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文語法講解歡迎參加中文語法講解課程。語法是語言的骨架,掌握良好的語法知識對于學習漢語至關重要。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將系統(tǒng)講解漢語語法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巧,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語。本課程適合各個水平的漢語學習者,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想要提高自己語法水平的進階學習者。我們將從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語法結構,通過大量的實例和練習幫助您掌握漢語語法的精髓。讓我們一起踏上漢語語法的探索之旅,發(fā)現(xiàn)這門古老語言的魅力與規(guī)律!語法總覽語法的定義語法是一種語言的結構規(guī)則系統(tǒng),它規(guī)定了詞語如何組合成句子以及句子如何表達完整的意思。好比是語言的"交通規(guī)則",指導我們如何正確地使用語言。語法的組成部分語法主要包括詞法和句法兩大部分。詞法研究詞的形式和變化,句法研究詞與詞之間的組合規(guī)則和句子的構成方式。語法在漢語學習中的作用掌握語法是準確理解和表達漢語的基礎。良好的語法知識有助于避免誤解,提高口語和書面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語法學習不僅僅是記憶規(guī)則,更重要的是通過大量的實踐來內化這些規(guī)則。在日常交流中有意識地應用語法知識,才能真正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自然度。漢語與其他語言的語法特點無詞形變化漢語詞匯沒有形態(tài)變化,不像英語那樣有單復數(shù)、時態(tài)、性別等變化形式。例如,"我看書"中的"看"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詞形都保持不變。這種特點使得漢語的語法形式較為簡單,但也意味著需要依靠其他方式來表達這些語法信息。語序的重要性漢語主要依靠語序來表達語法關系。詞序的變化會導致意思的根本改變。例如"我愛你"和"你愛我"表達的是完全不同的意思。漢語的基本語序是主謂賓(SVO),這與英語相似,但在某些句型中,如"把"字句,賓語會提前。虛詞與助詞的作用漢語使用各種助詞(如"了"、"著"、"過")和虛詞來表達時態(tài)、語氣等語法信息。這些小詞在漢語語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吃了飯"中的"了"表示動作已經完成;而"我吃過飯"中的"過"則表示有過這個經歷。語法基礎:詞、短語、句子句子表達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短語由兩個或多個詞組成的結構詞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漢語語法的基本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詞、短語和句子。詞是最基本的語言單位,分為實詞和虛詞。短語是由兩個或多個詞按照一定的語法關系組合而成的語言單位,常見的有主謂短語、動賓短語等。句子是表達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由主語、謂語、賓語等成分組成。理解這三個基本概念的關系,對于學習漢語語法至關重要。它們就像是搭建語言大廈的磚塊、墻壁和整棟建筑,層層遞進,相互依存。漢語八大詞類簡介名詞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詞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變化的詞形容詞表示性質或狀態(tài)的詞數(shù)詞表示數(shù)目或順序的詞量詞表示計量單位的詞副詞修飾動詞或形容詞的詞代詞代替名詞或起指示作用的詞介詞表示詞與詞之間關系的詞漢語八大詞類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每一類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用法。掌握這些詞類的特點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是學好漢語語法的基礎。在實際使用中,同一個詞可能在不同語境下屬于不同的詞類,這是漢語的一個重要特點。名詞詳解可數(shù)名詞可以用數(shù)量詞修飾的名詞,如:書、杯子、學生等。通??膳c量詞搭配:一本書、三杯水可直接被數(shù)詞修飾:三人、五天不可數(shù)名詞不能直接與數(shù)詞搭配的名詞,如:水、空氣、愛情等。需借助量詞或容器名詞:一杯水、一缸水表示抽象概念:幸福、知識、文化名詞的活用漢語名詞可以靈活轉化為其他詞性使用。名詞作動詞:我們一起網球吧(打網球)名詞作形容詞:這件衣服很中國風漢語的名詞系統(tǒng)相對簡單,沒有性別、單復數(shù)等形態(tài)變化,但在使用上有其獨特之處。名詞前常需要加量詞,如"一本書"而非"一書"。理解名詞的分類及其活用方式,對于準確使用漢語至關重要。動詞詳解及物動詞可直接接賓語的動詞不及物動詞不能直接接賓語的動詞使動用法使某人或某物產生變化被動用法表示承受某種動作或影響及物動詞可以直接接賓語,如"看書"、"吃飯"中的"看"和"吃"。不及物動詞則不能直接接賓語,如"笑"、"哭",需要加介詞才能接賓語,如"笑著對我說"。漢語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使某人或某物產生某種變化,如"熱茶"(使茶變熱)。被動用法則表示承受某種動作或影響,可以用"被"字結構表示,如"被批評"。與英語不同,漢語動詞沒有時態(tài)變化,而是通過添加助詞或時間詞來表示時間和狀態(tài)。形容詞的使用作定語修飾名詞,位于名詞前紅花(紅修飾花)漂亮的衣服作表語說明主語的性質、狀態(tài)天氣很熱他很聰明作狀語修飾動詞,說明動作方式快跑認真學習作補語補充說明動詞的結果學會寫完形容詞是漢語中一個非常活躍的詞類,它可以擔任多種句法功能。與英語不同,漢語形容詞可以直接充當謂語,不需要系動詞"是",如"他很高興"而不是"他是很高興"。但在表語位置上,形容詞通常需要副詞"很"等修飾,除非是雙音節(jié)形容詞作表語時可以省略"很"。數(shù)詞與量詞常見數(shù)詞漢語數(shù)詞包括基數(shù)詞(一、二、三)和序數(shù)詞(第一、第二、第三)。與英語不同,漢語的序數(shù)詞是在基數(shù)詞前加"第"。在表達數(shù)量時,漢語通常需要在數(shù)詞和名詞之間加量詞,形成"數(shù)+量+名"的結構。量詞分類量詞可分為個體量詞(個、本、輛)、集合量詞(群、雙、打)、度量衡量詞(斤、米、升)和臨時量詞(桌、籃、箱)。每類量詞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對象和場景,正確選擇量詞是漢語表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數(shù)量詞結構"一……就……"是常見的數(shù)量短語結構,表示一做某事就會有某種結果,如"一看就明白"。另外還有"數(shù)+量+形+名"的結構,如"三個紅蘋果",以及表示概數(shù)的結構如"三四個人"、"十來個學生"等。數(shù)詞和量詞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搭配使用體現(xiàn)了漢語的精確性和多樣性。掌握常見的數(shù)量詞搭配和表達方式,對于準確傳達數(shù)量信息至關重要。副詞用法副詞類型常見副詞例句程度副詞很、非常、特別他很聰明。我非常喜歡中文。范圍副詞都、全、只我們都去了。他只吃了一點。時間副詞已經、剛、正在我已經吃過了。他正在學習。頻率副詞常常、總是、經常我常常去那里。他總是遲到。語氣副詞也、就、才我也去。她就不來了。副詞在漢語中主要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等。漢語副詞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大多數(shù)副詞放在謂語動詞或形容詞前面,如"他很高興"、"我已經吃過了"。副詞的位置對句子意思有很大影響。例如,"只有我去了"和"我只去了"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前者強調"只有我一個人去了",后者強調"我僅僅去了那一個地方"。正確掌握副詞的位置規(guī)則,對于準確表達意思至關重要。代詞的種類人稱代詞第一人稱:我(單數(shù))、我們(復數(shù))第二人稱:你/您(單數(shù))、你們(復數(shù))第三人稱:他/她/它(單數(shù))、他們/她們/它們(復數(shù))指示代詞這、那、這些、那些用于指示事物,常與量詞搭配:這本書、那些人疑問代詞誰、什么、哪個、多少、怎么、為什么用于提問,位置較為靈活:你是誰?他做什么工作?反身代詞自己、本人、親自表示動作返回到主語本身:他自己去了。我親自做的。代詞是用來代替名詞或起指示作用的詞,在漢語中使用非常廣泛。與英語不同,漢語的人稱代詞沒有主格、賓格的形式變化,如"我"既可以作主語也可以作賓語。另外,漢語的第三人稱代詞在書面語中有性別區(qū)分(他/她/它),但在口語中發(fā)音相同。介詞用法方位介詞"在"表示位置或時間:"在家里"、"在三點鐘""向/往"表示方向:"向北走"、"往前看"對象介詞"給"表示動作的接受者:"給他一本書""對"表示態(tài)度或行為的對象:"對工作負責""跟/和"表示伴隨或共同:"跟朋友去"工具和方式介詞"用"表示工具或方法:"用筷子吃飯""通過"表示途徑或方式:"通過學習提高"特殊句式介詞"把"用于把字句,強調處置:"把書放在桌子上""被"用于被字句,表示被動:"被老師表揚"介詞在漢語中用來表示詞與詞之間的關系,通常與名詞或代詞組合成介詞短語,在句中作狀語或補語。正確使用介詞可以使表達更加準確和豐富。連詞與并列結構并列連詞連接并列成分:和、與、而且、并且轉折連詞表示轉折關系:但是、然而、不過因果連詞表示因果關系:因為、所以、因此選擇連詞表示選擇關系:或者、還是、不是...就是漢語的連詞用于連接詞、短語或句子,表示各種語法關系。并列連詞如"和"、"與"連接平等的成分;轉折連詞如"但是"、"然而"表示前后內容的轉折;因果連詞如"因為"、"所以"表示原因和結果;選擇連詞如"或者"、"還是"表示選擇關系。在使用連詞時需注意其位置和搭配。例如,"因為...所以..."是固定搭配,前者引出原因,后者引出結果;而"不是...就是..."表示兩種可能性中必有一種存在。助詞分類結構助詞結構助詞主要用于構成各種短語和句子結構,是漢語語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的":用于構成定語,如"我的書""地":用于構成狀語,如"快樂地唱歌""得":用于構成補語,如"跑得快"語氣助詞語氣助詞通常位于句末,用來表示說話人的語氣或態(tài)度,能賦予句子不同的情感色彩。"嗎":表示疑問,如"你去嗎?""吧":表示建議或請求,如"我們走吧""呢":表示疑問或強調,如"你呢?""啊/呀":表示感嘆或強調,如"好美啊!"動態(tài)助詞動態(tài)助詞用于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時間或方式,幫助明確動詞的具體情況。"了":表示完成或變化,如"吃了飯""過":表示經歷,如"去過中國""著":表示動作的持續(xù),如"站著說話"助詞是漢語中一類虛詞,本身不能獨立使用,但在句子中起著重要的語法功能。掌握各類助詞的正確用法,對于準確表達語氣、時態(tài)和結構關系至關重要。常見結構助詞"的、地、得"助詞功能位置例句"的"構成定語,修飾名詞定語后,名詞前紅色的衣服,我的書"地"構成狀語,修飾動詞狀語后,動詞前高興地笑,認真地學習"得"構成補語,補充說明動詞或形容詞動詞或形容詞后跑得快,說得好這三個讀音相同的結構助詞在漢語中有著明確不同的用法。"的"用于名詞前,連接定語和中心語,表示所屬或修飾關系;"地"用于動詞前,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說明動作的方式或狀態(tài);"得"用于動詞后,引導補語,說明動作的結果、程度或可能性。區(qū)分這三個助詞的關鍵是看它們在句中的位置和功能。例如:"慢慢地走"中的"地"連接狀語"慢慢"和動詞"走";而"走得慢"中的"得"則連接動詞"走"和補語"慢"。初學者容易混淆這三個助詞,需要通過大量練習來熟練掌握。語氣助詞"嗎、吧、呢、了""嗎":疑問語氣用于一般疑問句末,表示提問。例如:"你是學生嗎?"、"他去北京了嗎?"。將陳述句變?yōu)橐蓡柧涞淖詈唵畏椒ň褪窃诰淠┘?嗎"。"吧":建議或推測表示建議、商量、請求或推測的語氣。例如:"我們走吧"(建議)、"他應該到了吧"(推測)。語氣較為緩和,含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呢":疑問或強調用于特殊疑問句或表示強調、對比。例如:"你在做什么呢?"(疑問)、"我還在學習呢"(強調正在進行)。還可用于反問:"這么簡單的問題,你不會做呢?""了":變化或完成作為語氣助詞時,位于句末,表示變化或新情況出現(xiàn)。例如:"下雨了"(狀態(tài)變化)、"我明白了"(有了新認識)。與動態(tài)助詞"了"用法不同。語氣助詞是漢語口語中非?;钴S的成分,它們能夠微妙地表達說話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正確使用語氣助詞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自然。在實際對話中,語氣助詞的選擇往往受到語境和說話人意圖的影響。動態(tài)助詞"了、過、著""了"表示完成表示動作已經完成或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位于動詞后,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句末的"了"呼應。我吃了早飯。(動作已完成)他學會了漢語。(狀態(tài)變化)"過"表示經歷表示曾經有過某種經歷或經驗,強調的是經歷本身而非結果。位于動詞后。我去過北京。(曾經去過,現(xiàn)在不在那里)你吃過中國菜嗎?(有沒有這種經歷)"著"表示持續(xù)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位于動詞后,常與"正在"、"一直"等副詞配合使用。他站著等車。(持續(xù)站立的狀態(tài))墻上掛著一幅畫。(持續(xù)的存在狀態(tài))動態(tài)助詞是漢語表達時態(tài)和體貌的重要手段。與西方語言使用動詞變形不同,漢語通過在動詞后加助詞來表示動作的完成、經歷或持續(xù)狀態(tài)。這三個助詞各有特點:"了"強調完成或變化,"過"強調經歷,"著"強調持續(xù)。在使用時需注意它們的區(qū)別,如"吃了飯"表示動作已完成,"吃過飯"表示有過這種經歷,而"吃著飯"則表示正在進行吃飯的動作。常用短語結構并列短語結構成分地位平等偏正短語一個成分修飾另一個成分述賓短語動詞與其賓語組成的短語述補短語動詞與其補語組成的短語5主謂短語主語與謂語組成的短語并列短語由地位平等的詞組成,如"高大英俊"、"柴米油鹽"。偏正短語由中心語和修飾語組成,如"紅花"("紅"修飾"花")、"非常好"("非常"修飾"好")。述賓短語由動詞和賓語組成,如"看書"、"吃飯"。述補短語由動詞和補語組成,如"說清楚"、"走進去"。主謂短語由主語和謂語組成,如"頭疼"、"心跳"。這些基本短語結構是構成復雜句子的基礎。在實際語言使用中,各種短語結構往往相互嵌套,形成層次豐富的表達。掌握這些基本結構有助于理解和構建更復雜的語言表達。基本句型結構1主語(Subject)句子敘述的主體2謂語(Predicate)說明主語的動作或狀態(tài)賓語(Object)動作的對象或承受者漢語的基本句型是主謂賓結構(SVO),與英語相似。主語是句子敘述的主體,通常位于句首;謂語說明主語做什么或處于什么狀態(tài),位于主語之后;賓語是動作的對象,位于謂語之后。例如在"我學習漢語"這個句子中,"我"是主語,"學習"是謂語,"漢語"是賓語。漢語還有一些變體句型,如主謂句(只有主語和謂語,沒有賓語,如"花紅了")、雙賓句(有兩個賓語,如"我送他一本書")、主謂謂語句(謂語是一個主謂結構,如"我眼睛疼")等。這些句型都是在基本SVO結構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理解漢語的基本句型結構對于準確理解和表達信息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初學者,掌握主謂賓的基本順序是構建正確句子的第一步。主謂結構詳解主語類型漢語的主語可以由各種詞類充當,靈活多樣。名詞作主語:學生學習。代詞作主語:他來了。數(shù)量詞組作主語:三個人去了。短語作主語:學習漢語很重要。分句作主語:他來不來無所謂。謂語類型謂語是說明主語的動作、狀態(tài)或特征的部分。動詞謂語:我學習。形容詞謂語:花很紅。名詞謂語:今天星期一。主謂短語謂語:我眼睛疼。兼語短語謂語:我請他吃飯。主謂結構是漢語句子的基本結構,由主語和謂語兩部分組成。主語表示動作的執(zhí)行者或性質、狀態(tài)的承擔者,謂語則說明主語做什么或是什么樣。與英語不同,漢語的謂語不僅可以由動詞充當,還可以由形容詞甚至名詞直接充當,不需要系動詞"是"。漢語主謂結構的一個特點是可以嵌套,即一個主謂結構可以作為另一個主謂結構的主語或謂語。例如"他說漢語說得很好"中,"漢語說得很好"是一個主謂結構,作為主謂結構"他說"的賓語。這種嵌套使得漢語句子可以表達復雜的意思而不失簡潔。述補結構結果補語表示動作的結果看見:看的結果是見到了寫完:寫的結果是完成了聽懂:聽的結果是懂了方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走進:朝里面走跑出:朝外面跑飛上:朝上方飛可能補語表示動作是否可能實現(xiàn)看得見:能夠看見學不會:不能學會吃得下:能夠吃下程度補語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程度高極了:非常高忙死了:非常忙累壞了:非常累述補結構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面帶補語的結構,用來補充說明動作的結果、方向、可能性或程度等。在漢語中,補語是一種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它能使表達更加具體、生動和準確。補語通常緊跟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兩者之間有時需要加"得"或"不"。例如,"做完"是直接連用,而"做得好"和"做不完"則需要加"得"或"不"。掌握常見的述補結構對于準確表達動作的各種特征非常重要。主謂賓結構舉例基本SVO結構漢語的基本句型是主謂賓結構(Subject-Verb-Object),與英語相似。例如:"我吃飯"、"他學習漢語"、"老師教學生"。這種結構清晰地表明了誰做了什么事情或對什么對象進行了操作。擴展結構基本SVO結構可以通過添加定語、狀語和補語來擴展。例如:"我(S)昨天(狀語)在家(狀語)認真地(狀語)學習(V)新的(定語)漢語(O)課文(O)"。這種擴展使句子更加豐富和具體,但核心的SVO結構仍然清晰可見。復雜結構SVO結構可以嵌套形成復雜句。例如:"我(S)知道(V)[他(S)喜歡(V)漢語(O)](O)"。在這個例子中,整個"他喜歡漢語"作為一個賓語從句,嵌套在主句"我知道"的賓語位置。主謂賓結構是漢語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句型結構。它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和使用。初學者應該首先掌握這種基本結構,然后再逐步學習更復雜的句型。在實際應用中,通過添加各種修飾成分,可以使SVO結構表達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雙賓語句型表示給予的動詞給、送、遞、發(fā)、教、告訴等動詞可接雙賓語,第一個賓語通常是接受者,第二個賓語是物品或信息。例:我給他一本書。老師教我們漢語。表示索取的動詞問、向(跟)...借、要等動詞可接雙賓語,第一個賓語是被索取者,第二個賓語是索取的內容。例:我問他一個問題。我向他借了一支筆。變換形式雙賓語句可以轉換為"動詞+間接賓語+介詞短語"結構,尤其是當間接賓語比較長時。例:我送一本書給他。我教漢語給學生們。漢語中的雙賓語句型是指謂語動詞后面帶有兩個賓語的句子結構。通常,第一個賓語(間接賓語)表示動作的接受者,第二個賓語(直接賓語)表示動作涉及的物品或信息。與英語相比,漢語的雙賓語結構更為靈活,可以有多種排列方式。在使用雙賓語結構時,需要注意動詞的選擇。并非所有動詞都能帶雙賓語,主要是表示給予、索取等意義的動詞才有此用法。另外,當間接賓語較長或需要強調直接賓語時,可以將間接賓語后置,用介詞"給"或"對"等引導。把字句結構主語動作的執(zhí)行者"把"介詞,引導處置對象賓語被處置的對象動詞+補語對賓語的處置方式和結果把字句是漢語的一種特殊句式,用來表示對某一對象進行處置或處理,強調動作對賓語的影響?;窘Y構是"主語+把+賓語+動詞+補語"。例如,"我把書放在桌子上"、"他把衣服洗干凈了"、"老師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了"。使用把字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賓語必須是確定的,不能是泛指的;第二,動詞后面通常需要有補語,表示動作的結果、方向或程度;第三,把字句通常表示有意義的行為,不是偶然發(fā)生的事情。把字句是漢語表達處置意義的重要手段,掌握它的用法對于準確表達至關重要。被字句詳解標準被字句標準的被字句結構為"主語+被+施事者+動詞+其他成分"。例如:"小偷被警察抓住了"、"問題被他解決了"、"信被送到了辦公室"。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被"后的名詞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無施事者被字句有時被字句可以省略施事者,直接用"主語+被+動詞+其他成分"的結構。例如:"窗戶被打破了"(不說明是誰打破的)、"會議被取消了"。這種結構通常用于強調動作的結果而非執(zhí)行者。其他被動表達除了"被"字結構外,漢語還可以用"給"、"讓"、"叫"等詞表示被動意義。例如:"衣服給淋濕了"、"他讓老板批評了"。這些表達在口語中較為常見,語氣相對較輕。被字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型,用來強調動作的承受者而非執(zhí)行者。與英語的被動語態(tài)相比,漢語的被字句使用范圍較窄,通常用于表示不如意或不期望的情況。在現(xiàn)代漢語中,被字句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但仍然保持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使用被字句時,動詞通常需要帶有結果補語或其他補充成分,如"被打敗"、"被認出來",而不能簡單地說"被打"、"被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英語被動句都需要翻譯成漢語的被字句,有時可以用主動句式表達。連動句1動作一第一個動作或行為2動作二第二個動作或行為3動作三有時可能有第三個或更多動作連動句是指一個句子中含有兩個或多個動詞或動詞短語,這些動詞由同一個主語發(fā)出,且前后動作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基本結構是"主語+動詞1+賓語1+動詞2+賓語2"。例如:"我去商店買東西"中,"去"和"買"是兩個連續(xù)的動作,由同一個主語"我"發(fā)出。連動句中的動詞之間可能存在多種關系:目的關系("他站起來拿書")、方式關系("他跑著去上學")、因果關系("他摔倒受了傷")等。這種句型在漢語中非常常見,能夠簡潔地表達一系列相關的動作。與英語相比,漢語的連動結構更為靈活和常用。英語通常需要用連詞、介詞或從句來表達多個相關動作,而漢語可以直接將動詞順序排列。掌握連動句的用法,對于表達復雜的動作序列非常有幫助。兼語句基本結構兼語句的基本結構是"主語+謂語+兼語+謂語"。其中,兼語既是前一個謂語的賓語,又是后一個謂語的主語。例如:"我請他吃飯"中,"他"既是"請"的賓語,又是"吃飯"的主語。常見兼語動詞常見的可用于兼語句的動詞包括:請、叫、讓、使、命令(表示要求)派、差、打發(fā)(表示派遣)勸、逼、鼓勵(表示勸說)幫助、允許、禁止(表示態(tài)度)用法特點兼語句常用來表示"使役"關系,即一個人使另一個人做某事。兼語動詞表示的動作往往對后面的動作有引發(fā)或影響作用。兼語句可以轉換為含有"讓"、"使"等詞的復句。如"我請他吃飯"可轉換為"我請他,讓他吃飯"。兼語句是漢語中的一種特殊句型,其特點是句中有一個詞語既是前一部分的賓語,又是后一部分的主語,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因此也被稱為"樞紐句"。兼語句能夠簡潔地表達一個人使另一個人做某事的意思,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常用。理解兼語句的關鍵是識別兼語成分的雙重身份。例如,在"老師讓學生回答問題"中,"學生"既是"讓"的對象(賓語),又是"回答"的執(zhí)行者(主語)。這種結構在英語中通常要用復雜的從句結構來表達。省略與倒裝省略現(xiàn)象漢語允許省略一些能夠從上下文或情景中推斷出來的成分,使表達更加簡潔。主語省略:(你)吃了嗎?賓語省略:我已經看(電影)了。謂語省略:他喜歡咖啡,我(喜歡)茶。重復成分省略:我想去北京,他也想(去北京)。省略的前提是不造成歧義,并且省略后的句子仍然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倒裝句倒裝是指句子成分的順序與正常語序不同,用于強調某些成分或表達特殊的語氣。賓語前置:蘋果我吃了。(強調"蘋果")狀語后置:他走了,很匆忙。(強調"匆忙")謂語前置:來了客人。(存現(xiàn)句)定語后置:房子很大,白色的。(補充說明)倒裝句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能夠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省略和倒裝是漢語表達中常用的兩種修辭手法。省略能使語言簡潔明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倒裝則能突出強調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兩者都是在基本句式的基礎上進行的變化,掌握這些變化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加靈活多樣。在使用省略和倒裝時,需要注意語境和表達習慣,確保聽者或讀者能夠準確理解所表達的意思。初學者應先掌握基本句式,然后再學習這些變化形式。否定句類型否定副詞用法例句"不"否定將來、習慣性或主觀意愿的行為我不去。他不喜歡吃魚。"沒(有)"否定過去發(fā)生的動作或現(xiàn)在完成的情況我沒去過北京。他沒吃早飯。"別"表示禁止,用于祈使句別說話!別動!"非...不可"表示必須,實際是肯定意義這件事非做不可。"一點也不"強調完全否定我一點也不累。否定句是表示否定意義的句子,漢語的否定形式主要通過在謂語前加否定副詞實現(xiàn)。"不"和"沒(有)"是最常用的兩個否定副詞,它們的區(qū)別在于:"不"通常用來否定將來的、習慣性的或主觀意愿的行為;而"沒(有)"則用來否定過去發(fā)生的或現(xiàn)在完成的情況。"別"主要用在祈使句中表示禁止,語氣較為強烈。"非...不可"雖然形式上是雙重否定,但實際表達的是肯定意義,強調必須如此。此外,漢語還有一些表示強調的否定形式,如"一點也不"、"根本不"等,用來加強否定的程度。疑問句類型是非問句用"嗎"等疑問詞詢問是或否選擇問句用"還是"連接兩個或多個選項特指問句用疑問代詞詢問特定信息正反問句用動詞或形容詞的肯定和否定形式提問反問句實際表達與疑問形式相反的意思5是非問句用來詢問某事是否屬實,通常在句末加"嗎",如"你是學生嗎?"。選擇問句提供兩個或多個選項,用"還是"連接,如"你喝茶還是喝咖啡?"。特指問句用疑問代詞(如"誰"、"什么"、"哪里"、"怎么"、"為什么")詢問特定信息,如"你是誰?"、"你去哪里?"正反問句是漢語特有的問句形式,用謂語的肯定形式加否定形式提問,如"你去不去?"、"他來了沒有?"。反問句雖有疑問形式但實際表達相反意思,如"這么簡單的問題誰不會?"(意為所有人都會)。理解不同類型的疑問句及其用法,對于日常交流至關重要。陳述句詳解話題句子討論的主體或前提時間狀語說明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狀語說明事件發(fā)生的地點方式狀語說明動作的方式或手段5核心主謂賓結構主語、謂語、賓語的基本結構陳述句是最基本的句型,用來陳述事實或表達觀點。漢語的陳述句通常遵循一定的語序規(guī)則。一般來說,時間狀語位于地點狀語之前,兩者都位于方式狀語之前。例如:"他昨天在學校認真地學習了漢語"中,"昨天"(時間)在"在學校"(地點)之前,兩者都在"認真地"(方式)之前。除了常規(guī)的陳述句外,漢語還有一些特殊的陳述句形式,如"是...的"句型(用于強調某個成分,如"我是昨天到的北京")、"有"字句(表示存在,如"桌子上有一本書")、"把"字句(強調對賓語的處置,如"我把書放在桌子上")等。這些特殊句型各有其使用條件和語用功能。并列復句并列關系表示并列或同時存在的事實、動作或狀態(tài)。連詞:和、而、并、以及、同時等例句:天很藍,云很白。例句:他既會唱歌,又會跳舞。遞進關系表示程度或范圍逐漸加深或擴大。連詞:不但...而且、不僅...還、何況、甚至等例句:他不但會說漢語,而且還會寫漢字。例句:我很累,更何況他走了一整天。選擇關系表示兩種或多種可能性中選擇一種。連詞:或者、還是、不是...就是等例句:今天我們或者去公園,或者去博物館。例句:不是他來,就是我去。轉折關系表示前后兩個分句內容相反或有所轉折。連詞:但是、然而、不過、可是等例句:天氣很冷,但是我們還是去了。例句:他很聰明,只是有點懶。并列復句是由兩個或多個地位平等的分句組成的復句,這些分句之間存在一定的語義關系。根據(jù)分句之間的語義關系,并列復句可以分為并列、遞進、選擇和轉折等幾種類型。并列關系表示同時存在的情況;遞進關系表示程度或范圍逐漸加深;選擇關系表示多種可能性中的選擇;轉折關系表示前后內容相反或有所轉折。并列復句中的連詞起著重要的連接和標明關系的作用。有些連詞是成對使用的,如"不但...而且"、"即使...也"等。理解并掌握這些連詞的正確用法,對于準確表達復雜的邏輯關系至關重要。偏正結構定語修飾、限定名詞或代詞的成分,說明中心語的性質、特征、所屬等。位置:名詞前例句:漂亮的花、我的書狀語修飾、限定動詞或形容詞的成分,說明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原因等。位置:動詞或形容詞前例句:慢慢地走、非常高興補語補充說明動詞或形容詞的成分,表示動作的結果、程度、方向等。位置:動詞或形容詞后例句:跑得快、看完、學會偏正結構是漢語中最常見的短語結構之一,由中心語(正)和修飾、限定或補充說明的部分(偏)組成。根據(jù)修飾成分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定語結構、狀語結構和補語結構三種主要類型。理解偏正結構的特點和用法,對于準確表達和理解漢語至關重要。與英語相比,漢語的偏正結構有其獨特之處,如定語通常位于中心語之前,而英語的形容詞定語則可以在名詞前后;漢語的補語位于中心語之后,表達方式也更加多樣。定語的位置與形式1單定語一個詞作定語:紅花、我的書2多重定語幾個詞依次作定語:那幾本新買的漢語書3后置定語定語位于名詞之后:圖書館里的書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名詞或代詞的成分,在漢語中通常位于被修飾詞(中心語)的前面。定語可以是形容詞(高大的樹)、名詞(木頭桌子)、代詞(我的書)、數(shù)量詞(三本書)、動詞或動詞短語(寫字的紙)以及各種短語(在北京工作的朋友)等。當有多個定語同時修飾一個名詞時,它們的排列順序通常是:指示詞(這、那)+數(shù)量詞(一些、很多)+形容詞(大、漂亮)+表示材料、屬性、用途的名詞(木頭、學校)+動詞或介詞短語(寫字的、來自中國的)。例如:"這三本漂亮的中文詞典"。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常常加"的"字,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省略,如形容詞定語是單音節(jié)詞(紅花)、表示材料的名詞(木頭桌子)、親屬稱謂(我媽媽)等。正確掌握定語的位置和形式,對于準確表達修飾關系至關重要。狀語用法1時間狀語位于地點狀語之前:昨天在學校、明年在北京2地點狀語位于方式狀語之前:在學校認真地、在家里慢慢地3方式狀語位于謂語動詞之前:認真地學習、高興地唱歌狀語是修飾、限定動詞或形容詞的成分,表示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原因、目的、條件、范圍等。狀語在句中的位置通常是在謂語(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但也可以位于句首。狀語的語序有一定規(guī)律:時間狀語通常在地點狀語之前,地點狀語在方式狀語之前,方式狀語緊接謂語前。狀語可以由副詞(很、已經)、形容詞(高興地、認真地)、介詞短語(在家里、對他)、動詞短語(站著、笑著)或名詞短語(星期一、三點鐘)等充當。形容詞作狀語時通常要加"地",而動詞作狀語時常加"著"或"著地"。正確掌握狀語的位置和表達方式,對于準確描述動作或狀態(tài)的各種屬性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狀語的語序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方面。補語分種詳解結果補語表示動作的結果。直接連用或用"得"連接。寫完、洗干凈、看見打得很累、學得很好方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由趨向動詞充當。走進、跑出、飛上、拿下進來、出去、上來、下去程度補語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程度。用"得"連接。忙得不得了、高興得跳起來漂亮得讓人驚訝可能補語表示動作是否可能實現(xiàn)。在動詞和結果、方向補語之間插入"得"或"不"??吹靡姟⒙牪坏?、買得起學得會、吃得下、走得進補語是補充說明動詞或形容詞的成分,位于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根據(jù)其表達的內容,可以分為結果補語、方向補語、程度補語、可能補語、時量補語和動量補語等類型。結果補語表示動作的結果;方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程度補語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程度;可能補語表示動作是否可能實現(xiàn);時量補語表示動作持續(xù)的時間(如"學了三年");動量補語表示動作的次數(shù)(如"去過兩次")。聽說常見語序問題英語語序漢語語序例句對比多重定語:形容詞+名詞多重定語:大→小,近→遠英:abeautifulredChinesedress漢:一件漂亮的紅色的中國連衣裙狀語可放句末狀語通常在謂語前英:Hereadsbookscarefully.漢:他認真地讀書。時間地點順序靈活時間通常在地點前英:atschoolyesterday/yesterdayatschool漢:昨天在學校方式可在句末方式在謂語前英:HespeaksChinesefluently.漢:他流利地說漢語。漢語和英語的語序有許多不同之處,這常常導致漢語學習者在聽說中出現(xiàn)問題。首先,漢語的定語總是在中心語之前,而英語則可能有后置定語。其次,漢語的狀語通常放在謂語前,而英語的狀語位置較為靈活,常可放在句末。第三,漢語的時間狀語通常在地點狀語之前,而英語則比較靈活。此外,漢語還有一些特殊的語序習慣,如表示范圍的詞(如"都"、"只")通常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而英語則放在動詞前。理解并掌握這些語序差異,對于正確表達和聽懂漢語至關重要。建議學習者多進行語序對比練習,培養(yǎng)正確的語言習慣。時態(tài)與aspect漢語的時態(tài)表達與印歐語系不同,漢語沒有嚴格的時態(tài)變化形式,而是通過時間詞、助詞和上下文來表達時間關系。例如,"我吃飯"這個句子本身不表示具體時間,但加上時間詞后,如"我昨天吃飯"、"我現(xiàn)在吃飯"、"我明天吃飯",就能明確表示過去、現(xiàn)在或將來的行為。漢語的體(Aspect)漢語主要通過助詞來表達動作的完成、經歷或持續(xù)等方面,這在語言學中稱為"體"(aspect)。主要的體助詞有"了"(完成體,表示動作已完成)、"過"(經歷體,表示曾經有過的經歷)和"著"(持續(xù)體,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時間副詞的作用漢語中的時間副詞如"已經"、"正在"、"將要"等與體助詞配合使用,能更明確地表達時間關系。例如,"我已經吃了"(表示動作已經完成)、"我正在吃"(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我將要吃"(表示動作即將發(fā)生)。這些副詞通常放在動詞前面。理解漢語時間表達系統(tǒng)的關鍵是認識到,漢語主要關注動作的完成、經歷或持續(xù)等方面(即"體"),而不是像英語那樣強調動作發(fā)生的時間點(即"時")。這種根本差異使得漢語學習者需要轉變思維方式,不能簡單地尋找英語時態(tài)的對應形式。動態(tài)助詞"著"與"正在""著"的用法"著"作為動態(tài)助詞,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表示動作進行:"他躺著看書。"表示狀態(tài)持續(xù):"墻上掛著一幅畫。"表示存在方式:"門開著。""著"常與表示姿勢的動詞(如站、坐、躺)或表示存在的動詞(如放、掛、擺)搭配。"正在"的用法"正在"是副詞,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強調當前進行:"他正在洗澡。"與"著"呼應:"她正在看著電視。"表示臨時性動作:"雨正在下。""正在"通常用于表示有明確起止時間的動作,強調動作的進行過程。"著"與"正在"的區(qū)別兩者雖然都表示持續(xù),但有明顯區(qū)別:"著"側重狀態(tài)的持續(xù)性,"正在"側重動作的進行性。"著"可以表示長期存在的狀態(tài),"正在"則強調動作的暫時性。"正在"可以單獨使用,"著"通常需要依附于動詞。漢語中表示持續(xù)動作或狀態(tài)的兩個重要標記是動態(tài)助詞"著"和副詞"正在"。"著"位于動詞后,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正在"位于動詞前,強調動作正在進行中。兩者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一起使用,如"他正在看著電視",共同強調動作的進行。理解這兩個表達方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對于準確表達持續(xù)性動作或狀態(tài)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母語是印歐語系的學習者來說,這種表達方式與他們習慣的進行時態(tài)有相似之處,但也有重要的不同。語境中的語法現(xiàn)象正式場合的語法特點正式場合如演講、學術報告、新聞報道等,語法更加規(guī)范和完整,句子結構復雜,使用書面表達,少有省略和口語化表達。例:我們將繼續(xù)致力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日常對話的語法特點日常對話中語法較為簡化,常有省略現(xiàn)象,句子較短,使用情態(tài)詞和語氣詞較多,表達更加靈活。例:吃了嗎?(省略主語)去哪兒???(使用語氣詞)社交媒體的語法特點社交媒體語言更為簡潔,常用縮略語、網絡用語、表情符號等,句子結構不完整,但表達效率高。例:羨慕了?。ㄊ÷灾髡Z和賓語)今晚聚餐,有興趣嗎?語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在特定的語境中被使用和理解。不同的語境對語法的選擇和使用有著重要影響。正式場合如學術報告、官方演講等要求語法規(guī)范完整;日常對話中則允許更多的省略和口語化表達;而在社交媒體等新興平臺上,語法更加靈活簡潔。理解語境與語法的關系,有助于學習者在不同場合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一個好的語言學習者不僅要掌握語法規(guī)則,還要知道在何時、何地、對何人可以靈活運用或調整這些規(guī)則。這種語用能力是語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谡Z與書面語的語法差異口語特點漢語口語具有簡潔、靈活的特點,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包括:主語省略:"(你)吃了嗎?"、"(我)知道了。"賓語省略:"我已經看過(電影)了。"虛詞使用頻繁:"呢"、"吧"、"啊"等語氣詞句子較短,較少使用復雜從句重復表達:"快快地"、"看一看"書面語特點書面語更加規(guī)范、嚴謹,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包括:句子成分完整,較少省略句子結構復雜,常用從句和各種修飾語使用一些書面表達:"鑒于"、"因此"、"然而"等少用語氣詞,表達更為客觀詞匯選擇更加正式和精確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在語法上有明顯差異??谡Z注重交際效率,往往簡化句子結構,省略可以從上下文理解的成分,大量使用語氣詞來表達情感和態(tài)度。而書面語則追求準確和規(guī)范,句子結構完整,用詞更加正式和精確,較少使用主觀色彩強的詞語。理解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尤為重要。一方面,需要學會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自然、地道的口語表達;另一方面,也要掌握正式場合所需的書面語表達。這兩種能力的發(fā)展通常需要不同的學習策略和實踐方法。常見語法錯誤1:結構助詞混淆錯誤類型錯誤例句正確例句"的"誤用為"地"他快的跑到了學校。他快地跑到了學校。"地"誤用為"得"他跑地很快。他跑得很快。"得"誤用為"的"這是我得書。這是我的書。多余的"的"一個紅的蘋果一個紅蘋果缺少必要的"的"昨天買書昨天買的書"的、地、得"是漢語中三個讀音相同但用法不同的結構助詞。"的"用于名詞前,連接定語和中心語,如"紅的花";"地"用于動詞前,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如"快樂地唱歌";"得"用于動詞后,引導補語,如"跑得快"。由于發(fā)音相同,很多學習者經?;煜鼈兊挠梅?。另一個常見錯誤是不恰當?shù)靥砑踊蚴÷?的"。一般來說,單音節(jié)形容詞作定語時可以省略"的",如"紅花",但多音節(jié)形容詞通常需要加"的",如"漂亮的花"。此外,表示材料、屬性的名詞作定語時通常不加"的",如"木頭桌子"。掌握這些規(guī)則有助于避免常見的語法錯誤。常見語法錯誤2:主謂一致單復數(shù)一致問題漢語中名詞沒有單復數(shù)形式變化,但在表達上需保持邏輯一致。錯誤:這些學生是好學生。(不自然)正確:這些學生都是好學生。(加"都"表復數(shù))人稱一致問題在復合句中,相關聯(lián)的分句主語應保持人稱一致。錯誤:我覺得你明天會下雨。正確:我覺得明天會下雨。時間一致問題相關聯(lián)的分句時間表達應保持邏輯一致。錯誤:昨天我去北京,明天參觀故宮。正確:昨天我去北京,參觀了故宮。邏輯一致問題主語和謂語在邏輯上應和諧一致。錯誤:這本書很喜歡。正確: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漢語沒有英語那樣嚴格的主謂一致規(guī)則(如主語為單數(shù),動詞也要用單數(shù)形式),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注意主謂的協(xié)調一致。例如,表示復數(shù)的主語常需要用"都"、"都很"等詞來呼應;表示推測的句子需要使用恰當?shù)那閼B(tài)詞,如"可能"、"應該"等。此外,漢語中的邏輯主謂一致也非常重要。有些學習者會受到母語的影響,產生"這本書很好看"(正確)和"這本書很喜歡"(錯誤)這樣的混淆。前者"書"可以是"好看"的主體,而后者"書"不能是"喜歡"的主體,正確表達應該是"我很喜歡這本書"。理解這些邏輯關系對避免主謂不一致的錯誤非常重要。常見語法錯誤3:時態(tài)亂用"了"的誤用錯誤:我明天去了北京。正確:我明天去北京。錯誤:以前我每天吃了三頓飯。正確:以前我每天吃三頓飯。"過"的誤用錯誤:我現(xiàn)在去過商店。正確:我以前去過商店。錯誤:他明年來過中國。正確:他明年來中國。/他以前來過中國。"著"的誤用錯誤:我吃著了晚飯。正確:我吃了晚飯。/我正在吃晚飯。錯誤:我明天穿著這件衣服。正確:我明天穿這件衣服。漢語表達時間關系主要通過時間詞、助詞和上下文來實現(xiàn),而不是通過動詞形式的變化。"了"、"過"、"著"這三個助詞各有特定的用法:"了"表示動作的完成或變化,通常用于過去或剛剛發(fā)生的事情;"過"表示曾經有過的經歷,強調經歷本身而非結果;"著"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常見的錯誤包括:將表示將來的動作誤加"了";在表示習慣性、重復性動作的句子中誤用"了";在表示當前或將來的動作中誤用"過";以及不恰當?shù)亟M合這些助詞。理解這些助詞的準確用法,對于正確表達時間關系至關重要。常見語法錯誤4:詞序錯誤狀語位置錯誤狀語在漢語中通常位于謂語前,但在英語中可以位于句末。錯誤:我學習漢語認真地。正確:我認真地學習漢語。時間和地點順序錯誤漢語中時間狀語通常在地點狀語之前。錯誤:我在學校昨天學習了漢語。正確:我昨天在學校學習了漢語。補語位置錯誤補語應位于動詞之后,而不是之前。錯誤:他很好學習了漢語。正確:他學習得很好。定語位置錯誤漢語中定語通常位于被修飾的名詞之前。錯誤:書紅的很有趣。正確:紅的書很有趣。詞序錯誤是漢語學習者常見的問題之一,特別是那些母語詞序與漢語不同的學習者。漢語的基本語序是主謂賓(SVO),與英語相似,但在修飾語的位置和順序上有明顯不同。例如,漢語的狀語(adverbial)位于謂語前,而英語中可以位于句末;漢語的時間狀語通常在地點狀語之前,而英語則比較靈活。此外,漢語中特定詞語有固定的位置,如范圍副詞"都"、"只"等通常位于主語后、謂語前。準確掌握這些詞序規(guī)則,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和糾錯來形成習慣。建議學習者多進行句型轉換練習,將熟悉的句型轉換為漢語表達,以加深對正確詞序的理解。綜合語法練習示例填空題選擇適當?shù)脑~語填入空白處:1.他_____(的/地/得)走進教室,_____(的/地/得)書放在桌子上。2.這件事情我_____(已經/剛才/正在)處理_____(了/著/過),請您放心。參考答案:1.安靜地,把;2.已經,了改錯題找出并修改句子中的錯誤:1.我昨天在圖書館看書很認真地。2.他學習漢語三年了,但是沒去過中國。參考答案:1.我昨天在圖書館很認真地看書。2.他學習漢語三年了,但是沒有去過中國。句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化學:物質的結構與性質課件
- 畜牧養(yǎng)殖智能化管理平臺考核試卷
- 玉米食品的冷鏈物流與品質保障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礦選礦廠生產過程監(jiān)控與故障診斷技術考核試卷
- 2025年潔磁劑合作協(xié)議書
- 助動車天線安裝與修復考核試卷
- 《企業(yè)的數(shù)字化轉型》課件
- 主題班會-慶祝中秋-弘揚文化-課件展示
- 2025年數(shù)字保密電話機項目建議書
- 2019-2025年設備監(jiān)理師之設備工程監(jiān)理基礎及相關知識綜合檢測試卷B卷含答案
- 畢業(yè)論文指導教師指導記錄6篇
- 跨越架施工方案
- 古書院礦1.2Mt新井設計(機械CAD圖紙)
- 財產和行為稅納稅申報表
- 人民幣全版(錢幣)教學打印版word版
- 貝氏體鋼軌超高周疲勞行為的研究課件
- 人員能力矩陣圖
- 多智能體系統(tǒng)教材課件匯總完整版ppt全套課件最全教學教程整本書電子教案全書教案課件合集
- 購物中心租金修正測算
-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nit 5 Buying and Selling Lesson 30 A Cookie Sale課件(共13張PPT)
- 講人工智能的誕生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