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設計書_第1頁
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設計書_第2頁
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設計書_第3頁
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設計書_第4頁
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設計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設計書 一 設計任務 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 二 設計內容 分析構件的轉速和轉矩,確定換擋離合器的安裝位置。 三 設計參數(shù) 四 設計要求 1.工程機械底盤設計課程設計計算說明書須打印或用學校統(tǒng)一印制的課程設計專用稿紙抄寫;設計計算說明書要求層次分明,字跡工整,語句通順,公式運 用恰當,計算結果準確,傳動方案實用。 制或用坐標紙繪制。 算過程中的小數(shù)點后面保留兩位。 禁相互抄襲。 須遵守學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 五 設計進度 第一周完成設計內容中的第 1、 2 項,第二周完成設計內容中的第三項和整理設計計算說明書。 六 設計成果 工程機械底盤設計課程設計計算說明書一份。 工程機械底盤設計課程設計計算說明書裝訂順序: 封面 任務書 目錄 說明書 封底。 變速箱傳動比 輸入轉速 輸入轉矩 1i 2i 3i n( r/M ( 750 875 2 目 錄 一、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 3 1、 已知條件 3 2、根據(jù)不等于 1 的傳動比數(shù)目計算可列出的方程式數(shù) 3 3、根據(jù)方程式數(shù)計算方程組數(shù)(傳動方案數(shù)) 3 4、計算旋轉構件數(shù) 3 5、給旋轉構件命名 3 6、用構件名稱組合方程式 3 7、繪制變速箱傳動示意圖 5 8、 繪制傳動簡圖、計算循環(huán)功率 9 二、齒輪傳動設計 12 1、齒輪模數(shù)和齒圈分度圓直徑確定 12 2、齒圈和太陽輪齒數(shù)計算 12 3、齒輪傳動安裝條件校核 12 三、繪制綜合轉速平面圖,分析構件的轉速并確定換檔離合器位置 14 1、已知條件 14 2、構件轉速平面圖繪制 14 3、構件轉速分析 17 4、換檔離合器的位置確定 18 四、參考資料 18 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設計說明書 一綜合法設計行星齒輪式變速箱傳動方案 3 的傳動比數(shù)目計算可列出的方程數(shù) 計算公式: 32323C= 35C=10 根據(jù)方程數(shù)計算方程組數(shù)(傳動方案數(shù))計算公式: 310C=120 計算公式: m=n+2=3+2=5 式中: n 不等于 1 的傳動比數(shù); 輸入構件用符號 i表示,輸出構件用符號 o表示,其它旋轉構件用傳動比的下腳標表示。 (1)按已知的 n=3 個非直接檔傳動比值,根據(jù)特性方程式寫出下列三個原始方程式 : 現(xiàn)已知 n=3,根據(jù)已經(jīng)求得的需要的方程數(shù) C=10,尚需寫出 7 個派生運動方程,派生方程應寫成最簡單的形式;即方程中的轉速系數(shù)絕對值應小 于 1,其余的系數(shù)按東西大小次序排列。現(xiàn)將新的運動方程組(含原始運動方程式和派生運動方程式)列表如下 運動方程式 構件布置形式 派生方法 變速箱傳動比 輸入轉速 輸入轉矩 1i 2i 3i n( r/M ( 750 875 4 nn ( 1) 8 2 n 2 nn 原始方程 ( 2) 原始方程 ( 3) 2 ( 1),( 2)削去 ( 4) Ri ( 1),( 3)削去 ( 5) Ri 2i ( 2),( 3)削去 ( 6) 2 nn o 2O ( 1),( 2)削去 ( 7) 1 ( 1),( 3)削去 ( 8) OR ( 2),( 3)削去 ( 9) 2 2R ( 4),( 5)削去 ( 10) 其中 為特性系 數(shù),第 (1) (2) (3)方程為原始方程,第 (4)至 (10)為派生方程。 方程式 ( 4)、( 5)、( 10) 的 值均太小, (9) 的 值均太大,故在行星變速傳動的傳動方案中不宜選用這些方程式(行星排)。而方程式 ( 1)、( 2)、( 3)、( 6)、( 7)、( 8)代表的行星排是較適宜選用的??蓮倪@ 6 個方程中選擇 n=3 個方程式的不同組合;即可得不同的傳動方案。 根據(jù)選擇 n 個方程式的一般原則: 每個方程組中都必須含有所有的旋轉構件 i、 o、 1、 2、 R。 所選的 n 個方程的特性系數(shù) 應相互接近,且便于計算。 所選擇的 n 個方程式都應該是獨立的;其中任一個方程式不應是同一組合中的另兩個方程式導出的 n 個方程式中,所選特性系數(shù) 的范圍為 根據(jù)上述原則可在上表中選?。?1)、( 2)、( 3)、( 6)、( 7)、( 8)方程式組合成方程組。 136 5 1 o i 1 i o i 1 o o R R o R R R o R i i 2 i 2 i 2 i i 1 3 6 1 6 3 6 3 1 137 1 o o o o 1 o 1 o o R 1 R 1 o 1 o R i i 2 i 2 i 2 i i 1 3 7 3 7 1 7 1 3 138 R 1 0 R 0 1 1 R o 0 0 R 0 R 0 0 0 R 1 i i 1 i i i 1 i 8 1 3 8 3 1 1 8 3 13 2 i 1 0 1 0 i 0 i 1 0 0 R 0 R 0 R 0 0 2 i i i i 2 i 2 i 2 1 3 1 3 2 3 2 1 367 i O o i o 0 0 i o R R 1 R 1 R R R 1 2 i 2 2 2 i i 2 2 6 3 7 6 7 3 3 6 7 368 R 0 i 0 i R i R 0 0 R R R R 0 R 0 R 1 i 2 i 2 1 2 1 i 8 3 6 3 6 8 6 8 3 36 2 6 i o i 0 i i i i 0 0 R R R R 0 R 0 R 2 i 2 i 2 2 2 2 i 2 3 6 3 6 2 6 2 3 678 i R 0 R i 0 i 0 R R 0 1 0 R 1 R 1 0 2 1 2 1 2 2 2 2 1 6 8 7 8 6 7 6 7 8 67 2 i 0 i 0 0 i i i i 0 R 1 0 1 R 0 R 0 1 2 2 2 2 2 2 2 2 2 6 7 2 7 6 2 6 2 7 671 i 0 1 0 1 i 0 i 1 0 R 1 0 0 R 1 R 0 1 2 2 i i 2 2 2 i 2 6 7 1 1 6 7 6 1 7 (十一) 78 2 0 i R i 0 1 i R 0 1 0 0 0 1 0 0 0 1 2 2 1 2 1 1 2 1 2 7 2 8 2 7 8 2 8 7 (十二) 781 0 R 1 R 0 1 R 1 0 1 0 0 0 1 0 0 0 1 7 2 1 i 1 2 i 1 i 2 7 8 1 8 7 1 8 1 7 (十三) 783 0 R 0 R 0 0 R 0 0 1 0 R 0 1 R 0 R 1 2 1 i 1 2 i 1 i 2 7 8 3 8 7 3 8 3 7 (十四) 821 i R 1 R i 1 i 1 R 0 0 0 0 0 0 0 0 0 2 1 i 1 2 i 2 i 1 2 8 1 8 2 1 2 1 8 (十五) 8 23 i 0 R 0 R i R i 0 0 R 0 R 0 0 0 0 R 2 i 1 i 1 2 1 2 i 2 3 8 3 8 2 8 2 3 (十六) 8 2 6 i i R i R i R i i R 0 0 0 0 R 0 R 0 2 2 1 2 1 2 1 2 2 6 2 8 2 8 6 8 6 2 (十七) 168 R i 1 i R 1 i 1 R 0 R 0 R 0 0 R 0 0 1 2 i 2 1 i 2 i 1 8 6 1 6 8 1 6 1 8 (十八) 16 2 i 1 i 1 i i i i 1 R 0 0 0 0 R 0 R 0 8 2 i 2 i 2 2 2 2 i 6 1 2 1 2 6 2 6 1 (十九) 17 2 0 1 i 1 i 0 i 0 1 1 0 0 0 0 1 0 1 0 2 i 2 i 2 2 2 2 i 7 1 2 1 2 7 2 7 1 (二十) 37 2 0 0 i 0 0 i 0 i 0 1 R 0 R 1 0 1 0 R 2 i 2 i 2 2 2 2 i 7 3 2 3 7 2 7 2 3 算循環(huán)功率 方案 方案 1T 2T 9 方案 方案 10 比較以上各個方案,方案、方案連接簡單、支撐較好且軸套較少。故選其繪制功率流線圖、計算循環(huán)功率。 方案 1) 與轉動。 2) .參與傳動。 寫出各構件的轉速方程如下: m i n/ 4 5 4 53)計算各構件的轉矩 由于 i , 所以 5 68 7 第排列轉矩方程如下: 5 第排列方程: 11 9 7163666 求得據(jù)以上計算繪出功率流線圖 2T 由功率流線圖可以看,此傳動方案中有循環(huán)功率,循環(huán)功率的大小 it 循環(huán) 7)當 參與傳力。 方案 1) 2) 排參與傳動。 3) 寫出此時各構件的轉速方程如下: 20i n/1 7 5 0003 . 2 m rn 計算各構件的 轉矩 由于 i , 所以 5 68 7 2 對第排列轉矩方程如下: 列方程 : 求得 2T 由功率流線圖可以看,此傳動方 案中有循環(huán)功率,循環(huán)功率的大小 it 循環(huán) 4) 動時排均傳力。 結果:通過對兩種方案在不同構件制動時的轉速轉矩以及循環(huán)功率的計算發(fā)現(xiàn)方案和方案在 且 方案在 動時傳動結構方案比方案結構復雜,通過比較,方案更合理,故選其作為做后 13 續(xù)計算依據(jù)。 二 計 1. 齒輪模數(shù)和齒圈分度圓直徑確定 根據(jù)變速箱的輸入轉速和轉矩,初選齒輪模數(shù) m=4,齒圈分度圓直徑初選 360 2. 齒圈和太陽輪齒數(shù)計算 齒圈的齒數(shù)為 904360 可得 Z 所以 9 790664t 取 0; 4529033 取 336 取 1; 由2 , 計算得: 302 30902 666 272 36902 333 202 51902 111 3. 齒輪傳動安裝條件校核 14 ( 1)同心條件的校核 由于方案三個行星排均滿足2 條件,所以同心條件滿足。 ( 2)確定每個行星排的行星輪個數(shù)及其布置形式,并根據(jù)同心條件計算行星輪齒數(shù)。 查相關資料了解到行星傳動一般選擇 3 個行星輪,故此處選 3 個 行星輪均勻布置。 ( 3)裝配條件校核 裝配條件的公式為: ,其中 這里 n=3; 裝配條件校核如下 : 第排: 403 309066 第排: 423 369033 第排: 473 519011 計算結果均為整數(shù), 故裝配條件可得到滿足。 4. 相鄰條件 為保證行星輪在傳動時步干涉并較少攪油損失,相鄰的兩個行星輪的齒頂間的間隙應該大于 5 8滿足 )( 852s 15 1422/)5120(42/)(3627(42/)(3030(42/)(802041 0 82741 2 0304113366)85(162802314222120s i 5(1101082312622120s i 5(891202312022120s i 5. 將行星傳動的參數(shù)列表如下: 名稱 m t 排 360 30 30 排 6 27 排 1 20 6. 傳動比誤差校核: 在設計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傳動比往往不能與理想值完全相同,所以必須對傳動比誤差進行校核,一般將傳動比控制在 3% 5%之內?,F(xiàn)對傳動比誤差進行 校核如下: 第排 33090666 16 第排 排 實際傳動方程: Ri 11) 12) oi 13) 由方程( 12)可以得到 由方程( 13)可以得到 實11)聯(lián)立( 12)消去 方程 差校核 2 檔 %5% R 檔 5%i 1 檔 %5%7621111 i 由校核結果看,方案滿足傳動比條件 三、繪制 綜合轉速平面圖,分析構件的轉速并確定換檔離合器位置 1、已知條件 (1)、各檔傳動比 (此處的傳動比為齒輪齒數(shù)確定之后的實際傳動比 ) 1 17 (2)、制動件轉速方程式: 11 i o( 1) (3)、行星輪轉速方程式: ( 2) 式中: 分別表示制動構件、輸出構件和行星輪的轉速; i 任意一檔的傳動比; A 常數(shù)。 2、構件轉速平面圖繪制 (1)、建立平面坐標系 以 縱坐標, 橫坐標。 (2)、繪制輸入、輸出構件的轉速線 1) 輸入構件轉速線:把輸入構件的轉速設為 1,即把它作為衡量其它構件轉速大小的單位,其它構件的轉速用 倍數(shù)來表示。 2) 輸出構件轉速線:該線是 過原點和點( 1 1)與橫坐標軸成 045 的直線。 3) 繪制各制動件轉速線 把 1 代入式( 1)得 1; 把 1 代入式( 1)得 由此可知:各制動件轉速線是過點( 1 , 1)和點( ,0)的直線。 對 制動構件 實2: 實R: 實繪制各行星輪轉速線 把 12)得 0由此可知:各行星輪轉速線過點( 1 0)。i 1 18 再根據(jù)已知條件確定行星輪轉速 線的另一點坐標后繪制行星輪轉速線。 行星輪轉速計算公式為:()( ( 14) 當 06實in o ,將 06 入方程( 14)得 )(6 所以 X 轉速線過( 和( 1, 0)點。 當 動時, 01實in o ,將 01入方程( 14)得 )(1 所以 動時 1X 轉速線過( 和( 1, 0)點。 當 動時, 03 實Ro 03 14))( 以 動時 速線過( 和( 1, 0)點。 根據(jù)以上坐標點畫出綜合轉速平面簡圖(詳細圖見附頁)。 3、構件轉速分析 (1)、分析并確定哪一個檔位工作時,哪一個制動構件的轉速最大? 答: 1檔工作時, 2檔工作時, (2)、分析并確定哪一個檔位工作時哪一個行星排的行星輪轉速最高 ? 19 答: 1 檔工作時, 第排行星輪轉速最高 ; 2檔工作時,第排行星輪轉速最高 ; 排行星輪轉速最高 ; (3)、分析并說明構件轉速的大小與傳動比數(shù)值的大小有無關系、與不同的傳動方案有無關系? 答:因為各制動件轉速線是過( 1, 1)(i 1, 0)兩點的直線,由此得出結論:構件轉速的大小與傳動比數(shù)值的大小有無、與不同的傳動方案無關。 (4)、分析并說明行星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