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文化研學課件_第1頁
畬族文化研學課件_第2頁
畬族文化研學課件_第3頁
畬族文化研學課件_第4頁
畬族文化研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畬族文化探索一日營】畬

學畬族的傳統(tǒng)文化、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歲時節(jié)令、婚喪壽誕和祀神祭祖都有他們自身的特點在這里能感受畬族文化,體驗畬鄉(xiāng)風情活動安排3口08:00—08:30統(tǒng)一地點集合簽到口08:30—09:30交通抵達(目的地:司前畬族鎮(zhèn))口09:30—10:00破冰、換畬裝(處理學員上洗手間等其他的一些問題)口10:00—11:00畬族村探訪,探秘畬族古樹(自然尋寶)口11:00—12:00認識畬族,參觀畬族文化展示館(畬族歷史、變遷、信仰、民俗風情等等的圖文介紹)口12:00—13:30午飯時間及午休(特色長桌宴)口13:30—15:30體驗畬族特色活動(學唱山歌、打麻糍、做烏米飯、彩帶編織、采柿子、龍接鳳、押加、趕野豬,跳竹竿舞)口15:30—16:00畬族時裝秀(大合影)口16:00整裝返程01畬族文化-畬族運動會02畬族文化-畬族長桌宴03畬族文化-畬族時裝秀04目

錄content畬族文化-畬族村探訪畬族文創(chuàng)-拓展業(yè)態(tài)05畬族文化-畬族村探訪司前畬族鎮(zhèn)位于泰順縣北部,距縣城15公里,

52省道穿境而過。古名“池村”,早在明代此地就設有巡檢司,由此改名為“司前”。全鎮(zhèn)總面積208.84平方公里,下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1.9萬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2920人,是全省

18個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鎮(zhèn)之一。先后獲全國民族團結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扶貧工作先進集體、國家級生態(tài)鎮(zhèn)等稱號。5探秘畬族古樹(自然尋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了解古樹的科、屬、年齡、權屬、樹種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旅途中藏寶藏小禮物大自然尋寶游戲,可以讓團隊成員們一起去冒險,尋找這些東西,從而提高了他們之間的溝通和友誼。6參觀畬族文化展示館體驗畬族文化,參觀畬族文化展示館必不可少,畬族歷史源遠流長,帶隊老師為小朋友們講解畬族歷史。參觀民俗彩繪墻以及一系列畬族傳統(tǒng)文化掛圖介紹,包括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文學、特色飲食、服飾圖案、特色舞蹈等7畬家長桌宴畬家長桌宴的菜品十分豐富,都是裝在一個個小碟或者小碗里,不停的端上來,一道菜還沒有吃完,新菜就上來了,享受一道道流水席的佳肴。在餐飲中感受民風,在菜肴中感受畬族情懷。8畬族風情——打糍粑畬族人喜愛的小點心,用上勁兒打Q彈,蘸些糖兒好滋味!9畬族風情——做烏米飯烏米飯是畬族人用山上的一種叫烏稔樹野生植物,取葉煮湯,然后將糯米泡在湯里數(shù)小時撈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說。10畬族手工藝——彩帶編織彩帶是畬族傳統(tǒng)的手工藝織品,既是美化衣著的裝飾物,用作腰帶、背帶的生活實用品,還是畬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親回禮和驅邪祝福的吉祥物。學生在動手編織中傳承和發(fā)揚彩帶編織技藝,感受畬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魅力。11畬族體育——采柿子采柿子起源于畬民采摘柿子勞作。使用“柿子叉”要求技術強、操作靈活,特別講究人、器械、柿子三者之間的默契配合,所以每年農忙之余,畬民集聚在一起練習采柿子,到柿子成熟時還舉行“采柿子”比賽。12畬族體育——龍接鳳龍接鳳又稱“拋茶青”,是畬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游戲,來源于古代畬民初春上山采茶時相互拋茶青的一種勞作方式。最早甩投的“茶青”是用小布袋包扎的,類似于拋繡球,不同的是,接“茶青”不是用手,而是用背上的茶簍,一般一個簍能背15至20袋“茶青”。后來,畬民將布袋改成彩帶做的布囊,相互拋接娛樂,并逐漸演變成畬民們休閑娛樂的活動和男女青年之間表達愛情的方式。比賽時,兩人一組、一名隊員在1米為半徑的圓圈內背著的背簍站立,另一名隊員在8米外將鳳球拋向圈內隊員,共10只,圈內隊員用背簍接住鳳球。13畬族體育——押加押加比賽是由兩名或多名運動員在比賽場地上,將一條長綢布帶做成的圓環(huán)分別套于頸部(帶子從兩腿間通過),四肢著地并背向對方,向自己的前進方向用力,以一方將置于兩者之間的墜條拉過自己一側的決勝線為勝利。14畬族體育——趕野豬大家都要一起趕野豬又稱打篾球,是畬族人民傳統(tǒng)的體育游戲。早期的畬族居民住在山中,以農務為生,主要種植水稻、番數(shù)、大豆以及玉米等農作物。但大山里野獸較多,其中野豬破壞農作物最厲害,畬民們的農作物經常被野豬破壞的顆粒無收。于是畬比拼吧民!們經常一起趕野豬。趕野豬需要方式、方法,畬民們空暇時候就在家中演練趕野豬。經過慢慢發(fā)展,逐漸演變成現(xiàn)在的畬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趕野豬。趕野豬比賽每場比賽20-30分鐘,由兩個隊參加,每隊出場3-5人,各隊人數(shù)相等,每人手握趕豬銃,運用趕、傳、接、運、擊等技術,避開對方防守,將野豬趕入豬籠為得分,并用搶斷等防守技術,阻止對方得分,以得分多隊為勝。15畬族藝術——竹竿舞大家都要一起來!來一場激動人心的比拼吧!竹竿舞又稱竹桿舞,是在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碰擊聲里,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yōu)美的動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