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_第1頁
2021-2022學年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_第2頁
2021-2022學年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_第3頁
2021-2022學年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_第4頁
2021-2022學年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我國南北分界帶即秦嶺—淮河一線。讀我國南北分界帶位置示意圖(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我國南北分界帶(

)①邊界具有過渡性質②邊界具有明確界線③根據單一指標劃分④根據綜合指標劃分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我國南北分界帶相當于(

)A.平原與高原的分界線 B.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C.800mm年等降水量線 D.黑土與黃土的分界線【答案】1.D2.C【解析】1.自然區(qū)域的分界線一般具有過渡性而非確定性,行政區(qū)域之間一般有明確界線,①正確,②錯誤;我國四大地區(qū)分區(qū)劃分依據主要是地形和氣候指標,以綜合指標劃分,不是單一指標,④正確,③錯誤,故選D。2.南北分界帶即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界線,C正確;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B錯誤;我國東部地區(qū)地形以平原為主,黑土與黃土均位于南北分界帶以北地區(qū),AD錯誤;故選C?!军c睛】秦嶺—淮河線是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歸納為: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2、秦嶺—淮河是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3、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4、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5、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干燥。6、南北方地區(qū)分界線。7、中國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線。近年來,黃河水文情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中游地區(qū)尤為明顯。頭道拐和龍門是黃河中游地區(qū)兩座水文站。讀不同時期頭道拐和龍門水文站水、沙變化(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年份頭道拐水文站龍門水文站水量/沙量/t水量/沙量/t2006174.90.635199.61.82007189.30.719205.91.442008164.10.476177.60.5842009169.60.457178.30.5681970~1979均值233.121.15284.548.683.2006-2009年間,兩座水文站之間的支流流入黃河的水量(

)A.逐年增加 B.逐年減小 C.先減后增 D.先增后減4.2006-2009年與1970-1979年相比,黃河中游水、沙發(fā)生明顯變化,與其形成的原因無關的是(

)A.打壩淤地,攔沙蓄水 B.退耕還林,保持水土C.采砂取土,疏浚河道 D.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答案】3.B4.D【解析】3.由分析可知,2006—2009年間,兩水文站之間的流量差值就是兩水文站之間的支流流入黃河的水量。兩水文站水量差值:2006年24.7,2007年16.6,2008年13.5,2009年8.7,通過計算可知,兩水文站之間的支流流入黃河的水量逐年減小。故選B。4.2006—2009年與1970—1979年相比,黃河中游水量和沙量明顯變小?!按驂斡俚?,攔沙蓄水”“退耕還林,保持水土”“采砂取土,疏浚河道”等措施會使洪峰洪量減少,河流的含沙量減小,ABC不合題意。“毀林開荒,過度放牧”會導致地面徑流增大,對土壤的侵蝕作用增強,會導致來水來沙增多,和來水來沙量減少無關,D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打壩淤地,攔沙蓄水”“退耕還林,保持水土”“采砂取土,疏浚河道”會減少地表徑流,減少河流含沙量,從而減少河流洪峰流量。“毀林開荒,過度放牧”會降低植被覆蓋率,加劇水土流失,從而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洪峰流量。玉門隸屬酒泉市,是中國石油工業(yè)的搖籃,2009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玉門風能資源豐富,有“陸上三峽”之稱,1997年玉門建成了甘肅省首個示范型風電場,經過20年不懈努力,現已建成投產風電場20個。據此并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各題。5.2003年4月始,玉門市實施了政府駐地遷址工程。玉門市駐地搬遷的最主要原因是A.石油資源面臨枯竭 B.新城區(qū)風能資源豐富C.新城區(qū)靠近鐵路干線 D.新城區(qū)位于綠洲邊緣6.風電產業(yè)成為玉門城市轉型發(fā)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風電機組運行率不足70%。玉門風電場“棄風”現象嚴重的最主要原因是A.風速變化大,風力發(fā)電不穩(wěn)定 B.技術水平低,設備維修率高C.風力發(fā)電成本高,經濟效益低 D.本地電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7.近年來,玉門市嘗試在風電場配套建設光伏發(fā)電,其作用是①可實現“風”“光”互補②可增強風電儲能③可集約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決“棄風”現象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5.A6.D7.B【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資源開發(fā)的條件,結合地區(qū)的特點分析資源開發(fā)的有利條件。5.結合圖示信息,玉門老城位置靠近玉門油田,2009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根據材料信息,玉門市駐地搬遷的最主要原因是石油資源面臨枯竭,A正確;玉門市風能資源豐富,老城區(qū)也有豐富的風能,風能資源豐富不是駐地搬遷的主要原因,B錯誤;鐵路干線也經過老城區(qū),新城區(qū)靠近鐵路干線不是駐地搬遷的最主要原因,C錯誤;新城區(qū)位于綠洲邊緣是駐地選址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A。6.風速變化大,風力發(fā)電不穩(wěn)定,可以利于其他形式發(fā)電進行調節(jié),不是“棄風”現象嚴重的最主要原因,A錯;技術水平低,設備維修率高,風力發(fā)電成本高,經濟效益低,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B、C錯。本地經濟落后,人煙稀少,電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電力市場小,是“棄風”現象嚴重的最主要原因,D正確。故選D。7.近年來,玉門市嘗試在風電場配套建設光伏發(fā)電,風力小,光照好,可實現“風”“光”互補,①對;光伏發(fā)電不能增強風電儲能,②錯;同時建設兩種發(fā)電,可集約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對;“棄風”現象主要是市場問題,建設光伏發(fā)電不能解決“棄風”現象,④錯,故選B。下圖為“我國某省區(qū)三大產業(yè)產值比重與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圖”,其中①代表第二產業(yè)產值比重的變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③代表第三產業(yè)產值比重的變化,④代表第一產業(yè)產值比重的變化。完成下列問題。8.分析圖中各曲線的變化特點,判斷該省區(qū)最可能是(

)A.江蘇省 B.河南省C.四川省 D.海南省9.圖中曲線變化反映出該省區(qū)的城市化發(fā)展特點是(

)A.與我國其他省區(qū)相比,城市化水平較低B.城市化發(fā)展與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協(xié)調一致C.城市人口增長與第二產業(yè)發(fā)展同步D.20世紀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10.該省區(qū)的第一產業(yè)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區(qū)域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使耕地大大減少B.農業(yè)生產水平落后,產出少C.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農業(yè)經濟不發(fā)達D.農業(yè)生產的自然條件日漸惡化【答案】8.A9.D10.A【解析】8.從圖中各曲線的變化特點看,該省區(qū)的第二產業(yè)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產業(yè),說明該省的工業(yè)經濟占主導地位,結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較大,可判斷為我國的經濟發(fā)達省份,從而確定為江蘇省,故選A。9.與我國其他省區(qū)相比,該省的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化過程中第一產業(yè)產值比重逐年下降,并不是產值下降;第二產業(yè)產值比重變化較為平緩但城市人口比重不斷增長,說明城市人口增長與第二產業(yè)發(fā)展并不同步,從曲線變化上看,20世紀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據此分析選D。10.該省的工農業(yè)發(fā)達,工業(yè)化促進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農業(yè)產值比重下降。結合上題可知,該省位于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發(fā)達地帶,農業(yè)生產水平較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較高;農業(yè)生產的自然條件較為優(yōu)越。據此分析選A?!军c睛】從圖中各曲線的變化特點看,該省區(qū)的第二產業(yè)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產業(yè),說明該省的工業(yè)經濟占主導地位,結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較大,可判斷該省為我國東部沿海的經濟發(fā)達省份;從其城市化曲線變化上看,20世紀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該省的工農業(yè)發(fā)達,工業(yè)化促進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農業(yè)產值比重下降。20世紀50年代初,在位于荷蘭東南部林堡省的文洛小鎮(zhèn),最早出現了一種小尖頂屋面開窗連棟玻璃溫室,隨后人們習慣稱這種溫室為“文洛”型溫室。左圖為荷蘭和鹿特丹的位置示意圖,右圖為鹿特丹與北京逐月氣候對比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右圖中符合鹿特丹氣候的統(tǒng)計曲線及其典型特點分別是(

)A.甲光照充足 B.乙夏季涼爽 C.甲冬季溫和 D.乙熱量充足12.北京與鹿特丹最冷月均溫差異較大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洋流 C.盛行風 D.海陸位置13.若將“文洛”型溫室技術引入北京郊區(qū),則應(

)①增加承重構件②加裝除濕設備③配備加熱系統(tǒng)④去除天窗設施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11.B12.B13.A【解析】11.由圖看出,甲氣候相對于乙氣候太陽輻射量更多,氣溫年較差更大,由此可以判斷甲為北京氣候,乙為鹿特丹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氣溫在15—20℃之間,較為涼爽。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鹿特丹臨近大西洋,終年受到來自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而北京處于溫帶,渤海帶給它的影響不大,所以可以總結為鹿特丹的氣候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大于0℃;而北京有受到海洋的調節(jié),但又因地處溫帶,形成了溫帶季風氣候,月均溫小于0℃;北京與鹿特丹最冷月均溫差異較大的主導因素是洋流,B正確。鹿特丹緯度位置較高,最冷月氣溫應該低于北京,A錯誤。西南風來自低緯度會給鹿特丹增溫,西北風來自高緯度,會降低北京溫度,盛行風會影響兩地的氣溫,但不是最主要因素,C錯誤。兩地海陸位置基本相同,D錯誤。故選B。13.北京的緯度位置更低,夏季正午太陽高度更大,所以需要加裝室外遮陽設施,且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于荷蘭,應該增加承重構件,①正確;北京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更低,所以需要配備加熱系統(tǒng),③正確;北京的濕度更低,不需要加裝除濕設備,②錯誤;“文洛”型溫室降溫主要是依靠溫室屋面開窗,利用自然通風降溫,讓熱空氣從頂部散出,不需要去除天窗設施,④錯誤。A正確。所以選A?!军c睛】室外遮陽:我國?部分地區(qū)夏季炎熱,光照充?,應在溫室頂部安裝外遮陽系統(tǒng),利?遮陽?直接把部分太陽能阻擋在室外。在夏季炎熱的地區(qū),除了應配制外遮陽、天窗等系統(tǒng)外,還得相應配備風機、?簾強制降溫系統(tǒng)。孟加拉灣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之間,是印度洋北部的一個海灣。下圖示意孟加拉灣3~11月多年平均經、緯向風的變化。經向風速大于0代表南風,小于0代表北風;緯向風速大于0代表西風,小于0代表東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孟加拉灣經、緯向風的變化特征是(

)A.緯向風比經向風平均風速小 B.西風和南風持續(xù)的時間較長C.緯向風比經向風風速變化小 D.東風轉西風同時南風轉北風15.10月~次年3月孟加拉灣經、緯向風的形成原因是(

)A.亞洲高壓減弱 B.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C.印度低壓增強 D.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16.孟加拉灣風向變化對沿岸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是(

)A.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 B.耕地復種指數較高C.中南半島臺風災害頻發(fā) D.印度半島西岸多雨【答案】14.B15.D16.A【解析】14.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經向風還是緯向風,其風速數值大部分時候都大于0,故表明西風和南風的持續(xù)時間較長,B正確。緯向風的風速和變化頻率顯然大于經向風,A、C錯誤。在0風速處作一條水平線,會發(fā)現其與經向風和緯向風曲線的交點并不重合,故東風轉西風和南風轉北風的時間存在差異,D錯誤。故選B。15.從圖中看出,10月到次年3月孟加拉灣的經緯向風為東北風,屬于南亞季風中的東北季風,其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D正確。10月到次年3月亞洲較為寒冷,亞洲高壓增強,印度低壓減弱,A、C錯誤。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是南亞夏季西南季風的主要成因,而不是冬季東北季風的主要成因,故B錯。故選D。16.夏季西南季風來自海洋,帶來豐富的降水。而冬季東北季風來自大陸,較為干旱,因此造成降水量的巨大差異,進而影響河流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A正確。耕地復種指數主要受到熱量條件和土壤肥力的影響,且孟加拉灣風向的變化容易帶來水旱災害,降低復種指數,B錯。中南半島的臺風多來自于西太平洋的東南風,和孟加拉灣的西南季風關系較小,C錯。印度半島的西岸較為干旱,此項表述錯誤,D錯。故選A?!军c睛】本題通過孟加拉灣風向和風速的變化,考查南亞季風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且能看明白圖背后的含義,還要具備一定的綜合思維學科素養(yǎng)。Y河流域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下圖),該熱帶雨林南部地區(qū)每年7、8月多火災,其余時間相對較少,2019年8月底,此地區(qū)發(fā)生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火災,燒毀了大片森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Y河地區(qū)熱帶雨林面積廣闊,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地勢西高東低,利于信風深入②受暖流的影響③受寒流的影響④平原面積廣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Y河流域熱帶雨林南部地區(qū)每年7、8月多火災,主要是因為(

)A.受東南信風和地形影響,7.8月氣候干燥 B.西風越過西部山地,形成干熱下沉氣流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炎熱干燥 D.7、8月林區(qū)枯枝落葉富集,易起火19.關于馬拉若島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島上年內日出方位變化較大②由河流攜帶泥沙沖積而成③西側沿海的海水鹽度較高④島上每天日出時間基本相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7.B18.A19.D【解析】17.Y河流域為亞馬孫平原的亞馬孫河流域,其熱帶雨林面積廣闊的原因主要受地形、洋流等影響,使該地區(qū)降水豐富。該地地勢東高西低,有利于信風從海洋上帶來水汽,降水豐富;受暖流增溫增濕影響,降水豐富;平原面積廣大,形成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氣候。寒流對氣候的影響是降溫減濕,不利于形成熱帶雨林氣候,③錯誤,①②④正確,ACD錯誤,B正確。故選B。18.每年7、8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北移,亞馬孫河流域受東南信風影響,但其南部的巴西高原阻擋了東南信風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降水少,氣候干燥,易形成火災,A項正確;西風主要分布于南北緯30°-60°之間,該地緯度低,不受西風影響,B項錯誤;副熱帶高氣壓帶主要分布在30°附近,Y河流域緯度低,不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C項錯誤;熱帶雨林氣候區(qū),有機物分解非??焖伲葜β淙~少,D項錯誤。故選A。19.馬拉若島位于赤道地區(qū),年內日出方位變化不大,故①錯誤;該地位于亞馬孫河入??谔帲拥雷儗?,流速變慢,泥沙沉積,因此馬拉若島由河流攜帶泥沙沖積而成,故②正確;馬拉若島西側沿海有亞馬孫河匯入,亞馬孫河屬于淡水,海水鹽度較低,故③錯誤;馬拉若島位于赤道地區(qū),赤道地區(qū)晝夜等長,島上每天日出時間基本相同,故④正確。故選D?!军c睛】亞馬孫平原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地形、風帶、洋流)①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②北部南部是高原,西部是山地,東部向海洋敞開,地勢低,利于信風深入;③來自海洋的信風(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帶來豐沛的水汽,遇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④(南、北赤道)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下圖示意我國吐魯番附近鐵路線分布,該區(qū)域蘭新鐵路是20世紀50年代由蘇聯(lián)專家設計修建,蘭新高鐵從吐魯番市北郊通過,于2014年年底建成通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圖中蘭新鐵路主要沿(

)A.盆地分布 B.山脊線分布 C.城鎮(zhèn)分布 D.等高線分布21.圖中蘭新高鐵未沿原有的蘭新鐵路選線,而從吐魯番市北郊通過的最主要原因是(

)A.線路較短 B.運速較快 C.運輸需求 D.降低成本22.圖中鐵路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礙是(

)①風沙嚴重②夏季洪澇③凍土廣布④地震多發(f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20.D21.C22.A【解析】20.讀圖可知,吐魯番市位于盆地谷底,蘭新鐵路沒有經過吐魯番市,AC錯誤。蘭新鐵路主要沿1000米等高線分布,并未沿山脊線分布,B錯誤,D正確。故選D。21.讀圖可知,蘭新高鐵選線較蘭新鐵路彎曲,故線路較長,且穿過的等高線條數多,相對高度大,修建難度大,故成本較高,AD錯誤。高鐵速度較快,為確保安全,選線要盡可能走直線,而蘭新高鐵線路較彎曲,故不是因為其運速快,B錯誤。據文字材料可知,蘭新鐵路修建時國家經濟困難,技術水平較低,為了降低成本和工程量等,故沿1000米等高線修建,距吐魯番市較遠,不便于人們出行和運輸,因此為滿足吐魯番市的運輸需求,促進其對外聯(lián)系,2014年年底建成了從吐魯番市北郊通過的蘭新高鐵,C正確。故選C。22.圖示區(qū)域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嚴重,冬春季節(jié)大風日數多,風沙嚴重,①正確。夏季,天山山區(qū)降水較多,加上冰雪融水較多,河流進入汛期,容易引發(fā)洪澇,②正確。據圖中等高線可知,鐵路線幾乎都在海拔1000米以下,一般不會遇到凍土問題,③錯誤。我國西北地區(qū)處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運動不活躍,地震發(fā)生較少,④錯誤。故選A?!军c睛】高鐵線路選擇主要考慮社會經濟、自然環(huán)境、科學技術等因素。在實際選線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進行分析。東非大裂谷南起200S附近的贊比西河河口,向北縱貫東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并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和約旦河谷附近。東非大裂谷帶發(fā)育有串珠狀的湖泊,既有咸水湖,又有淡水湖。大裂谷每年以幾毫米到幾十毫米的速度加寬。下圖為東非大裂谷局部及其形成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東非大裂谷現今地貌的形成過程是(

)A.地殼抬升→巖層斷裂下陷→外力作用 B.褶皺隆起→巖層斷裂下陷→外力作用C.地殼抬升→巖層斷裂下陷→巖漿活動 D.褶皺隆起→巖層斷裂下陷→巖漿活動24.下列關于姆韋魯湖和魯夸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姆韋魯湖為淡水湖、外流湖 B.魯夸湖為淡水湖、內流湖C.姆韋魯湖為咸水湖、內流湖 D.魯夸湖為咸水湖、外流湖25.推測兩億年后東非高原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與當前相比的變化是(

)A.陸地面積擴大 B.氣候暖干化 C.水生植物增多 D.森林面積減少【答案】23.A24.A25.C【解析】【分析】23.東非高原地區(qū)地質歷史時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整體抬升,由于抬升作用,板塊發(fā)生張裂,地殼出現了南北向大斷裂,兩側巖體相對抬升,中間巖體斷裂下陷,而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現今的地表形態(tài),A正確。BCD錯誤。故選A。24.A姆韋魯湖下陷幅度小,湖面海拔較高,湖水通過河流外泄,鹽分不易積累,因而屬于淡水湖、外流湖;魯夸湖下陷幅度大,湖面海拔相對較低,湖水無法通過河流外泄,加之圖示區(qū)域緯度較低,湖泊蒸發(fā)量較大,鹽分不斷積累,故魯夸湖屬于咸水湖、內流湖。A正確。BCD錯誤。故選A。25.隨著東非大裂谷不斷張裂,裂谷處將會形成新的大洋,陸地面積可能會減小,受海洋影響,局部氣候會變得暖濕;部分區(qū)域距海更近,受海洋影響,降水增多,植被由草原變?yōu)樯?,森林面積可能增加;局部地區(qū)可能由陸域變?yōu)楹S颍脖豢赡苡申懮優(yōu)樗?。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組主要考查東非大裂谷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二、綜合題2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下圖為黃土高原及周邊地區(qū)年降水量等值線圖。材料二:侵蝕模數指表層土壤在自然營力(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和人為活動等的綜合作用下,單位面積和單位時間內被剝蝕并發(fā)生位移的土壤侵蝕量。其單位為t/(km2·a)。下圖為延安燕兒溝流域土壤侵蝕與降雨量動態(tài)圖。(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描述黃土高原地區(qū)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闡釋導致圖中侵蝕模數變化的人為原因。(3)分析侵蝕模數變化后會帶來的積極影響。【答案】(1)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2)工程建設,如護坡工程;生物措施,如植樹造林;農業(yè)結構調整,如退耕還林等。(3)減少水土流失;恢復、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植被覆蓋率;降低河流含沙量;減輕水旱災害等。【解析】【分析】本大題以黃土高原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降水分布、水土流失治理等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1)讀圖可知,黃土高原地區(qū)的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黃土高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秋季降水多,可知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2)由材料可知,侵蝕模數指表層土壤在自然營力(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和人為活動等的綜合作用下,單位面積和單位時間內被剝蝕并發(fā)生位移的土壤侵蝕量。圖中侵蝕模數總體是逐漸減少的,這是由于2004年以前降水量減少,侵蝕模數減少,之后雖然降水增多,但是由于人類護坡工程、植樹造林和農業(yè)結構調整,植被得到恢復,侵蝕模數繼續(xù)減少。(3)由分析可知,侵蝕模數整體上是不斷降低的,說明水土流失不斷減弱,可以恢復甚至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植被覆蓋率,可以降低河流含沙量,減輕水旱災害。2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位于澳大利亞南部沙漠中的庫伯佩迪盛產蛋白石(即貓眼石),吸引了大批白種人前往該地淘寶,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近4000人的小鎮(zhèn)(如左圖)。這是一座奇特的地下小鎮(zhèn),這里的人們全都生活在地下。該地下小鎮(zhèn)與地上城鎮(zhèn)一樣,供水、供電、交通、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地下小鎮(zhèn)所有房間均有豎井(如右圖)通到地表。早期庫伯佩迪小鎮(zhèn)的生產、生活能源由自帶燃油發(fā)電轉變?yōu)閺陌⒌氯R德架線供電。隨著蛋白石的減少,庫伯佩迪小鎮(zhè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1)試指出庫伯佩迪小鎮(zhèn)建在地下的原因及地下豎井的作用。(2)庫伯佩迪小鎮(zhèn)最適宜開發(fā)的新能源是太陽能,指出其開發(fā)的有利條件。(3)有人認為,庫伯佩迪小鎮(zhèn)以后會不斷衰落直至消失;也有人認為,庫伯佩迪小鎮(zhèn)以后會發(fā)展的更好。你贊成哪種觀點?并說明理由。【答案】(1)原因:該地位于熱帶沙漠地區(qū),白天氣溫極高,地表酷熱難耐,不宜居??;地下溫度較低且比較穩(wěn)定,適宜居住。通風,加快污濁空氣的排出和新鮮空氣的輸入;散熱,把地下生產、生活中排放的廢熱排出地表;除濕,將地下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水汽排出地表,有利于人體健康。(2)這里氣候干旱,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氣溫高,熱轉換效率高;太陽能資源清潔、無污染;土地面積大,地租低。(3)更好:盛產蛋白石,增加經濟收入,利用獨特的沙漠風光發(fā)展旅游業(yè),開發(fā)太陽能資源。消失:水源短缺,自然環(huán)境惡劣,蛋白石的減少,資源枯竭。【解析】【分析】本題目以澳大利亞南部沙漠中的庫伯佩迪為背景材料,涉及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及資源開發(fā)利用問題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yǎng)。(1)庫茲佩迪小鎮(zhèn)建在地下的原因主要與當地沙漠環(huán)境有關,該地位于熱帶沙漠地區(qū),白天氣溫極高,地表酷熱難耐,不宜居??;地下溫度較低且比較穩(wěn)定,適宜居住。小鎮(zhèn)地下豎井主要是為了保持通風和散熱,具體作用有通風,加快污濁空氣的排出和新鮮空氣的輸入;散熱,把地下生產、生活中排放的廢熱排出地表;除濕,將地下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水汽排出地表,有利于人體健康。(2)庫茲佩迪位于熱帶沙漠地區(qū),最適宜開發(fā)的新能源是太陽能;開發(fā)的有利條件有這里氣候干旱,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氣溫高,熱轉換效率高;太陽能資源清潔、無污染;土地面積大,地租低。(3)觀點類題目理由合理即可。更好理由是:庫伯佩迪小鎮(zhèn)可持續(xù)發(fā)展要充分利用優(yōu)勢資源并保護生態(tài)的同時增加經濟收入,庫茲佩迪可以利用獨特的沙漠風光發(fā)展旅游業(yè),開發(fā)太陽能資源,加快資源型城鎮(zhèn)向服務型城鎮(zhèn)轉型。消失的理由是:庫伯佩迪位于澳大利亞南部沙漠中,水源短缺,自然環(huán)境惡劣,晝夜溫差大;生活成本高;交通不便;農業(yè)條件差;蛋白石的減少,經濟發(fā)展前景不明。2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早在18世紀就存在海上絲路——海參貿易航線。??_人在每年12月從望加錫出發(fā)到澳大利亞北部再向東至卡奔塔利亞灣進行海參捕撈、加工,于7月向北回到望加錫;再通過華商將海參輸送到中國廈門,這些海參能滿足當時中國海參需求量的約1/4。材料二:下圖為中澳海參捕撈、貿易路線圖,下表為望加錫和艾利安格拉降水資料。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望加錫降水量/mm7345333912351276648153283273549艾利安格拉降水量/mm204243269181371041.341655161(1)說明望加錫和艾利安格拉降水特點的差異并分析原因。(2)根據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分析??_人前往澳大利亞北海岸進行海參捕撈的時間與航線的合理性。(3)根據材料,分析望加錫遠洋海參捕撈業(yè)發(fā)展的有利條件?!敬鸢浮?1)差異:望加錫年降水量更大(艾利安格拉年降水量更?。?望加錫雨季更長(艾利安格拉雨季稍短);望加錫雨季降水更多(艾利安格拉雨季降水較少)。原因:望加錫緯度更低,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時間更長(艾利安格拉緯度較高,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時間稍短)﹔望加錫附近海域廣,水汽充足(艾利安格拉受西側陸地影響,西北風帶來水汽較少,雨季降水稍少)。(2)12月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