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示范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西藏示范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西藏示范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西藏示范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西藏示范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藏示范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疫,這一中國古代史書中的常見名稱,是指由各種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自有人類以來,疫病就伴隨而生。中華民族始終在同疫病進行著頑強的斗爭,并在斗爭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環(huán)境、社會人生聯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天道、人道、醫(yī)道合一的思想。天道、人道、醫(yī)道合為一體,使得中國古代的醫(yī)學理論不僅僅是疫病醫(yī)學,還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包括哲學、藝術、道德、宗教等在內的一種綜合性的人文生命學,一種被古人稱之為“生生之具”的關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藝術的學問,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中華醫(yī)道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應、順應自然、整體關聯、陰陽平衡、調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陰陽五行學說和臟肺經絡學說相結合的整體醫(yī)道觀,構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養(yǎng)生之道和望聞問切診斷,針灸、按摩推拿、經方等“治已病”的理論和方法。在這種整體論的指導下,中國醫(yī)學形成了“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觀;形成了“醫(yī)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慮后,防處事先”的疫病預防觀;形成了防微杜漸,治病求本,適時為度,辨證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療觀;形成了“病從心起”,故“治心”“修養(yǎng)”的修心養(yǎng)性觀和飲食法地道,居處法天道,制喜制怒的養(yǎng)生觀;形成了驅邪避毒、齋戒沐浴、打掃庭院、撣塵掃房,強身健體的衛(wèi)生健康觀;形成了“懸壺濟世”“大醫(yī)精誠、仁心仁術”“醫(yī)者仁心,醫(yī)德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醫(yī)德觀。醫(yī)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關聯。醫(yī)道作為天道與人道在自然與人之間的體現者和踐行者,從知行合一的實踐層面把天道與人道中許多抽象的理念體現出來。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應當對醫(yī)道有所了解,否則對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夠停留在一個抽象的哲學理論層面。以前,我們在討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天道人道醫(yī)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模式,為中國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學思想、防治理論和實踐方法。早在西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導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意到氣候、飲居和疫病的關系。秦漢時期的中醫(yī)典籍《黃帝內經》在天人合一的思維框架下,從整體上來論述醫(yī)學,它不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個系統(tǒng)整體,同時將人和自然環(huán)境聯系起來,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養(yǎng)生、防治疫病的思想。東漢名醫(yī)張仲景著《傷寒論》,總結出一套認識疫病的理論,根據病情的變化制定不同治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醫(yī)藥對疫病的辨證施治方法。之后,經過歷代醫(yī)家對傳染病病原和傳播途徑的不斷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個認識和防治疫病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對防疫抗災、救黎民百姓于病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吧厢t(yī)治國”,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治理觀和醫(yī)道觀結合起來,發(fā)展創(chuàng)新,使其成為現代疫病防控觀的重要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并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貢獻智慧和力量。(摘編自李偉《天道、人道、醫(yī)道與疫情防控》,《光明日報》2020年03月16日15版)1.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天道、人道、醫(yī)道合一使得中國古代醫(yī)學理論由疫病醫(yī)學演變?yōu)榫哂胸S富人文內涵的一種綜合性的人文生命學。B.天人合一思想作為中華醫(yī)道的核心,促進了中華醫(yī)道觀的形成,并具體指導了中國醫(yī)學對疫病的預防、治療。C.天道與人道中的許多抽象理念要通過醫(yī)道在實踐層面加以體現,因此只要了解了醫(yī)道,我們理解天人合一就會突破抽象的哲學層面。D.《周易》在探討疫病流行的原因時,注意到其與氣候、飲居的關系,此即醫(yī)道與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從解釋“疫”的含義發(fā)端,指出中華民族在同疫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天道、人道、醫(yī)道合一的思想。B.文章中間四段集中論述了天道、人道、醫(yī)道合一的思想在中國古代醫(yī)學思想理論和實踐上的重要影響。C.文章指出醫(yī)道與天人合一思想“道和理同”,對理解天道和人道思想十分重要,但在探討時卻忽視了它們之間的密切聯系。D.文章最后一段闡明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治理觀和醫(yī)道觀結合起來并加以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對于今天抗疫的重要意義。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代的醫(yī)學理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蘊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藝術。B.經過歷代醫(yī)家對疫病病原和傳播途徑的不斷探索,中醫(yī)形成了應對疫病的理論體系。C.古人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可見懸壺濟世與經緯治國有著本質的必然的聯系。D.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觀不僅關注醫(yī)術,而且重視醫(yī)德,這對我們現代醫(yī)學觀有重要啟示。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與動物的關系時,強調和諧、仁愛。如何實現此種理想?路徑就是“盡物之性”,即萬物向榮,各盡其性。董仲舒在總結儒家的仁愛思想時所說的“質于愛民,以下至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以謂仁?”實質上不過是對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處理人與物之關系的延伸表達而已。不過,在先秦儒家看來,對動物的愛與對人的愛還是有區(qū)別的。這種有區(qū)別的愛源于儒家的差等之愛理念。這種差等之愛循著“親親——仁民——愛物”的路徑遞減。對人的愛尚且為差等之愛,對動物的愛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動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與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相一致的呢?他們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殺伐以時。荀子認為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而動物“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動物可以為人所用。不過他并不主張對動物的隨便利用和過度利用,而是主張遵循自然規(guī)律而用,即“殺伐以時”。他說:“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從實踐層面講,這種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時代。(摘編自王云嶺《儒家視野中人與動物的關系與啟示》)材料二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其作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首要原則,乃是因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地球上本無人類,后來才有人類——地球形成已有45億年,產生生命已有42億年,出現人類不過短短的300萬年,這是科學事實。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是至今為止被發(fā)現唯一有生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也是科學事實。我們對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討論應基于上述科學事實,并把握兩個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產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類,為人類饋贈了居所與養(yǎng)分。自然是人類的根,是人類的源。馬克思曾經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逼涠?,自然界的演化出現了異化,產生出自己的對立面——人類,自從有了人類,地球史便進入“人類紀”,即由人類主導的地質年代。隨著文明的發(fā)展,今天作為自然界之產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類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毀滅,而且人類的所作所為正在毀滅地球和自己,生態(tài)危機已經使地球和人類面臨劫難。地球要延續(xù),人類要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思維。地球能否延續(xù),人類能否延續(xù),這是文明的憂患??傊?,人類搭乘著地球之舟漂浮在無垠的星際海洋,與地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人類與地球命運與共,何去何從,全靠人類自己。其實,從更宏闊的視野上看,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于地球上的自然萬物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即生命共同體。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是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體。地球是生命的搖籃,反過來又是生命的產物。地球正是因為有了生命才成其為地球——一顆綠色的星球,一顆向太陽開放、從太陽獲得源源不斷能量補充的星球,否則就會像太陽系其他星球一樣是毫無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一旦喪失,生物圈這一生命共同體就會崩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就會瓦解。地球自然萬物作為生命共同體或生物共生體系的良性運轉,是維系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摘編自劉湘溶《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點闡釋》)材料三: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人們曾經“怨天尤人”,把環(huán)境危機的原因歸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來,隨著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發(fā)展,人們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危機的根源在于人類自身的非科學活動,是人類無視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自我調節(jié)機制而為所欲為的必然結果。人類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行的需要,一方面,將自然界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資單,任意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則錯誤地把自然界當作“垃圾桶”,肆意棄置生產和生活的廢棄物品。到頭來,人類意欲征服自然,卻反遭自然界的懲罰。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的產生,并不意味著人的能動性已經發(fā)揮到了頂點,而是意味著人類并沒有解決好能動性與受動性的關系。其實,真正自覺的能動性的發(fā)揮,應當以對受動性的認識為約束條件,能動性本身也應表現為兩個方面:在認識自然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為基礎,能動性就可能超越受動性而變成一種盲目性的意向活動。要調整好能動性和受動性的關系,人類就得不斷推進自己對自然界客觀規(guī)律的了解。長期以來,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觀念,把人們引向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fā)和無節(jié)制的耗費上。在這種價值取向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脫離人的受動性而盲目膨脹,這種“能動性”無疑會禍及自身。恩格斯在總結了人類向自然界索取的輕驗與教訓后精辟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的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比藗儾荒苤蛔⒅馗脑?、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力量的增長,而忽視了人和自然之間物質交換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tǒng)一。總之,人與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做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的。(摘編自衛(wèi)美云《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之辨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先秦儒家崇尚仁愛,主要表現在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博愛之情,而對于動物,他們認為愛人甚于愛物,是有差別的。B.人類離不開地球的哺育,地球更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支持,二者互為依賴,互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機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動性”主要指人類的主觀意向和活動,如“殺伐以時”“善待地球”“掠奪和浪費自然資源”等都屬此類。D.作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人類不僅負有改造、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責任,還必須具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荀子看來,人類有智慧和道義,有超出動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動物、殺伐捕獵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體”,是指人與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這與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有所不同。C.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類似乎擁有了對地球的生殺了奪權但地球的毀滅必定帶來人類的吸滅二者命運與共。D.材料一中多處馬用古人古籍中的話,材料二中列舉了一組數字,這些內容都為觀點的論證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撐。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盉.“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盋.“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D.“君子之于食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同一話題往往有不同的論述角度,請簡要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論述角度上有何不同。5.當前我國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請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其生。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材料一:2019年12月20日,云南省教育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將中考體育的分值上調到100分。這意味著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在中考成績上,體育將和語數外一樣舉足輕重。幾乎同一時間,天津市教委出臺《天津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實施方案》,明確了自“2019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中一年級”開始,中考體育成績從30提高到40分。至于近年來中小學體育教育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重視,則不得不提到中國兒童和青少年令人發(fā)愁的塑料體格。如果在1995年那一年,你正處于7-18歲之間,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曾是近30年來,身體素質最硬的一屆中國少年。2019年9月,一篇發(fā)表在《柳葉刀·兒童和青少年衛(wèi)生》(TheLAnCetChilD&ADolesCentHeAlth)的研究論文向我們揭示了這一事實??蒲腥藛T利用1985年至2014年間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將7-18歲兒童青少年的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肌肉力量、50米短跑和長跑成績計算成體質健康指數(PFI)。數據顯示,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各項指標下降明顯,長跑成績更是一落千丈,2014年女子800米耐力跑成績要比1985年慢25.8秒,2014年男子1000米耐力跑成績要比1985年慢28.3秒。這與學生所進行的體育鍛煉密切相關。據《“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要確保不少于1小時。(摘編自《新京報》文章《孩子們的體育課,都被誰占用了?》)材料二:圖1兒童各類校外生活時間利用狀況(摘編自《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fā)展報告(2019)》)圖2中國7-18歲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1985-2014)(摘編自2018年《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報告》)材料三:11月5日,教育部召開“教育奮進看落實”第五場新聞通氣會,通報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及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有關情況。“一增一減一保障”,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用7個字道出了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發(fā)力的重點。“‘增’是增加體育課、課外鍛煉和健康教育,‘減’是減輕中小學生不必要的學業(yè)負擔,‘保障’是從師資、場館設施條件、制度等方面,保障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蓖醯欠逭f,通過增加編制新招體育教師以及招聘兼職體育教師,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教師人數已由2015年的56.6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65.3萬人。與此同時,中小學體育場地設施數量近年來快速增長。中小學校體育館面積從2.15年的3178萬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4355萬平方米;中小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比率從2015年的68.6%增長到2018年的89.6%。王登峰表示,要進一步激發(fā)調動政府、學校的積極性,要把體質健康監(jiān)測的結果納入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績效考核中。王登峰說,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還要深化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內容,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通過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復核,實現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綜合效益提升。“2016到2018年,全國學生體質達標測試抽測復核的結果顯示,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連續(xù)下滑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已經出現了初步上升的勢頭?!蓖醯欠逭f,2018年全國學生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為91.91%,優(yōu)良率為30.57%。2016—2018年,不及格率由12.0%下降至8.09%,下降了3.91個百分點;良好率由21.9%上升至24.37%,上升了2.47個百分點;優(yōu)秀率由4.6%上升至6.2%,上升了1.6個百分點。(摘編自《“一增一減一保障”力促中小學生健康》,《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6日)1.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1995年開始,參與調查的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過剩(超重和肥胖)的比重開始上升,體重正常的比重則在不斷下降。B.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等自控力問題固然導致廣大兒童青少年體質下降,而戶外鍛煉時間的不足,也是其重要因素。C.中國兒童上學日平均每天和周末平均每天體育鍛煉時間分別為23.51和34.72分鐘,遠未達到國家相關文件標準。D.在1985-2014這三十年間,1995年是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最好的時候,也是體重正常學生占比最高的時候。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多地出臺將體育納入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范圍的方案,不僅是出于對國家相關精神的呼應,還切實考慮到兒童和青少年令人堪憂的體格。B.只有科學定位體育教育目標,精心安排體育教學項目,準確評估體育教學質量,才能真正改變當前的現狀,真正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C.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自主招生考試規(guī)定不得無故缺席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體能測試,體現了這些院校對體育的重視。D.真正發(fā)揮把體能測試納入考試評價范圍的“指揮棒”作用,再增加學生的體育活動的時間,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3.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贬槍Ξ斍爸行W體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你認為當務之急應該采取哪些對策來解決問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梅國楨,字克生,麻城人。少雄杰自喜,善騎射。舉萬歷十一年進士。除固安知縣。中官詣國楨請收責于民,國楨偽令民鬻妻以償。民夫婦哀慟,中官為毀券。擢御史,會哱拜反,學曾師久無功。七月,學曾與夢熊、國楨定計,決黃河大壩水灌之,水抵城下。時套寇卜失兔、莊禿賴以三萬騎犯定邊、小鹽池,用土昧鐵雷為前鋒,而別遣宰僧以萬騎從花馬池西沙湃口入,為拜聲援。麻貴擊之右溝,寇稍挫,分趨下馬關及鳴沙洲。學曾令游擊龔子敬扼沙湃口,而檄延綏總兵官董一元搗土昧鐵雷巢,斬首百三十余級,寇大驚引去。夢熊調度靈州,獨國楨監(jiān)軍寧夏。賊被圍久食盡無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國楨挾諸將趨南關秉忠先登國楨大呼諸將畢登賊退據大城,攻數日不下。國楨使間紿東旸、朝、承恩互相殺,以降其罪。三人內猜疑,東旸、朝遂先誘殺承恩黨文秀。承恩亦與其黨周國柱誘東旸、朝殺之,盡懸東旸、朝、文秀首城上,開門降。如松率兵圍拜家。拜倉皇縊,闔室自焚死。夢熊自靈州馳至,下令盡誅拜黨及降人二千,慰問宗室士庶。寧夏平。學曾初奪職為民,敘功,以原官致仕。學曾任事勞勛。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帝召見大學士趙志皋、張位,志皋、位力為學曾解,尚書星以下多白學曾無罪。國楨亦上疏言:“學曾應變稍緩,臣請責諸將以振士氣,逮學曾之命,發(fā)自臣疏,竊自悔恨,學曾不早雪,臣將受萬世譏。”帝初不聽,既而復其官。國楨既招降承恩,論功,擢國楨太仆少卿。父喪歸,未起而卒。贈右都御史。(節(jié)選自《明史·梅國楨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賊被圍久/食盡無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國楨挾諸將趨/南關秉忠先登/國楨大呼/諸將畢登/B.賊被圍/久食盡無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國楨挾諸將趨南關/秉忠先登/國楨大呼/諸將畢登/C.賊被圍久/食盡無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國楨挾諸將趨南關/秉忠先登/國楨大呼/諸將畢登/D.賊被圍/久食盡無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國楨挾諸將趨/南關秉忠先登/國楨大呼/諸將畢登/2.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知縣,指明朝以來府州一級最高行政官。知縣為正七品,俗稱“七品芝麻官”。B.套寇,也稱河套之患,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河套地區(qū)的韃靼騎兵。C.縊,文中指用繩、布匹等上吊而死。我國古代用刀割脖子稱為“刎”或“剄”。D.士庶,文中指的是士人和普通百姓,我國古代通常將普通民眾稱為“庶民”。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梅國楨愛護百姓,盡心為民?;鹿僮屆穱鴺E向百姓收取債務,梅國楨假裝讓百姓賣妻來償還債務,百姓夫婦為此悲傷哀痛,宦官因此毀掉了債據。B.梅國楨盡心國事,幾次上奏。學曾應變稍遲緩,梅國楨上奏章請求處罰眾將領以振作士氣;后來梅國楨又因此事上奏章,皇帝恢復了梅國楨的官職。C.梅國楨善用計謀,分化敵人。梅國楨曾離間東旸、許朝、承恩,使三人互相斗殺,導致敵人內部猜疑,互相爭斗,達到了使敵投降、平定寧夏的目的。D.梅國楨因功升遷,奉行孝道。梅國楨招降承恩后,朝廷評議功績,他因功被提升為太仆少卿;因父親去世而回到家鄉(xiāng),沒有等到被起用就去世了。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麻貴擊之右溝,寇稍挫,分趨下馬關及鳴沙洲。(2)逮學曾之命,發(fā)自臣疏,竊自悔恨,學曾不早雪,臣將受萬世譏。5、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桂州臘夜戎昱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曉角分殘漏1,孤燈落碎花。二年隨驃騎2,辛苦向天涯。[注]1戎昱:唐代詩人,荊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試進士不第,唐大歷初年被鎮(zhèn)守荊南的衛(wèi)伯玉辟為從事,后漫游湘桂間。大歷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的幕賓。這首詩是他到桂州第二年歲暮除夕之夜所寫。2殘漏:殘夜將盡時的滴漏,漏,漏壺,古代計時器。3驃騎:驃騎將軍的簡稱,這里借指詩人的主帥李昌巙。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首聯寫除夕守歲,詩人直坐到三更已盡?!氨M“賒”二字表現出作者濃重悠長的鄉(xiāng)思和離家萬里的處境。B.頷聯乃詩人于憂愁之中凄然入睡,夢回故園所見之景。思鄉(xiāng)情重,詩人在夢中甚至聽見寒夜里雪落竹叢之聲。C.詩歌的最后一聯與首聯相呼應,點出詩人宦游在外,歸途漫漫,歲暮不得歸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詩。D.這首詩寫了除夕之夜詩人由坐至睡、由睡至夢、由夢至醒的過程,輔以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呈現出雋永含蓄、深情綿邈的藝術風格。2.詩歌中間兩聯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結合詩句加以賞析。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說起沙漠,人們都有一個固有的印象,陰了干早少雨外,①___。白天還是熱氣騰騰的沙漠,一旦到了夜晚就急速降溫,不復白日炎熟。②____與空氣相比,沙石的比熱容更小,在同樣的日照下,沙石的吸熱速度比空氣要快得多。白天,因為地表吸收太陽輻射熱,比熱容更小約沙石迅速吸收熱量,熱量從沙石傳向空氣,使靠近地面的空氣也迅速升溫,所以吸熱快、升溫快;晚上,因為地球表面向空氣輻射熱量,空氣對流,沙石與地面附近的冷空氣迅速交換熱量,沙石轉移到空氣中冷卻,③_____。這也是為什么新疆地區(qū)流傳著“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7、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著某種特殊的審美愛好,而這又常常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與人生。如“李白與酒緊密相連;陶淵明與菊緊密相連;林逋與梅緊密相連;杜甫與……緊密相連;巴金與……緊密相連。請自選一個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寫一段文字,至少運用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不少于60個字。沈從文與水緊密相連。水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他靈魂的棲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獨有的氣息。他的心靈如水般柔情繾綣,充滿了對故鄉(xiāng)一草一木的熱愛與眷戀。他的人生如水般波瀾起伏,書寫了一個鄉(xiāng)下人成長的傳奇。8、微寫作在西班牙舉行的一場自行車賽上,車手伊斯梅爾·埃斯特萬在距離終點只有300米時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車跑向終點。而此時他身后的競爭對手奧古斯汀·納瓦羅拒絕超越對手,慢慢地跟隨其身后。后來,埃斯特萬想把獎牌送給納瓦羅,但遭到了婉拒。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①這一消息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發(fā)表看法。要求:觀點鮮明,言之成理。②請發(fā)揮想象,描寫當時比賽終點的場景。要求:具體、形象,有畫面感。③請以“對手”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9、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席卷武漢,蔓延湖北,乃至全國。全國停工停課,同學們只有在家線上學習。其間,有同學大發(fā)感慨,我們出生時遇到“非典”,高考備考時遇上“新冠肺炎”,感到命途多舛……聽課兩個多月,不少學生和家長焦慮、迷茫。對此,引起了網上的熱議。2月23日,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笨倳浀倪@句話在海內外網友中引發(fā)共鳴。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某知名網站特為此舉辦一次線上論壇。作為同齡人,即將走向高考考場,你是怎樣想的?請聯系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致同齡人”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參加網上論壇,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1.D2.C3.C【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題干指定材料的內容,尤其是對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本題選“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A項,“由疫病醫(yī)學演變?yōu)榫哂胸S富人文內涵的一種綜合性的人文生命學”說法有誤。原文說的是“天道、人道、醫(yī)道合為一體,使得中國古代的醫(yī)學理論不僅僅是疫病醫(yī)學,還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包括哲學、藝術、道德、宗教等在內的一種綜合性的人文生命學”,選項曲解文意。B項,“并具體指導了中國醫(yī)學對疫病的預防、治療”說法有誤。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種哲學思想,不能對中國醫(yī)學提供具體指導。C項,“因此只要了解了醫(yī)道,我們理解天人合一就會突破抽象的哲學層面”說法有誤。原文說的是“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應當對醫(yī)道有所了解,否則對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夠停留在一個抽象的哲學理論層面”,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故選D。2.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本題選“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C項,“但在探討時卻忽視了它們之間的密切聯系”說法有誤。原文說的是“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應當對醫(yī)道有所了解,……以前,我們在討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所以忽視的不是“它們之間的密切聯系”,選項張冠李戴。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這類題目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本題要求選“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C項,“可見懸壺濟世與經緯治國有著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說法有誤。是為國為民服務的兩種重要途徑,“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可以看出在古人的觀念里“良相”“良醫(yī)”于國于民同樣重要,但不能由此得出“懸壺濟世與經緯治國有著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皯覊貪馈敝羔t(yī)德,“經緯治國”指謀劃、治理國家,兩者之間并無必然聯系。故選C。2、1.C2.B3.D4.材料二,立足科學事實,圍繞人與自然作為生命共同體的辯證關系,從正面展開論述。材料三,立足人類未能擺正與自然的關系而導致危機這一角度,從反面論述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性。5.①了解自然。加強對自然規(guī)律的了解,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②愛護尊重自然。愛護動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樣性)。③適當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規(guī)律,“殺伐以時”(控制自我欲望,有節(jié)制地開發(fā)利用資源)?!窘馕觥?/p>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其次,要回歸文本,吃透文本表達的觀點,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推敲琢磨。本題要求選擇“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宜采用排除法。A項,理解概念有誤,文中“差等之愛”指對人的愛也有親疏之別,并非“對所有人一視同仁”。B項,夸大人類對地球的作用,錯在“更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支持”這個地方,主要是“更”字的使用導致錯誤。原文的表述是: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卻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是至今為止被發(fā)現唯一有生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也是科學事實。原文“地球可以沒有人類”,說明對地球而言,“人類的力量支持”絕非必要。D項,曲解文意,“作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對人類的界定錯誤。從材料三最后一句話可知:總之,人與自然關系危機的出現,是同過去幾個世紀中人把自己視做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念有著密切關系的。言下之意,人類自以為是自然的統(tǒng)治者和主宰者的觀點是錯誤的。故選C。2.本題考查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準篩選,細心比對,靈活理解。常見的陷阱設置有:遺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與已然、偷換概念、張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邏輯錯誤。本題要求選擇“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B項,分析不當,錯在對二者觀點異同的判斷。事實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觀點是人與動物的關系應和諧仁愛,其“盡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是尊重了動物與人是有機整體的存在關系。這與材料二所倡導的“生命共同體”是一致的。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作者觀點,分析論證過程的能力。議論文論證就是用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要梳理清楚論證思路,要熟練掌握常見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及其作用。最后對選項進行仔細解讀,明辨正誤,把每一個選項和文章中對應句子進行比對,結合選項加以分析,找出錯誤選項及錯誤的地方。本題要求選擇“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D項,材料二觀點是“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選項孟子勸諫齊宣王施行仁政的話“君子之于食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強調的是君子的惻隱之心,與材料二觀點不符。故選D。4.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論據和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注意回答論據和論證方法有關題目時,先從內容上考慮,看作者是如何運用論據材料證明論點的,即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再從論證角度考慮的思考:立足點是什么,是正面論證,還是反面駁斥,然后指出論證的效果。題干要求簡要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論述角度上有何不同。材料二的首句是: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其作為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首要原則,乃是因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即中心論點是“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我們對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討論應基于上述科學事實”,說明立足點是“科學事實”,并且包含著兩個“所指”。而材料三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人類意欲征服自然,卻反遭自然界的懲罰。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是從反面來說,正是由于人類肆意地破壞,遭到了自然界的懲罰,并指出根源就是沒有擺正關系,自以為是主宰和統(tǒng)治者。5.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及探究文中某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歸納內容要點的方法:①找出相關的概括性語句。在具體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語句與具體的敘述描寫或闡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關文字的層次,這是為了防止內容要點的遺漏。③提取精要,獨立歸納,這是要求考生根據要求,認定范圍、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探究要立足文本,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要有針對性。題干要求:請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其生。首先要從觀念上認識到: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其次,作為人類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自然,了解自然規(guī)律,才能做到遵循自然規(guī)律;再次,懂得自然規(guī)律后,要尊重自然,熱愛和保護自然。最后,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真正做到趨利避害,變害為利?!军c睛】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步驟: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實,確定不同文本陳述的角度,分析主體對象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第二步:通讀材料,關注細節(jié)。整體感知是略讀(或粗讀)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挖掘文本的細節(jié)需要精讀(細讀)。第三步:明確主旨,辨清關系。由于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確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3、1.D2.D3.①學生意識層面,學生必須切實認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保證體育課堂出勤率,保證鍛煉時間。②學校管理層面,開展科學體系的體育課程,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對學生的考核。③政府管理層面,出臺并落實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堅決摒棄形式主義,確保體育教育取得實效。不僅要完善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的配備,還要統(tǒng)籌好學科課程間的安排。④社會觀念層面,摒棄“分數思維”,避免體育教育功利化,真正涵養(yǎng)體育意識,長久提高體質。【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這種題,通常是先整體把握文意,獲取作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然后根據題干定位到原文,結合上下文深入細致分析,靈活理解變通思考,總之要靜下心來耐心地仔細地推敲和琢磨。D項,“1995年是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最好的時候,也是體重正常學生占比最高的時候”錯誤,原文表述為“如果在1995年那一年,你正處于7-18歲之間”“很可能是近30年來,身體素質最硬的一屆中國少年”,這并不說明1995年是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最好的時候和體重正常學生占比最高的時候。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錯誤,兩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除了把體育測試納入考試評價體系,增加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還需要減少不必要的課業(yè)負擔,保障實施健康促進行動等。故選D。3.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仔細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整合概括回答問題。題干要求“針對當前中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你認為當務之急應該采取哪些對策來解決問題”并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由此在文中找到與中小學體育教育相關文句,然后從不同層面加以概括。根據材料內容,“中國兒童和青少年令人發(fā)愁的塑料體格”“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發(fā)力”以及材料二表格所顯示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報告結果說明當前中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鍛煉,體質不佳,缺少運動技能,缺乏體育知識,以此可以從不同方面采取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一方面: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學生要提高體育健康的意識,認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保證體育課堂出勤率,根據“各項指標下降明顯與體育鍛煉密切相關”“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要確保不少于1小時”,所以學生需要保證鍛煉時間;第二方面:從學校管理角度思考,“‘增’是增加體育課、課外鍛煉和健康教育,‘減’是減輕中小學生不必要的學業(yè)負擔,”開展科學體系的體育課程,保障師資力量,“深化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內容,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加強對學生的考核;第三方面:從政府管理角度,“‘保障’是從師資、場館設施條件、制度等方面,保障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政府要落實政策,確保體育教育取得實效;第四方面:社會觀念方面來看,由“增加體育課、課外鍛煉和健康教育”“減輕中小學生不必要的學業(yè)負擔”“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等語句可概括出平等對待語數外和體育學科,涵養(yǎng)體育意識,避免體育教育功利化,真正實現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綜合效益提升。在答題時,宜分點進行論述,同時結合具體材料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军c睛】解答實用類文本閱讀可以從如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是閱讀,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征意識(如新聞、傳記);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其次是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qū)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審題時注意: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4、1.C2.A3.B4.(1)麻貴在右溝攻打了他們,敵寇稍許失利,分兵奔向下馬關和鳴沙洲。(2)逮捕學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獨自悔恨,學曾不早點昭雪,臣將要受到后世萬代的指責。【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熬谩笔切揎棥皣钡模憩F圍困時間之長,不應該斷開,排除B項、D項?!摆叀笔潜几暗囊馑迹攸c為“南關”,結合句意內容分析,不應該斷開,排除A項。句意:賊被圍困很久,食物吃完無從獲得援助,而城墻遭受水的浸泡,更加嚴重倒塌。梅國楨帶領眾將領奔赴南面的關口。秉忠率先登上,梅國楨大聲呼喚,眾將領全部登上。故選C。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A項,“府州”錯誤,應是“縣”。府州一級最高行政官稱作“知府”“太守”。故選A。3.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B項,“皇帝恢復了梅同楨的官職”錯,結合“國楨亦上疏言:‘學曾應變稍緩,臣請責諸將以振士氣,逮學曾之命,發(fā)自臣疏,竊自悔恨,學曾不早雪,臣將受萬世譏?!鄢醪宦牐榷鴱推涔佟狈治?,皇帝起先不聽從,不久恢復了學曾的官職。應是恢復了學曾的官職。故選B。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之”,代詞,他們;“擊之右溝”(狀語后置句、省略句);“稍”,稍微、稍許;“挫”,受挫、失利;“趨”,奔赴。(2)“之”,助詞,的;“命”,命令;“竊”,私下里;“雪”,昭雪;“譏”,指責。【點睛】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參考譯文:梅國楨,字克生,是麻城人。少年時高大雄壯自負,善于騎馬射箭。考取萬歷十一年進士。任固安知縣?;鹿偾巴穱鴺E那里請他向百姓收取債務,梅國楨假裝叫百姓賣妻還債。百姓夫婦感到悲傷哀痛,宦官由此毀除債據。提升為御史,恰逢哱拜叛亂,學曾的軍隊久無戰(zhàn)功。七月,學曾與夢熊、梅國楨一起確定計策,決開黃河大壩的河水灌注賊軍,河水流到了城下。當時套寇卜失兔、莊禿賴率領三萬騎兵侵犯定邊、小鹽池,任用土昧鐵雷為前鋒,而另派宰僧帶領一萬騎兵從花馬池西面的沙湃口進入,對哱拜接應支援。麻貴在右溝攻打了他們,敵寇稍許失利,分兵奔向下馬關和鳴沙洲。學曾命令游擊龔子敬把守沙湃口,而下文書征召延綏總兵官董一元去搗毀土昧鐵雷藏身的地方,斬敵一百三十多人,敵寇大為驚慌,退卻離去。夢熊在靈州指揮調遣,惟獨梅國楨在寧夏監(jiān)軍。賊被圍困很久,食物吃完無從獲得援助,而城墻遭受水的浸泡,更加嚴重倒塌。梅國楨帶領眾將領奔赴南面的關口。秉忠率先登上,梅國楨大聲呼喚,眾將領全部登上。賊退卻而占據大城,梅國楨他們攻打了幾天都無法攻克。梅國楨使人伺隙哄騙東旸、許朝、承恩互相斗殺,用以減免他們的罪行。三人內部發(fā)生猜疑,東旸、許朝于是先引誘并殺死承恩的同伙文秀。承恩也和他的同伙周國柱一起引誘東旸、許朝并將他們殺死,把東旸、許朝、文秀的頭顱全部懸掛在城上,打開城門投降。如松帶領士兵包圍哱拜的家。哱拜慌忙上吊,全家自焚而死。夢熊從靈州趕到,下令將哱拜的同伙和投降者二千人全部殺死,慰問皇族和士人平民。寧夏得以平定。學曾當初削職為民,這時評定功勞的大小,(學曾)以原官退休。學曾擔負事務勤勉辛勞。灌城招降的計策,原是他所謀劃的。等到宣布獲勝,皇帝召見大學士趙志皋、張位,趙志皋、張位盡力為學曾開脫,尚書石星和下屬官員大多申辯學曾無罪。梅國楨也上奏章說:“學曾應變稍許遲緩,臣請求處罰眾將領是為了振作士氣,逮捕學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獨自悔恨,學曾不早點昭雪,臣將要受到后世萬代的指責?!被实燮鹣炔宦爮?,不久恢復了學曾的官職。梅國楨既已招降承恩,評議功績,提升梅國楨為太仆少卿。因父親去世回鄉(xiāng),沒有等到起用而去世。贈官右都御史。5、1.B2.①融情于景。以雪落竹林之聲、殘夜滴漏之聲和孤燈斷碎的燈花,渲染了冬夜冷寂凄寒的氣氛,寄寓了詩人悲涼孤寂的思鄉(xiāng)之情。②虛實結合(虛寫、想象)。在雪落竹林的颯颯聲中,詩人夢到了家中的情景,一實一虛,強化了思鄉(xiāng)之情。③視聽結合。詩人夢醒后再難入眠,臥聽漫漫長夜的滴漏之聲,靜看青燈照壁、燈芯燃燼,一聞一見,襯托出詩人因思鄉(xiāng)而孤獨寂寥的心境?!窘馕觥?.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本題中,B項,“頷聯乃詩人于憂愁之中凄然入睡,夢回故園所見之景。思鄉(xiāng)情重,詩人在夢中甚至聽見寒夜里雪落竹叢之聲”表述錯誤,“雪聲偏傍竹”一句所言雪落竹叢之聲并非詩人夢中聽聞之聲。故選B。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是怎樣運用這種手法的,最后寫出運用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作用,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本題中,“雪聲偏傍竹”,雪落竹林的凄聲,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寂靜,暗示詩人長夜難眠,寫出詩人孤獨悲涼、為思鄉(xiāng)情懷所困的情景,從聽覺來寫,是實寫;“寒夢不離家”,虛寫回歸故里的寒夢,“寒”字扣題貼切,寒夜難耐,在斷斷續(xù)續(xù)的夢中,總能夢到家里的情景,夢字之前加一“寒”字,不只寫出了寒夜做夢的情景,更反映了詩人由于思鄉(xiāng)而產生的內心的凄涼孤寂之情。寓情于景,抒發(fā)了詩人漂泊在外、遠離家鄉(xiāng)的孤寂悲涼。6、①晝夜溫差也很大②這種現象和沙石有關③所以放熱快、降溫快【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形式,如本題是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從文中抽出三句話進行補寫,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語境,明確主語的一致性,明確句式的對稱性,明確前后內容的照應。第一處是在說沙漠的特點,根據后面所說“白天熱氣騰騰”“夜晚急速降溫”可見溫差大,所以第一處為晝夜溫差也很大。第二處后面主要是圍繞沙石來寫,所以晝夜溫差現象是與沙石有關的。上文說到白天吸熱快、升溫快的原因,后面說到晚上放熱快、降溫快的原因,所以第三處為所以放熱快、降溫快。7、陶淵明與菊緊密相連。菊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他靈魂的棲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自然恬淡,浸染了東籬田園獨有的氣息。他的心靈如菊般素雅堅貞,充滿了對自由隱逸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書寫了一個田園人的真切與自然?!窘馕觥?/p>

本題考查仿寫能力。仿句是按照題目已經給出的語句的形式,再另外寫出與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內容不能完全一樣。解題的一般步驟:1、整體感知給句子,仔細揣摩,展開聯想,梳理大腦中儲備的相關信息,確定仿寫內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題要注意句式和修辭,并且關注到所選人物與物象之間的聯系?!军c睛】仿句是按照題目已經給出的語句的形式,再另外寫出與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內容不能完全一樣。解題的一般步驟:1、整體感知文段的內容,根據上下文意及語境,仔細揣摩。展開聯想,梳理大腦中儲備的相關信息,確定仿寫內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寫,反復揣摩。檢查仿寫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樣畫葫蘆。確定“形神兼?zhèn)洹敝笤僮龆ò浮?、比賽不僅比技能,更是道德、胸懷、風度的一種展示,只懂得比拼而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利用規(guī)則而不懂得展示風度,比賽就有可能在不經意間滑向功利泥潭而不自知。而尊重對手、展示風度,并非標準的紳士禮儀般可以亦步亦趨地學到,更多時候,對比賽對手的尊重,對體育風度的展示,要靠日積月累來提升自己的素質。【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微寫作實際上是語言的應用能力,這類題首先要審清題干,根據題干的要求來寫,微寫作的考查要求常常與表達方式、修辭、句式、人稱、角度等語言表達聯系起來。從本質上說,微寫作是語言綜合運用題。表達方式看,我們可以把微寫作分為六大類:記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應用類、抒情類。本題,選擇第一題解答。材料是一則事件,事件的基本信息是“自行車手終點前爆胎步行對手剎車拒絕超越”。具體分析整個事件有幾層推進:第一層是自行車手埃斯特萬終點前爆胎步行;第二層是競爭對手納瓦羅拒絕超越,剎車慢行,跟隨其后;第三層是爆胎的埃斯特萬獲得銅牌,而納瓦羅未獲獎牌;第四層是納瓦羅婉拒埃斯特萬贈予的獎牌,并表示超越一個爆胎的對手取勝是不道德的??忌梢試@參賽者的胸襟、氣度、風度、道德等角度發(fā)表看法。首先指出,比賽不僅是能力的較量,更是道德的展示,接著講道理論述,也可以正反對比論證,最后提出應該正確的做法,需要日積月累來提升自身的素質?!军c睛】議論類微寫作要求考生能夠對某一事物、某種現象、某篇文章等發(fā)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此類微寫作一般先敘述現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確論點,接著分析材料,用合適的論證方法,或舉事例,或引名言,圍繞現實和自身論述自己的觀點。結尾再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強化中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用類:此類微寫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標題、稱呼語、問候語、結束語、落款等,同時還要積累一定量的謙辭與敬辭,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9、【范文】書中自有千方劑,書中自有清泉流——致同齡人一個人,在讀書,在剛剛搭建好的方艙醫(yī)院,在被疫情陰云籠罩的武漢。周圍或許有嘈雜的聲響,有匆忙的腳步,心頭或許也有隱隱的不安,有難言的焦慮,但他手中捧著書本,便能靜心安穩(wěn),便能忘卻病痛,便能淡定從容地,迎戰(zhàn)兇惡的病毒。最近很紅的上海醫(yī)療救治組組長張文宏今日又爆金句: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熬”--通過自身免疫力對抗病毒。除了身體免疫力之外,精神免疫力也是強大的力量,當身體中的細胞在與病毒頑強作戰(zhàn)時,書籍給予的力量和希望,能讓精神也筑起堅固的防毒之堤。魯迅先生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疫情襲城,慌亂無益,若書籍能療心,愿它是一劑良藥。古語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這里我要說,書中自有殺滅病毒的良藥。看到這樣的他,我們兵荒馬亂的內心,也仿佛驟然安靜下來,從這安靜之中,生發(fā)出強大的,穩(wěn)健的精神力量。有人說:“好學習的人運氣都不差!謝謝你小帥哥,你的‘平靜’讓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