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栽培與加工技術》課件-1.1 方劑的起源與發(fā)展_第1頁
《中草藥栽培與加工技術》課件-1.1 方劑的起源與發(fā)展_第2頁
《中草藥栽培與加工技術》課件-1.1 方劑的起源與發(fā)展_第3頁
《中草藥栽培與加工技術》課件-1.1 方劑的起源與發(fā)展_第4頁
《中草藥栽培與加工技術》課件-1.1 方劑的起源與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方劑的起源與發(fā)展歷史發(fā)展一、《五十二病方》:戰(zhàn)國時期,載方283首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部醫(yī)方著作。二、《黃帝內經》:戰(zhàn)國時期,托名黃帝、歧伯編著;載方13首。為方劑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歷史發(fā)展歷史發(fā)展三、《傷寒雜病論》:東漢末期,張仲景著;載方314首。辨證論治的經典著作;首創(chuàng)融理、法、方、藥于一體;譽稱之為“方書之祖”,所載方劑稱為“經方”。經典名方內涵和意義古代經典名方:至今仍廣泛應用、療效確切、具有明顯特色與優(yōu)勢的古代中醫(yī)典籍所記載的方劑。意義:1.促進中醫(yī)藥繼承創(chuàng)新和提高臨床服務水平的有力支撐;2.貫徹落實《中醫(yī)藥法》的具體舉措;3.促進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高品質中藥制劑研發(fā);4.提升中醫(yī)藥健康服務水平、增強中醫(yī)藥國際競爭力。經典名方內涵和意義經典名方分布古代醫(yī)籍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共有37種醫(yī)籍。前五位:《傷寒論》(14%)《金匱要略》(14%)《景岳全書》(8%)《傅清主女科》(6%)《溫病條辨》(5%)對方劑學的主要貢獻一、辨證論治,方中蘊法?麻黃湯為汗法,?小柴胡湯為和法,?理中丸為溫法,?白虎湯為清法,?瓜蒂散為吐法,?桂枝茯苓丸為消法等。對方劑學的主要貢獻二、配伍嚴密,藥變方殊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湯桂枝甘草湯小建中湯對方劑學的主要貢獻三、醫(yī)方之祖,名方之本*六味地黃丸源自腎氣丸*四物湯源自膠艾湯*大定風珠等源自炙甘草湯對方劑學的主要貢獻四、劑型豐富,煎服有法*劑型:湯劑、丸劑、散劑、膏劑、酒劑等。*煎法:直接水煎、微火煎、去滓再煎、米熟湯成等。*服法:平旦服、空腹服、頓服、不效再服等。對方劑學的主要貢獻五、療效卓著,流傳千古張志聰:“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傷寒論》)者不可以為醫(yī)?!?/p>

整理、注釋、研究《傷寒雜病論》的中外學者記逾千家。

在日本,傷寒方占到漢方藥的六成以上。歷史發(fā)展四、《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代,由陳師文等編著,載方788首。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編修的“成藥典”。歷史發(fā)展五、《傷寒明理藥方論》:金元時期:成無己歷史上首次依據(jù)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