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形成的原因ppt醫(yī)學課件.ppt_第1頁
口臭形成的原因ppt醫(yī)學課件.ppt_第2頁
口臭形成的原因ppt醫(yī)學課件.ppt_第3頁
口臭形成的原因ppt醫(yī)學課件.ppt_第4頁
口臭形成的原因ppt醫(yī)學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口臭(Oral malodor, halitosis) 概念:口臭是 呼吸時口腔發(fā)出的不良氣味,1,.,對口臭的調查:據(jù)美國牙科學會(ADA)1995年的調查,92的牙科醫(yī)生遇到過因口臭而求治的病人;將近50的牙科醫(yī)生每周都會遇到6個以上口臭的病人。在更廣泛的社會調查中,將近65的人曾經(jīng)有過口臭的經(jīng)歷。男性的口臭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性,但女性就診人數(shù)大大多于男性。,2,.,關于口臭的研究: 對口臭的關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但真正對它進行比較系統(tǒng)、全面和科學的研究,還是近年來的事情。最近,在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意大利、英國、日本等地,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診斷和治療口臭的科室、診所和中心。1993年和1996年,分別在以色列和比利時舉行了國際性的,以口臭為專題的研討會,成立了國際性的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reath Odor Research)。,3,.,我國的研究: 口臭診治研究現(xiàn)狀(中華口腔醫(yī)學網(wǎng)) 口臭研究模型和分析方法(朱衛(wèi)東 譯 曹采方 校) 口臭與牙周炎、舌苔及唾液的關系 牙周治療改善口臭的作用 螺旋體與牙齦卟啉單胞菌在口臭形成中的作用 口源性口臭的原因分析 口臭與牙周致病菌關系的研究 揮發(fā)性硫化物在牙周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不同治療方法對牙齦炎患者口氣改善的效果評價 揮發(fā)性硫化物在牙周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口臭癥口腔微生態(tài)學的研究,4,.,國外的研究: Oral malodor: a review. Breath odor: etiopathogenesis,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ral malodor: philosoph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oral malodor in periodontal patie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alito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malodor,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A review. .,5,.,1、口臭的原因 口臭是潛伏在牙面和舌背的厭氧菌在分解蛋白質、肽和氨基酸后,產(chǎn)生帶臭味的,含硫的揮發(fā)性成分(volatile sulphide compounds,VSCs)所致,6,.,口臭的原因,蛋白質中有兩個含硫的氨基酸組成成分,即胱氨酸(cystine)和蛋氨酸(methionine)。它們分解后產(chǎn)生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氫(hydrogen sulphide)和甲基硫醇(methyl merecaptan)。其次是二甲基硫化物(demethyl sulphide)和二甲基二硫化物(dimethyl disulphide)。此外,還有一些有機酸也與口臭有關,如丁酸(butyric)和丙酸(propionic),以及象吲哚(indole)、甲基吲哚(skatole)和尸胺(cadaverine)這樣的化合物。,7,.,口臭的原因,口腔內至少有82種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能夠產(chǎn)生硫化氫、甲基硫醇和脂肪酸。這些細菌主要是梭桿菌(Fusobacterium)、嗜血桿菌(Haemophilus)、韋榮球菌(Veillonella)和齒垢密螺旋體(Treponema denticola)等。舌表面有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碎屑、食物殘渣、死亡的白細胞和細菌;齦下菌斑和牙齒鄰面菌斑表面粗糙,都是厭氧菌理想的藏身之地。,8,.,口臭的原因,細菌的活性部分受到免疫球蛋白的影響。唾液中的IgA能夠抑制細菌活性。所以,舌面和牙面的厭氧菌的增多可能與IgA缺乏有關。大約有0.1的人患先天性IgA缺乏。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獲得性IgA缺乏的疾病,這些病人容易患呼吸道感染、過敏、關節(jié)炎和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倫多大學在對155個免疫缺損病人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137人有明顯的口臭。,9,.,口臭的原因,與口臭關系最密切的疾病是齲病、牙周病和口腔癌。有些研究報告指出,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口臭的嚴重程度成正比。除了口腔疾病外,口腔附近器官的疾病,如扁桃體結石、鼻竇炎、鼻息肉、呼吸道異物等,也是導致口臭的比較常見的原因。,10,.,口臭的原因,許多全身性疾病在沒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情況下,病人呼出的氣體中會帶有某些特殊的味道。如糖尿病病人的口氣帶水果味、腎功能衰竭病人的呼吸帶魚腥味、肝硬化病人的口腔內有強烈的硫磺味。,11,.,口臭的原因,口腔治療中常用含丁香油和木榴油的材料,它們在口腔內分解時產(chǎn)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而被認為是口臭。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舌頰肌肉基本上處于休息狀態(tài),也易導致口臭。還有人發(fā)現(xiàn),口臭與人的情緒有關。那些容易激動、發(fā)怒或者憂郁的人,比較容易發(fā)生口臭。激素的變化,如月經(jīng)期,懷孕期等也比較容易發(fā)生口臭。,12,.,口臭的原因,飲食習慣對口臭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洋蔥、蒜、動物脂肪等食物都會引起特殊的口臭。這種口臭甚至不能靠刷牙清除。有些病人服用某種藥物后會產(chǎn)生口臭,如二甲基硫化物、奎寧和抗組織胺類藥物等。但這些口臭都是一過性的,與食物或藥物有關,所以比較容易鑒別。,13,.,口臭的原因,心理性口臭是病人自我感覺,但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口臭。此類病人有明顯的心理因素表現(xiàn)。,14,.,2 口臭的分類 一,生理性口臭 二 ,病理性口臭 1口源性口臭(80%-90%):厭氧菌 揮發(fā)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包括:硫化氫(H2S.)和 甲基硫醇(CH3SH),15,.,二 ,病理性口臭 1口源性口臭(80-90%) 厭氧菌-VSC-口臭 口腔衛(wèi)生:齦炎、牙周病、齲病、口腔癌等 口腔干燥 - 腐敗作用 - 口臭 舌苔,16,.,二 ,病理性口臭 2 非口源性口臭 呼吸道來源的 血液攜帶的 -二甲基硫化物 特殊氣味的食物 生理周期、吸煙等,17,.,2 非口源性口臭的表現(xiàn) 1口臭主要發(fā)生在早上,舌背沒有明顯舌苔。 2病人體溫增高,咽周淋巴結腫大。 3病人有過敏體質,自覺鼻后部有分泌物,口臭主要發(fā)生在早上。 4有慢性鼻竇炎病史,最近又有鼻竇炎癥狀。 5排除口腔的致病因素后,口臭癥狀沒有明顯改善。 口干綜合征1病人的唾液減少。 2病人的根面齲和繼發(fā)齲發(fā)病率比較高。,18,.,3口臭產(chǎn)生的機制及影響因素,1),腐敗作用及其產(chǎn)物 口臭的產(chǎn)生是細菌分解蛋白質的代謝過程(腐敗作用)的結果VSC L- 半胱氨酸脫硫酶 1- 甲硫氨水解酶 胱氨酸-H2S,CH3SH 吲哚、氨、糞臭素、二胺、有機酸等,19,.,3口臭產(chǎn)生的機制及影響因素,2 )細菌的作用-口臭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 G-、致臭菌的條件 1常由產(chǎn)臭菌得分離中發(fā)現(xiàn) 2離體培養(yǎng)物有異味 3代謝產(chǎn)物分析又高濃度的VSC、胺類、有機酸的物質,20,.,3口臭產(chǎn)生的機制及影響因素,3)腐敗作用的影響機制 口臭的產(chǎn)生與腐敗作用的強弱直接相關 PH堿性 菌群的組成-G-性菌 環(huán)境氧濃度和細菌可獲得的代謝底物的成分 蛋白、氨基酸分解耗氧Eh下降 唾液流率,21,.,4 口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一種物質必須以氣體形式存在,并到達鼻腔上部的感受器,才能夠被聞到其氣味。在沒有科學儀器監(jiān)測口臭之前,檢測和診斷口臭基本上是一種主觀的實踐。人們對口臭的判斷往往受其健康狀況,疲勞程度和心情好壞的干擾。各人的敏感程度和經(jīng)驗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他們對口臭的鑒別和判斷。還有,某一人種對另一人種的口腔氣味還有一定程度的歧視排斥,22,.,4 口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在日常生活中,對口臭的判斷,有如下的方法: 1生活密切接觸的人的反饋 2匙測試法 3家庭微生物檢測 4舔腕檢測:,23,.,4 口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如下的檢測方法是在診所內使用的: 1口臭法官檢測法: 2微生物和真菌檢測法 3唾液培養(yǎng)檢測: 4揮發(fā)性硫化物檢測法: 5人工鼻,24,.,用于檢查臭味的方法包括以下測量: (1)利用特殊感覺法(鼻聞池)測量預留空間(氣相)和液相氣味; (2)利用電化學敏感儀器測量揮發(fā)住硫化合物; (3)用合適的不同電極測量pH、氧分壓(P02)和氧化還原電勢(Eh); (4)用比色法測量臭味化合物:吲哚和甲基吲哚;(5)底物水平及其作用;(6)細菌的數(shù)量和類型,25,.,4 口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口臭的檢測 1感覺檢測法 2氣象色譜法 3細菌分析法,26,.,感覺測定法,檢查方法: 對患者的要求:3周,48h,12h 對檢查者的要求:嗅覺,敏感程度標準,禁煙酒 具體方法:塑料管D24mm,L10cm,27,.,嗅覺判斷標準P166,28,.,氣象色譜檢測法,氣象色譜(GC) 準確、定量、定性、客觀、成分 金標準: FHD配有火焰光度檢測儀,29,.,細菌分析法,對細菌的采樣、分離、培養(yǎng)、鑒定、產(chǎn)生的硫化物、氣味等,30,.,診斷了口臭后,要找出口臭的來源 1讓病人捏住鼻子呼氣,仍然可以聞到異味。 2舌背后三分之一有比較厚的舌苔,徹底清除舌苔后口臭消失。 3在充填體或修復體的下方或周圍有食物殘渣,清除后口臭消失。 4口腔內有潰瘍,口臭隨潰瘍的好轉和愈合而減輕和消失。 5牙周袋深度超過4毫米,有齦緣炎,有流血或溢膿。 6充填體松動、齲洞、牙槽膿腫、結石、不良修復體。 7病人正在服用抗菌素可能誘發(fā)真菌感染。 8病人患口干綜合征時可能有口腔內菌群失調。 9扁桃體感染、腫大。,31,.,口源性口臭的 病因分析 牙周病患者5 3例(4 9- 5 3% ) , 阻生齒2 7例(2 2- 2 3% ) , 不良修復體11例(10 -2 8% ) , 口腔粘膜病2例(1 .87% ) , 有舌苔因素的6 0例(5 6 % )。結論:口腔局部因素是形成口臭的主要原因,32,.,5 口臭與牙周病的關系,微生態(tài)學與細菌的角度觀察: 1 G-性菌繁殖、腐敗過程與牙周病形成過程類似 2 VSC-牙周損傷,33,.,VSC-牙周損傷 1 VSC水平與牙周病的關系 1)GC檢測牙周炎者口氣中VSC濃度高、CH3SHH2S比值 2)實驗牙周炎:口氣、唾液中VSC 3)菌斑指數(shù)口臭程度、口氣中VSC水平呈相關 性 4)牙周袋深度-vSC 5) 刮治后-VSC,34,.,2 VSC對牙周組織的影響 1)H2S,CH3SH齦溝上皮通透性(與上皮基底膜、間質反應,裂解蛋白結合的二硫鍵) 2)VSC: CH3SH: 膠原蛋白合成、蛋白降解、DNA合成量(41%) 3)VSC影響纖維粘連蛋白及骨的代謝骨生成率、 CH3SH-IL-1PGE2-骨吸收、膠原酶-骨吸收、CT降解,35,.,3 氨、有機酸對牙齦組織、細胞的影響 氨: 發(fā)臭 毒性因子(破壞): PHE反應速度,細胞內 蛋白溶解膜滲透性改變空胞變性、溶酶體破裂,36,.,4 牙周炎有助于口臭的產(chǎn)生 1)深牙周袋:Eh-PhG-(齦下優(yōu)勢菌) 牙陰溝出血 G- 2)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舌背、唾液菌量 3)常規(guī)治療后:口氣、嗅覺的評價值 實驗:齦下菌斑培養(yǎng)-VSC 深牙周袋菌斑人血清孵育VSC(H2SCH3SH) 牙齦卟啉單胞菌等體外大量產(chǎn)H2S,CH3SH,37,.,探討口臭及口氣中揮發(fā)性硫化物 VSCs與牙周炎及舌苔的相關性 ,舌苔在口臭及VSCs產(chǎn)生中的作用 方法 選擇 6 0例全身健康、有口臭的牙周炎患者 ,鼻聞法檢查口臭程度 ,使用便攜式口臭測量儀分別測量清除舌苔前后的VSCs量。記錄牙周袋探診深度(probingdepth ,PD)及PD 4mm位點比例 ,出血指數(shù) (bleedingindex ,BI) ,菌斑指數(shù) (plaqueindex ,PLI)及舌苔厚度與面積。結果 Spearman相關分析法顯示 ,口臭值、VSCs量與BI、PLI、舌苔厚度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 (P 0 0 1) ,與舌苔面積也有關系 (P 0 0 5 )??诔糁蹬cPD相關,38,.,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深度 出血 口腔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改變 常規(guī)牙周治療 等對口臭發(fā)生的影響,39,.,口臭的防治 建立與導致口臭原因相一致的治療需求系統(tǒng) 不同類型的口臭治療需要(TN) 口臭TN的分類,40,.,口臭的TN分類,41,.,不同類型口臭的治療需要TN,42,.,6 口臭的防治-TN-1 1)舌清潔 2)漱口:清潔、掩蓋、殺菌、拮抗 3)刷牙、使用牙線等,43,.,口臭的防治-TN-2 潔治 治療牙周病、繼發(fā)齲 拔牙 恢復觸點 治療潰瘍等,44,.,探討不同治療方法對牙齦炎患者口氣改善的效果 方法按口臭程度分層,隨機抽取牙齦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3組:潔牙組、漱口組、對照組。潔牙組進行超聲波全口齦上潔治,漱口組使用龍掌口含液含漱1周??跉鉁y量儀測定治療前、治療結束后1周、2周、1月的口氣值,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實驗前三組口氣值無顯著性差異。1周后,潔牙組與漱口水組口氣值均降低,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2周后,漱口水組口氣值回升,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1月后,潔牙組口氣值亦有回升,但與其他兩組相比,仍有顯著性差異。結論傳統(tǒng)的潔治術對牙齦炎患者口氣的改善是有效的。,45,.,0.4%硫酸鋅溶液漱口前后口氣 VSCs濃度的變化, 方法根據(jù)相關標準篩選出口臭患者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