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學期 期中測試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學期 期中測試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學期 期中測試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學期 期中測試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學期 期中測試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學期期中測試卷(人教河南版2025年春)“二十四節(jié)氣”不僅是指導農(nóng)耕生產(chǎn)的時間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tǒng),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擬召開“品二十四節(jié)氣·悟先民智慧”專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活動一:召開主題班會,初識二十四節(jié)氣一、積累與運用(共23分)1.在“節(jié)氣介紹”的有關文字中,有些字詞小豫拿不準,請你幫他完成。(共4分)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與實踐體系。它用以認知一年中的時令、物候、氣候等變化規(guī)律,人們圍繞每個節(jié)氣,組織農(nóng)事活動,安排日常生活。二十四節(jié)氣所蘊含的智慧,千百年來被世人津津樂道。它彰顯著和xié相處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態(tài)度、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綿yán賡續(xù)數(shù)千年,是可以持續(xù)汲取營養(yǎng)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1)語段中三個加點字怎么讀?請幫小豫選擇()(2分)A.hóujīnchǔB.hóujīngchùC.hòujīngchùD.hòujīnchǔ(2)語段中兩個拼音處應寫上哪兩個漢字?請工整書寫。(2分)①和xié()②綿yán()2.在介紹“節(jié)氣演變”環(huán)節(jié),小豫覺得用文字呈現(xiàn)不夠直觀,請根據(jù)下面幻燈片的內(nèi)容完成時間軸。要求:語言簡潔,每處不超過15字。(4分)作為我國獨創(chuàng)的文化遺產(chǎn),二十四節(jié)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jié)氣。到戰(zhàn)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jié)氣名稱。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jié)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jié)氣定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天文位置。(選自《科普時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介紹“節(jié)氣測量”環(huán)節(jié),小豫制作了幻燈片,并找到了赤道式日晷的實物圖和示意圖。A、B兩幅備選圖中,你建議選哪一幅?請簡述理由。(4分)在中國,日晷的使用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周朝。日晷石制的圓盤叫“晷面”,以一定角度斜著擺放,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針上端指向北天極,下端指向南天極。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晷針上的影子是慢慢由西向東在移動的。赤道式日晷不僅可以授時,還可以指示節(jié)氣。在一年中的春分和秋分,太陽的運行軌道與赤道平行,晷面無法標示時間。冬至日晷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一尺六寸。冬至日晷長,夏至日晷短。4.在“節(jié)氣表達”環(huán)節(jié),小豫想把最富哲理的“小滿”推介給大家,請你聯(lián)系生活及下面的釋義,在橫線上補寫句子。要求:語意連貫,句式一致。(3分)小滿釋義:第一,與氣候的降水有關,即小滿之“滿”,指雨水盈滿;第二,與小麥的生長有關,這個“滿”,指麥粒飽滿。兩者之“滿”,加上“小”,含有敬慎而節(jié)制地應對盈滿,以及促成、呵護、善待飽滿的深長意味。小滿,是小有成績后的節(jié)制與沉穩(wě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對自然與生活的感恩和贊美。5.在“節(jié)氣探尋”環(huán)節(jié),小豫想在下面幻燈片中引用一些古詩文名句,請幫他補寫。(8分)一年四季,節(jié)氣流轉(zhuǎn),古詩文里的“時間美”,暈染成畫面,生發(fā)成情思。立春過后,草長了,花開了,鳥兒們也開始活躍起來。到桃花源春游,可飽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繁花景象;走在河邊,悅耳的鳥鳴聲會讓人聯(lián)想到“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關雎》)。驚蟄前后春社日的祭祀活動也開始了,游至山西村,能一路領略“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陸游《游山西村》)的農(nóng)村風俗畫卷?!耙粓霭茁兑粓鏊?,千年之前,一位男子站在岸邊,遙望著凝著白霜的蘆葦,懷念自己的心上人,于是便有了:“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寒冬至,雪花飄,“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張岱《湖心亭看雪》),這天地渾然一體的西湖雪景猶如一幅素凈淡遠的山水畫,令人神怡。活動二:查閱相關文章,走進二十四節(jié)氣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27分)(一)【讀文章·聆聽自然之聲】閱讀下文,完成6~9題。(共16分)懷念蛙鼓①鄉(xiāng)下的四五月間,一切都像從油塘子里提出來一樣,光亮亮的,鮮艷艷的。村東頭的禾苗已長得碧油油的了;黃瓜蔓、南瓜蔓拼命往上躥;芥菜、蘭草、田字草也趕趟兒似的,聚滿了田野;青蛙這時的嗓門也像上了油的齒輪,聲音又脆又亮。一到夜里,音樂會更隆重了。先是一只青蛙領唱,“呱——呱——呱”,清脆有力。然后是大合唱,“呱呱呱,呱呱呱……”霎時,萬流齊發(fā),如萬馬奔騰,如浪濤洶涌,氣象恢宏。這場大合唱持續(xù)了三四個小時,接下來又是二重唱,童聲獨唱……②它們各自把最美的音色獻給你,一聲比一聲響亮,一聲比一聲抒情。它們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有長短不同的曲調(diào),有弦音,有樂音,有強音,有弱音,時而齊唱時而合唱,不需要指揮更無須歌譜。它們分明是天生的歌者。歌聲如行云流水,在這長夜里,讓你忘記了憂慮,在這美妙的天籟之聲里徜徉……它們仿佛是在歌頌這美好的家園,在慶祝即將來臨的生命盛季。③村頭的曬谷坪里,鄉(xiāng)親們一邊搖著蒲扇,一邊聊著家常。聽到這熱鬧非凡的蛙鼓,大家心底便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一個好年成仿佛就在眼前了。④我們小孩子就從人群中溜出來,有的一手提一個瓶子,一手拿一把扇子,跑到田邊去捉螢火蟲;有的提一根釣竿在田邊釣青蛙。父母說不要往深草里走,小心蛇。因此,大家都不敢走遠,只在近地方耐心地呼喚:“呱——呱——呱。”就是釣不到,大家也毫不在意,畢竟“醉翁之意不在蛙”。夜深了,大合唱也漸漸地低下來,換成了很抒情的女生清唱,“呱——呱——呱”,像催眠曲一樣在空曠的田野飄蕩,越發(fā)襯出夜的寧靜。孩子們也倦了,躺在曬谷坪的草席上,伴著蛙聲入眠。⑤這是我童年里最溫馨的記憶。蛙聲聒噪使我感到生命的奔騰和美好。試想:月白風清的晚上,萬籟寂靜是不是有一點單調(diào)和陰森?只有蛙聲的合鳴才是鄉(xiāng)村生活的原汁原味。⑥如今,隨著父母工作的變遷,我從鄉(xiāng)村走到城鎮(zhèn)。在都市里生活久了,“蛙鳴蒲葉下,魚入稻花中”便只是一個遙遠的意象了,兒時那種恬靜的田園生活,我已不敢奢望能親臨?!八疂M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這些美好的景致在社會發(fā)展的車輪中已經(jīng)被碾得粉碎,“蛙聲一片”的美好童年也只能期待著在夢中出現(xiàn)了。⑦今年的清明節(jié),當我再一次回到家鄉(xiāng),再一次靜立田頭,等候蛙聲的洗滌時,我失望了:蒼白的月光下是一望無際的田疇。沒有蟲鳴,也沒有了蛙鼓。只有偶爾幾聲低低的嘆息:“呱——呱——呱?!辈贿h處又來了一群掃蕩者。那些穿梭不息捕蛙的燈火像殘忍的鬼子的探照燈。螢火蟲銷聲匿跡,只有死亡的火光威脅著一切,吞噬著一切。我不由戰(zhàn)栗起來……⑧辛棄疾曾樂觀地寫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當蛙聲疏落時,稻花不香、豐年不再的噩運離我們還會遠嗎?⑨今夜,我又聽到了蛙鳴,如此的親切,如此的溫馨,它如初夏夜里拂動著的暖風,沿著情感的脈絡縷縷入心。然而,情緒中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憂慮。但愿人們在聆聽美妙的蛙鳴時能有愛護之心。用心去感受,用耳去聆聽,不要用手去欣賞,不要用嘴去品嘗。讓我們的城市也保有一絲自然的地方,為了那些蟲、鳥、蛙,也為了我們自己。⑩突然想起了齊白石的一幅國畫,題曰《蛙聲十里出山泉》。畫里除一條溪水中的幾只蝌蚪外,并不見一蛙。而你仿佛看到了在不遠處,蛙們的悠閑與自在,仿佛能聽到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鼓,嘹亮而宏闊……eq\o(○,\s\up1(11))懷念蛙鼓。(有刪改)6.請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根據(jù)提示信息,將下面表格補充完整。(3分)內(nèi)容情感童年時鄉(xiāng)村夜晚聽蛙鼓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期待③____________戰(zhàn)栗今夜聽到蛙鳴親切,溫馨,感動又憂慮7.任選角度賞析文中兩處畫線句。(6分)(1)村東頭的禾苗已長得碧油油的了;黃瓜蔓、絲瓜蔓拼命往上躥;芥菜、蘭草、田字草也趕趟兒似的,聚滿了田野。(3分)(2)先是一只青蛙領唱,“呱——呱——呱”,清脆有力。然后是大合唱,“呱呱呱,呱呱呱……”霎時,萬流齊發(fā),如萬馬奔騰,如浪濤洶涌,氣象恢宏。(3分)8.文章第⑧段寫辛棄疾的詞句有何用意?請你結(jié)合上下文簡要分析。(3分)9.這篇文章意蘊豐富,請你從多個角度理解文章主題。(4分)(二)【查資料·探節(jié)氣之微】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10~12題。(共11分)文本一①春分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四個節(jié)氣,出現(xiàn)在每年陽歷3月21日前后,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jīng)0度(春分點)。與別的節(jié)氣不一樣,這天的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所以古時又把春分稱為“日中”“日夜分”。歷史典籍上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薄对铝钇呤蚣狻方忉專骸岸轮校终甙胍?,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币虼?,春分節(jié)氣表示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代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②春分節(jié)氣到了,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xiàn)象,據(jù)《農(nóng)桑通訣》記載和表述:一是玄鳥至;二是雷乃發(fā)聲;三是始電。意思是說,燕子飛回來了,天空又有了雷聲和閃電。這樣以物候表節(jié)氣的方法,計算時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共七十二候。古人以鳥獸蟲魚、草木生態(tài)的變動以及其他自然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和消失,來驗證氣候的變化和季節(jié)的推移。每一候均以一種物候現(xiàn)象作對應,叫作“候應”。七十二候的說法起源很早,《逸周書》中所記載的已完全確立,對農(nóng)事活動曾起過一定的作用。雖然還有些不準確和不科學的地方,但對于了解過往華北地區(qū)的氣候及其變遷,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③在宮廷里,要舉行“祭日”盛典。從周代開始,春分就有祭日儀式?!抖Y記·祭義》記載著“祭日于壇”。此俗歷代傳承至清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寫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可見受重視的程度。④在民間,春分這一天,仍有許多習俗活動。比如,“吃春菜”“送春?!钡?。有的地方,還要“豎蛋”,就是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幾上把它豎立起來,求得全年辦事順意。雖然倒掉的不少,但是成功者也很多,帶給人喜悅與歡欣。在室外,不少城民趕到郊野踏青挑野菜,或者簪花放風箏。⑤春分節(jié)氣里,人們踏青賞春的興致大增。古代詩詞中,就有許多對春分景色的描述。比如宋代歐陽修,便在《阮郎歸》一詞中寫道:“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清代孔尚任有一首描寫兒童放風箏的詩:“結(jié)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雹拗俅簳r刻的春分節(jié)氣,帶來更濃的春意普降人間。(有刪改)文本二①清明祭黃帝,谷雨祭倉頡。傳說中,谷雨的起源與倉頡造字有關。據(jù)《淮南子·本經(jīng)》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眰}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驚動了天地,就出現(xiàn)了天降粟谷、谷如雨下的奇觀。后來,人們就將這天定為“谷雨節(jié)”,作為紀念倉頡的日子。至今陜西白水倉頡廟仍然在谷雨節(jié)氣舉行傳統(tǒng)廟會,祭祀倉頡,感念他發(fā)明文字的巨大功績。②《二十四節(jié)氣志》中介紹,在云南西雙版納的小勐宋還有著在谷雨之后為蟲兒們“過節(jié)”的習俗。節(jié)日的儀式是,在田地里找?guī)讞l蚯蚓、幾只蟈蟈等作為蟲類代表,向它們鄭重道歉說,人們在耕作的時候,可能打擾到它們,甚至無意間傷害到它們,希望得到它們的原諒,然后再將它們放生。③谷雨前正值春茶采摘時節(jié)。江南多產(chǎn)綠茶,各地開采時間或早或晚,根據(jù)采摘的時間,一般可分為“明前茶”和“雨前茶”。前者采于清明前,后者采于清明至谷雨之間。人們多以明前茶為貴,不過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卻指出:“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彼€認為谷雨茶溫涼,有祛火、明目、除濕氣的功效,可做茶療。(選自《谷雨: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文明的特別節(jié)氣》,有刪改)10.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本一第②段中以下定義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候應”。B.文本一采用空間順序向我們介紹了春分節(jié)氣。C.在谷雨這天,陜西白水倉頡廟舉行傳統(tǒng)廟會,目的是祭祀倉頡,感念他的功績。D.兩個文本里的民俗文化,都體現(xiàn)出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傳承。11.文本一第②段中的加點詞“完全”可以刪去嗎?為什么?(4分)12.兩個文本都運用了引資料的說明方法,試分別舉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活動三:品讀古代詩文·感悟文人志趣三、古詩文閱讀(共15分)(一)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3~16題。(共11分)【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眴柶鋬r,曰:“止四百?!庇鄳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①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②熙熙然③回巧獻技,以效茲④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⑤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⑥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節(jié)選自柳宗元《鈷潭西小丘記》)【注釋】①刈(yì):割。②舉:全。③熙熙然:和樂的樣子。④茲:此,這。⑤(yíng):象聲詞,水流回旋的聲音。⑥匝(zā)旬:滿十天。匝,滿。旬,十天為一旬。13.下列對文中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古漢語中數(shù)詞前加“可”,數(shù)詞后加“許”表示約數(shù),如“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高可二黍許”(《核舟記》)。B.“心樂之”中“樂”的意義和用法與“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十二章》)中的“樂”完全相同。C.“烈火而焚之”中“烈火”本是名詞,在這里活用為動詞,即“用烈火燒”,與“斗折蛇行”中“斗”用法相同。D.“余憐而售之”中的“憐”與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的“憐”意義不同,在這里是“喜愛”的意思。14.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15.請用“/”給【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16.【甲】【乙】兩篇同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時創(chuàng)作的山水游記,班級同學圍繞兩篇文章展開了討論,請補全對話。(4分)小豫: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文第十三》中評價柳宗元“創(chuàng)造了描寫景物的新語”,你看【甲】文“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就從側(cè)面寫出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南:是的,【乙】文中也有出色的描寫,“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運用②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丘環(huán)境之優(yōu)美。小洛:柳宗元山水游記不僅描寫了景色,還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炯住课淖髡邔懶∈都爸車纳罾浼诺木吧蜌夥?,把自身遭遇、個人心境融入自然風景描繪中,抒發(fā)自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陽:【乙】文“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表現(xiàn)出柳宗元當時的心情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但聯(lián)系【甲】文可知,這種心情是短暫的,終究掩飾不了他懷才不遇的孤寂抑郁。(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問題。(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這是一首送別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點明了送行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寫景氣勢宏偉。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作者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傷之情油然而生。C.“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掃離情別緒,表現(xiàn)了作者不凡的胸懷和抱負,給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句承上作結(jié):青春年少,當奮發(fā)有為,分別時不應作小兒女之態(tài)。18.請賞析“風煙望五津”的“望”字。(2分)活動四:閱讀經(jīng)典名著,提升語文素養(yǎng)四、名著閱讀(5分)二十四節(jié)氣是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物,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與農(nóng)事生產(chǎn)相關的內(nèi)容。為了提升閱讀古籍的能力,班級開展《經(jīng)典常談》名著閱讀活動,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19.《〈說文解字〉第一》中提到漢字的造字和用字的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關于“苗”字,《說文解字》這樣解釋:“艸生于田者?!苯Y(jié)合下圖,你推測“苗”采用的是“六書”中的____________造字法。(1分)20.在閱讀《〈詩經(jīng)〉第四》時,不少同學對“詩言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請你根據(jù)名著內(nèi)容以及自己的積累,將表格補充完整。(2分)原句原義教育意義投我以桃,報之以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人要知恩圖報,禮尚往來。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我趁著天未陰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將窗扇門戶縛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jīng)典的海里去”,這是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的序言中對讀者寄寓的殷切希望。請你結(jié)合《經(jīng)典常談》中對下列古籍的介紹與闡述,任選其一,說說在當代閱讀經(jīng)典的意義。(2分)《說文解字》《詩經(jīng)》《戰(zhàn)國策》《史記》“四書”活動五:表達交流,分享節(jié)氣中的哲理與智慧五、作文(50分)22.閱讀下面材料,任選一題作文。(50分)小滿,一個富于哲理的節(jié)氣。小滿,代表夏日初至,萬物生長,雖未至盛夏的極致,卻自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歡喜。就像我們的生活,即使面臨諸多不完美,只要學會珍惜,心懷感恩,便能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喜悅,讓心靈在細微之處得到滋養(yǎng)。生活中,小小的充實,淡淡的滿足,亦能給人成功的喜悅。小滿,未滿,一切皆有上升的空間,亦令人無限期待……(1)請以《小滿亦可喜》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表達意圖明確,內(nèi)容具體充實;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2)以上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中心明確,層次分明;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一、1.(1)D(2)①諧②延2.示例:①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個節(jié)氣②二十四節(jié)氣已完全確立③公元前104年④正式把二十四節(jié)氣定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天文位置(每空1分)3.示例一:建議選A圖。該圖是日晷實物圖,將日晷原原本本地呈現(xiàn)出來,其上標示的刻度與指針,可以直觀展現(xiàn)日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粗糙的石面和古老的漢字體現(xiàn)了我國使用日晷的歷史悠久,與文字內(nèi)容匹配。示例二:建議選B圖。該圖是日晷示意圖,清晰地說明了日晷的各部分名稱及位置關系,與文字內(nèi)容匹配。(4分,言之有理即可)4.示例:是對收獲與成長的期許與渴望5.①芳草鮮美②落英繽紛③關關雎鳩④在河之洲⑤蒹葭蒼蒼⑥白露為霜⑦所謂伊人⑧在水一方二、(一)6.①快樂②懷念“蛙聲一片”的美好童年③家鄉(xiāng)曾經(jīng)的蟲鳴蛙鼓已經(jīng)不再(每空1分)7.(1)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1分)表現(xiàn)了春天植物生長的勃勃生機,排比的修辭手法則增強了語句的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使讀者能夠更加生動地感受到田野的生機盎然。(2分)(2)運用了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1分)形象地描繪了青蛙鳴叫的宏大聲勢和熱烈場面,夸張的修辭手法則放大了青蛙鳴叫的聲音和影響力,使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夜晚田野上蛙鼓的壯觀景象。(2分)8.引用辛棄疾的詞句,不僅是為了描繪美好的鄉(xiāng)村景象,(1分)也是為了突出蛙聲在鄉(xiāng)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1分)表達作者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變化的憂慮,以及對過去時光的懷念。(1分)9.文章主題涉及對童年記憶的珍視、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的憂慮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2分)通過這些主題,作者傳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變化的擔憂,以及對未來和諧生活的期待。(2分)(二)10.B11.不能。(1分)“完全”起修飾限制作用,說明了七十二候的說法起源很早,并且已全部確立下來,刪去的話則沒有此作用,(2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1分)12.示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