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復習提綱.doc_第1頁
國際法復習提綱.doc_第2頁
國際法復習提綱.doc_第3頁
國際法復習提綱.doc_第4頁
國際法復習提綱.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法復習提綱國際法的主要內(nèi)容: 國際法的性質(zhì)、淵源及與國內(nèi)法的關系 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國際法的主體 國際法上的個人 國家責任 國家領土 條約法 外交和領事關系法 海洋法 國際組織法 空間法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武裝沖突法 國際人權法 一、國際法的概念、特征和淵源在國際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調(diào)整國家之間關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各種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稱。1.國際法的主體是國家和國家間或政府間國際組織以及爭取獨立的民族2.國際法是國家參與制定的3.國際法的實施主要靠國家本身的行為國際法的淵源。國際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第一次出現(xiàn)的地方和使國家法的規(guī)范具有“合法性”的法律形式。1) 國際條約:最主要的淵源(契約性條約和造法性條約)2) 國際習慣:最古老的淵源構成要素A、物質(zhì)要素或客觀要素,即各國反復一致地從事某種行為的實踐B、心理要素或主觀要素,即各國認為具有法律約束力3) 一般法律原則:如:善意、禁止反言4) 確立國際法原則的輔助方法:A、司法判例 B、各國國際法權威學者的學說 C、國際組織的決議二、國際法與國內(nèi)法的關系一元論、二元論、聯(lián)系論國際法在國內(nèi)的適用:條約:A、直接適用 B、并行適用 C、轉(zhuǎn)化適用習慣:A、憲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 B、民事范圍的國際習慣,可在國內(nèi)法和條約之后做補充三、國際法基本原則A、各國公認 B、具有普遍意義 C、構成國際法基礎 D、具有強行法的性質(zhì)1、聯(lián)合國憲章所規(guī)定的七項原則2、國際法原則宣言所規(guī)定的七項原則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四、國際法主體1、公認的國際法主體:1)主權國家 2)政府間國際組織 3)某些特定的民族解放組織2、國家:構成要素A、定居的居民 B、確定的領土 C、政府 D、主權類型A、單一國 B、復合國(邦聯(lián)和聯(lián)邦);永久中立國、微型國家、宗主國、附屬國等基本權利A、獨立權 B 、平等權 C、自保權 D、管轄權(屬地、屬人、保護、普遍)國家主權的豁免:1)含義:指非經(jīng)一國同意,國家的行為及其財產(chǎn)不受或免受他國管轄2)表現(xiàn):在司法豁免方面3)理論:相對豁免、絕對豁免4)放棄豁免的條件:必須“自愿、特定、明確”明示放棄:通過條約等明白的語言文字表示放棄默示放棄:(1)國家本身提起訴訟 (2)國家參與訴訟 (3)反訴A、國家作為原告在外國法院起訴 B、正式出庭應訴 C、提起反訴 D、作為利害關系人介入特定訴訟5)豁免原則的發(fā)展:認為國家的商業(yè)行為不應享有豁免權國際法上的承認:特征:1)承認的主體:包括國家和政府間國際組織2)承認的對象:包括新國家、新政府、民族解放組織、交戰(zhàn)團體、叛亂團體3)承認的性質(zhì):既是法律行為,又是政治行為,但不是法律義務。4)承認是一種單方行為,承認引起的法律關系是有限的,只限于一定的范圍,只有在雙方建立外交關系后,才能產(chǎn)生全面的權利義務關系表現(xiàn)形式:明示承認:明確的聲明等構成模式承認a、建立外交關系 b、締結政治性條約 c、正式接受領事 d、正式投票支持參加政府間國際組織不構成默示承認:a、共同參加多邊國際會議或國際條約 b、建立非官方或非完全外交性質(zhì)機構 c、某些級別和范圍的官員接觸種類、后果:法律承認:具有溯及力,可追溯至新國家或新政府成立時事實承認:具有片面性和過渡性,比較模糊,可隨時撤銷國際法上的繼承:國家繼承、政府繼承、國際組織繼承 【國家繼承最重要】1)條約繼承:約定無約定:a、領土條約:繼承 b、人身條約:不繼承不同的領土變更情況不同,條約繼承也不同a)國家合并部分不及整體,僅對原部分有效b)國家分離或分立整體影響部分c)領土部分轉(zhuǎn)移隨領土發(fā)生轉(zhuǎn)移效力d)新獨立國家獨立自主決定2)非條約繼承:a)財產(chǎn)繼承a、不動產(chǎn):隨領土一并轉(zhuǎn)屬繼承b、動產(chǎn):領土實際生存原則,隨其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一并轉(zhuǎn)移b)檔案繼承:協(xié)議 無協(xié)議(就:領土實際生存原則)3)債務繼承:a)國家債務,不包括:地方化債務、惡債、本國政府對外國私人所負債務、本國私人對外國政府所負債務b)合并:全部轉(zhuǎn)屬繼承c)分離、分立:協(xié)議無協(xié)議,公平的按比例轉(zhuǎn)屬繼承國d)獨立:不予繼承,除非另有協(xié)議五、國際法上的個人國籍的取得國籍是自然人與一個國家穩(wěn)定的法律聯(lián)系。(憲法1791年法國憲法,單行法1842年普魯士國籍法)1.因出生(血統(tǒng)主義、出生地主義、混合主義)2.因入籍(申請入籍、因婚姻、收養(yǎng)入籍)外國人待遇主要類型1.國民待遇。國家在一定范圍內(nèi)給予外國人與本國國民同等的待遇。2.最惠國待遇。施惠國給予受惠國國民的待遇,不低于現(xiàn)時或?qū)斫o予任何第三國國民的待遇。3.差別待遇。一國給予外國人不同于本國國民的待遇,或?qū)Σ煌瑖耐鈬私o予不同的待遇。外交保護的概念和條件一過對于另一國國際不法行為給屬于本國國民的自然人或法人造成損害,通過外交行動或其他和平解決手段援引另一國的責任,以期使該國責任得到履行。1.外國的國際不法行為造成損害2.受保護者具有保護國國籍3.用盡當?shù)鼐葷珊捅幼o引渡:一國把在該國境內(nèi)而被他國追捕、通緝或判刑的人,根據(jù)有關國家的請求移交給該國審判或處罰,是國家間一種司法合作行為。引渡的主體:有權請求引渡的國家,一般有罪犯國籍所屬國、犯罪行為地國、犯罪結果發(fā)生地國引渡的對象:被請求國指控為犯罪或判刑的人,這種人可以是請求國的國民、被請求國的國民,或第三國的國民。引渡的條件:1.符合雙重犯罪原則2.對所控罪行的懲罰達到一定的嚴厲程度。引渡的程序:1.提出引渡請求2.被請求國的審查3.引渡的執(zhí)行引渡的效果:1.罪行特定原則2.未得到被請求國同意,不得再次將該人犯引渡到第三國庇護(政治避難):國家對于因政治原因而被外國追訴或受迫害而來避難的外國人,準其入境和居留,并給予保護。六、國家領土國家領土的概念和構成處于國家主權支配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1.領陸。國家疆界以內(nèi)的全部陸地。2.領水。在陸地疆界內(nèi)或與其陸地相鄰接的水域。內(nèi)水+領海3.領空。領陸和領水之上一定高度的空氣空間。4.底土。領陸和領水之下無限深度的地層。國家領土的取得和變更1.先占。一個國家有意識地取得當時不在任何國家主權之下的土地的主權的一種占取行為。(無主地、有效占領)2. 添附。土地通過新的形成而增加。(自然+人工)3. 時效。一國長期、不間斷和公開地占有、統(tǒng)治他國部分領土而取得該部分領土的主權。4.割讓。一國通過條約將其對國家領土的主權轉(zhuǎn)移給另一國。5.征服。戰(zhàn)爭結束后,征服國將被征服國領土全部或部分加以兼并的行為。領土主權與限制形式領土主權是國家在其領土范圍內(nèi)享有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權力。國際法的限制:無害通過等國際條約的特殊限制:1.共管。兩個和兩個以上的國家對某一特定的領土共同行使主權。2.租借。一國根據(jù)條約將其部分領土出租給另一國。3.國際地役。一國根據(jù)條約對其領土主權所加的一種特殊限制,據(jù)此,國家領土的一部或全部在一定范圍內(nèi)為另一國家的某種目的或利益服務。4.勢力范圍。殖民產(chǎn)物,現(xiàn)無。南極的法律制度1.南極專用于和平目的2.科研自由和國際合作3.凍結領土主權要求4.環(huán)境與資源的保護5.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會議七、國家責任國家違反其國際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構成:1.違反行為 2.可歸因于國家可歸因于國家:1.國家機關的行為2.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外交使節(jié)的行為(即使是私人)3.國家官員的行為(以官方資格行事)4.經(jīng)授權行使政府權力要素的實體的行為5.交由一國支配的機關的行為6.越權或違背指示的行為(以官方身份或名義)7.叛亂運動或其他運動以及私人的行為(不歸于國家)但是,私人與國家之間有特定的實際聯(lián)系或私人行為與國家本身行為有關的除外。解除行為不法性的情況(國家責任的免除)國家可以合法主張對抗責任的情況。同意。一國以有效形式對另一國的某一特定行為表示同意,并且該行為沒有逾越該項同意的范圍。自衛(wèi)。對武力攻擊合法采取武力反擊措施。反措施。一國針對他國所犯國際不法行為而不得不采取某種不符合自己對他國愿意承擔的國際義務的一種非武力對抗行為。不可抗力。危難。生命。危急情況。利益。國家責任的形式繼續(xù)履行、停止和不重復、賠償(恢復原狀、補償、抵償)八、外交和領事關系法外交機關一國用于與其他國家法主體進行外交活動的各種機關。1.國內(nèi)。國家元首、政府、外交部門2.國外。外交代表機關:使館(國家元首:大使或教廷大使、使節(jié)或公使或教廷公使;外交部:代辦)、常駐使團使館的特權與豁免使館人員的特權與豁免領館的特權和豁免為了領館及其人員在接受國能夠有效地執(zhí)行領事職務而由接受國給予的特別權利和優(yōu)惠待遇。1、領館館舍不得侵犯(限于工作住所)2、領館檔案及文件不得侵犯(無論何時何地)3、通訊自由(領館郵袋可當面開拆或返回)4、行動自由5、與派遣國國民通訊和聯(lián)絡6、免納捐稅、關稅7、使用國旗和國徽領館人員的類別領事官員、領事雇員、服務人員領事官員指執(zhí)行事務的人員,包括領館館長(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代理人)領館人員的特權與豁免1、人身不得侵犯2、管轄豁免3、作證義務的免除4、免除捐稅、關稅和免受查驗5、其他特權與豁免九、條約法條約的定義及類型條約締結的程序條約的加入條約的保留條約的生效、無效及暫停施行與終止條約對第三方的效力條約的解釋十、國際組織法國際組織的定義及類型聯(lián)合國:聯(lián)合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一般政治性國際組織。創(chuàng)始會員國51個,現(xiàn)有192的會員國。主要機關:1.大會。審議與建議機關。2.安理會。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的機關,中法英美俄5常+10非常3.經(jīng)社理事會。4.托管理事會。5.國際法院。主要司法機關。6.秘書長。日常行政事物管理。大國一致原則。對于程序性事項的決定,以9個理事國的可決票表決之。對非程序性事項的決定,以9個理事國的可決票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的同意票表決之。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決議不能通過。常任理事國因此享有的特殊權利叫否決權。區(qū)域組織十一、海洋法海洋法是關于各種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各國在各種海域從事各種活動的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稱。1982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1958年“日內(nèi)瓦海洋法公約”1.基線。測算領海、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寬度的起算線。2.內(nèi)水。領?;€向陸地一面的水域。(法律地位和領土相同、主權)3.領海。沿海國的主權及于陸地領土及其內(nèi)水以外鄰接的一帶海域,在群島國的情形下則及于群島水域以外鄰接的一帶海域。12海里(主權)4.毗連區(qū)。鄰接領海并由沿海國對某些事項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定寬度的海域。24海里(必要管轄權、海關財政移民衛(wèi)生)5.專屬經(jīng)濟區(qū)。領海以外并鄰接領海的一個區(qū)域。200海里。(主權權利、管轄權)6.大陸架。領海之外一定范圍的海底區(qū)域。200海里距離和自然延伸(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擴展到200海里。自然延伸超過200海里,350海里或2500米等深線100海里)(主權權利)7.公海。不包括在國家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領?;騼?nèi)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內(nèi)的全部海域。8.主權權利。與自然資源和經(jīng)濟活動有關的權利。歷史性海灣。沿岸屬于一國,灣口寬度超過24海里,但依據(jù)歷史性權利被確立為沿岸國內(nèi)水的海灣。10.正?;€:海岸的低潮線11.直線基線:連接海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島嶼上適當各點而形成的一條線(我國)12.群島基線(與直線基線的主要不同主要在于水陸面積比例和基線的長度)13.內(nèi)水:領?;€向陸地一面的水域。(法律地位和領土相同)14.港口:在海岸線上具有天然條件和人工設備而便于船舶停泊和上下客貨的海域。15.海灣:沿岸屬于一國的明顯的水曲沿海國對領海的主權領海是沿海國領土的一部分,受沿海國主權的支配和管轄。1.沿海國對領海享有屬地優(yōu)越權,因而對領海內(nèi)人和事物行使排他的管轄權。2.沿海國對領海內(nèi)一切資源享有專屬權利3.對其領海上空享有專屬權利4.享有沿海航運的專屬權利5.制定、頒布有關領海內(nèi)航行、緝私、移民、衛(wèi)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的權利無害通過與過境通行無害通過只適用于船舶,不適用于飛機,且在某些情形下可以停止。1.所有國家,不論為沿海國或內(nèi)陸國,其船舶均享有無害通過領海的權利。2.無害通過是指不損害沿海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通過。3.在通過領海期間,不得從事任何非無害活動。過境通行適用于所有船舶和飛機,且不應予以停止專為在(公?;?qū)俳?jīng)濟區(qū))的一個部分和的另一部分之間的海峽繼續(xù)不停和迅速過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飛越自由。專屬經(jīng)濟區(qū)的法律地位及沿海國在專屬經(jīng)濟區(qū)的權利和義務專屬經(jīng)濟區(qū)是領海以外并鄰接領海的一個區(qū)域,從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里。法律地位既不同于領海也不同于公海。權利:1.對自然資源的勘探和開發(fā)、養(yǎng)護和管理的專屬經(jīng)濟主權權利2.對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環(huán)境保護的管轄權3.其他,如航行、飛越義務:適當顧及其他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公海自由1.航行自由。2.飛越自由。3.捕魚自由。4.鋪設電纜和管道的自由5.建設國際法容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6.科學研究的自由。公海自由航行制度航行自由是公海自由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內(nèi)容。1.航行權。所有國家的船舶,不論是商船還是軍艦,均享有在公海的任何部分無障礙地航行的權利。2.船舶的國籍及其地位。公海上的船舶必須在一個國家登記,具有一國國籍并懸掛該國國旗,無國籍的船舶在公海上不受任何國家的保護;方便旗船視同無國籍船;軍艦和為政府服務的非商業(yè)性船舶享有完全的豁免權3.船旗國的義務。對懸掛本國國旗的船舶進行管轄;保證海上航行安全公海管轄權1.船旗國專屬管轄。2.例外。登臨權。除條約授權的干涉行為外,軍艦對公海上享有完全豁免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