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節(jié) 昆蟲的分類,昆蟲分類的基本概念 命名原則 昆蟲分類的歷史及發(fā)展 昆蟲綱的分類特征,一 昆蟲分類的基本概念,昆蟲種類、習性、形態(tài)雖然復雜多樣,但與任何千差萬別的事物一樣,總是存在特殊性與共同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其進化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起源于共同祖先,相互之間存在或近或遠的血緣聯系,在進化里程上有著連續(xù)性和間斷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分類的基本目的一是鑒定、鑒別、對物種進行描述,以利于生產中進行區(qū)別和利用;二是在鑒定種類的基礎上按物種血緣關系的遠近,建立符合自然屬性的物種間的關系譜系統(tǒng)關系;其次是研究和闡明物種的形成、進化和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分類階元,分類階元就是按照物種所具有的共性(祖征)、共性性質(進化上出現的早晚,決定物種形成及進化方向的權重或主次)、各自的特性,建立涵義與名稱不同的、層次分明并能正確反映物種自然歸屬、能夠區(qū)分物種與物種群的等級系統(tǒng)。 種是基本階元。 種上階元是高級階元。 界、門、綱、目、科屬是主要階元。 亞種、亞屬、族、亞科、總科、亞目、總目、亞綱、亞門是次要階元。 從進化角度講,門、綱是復化階元;目、科是特化階元,屬、種、亞種是分化階元。,種及亞種,物種Species 由可以相互配育的自然居群組成的繁殖群體,與其它群體有著生殖隔離,占有一定的生態(tài)空間,具備特有的遺傳特征,是生物進化歷程和分類上客觀存在的實體單元。種下的單元包括亞種、生態(tài)型、變種。 亞種Subspecies: 是種內具有地理分化特征的種群,與同一種內其它亞種有不顯著的形態(tài)或生物學區(qū)別、但無生殖上的隔離,是物種繼續(xù)分化和形成過程中一個未成熟的種。,二、命名原則,.物種的命名 命名nominate: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給予一個物種或分類階元一定的名稱,名稱是構成一個分類階元的科學指定的一個詞或幾個詞。 為規(guī)范化、對生物的命名有一致性,使其名稱有穩(wěn)定性和通用性,保證每個生物名稱都有唯一的和明確的意義,昆蟲的命名以1958年第十五界國際動物學會通過、1961年由N.P.Stoll編著、1963和1972年修訂的國際動物命名法規(guī)第三版(1985)為準,其基本原則如下。,優(yōu)先原則或優(yōu)先律,一個分類單元只能有一個有效名。 種級以上分類單元的名稱由一個詞構成,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此即單名法nomen,新建有效屬時必須指定模式種。 種名的學名由兩個詞構成,前面的詞為屬名、后面的詞為種名、定名人置于種名之后,屬名和定名人的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刊印時用斜體字,書寫時在這屬名和種名的詞下劃橫線,此即雙名法binomen。 在世界范圍內常由于信息、資料交換不及時等原因,多出現一個以上的分類單元采用了相同的名稱即異物同名homonym,或同一分類單元采用了不同的名稱即同物異名synonym,如此等等均以優(yōu)先原則進行處置。,三、昆蟲分類的歷史及發(fā)展,.地區(qū)性動物區(qū)系研究(或形態(tài)描述)階段 1758年瑞典博物學家C. LinnaeusSystema Naturae第十版的發(fā)表以前,形態(tài)分類學從最初的博物學已發(fā)展到了頂峰。 該階段林奈確立了生物的雙名法、物種的概念,及屬、目和綱等分類階元。缺陷是林奈認為物種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是恒定不變的。這種局限于種的形態(tài)描述與命名的分類水平,一般稱為分類學或甲級分類學。,. 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與自然分類系統(tǒng)確立階段 1855年布勞爾將比較形態(tài)學、比較胚胎學、化石學與分類研究相結合,建立了較為正確的昆蟲綱的分類系統(tǒng)。 1859年CDarwin出版的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以分類為基礎闡明了物種間具有血緣關系、是可變和進化的生物學規(guī)律,創(chuàng)立了進化論。1866年黑格爾提出了以系統(tǒng)樹表示生物系統(tǒng)發(fā)育和各分類階元間的關系。 這一時期進行的是將物種安排在不同的自然分類系統(tǒng)范疇的種上水平的分類、建立了大量的新目、新科和新屬,這種分類學水平被稱為分類學或乙級分類學。,. 種群與種下分類階段 19世紀的末期,首先對鳥類、軟體動物和少數昆蟲進行了種群分類學的研究。 研究表明,物種是一個多型性的集群,多數地方性和地理性變異與環(huán)境有關。所以物種不再被認為是本質一致、特征固定不變的群體。 孟德爾定律發(fā)現后,遺傳學的成果也引入了分類學的范疇。 這一時期,以探討各分類單元的生物學問題,分析種內的種群組成,新種形成與演化速度和趨向為主。 由于以生態(tài)、生物、形態(tài)等特征為主進行種下水平的分類,被稱為分類學或丙級分類學。,4新系統(tǒng)學確立階段 1940年Huxley 的New Systematics與1942年Mayr的Systematics and Origin of Species等著作的影響下形成的,是19世紀發(fā)展起來的分類方法和概念的繼續(xù)提高,所以稱為“新系統(tǒng)學”。 該階段以生物學上的物種定義取代了純形態(tài)學定義,分類容納了生態(tài)學、地理學、遺傳學、細胞學、以及生理學等特征。以足夠的標本為代表的種群成為了基本的分類單位。分類工作者都在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手段對物種進行細分,分類學家和生物學家注意的都是物種的生物學特征。,四、昆蟲綱的分類特征,形態(tài)特征: 外形、內部形態(tài),及體內外器官的超微結構。 幼期特征: 胚胎期、卵期、幼蟲期、和蛹期的各種特征。 行為特征: 各種行為性狀,如鳴聲、氣味信息物質等。 生態(tài)特征: 生境性狀如生態(tài)位、食性、取食、寄生物等。 地理分布特征: 地理形態(tài)差異、生殖隔離,同域或異域分 布等。 細胞學特征: 組織生殖細胞結構、染色體組配特征等。 生物化學特征: 各類初級、次級代謝,蛋白質,核酸等。 遺傳特征: 遺傳特征在昆蟲分類中的應用才開始起步。,第二 昆蟲綱的分目,學 者 分目數 Linnaeus 1758 7 Brner 1925 22 Comstock 1925 25 Handlirsch 1925 33 Tillyard 1926 24 BruesMelander 1932 34 Crampton 1935 28 周堯(Chou) 1940 33,學 者 分目數 Essig 1942 33 Imms 1944 24 江岐悌三 1954 33 陳世驤 1954 33 蔡邦華 1955 33 Davies Gillott 1980 30 Borror 1981 28 Ross 1988 30 袁鋒 1991 33,第三 與園林植物有關的重要目,一、直翅目 二、等翅目 三、纓翅目 四、半翅目 五、同翅目 六、鞘翅目 七、膜翅目 八、鱗翅目 九、雙翅目,直翅目,直翅目Orthoptera 體中大型,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發(fā)達,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臀區(qū)發(fā)達,或翅短小或無翅,后足多跳躍足。植食性,少數肉食性。前板發(fā)達、跳躍足。,等翅目,等翅目Isoptera 體小大型,咀嚼式口器,觸角連珠狀,翅狹長、前后翅大小和形狀相似,翅基部有脫落縫,或無翅,跗5節(jié)。營社會性生活。地棲或木棲。多態(tài)、等翅、翅脫落。,纓翅目,纓翅目Thysanoptera微小或小、細長而扁,銼吸式口器,翅有、無或1對、狹長,翅緣有長纓毛,跗12節(jié),足端有泡,過漸變態(tài)。植食性或捕食性。纓翅、泡足、銼吸式。,半翅目,半翅目Hemiptera 體小大型,后口式、刺吸式口器由頭前端生出,前翅為半鞘翅、靜止時翅端重疊,跗多3節(jié)。漸變態(tài)。植食性、少數捕食性。刺吸前端生、前翅半鞘翅。,同翅目,同翅目Homoptera 體小大型,后口式、刺吸式口器由頭后生出,少數無翅、翅質地均一、靜止時翅端不重疊,跗13節(jié),漸變態(tài)或過漸變態(tài)。植食性。,鞘翅目,鞘翅目Coleoptera 體小大型,咀嚼式口器,前翅鞘翅、后翅膜翅,跗多5節(jié)。植食性、少數肉食性。咀嚼式口器、前翅鞘翅。,膜翅目,膜翅目Hymenoptera 體軀微小大型,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翅為膜翅、脈很特化,前翅大而后翅小、以翅鉤列連鎖,跗5節(jié)。植食、寄生或捕食性。咀嚼、嚼吸、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酒店經營管理師考試核心要素試題及答案
- 紡織機械操作證書考試中的責任與義務的試題及答案
- 適應新經濟環(huán)境下商務禮儀師考試的調整策略試題及答案
- 設定學習目標的Adobe設計師試題及答案
- 評估學習成效的Adobe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紡織機械操作規(guī)范詳解試題及答案
- 應對變化的Adobe考試規(guī)劃試題及答案
- 明確復習內容的質量工程師試題及答案
- Adobe認證考試學習能力提升策略試題及答案
- 精通CAD軟件的工程師認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技工學校國家助學金申請表
- 中國法蘭鍛件行業(yè)市場需求研究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2024-2030年
- 重型燃氣輪機用大型鑄鍛件 第3部分:鑄鋼件 編制說明
- 幼師畢業(yè)證明書樣本
-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培訓記錄、培訓效果評估
- 環(huán)衛(wèi)車輛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管材管件采購方案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私人用電合同協(xié)議書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試卷(含答案)
- 2024年甘肅省天水市中考生物·地理試題卷(含答案)
- GB/T 7939.2-2024液壓傳動連接試驗方法第2部分:快換接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