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模塊三 古詩文閱讀專題九 文言文閱讀(八) 課件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模塊三 古詩文閱讀專題九 文言文閱讀(八) 課件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模塊三 古詩文閱讀專題九 文言文閱讀(八) 課件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模塊三 古詩文閱讀專題九 文言文閱讀(八) 課件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模塊三 古詩文閱讀專題九 文言文閱讀(八)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年語文中考復(fù)習(xí)專題九

文言文閱讀(八)模塊三

古詩文閱讀

核心知識點《莊子》二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文解析課文原文譯文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鯀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鯀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敝髦細w納:文章通過莊子與惠子圍繞“魚之樂”而展開的辯論,展現(xiàn)了莊子機智、巧妙的辯論風(fēng)格,也表現(xiàn)了莊子的“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藝術(shù)特色: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辯藝術(shù)。2.筆法機智幽默。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壳f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方有鳥,其名為鹓①,子知之乎?夫鹓鹐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②得腐鼠,鹓鹐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節(jié)選自《莊子·秋水》)[注釋]①鹓(yuān):古代傳說中的鳳凰類的鳥。②鴟(chī):貓頭鷹的一種。

【丙】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①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呈?‘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苑蜃又酪?,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保ü?jié)選自《莊子·徐無鬼》)[注釋]①堊慢:用白泥涂抹。慢,通“墁”,涂抹。②斫:砍,劈。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

(2)請循其本:追溯

(3)非梧桐不止:棲息(4)顧謂從者曰:回頭看【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1)句意: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游:游玩。(2)句意: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循:追溯。(3)句意:不是梧桐樹不棲息。止:棲息。(4)句意: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顧:回頭看。2.選出下列加點的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D)A.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B.仰而視之曰/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C.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D.嘗試為寡人為之/為人謀而不忠乎(《十二章》)【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項,“之”:代詞/動詞,往,到;B項,“而”:表示承接/表示并列;C項,“以”:用/來;D項,“為”:給/給。故選D。3.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A.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B.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C.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D.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冀使/匠石斫之【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句意:郢地有個人讓白堊泥涂抹了自己的鼻尖,像蚊蠅的翅膀那樣大小,讓名叫石的木匠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斷句為: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故選B。4.下列對甲、乙、丙三篇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項是(A)A.甲文中莊子與惠子進行論辯,莊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問對問,表現(xiàn)出莊子的不自信。B.乙文敘述了“鹓不屑腐鼠”的故事,表現(xiàn)了莊子不屑于榮華富貴、志趣高潔的品質(zhì)。C.丙文敘述了“匠石運斤斫堊”的故事,表達了莊子在惠子死后孤獨悲涼的心情。D.從三篇選文中可以看出,莊子和惠子既是認知不同的對手,又是情誼深厚的摯友?!窘馕觥勘绢}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項有誤,從甲文“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中可以看出,莊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對待周圍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機智善辯。B、C、D三項正確。故選A。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2)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蹦悴皇俏?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梁國),是想取代你做宰相?!薄抖Y記》二則·雖有嘉肴◆課文解析課文原文譯文雖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xué)/學(xué)半?!逼?此之謂乎?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xué)習(xí),就不知道它的好。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學(xué)習(xí)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xué)以后就會知道困惑。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xué)與學(xué)習(xí)互相促進?!秲睹氛f:“教人是學(xué)習(xí)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主旨歸納:文章運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xué)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xué)習(xí)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藝術(shù)特色:1.用類比,引出論點,層層遞進論證論點。2.用論證,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一、(2022·廣州)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炯住侩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正義》)◆針對訓(xùn)練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不知其善也

陳康肅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

窺谷忘反C.女有歸

一屠晚歸D.是謂大同

是非木杮

【解析】A.善:好處/擅長

B.反:反省/通“返”反回

C.歸:女子出嫁/回家

D.是:這D2.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舉有才能的人(為大家服務(wù)),講究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引《兌命》佐證了觀點:教學(xué)相長,即教師的教與學(xué)生的學(xué)可以互相促進。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都能夠安居樂業(yè)。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愿意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為了自己。D.甲乙兩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了整齊鋪排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窘馕觥拷虅e人與學(xué)習(xí)可以互相促進A【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選自〈禮記〉二則)【乙】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①決焉?(選自《孟涂文集》)[注釋]①奚:怎么。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B.然后能自反也

反:返回。C.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

好:喜歡,喜愛。D.舍問,其奚決焉

舍:放棄,舍棄?!窘馕觥糠矗悍此肌2.將語段甲、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歡學(xué)習(xí)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xué)。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xué)習(xí),也不知道它的好處。3.語段甲、乙的中心論點分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語段甲、乙的論證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語段甲:教學(xué)相長也。語段乙: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①都運用了道理論證,層層遞進,有很強的邏輯性;②都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抖Y記》二則·大道之行也◆課文解析課文原文譯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舉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僅僅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僅僅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夠善終,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要出嫁。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力恨他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氣,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興起,家家戶戶門從外面帶上而不關(guān)閉,這就叫作理想社會。主旨歸納:文章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征的基礎(chǔ)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體現(xiàn)了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迫切希望有一個太平盛世的出現(xiàn)。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guān)愛,安居樂業(yè),且各盡所能,這里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藝術(shù)特色:1.層次清晰,有條不紊。2.排偶句式的運用。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回答問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比粍t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兼愛》)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培養(yǎng))B.不獨親其親,不獨于其子。(父母親人)C.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D.家之與家之相篡。(掠奪)

【解析】B項句意:不僅僅只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僅僅疼愛自己的子女。親:以……為親。故選B。B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行大道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

讓老年人有終老的保障,年輕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夠健康成長。3.甲文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其中對人才的選拔有什么標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德行、有才能、講信用、能跟人和睦相處。(答“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也可。)4.根據(jù)甲、乙兩文的描寫,你對“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人能得到社會關(guān)愛;人人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社會穩(wěn)定;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等。馬

說◆課文解析課文原文譯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能以千里馬著稱。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夠吃盡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千里馬的食量而喂養(yǎng)它。這匹千里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干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課外原文譯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用馬鞭趕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竭盡才能,它嘶鳴的時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面對它時,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主旨歸納: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藝術(shù)特色:1.托物寓意。2.條理清晰。

◆針對訓(xùn)練

(2024·桂林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炯住?/p>

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選自韓愈《雜說·馬說》)【乙】

隋文帝時,大宛①獻千里馬,其鬃曳②地,號曰獅子驄③。朝發(fā)西京,暮至東洛。隋后不知所在。唐太宗敕天下訪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訪得其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④,驄尾焦禿,皮肉穿穴。及見之悲泣。帝自出長樂坡,馬到新豐,向西鳴躍。帝得之甚喜。齒口并平⑤,飼以鐘乳,仍生五駒,皆千里足也。(節(jié)選自《朝野僉載》,有刪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