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doc_第1頁
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doc_第2頁
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doc_第3頁
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doc_第4頁
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1 概述2工程建設必要性3 站址選擇4 電氣一次部分5電氣二次部分6通信部分7土建部分8線路部分9技經部分10 結論附件1 hb省電力公司文件冀電發(fā)展2006109號關于開展hb晉州凍光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的批復附件2 市國土資源局關于 110kv變電站站址土地性質的證明附件3 市國土資源局關于 市供電局基建工程用地指標的承諾附件4 市建設局關于 110kv變電站建設項目列入建設規(guī)劃的承諾附件5 站址所在鄉(xiāng)政府、村委會關于 110千伏變電站工程建設征用土地的承諾附圖1 路徑方案圖附圖2 方案一電氣主接線圖附圖3 方案一總平面布置圖附圖4 方案二電氣主接線圖附圖5 方案二總平面布置圖2 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可研報告1 概 述1.1 設計依據(jù)(1) hb省電力公司文件冀電發(fā)展2006109號關于開展hb晉州凍光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的批復(2) hb省南網(wǎng)“十一五”電力發(fā)展規(guī)劃及2020遠景目標(3) 220kv輸變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內容深度規(guī)定(試行)(4) sdj 161-85 電力系統(tǒng)設計規(guī)程(5) dl 755-2001 電力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導則(6) gb14285-93 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guī)程(7) dl 5003-91 電力系統(tǒng)電網(wǎng)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guī)程(8) 電力系統(tǒng)光纜通信工程可行性研究內容深度規(guī)定(9) gb 50060-92 35110kv變電所設計技術規(guī)程(10) dl/t 5103-1999 35kv110kv無人值班變電所設計規(guī)程(11) 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12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2年發(fā)布的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2001年修訂本(13) 電力規(guī)劃設計總院火電、送電、變電工程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2003年水平)1.2 工程概況1.2.1 變電站現(xiàn)狀變電站位于市區(qū)東部,投運于1979年7月,原有主變一臺,容量31.5mva,1992年增容231.5mva主變一臺?,F(xiàn)有主變容量231.5mva,110kv進線兩回,分別由東田和常山220kv站供電,110kv接線為單母線雙刀閘分段;35kv為單母線開關分段,35kv出線8回,其中 東方熱電、新化公司為發(fā)電并網(wǎng)線路;10kv采用單母線開關分段,現(xiàn)供市區(qū)10kv配電線路10條。變電站所在地污穢等級級。 站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站內地平已低于市區(qū)道路32cm,不能滿足防汛排水要求,需將站內地平整體升高50cm。1.2.2 本期改造內容1.2.2.1 站內改造將兩臺31.5mva主變增容為兩臺50mva主變。1.2.2.2 線路改造a、更換田新110kv線路8至24桿lgj-185導線為lgj-240導線,更換部分腐蝕嚴重的桿塔,24至44桿穿越居民區(qū)的線路走經改到市區(qū)規(guī)劃道路側。b、常新110kv線路更換桿塔及導線。將常新t接點至 站lgj185導線更換為lgj-240導線,并更換銹蝕嚴重的桿塔。1.3 設計水平年 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建設期為2007-2008年,計劃2008年投產,設計水平年取2008年。1.4 主要設計原則遵循電力發(fā)展規(guī)劃,結合本工程項目建設要求,滿足設計規(guī)程規(guī)范要求,按時、高質量完成設計,保證工程按計劃投產。1.4.1電源側常新線(181)現(xiàn)為lfp-941a保護,已招標要改造,不再列入本工程;田新一線(179)現(xiàn)為lfp-941d保護,需要改造,上1面110kv線路保護屏,列入本次工程。1.4.1.3 土建根據(jù)電氣一次設計要求做相應出線間隔設計。1.4.2 站內 (2個方案)1.4.2.1 方案1:遷址新建,執(zhí)行典設a-3方案。a、電氣一次:布置方案:由于該站址位于四級污穢區(qū),因此布置方案按四級污穢區(qū)考慮,主變在室外,110kv的gis設備放在室外房頂,35kv、10kv在室內布置。主變終期容量3x50mva,采用有載調壓變壓器,變電所電壓等級為110/35/10kv,本期2x50mva。110kv接線:本期進線2回,為內橋;終期進線3回,為內橋+線路變壓器組。35kv接線:本期出線8回,單母線分段(含3回并網(wǎng)線)。終期出線12回,單母三分段。10kv接線:本期出線16回,單母線分段。終期出線24回,單母三分段。無功補償:本期為2x(3006+5010)kvar。終期為3x(3006+5010)kvar。 b、電氣二次:采用微機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按無人值班站設計。監(jiān)控主機為單機配置,遠動主機為雙機配置。設置獨立的微機五防系統(tǒng)一套。遙視系統(tǒng)一套。站用交流系統(tǒng)單母線接線。直流系統(tǒng)由2套高頻開關電源和2組200ah、2v單體閥控鉛酸免維護蓄電池構成,單母分段接線,含通信dc/dc模塊。c、土建站址位于 市區(qū)內西北部,站鄰京新大街。站址用地為非基本農田,地勢平坦、開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該站執(zhí)行典型設計a-3方案,35kv、10kv均室內布置,110kv布置于室外屋頂,主變室外布置,主變之間設防火墻,綜合保護室、35kv、10kv配電室、電容器室、接地變室、地下電纜夾層均布置于配電裝置樓內,配電裝置樓采用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框架結構。d、通信1) 110kv變電站為光纖樞紐站,需增加設備:a) 縣調:pcm終端設備(30路)一套;b) 110kv變電站:pcm 基群設備(30路)一套,sdh光通信設備一套。2)現(xiàn)有 110kv站-東田220kv站110kv舊線(田新線)線路進行換線換桿改造,線路上原有地調的光纜,本期隨線路改造更換 110kv站-東田220kv站的一條32芯opgw光纜,線路長度約10.7公里。3)現(xiàn)有 110kv站常山220kv站110kv舊線(常新線)線路進行6公里的換線換桿改造,線路上原有地調的光纜,本期隨線路改造更換 110kv站-常山220kv站的一條24芯opgw光纜,線路長度約6.7公里。4)現(xiàn)站內 對東田載波已停止使用,拆除載波結合設備共1套。1.4.1.2方案2:原址增容。a、電氣一次:接入系統(tǒng)、布置方式均不變。110kv主接線:原為單母線雙刀閘分段,本期改為內橋接線。 35kv接線:不變。 10kv接線: 不變。無功補償: 按主變容量的15%。室外密集型7500kvar。保留110kv的sf6斷路器和部分隔離開關,其他設備均采用新上。b、電氣二次:與方案一相同,但布置方式需與一次對應。c、土建根據(jù)電氣提資更換相應設備基礎及架構。d、通信1) 110kv變電站為光纖樞紐站,需增加光口板一塊。2)現(xiàn)有 110kv站-東田220kv站110kv舊線(田新線)線路進行換線換桿改造,線路上原有地調的光纜,本期隨線路改造更換 110kv站-東田220kv站的一條32芯opgw光纜,線路長度約10.7公里。3)現(xiàn)有 110kv站常山220kv站110kv舊線(常新線)線路進行6公里的換線換桿改造,線路上原有地調的光纜,本期隨線路改造更換 110kv站-常山220kv站的一條24芯opgw光纜,線路長度約6.7公里。4)現(xiàn)站內 對東田載波已停止使用,拆除載波結合設備共1套。1.4.3 線路1.4.3.1 東田220kv站至 110kv線路改造、常山220kv站至 110kv線路 段改造,兩條線路均為改造項目,保持原有接入系統(tǒng)方案,不做改變。1.4.3.2 110kv站110kv側為東進線。東田220kv站至 110kv線路占用 110kv站南側間隔,常山220kv站至 110kv線路占用 110kv站中間間隔。1.5 設計范圍本可行性研究設計范圍包括 110kv變電站增容工程、常山- 、東田- 110kv線路改造工程、東田220kv變電站110kv線路保護改造工程。2 工程建設必要性2.1 電網(wǎng)現(xiàn)狀 電網(wǎng)結構目前有220kv、110kv、35kv輸電網(wǎng)和10kv配電網(wǎng)以及0.4kv供電網(wǎng)絡組成。截止2005年底, 電網(wǎng)共有220kv變電站1座,主變2臺/240mva;110kv變電站3座,主變4臺/134.5mva;35kv變電站12座,主變23臺/151mva;用戶自備35kv站4座,主變9臺/21.9mva;現(xiàn)有110kv線路3條,其中 110kv站由東田220kv站和常山220kv站雙回供電,陶家莊110kv站由東田220kv站單回供電,康興110kv變電站由常新線路t接供電;35kv線路19條/84.79km、10kv線路79條824km,配電變壓器2289臺/254mva,鄉(xiāng)鎮(zhèn)、村通電率100%,排灌用電保證率97%,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電保障率98%,全市用電量5.56億kwh,電網(wǎng)最高負荷10.5萬kw,線損率4.5%(2005年度)。東田220kv站作為全市主供電源,除擔負兩個110kv站的供電任務外,還通過兩條35kv線路直接向長壽、青同、官莊三座35kv站和啤酒用戶站供電; 110kv站現(xiàn)有主變兩臺,容量2x31.5mva,擔負城東、城南、安家莊35kv站和化肥、衛(wèi)星用戶站的供電,并經兩條35kv并網(wǎng)線路與 東方熱電相聯(lián),發(fā)電功率24mw,另有10條配電線路供臨近負荷用電;陶家莊110kv站現(xiàn)有主變一臺,容量31.5mva,擔負著我市沙河以北的工農業(yè)生產供電任務,帶有四座35kv站和四條配電線路;康興110kv站由常山220kv站供電,主變一臺,容量40mva,帶邯邰35kv站及10kv負荷,并經康杜35kv線路與杜固35kv站聯(lián)絡。2005年110kv主變容載比1.45,35kv主變容載比1.30。22 電網(wǎng)存在的問題 電網(wǎng)經過三次農村電網(wǎng)建設與改造工程后,電網(wǎng)布局日趨合理,大大縮短了配電供電半徑和電網(wǎng)設備狀況,提高了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但是,隨著我市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幾年用電負荷同樣增長迅速,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使得電網(wǎng)建設相對與電力需求日顯滯后,部分變電站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過負荷。1、 電力供應不足。隨著工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及居民生活用電量的不斷增加, 市一直處于缺電限電情況下,2005年上級分配電力指標3.8萬kw,而實際負荷已達到10.5萬kw,最高潛在負荷達到11.7萬kw,2005年全年限電2626路次,其中因主變過負荷限電815路次,拉閘限電頻繁,給工農業(yè)生產造成了經濟損失,制約了全市經濟發(fā)展,也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2、 設備陳舊、可靠性差,影響電網(wǎng)安全運行。 電網(wǎng)自60年代建電以來的承安鋪35kv站到現(xiàn)在,經過了四個發(fā)展階段,第二階段 110kv站投運于1979年,19841996年建設了35kv 小型變電站五座,1998年開始的農村電網(wǎng)改造是 電網(wǎng)建設的第四階段。由于電網(wǎng)設備運行時間較長,現(xiàn)存在一、二次設備陳舊老化、運行方式單一,安全可靠性差等影響電網(wǎng)安全運行的設備隱患,其中 110kv站投運于1979年,主設備已運行27年,現(xiàn)除存在主變容量不足外,還存在110kv開關(sw6-110)超期服役,隔離刀閘銹蝕嚴重、操作困難,以及二次設備特別是原電磁型繼電保護拒動、誤動等重大安全隱患;80年代投運的小型簡易35kv變電站普遍采用35kv單母線、10kv單母線刀閘分段,直流系統(tǒng)為硅整流電容儲能的運行方式,也影響著電網(wǎng)安全運行。3、 變電設備容量不足、供電能力差。隨著我市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農村配電網(wǎng)改造后,農村排灌用電設備新增用電負荷2.5萬kw以上,使得部分變電站主變容量嚴重不足,其中邯邰、杜固、辛岸及 110kv站主變過負荷嚴重,總體110kv和35kv變電站容載比偏低,供電能力薄弱。4、 現(xiàn)我市除 110kv站和市區(qū)長壽、安家莊兩座35kv變電站具備雙電源點供電外,陶家莊、康興110kv站和其它的十座35kv站輸電線路均為單回線路供電,陶家莊、康興站為單主變運行, 滿足n1要求的變電站僅為30.7%,供電可靠性差。5、 配電線路老化嚴重。 電網(wǎng)自開始建電至今,除近幾年電網(wǎng)改造投入了一定數(shù)量的資金用于農村生活用電外,大部分線路由于資金問題,至今尚無進行過改造,幾十年的運行時間和超負荷運行,已使得部分線路老化嚴重,斷線事故頻發(fā)。6、 10kv配電線路供電能力嚴重不足。 過去是一個農業(yè)大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欠發(fā)達,所以用電負荷中農排和農村生活用電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過去的農業(yè)排灌由于水位較淺,取水比較容易,因而人力、畜力在農業(yè)排灌中還占主導,因而農業(yè)負荷基本上就是農村生活用電負荷,網(wǎng)架建設以此為依據(jù),設計保守,現(xiàn)配電線路采用lj-35、lgj-35、lj-25、lgj-25導線的線路(含分支)95條,104km,占全市供電線路的20,且存在供電半徑超過15km的線路6條。由于近幾年高效農業(yè)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迅速,用電負荷成倍增長,實際用電負荷已達11萬kw,所以部分線路的供電能力出現(xiàn)嚴重不足,需新建高壓配電線路220km左右。7、 農排配變容量不足。 現(xiàn)有農業(yè)排灌配變816臺,容量57.76mva,隨著國家農業(yè)政策的改變,我市高效農業(yè)發(fā)展和沙河、木刀溝流域荒地開發(fā),使得農排配電設施供電能力嚴重不足,另隨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原使用柴油機澆地的排灌面積,也將改為電力排灌,加上農排負荷季節(jié)性較強,現(xiàn)有的配變容量在抗旱排灌季節(jié)已不能保證用電需要。根據(jù)實地調查統(tǒng)計僅農業(yè)排灌一項就需新增配變容量75mva。8、 無功補償容量不足。我市現(xiàn)有變電站集中并聯(lián)補償容量27000kvar,10kv線路補償容量3967kvar,僅為主變容量的12.3%,在用電高峰季節(jié)力率嚴重偏低,導致線路無功輸送增加、電能質量下降,線損增大。9、 二次設備落后,科技含量低,不能夠保證電網(wǎng)安全可靠運行。 電網(wǎng)現(xiàn)有110kv站三座、35kv變電站12座,其中有110kv站一座、35kv站六座為繼電保護采用的電磁型設備,且運行時間均已超過20年( 110kv站26年),操作、控制電源采用硅整流電容儲能方式( 站為直流電池),保護拒動、誤動事故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著電網(wǎng)安全運行。10、 通訊及自動化應用水平落后。1998年以前 電網(wǎng)的通訊方式主要采用電力載波和雙工電臺兩種方式,2004年調度與各變電站間開通了光纖通訊,但由于受資金限制,僅開通了點對點通訊,未能實現(xiàn)自愈環(huán)網(wǎng),在電網(wǎng)日益擴大、自動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時,通道建設將關系到主網(wǎng)的安全運行,另外 電網(wǎng)的配網(wǎng)自動化尚未開始。23負荷預測根據(jù) 市統(tǒng)計局提供的國民經濟統(tǒng)計提要及“十一五”計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補充規(guī)劃等資料,通過對 供電區(qū)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yè)企業(yè)調查,結合電網(wǎng)建設和實際供電情況,確定規(guī)劃年電量及負荷。2005年度 站最高負荷56mw,最大負荷利用小時5000小時,2006年春季出現(xiàn)短暫過負荷,2005年城東工業(yè)園區(qū)引進的工業(yè)項目奧星藥業(yè)、hb冷扎輥、富歌藥業(yè)、五新鑄造,在2006年相繼投入生產,預計新增用電負荷12mw,根據(jù)近二年增長率及利用小時和 供電區(qū)工農業(yè)生產發(fā)展規(guī)模預測各水平年電網(wǎng)負荷如下: (單位:mw 萬kwh)水平年2005年(實際)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最大負荷5558 65 726065年供電量2890030650355003980034500398002.4 工程建設必要性 站始建于1976年,于1979年7月投運,110kv、35kv室外布置,10kv室內布置?,F(xiàn)有110kv進線兩回,分別有東田和常山220kv站供電,正常時東田站為主供電源,常山站熱備用,110kv采用單母線雙刀閘分段。主變兩臺,容量231.5mva。35kv出線8回,帶城東、城南、彭家莊35kv站,以及正定機場出線、新化公司出線兩回、 東方熱電并網(wǎng)線兩回,主供35kv變電站8座,主變13臺、容量73.9mva。10kv采用單母線開關分段,10kv出線10回,帶市區(qū)東部工農業(yè)生產及居民生活用電。存在的問題有:主變容量不足、設備老化、供電可靠性差(1主變?yōu)?977年出廠的無載調壓主變、111開關為建站初期的少油開關)、二次設備超期服役、110kv結線方式單一、田新110kv線路老化、走廊不合理、常新110kv線路桿塔腐蝕嚴重等等。 站作為 電網(wǎng)主要樞紐變電站,擔負著市區(qū)、正定機場、新化公司和東方熱電并網(wǎng)回路的供電任務,特別是我市工業(yè)園區(qū)經濟增長的重要任務,連接著陶家莊和康興110kv站,該站的可靠運行直接影響 電網(wǎng)的安全運行,近期東方熱電并網(wǎng)回路故障,將造成主變嚴重超負荷,直接危及設備安全,故急需進行增容、擴建改造。3 遷址新建方案的站址選擇3.1 站址概況站址方案:位于 市區(qū)內西北部。站鄰京新大街。站址用地為非基本農田,地勢平坦、開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擬建站址 110kv變電站交通位置圖上述站址方案110kv進線為東進。3.2 站址水文氣象條件3.2.1 水文氣象本區(qū)屬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晝暖夜涼,春季干旱少雨,秋季溫和涼爽,陰雨較多;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市多年平均氣溫12.2。極端最低氣溫-23.6(1966年2月23日);極端最高氣溫41.6(1972年6月16日)。多年平均降雨量468.6mm,年蒸發(fā)量1575.2mm。雨量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約占全年降雨量的81.8%。年最大降雨量966.4mm(1963年),最小降雨量233.0mm(1965年)。多年平均無霜期190天。年最大凍土深度53cm。以上資料除特殊注明外,其統(tǒng)計時間均為1955-2003年時間段。30年一遇10m高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為:25.1m/s50年一遇10m高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為:25.5m/s冬季盛行風向為:n、nw 相應風向頻率為:8.2%夏季盛行風向為:s、se 相應風向頻率為:10.2%最冷月平均最低氣溫的平均值:-8.8累年平均雷電日數(shù):26.3d 市年平均氣溫12.1,年平均降水量460mm,全年無霜期187天左右。3.2.2 河流水系及洪水 區(qū)內有大沙河及磁河(木刀溝)兩條主要河流。大沙河發(fā)源于山西省靈丘縣,流經阜平、曲陽、行唐,經支流曲河及浩河匯入后穿越本區(qū),向東匯入白洋淀。沙河在 境內全長27.7km,境內流域面積約211km2。磁河(木刀溝)發(fā)源于靈壽縣的西北部,境內長度約35km,境內流域面積約314km2。上述兩條河流均屬于大清河水系。其中沙河匯水面積最大,流量最大,河床及河漫灘寬度2-4km。磁河(木刀溝)河床及河漫灘寬約350m。兩條河流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縣。近年來,由于河流上游興修水庫,攔河蓄水,致使上述兩條河流成為常年處于干旱狀態(tài)的季節(jié)性河流,甚至全年干枯。 市新建110kv變電站不在興洪區(qū)內,據(jù)調查,場址處不存在內澇災害。3.2.3 結論a)50年一遇標準洪水不會對該基地構成威脅。b)根據(jù)調查分析,本基地不存在常年內澇的問題。3.3 所址地質、礦產資源3.3.1 地質概況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 市位于華北斷拗帶,冀中拗陷的西端部。與其有關聯(lián)的主要是hb凹陷。擬建場地位于hb凹陷北部,緊鄰保定凹陷。擬建場址位于保定-hb斷裂及無極北斷裂?,F(xiàn)簡介如下:(1)保定-hb斷裂該斷裂位于太行山山前斷裂中段,全長160公里。走向北東40,傾向南東,傾角30-60。該斷裂是由一系列階梯狀分布的東傾正斷層組成。評估區(qū)位于該斷裂東南5.5km處。 (2)無極北斷裂該斷裂呈北西西向展布,傾向北,左旋走滑,長約30km。斷裂錯斷古生界至第三系,并延入上第三系地層中,上第三系底界面落差100m。站址在該斷裂東北側,平面距離約2.0km。3.3.2地震資料表明,近場區(qū)(場址周圍25km)沒有發(fā)生過6級或6級以上地震,但發(fā)生過大于4.75級地震4次。近場區(qū)的歷史地震活動 編號發(fā)震時刻地理坐標震級烈度地點年月日北緯東經11011838.2114.64.75hb正定21528537.9114.65hb欒城317723138.3114.45hb靈壽4190911338.1114.45.5hb獲鹿對本區(qū)最大的地震影響是1966年的邢臺地震,地震影響烈度達。1970年以來,近場區(qū)內沒有發(fā)生ml5.0級的地震,地震活動以中小地震為主。發(fā)生過ml4.0級地震2次,分別是1971年8月5日行唐4.3級地震和1971年12月27日的靈壽4.3級地震。除此之外,還發(fā)生ml2.0-2.9級地震30次,ml3.0-3.9級地震2次。本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3.3.3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場區(qū)位于新生代華北平原拗陷西緣冀中拗陷的hb凹陷中。晉-獲斷裂為一第四紀活動斷裂,對應有深斷裂存在。歷史上中強地震活躍,現(xiàn)今小震時有發(fā)生;太行山山前斷裂的一支保定-hb斷裂活動至晚更新世。場址在地球物理場方面位于近南北向的太行山重力梯度帶和地殼厚度梯度帶的東側,但場區(qū)附近重、磁及地殼厚度等值線稀疏不構成異常區(qū),無深部斷裂顯示。從以上分析可認為本區(qū)區(qū)域地殼基本穩(wěn)定。3.3.4工程地質條件擬選場址地處太行山東麓平原,位于太行山沖洪積扇中前部,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向東南緩傾斜,地形坡度小于1。地貌成因屬于沖洪積類型。地面標高在72m左右。3.3.4.1場地地形地貌擬選場址地處太行山東麓平原,位于太行山沖洪積扇中前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向東南緩傾斜。地貌成因屬于沖洪積類型。3.3.4.2 地層簡述及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根據(jù)收集到的工程地質資料,擬選場址第四系厚度550m左右。020.0m深度內地層結構簡述如下場地地層結構表 地層編號巖性名稱巖性描述層厚(m)承載力特征值fak(kpa)(1)耕植土主要由粉細砂、砂質粘性土組成,含植物根系。松散,稍濕。0.4(2)粉細砂黃褐色、褐黃色或灰黃色。稍濕,松散。石英長石質。夾粉質粘土、粉土及中粗砂薄層。2.96.4125(2)1粉土黃褐-褐黃色,土質均勻,含少量云母片,夾粉質粘土薄層。中密,稍濕。0.33.2150(3)中粗砂褐黃灰白色,長石石英質,卵石含量10-20%,局部30%,卵石直徑約2cm。中密,稍濕。2.15.1180(4)粉質粘土黃褐色,含砂礫,中部夾粉土層,可塑-硬塑狀態(tài)。0.64.2170(5)中粗砂褐黃色,長石石英質,含卵礫石,中密。1.07.4200各層土物理力學指標詳見下表:地層編號地層名稱含水量(%)天然密度(g/cm3)重力密度(n/cm3)孔隙比塑性指數(shù)壓縮系數(shù)(mpa-1)壓縮模量(mpa)層粉土20.71.8118.10.8177.80.1711.6層細砂10.0層中砂15.0層粉土22.01.9219.20.7208.90.1615.7層細砂20.03.3.5地下水調查資料表明區(qū)域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趨勢。由于地下水埋藏較深,可不考慮地下水對建筑的影響。3.3.6地震效應評價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 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根據(jù)附近已有地質資料,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類。 本區(qū)建筑場地為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場地。3.3.7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擬選場址無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穩(wěn)定,適宜建筑。3.3.8結論及建議1)擬選場址地形較平坦,無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穩(wěn)定,適宜建筑。2)可以不考慮地下水對建筑物的影響。場地土無腐蝕性。3)本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土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類。4)勘察場地屬抗震一般地段。5)本區(qū)年標準凍結深度可按0.53m考慮。3.4 環(huán)境對變電站建設的要求擬選所址周圍目前沒有對電氣設備絕緣造成危害的污穢源,所址處在2005年12月hb省電力公司生計處編制的hb南部電力系統(tǒng)污區(qū)分布圖中的四級污穢區(qū)內。所址周邊均沒有噪聲源,本工程變壓器等設備采用低噪聲設備,其產生的噪聲傳至變電站圍墻處時符合工業(yè)企業(yè)噪聲控制設計規(guī)范。變電站內無工業(yè)“三廢”排放,僅產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污水經化糞池排入滲井,不會對土壤、地下水和周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所址區(qū)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無腐蝕性。3.5.占地與周圍設施通過調查了結和查閱我省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所址不在其控制范圍內。所址區(qū)域內沒有任何軍事設施和重要的通信設施。3.6 交通運輸條件與職工生活本站擬建站址均位于京新大街旁,交通便利。從交通運輸與職工生活條件來看,所址條件優(yōu)越,適宜建站。3.7 環(huán)境保護所址周圍目前沒有對電氣設備絕緣造成危害的污穢源,所址處在2005年12月hb省電力公司生計處編制的hb南部電力系統(tǒng)污區(qū)分布圖中的四級污穢區(qū)內。3.8推薦站址根據(jù)以上分析及電氣、線路等專業(yè)的相關分析(詳見各專業(yè)部分),該站址適宜建站。4 電氣一次部分(一)方案一4.1 電氣主接線 (1)主變終期容量3x50mva,采用有載調壓變壓器,變電所電壓等級為110/35/10kv,本期2x50mva。(2)110kv終期進線3回,采用擴大內橋接線,本期進線2回。內橋接線。終期采用線路變壓器組+內橋接線。 (3)35kv終期出線12回,采用單母線三分段接線,本期出線8回,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加上3回35kv聯(lián)網(wǎng)線。(4)10kv終期出線24回,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本期出線16回,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無功補償容量,終期為3x(3006+5010)kvar,本期為2x(3006+5010)kvar。(5)各級電壓中性點接地方式主變壓器110kv側中性點采用避雷器加保間隙保護,經隔離開關接地。35kv、10kv側中性點不接地。4.3 短路電流計算額定及短路電流計算由運行方式查得,東田2020年110kv母線短路電流為10.1ka。 主變壓器sfsz1050000 / 110 110681.25% / 38.5/10.5kv阻抗電壓:udi-ii=10.5% ,udi-iii=17.5% ,udii-iii=6.5% ,基準容量sj=100mva。經計算主變各側額定電流及最大工作電流如下:110kv側:額定電流262.4a 最大工作電流275.6a35kv側:額定電流749.8a 最大工作電流787.3a10kv側:額定電流2749.4a 最大工作電流2886.8a短路計算按照兩條線路帶兩臺主變,35kv側分裂運行,10kv側分裂運行,計算結果(按最終容量計算)如下: 計算結果表 若35kv、10kv并列運行,短路電流過大,對設備不利,故中壓及低壓側不可并列運行。4.4 設備選擇(1)主變壓器選擇三相三繞組自冷有載調壓變壓器;型號:sfsz10-50000/110; 容量:50mva; 電壓比:11081.25%/38.5/10.5kv; 接線組別:yn,yno,dll; 阻抗電壓:uk1-2%=10.5,u k1-3%=17.5,u k2-3%=6.5; 容量比:100/100/100; 電壓比及阻抗電壓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2)110kv電氣設備a)110kv斷路器 選用六氟化硫全封閉組合電器 額定電壓:110kv 額定電流:2000a 額定開斷電流:31.5ka 動穩(wěn)定電流:80ka 熱穩(wěn)定電流:31.5ka 4s b)110kv隔離開關 選用六氟化硫組合電器, 額定電壓:110kv 額定電流:1250a 動穩(wěn)定電流:80ka 熱穩(wěn)定電流:31.5ka 4s c)電流互感器 選用六氟化硫組合電器 額定電壓:110kv 額定電流比:400,600,800/5a (300,400,600/5a) 二次組合:5p/5p/0.5 5p/5p/0.2s d)電壓互感器 選用六氟化硫組合電器 準確級:0.2/0.5/3p e)氧化鋅避雷器選用六氟化硫組合電器技術參數(shù):102/266kv 2ms方波電流:800a 20次f)線路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選用tyd-110型準確級:3p/3p h)氧化鋅避雷器選用yh10w-102/266型技術參數(shù):100/260kv 2ms方波電流:800a 20次(3) 35kv設備35kv開關柜選用kgn-40.5型固定式開關柜,內配彈簧操作機構的zn12-40.5真空斷路器(主進、分段及電容器柜內選用合資產品),根據(jù)短路電流狀況選用25ka設備。(4) 10kv設備10kv開關柜選用kyn28a-12型中置式手車開關柜,內配彈簧操作機構的zn63a-12真空斷路器,根據(jù)短路電流狀況選用31.5ka設備。(5) 10kv并聯(lián)電容器補償并聯(lián)電容器裝置選用戶內框架散裝式成套裝置,電容器固體介質選用全膜,電容器組接4.5%干式空芯串聯(lián)電抗器。電容器、干式串聯(lián)電抗器、放電線圈、氧化鋅避雷器、隔離開關等由廠家成套供貨。串聯(lián)電抗器的阻抗應根據(jù)實際工程選擇。4.5 電氣總平面布置為了節(jié)約占地和減少投資,變壓器室外布置,配電裝置及輔助建筑全部布置在一棟綜合樓內。現(xiàn)簡述如下:4.5.1 綜合樓南北向布置。變壓器室布置在樓外西側,110kv配電裝置緊靠主變壓器東側二層布置,其中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外gis布置在二層,35kv、10kv配電裝置及電容器,消弧線圈接地變布置在一層。二次設備室室及輔助建筑布置在一層。在主控制室及35kv、10kv配電室下設有電纜夾層,在110kv配電裝置區(qū)設有電纜豎井供110kv二次電纜用。整個布置便于設備間聯(lián)絡及電力電纜進出線,節(jié)約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長度,運行、維護、檢修比較方便。4.5.2 配電裝置型式(1)110kv配電裝置采用gis室外屋頂布置方式。(2)35kv、10kv配電裝置采用高壓開關柜單列布置。(3)電容器及消弧線圈接地變按間隔布置在單獨房間內。電容器及消弧線圈室設有起吊裝置,便于安裝、檢修。4.6 站用電及照明4.6.1 站用電變電站裝設兩臺80/10.5/0.4干式變壓器站用變壓器,站用電額定容量80kva,兩臺變壓器分別接入10kv母線上和35kv出線上。站用電為380/220v三相四線制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tǒng),兩臺變壓器低壓側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采用一臺工作一臺備用的工作方式,并裝設低壓備用電源自投。4.6.2 照明 屋外照明采用投光燈,屋內工作照明采用熒光燈、白熾燈,事故照明采用白熾燈。二次設備室、屋內配電裝置及主要通道處,應裝設事故照明。事故照明電源取自直流屏。當交流電源失去時,事故照明手動投入,開關設在門口處內側,并應設有明顯標志。 電纜夾層及電纜隧道照明采用安全電壓24v,燈具選用防爆燈具。4.7 電纜設施 本站的電纜敷設設計滿足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和火力發(fā)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規(guī)定。電纜孔處采用防火堵料封堵,其耐火極限為4h 所有電力電纜均刷有防火涂料, 所有電纜均為防火阻燃電纜 站內電纜隧道與站外電纜隧道聯(lián)接處設有防火門,電纜孔洞處采用防火堵料加以封堵。各配電室內設消防用滅火器(二)方案二4.1 接入系統(tǒng)方案根據(jù) 站電力負荷發(fā)展預測, 站110kv變電站主變容量終期為250mva。電壓等級為110/35/10kv。常新線(181)1回,田新線一線(179)1回。接入系統(tǒng):常新線(181)1回,田新線一線(179)1回。變電站電壓等級:110/35/10kv。110kv采用有載調壓1108x2.5%主變:終期2x50mva;本期2x50mva,本期上換舊主變(2x31.5mva)4.2 電氣主接線110kv接線:高壓側內橋接線.原為單母線雙刀閘分段 35kv接線:本期單母線分段。本期8回出線 10kv接線: 本期單母線分段。本期10回出線無功補償: 按主變容量的15%。室外密集型7500kvar4.4 設備選擇 本方案為更換舊有設備改造。110kv的sf6斷路器仍保留和部分隔離開關.其他設備均采用新上。1) 主變壓器根據(jù)調相調壓計算結果,建議主變壓器選用高壓側有載調壓的非自耦變壓器,容量比50/50/50,變比為11081.25/38.5/10.5kv,阻抗電壓采用標準系列,聯(lián)結組別為yn/yn0/d11。2)110kv部分按原斷路器參數(shù)。3)35kv設備 斷路器:: sf6斷路器 額定電流:ih=1600a 開斷電流:ik=25ka、31.5ka 電流互感器詳見主接線或設備表。35kv隔離開關:選用:hgw5 -35 iiw 額定電流:1250a開斷電流:31.5ka4)10kv部分本工程10kv配電裝置采用室內布置方式,xgn2-10型箱式固定柜,斷路器采用真空開關,旋轉式隔離開關。4.5配電裝置型式配電裝置型式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建設投資及生產的安全運行。布置原則:變電站總平面布置主要考慮了以下原則: 節(jié)約耕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指導設計工作的方針之一。因此,110kv部分采用了組合架構的布置方式,節(jié)省了占地面積。采用室外獨立設備,降低了工程造價。 站內有獨立道路,方便所有的設備安裝、運輸,滿足消防及其它要求。 35kv采用室外框架結構的布置方式,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10kv采用室內開關柜布置,使布置更加緊湊合理,美觀大方,安裝、運行、維護方便靈活。豎向布置考慮了以下原則: 保證雨水順利排除不積水,雨水流經具有一定坡度的地面后到路面上排出站外。 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量。4.6總平面布置本站擬在原址改建。110kv進線方向為架空東進,35kv北出架空出線,10kv出線為電纜出線。110kv、35kv室外,10kv室內。根據(jù)進出線方向110kv配電裝置布置于變電站的東側,2組110kv架構南北方向排開,其西側為4米寬的主運輸馬路,并滿足防火安全距離的要求,馬路西為主變和10kv配電室,主控室布置于其南側,電容器為室外密集型,放于35kv裝置區(qū)東側,10kv配電室西側為寬4米的馬路,北側為35kv設備區(qū)。其三角分別設有避雷針。在原址上改建,拆除原有設備架構,新建110,35kv架構.10kv配電室更換設備基礎.主建筑物不動。5 電氣二次部分(一)方案一5.1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5.1.1 概述本站二次采用微機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按無人值班站設計,取消常規(guī)控制屏,實現(xiàn)全計算機監(jiān)控。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采用分層分布式網(wǎng)絡結構,主變保護測控、110kv、公用設備、交直流系統(tǒng)、通信布置在綜合保護室內;35kv、10kv保護測控就地布置在開關柜上。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能與站內所有其他具有通信能力的智能設備通信。全站的二次設備,包括控制、保護、測量、信號、遠動等都采用微機裝置,各裝置通過網(wǎng)絡傳遞信息并實現(xiàn)資源共享。各間隔、綜合保護室內設備通過網(wǎng)絡線進行聯(lián)接,監(jiān)控主機為單機配置,遠動主站雙機配置,設置在綜合保護室。遠動主站完成與地調、縣調的通信;監(jiān)控主機除可進行當?shù)夭僮鳌@示各種接線圖并生成當?shù)貓蟊硗?,還可與間隔層設備一起完成小電流接地選線、電壓無功綜合控制等功能。主變三側電能表和各間隔層單元電能表通過電表的485接口聯(lián)網(wǎng)后,經過規(guī)約轉換(或直接)接入綜自網(wǎng),向地調和縣調傳送需要的電能量。本站不設專用的故障錄波器屏,在主變保護機箱內配置故障錄波插件,完成簡單的故障錄波功能,并在監(jiān)控主機上打印。5.1.2 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系統(tǒng)分變電站層和間隔層。間隔層按站內一次設備配置,110kv進線不設保護,控制設在主變保護屏上。主變每臺設控制保護屏2面,放置于綜合保護室內。35kv 、10kv就地布置在開關柜上。主變三側電能表組屏,3臺變設1面屏,放置在綜合保護室內。35kv 、10kv各間隔的電能計量設備布置在開關柜上。各間隔設備相對獨立,僅通過站內通信網(wǎng)互聯(lián),并同變電站層設備通信。變電站層即工作站層,由監(jiān)控主機和遠動主站等設備組成。站內通信網(wǎng)媒體采用屏蔽對稱雙絞線電纜,以提高傳輸速率,增加可靠性。各間隔的斷路器等設備,可以在調度端、站內監(jiān)控主機、和就地三處進行控制,相互之間具有聯(lián)鎖功能,同一時間內只能由一處控制。就地控制開關實現(xiàn)與站內微機五防閉鎖盒配合。監(jiān)控系統(tǒng)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a) 實時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對變電站的運行狀態(tài)和參數(shù)自動定時進行采集,并作必要的預處理。存于實時數(shù)據(jù)庫,供實時畫面顯示、制表打印及完成各種計算。b) 限值監(jiān)視和報警處理實時監(jiān)視變電站各類設備的運行參數(shù),當它們發(fā)生異常、運行狀態(tài)發(fā)生變更或參數(shù)超越設定限值時,應及時發(fā)出告警信號,同時進行實時記錄,包括事件順序記錄(soe)、故障報警記錄、參數(shù)越限報警與記錄、電氣主設備操作記錄、事故追憶等。c) 畫面顯示及漢字制表打?。珊喕ヾ) 控制操作在綜合保護室通過監(jiān)控主機鍵盤對斷路器進行控制操作,也可接收調度端的命令實現(xiàn)斷路器的跳合閘。遠方/就地轉換開關和就地控制開關應分別設置。e) 與微機保護裝置和其它智能設備通信f) 與地調和縣調的通信g) 對時功能h) 在線自診斷功能系統(tǒng)具有在線自診斷能力,可以診斷出通信通道、計算機外設、i/0模塊、電源等故障,并進行報警。i) 自恢復功能當出現(xiàn)供電電源故障時,系統(tǒng)能有序地停止工作,當供電電源恢復正常時應具有自動重新啟動功能。j) 就地音響當站內有人時,可發(fā)出事故或預告音響。k) 10kv母線電壓監(jiān)測每段ac相裝設dt-2/g型電壓監(jiān)測儀1個,鎮(zhèn)江泰利豐產品。5.1.3 主要性能指標測量值綜合誤差:0.5soe分辨率:1ms實時畫面響應時間:2s畫面實時數(shù)據(jù)刷新周期:2-10s可調系統(tǒng)可用率:99.9系統(tǒng)負荷率:所有計算機的cpu負荷率在正常狀態(tài)下,任意30分鐘內應小于40;在電網(wǎng)故障情況下,10秒鐘內應小于60;計算機外存容量應留有50的余度。5.1.4 軟、硬件配置1)硬件配置監(jiān)控主機、遠動主機均采用工業(yè)控制級計算機,具體配置如下:主頻:2.4ghz及以上;內存:512m及以上;硬盤:80g及以上;顯示器:監(jiān)控主機配備:21英寸液晶(桌面布置); 遠動主機配備: 17英寸液晶(如需外配)打印機:監(jiān)控主機配備1臺epson lq-1600kiii+(桌面布置); 監(jiān)控主機配備以太網(wǎng)卡。監(jiān)控系統(tǒng)應具有與下列各智能設備接口能力:與全電子電能表的接口與智能直流系統(tǒng)的接口;與火災報警及消防系統(tǒng)的接口;與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的接口。與微機五防系統(tǒng)的接口。預留與其它智能設備的接口。2)軟件配置操作系統(tǒng)和數(shù)據(jù)庫,包括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監(jiān)控系統(tǒng)支持軟件、監(jiān)控系統(tǒng)應用軟件、數(shù)據(jù)庫工具軟件、遠動運行軟件、vqc軟件、小電流接地選線軟件等。要求廠家免費維護及升級服務。5.1.5 不間斷電源監(jiān)控主機和遠動主站采用交、直流兩用逆變電源(2kva)供電。正常時,由交流220v供電,經逆變電源后供給監(jiān)控主機和遠動主站;當交流輸入消失時,自動轉為由直流220v供電,逆變后供給監(jiān)控主機和遠動主站。從而保證監(jiān)控主機和遠動主站電源的不間斷性。5.1.6 測量和計量1)測量:站內一般不設常規(guī)測量儀表。與調度系統(tǒng)自動化相結合,系統(tǒng)所發(fā)遠動信息量均應在各功能單元的液晶屏幕及就地監(jiān)控機的顯示器上查看到。2)計量:選用全電子多功能電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