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試卷高三語文2021.11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 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但究竟在什么時候開始有茶,在考古學對茶葉、茶器等尚無新的發(fā)現(xiàn)以前,還不能提供出具體的年代來??梢钥隙ǖ氖?,自開始有茶起,直到戰(zhàn)國時代以前的很長時期內,有茶的地方還僅限于茶樹原產地的西南地區(qū)。當然,在這個期間內,西南地區(qū)中巴蜀一帶的茶,曾以"貢品"的形式,進入到中原地區(qū)。到了戰(zhàn)國時代,七雄并起,戰(zhàn)事頻繁,茶才由茶樹原產地的四川、貴州、云南等省經由水路和陸路先后傳入后來的產茶地區(qū)。不過,還應指出的是,在戰(zhàn)國或秦代以前,基本上仍是茶的藥用時期,因此,《六之飲》[注]中把晏嬰所處的春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以前的周公時代,并上溯到神農氏時代,都作為茶的飲用時期,這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陸羽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的根據(jù),是神農氏撰有《食經》,其中曾提到飲茶。實際上,古代人往往匯錄議論性質相關的文字成書,而用一位思想或行事與此議論相稱的古人題名,由于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yè)和醫(yī)藥方面的創(chuàng)始者,所以就把《食經》托為神農氏所撰。陸羽據(jù)此而把神農氏說成是飲茶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茶由藥用時期發(fā)展為飲用時期,是在戰(zhàn)國或秦代以后,因而《六之飲》中舉出司馬相如和揚雄,認為他們是漢代有著飲茶風尚的人,是合乎歷史事實的。三國以后的兩晉時代,《六之飲》中舉出了飲茶的劉琨、張載、陸納、謝安、左思等五人,另再參照《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也以兩晉時代的為多,說明兩晉時代已是一個飲茶風尚迅速普及的時代;到了唐代,飲茶之風大盛,并進而說明有不少地方已形成了"比屋之飲",這也是合乎歷史事實的。但是,從《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來分析,在兩晉時代,南方的飲茶風尚已較北方為盛,而陸羽并未就此加以闡述,同時,他也未參照《七之事》中所引史料,在《六之飲》中舉出南北朝時代有著飲茶風尚的人,這都不能不說是《茶經》中的不足之處。由此可知,《六之飲》所說的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這段飲茶歷史,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為了指出這段飲茶歷史中的關鍵性史實,這里要加以補充的有兩件事。一是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之句,這說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飲茶風尚已開始向陜西進而向中原地帶傳播。二是晉代以后的南北朝前期,南方的飲茶風尚仍較北方為盛。如北朝西魏楊街之在所著《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中,述及北魏有些人鄙薄地把茶稱為"酪奴",并說"自是朝貴宴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惟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所謂好,即是喜好飲茶。(摘編自吳覺農《茶經述評》)材料二:由于交通與通訊技術都十分落后,因此僧侶求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茶文化的傳播。我國茶文化依賴這種人際傳播形式,在日本、朝鮮等鄰邦得到了普及,而這些國家也則通過將我國茶文化與自身本土文化相融合,創(chuàng)造了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體系。另外,人口遷移在我國茶文化傳播中也發(fā)揮出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茶文化的國內傳播來看,西晉遷都導致茶文化中心南移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出了人口遷移在茶文化傳播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從茶文化的國外傳播來看,廣州、福建等茶文化發(fā)展繁盛的地區(qū)所出現(xiàn)的勞動力輸出等現(xiàn)象,也推動著我國茶文化向東南亞國家的傳播。茶專著、茶文學的流通,則在我國茶文化的國內傳播與對外傳播中發(fā)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如陸羽所創(chuàng)作的《茶經》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不僅在我國國內的茶文化普及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直至今日,已經被翻譯為多個版本的《茶經》仍舊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持續(xù)做出著貢獻。與此同時,許多國外茶文化愛好者也在對我國茶文化做出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作專著的形式推動著我國茶文化的海外傳播,如日本榮西法師在結束中國之行之后,創(chuàng)作了《吃茶養(yǎng)生記》這一日本第一部與茶文化相關的著作,這部著作在日本社會的茶文化普及過程中彰顯出了重要價值。事實上,當茶葉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時,在此基礎之上的跨區(qū)域傳播就已經出現(xiàn)。從這種模式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跨區(qū)域傳播途徑包括漢朝時期出現(xiàn)的絲綢之路、唐宋時期出現(xiàn)的茶馬古道?;谶@種形式的茶文化傳播,讓我國茶葉與茶文化在國內的影響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且在我國茶文化向西方國家、東南亞地區(qū)傳播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不可替代的價值。(摘編自欒著《淺談茶文化的傳播途徑及歷史演變過程》)【注】《六之飲》和《七之事》都是陸羽《茶經》中的篇章。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戰(zhàn)國以前,茶只產于西南地區(qū);戰(zhàn)國后,由于戰(zhàn)爭,茶才由水、陸兩路傳向中原地區(qū)。B.西晉時,茶文化中心南移與西晉遷都是分不開的;飲茶風尚由蜀地向中原傳播,則與秦攻取蜀國有關。C.從在我國茶文化輸出中所承擔的角色來看,《茶經》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有著重要地位。D.如果沒有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作用,茶文化向西方國家、東南亞地區(qū)的傳播力度將會大大削弱。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早在春秋時代,甚至追溯到神農氏撰寫《食經》的時候,已有飲茶。B.兩晉時,南方飲茶的風尚比北方更為突出,《六之飲》就證明了這一觀點。C.戰(zhàn)國或秦之前,茶基本作為藥用;秦人取蜀后,茶才開始用于飲用。D.從《洛陽伽藍記》可知,北魏有些人把茶稱為"酪奴",認為茶不及奶飲品。3.下列詩句中,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一提及的茶的兩種功用的一項是(3分)A.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全七碗茶。B.湯發(fā)云腴酬白,盞浮花乳輕圓。C.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D.春醒茶可解,詩病藥難痊。4.根據(jù)材料二,概括茶文化的傳播途徑。(4分)5.簡要分析材料一最后一段補充兩則史料的用意。(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差半車麥秸姚雪垠"瞧,這家伙,又是一個'差半車麥秸'!"雖然我們用"差半車麥秸"這綽號互相叫著,但真正的"差半車麥秸"他本人卻早就離開我們的隊伍了。一個寒冷的黃昏,弟兄們把一個新捉到的漢奸圍了起來。漢奸兩只手背綁著,臉黃得沒一絲血色,兩條腿顫抖得幾乎站立不住。脖頸后插一把舊鐮刀,頭上戴一頂古銅色的破氈帽。隊長拿著一面從他身上搜出來的太陽旗,表情嚴肅得像一尊鐵人。大家叫喊著:"槍斃他!槍斃漢奸!""老爺,俺是好人吶!"他顫抖著替自己辯護,"我叫王啞巴,人人都知道的。""是小名字嗎?"隊長問。"是小名字,老爺。小名字是爺起的,爺說起個壞名字壓壓災星……""你的大名字叫什么?…站起來說!""沒有,老爺。""啞吧"茫然的站立起來,"爺說莊稼人一輩子不進學屋門兒,不登客房臺兒,用不著大名兒。""有綽號沒有?""差,差,老爺,'差半車麥秸'。"同志們都笑了起來。隊長不笑,追問他的家鄉(xiāng)和當漢奸的原因。"俺是王莊人,""啞巴"說,"北軍來啦,看見屋里人就糟蹋,看見外廂人就打呀,砍呀,槍斃呀。俺帶著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來啦。小狗子娘已經兩天兩夜水米沒打牙,小狗子也餓得吱咩咩地哭著……"他開始哽咽起來。"不要哭!"隊長低聲命令,"因此你就當漢奸了,是不是?""鬼孫才是漢奸吶!別人告訴我說,要拿一個太陽旗北軍就不管啦,小狗子娘就做了個小旗交給我。老爺,你想,我是中國人還會當漢奸嗎?小狗子娘真壞事,她叫我拿倒霉的太陽旗!"他一邊哽咽著,一邊憤怒地咬著牙,一邊又用恐懼的眼光看著隊長。"以后別再把鬼子兵叫做'北軍'了。"隊長一邊和善地說,一邊把小太陽旗還給他:"你就在我們這里'喝湯'吧。"晚上我同"差半車麥秸"睡在一塊兒,問他:"你為什么要加入我們的游擊隊?""我為啥不加入呢?"他說,"你們都是好人呵。"又加上這么一句:"鬼子不打走,莊稼做不成!"我忽然笑著問:"你的小太陽旗呢?""給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地回答說。他是一個頂有趣的莊稼人。有時候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會用一種抱怨的口氣望著田里說:"你看這地里的草呀,唉!平穩(wěn)年頭,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會長這么深的草!"他從地里捏起來一小塊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細細的看一看,拿近鼻尖聞一聞,再放一點到舌頭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頭輕輕地點幾點,喃喃地說:"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隊伍出發(fā)的那天晚上,我問"差半車麥秸":"怕么?""不,"他說,"俺打過土匪……""喂,你撒謊!"我小聲叫道,"我聽見你的心跳啦!"他露出來慌窘的樣子,喃喃地說:"我一點也不怕,怕死不算好漢!鄉(xiāng)下人就怕官吶……"我們在離敵人村莊三四里遠的一座小墳園停下了。"差半車麥秸"忽然從隊長面前站了起來,搶著說:"隊長,這條路我熟,讓我先進村子去!""好吧,可是你得特別小心!"隊長扭過臉來命令我說,"你得跟他一道去,千萬不要大意了!"村子里一點動靜也沒有。"鬼子們全睡著了。你等著我……"他把鞋脫下來插在腰里,彎著腰向村里走去。約摸有二十分鐘光景,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晃動的黑影,并且有一種東西拉在地上的微聲。我把槍口瞄準了黑影,低聲喝問:"誰?""是我呀,同志!"是"差半車麥秸"的聲音回答,"鬼子們早就跑光啦!""你為什么不早咳嗽一聲呢?""我,我……"差半車麥秸"吞吞吐吐地說,"俺家里還少一根牛繩哩,拿回去一根礙事嗎?俺以前打土匪的時候拿老百姓一點東西都不算事的。"他把牛繩頭舉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來。"放下!"我命令說,"隊長看見要槍斃你了!""差半車麥秸"遲疑著把圍在腰里的牛繩解下來。"你看,我把牛繩放下啦……""差半車麥秸"用一種恐怖的,將要哭泣的低聲說。"你知道我們?yōu)槭裁床荒苣弥傩盏臇|西?""我們是革命的隊伍吶。"他含糊地答道。又沉默一會兒,"差半車麥秸"用一種感慨的聲調問我:"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點好處么?""革命是為著自己也為著大家的,"我向他解釋說。"革命是要自己受點子苦,打下了江山,大家享福吶。要能把鬼子打跑,幾千萬人都能夠過安生日子,咱們不也一樣能得到好處嗎?""我說呢,革命同志不敬神……不敬神也能當菩薩吶!"于是他又快活的笑了起來。從此他越發(fā)地活潑起來,工作緊張,為掛念女人和孩子而苦悶的時候也不多了。一個月色蒼茫的夜晚,我們二十個游擊隊員奉命去破壞鐵道。"鋼朗"的聲響在午夜的原野上清脆地向遠處飛去,立刻引回來幾響比這更清脆,更尖銳的槍聲,從我們的頭上急速地掠過,驚得月色突然暗了下來。"臥倒!"口令剛剛發(fā)出,敵人的機關槍就達達地響了起來……"掛彩了么?能跑不能跑?""腿上吶,"他說,"我留下?lián)Q他們幾個吧……"我把他背起來,只知道拼命地跑,而且是非跑不可……回到隊里,才發(fā)現(xiàn)"差半車麥秸"已昏迷不醒。我們把他救醒過來,知道槍彈并沒有射進致命的地方,決定送他到后方醫(yī)院去醫(yī)治。當把他抬上擔架的時候,他嘴里不住地說著胡話:"嗒嗒!咧咧!黃牛呀…嗒嗒…."一九三八年四月(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大家喜歡互稱"差半車麥秸"這個綽號,是出于戰(zhàn)友間的友誼,以此表達對戰(zhàn)友的想念。B."差半車麥秸"被抓獲后,哽咽著,咬著牙,看著隊長,表現(xiàn)了他對戰(zhàn)士們的憤怒和恐懼。C.隊長作為指揮員,為人嚴肅,待人嚴厲,他收留"差半車麥秸"的決定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D.加入革命隊伍后,"差半車麥秸"思想上的進步并不明顯,這從他稱同志為"菩薩"可知。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通過"我"來串聯(lián)情節(jié),塑造人物。"我"是故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同時讓情節(jié)更為緊湊。B.小說以農村為背景,以地道莊稼人為主人公,使用"家里人""外廂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體現(xiàn)了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C.小說生動的語言描寫讓"差半車麥秸"這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們不但看清了他的外形,而且看到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D.小說除了正面交代了時代大背景,還通過"太陽旗""土匪""鬼子"等敘述,讓我們清晰地感知到宏闊的社會背景。8.小說以"差半車麥秸"的胡話作為結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全文分析。(4分)9.茅盾曾贊揚作者"透過表面觀察到內層",認為姚雪垠的這篇小說深入地剖析了中國的農民性格。請結合小說分析"農民性格"的"內層"。(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zhèn)グ羶嫴?,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jié)。游于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萬之眾于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而見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見新垣衍曰:"東國有魯仲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交之于將軍。"新垣衍曰:"吾聞魯仲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仲連先生。"平原君曰:"勝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許諾。魯連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齊湣王之魯,夷維子為執(zhí)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莞裔,攝衽抱機,視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裔,不果納。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途于鄒。當是時,鄒君死,潘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倍殯棺,設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固不敢入于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yǎng),死則不得膊褸,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俱據(jù)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zhàn)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新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平原君欲封魯連,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節(jié)選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B.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C.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D.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高士,指品行高尚,超脫世俗的人,也指隱士。文中是指后者。B.南面,帝位坐北朝南,文中齊滑王以天子自居,欲坐北朝南吊唁。C.三晉,戰(zhàn)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因春秋末年三家分晉而得名。D.為壽,祝頌之辭,指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魯仲連目光敏銳,見微知著。他洞悉強秦并吞天下的野心,深諳各國力量變化的影響,危難之際,為齊國及其余諸國利益存亡拼死一辯。B.魯仲連正直耿介,扶危濟困。強秦圍趙之時,他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向新垣衍展示了不畏強暴、反抗虐行的決心,終解邯鄲被圍之危。C.魯仲連善于謀略,有膽有識。他先一針見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質,繼而指明了救趙的策略,終于說服新垣衍放棄尊秦為帝的想法。D.魯仲連口才超群,能言善辯。他舉鄒、魯拒絕以天子禮接待齊滑王的事來警示新垣衍,若尊秦為帝,魏國將失去尊嚴,任人宰割。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2)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14.李白有詩贊魯仲連:"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李白如此稱贊魯仲連的原因。(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木蘭花慢·滁州送范碎[注]辛棄疾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咀ⅰ勘驹~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時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停),是辛棄疾副手,這年秋天,范昂任職期滿,調至臨安,詩人作此詞為他送別。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點題,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詞人因年華老去而產生的驚恐之情,暗含了他功業(yè)無成的感嘆。B."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以責備口吻寫流水的無情,含蓄表達了詞人的孤獨境況和對友人的不舍之情。C."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與"歸去朝端如有問,玉關門外老班超"寫法相同,兩者表達的意思也相近。D.結句寫詞人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借"在醉中挽弓搭箭,頻頻射落大雁"來抒發(fā)報國無門的無限悲憤與凄涼之意。16.這首詞多處運用了虛寫的藝術手法,請找出兩例并作簡要賞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賈誼的《過秦論》中,"▲,▲"兩句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陳涉起義后得到熱烈的響應。(2)《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述了學習和思考的關系,荀子在《勸學》中,也通過"▲,▲"闡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3)"扁舟"是我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羈旅的愁思,或承載悠然自得的情懷,或暗含淡泊隱逸的愿望,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當作一種藝術看,中國書法是很▲的。因為字是藝術,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類的說教,其效用也就和"新詩作法""小說作法"相差不多。繩墨當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關鍵在于個人。寫字最容易泄露一個人的個性,所謂"字如其人"大抵不誣。如果每個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謹;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豬,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善書者不擇筆",此說理所當然。禿筆寫鐵線篆,未嘗不可,臨趙孟頫的"心經"就有困難。字寫得堅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筆墨紙硯,對于字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有時候寫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還講究一點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某公之一筆虎,尤其是那一直豎,▲,一根杉木似的。據(jù)說,這是有特別辦法的,用馬弁一名,牽著紙端,在寫到那一豎的時候把筆頓好,喊一聲"拉",馬弁牽著紙就往后扯,筆直的一豎自然完成。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A.獨特各有不同莫過于頂天立地B.奇特各有不同無外乎特立獨行C.獨特不盡相同無外乎頂天立地D.奇特不盡相同莫過于特立獨行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錯誤,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A."善書者不擇筆",此說理所當然。禿筆未嘗不可寫鐵線篆,臨趙孟頫的"心經"就有困難。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品購物合同范本
- 2025年廣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個體蓋房工程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國燕窩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前景規(guī)劃研究報告
- 科技引領下的學校管理新模式研究
- 腦機接口中的腦電信號自適應濾波技術
- 基于腦機接口的虛擬鍵盤輸入系統(tǒng)開發(fā)
- 科技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探索
- 2025-2030年中國拉鏈行業(yè)運營狀況及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編紙條 市賽獲獎 完整版課件
- 玩具公司職位說明書匯編
- 平面設計創(chuàng)意與制作課件
- 化學專業(yè)英語元素周期表
- 新湘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案(全冊)
- Q∕SY 06349-2019 油氣輸送管道線路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范
- 腎內科臨床診療規(guī)范(南方醫(yī)院)
- 實驗心理學課件(周愛保博士版)
- 04 第三章 環(huán)境污染物的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 -毒物動力學
- 珍愛生命 安全第一 中小學主題教育班會
- 殺蟲雙(單)合成反應的研究及其工藝條件的優(yōu)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