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9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3/3D/wKhkGWewA32AVPoWAAKGySdL1Vo937.jpg)
![《三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9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3/3D/wKhkGWewA32AVPoWAAKGySdL1Vo9372.jpg)
![《三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9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3/3D/wKhkGWewA32AVPoWAAKGySdL1Vo9373.jpg)
![《三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9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3/3D/wKhkGWewA32AVPoWAAKGySdL1Vo9374.jpg)
![《三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9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3/3D/wKhkGWewA32AVPoWAAKGySdL1Vo93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截至2024年)【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疽摇坑帜衔謇?,諸峰森叢江右,石崖回亙①,亦猶山門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復有石森列,若立而傴僂,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謂此處有“八仙對奕”,豈即此耶?至此江稍轉西南,其東岸有聚落②日雞臘,乃柳州東南陸路大道也。道側有溪自西來入,于是舟轉東行。五里,轉而南,有崖懸突江左,層累疊嵌,光采離奇。眺其東,有尖峰彎豎,形若牛角。既而東轉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沖。江流環(huán)其三面,中成盤涯,若犁之尖,故名。忽轉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復轉東去。北山松檜③森然。遙聞灘聲如雷,久之始至,則懸流回瀑,一瀉數里,是曰橫旋灘。(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有刪減)【注釋】①亙:連綿不斷。②聚落:村落,③檜:樹名。又名松柏、刺柏。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有時朝發(fā)白帝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春冬之時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C.乃柳州東南陸路大道也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D.是曰橫旋灘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8.把選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舟人謂此處有“八仙對弈”,豈即此耶?9.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忽轉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復轉東去10.甲乙兩文皆描繪山水。乙文描寫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夏天的江水與乙文橫旋灘的水相同之處是_____、____?!緟⒖即鸢浮?.D8.(1)從三峽開始算起,綿延七百里,兩岸都是緊密相連的山峰,幾乎沒有任何缺口。(2)船夫說這里就是“八仙對弈”的地方,難道就是這里嗎?9.忽轉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復轉東去10.①.森列②.離奇③.盛大④.湍急【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動詞,出發(fā)/動詞,被任用;B.名詞,季節(jié)/副詞,按時;C.動詞,表判斷,是/副詞,才;D.都是代詞,這;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1)略無:完全沒有。闕:同“缺”,缺口、中斷。(2)謂:說。豈:難道。即:就是。【9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忽然轉向北,直接抵達牛角山下,又轉向東去?!昂鲛D而北”表示方向的轉變,是一個完整的表述;“直抵牛角山下”是說抵達的地點,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復轉東去”又是新的方向變化。故斷句:忽轉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復轉東去?!?0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前兩空,結合【乙】“而其上復有石森列,若立而傴僂,若坐而箕踞者”“有崖懸突江左,層累疊嵌,光采離奇”可知,乙文描寫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山上石頭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著彎腰,有的像坐著叉開腿的樣子;懸崖突立在江左,層層疊疊地鑲嵌著,光彩奇異。據此可知,其中石的特征是森列、離奇。后兩空,結合【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可知,三峽夏季水勢浩大,漫上兩岸的丘陵。水流湍急,行駛在江流上的小船速度極快。結合【乙】“忽轉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復轉東去。北山松檜森然。遙聞灘聲如雷,久之始至,則懸流回瀑,一瀉數里,是曰橫旋灘”可知,奔騰的旋灘水流發(fā)出的聲音好像雷鳴。據此可知,甲文夏天的江水與乙文橫旋灘的水相同之處是:水勢浩大、水流湍急?!緟⒖甲g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疽摇坑窒蚰衔謇?,眾多山峰在江右密集叢生,石崖回繞綿亙,也像山門排列在江左那樣,而山上又有石頭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著彎腰,有的像坐著叉開腿的樣子。船夫說這里有“八仙對弈”,難道就是這里嗎?到這里江水漸漸轉向西南方,它的東岸有個村落叫雞臘,是柳州東南方向的陸路大道。道路旁邊有條溪流從西邊流來,于是船轉向東行。五里,又轉向南,有懸崖突立在江左,層層疊疊地鑲嵌著,光彩奇異。眺望它的東邊,有尖峰彎彎地豎起,形狀像牛角。接著向東轉五里,江北的村落出現(xiàn)了,名叫犁沖。江流環(huán)繞著它的三面,中間形成盤狀的水邊陸地,像犁的尖,所以得名。忽然轉向北,直接抵達牛角山下,又轉向東去。北山松樹檜樹森然。遠遠聽到灘聲如雷,過了很久才到達,原來是高懸的急流和回旋的瀑布,一瀉數里,這里叫做橫旋灘。(2024年遼寧?。静牧弦弧咳龒{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静牧隙抗Φ滤卵佣校劣袢铰?,臨水有亭。山根中時出清泉,激噴巉石中,悄然如語。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結雪,匯於池中。見石子鱗鱗,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寶妝施。蕩漾不停,閃爍晃耀。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潛鱗了然,荇發(fā)可數。兩岸垂柳,帶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齒相次。間以獨木為橋,跨之濯足,沁涼入骨。折而南,為華嚴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詰曲。突兀奮怒,皺云駁霧,較華嚴洞更覺險怪。后有竇,深不可測。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積雪未消。柳堤一帶,不知里數,裊裊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間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鳥聲百囀,雜華在樹,宛若江南三月時矣。(節(jié)選自袁中道《西山十記·記二》)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乘奔御風”中的“奔”,動詞用作名詞;“折而南”中的“南”,名詞用作動詞。B.材料一與李白《早發(fā)白帝城》都寫到了猿聲,但表達的情感不同。C.“見石子鱗鱗”中的“鱗鱗”,“潛鱗了然”中的“鱗”和《岳陽樓記》中“錦鱗游泳”的“鱗”都代指魚。D.材料二中“浩浩”和“晶晶”用詞巧妙,大田水面闊大和小田精致閃亮相互映襯。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峽是一個文化寶庫,有很多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發(fā)生于此,有白帝城托孤、昭君屈原故里、神女峰傳說等。B.“曦”文中指太陽,在古代還有很多的別稱,如金烏、東君、羲和、刑天等;月也有很多別稱,如冰輪、金蟾、嬋娟、夸娥等。C.“亭臺樓閣”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各具特色。亭小巧,多為開敞式;臺高起,可觀景;樓多層,兼具實用和文化功能;閣造型靈活,多用于藏書、閱文。D.柳樹以優(yōu)美的形態(tài),成為我國園林藝術中重要的觀賞樹種,在隋煬帝修建大運河時,廣泛種植應用于防洪護堤。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11.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三處),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積雪未消。12.小誠發(fā)現(xiàn),兩文在寫景順序、語言風格、情感上有較大差異,值得探究。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9.C10.B
11.譯文:它的上面是望湖亭,遠望西湖明亮得像半個月亮,如像積雪沒有消融。斷句: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積雪未消。
12.寫景順序:材料一先寫山,再按季節(jié)變化寫水,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材料二移步換景以游蹤為線索,逐步展開對沿途景色的描繪。語言風格:材料一凝練大氣,材料二清新細膩。情感上:都有對景色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材料一多了一層凄美悲涼之感?!緦дZ】酈道元的《三峽》以宏偉的自然景觀為主,重在描繪氣勢磅礴的山川和猿聲傳情的孤寂感,語言簡練,富有節(jié)奏感。袁中道《西山十記》則注重細致的描繪,勾勒出山水間的靈動與雅趣,語言優(yōu)美且富有生活氣息。兩篇文章在寫景順序上,一者縱向展開,一者橫向鋪陳;情感上,前者多表現(xiàn)孤寂與壯麗,后者表現(xiàn)閑適與生動。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C.有誤,“見石子鱗鱗”中的“鱗鱗”,意思是像魚鱗一樣細密整齊;故選C。10.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B.有誤,刑天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位人物,他是一位勇猛的戰(zhàn)神,因和天帝爭神而被砍去頭顱,但他仍然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與太陽無關;夸蛾是傳說中的大力神,與月亮無關;故選B。1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和斷句。本句重點詞語:其:代詞,它。為:是。明:明亮。如:像。消:消融。從語法結構上看,“其上為望湖亭”是一個主謂賓結構,主語是“其上”,謂語是“為”,賓語是“望湖亭”?!耙娢骱笔且粋€動賓結構,動詞是“見”,賓語是“西湖”。“明如半月”和“又如積雪未消”都是主謂賓結構加上比喻的修辭,其中“明”和“又如”是謂語,“如半月”和“積雪未消”是賓語部分。故劃分為: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積雪未消。1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對比閱讀。《三峽》是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xiàn)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段魃绞洝分傅氖敲鞒械绖?chuàng)作的文言文,主要內容是記錄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所見所聞。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材料二描繪了作者袁中道游覽西山時所見的美麗景色。從功德寺出發(fā),他沿著河流前行,經過玉泉山麓,欣賞了清泉、裂帛泉等自然景觀的奇特與美麗。接著,他描繪了河水、兩岸的垂柳、石梁以及獨木橋等景色,展現(xiàn)了沿途風光的清新與寧靜。隨后,他轉向南行,參觀了華嚴寺及其洞穴,感受了洞內的險怪與神秘。最后,他遠眺了西湖的美景,以及溪壑間農田的勞作景象,整體呈現(xiàn)出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田園風光畫卷。從寫景順序上看:材料一,先寫山再按季節(jié)變化寫水。文章開篇即描繪了三峽兩岸連山、重巖疊嶂的壯觀景象,通過“略無闕處”、“隱天蔽日”等詞句,將山的連綿不斷和雄偉高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隨后,作者按照季節(jié)的變換,分別描繪了夏水的迅猛、春冬之水的清澈與生機,以及秋霜之時的凄清與哀婉。這種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寫法,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景色變化。材料二,移步換景以游蹤為線索。文章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從功德寺出發(fā),沿河而行,逐步展開對沿途景色的描繪。從玉泉山麓的清泉、裂帛泉的沸冰結雪,到河水的深碧泓澄、兩岸的垂柳石梁,再到華嚴寺的洞穴、望湖亭的遠眺,直至柳堤的裊裊濯濯和田間的勞作景象,每一處景色都隨著作者的腳步而逐一呈現(xiàn)。從語言風格上看,材料一凝練大氣:酈道元在描繪三峽景色時,語言簡練而富有氣勢。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僅用寥寥數字便勾勒出了三峽山峰之高峻、峽谷之幽深的景象。又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以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了夏水之急速。材料二清新細膩:袁中道在描繪西山景色時,語言則顯得更為清新細膩。他善于捕捉景物的細節(jié),如“水仰射,沸冰結雪”、“石子鱗鱗,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等詞句,都生動地描繪了景物的形態(tài)和色彩。同時,他還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從情感表達上看,兩篇文章都表達了對所描繪景色的熱愛和贊美之情。無論是三峽的雄偉壯觀還是西山的清新秀麗,都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無窮魅力。而材料一多了一層凄美悲涼之感,在描繪三峽秋霜之時的景色時,作者通過“高猿長嘯”、“哀轉久絕”等詞句,營造出了一種凄清哀婉的氛圍。這種氛圍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還使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淡淡的哀愁和悲涼。而材料二則更多地展現(xiàn)了景色的清新秀麗和生機勃勃,沒有這種凄美悲涼之感。據此概括作答即可?!緟⒖甲g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峽之間,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中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肅殺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薄疽摇抗Φ滤?,沿著河向前走,到玉泉山邊,靠近水邊有一座亭子。山根中時常出現(xiàn)清泉,清泉噴在高峻的山石上,好像人說話一樣,到了裂帛泉,水向上噴射,泉水噴出的白色水沫,像是涌出的冰塊和雪花,交匯在池中??匆姵刂械氖酉篝~鱗一樣細密整齊,經陽光照射,石子現(xiàn)出眾多的紅綠色,像用金沙鋪地,用七寶妝點,水波蕩漾不停,閃爍晃耀。注于入到河中,河水深綠色,水深而廣,水澄澈迅疾,水中游魚清晰可見,荇菜的根莖清晰可數。兩岸垂柳,帶拂清波,河上的石堰,色白如雪,如雁行般,依次排列。其間用獨木做橋,騎坐其上在水中洗腳,沁涼入骨。折回而向南,有華嚴寺,有的洞可容那一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觀音大士洞,石頭的紋理彎曲,石頭姿勢多變,比華嚴洞更覺得險俊奇怪。后面有小洞,深不可測。它的上面是望湖亭,望見西湖明亮得像半個月亮,如像積雪沒有消融,柳堤一帶,不知有多少里,堤上樹木隨風飄動,清新光潔,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溪壑間百姓正在田里勞動,大田水大的樣子,小田透明的樣子。鳥聲百轉千回,各種花在樹木間開放,好像江南三月的時節(jié)了。(2024年山東德州)【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疽摇孔岳捉谛写蠼?,江南群山,蒼翠萬疊,如列屏障,凡數十里不絕。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風張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搖兀掀舞,才如一葉。過獅子磯,一名佛指磯,蘚壁百尺,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猶恨舟行北岸,不得過其下。旁有數磯亦奇峭,□皆非獅子比也。至馬當,所謂上元水府②。山勢尤秀拔,正面山腳直插大江。廟依峭崖架空為閣,登降者皆自閣西崖腹小石徑,捫蘿側足而上,宛若登梯?!壑潦谙?,忽晝晦,風勢橫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趨小港,竭力牽抗,僅能入港。(選自陸游《入蜀記》,有刪改)【注釋】①二千斛舟:指載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單位。②上元水府:長江水神廟之一。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沿溯阻絕溯:逆流而上 B.空谷傳響響:回聲C.凡數十里不絕絕:滅絕 D.猶恨舟行北岸恨:遺憾6.最適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項是()旁有數磯亦奇峭,□皆非獅子比也。A.故B.以C.乃D.然7.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解釋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兩篇文章都是先總體概寫江邊群山連綿的雄偉景象,后細致描繪山水和林巒。B.甲文著重抓住不同季節(jié)景物特征描寫,乙文著重刻畫一日內不同時段的景物。C.同樣是寫江流迅疾的特點,甲文以正面描寫為主,乙文則以側面描寫為主。D.兩篇文章都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以及游賞過程中的人生感悟。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9.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緟⒖即鸢浮?.C6.D7.C8.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9.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窘馕觥?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C.“凡數十里不絕”是意思是(山巒連綿的景象)共數十里沒有中斷。絕:斷,表示聲音或景象等持續(xù)不斷,沒有中斷,不是“滅絕”的意思,錯誤;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虛詞用法。兩個句子意思分別為“旁邊還有幾個小石磯,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獅子磯”。從句意上看,前后兩個句子形成的是轉折關系。從連詞角度考慮以下幾個字。A.“故”在句首,一般是“所以”的意思,表結果;B.“以”可以理解為“因為”,表因果;C.“乃”可以理解為“于是”“才”,分別表承接和條件關系;D.“然”作為連詞,表示轉折關系,即“然而,但是”的意思,用來連接前后兩個相對立或相反的分句;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A.錯誤。乙文則主要描述了從雷江口到大江的景色,包括江南的群山和江面的浩渺,但并未細致描繪山水和林巒;B.錯誤。甲文確實著重描寫了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特征,但乙文并未著重刻畫一日內不同時段的景物,而是主要描述了沿途的地理景觀和自然景觀;C.正確。甲文通過直接描述水流的速度和力量來展現(xiàn)江流的迅疾,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而乙文則通過描述大船在江面上的搖晃和舞動,以及船工們緊張的神情和動作,來間接表現(xiàn)江流的迅疾和危險,這是側面描寫的手法;D.錯誤。雖然兩篇文章都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但甲文并未明確表達游賞過程中的人生感悟,而乙文則更多地描繪了旅途中的驚險和艱辛;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以直譯為主。重點的詞語:雖:即使;乘:騎;奔:飛奔的馬;御:駕著;御風:疾風,以:比;疾:快?!?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語境斷句??山柚鷺酥拘栽~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青色的樹林和綠色的竹子,倒掛在石壁上,這種景象是圖畫也難以描繪的。斷句應該在“青林綠筱”和“倒生壁間”之間,前者是主語,后者是謂語;“圖畫有所不及”是對前面景物的評價,故應該單獨斷開。故斷句為: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緟⒖甲g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慘悲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疽摇繌睦捉诔鲂羞M入長江。江南的群山,林木蒼綠,山巒重疊,好像一列屏障。總共行駛數十里連綿的景象沒有中斷。從金陵向西,都未曾看到這樣的景象。這一天,順著風張起風帆,船行得非???。然而江面水面遼闊,白色的浪花像山一樣涌來。所乘坐的雖是載重兩千斛的大船,在江面上的搖晃和舞動,好像是一片樹葉。過了獅子磯,有一座山名叫佛指磯,長滿苔蘚的峭壁有百尺高。青色的樹林和綠色的竹子,倒掛在石壁上,這種景象是圖畫也難以描繪的。很遺憾船行駛在北岸,不能穿過山下。旁邊還有幾個小石磯,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獅子磯。到了馬當山,這里正有所說的長江上水神廟。這里山勢尤其俊秀挺拔,正面山腳直插入長江。水神廟依靠著懸崖峭壁架空而建為樓閣。登或下的人都要走樓閣西邊懸崖旁的小石徑。攀援葛藤側著腳向上,好像登梯子……船行在石壁之下,白天忽然變得晦暗,風很大,船上的人非常驚恐,變了臉色。急忙放下風帆,趕快駛入港灣,用盡力氣牽拉,抵抗風速,船僅能剛剛駛入港灣。(2024年山東濟寧)【甲】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酈道元《三峽》節(jié)選)【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鄉(xiāng),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游冀、雍②,然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币椅淘唬骸安钜樱曛?!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弊匀粘鲋帘∧海阎涟肷揭?。【注釋】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兩個州名,在今約山西、陜西、甘肅一帶。③曩:以往、過去。23.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24.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的實詞。(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2)清榮峻茂__________________(3)甲翁之妻子去鄉(xiāng)__________________(4)差矣,汝之言__________________25.下列句中加點字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選擇題相應位置,答在此處無效)A.春冬之時公將鼓之B.自三峽七百里中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C.同邑而居笑而止之曰D.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扶蘇以數諫故26.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7.【甲】文寫游三峽,【乙】文寫登泰山。兩文在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的主題上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23.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24.①.這里指飛奔的馬②.茂盛③.妻子和兒女④.你25.C26.(1)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2)從前的愚公,快九十歲了還可以移山,現(xiàn)在我們才過了六十歲,哪里老呢!27.表達方式:甲文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乙文主要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主題:甲文突出了三峽山和水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乙文通過講述二翁登泰山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具備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才能戰(zhàn)勝困難的道理?!窘馕觥俊?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句子意思讀不懂的時候,也可根據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構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習慣句式等斷句。該句意為:那山我也沒有登過,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不足以登上它?!坝唷笔钦湓挼闹髡Z,“亦未登”是人物的狀態(tài),“是山”指前文中的泰山,可作為這句話的賓語,其后應斷一處,表達了“我”沒有登上這座山的情況?!叭弧北磙D折,“老矣”表現(xiàn)“我”現(xiàn)在的年齡狀態(tài),也是后文“恐力不勝”的背景。據此可斷句為: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24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句中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該句意為: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奔:這里指飛奔的馬。(2)該句意為:水清樹榮山高草茂。茂:茂盛。(3)該句意為:甲老翁的妻子、子女離開故鄉(xiāng)。妻子:妻子和兒女。(4)該句意為:你說的不對!汝:你?!?5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句中的含義及用法。A.助詞,的/助詞,補足音節(jié),不譯;B.介詞,在/名詞,自己;C.都是:連詞,表順承;D.動詞,及,比得上/連詞,因為;故選C。【2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重點詞:(1)略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缺口,空隙。(2)曩:先前、以前;且:將近;方:才;逾:超過?!?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章表達方式及主題的對比閱讀。從表達方式上看,《三峽》是一篇典型的游記散文,酈道元通過細膩的筆觸,詳細描述了三峽的自然風光、地理環(huán)境,主要采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如:“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等等?!抖痰翘┥健穭t通過敘述和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兩位老翁一起攀登泰山的故事,主要采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從主題上看:根據甲文中“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等句可知,作者通過描繪三峽壯麗景色,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神奇與美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根據乙文“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吾力尚可,無需相扶”等句可知,作者通過展現(xiàn)兩位老翁在攀登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相互鼓勵以及最終的成功登頂這一過程,傳達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積極思想,告訴人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戰(zhàn)勝困難的道理。同時,也傳達了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美好品質。據此總結作答即可?!緟⒖甲g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疽摇繌那坝袃蓚€老翁,住在同一個巷子里,關系非常友好。甲老翁的妻子、子女離開故鄉(xiāng),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帶著酒去乙翁的家,兩個人一起喝酒,十分快樂!乙翁說:“以前我曾去翼,雍兩州遠處交游,但沒有登過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說:“那山我也沒有登過,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不足以登上它?!币椅陶f:“你說的不對!從前的愚公,快九十歲了還可以移山,現(xiàn)在我們才過了六十歲,哪里老呢!”甲翁說:“那太好了?!钡诙?,兩個老人都去了,走過錢塘,渡過長江,到泰山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用互相攙扶?!睆奶柍鰜淼奖∧航蹬R,已經走過了半座大山。(2024年四川廣安)【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ㄡB道元《三峽》)【乙】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數里,草木漸秀潤,山竦出,嶄然露芒角。水聲鏘然鳴兩峰間,心始異之,又盤山行十許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環(huán)而衛(wèi)者。嘉木奇卉被之,蔥茜濃郁。又行數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為迅流者焉。陰木蔭其顛⑤,幽草繚其趾⑥。賓欲休,咸曰:“莫此地為宜。”(節(jié)選自麻革《游龍山記》)【注釋】①提:同“揖”,拱手行禮。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發(fā)現(xiàn)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為池塘,緩緩流動。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縫隙。⑤顛:上方。⑥趾:岸邊。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略無闕處闕:______(2)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3)心始異之異:______(4)環(huán)而衛(wèi)者環(huán):______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2)賓欲休,咸曰:“莫此地為宜?!?7.甲文描寫三峽秋季景色卻不見“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三峽秋季特點的?18.甲乙兩文所描繪的山的形態(tài)有哪些共同特征?請簡要分析?!緟⒖即鸢浮?5.①.闕:通“缺”,缺口,空隙②.襄:漫上③.異:意動用法,感到驚異④.環(huán):環(huán)繞16.(1)即使騎上飛奔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2)賓客們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說:“沒有比這里更適宜的地方了?!?7.寫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18.甲乙兩文所描繪的山都具有連綿不斷、險峻高聳、奇特的特點。這些共同特征不僅描繪了山的自然形態(tài),也賦予了山以生命和情感,使讀者能夠在心中構建起一幅生動的畫卷?!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句意: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闕:通“缺”,缺口,空隙。(2)句意: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襄:淹上,漫上。(3)句意:我心里對龍山景象開始感到驚異起來。異:意動用法,感到驚異。(4)句意:環(huán)繞著護衛(wèi)的樣子。環(huán):環(huán)繞?!?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雖,即使;御,駕;奔,飛奔的馬;不以,不如;疾,快。(2)欲,想要;休,休息;咸,都;宜,適宜,合適?!?7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由甲文尾段“每至晴初霜旦”可知,“霜”字直接點明了秋季的特征,因為只有在秋天才會出現(xiàn)霜,通過這一個字巧妙地傳達出季節(jié)是秋季。由甲文尾段“林寒澗肅”可知,直接寫出了秋季景色所帶來的寒冷和寂靜之感,讓人直觀地感受到秋季的清寒。而“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猿鳴三聲淚沾裳”,猿猴的長嘯在寂靜的山谷中回蕩,更增添了蕭瑟凄涼的氛圍,用聲音側面烘托出秋季的蕭索?!昂蓖怀隽谁h(huán)境的寒冷,“肅”強調了氛圍的肅穆、寂靜,“凄”和“哀”則直接體現(xiàn)了那種凄涼悲哀的情緒,這幾個字精準地捕捉到了三峽秋季景色給人的整體感受,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秋季的神韻和獨特氛圍。通過這些方面的綜合描寫,雖未直接言明“秋”,卻將三峽秋季的特點鮮明地展現(xiàn)了出來。【18題詳解】本題考查比較閱讀。①甲文中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和乙文中的“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環(huán)而衛(wèi)者”都表達了山脈連綿不絕的特點,給人一種壯闊的感覺。②甲文中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和乙文中的“山竦出,嶄然露芒角”都描繪了山峰險峻、高聳入云的景象,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雄偉壯觀。③甲文中的“絕??多生怪柏”和乙文中的“嶄然露芒角”“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環(huán)而衛(wèi)者”都描述了山形態(tài)的獨特和奇異?!緟⒖甲g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慘悲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疽摇縿傔M入山谷,覺得沒有什么奇異的東西。沿著溪流曲折前行數里,草木逐漸秀麗豐潤起來,山峰高聳突出,嶄然露出鋒芒。流動的溪水之聲鏘然鳴響于兩邊的山峰間,我心里對龍山景象開始感到驚異起來,又回旋地環(huán)繞著山前行了十幾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來,好像拱手相迎,環(huán)繞著護衛(wèi)的樣子。上好的樹木和奇異的花卉覆蓋著山坡,翠綠繁茂,花香濃烈。又行幾里,發(fā)現(xiàn)一股水深而清澈、聚為池塘緩緩流動的泉水。潛流地下的泉水從石縫中冒出來,相互沖激著成為快速流動的溪流。茂盛的樹木遮蓋在溪水的上方,幽深的野草纏繞著它的岸邊。賓客們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說:“沒有比這里更適宜的地方了?!保?024年云南省)【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ㄟx自《三峽》)【乙】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奔糙叾仁立谄僖?。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③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游人坐欹⑥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節(jié)選自《觀第五泄①記》)【注】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今浙江境內。②罅(xià):縫隙,裂隙。③掉:搖動。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折。⑥欹(qī):斜靠。22、請用“/”給[乙]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兩處)(2分)疾趨度石罅瀑見2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略無闕處
②良多趣味③從山門右折
④虛空皆緯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數步,聞疾雷聲,心悸。25、請概括[甲][乙]兩文寫景的特點。(3分)【參考答案】22、疾趨/度石罅/瀑見。23、①同“缺”,中斷
②很,甚
③向右
④都24、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②走幾步聽到很響的打雷聲,心里感到害怕。25、甲文“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寫出水清的特點。乙文“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寫出水的氣勢非常雄壯的特點?!緟⒖甲g文】【乙】從廟門往右拐,有一個石頭鋪的小路。走幾步聽到很響的打雷聲,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說:“這是瀑布的聲音?!笨觳阶呷ィ~過一塊石頭縫隙,就看見了瀑布。石頭青綠,陡峭如刀削,達不到寸膚(長度單位)的寬度,三面石頭就像外城一樣聳立。瀑布在青壁間落下,震撼著山谷,就像直著向下噴出雪花一樣,突兀的巖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邊水浪突然卷起來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人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游人們有的人坐,有的人靠著巖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臉接住迸起的水沫,開始就像一絲涼線,空空的都像編織物的橫線,到了飛雨瀉崖,還留戀不想回去。傍晚回來,游人們各自寫詩贊嘆。所看到的景色已經非常綺麗,回想起來更加變幻。(2023年西藏)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愀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見曦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B.沿溯阻絕溯:順流而下C.清榮峻茂榮:茂盛D.屬引凄異引:延長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其間千二百里其如土石何B.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則素湍綠潭出則無敵國外患者D.故漁者歌曰后遂無問津者8.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寫四季景象,未按時序來寫,而是借文脈之勢,先寫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壯。B.作者描繪三峽沉靜優(yōu)美的春冬景象時,運用了正側面描寫結合、動靜結合等手法。C.本文寫景語言精確凝練,如“林寒澗肅”四字,營造出秋天的肅殺氛圍。D.本文選自《水經注》?!端涀ⅰ肥俏覈糯乩砻休^高的文學價值。【參考答案】6.B7.D8.B(2023年山東濟南)【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六日,發(fā)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塘關,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西門正對滟滪堆③,碎石積成,出水數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于堆數十丈?!保ü?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注釋】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滟滪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6、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3分)A.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B.仰視天如匹練然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歐陽修《醉翁亭記》)C.有時朝發(fā)白帝
朝服衣冠,窺鏡(《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D.人大呼于旁則泉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7、下列對文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半夜時分從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的。B.雖然乘著馬在風中奔跑,也沒有走水路快。C.陸游一路行來,發(fā)現(xiàn)圣姥泉上面蓋著一塊有裂縫的石頭。D.乙文中作者從大溪口出發(fā),進入瞿塘峽,經過圣姥泉,到達瞿塘關。18、甲文中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寫出了山連綿不斷的特點,請找出乙文中描寫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點。(4分)【參考答案】16、C【解析:C.“朝”均為早晨,名詞A.“闕”同“缺”,動詞樓閣,名詞B.……的樣子,形容詞詞尾然而,連詞D.就,連詞如果,連詞】17、D【解析:A.“亭午”理解錯誤B.“雖”、“御風”理解錯誤C.“蓋”理解錯誤】18、①句子是“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2分)②特點是高聳、陡峭、崖壁平整(2分,每點1分,答對任意兩點即可給滿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乙】二十六日,我從大溪口出發(fā),進了瞿塘峽。江水兩旁山崖對立,高的仿佛到達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過。我仰頭望蒼天,卻發(fā)現(xiàn)原本寬廣的蒼穹在山崖的夾縫里就像是一匹白練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經落下去了,看起來猶如油盎。經過圣姥泉,發(fā)現(xiàn)大石上有一個豁口,只要有人在旁邊大喊,就會有泉水從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關,這里在唐朝時也叫夔州,與白帝城是相連的。關口的西門正對著石頭堆,是碎石累積的結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當地人說:“到夏秋季水面暴漲之時,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十丈了?!保?022年貴州安順)【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乙】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之句。山頂有大池,相傳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又有經行峽、歸坐峰,皆后人以貫休詩名之也。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干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沈括《夢溪筆談》,有改動)9.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A.自非亭午夜分/自嶺外望之B.不以疾也/皆后人以貫休詩名之也C.每至晴初霜旦/至谷中則森然干霄D.春冬之時/方有人見之10.將選文中下面語句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2)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1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12.【甲】文寫三峽景色之"奇",具體體現(xiàn)于_____;【乙】文雁蕩山之"奇"則盡在一個"___"字,兩文都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與贊美之情。(2分)13.簡要概括【乙】文中畫浪線部分的內容。(2分)【參考譯文】【乙】溫州雁蕩山(是)天下奇特、秀麗(的一座山),但是自古以來的地圖地理資料(對雁蕩山)都不曾有記載。(宋代)祥符年間,因為要建造玉清宮,開山砍伐木材,才有人發(fā)現(xiàn)這座山,這時還沒有山名。根據西域書記載,羅漢(名叫)諾矩羅的,住在中國東南大海邊的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唐朝和尚貫休寫《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的詩句。這(座)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可以)俯視大海,但(當時一般人)不知道雁蕩、龍湫所在的地方,后來(宋代)因為采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山頂有(一個)大湖,傳說把它當作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就把它當作(大、?。堜?。還有經行峽、宴坐峰,都(是)后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我觀察雁蕩山許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約)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雁蕩山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一些山谷里面。從周圍山地外面遠望這些山峰,什么也看不到;走到山谷里面,(才看到這些山峰)峭拔林立,直沖云霄。推究它(形成)的道理,應當是被山谷里的大水沖刷,沙土都沖走了,唯獨(剩下這些)巨大的巖石巍然挺立(在那里)。像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也)都(是)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2022年遼寧鐵嶺)【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節(jié)選自曾鞏《醒心亭記》)注:①灑然:瀟灑脫俗的樣子。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1)略無闕處
(2)素湍綠潭
(3)良多趣味
(4)草樹眾而泉石嘉
9、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2)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10、請用“/”符號給畫線的句子斷句。(2分)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11、【甲】【乙】兩文都寫了山,分別說說它們是如何表現(xiàn)山的特點的。(2分)【參考答案】8、(1)同“缺”,空隙、缺口(2)白色(3)甚,很(4)美好9、(1)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共2分,得分點:奔,飛奔的馬,1分;句意順暢,1分)(2)于是心胸瀟灑脫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長久地留在此地,忘記了回去。(共2分,得分點:句意順暢,1分;欲,想要,1分)10、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兩點得1分)11、甲文寫出了山的連綿不斷(廣度),高大雄偉(高度),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1分)。乙文寫出了群山環(huán)繞的樣子,直接寫出了山的特點(1分)。【參考譯文】【乙】看到群山環(huán)繞,白云山嵐水氣滋生蔓延,一望無際的曠野,花草樹木茂盛,山泉巖石秀麗,讓他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覺,他們的心也因驚奇而醒來,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2022年寧夏)【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乙】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7.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A.素湍綠潭(duān) B.飛漱其間(sù)C.飲少輒醉(zhè) D.觥籌交錯(gōng)8.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1)①沿溯阻絕()②絕??多生怪柏()絕:A.隔斷B.獨一無二C.極(高)D.氣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②臨溪而漁()臨:A.到B.居高面下C.將要D.照著字畫模仿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10.【甲】【乙】兩文同屬山水散文,都有動靜結合的寫法,請各舉一例?!敬鸢浮?.D8.(1)①A②C(2)①B②A9.(1)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10.【甲】示例: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疽摇渴纠簼u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字音。A.湍(duān)——(tuān);B.漱(sù)——(shù);C.輒(zhè)——(zhé);D.?。╣ōng)正確;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詞的理解,注意結合語境確定詞義。(1)①句意,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都被阻隔。絕,隔斷;故選A。②句意,江岸的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絕,極高的。故選C。(2)①句意,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臨,居高面下;故選B。②句意,到溪邊釣魚。臨,到。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注意:(1)御:駕著,駕駛。不以:不如。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2)“也”用于表肯定的判斷句。“不在……在……”,前半句作否定,后半句作肯定,確切地說是個選擇判斷句?!?0題詳解】本題考查對動靜結合寫法的概括。在《三峽》中:“素湍”即為白色的急流,為動態(tài),“綠潭”則是靜態(tài),“回清”回旋的清波是動態(tài)描寫,而“倒影”又為靜物,動靜彼此交叉結合,有張有弛;《醉翁亭記》中,從第一句可以看出,蔚然壯秀的瑯山是靜態(tài),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tài),山色蒼郁悅目,泉聲琮琮動聽,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參考譯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乙: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劣诒持鴸|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2022年海南)三峽酈道元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電。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6.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A.①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②略無闕處闕:同“缺”,缺口B.①至于夏水襄陵襄:沖上②沿溯阻絕絕:隔斷C.①雖乘奔御風奔:飛奔②素湍綠潭素:素雅D.①林寒洞肅肅:肅殺②屬引凄異引:延長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18.作者筆下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各有特征。(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詩句寫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點。(2)第③④段,作者分別用四個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寫了三峽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語言凝練俊雅?!敬鸢浮?6.C17.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18.①.水流湍急②.清榮峻茂③.林寒澗肅【解析】【16題詳解】C.①句意: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奔:飛奔的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素:白色。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這里指太陽?!?8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1)由第②段“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可知,這里化用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這里是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寫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點。(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榮峻茂”這極為精準的四個字,著重狀寫了三峽春冬之際,水、木、山、草四種景物的特點,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由此引發(fā)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澗肅”可知,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峽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據此概括即可?!緟⒖甲g文】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022年湖南株洲)三峽酈道元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沿溯阻絕溯:逆流而上B.則素湍綠潭湍:急流C.良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澗肅肅:嚴肅,嚴厲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略無闕處B.至于夏水襄陵C.清榮峻茂D.空谷傳響1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總體描寫三峽概貌,寫出了三峽的雄偉氣象,為下文具體景物的描繪提供了大背景。B.第②段中“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以乘奔馬、御風飛行作比,表現(xiàn)出江水一瀉千里的氣勢。C.文章結尾寫漁人的歌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進一步突出了三峽秋天的凄涼冷落。D.文章抓住季節(jié)特點,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繪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緟⒖即鸢浮?、D10、A11、D(2022年天津)【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六日,發(fā)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巴落,峽中平如油查”。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塘關,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西門正對滟瀕堆9。堆,碑石積成,出水數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于堆數十丈?!?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注]①油盎:油瓶。②峙:裂縫。③滟灝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潮阻絕
沿:
(2)不以疾也
疾:
(3)發(fā)大溪口
發(fā):
(4)仰視天如匹練然
如...然:
14.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15.【乙】文段寫出了江水相對于滟瀕堆在不同季節(jié)水位的高低變化:作者到瞿塘關時,
;等到夏秋水漲時,
。(2分)16.【甲】【乙】兩個文段都描寫了三峽的山,畫線句子分別突出了山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①句意為: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溯,逆流而上。②句意為:也不如它快。疾,快。③句意為:從大溪口出發(fā)。發(fā),出發(fā)。④句意為:仰頭望天,發(fā)現(xiàn)原本天空在山崖的夾縫里像一匹白練一般。如……然,像……的樣子。(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①句中重點詞語有: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故譯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②句中重點詞語有:于,在。屢,多次,不停地。故譯為:只要有人在旁邊大喊,就會有泉水從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3)本題考查對文本意思的理解。江水相對于灔澦堆在不同季節(jié)水位的高低變化,可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晚至瞿塘關,……堆,碎石積成,出水數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於堆數十丈。’”可以得出答案。(4)本題考查對文言文重點句子的理解和賞析?;卮鸫祟},首先要理解畫線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再分析這樣寫突出了山的什么特點。抓住關鍵詞,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看出山的綿延不絕、高大巍峨的特點。從“對聳”“上入霄漢”“平如削成”分析山高聳入云、陡峭的特點。答案:(1)①順流而下
②快
③出發(fā)
④像……的樣子(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②只要有人在旁邊大喊,就會有泉水從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3)碎石堆高出水面二十余丈
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十丈(4)甲文中劃線句的意思是: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巖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這里寫出了山的綿延不絕、高大巍峨的特點。乙文中劃線句的意思是:江水兩旁山崖對立,高的仿佛到達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過。這里寫出了山高聳入云、陡峭的特點?!军c評】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2.補:補出省略成分。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參考譯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疽摇慷?,我從大溪口出發(fā),進了瞿塘峽。江水兩旁山崖對立,高的仿佛到達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過。我仰頭望蒼天,卻發(fā)現(xiàn)原本寬廣的蒼穹在山崖的夾縫里就像是一匹白練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經落下去了,看起來猶如油盎。經過圣姥泉,發(fā)現(xiàn)大石上有一個豁口,只要有人在旁邊大喊,就會有泉水從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關,這里在唐朝時也叫夔州,與白帝城是相連的。關口的西門正對著石頭堆,是碎石累積的結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當地人說:“到夏秋季水面暴漲之時,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十丈了?!保?021安徽)【甲】三峽
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乙】湖心亭看雪
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薄颈康翘┥接?節(jié)選)
姚鼐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去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戊中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畢皓駁色,而皆若僂。8.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B.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C.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D.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9.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疾:快B.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C.泰山之陽,水西流
西:向西D.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10.下列對三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民體檢服務合同指南
- 2025年軍事器材采購合同模板
- 2025年建筑項目策劃工程款支付與審核協(xié)議
- 2025年下半年建筑設施維修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農業(yè)病蟲害治理合同
- 2025年個人與企業(yè)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年商標授權協(xié)議書版
- 2025年度權益策劃修訂與補充協(xié)議書
- 2025年健身卡所有權轉移協(xié)議
- 2025年農業(yè)機械出租協(xié)議
- 《初三畢業(yè)班開學第一課:收心及中考沖刺》班會課件
- 2024年山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新生兒轉運護理安全管理課件
- 華為公司煤礦智能化遠景培訓課件2024
- 制造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對策
- 醫(yī)院智慧病房信息化建設
- 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現(xiàn)代文閱讀的命題特點及教學策略》課件
- 《抗生素培訓》課件
- 十個數字故事圖文
- 帶電作業(yè)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項
- 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學專業(yè)英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