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初三級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卷(滿分:100分,時間:8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廣州城鄉(xiāng)內外民眾組織團練,用游擊戰(zhàn)術襲擊外國侵略者。在港澳受外國人雇傭的工人罷工,響應返鄉(xiāng)者達兩萬余人。廣東民眾的行為()A.得到清政府有力支持 B.彰顯自發(fā)的民族情懷C.反映了資產階級壯大 D.嚴重缺乏組織和紀律2.下表為晚清時期西學輸入的基本脈絡,該表反映出()時間代表作鴉片戰(zhàn)爭后《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克虜伯炮說》《水師操練》《探礦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東戰(zhàn)紀本末》《泰西新史攬要》《文學興國策》戊戌變法后《約論》《萬法精理》《自由原論》《美國獨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漸融為一體 B.先進中國人已找到救國之路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所有人接受 D.民族危機推動學習西學的深入3.19世紀中后期,列強覬覦中國邊疆地區(qū)是從東南海疆開始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也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下列可作為史料實證材料的是()A.19世紀60年代,美國派軍隊進攻臺灣,遭到臺灣人民堅決抵抗,大敗而歸B.19世紀60年代,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區(qū),左宗棠率清軍成功收復C.19世紀中后期,法國侵越又將矛頭指向中國,馮子材率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D.19世紀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船民被殺,武力侵臺,派兵占領、吞并琉球4.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取消了前清規(guī)定的種種商業(yè)注冊費用。商人承辦廠礦企業(yè),“只要資本實業(yè)”,“于民生主義,國計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批準,“力為保護”。上述舉措()A.打擊了各類民族工業(yè) B.直接改變了人們的觀念C.改善了民族企業(yè)待遇 D.促進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5.“如果沒有戊戌變法洗禮,五年之后中國近代第一部學制系統(tǒng)的頒布和七年之后科舉制度的最終被廢除,可以肯定地說,不知要推遲多少年?!睋丝芍?,戊戌變法促進了()A.中國近代教育發(fā)展 B.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C.近代民主思想產生 D.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6.《吳玉章回憶錄》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總是看著上層的軍官、政客、議員……如今在五四群眾運動的對比下,上層的社會力量顯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眾中所蘊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彼J為()A.革命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 B.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C.革命主力是上層軍官政客和議員 D.革命需要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7.紅軍長征時期曾流行過這樣一首歌謠:“紅軍打仗真不錯,粉碎敵人的烏龜殼,我們真快樂!親愛的英勇的紅軍哥,我們勝利有把握。向前殺敵莫錯過,把我們紅旗插遍全中國?!边@首歌謠反映出()A.北伐戰(zhàn)爭領導策略正確 B.土地革命的斗爭效果顯著 C.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在望 D.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8.1939年-1945年間,版畫家金逢孫創(chuàng)作了《失去土地的人》《修筑工事》《憤怒》《多養(yǎng)豬支援前線》等抗戰(zhàn)版畫。這些作品反映了日寇的種種暴行,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影響很大。在當時的背景下,此類版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旨在(

)A.凸顯中西藝術的風格 B.推進國共合作進程C.向民眾宣傳抗日救亡 D.反映解放區(qū)的生活9.根據《淮海戰(zhàn)役人民支前統(tǒng)計表》,分析解放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正確的是()民工擔架大小車牲畜籌糧挑子船只543萬人30.5萬副88萬輛76.7萬頭48萬噸20.6萬副8500只A.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B.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C.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D.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zhàn)10.如下表是古代人類早期文明的主要成果。這些成果表明人類早期文明具有()文明中華文明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銅器象形文字、太陽歷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佛教A.發(fā)散性 B.普遍性 C.多元性 D.統(tǒng)一性11.資本主義從冰封千年的封建土壤中露出了新芽。資本主義的興起給西歐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西歐)迎來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西歐開始了脫胎換骨的社會變革。下列符合該觀點的論據是(

)A.美國獨立戰(zhàn)爭 B.手工工場出現(xiàn)C.彼得一世改革 D.日本明治維新12.1690年,英國議會通過幾個財政法案,把政府歲入(一年內收入的總數(shù))分為國王固定歲入和議會特別撥款兩部分……給予國王威廉三世的固定歲入遠少于當時政府的實際需要。用當時某英國政府官員的話說,新國王被置于“僅夠伙食錢”的困地。這說明當時的英國(

)A.國王的權力至高無上 B.政府財政狀況緊張C.國王權力被完全剝奪 D.議會主權地位凸顯13.1793年后,法國社會風氣煥然一新。歷代國王的塑像被推倒,人們放棄了舊式稱呼,一律以公民相稱。三千多個市鎮(zhèn)在鎮(zhèn)名前加上了“人民”,街道的墻面上都貼滿了標語:“只有高貴的心靈,沒有高貴的階級。”以上現(xiàn)象說明法國大革命(

)A.實現(xiàn)了城市自治的訴求 B.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C.具有廣泛的世界性影響 D.傳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14.在中世紀兒童觀的鋪陳下,游戲活動不被允許與提倡,因為它有違神意。15世紀開始,兒童游戲的場面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西歐的宗教肖像畫中,并成為純真乃至圣潔的象征。這一變化是由于(

)A.封建集權統(tǒng)治崩潰 B.人文主義的傳播C.資本主義制度確立 D.啟蒙思想的興起15.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英國的倫敦等城市取代了意大利城市威尼斯、米蘭等的商業(yè)中心地位。這一歷史背景是()A.文藝復興開啟 B.新航路的開辟 C.工業(yè)革命開始 D.英國殖民擴張16.15世紀末,一些來自人們剛剛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現(xiàn)在歐洲,刺激了學者們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們的好奇心。17世紀,一些思想家和科學家紛紛倡議建立博物館。18世紀40年代起,英、法等國相繼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館,當時的博物館追求珍奇物品和標本的齊全,陳列繁雜。博物館的建立()A.見證了歐洲深厚的歷史底蘊 B.充分發(fā)揮育人教化的作用C.折射出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 D.反映了科學革命迅猛發(fā)展17.1800年拿破侖率軍摧毀歐洲各國封建秩序時,被當?shù)厝嗣褚暈椤敖夥耪摺保坏嗄旰?,歐洲各國民眾傾向于將拿破侖定義為“侵略者”。這一變化說明,拿破侖戰(zhàn)爭()A.維護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 B.喚醒了歐洲民族意識C.結束了法國封建制度 D.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18.《西方文明史》認為:“經過長時期的分離,科學革命和工業(yè)革命終于攜手并進了”。這一現(xiàn)象開始于()A.工業(yè)革命 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 D.力學理論體系的建立19.1865-1916年美國鐵路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從3萬英里暴增至25.4萬英里,超過當時世界其他各國鐵路里程的總和,這一時期美國鐵路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A.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B.美國內戰(zhàn)后市場統(tǒng)一 C.英國對北美殖民壓迫 D.美國參與了殖民掠奪20.《人權的發(fā)明:一部歷史》一書開篇提到: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被視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權文獻……。因為它們都()A.反對君主專制,倡導民主平等 B.對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C反對殖民壓迫,爭取民族獨立 D.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21.1861年之后,俄國從一個木犁與鏈枷、水磨與手織機的國家,快速發(fā)展為鐵犁與脫谷機、蒸汽磨與蒸汽織布機的國家。這表明,俄國()A.完成彼得一世改革 B.實現(xiàn)了農業(yè)機械化C.近代化的效果顯著 D.廢除了封建農奴制22.受牛頓力學體系的影響,啟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賦人權和社會契約的主張;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提出了證明歐洲人殖民擴張合理性的理論。這說明近代自然科學(

)A.影響資產階級價值觀的形成B.打擊了資產階級的殖民體系C.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D.推動了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23.法國元帥福熙在《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曾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zhàn)”。20年后,德國突襲波蘭,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此預言成真說明《凡爾賽和約》(

)A.加速了協(xié)約國集團形成 B.建立了公平的國際新秩序C.改變了歐洲的中心地位 D.加劇了帝國主義間的矛盾24.1914—1918年,大約800萬法國人應征入伍,其中二分之一的人沒有從前線活著回來,其他如德國、英國、奧匈帝國等國家也喪失了大量精壯人口,戰(zhàn)爭摧毀了這些國家大量的工業(yè)設施。據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A.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yōu)勢地位 B.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發(fā)展C.迫使歐洲國家進行制度變革 D.確立了以美國為中心的格局25.蘇聯(lián)模式在特定時期為了應對特殊需要而興起,使單獨執(zhí)政的蘇聯(lián)共產黨可以利用自己超強的動員能力,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重點發(fā)展工業(yè)特別是重工業(yè)。這里強調了蘇聯(lián)模式(

)A.改變了社會性質 B.尊重經濟規(guī)律C.有明顯的局限性 D.具有積極影響26.1802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有關教育的法律,要求工廠學徒和手工業(yè)學徒掌握讀、寫、算的基本學習技能,學習費用由工廠主和手工業(yè)主負擔。此舉()A.是工人運動促成的結果 B.旨在提升工人階級的地位C.順應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D.解決了教育經費不足問題27.下列紀念郵票體現(xiàn)的共同主題是(

)《悲觀的母親》《羅斯?!盃t邊談話”》《新政》注:TVA(公共事業(yè)振興署)、TVA(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CCC(地方資源養(yǎng)護隊)、FDIC(聯(lián)邦儲蓄保險公司)、SEC(證券和兌換委員會)、NRA(國家復興總署)A.工業(yè)化進程中的歐洲 B.和平發(fā)展的新世界C.經濟大蕭條下的美國 D.亞非地區(qū)的新發(fā)展28.世界社會主義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1848—1917年的社會主義發(fā)展歷程主要包括《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巴黎公社的建立、俄國十月革命的發(fā)生等重大事件。這一時期,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主題是()A.社會主義思想從空想到科學 B.社會主義制度從一國到多國C.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實踐 D.社會主義革新從地區(qū)到全球29.與中國革命道路不同,俄國走的是從城市到農村的道路,而中國用實踐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正確性。兩國走向不同的革命道路主要是因為(

)A.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 B.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C.兩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 D.兩國的具體國情不同30.習近平在受邀參觀俄羅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時,贊許了它和中國革命的淵源關系。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

)A.推翻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 B.改變了俄國落后面貌C.推動了中國革命進程 D.促成了俄國退出一戰(zhàn)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6分,32題12分,33題12分,共40分)31.工業(yè)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英國享有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即它早已在基礎性的采煤工業(yè)和煉鐵工業(yè)中占據領先地位…英國擁有更多可被用作工業(yè)革命資金的流動資本,源源流入英國的商業(yè)利潤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銀行業(yè)在英國發(fā)展得更早、更有效,它為個人和企業(yè)提供了共同基金…由于行會瓦解較早,又對傳統(tǒng)的條塊農田進行圈占,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短短20年的時間里,英國建立起了自己的鐵路千線網,鐵路線在1838年延伸到伯明翰,1840-1841年延伸到南安普頓和布里斯托爾。從1843年起,英國投入運營的鐵路線里程達到1900英里,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區(qū)。從工程技術的角度來看,難以建筑鐵路的威爾士彭尼斯高地或者是蘇格蘭高地仍然處于與世隔絕狀態(tài)?!幾浴秳驓W洲經濟史》材料三

工業(yè)革命時期,當時人們對曼徹斯特(英國著名的紡織業(yè)中心)生活的描述。羅伯特·騷塞(浪漫主義詩人)托馬斯·麥卡萊(自由派議員)崔斯坦(社會學家)“很難想象,在如此擁擠的街道,所有用磚砌成的房子被周圍彌漫的煙霧熏黑。它們之中的繁華建筑,沒有它們應有的古樸、美麗和圣潔。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機器所發(fā)出的喧囂聲?!薄叭嘶畹酶L壽,因為他們有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居住條件和衣著,以及醫(yī)療。而這些方面要歸功于國家的制造業(yè)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薄按蠖鄶?shù)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們要在小房間中工作12小時,呼吸著污濁的空氣,他們大都體弱多病,眼睛無神?!?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說工業(yè)革命在英國出現(xiàn)的原因。(4分)(2)依據材料二,分析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鐵路建設的特點。(4分)(3)概括材料三中三位人物的主要觀點。(抄寫原文不得分)分析造成上述觀點差異的主要原因。(8分)羅伯特·騷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馬斯·麥卡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斯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上述觀點差異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注重實際的列寧認識到讓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經濟政策”,這一政策允許局部地恢復資本主義。農民們準許在公開市場上出售他們的農產品。私人可以經營小商店和小工廠。農民和新商人都能雇用勞力,并能保留他們在經營中獲得的利潤。不過,列寧設法他國家控制了土地的所有權,控制了他所稱的“制高點”(銀行業(yè)、對外貿易、重工業(yè)和運輸業(yè))。對列寧來說,新經濟政策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俄國的結束,而暫時的退卻,“后退一步為的是前進兩步”?!幾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與胡佛總統(tǒng)相比,羅斯福不再強調過去的教條,而是根據現(xiàn)實需要制定政策。新政強調恢復銀行發(fā)揮正常功能,……想方設法救濟困難群體,這些措施對經濟走出大蕭條起到了作用,但也不乏爭議。新政毫不掩飾地動用政府力量干預經濟,以《國家工業(yè)復興法》和《農業(yè)調整法》為代表的兩項方案的主要目的都是限制生產,提高產品價格,這些方案后來都被最高法院判定違憲,但是保護勞動權益和農產品價格調控的做法被其他方式繼承了下來?!幾詮埍蟆稄闹圃斓椒眨航Y構轉型期的宏觀經濟學》——摘編自張卓元《鄧小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根據材料一指出,列寧做出“讓步”的總體表現(xiàn)是什么?在“讓步”的同時,列寧確保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不被改變的做法是什么?(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羅斯福新政的措施,并指出其特點。(6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經濟發(fā)展的認識。(2分)33.戰(zhàn)爭深刻影響了人類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