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書李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ppt_第1頁
推薦書李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ppt_第2頁
推薦書李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ppt_第3頁
推薦書李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ppt_第4頁
推薦書李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金三角 網絡時代對科學、人文和興趣互動的感受,開宗明義 每個人都有很多興趣 通過網絡互動(我們?yōu)槭裁床???我的“人文”之路,開宗明義 我的金三角:自然與生產毒品的緬甸金三角 無關。,科學,人文,興趣,科學職業(yè),同時也是愛好 人文說起來挺玄乎,其實就是小時 候寫日記的延伸 興趣一個人的興趣不多,可能就是 一個無趣的人,“非著名”作家王小波說過: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 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 功。,他反對一個無智無性無 趣的社會,智性趣是王 氏三角,我個人很贊 同。,還有一種說法,生活有三個階梯: 物質生活 文化生活 心靈生活 如果我要用爛熟的詞匯來對應,就是 真 善 美 真科學;美人文和藝術;善道德和宗教,也許包括愛情,這和智性趣也有對應。,以上是我對我的金三角的溯源,我承認目前 我有點迷失:,2.每個人都有很多興趣 除了極少數(shù)無趣的人,每個人都有很多興趣。 我自己的興趣,除了自己的專業(yè)之外,還喜歡看足球賽(限于電視),養(yǎng)觀賞魚,偶爾寫點詩這是小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 這些興趣,表面看起來與我的研究無關。,我們這一代人和你們這一代人不一樣,我們中學畢業(yè)的時候,文革結束不久,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沒有機會培養(yǎng)許多有益的興趣,如音樂,繪畫,等。 成人之后,由于學習、 工作的壓力,使得很 多人雖然成功,生活 卻是枯燥乏味。,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 最多干過: “從小就一塊偷幼兒園 的向日葵,從樓上往 過路人身上吐痰玩,多 美好的童年啊”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臺詞,年輕時雖然無憂無慮,長大了身上出現(xiàn)明顯的不足。,這是all work, no play的結果,我自己博客的首頁():,因為我自己寫博客的關系,我在網上常看到 學物理,學數(shù)學,還有其它學科的學生的博客:,例1:一位在網上非?;钴S的研究量子計算的同學,例2:一位在美國工作的博士后,例3:一位在中國工作的英國博士后,例4:我的一名學生,文字很美,3. 通過網絡互動(我們?yōu)槭裁床???2001年,我在網上寫第一篇網文的時候,中國的網民人口是2千萬余人,到了2007年1月,網民人口達到1億3千7百萬,占總人口的10.5%。 因為網絡,地球成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張家長Smith家短可以在地球的一端瞬間傳到另一端。,下面是最近的一項統(tǒng)計,毫無疑問,利用網絡學習、傳播知識、掌握必要的話語權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功課。 博客作為網絡相對新的現(xiàn)象,地位越來越高。博客的重要功能是每一個人都成為傳播新聞和知識以及承載其它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重要一環(huán)。 截止2006年11月,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跟蹤了6千萬個博客。,博客的發(fā)展經過了一下模式: 私人主頁 在線日記 博客 最早的英文博客應該起始于1994年,這樣的網絡作者將自己稱為日記作者、新聞記者、escribitionist,現(xiàn)在則叫blogger,博客。 單詞blog來源于weblog,幽默地將后者拆成 we blog。,中文博客這個詞是音譯,我覺得含義應該看成是: 通過網絡成為博學的人。 第一個將博客引進中文世界的是博客網(),始于2002年8月。,第一個博客網的首頁,不難看出,門戶網站的博客首頁完全是傳播八卦或者是名人秀、名人打斗的地方。 新浪是名人博客的始作俑者。 我很難在那里看到有益的博客。 下面看一下最近的一個首頁情況。,不過,我個人以為,在我們做好我們自己的博客的時候,那些八卦博客網站也不妨成為我們茶余飯后消遣的地方。 感謝以新浪為首的博客首頁為我們展示了人類的另外一個三角:,作秀,謠言,惡攻,或者:,性,謊言,錄像帶,我寫博客的主要目的,是記錄自己的一些當下的想法,向別人特別是學生指出目前我關心的是什么,同行最近的工作中我覺得什么比較值得注意。 后來我的博客逐漸演化,從相當專業(yè)的博客變成也談科普,談我的其它興趣如文學、足球(特別是去年世界杯期間)、電影,等等。,我不另行寫我關于科學博客的看法,只引用我在博客上寫過的一段話。 我從科學博客得到的好處很多,我沒有理論,只要簡單地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最近Arkani-Hamed等人的文章。我先在arxive上看到這篇文章,其實Motl本人早幾天就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了。這篇文章的內容本身就很吸引人,當Motl玩笑式地稱這是弦論第三次革命讓我了解到這幾個作者對這篇文章的態(tài)度,毫無疑問,如果這個結果是正確的話,這篇文章將會有很大的影響。不瞞大家,除了我自己外,我已經讓兩個學生投入精力看看我們能夠做什么。 如果更多的人能夠像Motl那樣在博客上公開討論自己的、別人的工作,Harvard就不再局限在Cambridge一角,就會擴大它的圈子,Princeton小組也會成為一個更加大的virtual小組。,第二個例子是我通過Carroll等人對Brockman的World Question Center最新一輪的dangerous questions的評價了解到一些“思想者”的“深刻思考”,和Carroll等人的看法。我自己很少瀏覽那些網站直接看這些人的dangerous questions。 我看到P. Anderson繼續(xù)做宇宙學的鴕鳥,認為暗能量不存在;Martin Rees繼續(xù)著科學的噩夢;Lenny Susskind認為人擇原理將像癌癥一樣擴散(我好像聽到了上帝的笑聲-_-);我們可愛的朋友Lee Smolin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類似的理論:都是不依賴背景的理論(我因此得知Lee在哲學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然,從 Carroll和Motl的態(tài)度我知道了Carroll是美國主流知識分子左派,而Motl是終于走出東歐最終蛻變的右派。不過,感謝這些博客們,感謝 這些思想者們,讓我在一天無聊的時候陷入沉思,做了一回哲學家-_- 第三個例子也許更為重要,我通過一些博客了解到一些學物理的學生在寫博客,并且得知他們是如何學習的。,我再引用一個在美國的我的博客的讀者說的一段話: Why scientists become bloggers? first of all, they are still humans. as everyone else, they need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in fact, they need blogging more than people with other majors. warped messages: it is hard for ordinary people to read professional journals, and the image of science and scientist in popular culture(films, novels, legends) are often distorted. People take Einstein, Chen Jingrun, or crazy Dr in Jurassic park as prototype of scientist. the media is incapable of writing about science, even a hep guy cant write professional condensed matter stuff. In west the media has scientific journalist, in China the situation is much worse. Many words are mistranslated and the mass, especially youth, are misguided. I think thats the main origin of “folk scientist”(min2 ke1). typical wrong message from media: scientist are eccentric nerds, scientific work are tedious and useless, scientist are parasite of society.,我相信,當研究科學的,特別是學習科學的學生們都參加博的時候,人們將看到,科學不是那種只有瘋子才會理解的事業(yè),他們還會看到,研究科學的人們和其他人一樣也是健全的人。不但如此,他們也許更智慧,更博學,更理性,更幽默,他們比別人更加做到了王小波說的: 智性趣。,4. 我的“人文”之路 下面我將王婆賣瓜一番,談談我是怎么走上我的通往金三角之路的,特別是我的“人文”之路。 我的中文網絡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閱讀階段 2.網上發(fā)言階段 3.博客階段以及與紙媒接觸階段,第一階段:互聯(lián)網興起的時候,我在美國,那時開始有usenet,我經??磚senet的中文組。 BBS興起的時候,我看的很少,那時主要看類似新語絲這樣的網站,小說、詩歌等看得不少。小說中,主要看武俠小說。,第二階段:回國,開始用中文。填寫表格時十分痛苦,開始時一個字有時要花12分鐘。有老師說我的中文不好。,那時我有如下的感覺:,2001年,我寫了第一篇網文瘋子與庸人,主要談那些創(chuàng)造力非凡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接近瘋子,如因其在不合作對策論中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獲經濟獎的Nash。 其后一發(fā)不可收,在網上某個論壇晃蕩的兩年時間內,大約寫了20-30萬字的東西。,同時,我在同時高 怡泓建的超弦網站 上,開始寫弦論 通俗演義,后更 名為弦論史話 由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 2005年10月,2005年7月,在 blogcn開博。2006 年4月,開始為新 發(fā)現(xiàn)寫每月專欄 (之前也不定期地 為其它雜志寫稿) 現(xiàn)在也偶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