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04 星叢共通體院外匯編_第1頁
- 2018-03-04 星叢共通體院外匯編_第2頁
- 2018-03-04 星叢共通體院外匯編_第3頁
- 2018-03-04 星叢共通體院外匯編_第4頁
- 2018-03-04 星叢共通體院外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提供的爬取軟件來源于:52夜泉 免費下載使用星叢共通體院外匯編原創(chuàng) 星叢共通體 院外2018-03-04訪談星叢讀書會學學術術理的重建想國的覆滅星叢共通體試圖組織一個自由聯(lián)合的生產(chǎn)互助讀書會,面對學術的商品化、碎片化、炒作式的現(xiàn)狀,提出了做好學術基礎工作的目標。訪談上半部分,內容圍繞星叢讀書會的創(chuàng)始緣起而展開,主要包括星叢讀書會創(chuàng)始人的學術理想及其與現(xiàn)實的差異。訪談下半部分,內容圍繞星叢讀書會的創(chuàng)立歷程而展開,主要包括星叢讀書會的構想與嘗試、寫作與讀書方法等。上自將磨洗認前朝我中文還湊合。相當湊合。我就會點兒漢語,用漢語寫作我才很舒服。下人生是一條河,職業(yè)是一條船,河不是目的,

2、船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誠心誠意的漂泊。精編作為日常訓練的讀、寫、譯、講主要基于具體的文本分析,而非抽象的理論空談?,F(xiàn)場訪談:舒星A:夏凡家責編順本文是阿多諾 1968 年的一次廣播講話的發(fā)言稿。針對從鬧革命的學生們指責阿多諾的“順從”的罪名,阿多諾反唇相譏,給學生們扣上了一頂“偽行動主義”的帽子。阿多諾鄭重聲明,理論必須獨立于實踐之外阿多諾反對重實踐輕理論的傾向,指責學生們的街頭抗爭是景觀式。阿多諾的立場究竟是一種犬儒的自我辯解,還是對真理的捍衛(wèi)?的可能性僅僅存在于沒有被預先設定結果( 行動綱領) 的思想之中。精編思想具有普遍的力量。在某地令人信服的思想一定會在另外的地方被另外的人想到。文阿多諾

3、試譯夏凡論批判本文最初是阿多諾 1969 年 5 月在南德意志的廣播稿,同年 6 月發(fā)表于時代雜志。在德語中,Kritik 一詞兼有漢語的“批判”、“標題譯為論批判,而在文中根據(jù)上下文分別譯為“”二義,譯者將本文”或“批判”。論批判承接順從闡明了阿多諾哲學中最為核心的動能,批判。本文梳理了批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對于政治的關鍵地位,及其在德國乃至世界公共領域受到壓制的體制。阿多諾指出積極性與正能量是遮蔽批判的元兇,而批判才是思想的力量之源泉。一旦充分認識并準確表達了虛假的東西, 就已經(jīng)標識出了正確的和更好的東西。文阿多諾試譯夏凡責編舒星文化與社會本文是 1955 年的棱鏡:文化與社會中的首篇。被廣

4、為轉述的阿多諾的“名言”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就出自于此。但是要在歷史的語境中,在文章的上下文中,而不能孤立的去理解這句話。這個文本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批判了文化和文化,作者指出文化和它所批判的文化實際是共謀的,這是一種功能化的批判,因而文化與文化都成了拜物教乃至。第二部分講了文化的辯證法,從康德的內在性與超越性的概念出發(fā),批判了內在批判和外在批判(或者準確的講是超越批判)。第三部分則談到文化的方法論,內在式沉思恐會產(chǎn)生一種既為自身又為現(xiàn)實立法的“自足的精神”的幻象;超越式沉思的危險則在于它遺忘了不可或缺的“概念化”的努力,遺忘了內容本身,代之以貼上早就擬好的標簽、的攻擊之詞和上級的

5、命令。而文化的辯證批判既參與文化,又不參與文化。的內容之所以是不正當?shù)氖且驗樯衔幕o予文化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狂妄自大的承認。中真理的客觀性被調了包最終被資產(chǎn)階級的主觀主義所替代。下絕對的物化已經(jīng)準備好徹底吸收精神了。只要批判思維還沉湎于自滿的沉思,就無力迎接這一挑戰(zhàn)。文阿多諾譯夏凡責編姜山在美國的科研經(jīng)歷從 1938 年美國起,直至 1949 年秋返回德國重建社會研究所,阿多諾曾長期寄居美國,再加上 1952 年重返洛杉磯的那一年,阿多諾累計在美國生活和科研了 12 年之久這 12 年間,阿多諾究竟開展了哪些學術工作?作為“最純粹的資本主義狀態(tài)”的美國到底給阿多諾帶來了怎樣的學術沖擊和滋養(yǎng)?

6、阿多諾又如何評價美國,評價他在美國的科研經(jīng)歷?讀完阿多諾對其在美國的科研經(jīng)歷的這篇自述,我們會對上述問題獲得清晰的認知。一旁觀者清,“局外人”這一身份貫穿于我對美國的所有論著的始終。 二一種物化的、基本上可操縱的意識幾乎再也不能自發(fā)地體驗了。三批判理論和自然科學式的經(jīng)驗方法之間無法平滑對接。它們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起源四理論不僅僅是載具,不是數(shù)據(jù)到手后就變得無關緊要的東西。五人們越是被體制決定,就越是不能對體制做點什么,因此他們就越是被有意無意地引導到相信一切都取決于他們。七思辨的思維不能同所謂健康的常識截然分開,而基本上是對常識的批判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審查。文阿多諾試譯夏凡阿多諾致本雅明的信阿多

7、諾和本雅明之爭的深層問題是“大眾的意識”,即“主體性”的問題。我們應該指望個體,還是指望集體?本雅明在技術復制的藝術中看到了集體的希望,而阿多諾對集體,對統(tǒng)一性的強制有著深刻的懷疑,他認為應該重新追問個體的問題。本期推送的是阿多諾給本雅明的三封信,它們將論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圍繞波德萊爾章, 第二階段圍繞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第三階段則圍繞拱廊街計劃。文阿多諾譯阿莫責編姜山1935 年 8 月 2 日-8 月 4 日本雅明波德萊爾章的信在夢的集體中,階級之間的差別被抹殺了。1936 年 3 月 18 日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的信自律藝術品的中心本身并不屬于,而內在地是辯證的。1938

8、年 11 月 10 日拱廊街計劃的信文化特征的唯物主義決定論只有在以總體過程為中介的條件下才是可能的。我是怎樣走向的時至路易斯阿爾都塞的誕辰 99 周年,經(jīng)保馬公眾號正式授權,以標題鏈接的形式,采編了由阿爾都塞撰寫,保馬譯介的八篇中譯稿,同時保留了原文中的編者說明和編后記。其中,我是怎樣走向的一文沿用保馬擬定的標題,并全文轉發(fā)。阿爾都塞用我們這個時代最明晰的理論術語捍衛(wèi)了思想中的重要方面,而“不自欺欺人”是他始終依憑的原則。采編XQ建筑描繪更好世界的建筑物希望原理是布洛赫最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這部著作把“希望”看作推動人類歷史的“第一原理”,強調希望和失望是人類歷史命運的永恒主題;這部著作主張

9、,不能理解“希望”這一“非理性因素中的合理性”是現(xiàn)實左派失敗的根本原因,而資產(chǎn)階級的白日夢又只會將人類引向虛無和,因此,唯有具體的、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希望才能拯救人類。本篇文章節(jié)選自希望原理第二卷(即第四部)第 38 章,在本章中,布洛赫對建筑和城市規(guī)劃問題做了集中論述,并闡明了他的“建筑”理念。上如果要證明在現(xiàn)有狀況下也有向著光明的一躍呢?下有意義的東西是舊有的晶體化和去組織的欲望之間的全新連接。文布洛赫試譯夏凡反轉了社會空間的“空間史”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選譯我們該把哪一時刻稱作是空間及其生產(chǎn)的意識與出現(xiàn)的契機呢:何時與何地,為何與如何,這樣一種被忽視的知識與被誤解了的現(xiàn)實才開始得到人們的承認

10、呢?這種發(fā)生的方式實際上是可以確定下來的:我們可以從包豪斯的劃時代性歷史中作用中發(fā)現(xiàn)這一點。對于包豪斯運動來說,這不僅僅是在真實的語境中確定一個空間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整體的空間概念他們只是到了這種歷史,卻沒有著手去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他們揭示了抽象與視覺的正在增長著的優(yōu)勢,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揭橥了“視覺邏輯”的起源與意義亦即揭開了包含在這個“邏輯”之中的“策略”。它指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任何諸如此類的特殊邏輯從來都只是某個策略的一個遮人耳目的名稱而已。譯劉懷玉責編PLUS文列斐伏爾塔夫里計劃與前言作為這一群體中的核心人物,塔夫里是一位反對操作性的建筑人、為建筑史祛魅

11、的建筑歷史學家、以階級作基底攪動批判理論的建筑理論家。本篇是計劃與的前言,塔夫里針對一系列的反對聲一并給予徹底的回答,并重申了自己的立場。譯者應院外之約特地結合意大利了校譯。批判的工作一旦完成,剩下的問題就是要決定什么樣的知識工具對于有最立竿見影的效果。試譯安太然責編PLUS文塔夫里完美分離重譯景觀社會紀念德波本文是對德波景觀社會第一章的重譯,譯者把重譯看作閱讀德波時不得不做的功課,為的是通過把那些千錘百煉的字句轉換為母語,感受和再生產(chǎn)德波的思想。這一章由 34 段格言體短文組成,這種表演性的寫作,正是德波行動與思想的高度融合。在德波所覺察和預見的社會,文化工業(yè)已經(jīng)高度發(fā)達,景觀生產(chǎn)的邏輯滲透

12、到資本主義運作的方方面面,“占有”的終極形式不是對具體物的占有,也不再是對一般等價物的占有,而是“顯現(xiàn)”。當資本積累到頂點以至于轉變?yōu)橛跋瘢坝^也就成了資本。從此, 一切有效的“ 占有”, 其直接的名望和終極的存在理由都必須來自其表象。文居德波試譯周詩巖責編姜山費拉拉的斯基法諾亞宮中的意大利藝術和國際學在 1912 年的國際藝術史大會上,瓦爾堡宣讀了這篇論文。他首次提出了不同于“圖像志”(iconography)的“圖像學”(Iconology)概念。但是圖像學本身絕不是瓦爾堡的目的。從他“對西方人的診斷”的角度來看,“他的目的是使一個既是的難題成形”。本選段主要根據(jù) David Britt

13、的英譯版 Italian Art歷史的又是and International Astrology in the Palazzo Schifanoia in Ferrara ( 收 錄 于 1999的 The Renewal of pagan antiquity),同時參考了阿甘本瓦爾堡與無名年之學(Aby Warburg and the Nameless Science)中摘引的英譯。不諱言承認古代、中世紀和現(xiàn)代實為互相關聯(lián)的同一個時代,也不回避把最自由 的 作 品 和 最 實 用 的 作 品 當 做 同 樣 有 效 的 表 達 記 錄 來 考 察 。精編懷著這種恢復古代世界的愿望,在圖像的國

14、際性遷徙時代“好的歐洲人”開始了他為啟蒙而進行的。文阿比瓦爾堡試譯鄭小千責編星叢丟勒與意大利古代1905 年,瓦爾堡在漢堡美術館策劃了一場關于丟勒的展覽,取名“丟勒:自我與時代的鏡子百幅素描”,丟勒與意大利古代便是他配合展覽而撰寫的講座稿。他將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能力放置在他那個時代更深的語境中,他關心的是丟勒如何回應那個充滿智性,與文化聚變的時代,從而拓寬關于文藝復興的狹窄美學視角。意大利人在丟勒作品中尋找未果的,正是他本人在后期極力避免的裝飾手法與情感修辭。精編它們沿著漫長的遷移之路將古代姿態(tài)的最高形式(頂峰)從一路帶到紐倫堡,進入丟勒的智識世界。文阿比瓦爾堡試譯鄭小千校周詩巖責編星叢往

15、昔表現(xiàn)價值的汲取記憶女神圖集導言在今天,當這份“圖集”幾乎要變成一門“顯學”之際,瓦爾堡的思想內核也面臨著“被作品化”的危險。其實,瓦爾堡在去世之前還留下了為“圖集”撰寫的“導言”手稿,它由五個獨立的片斷組成。貢布里希曾經(jīng)給這些片段排過序,卻沒有按照瓦爾堡的寫作時序,直到 2000 年由馬丁沃恩克Martin Warnke與克勞迪婭 布林克 Claudia Brink 編輯的 瓦爾堡 Aby Warburg: DerBilderatlas Mnemosyne時,這五部分才終于以一個完整連貫的文本形態(tài)出現(xiàn)。記憶女神圖集試圖描繪的正是這一過程:它關乎如何通過描繪運動中的生命,在精神上汲取既有的表現(xiàn)價值的嘗試。比 XQ文阿瓦爾堡試譯周詩巖責編瓦 爾 堡 的 “ 文 化 科 學 ” 概 念 及 其 對 美 學 的 意 義瓦爾堡逝世的第二年(1930),溫德在漢堡的第四次美學會議上宣讀了這篇論文,表達了對瓦爾堡的紀念追思。作為此次會議的召集方,瓦爾堡圖書館將會議的主題定為“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溫德不僅總結了瓦爾堡的學術思想,也展現(xiàn)了一位學者如何受惠于瓦爾堡圖書館這一智性空間所散發(fā)的魔力。上任何企圖切割圖像與、詩歌、崇拜、戲劇的聯(lián)系的嘗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