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間手術各病種臨床路徑_第1頁
日間手術各病種臨床路徑_第2頁
日間手術各病種臨床路徑_第3頁
日間手術各病種臨床路徑_第4頁
日間手術各病種臨床路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日間手術各病種臨床路徑

宮頸病變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CINIIKICD-10:D06.9)、CINII(ICD-10:N87.1)>

CINI(葭口-10:止7.0),未特指的宮頸發(fā)育不良(10。-10燃87.9)

擬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子宮頸成形術(ICD-9-CM3:67.2x00)、

子宮頸錐形電切除術/或+子宮頸成形術(ICD-9-CM3:67.3202)o

二、診斷依據(jù)

(一)病史:可無癥狀,或僅陰道排液增多,接觸性出血;

陰道鏡(或直視)下提示CIN病變。

(-)體征:宮頸光滑,或見局部紅斑、白色上皮,或宮頸

柱狀上皮異位表現(xiàn)。

(三)輔助檢查:陰道鏡(或直視)下宮頸活檢病理為“CIN

III"、“CINII"、“CINI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婦產科學》第9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一)手術方式: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子宮頸成形術,子宮

頸錐形電切除術+子宮頸成形術。

-1-

(二)手術途徑:經陰道。

四、進入路徑標準

(一)第一診斷必須符合CINIII(ICD-10:D06.9)、CINII

(ICD-10:N87.1)、CINI(ICD-10:N87.0)未特指的宮頸發(fā)育

不良(ICD-10:N87.9)疾病編碼;

(二)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

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

徑。

五、術前準備

(-)血常規(guī)五分類+血型;

(二)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

(三)大便常規(guī)+0B;

(四)婦檢,※陰道分泌物常規(guī)+BV、HPV;

(五)住院生化:肝功八項、腎功五項、空腹血糖、電解質

三項;

(六)凝血4項;

(七)感染八項;

(八)心電圖、胸片;

(九)和超(盆腔);

(十)其它根據(jù)病情需要而定(SCC等)。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2-

(一)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貝IJ》

(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

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二)可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

(三)預防性用藥時間為術前30分鐘。

(四)總預防用藥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

七、手術日(辦理住院并手術)

(-)術晨禁食禁飲,術前排空膀胱;

(二)麻醉方式:靜脈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三)手術內置物:無;

(四)術中用藥:止血藥物(必要時);局部用碘仿紗或其

它止血藥物(必要時);

(五)輸血:一般無需輸血,特殊時視術中情況而定;

(六)病理:石蠟切片或免疫組化明確診斷。

八、術后復查

(一)必要時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

(二)術后用藥:藥物治療可為口服用藥;

(二)預防性抗菌藥物:必要時用:總預防用藥時間不能超

過24小時。

九、出院標準

(-)術后恢復良好,無術后并發(fā)癥;

-3-

(二)體溫正常;

(三)能獨立完成起居活動;

(四)陰道流血不多。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一)住院后突發(fā)意外情況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導致住院

時間延長;

(二)術后出血多,需要留院處理。

-4-

結直腸息肉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笫一診斷為結腸腺瘤樣息肉(ICDTO:D12.0/D12.1/

D12.2/D12.3/D12.4/D12.5),直腸腺瘤樣息肉(ICD-10:

D12.7/D12.8),直腸息肉(ICD-10:K62.1),結腸息肉(ICD-10:

K63.5/K51.4),行內鏡下結腸病損切除術(ICD-9-CM-3:

45.4300x008/45.4301/45.4302/45.4303),內鏡下直腸病損切

除術(ICD-9-CM-3:48.3508)。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消化系統(tǒng)疾病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

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年,第2版);《實用內科學》(復

旦大學醫(yī)學院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

化內鏡學》(李益農、陸星華主編,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2

版);Colorectalpolypectomyand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EMR):EuropeSocietyof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SGE)[Endoscopy,2017,49(3):270-297.];《中

國大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摘要)》[中華

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編著,中華消化內鏡雜

志,2012,29(2):61-64.]等國內外臨床診療指南。

(-)病史:腹痛、腹脹、腹瀉、便秘、便血。

-5-

(二)體格檢查:部分患者直腸指檢觸及腫物。

(三)輔助檢查:鋼劑灌腸造影存在充盈缺損,提示結腸和

(或)直腸息肉;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結腸和(或)直腸息肉。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消化系統(tǒng)疾病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

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年,第2版);《實用內科學》(復

旦大學醫(yī)學院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

化內鏡學》(李益農、陸星華主編,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2

版);Colorectalpolypectomyand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EMR):EuropeSocietyof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SGE)[Endoscopy,2017,49(3):270-297.];《中

國大腸腫瘤篩查、早診早治和綜合預防共識意見(摘要)》[中華

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編著,中華消化內鏡雜

志,2012,29(2):61-64.]等國內外臨床診療指南。

(一)內科基本治療(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等)。

(二)內鏡下治療。

四、進入路徑標準

(一)第一診斷必須符合第一診斷為結腸腺瘤樣息肉

(ICD-10:D12.0/D12.1/D12.2/D12.3/D12.4/D12.5),直腸腺

瘤樣息肉(ICDT0:D12.7/D12.8),直腸息肉(ICD-10:K62.1),

結腸息肉(ICD-10:K63.5/K51.4)疾病編碼。

-6-

(二)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時,但在住院時間不需

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

徑。

(三)納入標準(日間可切除標準):腸息肉直徑介于5nmi

至1cm之間(5mm或息肉直徑<lcm),并且息肉數(shù)量少于3粒,

或細蒂息肉(蒂直徑Vlcm)。臨床醫(yī)生可根據(jù)實際病情適當擴

大納入指征。

(四)排除標準

1.息肉直徑<5mm,且息肉數(shù)量<3個,可于門診腸鏡檢查

時直接予鉗除術。

2.多發(fā)息肉、大息肉或復雜情況:多發(fā)息肉23枚以上,或

息肉直徑三1cm;或廣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徑三1cm);或

側向生長型息肉等,需住院行息肉內鏡下治療。

3.患者年齡<18歲,或>65歲者,或存在腸道特殊疾病患

者。

4,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其他臟器基礎疾病或凝血功能

障礙者。

(五)女性患者非月經期c

五、術前準備

(一)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血型、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潛血;

-7-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

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消化道腫瘤標志物(CEA、CA19-9等);

4.X線胸片、心電圖、腹部超聲;

5.鋼劑灌腸檢查或結腸鏡檢查。

(-)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的檢查項目

1.心臟彩超檢查、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平板實驗;

2.肺功能;

3.腹部CT檢查。

患者在行腸鏡體檢過程中實施大腸息肉切除術的,術前準備

在體檢時已完成。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

執(zhí)行。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物。

七、手術日(辦理住院并手術)

(一)麻醉方式:靜脈麻

(二)手術方式:根據(jù)病情實際情況選擇腸鏡下息肉電切除

術、電凝除術、氮氣凝除等C

(三)術中用藥:麻醉常規(guī)用藥。

(四)病理學檢查:標本行快速石蠟病理學檢查。

八、術后住院恢復

-8-

(一)術后送復蘇室,再送回病房。

(-)監(jiān)測生命體征,大便情況,腹部情況。

(三)禁食、補液。

(四)若有腹部不適,予對癥處理。

(五)若出現(xiàn)并發(fā)癥,可內鏡下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六)追蹤病理結果。

九、出院標準

(-)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出血、穿孔、感染等并發(fā)癥。

(-)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三)麻醉后出院評分系統(tǒng)(PADS)評分總分29分。

(四)恢復流質飲食。

(五)快速石蠟病理結果示良性息肉。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共同確認,退

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一)患者年齡<18歲,或>65歲者,或存在腸道特殊疾

病患者。

(-)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其他臟器基礎疾病或凝血

功能障礙者c

(三)息肉不符合內鏡治療指征,或患者存在內鏡治療禁忌

癥,需出院或轉外科治療者。

(四)出現(xiàn)出血、穿孔、感染等并發(fā)癥,可能導致延長治療

-9-

時間及增加醫(yī)療費用。

(五)合并有其他疾病較嚴重時,可能導致延長住院時間及

增加醫(yī)療費用。

(六)多發(fā)息肉、大息肉或復雜情況:多發(fā)息肉,3個以上,

或息肉直徑Nlcm;或廣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徑21cm);

或側向生長型息肉等。

(七)病理結果示息肉癌變并侵犯基底部,需追加外科手術。

-10-

會厭良性腫瘤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會厭良性腫瘤(ICD-10:D14.1),行支撐喉鏡下

會厭病變切除手術(ICD-9-CM-3:30.0900x041/30.0900x042/

30.0903/30.0904)o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

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病史:咽部異物感,或吞咽不適等。

(-)體征:會厭喉面或舌面光滑新生物。

三、進入路徑標準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D14.1會厭良性腫瘤疾病

編碼。

(二)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

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

徑C

四、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一)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

-11-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電圖;

5.※電子喉鏡檢查。

(二)根據(jù)患者病情進行的檢查項目:發(fā)音功能檢測。

五、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

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手術:支撐喉鏡下會厭良性腫瘤切除手術,或顯微(激光、

等離子)手術等。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

285號)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七、手術日

(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術方式:見治療方案的選擇。

(二)標本送病理檢查C

八、術后復查

(-)術后3天內需首次復診,根據(jù)病人情況確定復查的檢

查項目,如電子喉鏡。

-12-

(二)術后用藥: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

醫(yī)發(fā)[2004)285號)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可行霧化吸入;酌情

給予糖皮質激素。

九、出院標準

(-)一般情況良好,咽喉部無明顯感染征象。

(-)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一)術中、術后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需要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導致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

(二)術后原伴隨疾病控制不佳,需請相關科室會診,進一

步診治。

(三)住院后出現(xiàn)其他內、外科疾病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

-13-

乳腺良性腫瘤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乳腺良性腫瘤(ICD-10:D24.X),乳房纖維囊

性乳腺?。↖CD-10:N60.2),行乳腺腫物/病變導管切除術或微

創(chuàng)手術(ICD-9-CM-3:85.2100x003/85.2100x004)o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組疾病包括乳房纖

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等。

(-)癥狀:乳房腫物,乳頭溢液或溢血。

(-)體征:乳房單發(fā)或多發(fā)腫物,質地韌,表面光滑,活

動度可;邊界清楚,可呈分葉狀;擠壓乳暈周圍,病變乳管可出

現(xiàn)溢液。

(三)影像學檢查:乳腺超聲、鋁靶檢查。

(四)病理檢查:乳頭溢液細胞學檢查未見惡性細胞。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普通外科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

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年,第1版)。

(一)乳房腫物切除術:體檢可捫及或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的乳

房腫物。

-14-

(二)乳腺病變導管切除術:適合乳管內乳頭狀瘤。

(三)也可根據(jù)病情或實際需要選擇微創(chuàng)手術。

四、進入路徑標準

(-)笫一診斷為乳腺良性腫瘤(ICD-10:D24.X),乳房

纖維囊性乳腺?。↖CD-10:N60.2)疾病編碼。

(二)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

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五、術前準備

(一)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

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心電圖、胸部X線檢查;

4.※乳腺彩超和(或)鋁靶檢查或術前定位。

(二)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

1.乳腺MRI;

2.乳管鏡檢查或乳管造影;

3.肺功能、超聲心動圖等0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15)43號)

執(zhí)行。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物。

-15-

七、手術日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時區(qū)域阻滯麻醉或全身麻

醉)。

(二)手術方式:乳腺腫物切除術或病變導管切除術或微創(chuàng)

手術。

(三)術中用藥:麻醉常規(guī)用藥。

(四)手術內固定物:無。

(五)輸血:根據(jù)術前血紅蛋白狀況及術中出血情況而定。

(六)病理:術后標本送病理學檢查(視術中情況行術中冷

凍病理檢查)。

八、術后住院恢復

(-)必要時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

(-)術后用藥: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15)

43號)執(zhí)行。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物。

(三)嚴密觀察有無出血等并發(fā)癥,并作相應處理。

九、出院標準

(一)傷口愈合好:無積而.,無感染征象C

(二)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以及二線醫(yī)師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16-

(一)有影響手術的合并癥,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二)病理報告為惡性病變,需要按照乳腺癌進入相應路徑

治療。

-17-

附件囊腫及良性腫瘤手術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卵巢良性腫瘤、卵巢非腫瘤性囊腫(ICD-10:

D27.x/N83.0/N83.1/N83.2)>輸卵管積水(ICD-10:N70.1)、輸

卵管系膜囊腫(ICD-10:N83.8)O行腹腔鏡下卵巢腫瘤剝除術、

附件切除、輸卵管切除或輸卵管系膜囊腫剝除術(ICD-9-CM-3:

65,2500x003/65.2500x005/65.2500x011/65.2501/65.2503/65.

2504/65.2505/65.3100/65.4100/65.5300/65.5400/65.6300/65

.6300x001/65.6400)o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本組疾病包括卵巢良性腫瘤、卵巢非瘤性囊腫、

輸卵管積水、輸卵管系膜囊腫等。

(-)癥狀:多無癥狀,腹脹,腹部捫及包塊,壓迫癥狀如

尿頻、便秘、氣急、心悸等。

(二)體征:婦科檢查可在子宮一側或雙側觸及圓形或類圓

形腫塊,多為囊性.、表面光滑、活動,與子宮相連C

(三)影像學檢查:腹部及陰道B超提示腫塊囊性,為液性

暗區(qū),邊緣清晰,無雜亂光團及乳頭等。MRI、CT、PET檢查進

一步證實為良性的。

-18-

(四)腫瘤標志物檢查:血清CA125、CA199、AFP、HE4檢

查不支持惡性腫瘤。

(五)病理檢查:宮頸TCT和診斷性刮宮(必要時)。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

(-)手術方式:卵巢囊腫剝除術或卵巢腫瘤剝除術或輸卵

管系膜囊腫剝除術或輸卵管切除術或附件切除術。

(二)手術途徑:經腹腔鏡。

四、進入路徑標準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卵巢良性腫瘤(ICD-10:D27.x/

N83.0/N83.1/N83.2)、輸卵管積水(ICD-10:N70.1)、輸卵管系

膜囊腫(ICD-10:N83.8)o

(二)單個囊腫或腫瘤直徑大于5cm,或同側囊腫或腫瘤半

年內多次復查B超仍然存在者,符合手術適應證,無手術禁忌證。

(三)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

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

徑C

五、術前準備

(-)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及血型、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0B;

-19-

2.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血糖;

3,血清腫瘤標記物:血清CA125、CA199、AFP、HE4;

4.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宮頸篩查:TCT或HPV;

6.※盆腔超聲、心電圖、胸部X片。

(二)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的項目:盆腔MRI檢查,診刮性

刮宮等。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

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這類患者屬于1類切口不需要使用抗

生素。

七、手術日

(一)麻醉方式:全身靜吸復合麻醉。

(二)手術方式:腹腔鏡下囊腫或腫瘤剝除術或輸卵管系膜

囊腫剝除術或輸卵管切除術或附件切除術。

(三)輸血:一般無需輸血,特殊時視術中情況而定。

(四)病理:術后石蠟切片或免疫組化明確診斷,必要時術

中冰凍切片C

八、術后住院恢復

(-)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

(-)術后用藥:根據(jù)情況予鎮(zhèn)痛、止吐、補液、維持水和

-20-

電解質平衡治療。

(三)按照快速康復理念:盡早拔除尿管(如有停留尿管)。

(四)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物。

(五)嚴密觀察有無出血等并發(fā)癥,并作相應處理。

九、出院標準

(-)病人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完成復查項目。

(二)傷口干潔,無積血及感染征象。

(三)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術前檢查、準備過程中發(fā)現(xiàn)腫瘤具有惡性傾向的。

(二)有影響手術的合并癥,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三)因手術并發(fā)癥需要進一步治療。

(四)術后病理提示為惡性腫瘤,則轉入相應的路徑治療。

(五)其他可導致住院時間延長的情況。

-21-

翼狀鑄肉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翼狀禽肉(ICD-10:H11.0),行翼狀窗肉切除加

結膜瓣移植術(ICD-9-CM-3:11.3901)o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

(一)癥狀:一般無自覺癥狀或稍有異物感。可有眼紅,如

禽肉長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響視力;若侵及瞳孔區(qū),視力可有

明顯減退。

(二)體征:瞼裂部球結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

頭部形成翼狀的纖維血管組織長入角膜。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符

合以下條件者可選擇行翼狀窗肉切除加結膜瓣移植術。根據(jù)裂隙

燈檢查確定損害范圍和相鄰角膜完整性、厚度變化。

(-)進行性翼狀者肉。

(二)窗肉已近瞳孔區(qū)影響視力0

(三)翼狀窗肉影響眼球運動。

四、進入路徑標準

(一)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H1L0翼狀鏘肉疾病編碼。

-22-

(二)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

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五、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一)必需的檢查、檢驗項目:

L手術前常規(guī)檢查:胸片、心電圖。

2.專科檢查:視力、※裂隙燈、※眼壓檢查、眼球運動、驗

光、眼前節(jié)照相、淚液分泌試驗(Shirmer試驗)、角膜曲率。

根據(jù)患者病情需要進行的檢查項目角膜地形圖、眼前節(jié)OCTo

3.血型+血常規(guī)報告、凝血四項、血糖、感染八項篩查(乙

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二)術前沖洗結膜囊和淚道沖洗。

六、術前用藥

術眼滴用抗生素或抗生素激素滴眼液1-3天。

七、手術日

(一)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聯(lián)合局部浸潤麻醉。

(二)手術方式:翼狀窗肉切除術或翼狀裔肉切除加結膜瓣

移植術。

(二)手術內置物:對干符肉較大較深者可依據(jù)患者癥狀使

用角膜繃帶鏡保護角結膜創(chuàng)面。

(四)術中用藥:無。

(五)輸血:無。

-23-

八、術后復查

(一)必需復查的檢查項目:視力、裂隙燈檢查角膜上皮缺

損的修復情況、眼球運動。

(二)術后用藥: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眼液、人工淚

液或其他促進角膜修復滴眼液5-7天。

九、出院標準

(-)手術后反應較輕,病情穩(wěn)定。

(二)切口無異常,縫線無松脫。眼球運動無異常。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一)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傷及淚阜和眼外肌肌腱、角膜穿通),

需要手術處理者,或采用其它術式者。

(二)出現(xiàn)嚴重手術并發(fā)癥(繼發(fā)切口感染、角膜潰瘍形成、

暴露鞏膜壞死等)。

(三)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間需要繼續(xù)治療。

(四)患者其他原因。

-24-

白內障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白內障(ICD-10:H25.0/H25.1/H25.2/H25.8,

H26.0/H26.1/H26.2/H26.3/H26.4/H26.8),行白內障超聲乳化

摘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IOL)(ICD-9-CM-3:13.4100/

13.4100x001/13.4101+13.7100/13.7100x001)。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眼科臨床指南》(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編譯,人民

衛(wèi)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病史:無痛性、漸進性視力下降。

(二)??茩z查:晶狀體出現(xiàn)不同部位及程度的混濁;眼底

像不清晰。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jù)

根據(jù)《眼科臨床指南》(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編譯,人民

衛(wèi)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診斷明確。

(二)視力下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三)患者及家屬同意手術。

四、進入路徑標準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白內障疾病編碼(ICD10:H25.0/

-25-

H25.1/1125.2/H25.8,H26.0/H26.1/H26.2/H26.3/H26.4/H26.8)。

(-)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如住院期間不需特殊

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臨床路徑流程的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五、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視力檢查,※裂隙燈檢查

(-)※眼壓檢查,檢查淚道。

(三)感染性疾病篩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梅毒)。

(四)心電圖、胸片。

(五)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糖、血壓。

(六)眼科A+B超+角膜曲率。

(七)人工晶狀體度數(shù)測量。

(八)角膜內皮細胞計數(shù)。

(九)眼底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主要了解黃斑情況。

(十)其他根據(jù)病情需要而定:血生化(肝功能、腎功能)、

驗光、角膜地形圖、角膜厚度、視覺電生理檢查、視功能等。

六、術前用藥

術前抗菌藥眼液,4-6次/天,用藥1-3天0

七、手術日

(一)麻醉方式:局部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滯麻醉。

(-)手術方式: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

-26-

術。

(三)眼內植入物:人工晶狀體。

(四)術中用耗品:粘彈劑、一次性手術刀、縮瞳劑(必要

時)、眼內灌注液或平衡液、顯微手術縫線(必要時)。

(五)手術用設備:顯微鏡、超聲乳化儀。

(六)輸血:無。

八、術后復查

(-)裂隙燈檢查。

(二)視力。

(三)眼壓。

(四)術后用藥:抗菌藥、糖皮質激素眼液,必要時加用非

笛體抗炎眼液。

九、出院標準

(-)手術后眼部反應較輕,病情穩(wěn)定。

(二)切口閉合好,前房形成穩(wěn)定。

(三)眼壓正常,人工晶狀體位置正常。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C

(一)術前檢驗結果異常影響手術或需要特殊治療。

(-)術后炎癥反應或并發(fā)癥。

(三)患者其他原因。

-27-

-28-

玻璃體腔注藥術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滲出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黃斑視網膜變性,

未特指/黃斑下新生血管性形成/視網膜水腫/黃斑水腫/視網膜

層間分離,未特指(ICD10:H35.0/H35.1/H35.3/H35.7/H35.8/

H47.1)者。行玻璃體腔注藥術(ICD-9-CM-3:14.7903)。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

衛(wèi)生出版社)。

(一)癥狀:雙眼可先后發(fā)病,視力下降,可有視物變形,

中心或周邊視野出現(xiàn)暗點。

(二)眼底改變:可有黃斑部玻璃膜疣融合,脈絡膜新生血

管,視網膜神經上皮及/或色素上皮有漿液及/或出血性脫離,視

網膜下出血、滲出,晚期形成機化瘢痕,眼底后極部可見橘紅色

結節(jié)樣病灶/或可見黃斑水腫,反光增強。FFA檢查見黃斑區(qū)毛

細血管滲漏/或新生血管膜滲漏呈強熒光。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符合以下條件的患者可選擇行行玻璃體腔注

藥術。

-29-

(一)診斷明確。

(-)征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

四、進入路徑標準

(一)第一診斷必須符合滲出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黃斑

視網膜變性,未特指/黃斑下新生血管性形成/視網膜水腫/黃斑

水腫/視網膜層間分離,未特指(ICD10:H35.0/H35.1/H35.3/

H35.7/H35.8/H47.1)疾病編碼。

(二)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如住院期間不需特殊

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臨床路徑流程的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五、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檢查視力、眼壓、眼底、淚道;

(-)感染性疾病篩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三)心電圖,胸片;

(四)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糖;

(五)眼科檢查:OCT、SLO、角膜內皮鏡檢查;

(六)其他根據(jù)病情需要而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六、術前用藥

(一)術前抗菌藥物眼藥,4-6次/日,用藥1-3天;

(二)根據(jù)病情需要必要時應用活血化瘀和/或營養(yǎng)神經藥

物。

七、手術日(辦理住院并手術)

-30-

(一)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滯麻醉,必要時

聯(lián)合神經阻滯麻醉;

(-)手術方式:玻璃體腔注藥術;

(三)眼內注射藥物:抗新生血管藥物和/或糖皮質激素;

(四)術中用耗品:一次性注射器;

(五)手術用設備:顯微鏡、眼科手術顯微器械;

(六)輸血:無。

八、術后復查

(-)視力檢查、眼壓檢查、裂隙燈檢查、眼底檢查。根據(jù)

患者病情變化選擇必要的檢查項目。

(二)術后眼部用藥:抗菌藥物+類固醇激素+非缶體抗炎眼

藥。根據(jù)病情需要必要時應用活血化瘀和/或營養(yǎng)神經藥物。

九、出院標準

(-)手術后反應較輕,病情穩(wěn)定;

(二)切口閉合好,無感染征象;

(三)眼底檢查無明顯改變;

(四)眼壓正常,裂隙燈檢查無明顯異常。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一)玻璃體積血混濁。

(-)存在眼部活動性感染性疾病。

-31-

(三)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脈絡膜、視網膜脫離、白內障加重、

低眼壓、高眼壓、感染性眼內炎等),需要手術處理者。

(四)合并全身疾病需住院觀察或轉科治療者。

(五)患者依從性差或其他個人原因。

-32-

難治性青光眼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青光眼絕對期(ICD-10:H44.5)或經其它抗青

光眼治療無效者。行睫狀體光凝術(ICD-9-CM-3:12.7300)或

睫狀體冷凍術(ICD-9-CM-3:12.7200)o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

(一)病史:有原發(fā)性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繼發(fā)性青光眼病史,

多為青光眼晚期或絕對期,經其它抗青光眼治療無效者。

(二)臨床表現(xiàn):長期高眼壓,伴眼紅、流淚、眼脹痛、頭

痛,視功能嚴重減退或喪失。

(三)輔助檢查:B超等。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符

合以下條件者可選擇行睫狀體光凝術或睫狀體冷凍術。

(一)各種類型的青光眼晚期或絕對期,伴有嚴重高眼壓不

適癥狀,視功能減退顯著,藥物控制不佳,有積極要求手術保留

眼球的愿望。

(-)多次濾過性抗青光眼手術后結膜廣泛瘢痕,難以建立

有效濾過通道者,或者已經歷經嚏狀體光凝術或睫狀體冷凝術,

-33-

術后眼壓再升高者。

四、進入路徑標準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H44.5青光眼絕對期疾病

編碼或經其它抗青光眼治療無效者。

(二)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

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

路徑。

五、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一)必需的檢查、檢驗項目:

L手術前常規(guī)檢查:胸片、心電圖。

2.手術前常規(guī)檢驗:血型+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血糖、感染

八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專科檢查:視力、※眼壓檢查、※裂隙燈、眼部超聲(A/B

超)。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超聲生物顯微鏡(UBM)、眼前段照相、

前房角鏡、眼底鏡或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

(二)術前沖洗結膜囊。

六、術前用藥

(-)局部滴用抗青光眼液,必要時全身使用降眼壓藥c

(二)術前使用抗生素眼液,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類或非留

體類眼液。

七、手術日(辦理住院并手術)

-34-

(一)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聯(lián)合球后阻滯麻醉。

(-)手術方式:睫狀體光凝術或睫狀體冷凍術。

(三)手術內置物:無。

(四)術中用藥:無。

(五)輸血:無。

八、術后復查

(-)必需復查的檢查項目:視力、眼壓、裂隙燈。

(二)術后用藥:(推薦用藥及劑量)眼部抗生素眼液、糖

皮質激素眼液、非留體抗炎眼液、阿托品眼液(膏)、降眼壓眼

液,酌情加用角膜營養(yǎng)眼液、全身降眼壓藥、止血藥、止痛藥。

九、出院標準

(一)手術后反應較輕,病情穩(wěn)定。

(-)癥狀較前緩解,眼壓有所下降。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一)術后眼壓控制不滿意,需繼續(xù)手術處理,其住院時間

相應延長。

(二)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前房積而不吸收等),需要手術處

理者。

(三)出現(xiàn)嚴重手術并發(fā)癥(葡萄膜炎、視網膜損傷)。

(四)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間需要繼續(xù)治療。

-35-

(五)患者其他原因。

-36-

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ICD-10:H65.0/II65.3),行手術

治療:鼓膜切開術伴置管/內鏡下鼓膜置管術。(ICD-9-CM-3:

20.0100x005/20.0100x006)o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titisMediawith

Effusion(美國兒科學會、家庭醫(yī)生學會和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

科學會)、《兒童中耳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中華耳鼻咽喉

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

小兒學組)。

(一)癥狀:聽力下降,耳內閉塞感,部分有耳痛、耳鳴。

(二)體征:

L耳部:鼓膜色澤異常,呈淡黃、橙紅、琥珀色、灰藍或乳

白色。鼓膜內陷,鼓室積液多時外凸,粘連明顯時為不張態(tài),光

椎彌散或消失,鼓室內可見液平、氣泡。鼓室耳鏡檢查見鼓膜活

動受限C

2.鼻咽部:可有腺樣體肥大或新生物。

(三)純音聽閾測試:傳導性聽力損失,高頻氣骨導聽力亦

可下降,少數(shù)患者合并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37-

(四)純音聽閾測試(6歲以下小兒可采用小兒行為測聽)

骨氣導閾值升高。

(五)聲導抗檢查:鼓室導抗圖為B型或C型,聲反射引不

出。

(六)內鏡檢查:成人排除鼻咽癌,兒童可了解腺樣體對咽

鼓管咽口阻塞情況。

(七)根據(jù)患者情況可選擇影像學檢查:潁骨CT、鼻咽CT

或鼻咽側位X線攝片。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titisMediawith

Effusion(美國兒科學會、家庭醫(yī)生學會和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

科學會)、《兒童中耳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中華耳鼻咽喉

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

小兒學組)。

鼓膜置管術:適用于中耳乳突積液3-6個月未愈。

四、進入路徑標準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H65.0/H65.3分泌性中耳

炎疾病編碼,并有下列情況之一:有較高危險發(fā)生言語發(fā)育障礙

(原有感音神經性耳聾、顱面部發(fā)育異常及神經和認識障礙、精

神運動發(fā)育遲緩和腭裂);已有言語發(fā)育延遲;復發(fā)性急性中耳

炎伴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有嚴重的內陷袋形成伴或不伴粘連;分

-38-

泌性中耳炎持續(xù)3個月以上。

(-)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

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

徑。

五、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電圖;

5.※純音聽閾測試或小兒行為測聽、聽覺誘發(fā)電位、聲導抗

測試。

(-)根據(jù)患者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內鏡檢查。

2.潁骨CT、鼻咽CT或鼻咽側位X線攝片。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年版)》(國衛(wèi)辦醫(yī)發(fā)(2015)43號)執(zhí)行,預防性用藥時間為1

天。

(二)其余用藥參照相關疾病及其術后用藥。

七、手術日

-39-

(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手術方式:見治療方案選擇。

八、術后復查

(一)術后3天內需首次復診,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根據(jù)

病人情況而定。

(二)術后用藥: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年版)》(國衛(wèi)辦醫(yī)發(fā)(2015)43號)合理選用抗生素。

(三)傷口換藥。

九、出院標準

(-)一般情況良好,無耳流膿液。

(二)通風管位置好。

(三)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

(一)術中、術后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需要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導致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

(-)術后原伴隨疾病控制不佳,需請相關科室會診,進一

步診治C

(三)住院后出現(xiàn)其他內、外科疾病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

-40-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ICD-10:I166.1/H66.2/

H66.3/H71.x),行手術治療(ICD-9-CM-3:19.4x00x005/19.4x01)o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

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中耳炎的分類和分型》(中華醫(yī)

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2004年)。

(一)癥狀:有間斷性或持續(xù)性耳溢膿病史;不同程度的聽

力下降。

(-)體征:鼓膜緊張部穿孔,鼓室內干潔,無膿性分泌物

及膽脂瘤樣新生物。

(三)聽力檢查:傳導性或混合性聽力損失。

(四)潁骨CT掃描:聽骨鏈正常,乳突、鼓竇、上鼓室正

常,中上鼓室無阻塞,無需開放乳突。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治療指南-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耳鼻喉科分冊》(中華醫(yī)學

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中耳炎的分類和分型》(中華醫(yī)

-41-

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2004年)。手術:

(-)顯微鏡下I型鼓室成形術。

(-)經耳內鏡I型鼓室成形術。

四、進入路徑標準

(一)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H66.1/H66.2/H66.3/

H71.X,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疾病編碼。

(二)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

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

徑。

五、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電圖;

5.※臨床聽力學檢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檢查);

6.※潁骨CTo

(二)視情況而定:中耳膿液細菌培養(yǎng)+藥敏,面神經功能

測定等。

六、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

-42-

285號)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七、手術日

(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二)術中用藥:必要時糖皮質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藥物沖

洗術腔。

(三)術腔填塞。

(四)標本送病理檢查。

八、術后復查

(一)術后3天內需首次復診,復查的檢查項目:耳內鏡、

純音聽閾測聽。

(二)術后用藥: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

醫(yī)發(fā)(2004)285號)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三)傷口換藥(經耳內鏡)。

九、出院標準

(一)一般情況良好,無傷口感染。

(二)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十、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經主診及二線主管醫(yī)生共同確認,

退出臨床路徑,不納入日間手術管理C

(一)術中、術后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需要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導致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

(-)術后原伴隨疾病控制不佳,需請相關科室會診,進一

-43-

步診治。

(三)住院后出現(xiàn)其他內、外科疾病需要進步明確診斷。

-44-

心絞痛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心絞痛(ICD-10:120.0/120.1/120.8)o行單根

導管的冠狀動脈造影術(ICD-9-CM-3:88.5500/88.5500x002)。

二、診斷依據(jù)

心絞痛包括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根據(jù)《慢性穩(wěn)

定型冠狀動脈疾病管理指南》(ESC,2013年)、《穩(wěn)定型缺血性

心臟病的診斷和管理指南》(ACC,2014年)、《非ST段抬高型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

分會,2016年)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管理指

南》(ESC,2015年)。

(一)穩(wěn)定型心絞痛:

1.臨床發(fā)作特點: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

發(fā),短暫的胸痛或胸悶(V10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

之迅速緩解。

2,心電圖變化:靜息心電圖通常正常,癥狀發(fā)作時相鄰2個

或2個以卜導聯(lián)心電圖ST段和(或)T改變,癥狀緩解后ST-T

改變恢復。運動平板試驗有助于診斷,并可進行危險分層。

3.心肌損傷標志物(心臟特異的肌鈣蛋白T或I或肌酸激酶

CK、CK-MB)不升高。

-45-

4.臨床癥狀穩(wěn)定在1個月以上。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L患者的臨床特點包括:長時間(>20min)靜息性心絞痛;

新發(fā)心絞痛,表現(xiàn)為自發(fā)性心絞痛或勞力型心絞痛(CCSH或HI

級);過去穩(wěn)定性心絞痛最近1個月內癥狀加重,且具有至少CCS

III級的特點(惡化性心絞痛);心肌梗死后1個月內發(fā)作心絞痛。

2.心電圖表現(xiàn):癥狀發(fā)作時相鄰兩個或兩個以上導聯(lián)心電圖

ST段壓低或抬高>0.ImV,或T波倒置20.2mV,癥狀緩解后ST-T

變化可恢復。

3.心肌損傷標記物(心臟特異的肌鈣蛋白T或I或肌酸激酶

CK、CKMB)不升高。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及依據(jù)

(-)穩(wěn)定型心絞痛

根據(jù)《慢性穩(wěn)定型冠狀動脈疾病管理指南》(ESC,2013年)、

《穩(wěn)定型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和管理指南》(ACC,2014年)、《中

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2016年),《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

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藥師協(xié)會,2018年)0

1.危險度分層:根據(jù)臨床評估、對負荷試驗的反應(Duke

運動平板試驗評分)、左心室功能及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的病變情

況綜合判斷,推薦采用EuroSCOREII評分。

-46-

2.基礎藥物治療:改善心肌缺血的藥物治療和改善預后的藥

物治療。

3.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適應證為:

(1)嚴重心絞痛(ccs分級m級或以上者),特別是藥物治

療不能緩解癥狀者。

(2)經無創(chuàng)方法評價為高危患者(不論心絞痛嚴重程度)。

(3)發(fā)生過心臟猝死或有持續(xù)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4)血運重建(PCI或CABG)的患者,有早期的中等或嚴重

程度的心絞痛復發(fā)。

(5)有慢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下降的心絞

痛患者。

4.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藥物難以控制的心絞痛,

或無創(chuàng)檢查提示較大面積心肌缺血,且冠狀動脈病變適合PCI者,

可行冠狀動脈支架術(包括藥物洗脫支架)治療。

5.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糖尿病伴多支血管復雜病

變、嚴重左心功能不全和無保護左主干病變者,CABG療效優(yōu)于

PCIo

6.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

(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根據(j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2016年)及《非ST段抬高型急

-47-

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管理指南》(ESC,2015年)、《中國經皮冠狀

動脈介入治療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2016年)、《冠

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

委員會,中國藥師協(xié)會,2018年)。

L危險度分層:根據(jù)GRACE評或TIMI風險評分和患者心絞

痛發(fā)作類型及嚴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續(xù)時間、心電圖和心肌損傷

標志物測定結果進行缺血風險評估,分為低、中、高危和極高危。

根據(jù)CRUSADE評分進行出血風險評估。

2.藥物治療:抗心肌缺血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物、

調脂藥物。

3.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治療:在強化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中危、

高危和極高危患者可優(yōu)先選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對于合并心力衰竭及LVEF至35%

的患者行心肌血運重建,優(yōu)先考慮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PCI可做為CABG的替代治療。

(1)極高危標準:一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或心源性休克;二

藥物難治性胸痛復發(fā)或持續(xù)性胸痛;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蛐?/p>

搏驟停;四急性心力衰竭伴頑固性.心絞痛或ST段下移:五ST段

或T波重復性動態(tài)演變,尤其是伴有間歇性ST段抬高;六合并

機械并發(fā)癥無上述指征的中、高?;颊呖捎谌朐汉?4?72小時

內進行早期介入治療。

-48-

(2)高危標準:一心肌梗死相關的肌鈣蛋白上升或下降;

二sT-T動態(tài)改變(有或無癥狀);三GRACE評分>140。

(3)中危標準:一糖尿?。欢I功能不全[(eGFR<60ml/(min

?1.73m2)];三LVEF<40%或慢性心力衰竭;四早期心肌梗死后

心絞痛;五PCI史或CABG史;六109<GRACE評分<140。

4.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在強化藥物治療后仍有心肌缺血復

發(fā),在完成冠狀動原造影和血運重建前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患者,

可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

5.保守治療:對于低?;颊撸蓛?yōu)先選擇保守治療,在強化

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病情穩(wěn)定后可進行負荷試驗檢查,擇期冠狀

動脈造影和血運重建治療。非阻塞性冠心病、冠狀動脈血栓栓塞、

冠狀動脈痙攣、冠狀動脈微血管病變、自發(fā)性冠狀動脈夾層也應

保守治療。

6.控制危險因素。

四、進入路徑標準

(一)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120.0/120.1/120.8編碼。

(二)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急性

心包炎或心肌炎等疾病C

(三)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

理(檢查和治療),也不影響第一診斷時,可以進入路徑。

五、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49-

(一)必須的檢查項目:

1.血清心肌損傷標記物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鈣蛋白(TnT

或TNI)。

2.心電圖,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必要時18導聯(lián)心電圖。

3.血常規(guī)+血型、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潛血、肝腎功能、電解

質、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八項(乙肝、丙肝、AIDS、梅

毒等)。

4.超聲心動圖、胸部影像學檢查。

(二)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

LN末端前體腦利鈉肽、D-二聚體、血氣分析、紅細胞沉降

率、甲狀腺功能、C反應蛋白或高敏C反應蛋白。

2.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負荷試驗。

3.心肌缺血評估(低危、非急診血運重建患者)。

六、術前用藥

(一)抗血小板治療:

L穩(wěn)定型心絞痛:(1)無用藥禁忌證的患者均應長期服用阿

司匹林,如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改用其他抗血

小板藥物替代:(2)行介入治療者,常規(guī)聯(lián)用阿司匹林+氯毗格

雷,如對阿司匹林胃腸道不耐受者可改用西洛他隆或阿跺布芬等

替代藥物+氯口比格雷;(3)對介入治療術中的高危病變患者,可

考慮靜脈應用GPIIb/IIIa受體拮抗劑,對高出血風險患者可考慮

-50-

應用比伐蘆定。

2.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療的基石,如無

禁忌證,無論采用何種治療策略,所有患者均應口服阿司匹林首

劑負荷量150?300mg(未服用過阿司匹林的患者)并以75-100

mg/d的劑量長期服用。除非有極高出血風險等禁忌證,在阿司

匹林基礎上應聯(lián)合應用一種P2Y12受體拮抗劑,并維持至少12

個月,P2Y12受體拮抗劑選擇包括替格瑞洛(180mg負荷量,90mg.

2次/天維持)或氯妣格雷(300mg?600mg負荷量,75mg/d維持),

對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胃腸道反應較大者,可考慮使用其他抗血

小板藥物替代。對介入治療術中的高危病變患者,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