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06-T 81-2018 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_第1頁
DB5206-T 81-2018 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_第2頁
DB5206-T 81-2018 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_第3頁
DB5206-T 81-2018 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_第4頁
DB5206-T 81-2018 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B30

DB5206

銅仁市地方標準

DB5206/T81—2018

代替DB522200/T62-2009

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

2018-12-06發(fā)布2018-12-06實施

銅仁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5206/T81-2018

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

1適用范圍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各級紅薯脫毒種薯(苗)的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判定規(guī)則。

本規(guī)程適用于紅薯脫毒種薯(苗)繁育、生產、銷售過程中的質量鑒定。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

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NY/T1200甘薯脫毒種薯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guī)程。

3.1

脫毒試管苗

應用莖尖分生組織培養(yǎng)技術獲得,經檢測確認不帶紅薯羽毛狀斑駁病毒、紅薯潛隱病毒、

紅薯褪綠斑病毒的試管苗。

3.2

脫毒種薯(苗)

從育種家種子繁殖試管苗開始,經逐代繁殖增加脫毒種薯(苗)數量的種薯生產體系生

產出來的種薯(苗)。分為育種家種子、原原種、原種、生產用種四個級別。

3.2.1

育種家種子

由育種家直接生產和掌握的原始種子,具有該品種的典型性和遺傳穩(wěn)定性,純度100%,

不帶病毒和其它病蟲害,產量及其它主要性狀符合推廣時的原有水平。

3.2.2原原種:用育種家種子或典型品種的脫毒試管苗在防蟲網室、溫室條件下生產的符

合質量標準的種薯苗。

3.2.3原種:用原原種作種薯,在良好隔離條件下生產的符合質量標準的種薯(苗)。

3.2.4生產用種:用原種作種薯,在良好隔離條件下生產的符合質量標準的種薯(苗)。

3.3

病蟲害允許率

指脫毒種薯(苗)繁殖田中病害株比率和蟲害株比率。

3.3.1病害株:主指脫毒種薯(苗)病毒病株、真菌病株、細菌病株的比率。

1

DB5206/T81-2018

3.3.2蟲害株:主指脫毒種薯(苗)蟲害株比率。

3.4

混雜株允許率

主指脫毒種薯(苗)繁殖田中混雜其它紅薯品種植株比率。

3.5

薯塊整齊度

單塊質量在100g—500g的塊根質量占塊根總質量的比率。

3.6

有缺陷薯

指機械損傷、蟲鼠傷、畸形塊根質量占塊根總質量的比率。

3.7

雜質

指浮土、塊根上所沾的泥土、無種用價值的塊根,以及其他有機、無機質量。

4控制和汰除的病害

4.1控制的病害

指通過控制病害的發(fā)生程度以達到脫毒種薯(苗)質量要求的病害。

主指紅薯的病毒?。醇t薯羽狀斑駁病毒、紅薯潛陷病毒、紅薯褪綠病毒)、黑斑病、

瘡痂病、蔓割病、莖線蟲病。

4.2汰除的病蟲害

指不能在達到質量要求的脫毒種薯(苗)上發(fā)生的病蟲害。包括:根結線蟲病、細菌性

萎蔫病(紅薯瘟)、根腐病、紅薯蟻象。

5質量要求

5.1各級別脫毒種薯(苗)繁殖田中帶病植株允許率應符合附錄A表A.1要求。

5.2各級別脫毒種薯塊根質量指標應符合附錄A表A.2要求。

6檢驗方法

6.1脫毒苗的檢驗

某一品種經莖尖分生組織獲得一批組培再生苗后,要逐株鑒定帶病毒狀況,經檢測確

認不帶紅薯羽毛狀斑駁病毒、紅薯潛隱病毒、紅薯褪綠斑病毒的組培苗才能確認是脫毒苗。

檢測方法:有目測法、指示植物確認法、血清法(酶聯免疫檢測)。

6.1.1目測法

目測法是根據紅薯葉片和薯塊上出現的典型癥狀判斷紅薯是否感染病毒。紅薯病毒病

的癥狀主要包括:(1)葉斑型:主要有紫色羽狀斑、紫斑、紫環(huán)斑、黃色斑或者枯斑。(2)

花葉型:苗期感病后,初期葉脈呈網狀透明,然后沿葉脈出現不規(guī)則黃綠相間的花葉斑紋。

2

DB5206/T81-2018

(3)卷葉型:葉片邊緣上卷,嚴重者可形成杯狀。(4)葉片皺縮型:病苗葉片較小,皺縮,

葉緣不整齊,甚至扭曲畸形。(5)葉片黃化型:包括葉片黃化及網狀黃脈。薯塊上的癥狀

主要是產生黑褐色或黃褐色龜裂紋。

病毒病的癥狀可因病毒種類、紅薯品種以及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根據癥狀只

能作初步判斷。另外,目測法應注意區(qū)分紅薯品種特性以及由于土壤水份多、營養(yǎng)失調等原

因造成的生理病害與病毒病癥狀的差異。

6.1.2指示植物法

常用巴西牽牛(Ipomoeasetosa)作指示植物,幾乎所有侵染紅薯的病毒都能感染巴西牽

牛,因此,將薯苗嫁接在巴西牽牛上,從巴西牽牛的顯癥情況可判斷薯苗是否帶毒。具體嫁

接方法如下:以薯苗芽尖作接穗,將芽尖削成楔形,將具3-4片真葉的巴西牽牛作砧木,在

其莖中部切一斜口把楔形接穗插入,用封口膜扎住,置防蟲網室內遮陰保濕3-4d,然后在自

然光照下觀察記載牽牛的顯癥情況,一般嫁接后25~30d左右開始出現癥狀,顯癥初期新生

葉出現系統(tǒng)性明脈,以后發(fā)展為花葉或皺縮等癥狀。

6.1.3血清學檢測

常用的血清學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它具有快速和能檢測大量樣品的特點,在大

量檢測樣品時較常應用。具體檢測方法如下:

(1)樣品處理:取直徑約為1cm的樣品葉片(約0.1g),加入1ml抽提緩沖液,迅速研磨,

置于離心管中,取上清液供檢測用。

(2)點樣:將NC膜在TBS(20mMTris-HCl,pH7.5,150mMNaCl,)中充分濕潤,然后放

在一張干燥濾紙上,讓其稍事干燥,用鉛筆作好記號,用微量取樣器進行點樣,點樣后

讓NC膜自然干燥。

(3)反應:

(a)封閉:將點樣后的NC膜轉入封閉液(TBST+5%脫脂奶粉)中封閉1小時或4℃封閉過

夜。

(b)第一抗體反應:封閉后的NC膜用TBST(20mMTris-HCl,pH7.5,150mMNaCl,0.05%

Tween-20)漂洗2-3次,每次5-10min,加入用TBST稀釋的病毒?;寡?1:2000)37℃

保溫1h,再用TBST洗膜3次,每次5-10min。

(c)第二抗體反應:加入TBST稀釋的堿性磷酸酯酶標記的羊抗兔IgG(1:5000),37℃保

溫1h,再用TBST洗膜3次,每次5-10min。

(d)顯色:避光條件下,將NC膜置于含330μg/mlNBT和165μg/mlBCIP的堿性磷酸

酯酶緩沖液(100mMTris-HCl,pH9.5,100mMNaCl,5mMMgCL2)中顯色至樣點清晰,將膜放

入蒸餾水中漂洗,終止顯色反應。取出晾干,拍照。

6.2脫毒試管苗種性鑒定法:將脫毒試管苗種植在防蟲網室內,每株系種植3株,對照原

品種特征特性,剔除變異株系和混雜株系,收獲時檢驗塊根質量,與原品種一致的株系進行

擴大繁殖。

6.3擴繁苗的檢驗

隨機抽取1%∽2%脫毒試管苗經目測法淘汰弱苗和顯癥苗后,再進行指示植物確認,經

指示植物檢測為不顯癥或為陰性后,方可用于擴繁,若指示植物檢測中有一株為陽性,都不

能進行擴繁,還要再進行血清法(酶聯免疫檢測)不顯癥后,方可用于擴繁。

3

DB5206/T81-2018

6.4不同級別脫毒苗的檢測方法

6.4.1莖尖苗的檢測

莖尖苗的檢測:首先采取目測法淘汰弱苗和顯癥苗(因為脫毒莖尖苗和帶毒莖尖苗在

形態(tài)、長勢上有明顯差異,前者生長快、葉片平展、植株較健壯;后者長勢弱,葉片上常出

現花葉、明脈和褪綠斑等癥狀)。然后再用血清學(酶聯免疫檢測)方法進行篩選,呈陰性

的樣品再進行嫁接。每個莖尖苗一般嫁接3-5株,有1株發(fā)病即認為該樣品帶病毒,待篩選

出都不發(fā)病的樣品才可重復嫁接。

6.4.2原原種田的檢測

原原種田的檢測:首先在防蟲網室內種植原原種和若干株巴西牽牛,定期觀察巴西牽牛

是否顯癥、以判斷是否有蚜蟲傳毒;對原原種田還要進行定期普查,及時淘汰顯癥株和變異

株;另外對原原種田要定期取樣,用嫁接指示植物法或酶聯免疫檢測法進行檢測,

以判斷原原種田病毒的感染情況,對于病毒感染率超標的繁種田要降級使用。

6.4.3原種田的檢測

脫毒原種的繁殖要在有一定隔離區(qū)的地方進行,即周圍500m內不能種植非脫毒薯。原

種田的病毒檢測以目測法和田間種植巴西牽牛為主,必要時田間取樣用酶聯免疫檢測病毒的

感染率。

6.4.4生產種田的檢測

生產種田的病毒檢測以目測法為主,定期對生產種田的發(fā)病率進行調查,必要時也可

抽樣用酶聯免疫檢測,當發(fā)病率超過一定標準時就不能再作為種薯使用。

6.5不同級別脫毒苗的判定標準

根據不同級別脫毒苗對病毒感染率的不同要求,初步制定以下判斷標準,病毒感染率超

過一定標準的應降級使用(見附錄A表A.3)。

6.6田間檢驗要求

6.6.1詳細了解受檢單位脫毒紅薯種薯擴繁基地的基本情況,包括基地繁殖面積、隔離情況、

海拔高度、種薯來源(有無質量報告單)、田間生長情況、品種純度,是否建立生產檔案以

及影響種薯質量的主要病害類型和發(fā)病率。

6.6.2檢驗時間:

原原種和原種整個生育期間進行三次檢驗,分別于分枝期、封壟前、收獲前2周。生產

用種檢驗二次,分別于封壟前、收獲前2周。檢驗鑒定標準見表1。

由繁種單位檢驗,并做好記錄報檢驗部門備案,確需復查時,由檢驗部門派合格檢驗員

復核檢驗。

6.6.3抽樣方法和數量

檢測人員對田間生長的植株作整體觀察后,依據隨機抽樣法確定抽樣點,其抽樣方法和

數量按附錄A表A.4和表A.5方法隨機抽樣檢驗并記錄于附錄A表A.6中。

6.6.4檢驗內容

紅薯植株的主要病害與純度。

6.6.4.1植株的主要病害:檢查典型的病毒病、細菌與真菌發(fā)病癥狀。其主要發(fā)病癥狀目

測鑒別(見附錄A表A.9)。

6.6.4.2純度:檢查品種的植物學形態(tài)特征:莖的顏色、葉的形態(tài),薯皮、薯肉顏色,薯

4

DB5206/T81-2018

塊形狀等品質,找出雜株。

6.6.4.3計算結果

分檢驗項目按以下公式計算

病株或混雜株率=取定樣點內病株或混雜株株數

100%

樣點數100

6.7脫毒種薯(苗)塊根質量檢驗

經過植株檢驗的種薯(苗)必須進行塊根質量檢驗,檢測方法應符合塊根抽樣數量標準

表7要求。

塊根質量檢驗抽樣方法:根據塊根抽樣數量標準要求,重點檢測塊根雜質、薯塊整齊度、

有無缺陷薯、有無細菌性萎蔫病(紅薯瘟)、有無黑斑病、有無蔓割病、有無根腐病、有無

軟腐病、有無鐮刀菌干腐病和腐爛、有無莖線蟲病、有無根結線蟲病、有無紅薯蟻象以及能

表現該品種特征特性的種薯純度,并將各種測定結果換算成百分率。

7判定規(guī)則

7.1脫毒種薯(苗)分級

以繁殖田播種的種薯級別、帶病植株比率、混雜植株比率為定級標準。

7.2病毒病、蔓割病、黑斑病、莖線蟲病、瘡痂病以及混雜植株比率六項質量指標,任何

一項不符合原來級別質量標準但又高于下一級別質量指標者,判定結果均按降低一級定級

別,只要檢出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紅薯瘟、紅薯蟻象,皆不能作種用。注:各種病害癥狀

具體見附錄A表A.9。

7.3經田間植株檢驗和塊根質量檢驗合格后,簽發(fā)紅薯脫毒種薯質量合格證書見附錄A表

A.8。

5

DB5206/T81-2018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標準中的記錄表

表A.1各級別脫毒種薯(苗)繁殖田中帶病植株允許率

表A.1各級別脫毒種薯(苗)繁殖田中帶病植株允許率

病害及混雜株率(%)

檢驗

種薯級別根結紅薯莖線混雜

時期病毒病紅薯瘟根腐病黑斑病瘡痂病蔓割病

線蟲病蟻象蟲病株率

育種

0000000000

分枝家種子

期檢原原種0000000000

驗原種≤5.00000≤5.00≤1.00≤1.0

生產用種≤10.00000≤8.0≤5.0≤2.0≤1.0≤4.0

育種

0000000000

封壟家種子

前檢原原種0000000000

驗原種≤3.00000≤3.00≤1.00≤0.5

生產用種≤10.00000≤5.0≤3.0≤2.0≤1.0≤2.0

育種家

收獲0000000000

種子

前2

原原種0000000000

周檢

原種≤2.00000≤1.00≤1.00≤0.5

生產用種≤10.00000≤2.0≤1.0≤2.0≤1.0≤2.0

注:種苗質量應符合分枝期檢驗質量指標。

6

DB5206/T81-2018

表A.2各級別脫毒種薯塊根質量指標

表A.2各級別脫毒種薯塊根質量指標

允許率(%)

項目

育種家種子原原種原種生產用種

純度100.0100.0>99.5>98.0

薯塊整齊度≥90.0≥90.0≥85.0≥85.0

有缺陷薯≤1.0≤1.0≤3.0≤5.0

雜質≤1.0<2.0<2.0<2.0

軟腐病000<1.0

黑斑病00≤1.0≤2.0

莖線蟲病000≤1.0

根結線蟲病0000

紅薯蟻象0000

根腐病0000

紅薯瘟0000

表A.3紅薯脫毒苗病毒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試行)

表A.3紅薯脫毒苗病毒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試行)

種苗檢樣重復

檢測方法取樣方法判斷依據檢測標準備注

級別數量次數

a.血清學檢測

試a.血清法(酶聯

陰性

管免疫檢測)試管苗3株/株系2顯癥率為0

b.嫁接所有重

苗b.指示植物法

復均不顯癥

目測顯癥率為目測顯癥率大

a.目測法目測普查

原原5點樣方取嫁接不顯癥或0;血清及指示于0.1%者可降

b.血清法50株/畝2

種苗樣血清反應陰性植物陽性率小級為原種使

c.指示植物法100株/畝

于0.1%.用。

a.目測法目測顯癥率小顯癥率大于

原多點普查

b.血清法5點樣方取于0.1%;血清及1.0%者可降級

種100株/畝2同上

c.指示植物法樣指示植物陽性為生產種使

苗50株/畝

率小于1%.用。

生產a.目測法隨機多點取目測顯癥率小

100株/點3-5依癥狀判斷

種苗b.血清法樣于1.0%.

7

DB5206/T81-2018

表A.4育種家種子、原原種和原種不同面積田塊的檢驗點數和植株數

表A.4育種家種子、原原種和原種不同面積田塊的檢驗點數和植株數

面積,hm2檢驗點數和每點檢驗植株數

≤0.1隨機抽樣檢驗3個點,每個點100株

0.11~1隨機抽樣檢驗5個點,每個點100株

隨機抽樣檢驗5個點,每個點100株,超過1hm2

≥1

劃出另一檢驗區(qū),按本檢驗標準規(guī)定的不同面積的檢驗點取樣。

表A.5生產用種不同面積田塊的檢驗點數和植株數

表5生產用種不同面積田塊的檢驗點數和植株數

面積,hm2檢驗點數和每點檢驗植株數

≤0.1隨機抽樣檢驗2個點,每個點100株

0.11~1隨機抽樣檢驗5個點,每個點100株

1.1~5隨機抽樣檢驗10個點,每個點100株。

隨機抽樣檢驗10個點,每個點100株,超過5hm2劃出另一檢驗區(qū),按本檢驗標準規(guī)定的不同面積

≥5

的檢驗點取樣。

表A.6檢驗記錄

表A.6檢驗記錄

擴繁單位:地點:

種薯來源:種薯級別:

前作:品種:海拔:

隔離情況:抽檢面積:畝

擴繁面積:畝

檢驗日期:年月日

各類病株數

每混莖紅檢驗

觀察記點雜黑瘡蔓根軟員

候細菌性根結線線鐮刀菌薯備注

載項目株株斑痂割腐腐(簽

數數萎蔫病蟲病蟲干腐病蟻字)

病病病病病

病象

1

2

3

4

5

合計

%

8

DB5206/T81-2018

表A.7脫毒種薯塊根抽樣數量標準表

表A.7脫毒種薯塊根抽樣數量標準表

種類總量抽樣百分率%抽樣最低數量

≤10000kg6~10

種薯100kg

>10000kg3~5

注:不足抽樣最低數量的全部作為混合樣品。

表A.8紅薯脫毒種薯質量檢驗合格證書

表A.8紅薯脫毒種薯質量檢驗合格證書

紅薯脫毒種薯質量檢驗合格證書

年月日編號:

種薯生產單位:

種薯級別:品種名稱:重量:kg

上述種薯經按銅仁市地方標準(DB5222/T83-2018《紅薯脫毒種薯檢驗規(guī)程》)檢驗合格,特發(fā)此證。

檢驗人:(簽字)

檢驗機關:(印章)

表A.9紅薯種薯(苗)田間帶病植株癥狀

表A.9紅薯種薯(苗)田間帶病植株癥狀

病害名稱植株塊根

輕病薯塊乳汁明顯減少,有苦臭味,煮不爛,

從育苗至結薯均能發(fā)病。晴天中午,病苗頂部葉片

外表癥狀常不明顯,僅薯蒂附近呈黑褐色或尾

細菌性萎萎蔫,莖基黑褐色水爛癥狀,維管束從下而上黃褐

根呈不同程度病變,剖開橫切面為分散的小斑

蔫病色條紋癥狀,嚴重時莖內全部腐爛,成株發(fā)病,葉

點或黃褐色至深褐色斑塊,重癥薯塊,整塊呈

(紅薯瘟)色暗淡無光澤,蔓出現水漬癥狀斑點且呈黑褐色,

黑褐色腐爛或一端腐爛,有膿液狀或淡黃色菌

剖視維管束,褐色條紋用手拉易脫皮,留下纖維。

液,臭味很重。

薯塊上形成黑色圓形病斑,病部輪廓清晰,組

莖基部形成黑褐色梭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初期有

織堅實,薯肉呈青褐色或黑褐色,有苦味和強

黑斑病灰色霉層,后變成黑色粉狀物,病斑逐漸擴大,重

烈的臭味,病部木栓化,堅硬、干腐,在適當

者基部全部變黑至枯死。

條件下病斑中央會長出黑色子囊殼。

葉片卷皺、嫩芽僵縮,莖蔓和葉柄生出無數凹凸不

平的粗糙病斑,頂芽受害病斑初為透明深紅色,擴

瘡痂病不表現癥狀

大后逐漸變黑呈褐色而枯死,新梢和幼葉不能長

大,整個頂梢收縮僵硬而直立,表現粗糙。

9

DB5206/T81-2018

表A.9紅薯種薯(苗)田間帶病植株癥狀(續(xù))

病害

植株塊根

名稱

糠心型:薯苗、種薯帶病,先塊根縱剖面內部呈

苗期:發(fā)病重的出苗少、矮小、發(fā)黃,剖視莖基稀絮狀白色糠道,后期由于伴隨其他雜菌形成褐

部,內有褐色空隙,剪斷后不流或流出的白漿狠色相間的褐色糠道,有時內部雖壞死,但表皮接

少,后期侵入部位表皮形成小口,剪斷后無白漿。近健康。

莖線蟲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