于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劉伯姬為妻,她就是后來的寧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宮衛(wèi)尉。建武二年,封為固始 侯,任命為大司農。光武每次征戰(zhàn)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師,安撫百姓,修建宮室,建造學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為前將軍。建武六年夏,率領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等十營攻打漢中叛軍。 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議起事,幫助光武建成大業(yè),再加上因為寧平公主的緣故,特別被光武親近器重。但李通生性謙虛恭敬,常想躲避權力。當時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為由上書皇帝請求辭官回家。光武下令將此事交眾位大臣討論,大司徒侯霸等人說:“王莽篡奪漢室皇權,擾亂天下。李通身懷像伊尹、呂尚一樣的謀略,制定大計,扶持光武助成帝業(yè),為國家毀了 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難、興滅繼絕的功績,功勞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謙讓辭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書:新時代高校安全教育標準化研究
- 大型拖拉機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智慧農林牧漁業(yè)設備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基于3D打印的生物陶瓷scaffold設計與優(yōu)化-全面剖析
- 輸卵管妊娠病理機制-全面剖析
- 智能多云資源調度算法-全面剖析
- 物流行業(yè)碳足跡計算方法-全面剖析
- 電子制造中的節(jié)能環(huán)保-全面剖析
-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物地球政策的融合-全面剖析
- 系統(tǒng)響應速度提升-全面剖析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技術規(guī)范DB41-T 1992-2020
- 大眾旅游服務質量控制手冊
- GB/T 44421-2024矯形器配置服務規(guī)范
- 大型活動策劃與管理第八章 大型活動風險管理
- Q∕GDW 12165-2021 高海拔地區(qū)運維檢修裝備配置規(guī)范
- JGJ107-2016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
- 婦科醫(yī)生進修匯報課件
- 動態(tài)分析與設計實驗報告總結
- 2024年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中考一模數(shù)學試卷
- 從汽車檢測看低空飛行器檢測發(fā)展趨勢
- DB32T 4740-2024 耕地和林地損害程度鑒定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