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洲上野菜鮮_第1頁
琵琶洲上野菜鮮_第2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琵琶洲上野菜鮮琵琶洲,三面環(huán)水,土質(zhì)肥沃,無疑成了野菜生長繁衍的天堂。最先上場的是蒲公英。那些乘坐著精致小傘、隨風撒落的種子,經(jīng)過秋雨的滋潤,冬雪的呵護,在春風里按時生根發(fā)芽,并率先開花。蒲公英嬌嫩的綠葉,茸茸的,柔柔的,楚楚動人,真是春色可餐哩。孩提時代,我和小伙伴常拎著小竹籃,拿著小鏟子,去琵琶洲剜蒲公英,往往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剜滿一籃子。拿回家讓母親用開水焯一焯,就可以吃。遇上頭痛腦熱時,用它燒水喝,還是挺管用的。后來翻閱《本草綱目》,才知“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作用”。原來我吃的不只是蒲公英,而是一味消炎祛火的藥膳。薺菜和馬蘭頭緊隨蒲公英的腳步登場。匍匐在油菜縫隙和麥田壟里的薺菜已長得四仰八叉,那葉兒纖巧婀娜、凝碧聚翠、嫵媚水靈。細細端詳,跟雪花的圖案極為相似,莫非是雪花眷戀大地幻化而成的?“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是《詩經(jīng)·邶風·谷風》中的句子,看來古人早就知道薺菜的美味了。蘇軾稱薺菜“天然之珍”,贊美薺菜“雖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他的詠薺名句“時繞麥田求野薺”,更是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幅村婦和兒童握著小鏟,挎著竹籃,紛紛到麥田采剜薺菜的生動場景。陸游是一位烹調(diào)高手,平生最愛食薺菜,堪稱真正把吃薺菜作為雅事的第一人。他有不少贊薺的詩句,如:“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手烹墻陰薺,美若乳下豚”,將薺菜羹形容得比鮮糯香嫩的烤乳豬有過之而無不及,足見陸游對薺菜的喜愛和迷戀程度,難怪會有“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的感慨。我沒有陸游那么才華橫溢。母親常常用我剜來的薺菜包成薺菜餃子。我把一碗餃子吞下肚,卻說不出啥滋味來,只覺得薺菜餃子是天下最鮮美的食物。馬蘭頭和薺菜是野蔬的“雙姝”,平分了餐桌的春色。在我的記憶中,只要春風一吹,琵琶洲上的馬蘭頭好像聽到了春天急促的呼喚,大片大片地簇擁著鮮亮起來,給人以猝不及防的驚喜。那些長在光照充足的地埂邊、堤坡上的馬蘭頭,矮小、粗壯,暗紅色澤的莖看起來很是拙樸,像是一群虎頭虎腦的鄉(xiāng)村孩子在滿地撒野。那些長在草叢、麥地里的馬蘭頭,嬌嫩而纖細,水靈靈的,仿佛是可人的小丫頭系一條翠綠羅裙,舞在春風里。馬蘭頭可熱炒,也可涼拌,食之脆嫩,潤喉,馨香四溢。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后食之,可以醒脾?!庇謸?jù)《本草綱目》記載:“馬蘭頭性味甘平微寒,有清熱、解毒、止血、退黃疸之功能?!闭\然,馬蘭頭具有很好的食療功效,是一種價廉物美綠色環(huán)保的保健蔬菜。日前,妻子回老家,采剪了一籃馬蘭頭,晚上特制了一碗冬筍涼拌馬蘭頭招待朋友。此時,窗外細雨綿綿,絲絲的涼意在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