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短文立體訓(xùn)練50段
一、竭澤而漁
【原文】
竭①澤而漁②,豈不獲得,而明年③無魚;焚④藪⑤而田⑥,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
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
(《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
【注釋】①竭:使…干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⑤藪(s6u):指野草。
⑥田:通“畋”,打獵
【文言知識】
釋“竭”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干涸”,這生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干涸
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還指“盡”,如“取之
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參考譯文】
抽干湖水來捕魚,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
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了,
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竭:使…干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
2.翻譯:
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
澤文: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3.成語“竭澤而漁”的比喻意義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二、功名
【原文】
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貝!飛鳥歸①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杰歸之。故圣王
不務(wù)歸之者,而務(wù)②其所以歸。強令之笑不樂;強令之哭不悲;強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
可以成大。
【注釋】①歸:歸順,歸附。②務(wù):致力。
【參考譯文】
水泉很深,魚鱉就會游向那里,樹木繁盛,匕鳥就會飛向那里,百草茂密,禽獸就會奔向那
里,君主賢明,豪杰就會歸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強使人們歸依,而是盡力創(chuàng)造使人們歸
依的條件。強制出來的笑不快樂,強制出來的哭不悲哀,強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而
不能成就大業(yè)。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則: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讓,叫。
2.翻譯:
人主賢則豪杰歸之。
澤文:君主賢明,那么豪杰就歸附他。
3.上文開頭二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須要有基本的生存環(huán)境條件作保障,同時也說明了自然界各生物
間有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
三、目貴明
【原文】
目貴①明②,耳貴聰③,心貴智④。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
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轅⑤并進⑥,則明不可塞⑦。
(選自《管子?九守》)
【注釋】①貴:以……為貴。②明:聰明,這里指明查(則明不可塞。)③聰:聽力好。④
智:思維敏捷。⑤輻模:車輪的輻條。⑥進:這里指向中間集中。⑦塞:受蒙蔽。
2
【文言知識】
釋“并”:上文“輻轅并進”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齊”、“一同”句意為車輪
的軸條一起向車輪中心的圓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萬箭并發(fā),城中如雨”,意
為一萬支箭一齊發(fā)射,城內(nèi)如同下雨。乂,“五人并行”,意為五個人一同行走。乂,“德才并佳,
人主任之“,意為品德與才能都好,國君就任用他。
【參考譯文】
眼瞄貴在明辨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思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
事物,就能沒什么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能沒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
思考問題,就能沒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
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貴:以……為貴;②聰:聽力好;③智:思維敏捷;④寒:受蒙蔽。
2.翻譯:
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澤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就能無所不知。
4.與引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成語是:
耳聰口明,其意思是聽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覺靈敏.
四、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
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運。④窮:走投無路。⑤無
志:沒有見識。⑥失:過失,過錯。⑦反:反而。⑧豈:難道。⑨迂: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的
3
勞動百姓。《國語》上說:“君子務(wù)治,小人務(wù)力J意為君子致力于統(tǒng)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
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譙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薄蕩,
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小人時常憂愁。《論語》中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意為君子懂得仁義,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
度君子的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
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
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zhèn)定。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知:認識;②豈:難道;③道:遵循;④怪:異端。
2.翻譯: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澤文: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應(yīng)該有自知之明。
五、對牛彈琴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zhuǎn)為蚊虻之聲,孤
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踝蹬⑨而聽。
(選自漢?牟容《理惑論》載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著。④故:從前。⑤耳:耳朵聽。
⑥鳴:鳴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奮:豎直。⑨踝蹬(diexie):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diào)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并非沒有聽見,而是這
種曲調(diào)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
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并聽著。
4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為:給;②如故:像先前一樣;③鳴:叫聲;④奮:豎起。
2.翻譯: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澤文: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diào)不悅它的耳。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說話不看對象,或?qū)τ薮赖娜酥v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六、稼稽艱難
【原文】
古人欲知稼稽①之艱難,斯②蓋③貴④谷務(wù)本⑤之道也。天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
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種之,珠鋤⑥之,刈⑦獲之,載積之,打拂⑧之,簸揚之,凡兒涉⑨手
而入倉稟,安可輕農(nóng)事而貴末業(yè)哉!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
【注釋】①稼嵇:播種和收獲,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②斯:指示代詞,這。③蓋:表示推測,大概。
④貴:以?????為貴。⑤本:根本,這里指生產(chǎn)。⑥茯(hao)鋤:秣,通“卿'蕉鋤:鋤草用的
短把兒小鋤。這里用作動詞,指鋤草。⑦刈:割。多用于草類或谷類。⑧拂:古人用連枷擊打谷
子以脫粉.⑨涉:磔歷c
【參考譯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務(wù)農(nóng)艱辛的道理,是為了讓人珍惜糧食,重視農(nóng)業(yè)勞動。吃飯是老百
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糧食,父子之間就沒有力氣互相問候??肥?/p>
要經(jīng)過耕種、鋤草、收割、儲存、春打、揚場等好幾道工序,才能放進糧倉,怎么可以輕視農(nóng)業(yè)
而重視商業(yè)呢?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蓋:表推測語氣,大概;②貴:以.....為貴,看重;
③本:根本,這里指生產(chǎn)。④安:怎么。
5
2.翻譯:
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譯文: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糧食,父子之間就
沒有力氣互相問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觀點是:
重視農(nóng)業(yè)是立國的根本;只有了解農(nóng)民的辛苦,才能重視農(nóng)業(yè),做好其他事務(wù)。
七、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
【原文】
諺曰:積財千萬,不如?、偌竣谠谏?。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
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③猶④求飽而懶營⑤饌⑥,欲曖而惰裁衣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
【注釋】①?。哼@里指小。②伎:同“技”,指技能。③是:這。④猶:如同,好像。⑤營:謀
求,謀取。⑥饌:食物。
【參考譯文】
諺語曾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學起來簡單就貴在是否去學,這就如同學習讀
書一般。世上的人不論是聰明還是愚蠢,都希望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多事,卻不肯用功讀書,
這就好像想吃得飽又懶得做飯,想穿得暖和又懶得做衣服。
【文言知識】
釋“是”“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作判斷詞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時期,
它多作代詞用,相當于“這,上文”是猶求飽而懶營饌”中的“是”,即指“這”,句意為這好
像追求吃飽而卻懶得謀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惡”,意為這個人不知好壞。又,“是處不宜
住人”,意為這里不適宜住人。自漢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斷的作用,但這種用法也不多。如《桃
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边@句話中的“是”,即作判斷用。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号c“厚”相對,引申為小。②是:這:
③猶:如同,好像。④營:謀求,謀取。
6
2.翻譯:
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
澤文: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還是智慧的,都想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廣的事,但卻不肯讀
書學習。
3.上面這則民間諺語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世上的事不是錢財重要,而是讀書學習技能最重要。
八、孫泰逸事
【原文】
孫泰,山陽人,少師皇甫穎,噪守頗有古賢之風。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
曰:“其長損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币套?,泰娶其姊。或詰之,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
適?!北娊苑┲x。嘗于市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往還之。
(選自唐?王定?!短妻浴罚?/p>
【參考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拜皇甫穎為師,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
兒。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托付給孫泰,說:“長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H勺妹
妹?!币棠溉ナ懒?,孫泰娶了姨母1勺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
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jīng)在市場上遇見一座鐵燈臺,把它買
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制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C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頗:很②風:風范③長:長女
④卒:死亡⑤市:買
2.翻譯
①眾皆伏泰之義。
譯文: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
②泰亟往還之。
譯文: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
7
3.文中的兩件事體現(xiàn)了孫泰怎樣的思想品德?
重義氣,善良,誠實
九、蔡磷堅還亡友財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dn),吳縣人。重諾責①,敦②風義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
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日;“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
未嘗溶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J卒輦⑤而致之。
(選自清?徐珂《清稗類鈔?敬信》)
【注釋】
①諾責:諾言和責任。②敦:重視。③風義:情誼。④語:告訴。⑤輦(niGn):車子,這里是
“用車子運”的意思。
【參考譯文】
蔡磷,字勉旃,吳縣人。(他)重視諾言和責任,重視情誼。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
沒有立下任何字據(jù)。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
他。池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兩
白銀卻不立字據(jù)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蔡勉旃笑著說:“字據(jù)是在心里,
不是在紙上「你的父親知道我誠實守信.所以不告訴你J最終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送還給他,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亡何:“亡”同“無”,沒有②其人亡:亡,死亡③語:告訴
④知:了解⑤致:送還
2.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兩白銀而不立字據(jù),而且他父親也沒有
告訴池。
3.這則短文的主題是什么?
贊揚蔡磷的誠信品質(zhì)。
8
十、王恭從會稽還
【原文】
王恭①從會稽②還,王大③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出而)?,因語恭:“卿東⑤來,故應(yīng)有
此物,可以一領(lǐng)⑥及我?”恭無言。大去后,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⑦上。后大
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睂υ唬骸罢扇刷嗖幌す?,恭作人無長⑨物?!?/p>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
①王恭:東晉重臣。②會稽:古地名,今浙江紹興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褐裣?。
⑤東:會稽在東晉國度建康(今南京市)的東面。⑥一領(lǐng):一我。領(lǐng),量詞。⑦薦:草墊。⑧丈
人: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可譯為“您”。⑨長(chdng):多余,剩余。
【參考譯文】
王恭會稽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著一張六尺長的竹席,就對他說:“你從東邊回
來,一定有很多這種東西,能拿一張給我嗎?”王恭沒有回答。王大離開后,王恭就把坐著的這
張席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墊上。后來王大聽說此事,十分吃驚,就對王
恭說:“我原本以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蓖豕Щ卮穑骸澳涣私馕?,我從來沒有多
余的東西?!?/p>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卿;你,對人的尊稱②舉:拿、把③謂:以為、認為
④對:回答說⑤悉:熟悉,了解
2.翻譯:
①可以一領(lǐng)及我?譯文:能拿一張給我嗎?
②吾本謂卿多,故求耳。譯文:我原本以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3.上文有“恭無言”,王恭沒說什么,是因為(用原文回答)。
答:無余席
4.上文即成語“身無長物”的出處,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答: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9
十一、錢太守斷鵝
【原文】
萬歷①中,錢若炭守臨江②,多異政。有鄉(xiāng)人持一鵝入市,寄店中后他往。.還索鵝,店主賴之,
云:“群鵝,我鵝耳?!编l(xiāng)人訟③于郡。公④令人取店中鵝,計四只,各以一紙,給筆硯,分四處,
令其桃狀。人無不驚訝。已退食,使人問鵝供狀否?答曰:“未」少頃出,下堂視之,曰:“狀
已供矣?!币蛑敢基Z口:“此鄉(xiāng)人鵝?!鄙w鄉(xiāng)人鵝食野草,糞色青;店鵝食谷栗,糞色黃。店主伏
罪。
(選自清?褚人獲《堅瓠集》)
【注釋】
①萬萬:明神宗年號。②臨江:地名,在今江西省。③訟:訴訟,告狀。④公:指錢若康。
【參考譯文】
萬歷(明神宗年號)年間,錢若康做臨江郡的太守,有許多奇怪的政策。有個鄉(xiāng)下人拿著鵝到集
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別的地方。回來后要回自己的鵝,店主抵賴說:“這一群鵝,都是我的鵝?!?/p>
鄉(xiāng)下人到告到衙門。錢大人命人取來店里的鵝,共四只,各給它們一張紙、筆、硯,分在四個地
方,讓他們寫供狀。人們?nèi)几械襟@訝。吃完飯,派人問鵝寫完供狀沒有?差役回答說:“沒有
不一會出來,到堂下看看,說:“鵝已經(jīng)交待了?!辈⒅钢恢基Z說:“這是鄉(xiāng)下人的鵝?!比藗兌?/p>
對這件事感到奇怪。原來鄉(xiāng)下人的鵝吃野草,鵝糞的顏色是清淡的;店里的鵝吃谷物糧食,鵝糞
的顏色是黃的C店主于是認罪C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守:做太守(2)持:拿著(3)索:要回
(4)狀:陳述(5)少頃:過了一會兒
2.翻譯(翻譯句即原文劃線句,翻譯見“參考譯文”,下同)
3.店主敢于賴賬而占有鄉(xiāng)下人的鵝,原因是:
(1)鵝的外表長得差不多,鄉(xiāng)下人無法辨認。
(2)沒人可以證明鄉(xiāng)下人把鵝寄在他店里。
4.從錢太守斷鵝可知他是個怎樣的人?
10
生活經(jīng)驗豐富,斷案方法巧妙。
十二、博學之,審問之
【原文】
博學之①,審問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篤行之⑤。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
問③,問之弗知⑦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⑧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
之弗篤弗措也。
(選自《中廟》)
【注釋】①博學,多方面地學。博,寬廣。之,指學的對象。②審問,詳細地問。之,指問的對
象。③慎思,慎重地考慮。之,指思的對象。④明辨,明確的分辨。之,指辨的對象。⑤篤行,
踏踏實實的實行。之,指行的對象。⑥大意是:除非不學,學了就一定要學會,學不會,不能休。
“有弗學”,按字面講是“有不學的時候”或“有不學的東西”,實際應(yīng)了解為“不學則己”。措,
擱置,終止。以下四句仿效此句。⑦知,懂。⑧弗得,指不得結(jié)果。
【參考譯文】
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
學到通達曉暢絕不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終止;不去思考則己,既
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終止;不
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終止。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篤:堅定(2)思:思考(3)辨:辨別(4)行:實行
3.上文中與“篤行之”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十三、殺身成仁
【原文】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①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②,小人
窮斯濫矣④?!?/p>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選自《論語》)
【注釋】①興:起。②慍:音yUn,怒,怨恨。③固窮:固守窮困,安守窮困。④窮斯濫矣:斯,
II
就。濫,泛濫,指胡作非為。
【參考譯文】
(孔子周游列國時,)在陳國遭到了斷糧數(shù)口的厄運,跟隨的弟子們都餓病了,不能起身。
子路債憤不平地見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
困時就會胡作非為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因貪生咱死而傷害仁義,只會犧牲生命去成全仁義。”
【閱讀訓(xùn)練】
1.翻譯
(1)絕:斷絕;(2)從者:跟隨的人,文中指跟隨孔子的學生;
(3)興:起身;(4)窮:窮困。
2.君子與小人在窮困料到時的區(qū)別是(用自己的話回答):
君子在窮困潦倒時能固守節(jié)操,堅持秉承一貫的仁義而不退縮:小人則貪生怕死、無所不為而
傷害仁義。
十四、棄書捐劍
【原文】
頂籍①少時,學書不成,去②;學劍,又不成。項梁③怒之④。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
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
⑥學。
后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節(jié)選自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項籍:項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棄學書)。③項梁:項羽的叔父c怒
④之:意動用法(以之為怒)⑤略:大概。⑥競;完畢。
【參考譯文】
項籍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shù),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
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shù),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
敵萬人的本事?!庇谑琼椓壕徒添椉?,項籍非常高興,后來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
12
深入的學習下去。后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籍則以蠻力拼斗,然而最終
被劉邦打敗,是智力用盡了。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少時:年少時候(2)怒之:對他很生氣(3)足以:能夠(4)足:值得
3.項羽年少時不肯學書學劍,而后終為劉邦所敗,這個故事給人的教訓(xùn)是什么?
項羽年少時,學什么都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因此,長大后雖然也有雄心壯志,但最終因缺乏
真才實學而導(dǎo)致慘敗,這就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
十五、陸游家訓(xùn)
【原文】
后生才銳①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②,令熟
讀經(jīng)學③,訓(xùn)以寬厚恭謹④,勿令與浮薄⑤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
蓋非一端⑥。吾此言,后人之藥石⑦也,各須謹之,毋⑧貽⑨后悔。
(選自《萬金家書》)
【注釋】①才銳:才思敏捷。②簡束:檢點約束。③經(jīng)學:指儒家經(jīng)典,諸子百書。④恭謹:
謙虛謹慎。⑤浮薄者:浮躁輕薄之徒。⑥端:這里指一個方面。⑦藥石:治病的藥和石針,這里
指良藥,規(guī)勸。⑧毋:同“無力⑨貽(yi):留下.
【參考譯文】
后輩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壞事,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做父兄的人應(yīng)當引以為憂,而不
能夠把這當作是高興的事。一定要經(jīng)常約束他們,命令他們熟讀儒家經(jīng)典和諸子百書,訓(xùn)導(dǎo)他們
做人必須寬容、厚道、謙虛謹慎,不要讓他們與游手好閑的人來往和相處。從這以后十多年,志
向和晴趣自然養(yǎng)成。不這樣,那些可以擔憂的事情,不會只有一個。我這些話,是年輕人的治病
的藥和石針,都應(yīng)當謹慎對待,不要給后人留下后悔和遺憾。
【閱讀訓(xùn)練】
L解釋
(1)之:指代,這樣的人。(2)憂:擔憂(3)令:命令,規(guī)定
13
(4)恭謹:恭敬,謹慎(5)令:讓,使(6)自從:從這以后
2.上文說了一件什么事?對我們有什么教育意義?
天生聰明、才思敏捷、智慧過人的人要特別注重自身修養(yǎng);家里生有這樣的孩子尤其要加強
約束和管教,不要讓他們與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陸游的家訓(xùn)對今天仍有意義,今天我們更要加強思想教育,因為如果教育不好,他們的破壞
和影響將會更大。
十六、病痞
【原文】
余病痞①且悸,謁醫(yī)視之,曰:“唯伏神②為宜③」明日,買諸市,烹而餌之,病加甚。召
醫(yī)而尤④其故,醫(yī)求觀其滓,曰:“吁!盡老芋也,彼鬻藥者欺子而獲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
余,不以過乎?”余戚然題慚,性然憂,推是類也以往,則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眾矣,又誰辨
焉!
(選自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
【注釋】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塊。②伏神:中藥名,外形似芋。③宜:合適。④尤:指責⑤
?。何:?。⑥諸:之于。
【參考譯文】
我得了腹內(nèi)郁結(jié)心悸反常的病,到醫(yī)生那看病,說:“只有茯苓適合治療?!钡诙?,到市
場上買,煎好服下了,病加重c叫來醫(yī)生責問他緣故.醫(yī)生要求觀看藥渣.看后說:“唉!全是
老芋頭啊,那賣藥的欺騙你而將他的老芋頭賣出。你自己糊涂,卻反而怪于我,不是過分嗎?”
我憂愁慚愧,憤恨憂心,將這類事推而廣之,那么世上像這樣以芋頭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誰
來分辨呢!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1)謁:請,拜訪;(2)宜:合適;(3)諸:之于;
(4)尤:指責;(5)鬻:賣;(6)病:危害
2.翻譯:彼鬻藥者欺子而獲售譯文:那賣藥的欺騙你而將他的老芋頭賣出。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烹而餌之”中的“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斗折蛇行(《小石潭記》)B.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
14
C.其一犬坐于前。(《狼》)D.予分當引決。(《指南錄后序》)
答:B(餌:服;前:走上前;均為名詞作動詞。)(4:想北工星;蛇:像蛇;犬:像狗一樣;
分(fen):按名分;均為名詞作狀語。)
4.從全文看,“鬻藥者”得逞的原因是:
買藥者的無知(或:“子之懵也”。)?
十七、司馬光勤學
【原文】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
既成涌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奔伴L,
遍覽古籍,博聞強志,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
矣。”
(選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參考譯文】
司馬光是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jīng)主編《資治通鑒》,是當時的名臣。他幼年時,擔心自己
記誦詩書以備應(yīng)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jīng)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
了,他卻獨自苦讀,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他自己說:“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
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J時間長了,就讀遍了古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他
說:“讀書不能不背通,在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
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嘗:曾經(jīng);(2)為:擔任;(3)若:如;(4)既:已經(jīng);
(5)俟:等到;(6)已:停止;(7)及:等到;(8)或:有時
2.翻譯:
(1)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
譯文:(由于)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
15
(2)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
譯文:等到他長大了,讀遍了古代書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
3.司馬光學習的特點是:(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發(fā)奮苦讀勤學,詠其文,思其義,于是所得多矣。
十八、昔有長者子
【原文】
昔有長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
無買者。經(jīng)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
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0世間愚人亦復(fù)如是。
(選自伽斯那《百喻經(jīng)》)
【注釋】①長者子:年長有聲望之人的兒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質(zhì)堅硬,能沉于水,
故名。③售:賣出去。④直:通“值”價值。
【文言知識】
釋“詣”“詣”可解釋為“前往”、“到……去”。上文中“詣市賣之”,譯為前去市場出賣
它。又,“詣官訟之”,意為前往官府將這事告狀?!霸劇币部山忉尀椤鞍菰L”、“拜見”?!短一ㄔ?/p>
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句意為漁人到了郡府,去拜見太守,稟報了如此這般的情況。
【參考譯文】
根久以前,有一位年長者的兒子.到海中打撈沉香這種木料C過了一年,才打拼了一車,并
把它運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場上去賣,由于價格昂貴,一直沒有人買。過了許多天,他都沒
能賣出去,感到很疲勞厭煩,十分苦惱。他看到賣木炭的,都很快地將木炭賣了出去,便想不如
把沉香燒成木炭,這樣就可以很快賣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燒成木炭,運到市場賣掉,只賣了
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世間上的愚人也是這樣。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方:才;(2)詣:前往;(3)以:因為
(4)故:原因;(5)為:成為:(6)直:同“值。價值
2.翻譯:(1)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
16
譯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燒成了炭,拉到市場上去賣,結(jié)果得到不到半車炭的價值。
(2)世間愚人亦復(fù)如是。譯文:世上的愚人也像這樣。
3.你從文中得到的啟示是: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見異思遷,應(yīng)有耐心和恒心。
十九、岳飛二三事
【原文】
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①,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②。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
家無姬侍,吳母素服飛,愿與交歡③,飾④名姝⑤遺之。飛曰:“主上宵阡⑥,豈大將安樂時?”
卻不受,玲益敬服。少豪飲,帝戒之曰:“卿異時到河朔,乃可飲?!彼旖^不飲。帝初為飛營笫⑦,
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
平矣。”
(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釋】①求訪:尋找。②藥餌(前)必親:一定親自給母親喂藥。③交歡:結(jié)友。④飾:打扮。
⑤名蛛:有名的女子。⑥宵阡(gM):宵衣阡食,即天不亮起床,天晚了才吃飯歇息,形容終日
操勞國事,這里指皇上晝夜煩憂。⑦營第:建造住宅。
【參考譯文】
岳飛特別孝順,她的母親留在黃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尋找他母親,并且接了回來。她的母親
有病.經(jīng)久難愈,岳飛就一定要親自給母親嗯藥.岳飛的母親去世,岳飛二天不吃不喝。家中沒
有婢女伺候,吳圻一向敬仰岳飛,愿意與他結(jié)為好友,將奴婢汀扮成美女送給他。岳飛說:“主
上終日為國事操勞,怎能是臣子貪圖享樂之時?”岳飛沒有接受,將美女送回。吳階就更加的敬
仰飛了。岳飛嗜酒,皇帝告誡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這樣酗酒?!庇谑菑拇瞬辉亠嬀??;实?/p>
曾經(jīng)想要給飛建造一個住宅,岳飛推辭道:“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能夠建立自己的家呢?”有
人問:“天下何時才會太平?”岳飛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p>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至:極,很;(2)遣:派遣;(3)素:一向,向來
(4)遺:贈送;(5)絕:戒絕;(6)惜:吝惜
17
2.翻譯:
敵未滅,何以家為?
譯文: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能夠建立自己的家呢?
3.從文中可以看出岳飛是個什么樣的人?
答:孝敬、自律、知錯就改、以天下為己任
二十、和尚敬茶
【原文】
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數(shù)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
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
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并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
如?”貴官執(zhí)盞一拱曰:“甚熱?!?/p>
(選自清-蒲公齡《聊齋志異?卷六?鴿異》)
【參考譯文】
靈隱寺的某個和尚,憑借烹煮茶而得名,對烹茶的工具都精通。這樣以后他儲蓄的茶有幾種,
經(jīng)??纯腿说馁F賤來烹茶進獻給他;那些最上等的茶葉不是高貴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會全部
拿出來。一天,有高官到來,那個和尚恭敬地拜見,拿出好茶,和尚親自動手烹煮進獻給高官希
望得到他的稱攢,高官默不作聲的樣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葉烹煮進獻給他,高
官已經(jīng)喝完了,并沒有稱報C和尚著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問道:“茶怎么樣?”高官拿著茶杯
手一抬說:“茶太熱J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1)以:憑借,因為;(2)及:以及;(3)進:進獻;(4)待:等待
2.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然所蓄茶有數(shù)等蓄:含蓄B.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惑:迷惑不解D.貴官執(zhí)盞一拱曰:“甚熱?!睙幔簾崆?/p>
答:C(A儲蓄;B恭敬;D水的溫度高,與“冷”相對。)
3.翻譯:(1)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葉,不是高貴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會全部拿出來。
18
(2)手自烹進,冀得稱譽。僧人親自動手烹煮進獻給(貴官),希望得到(他的)稱贊。
4.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趨炎附勢,攀附權(quán)貴,奉承拍馬。
5.文末僧人聽了貴官的話后的心情應(yīng)是()
A.愉快、滿意B.厭惡、不滿C.失望、沮喪D.仇恨、惱怒
答:C
二一、造酒忘米
【原文】
一人問造酒之法于①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②,加二斗水,相參③和,釀七日,
便成酒?!逼淙松仆?,歸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參和,七日而嘗之,猶④水也,乃往消⑤酒家,
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爾第⑥不循⑦我法耳?!逼淙嗽唬骸拔已瓲柗?,用二斗水,一兩曲?!本?/p>
家日:“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日:“是我忘記下⑧米!”
噫!并⑨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⑩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學者,忘本
逐末,而學不成,何異于是!
(選自明?江盈科《江盈科集》)
【注釋】①于:向,從。②曲:酒曲,酒母,釀酒所用的發(fā)酵劑。③參:通“摻”。④猶:還,
還是。⑤消(qido):責備,諷刺。⑥第:只是,一定。⑦循:按照,遵循。⑧下:狀語做動詞,
放下,放進。⑨并:連。⑩于:在。11何異于是:跟這個人相比有什么區(qū)別。
【參考譯文】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請教釀酒的方法。酒家告訴他:“一斗的米,加上一兩酒引(酒藥子),再加上二
斗的水,三樣相互摻和,這樣過了七天,就變成酒了。”然而這個人容易忘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兩酒引,
這樣摻和起來做酒了。過了七天后嘗一嘗,還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過去責怪酒家,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限酒之
法,酒家說:“你一定沒有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呀?!边@個人說:“我是按照你說的做的:用二斗水,一兩酒引子。”
酒家問他:“米放了沒有?”他低下頭想了想說“是我忘記放米了!”
哎!連酒最基本的東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釀酒卻釀不出酒,反而生氣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當今世上的
不少求學的人,忘記去打基礎(chǔ),而想著一步登天,結(jié)果什么也學不到,踝這個人有什么區(qū)別?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1)于:向,從。(2)猶:還,還是。(3)往:前去。(4)爾:你
19
2.翻譯:(1)謂不傳與真法。譯文:(他)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
(2)何異于是!譯文:和這個人相比有什么區(qū)別!
3.文中隱含的一個成語是:舍本逐末,意思是:比喻做事不從根本上著手,只是在細枝末節(jié)
上用功。
4.本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做任何事都應(yīng)抓住根本,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做事應(yīng)細心,多反思自我,少埋怨他人c)
二二、尊師
【原文】
學者①師達②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③焉。在右則右重,在左
則左重④,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
矣。故師之教也,不爭⑤輕重尊卑貧富,而爭於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
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學。不疾⑥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選自《呂氏春秋?卷四?勸學》)
【注釋】①學者:從事學習的人。②達:知識通達。③理:治理,整治。④左、右:泛指所有地
方。⑤爭:爭著,力求獲得或達到,這里可譯成計較或看重。⑥疾:急速,迅猛,敏捷,這里可
譯為努力。
【參考譯文】
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圣人的C只
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個地方,那
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踐、貪富
了。象這樣,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師施行教誨的時候,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
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能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會無不合宜。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xiàn),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fā)生。圣人是在
努力學習中產(chǎn)生的,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材:同“才”,才能。(2)為:成為。(3)是故:因此,所以。
20
(4)教:教導(dǎo),教誨。(5)茍:如果
2.翻譯:
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澤文: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3.從上文的論述看,作者認為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成為圣人呢?
拜通達而又才能的人做老師,不計較他們的出身貴賤、貧富,努力跟從他們學習,接受理義。
二三、劉備納賢
【原文】
初,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yè),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
見其耳;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嘗與公孫瓚同師事盧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備與田楷
徇青州有功,因以為平原相。備少與河?xùn)|關(guān)羽、涿郡張飛相友善,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備周旋,不避艱險。常山趙云為本郡將吏兵詣公孫瓚,劉備見而奇之,
深加接納,云遂從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
(選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參考譯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習2025年雷鋒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4份)-54
- 2024年油煙凈化設(shè)備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河北化工醫(yī)藥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政治-云南省三校2025屆高三2月高考備考聯(lián)考卷(六)試題和答案
- 2025年農(nóng)村宅基地買賣合同協(xié)議書(農(nóng)村土地流轉(zhuǎn)法律保障)
- 2025年度地下車位租賃與車位租賃平臺服務(wù)合同
- 2025年度室內(nèi)裝修安全監(jiān)理服務(wù)協(xié)議
- 2025年度商鋪租賃稅收優(yōu)惠政策協(xié)議
- 2025年度新能源技術(shù)研發(fā)用工協(xié)議安全責任承諾書
- 2025年度制造業(yè)企業(yè)生產(chǎn)線人員招聘與培訓(xùn)合同
- 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閱讀題答案
-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課件
- 四川省高職單招汽車類《汽車文化》復(fù)習備考試題庫(濃縮500題)
- 養(yǎng)牛購料購銷合同范本
- 衛(wèi)生健康大數(shù)據(jù)底座建設(shè)需求
- 勞動合同范本1997
- MSA五性分析全套樣板(千分尺)
-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書法9《日字底》教案
- 《網(wǎng)絡(luò)安全防護項目教程》課件第3篇 管理篇
- 風山川湖泊年中工作總結(jié)年中總結(jié)述職報告工作計劃
- 廣東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語文仿真模擬卷01(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