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考語文壓軸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高考語文壓軸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高考語文壓軸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高考語文壓軸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高考語文壓軸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江蘇省高考壓軸卷語

文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訓(xùn)詁/估量

諍言/綜合征

劈叉/如喪考妣

B.編輯/舟楫

漏網(wǎng)/露馬腳

靈長/熱情高漲

C.親昵/拘泥

搗藥/倒胃口

哽咽/因噎廢食

D.皸裂/皴裂

眼瞼/殺手锏

漩渦/故弄玄虛B(A:gǔ/gū

zhèng/zhēng

p?/b?

B:jí

lòu

zh?ng

C:nì

d?o

yè/yē

Djūn/cūn

ji?n

xuán)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A.通過一番討價還價,簽訂合同的時候?qū)Ψ浇K于作出了讓步,最終價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萬多元少了一倍還多。B.為改變因大山阻隔世代守著一片沃土卻過著清貧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戶農(nóng)民自籌資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長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地名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tài)和文化載體,記錄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民族的變遷與融合、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

D.社科院近日發(fā)布的《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認為,未來中國城鎮(zhèn)化不但仍處于快速推進時期,而且已經(jīng)由加速階段轉(zhuǎn)變?yōu)闇p速階段。C【解析】(A.數(shù)字減少不能用倍數(shù),B.“改變”缺賓語,D.關(guān)聯(lián)詞語使用錯誤,“不但……而且……”,應(yīng)改為“雖然……但是……”。)3.閱讀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話概括什么是“人口紅利”。(不超過50字)(4分)

當一個國家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時,兒童人口的比例就會降低;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相應(yīng)加速,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逐漸升高。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老年人和少兒撫養(yǎng)負擔會比較輕,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就將出現(xiàn)一種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的時期,這對于經(jīng)濟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這種現(xiàn)象就叫“人口紅利”,“人口紅利”不意味著經(jīng)濟必然增長,但經(jīng)濟增長一旦步入快車道,則“人口紅利”勢必會成為經(jīng)濟增長的有力助推劑。

“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yǎng)負擔較輕、有利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現(xiàn)象。4.假如你是一名教師,請你針對下面兩個學(xué)生的不同情況,任選其一,至少運用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寫一段教師寄語,要求既客觀又委婉,帶有鼓勵性,讓學(xué)生樂于接受,不超過80字。(5分)

①、某男生,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活潑聰明,興趣廣泛,樂于助人,在學(xué)生中很有人緣。但不是很喜歡學(xué)習(xí),成績比較差。

②、某女生,家境貧寒,勤奮刻苦,成績非常優(yōu)秀。但性格比較內(nèi)向、封閉,對人較冷漠,班上同學(xué)都對她敬而遠之。選擇:

可從針對性、鼓勵性、引導(dǎo)性等方面評定。

二、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目。

復(fù)齋先生,姓張氏,華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屬文。入學(xué)后,值吳逆之亂,崎嶇兵革,與弟召修負母循環(huán)來巖谷間,喘不得息。復(fù)齋先生,姓張,華容縣人。他的先祖從江南和州遷居到華容縣游橋,先后傳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寫文章。入官學(xué)后,遇上吳三桂叛亂,顛鑷往來于戰(zhàn)陣申,和他的弟弟召修背著母親跋涉于危巖深谷之間,幾乎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康熙乙丑,成進士,知福建之晉江,多善政。上官將疏薦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終養(yǎng)。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陽橋者數(shù)萬人。侍養(yǎng)既二十年,乃起為江西之金溪??滴跻页竽觊g中進士,主政福建晉江,多行善政。上司準備上述推薦他,但先生因母親年邁要養(yǎng)老送終(而推辭)。當?shù)匕傩胀炝羲荒?,都一起供給他食用之需,哭著送到洛陽橋的有數(shù)萬人。張復(fù)齋先生侍養(yǎng)母親二十年后,才起用為江西金溪縣令。

值歲歉,先生請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賑貸,全活甚眾。會有上官倚朝貴為勢,其所屬郡縣皆脅使出門下,而責(zé)以厚贄。先生不忍從,遂解組歸。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晉江也。正值荒年,先生請求獲得七千多石糧食,多方賑濟、借貸,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級官員倚靠朝廷權(quán)貴,他所隸屬的郡縣官員都被脅迫而歸依其門下,并向他索求厚禮。張先生不愿屈從,就被解除了官職。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晉江。

當在晉江時,有賈人怨其繼母之誅求,而不養(yǎng)其父。其父詣縣訴。賈人行賄于先生,乞以貧為解。眾皆爭往視之,天方寒,賈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為凍饑可憐之狀,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在晉江時,有商人埋怨他的繼母的苛求,而不奉養(yǎng)他的父親。他到縣衙申訴。商人向先生送禮,以家里貧困為由請求寬解。大家都爭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給他父親穿,而自己穿著破衣服,裝出又凍又餓的可憐相,并說:“有衣服都用來孝敬父親了”。先生故怒視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來。先生睥視賈人,顏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見若父之將受大杖也,而安忍視之,不孝何辭?”張先生特意怒視他的父親,說:“孩子冷成這樣,你不體恤他嗎?”喊下吏拿大棒來。張先生斜眼看商人臉色如平常一樣,突然指著他罵道:“你看你父親將受杖刑了,卻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即以大杖撲賈人,而其父乃從旁泣。先生出賄付其父曰:“以養(yǎng)爾余年。”眾皆快之。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親就在旁邊哭泣。張先生拿出些錢給他父親,說:“用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稱快。

民逋賦,久不能輸,及輸逋則賦甚多。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有守瓜圃而斃者,暮夜莫知其為誰。百姓欠稅久不能交,等到交納延期那么賦稅就更多了。先生詰問得知他們有得已到了賣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獻出俸祿贖回孩子還給他們。有一個看守瓜園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誰干的。先生集鄉(xiāng)民于社廟,閉門使袒裼觀之,一人膚體傷敗,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盜若瓜,值若之警,相毆相持,以至于此?!逼淙思辞?。先生之聽訟仁明多此類。先生召集鄉(xiāng)民到社廟來,關(guān)上門讓他們脫了衣服看,有一個人身體有受傷的痕跡,先生叱責(zé)他說:“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備,于是兩人毆打起來,以至到了這種地步?!蹦侨司头锪?。先生斷案明察秋毫而有仁愛之心,諸如此類有很多。

晉江人文比他邑為盛。先生至,則益勸勉其父兄,使訓(xùn)誨其子弟,其稍屬俊秀者,親加賓禮焉。由此晉江之童子試至萬人。晉江人文比其他縣要興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勵父老鄉(xiāng)親,讓他們教育開導(dǎo)子弟,那些漸漸地成為俊杰的人,他親自予以禮遇。從此后晉江參加童子試的多大萬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歸,足不履戶外。而華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賦重。當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國初定賦準原額每十畝損為六畝余,其后稍稍增墾,而清丈令下,縣官指為欺隱,將以全額上。先生從金溪免職后歸居華容,足不出戶。華容在洞庭湖畔,地勢低洼而賦稅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國家最初規(guī)定賦稅準許原來額度每十畝可減為六畝多,后來土地開墾面積漸漸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達后,縣官認定他們欺騙官府、隱瞞實情,準備征收全額賦稅。先生曰:“我無中人之產(chǎn),顧里人不勝病矣。”因詣縣官白其事,謂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請平。先生說:“我沒有中等人家的田產(chǎn),而鄉(xiāng)人就更困苦不堪了?!庇谑堑娇h衙稟報事由,說這地方都是湖岸荒灘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沒,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請求減免賦稅。宜準湖鄉(xiāng)下地例,一畝糧止一升??h官信先生素長者,察知愚民情實無他,卒如先生言。華容人蒙其利至今。應(yīng)當準許湖鄉(xiāng)按下等地來征收賦稅,一畝地只收一升糧。縣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謹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屬實,無其它(隱情),終于按他說的辦了。華容人至今還受用他給大家?guī)淼睦妗?/p>

先生名召華,字君實。先生名召華,字君實。

贊曰:先生在官前后僅四年,然其為利于民者多矣。評論曰:先生在官府任職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卻很多啊。

(清·劉大櫆《張復(fù)齋傳》,有刪改)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賈人怨其繼母之誅求

誅:索取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憐憫C.民逋賦,久不能輸

逋:怠慢D.華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C(逋:拖欠?!蛾惽楸怼贰柏?zé)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張復(fù)齋“為利于民”的一組是(

)①先生請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賑貸,全活甚眾

②先生不忍從,遂解組歸③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

④先生出賄付其父⑤先生之免金溪而歸,足不履戶外

⑥宜準湖鄉(xiāng)下地例,一畝糧止一升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D(zhuǎn)(②表現(xiàn)了張復(fù)齋的正直;⑤說的是張復(fù)齋不做官后的隱居生活。)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張復(fù)齋在戰(zhàn)亂中與弟弟召修一道背著老母輾轉(zhuǎn)奔波,還為終養(yǎng)老母棄官歸家,稱得上是以孝為先。B.張復(fù)齋在晉江和金溪雖為官時間不長,但他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為民著想,深受當?shù)匕傩諓鄞?。C.張復(fù)齋坦蕩無私,辦案機智,曾巧斷賈人不養(yǎng)其父案,讓不孝子受到懲罰,賈人父得養(yǎng)天年,令人稱快。D.張復(fù)齋在金溪被罷免后,又回到福建晉江隱居,他替華容百姓申訴,解釋了當?shù)赝恋刎汃さ膶嵡?,并為百姓請求減免賦稅。D(原文張復(fù)齋從金溪“解組歸”,并未說明是“被罷免”;且此次歸鄉(xiāng)還家,家在華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晉江”。張復(fù)齋經(jīng)歷:知晉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勸勉訓(xùn)誨禮遇晉江人,因母需贍養(yǎng)而離晉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從權(quán)貴自解官職,金溪百姓像晉江一樣泣別挽留他;從金溪回到故鄉(xiāng)華容,為故鄉(xiāng)減輕賦稅想辦法,故鄉(xiāng)人因此蒙利。)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若見若父之將受大杖也,而安忍視之,不孝何辭?你看見你父親將遭受大杖責(zé)打,卻能安心地(不動聲色地)忍心看著,你不孝順的罪名怎能夠推脫掉呢?(2)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先生通過問詢得知他賣了兒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祿,把孩子贖回來并讓他們回家。(3)縣官信先生素長者,察知愚民情實無他,卒如先生言??h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百姓的情況屬實,沒有其它(隱情),終于按他說的辦了。

三、古詩詞鑒賞(10分)9.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感皇恩·出京門有感李俊民

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悵天涯又離別。碧云西畔,舉目亂山重疊。據(jù)鞍歸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腸千結(jié)。敢向青天問明月。算應(yīng)無恨,安用暫圓還缺?愿人長似,月圓時節(jié)。(1)“楊花如雪”這—寫景句在詞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①交代了離京的時間(即暮春)(1分);②渲染了離別時的凄涼氣氛(1分);③用楊花的紛亂如雪,烘托離京時心緒的煩亂(1分)。

(2)請簡要說明這首詞上闋的行文思路。(4分)詩人先寫離別時的情狀(1分),接著寫“忍淚”的原因(1分),再寫前路的艱險(1分),最后寫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分)。

(3)“一日三秋,寸腸千結(ji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①夸張、對偶;②表現(xiàn)離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與在京親友們的情誼之深。評分建議:修辭手法,1分,只答“對偶”不得分;答到“離愁之重、思念之苦”等意思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10.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

,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山園小梅》)②

,云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天仙子》)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飛來峰》)④沾衣欲濕杏花雨,

(《志南《絕句》)⑤

,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書憤》)⑥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⑦紙上得來終覺淺,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⑧位卑未敢忘憂國,

。

(陸游《病起書懷》)疏影橫斜水清淺

沙上并禽池上暝

自緣身在最高層

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出師一表真名世

問渠那得清如許

絕知此事要躬行

事定猶須待闔棺

五、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xué)類文本(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題。最后的山[美]弗·拉塞爾

緬因州北部的秋天,黃昏將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掛著些許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將這山區(qū)的景色裝點得格外瑰麗、動人。幾個取著印第安名字的少年營地就坐落在這兒。

當微風(fēng)在清涼的黃昏里顫顫悠悠時,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樹下,舉目凝望,前方的灌木叢和沼澤地盡收眼底;再往前數(shù)哩,一座小山映入眼簾。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禿禿的山峰下是一個荒蕪的牧場,牧場上星星點點地生長著野檜樹,裸露的花崗巖點綴其間。然而,數(shù)哩以外的這座小山卻以某種魔力在吸引著我,召喚著我。我無法移開自己的目光。我心里明白:假期結(jié)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過牧場,穿過灌木叢,繞過花崗巖,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頂。我一定要這么干。我說不清這是為什么,甚至也沒問過自己。

一個秋高氣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營地,去爬我魂牽夢繞的小山。從橡樹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測,充滿誘惑。我順著棒球場的邊沿,向前走進了一片亂叢林。

亂叢林里藤蔓纏結(jié),野草叢生。穿行其間,舉步艱難,無法分清南北東西。我忽而被朽木絆倒,忽而一腳踩進蟻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撓;帶刺的種子設(shè)法鉆進我潮濕的鞋子,蚊蟲在耳畔嗡嗚,蒼蠅飛旋著撞來撞去。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挪動著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記了時間。

就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趕著,只見一片空地驀然展現(xiàn)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長著梣樹和楓樹,陽光濾過枝葉灑在地上。我猛然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排華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藍天的屋頂在陽光的照耀下,與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圖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裝扮得色彩斑斕,煞是迷人。房子與房子相隔很近,不過一臂之遙。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沒有一點兒生命的跡象。

在剛從亂叢林中出來的我的眼里,這片陽光映照的小樹林宛若格林筆下的童話世界;仿佛這個奇異的小村落在一種魔法的籠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這座黃色小屋,門廊上裝飾著藍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著漢塞爾和格麗特爾[注]的么。林子里沒有一絲兒風(fēng),就連白楊的葉子也是木然地耷拉著。藍的蜻蜓、綠的蜻蜓懨懨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動,更添了幾許似魔似幻的神秘。遠方,一只小黃鸝在啾啾地鳴叫,應(yīng)和著催人入夢的蟬聲。除此,便是萬籟無音的死寂。這些小房子為何會在這兒?誰是它們的主人?看著這些,心里不禁悚然。

此時,日光已經(jīng)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晌业男∩饺栽谇胺健N以俅毋@進亂叢林子,披荊斬棘,終于到了一條坑坑洼洼的路邊。剛轉(zhuǎn)過一道彎,就到了山腳。那是我的山,我朝思暮想的山。它坦蕩地浸在脈脈斜暉里。我跨過花崗巖,踏過草地,踩著麻葉繡球和笑靨花,急匆匆地朝山頂攀去。

終于,氣喘吁吁地,我站到山頂上。頭頂穹窿,腳下的山堅硬、實在。多少次,我遠遠地凝望,它是那樣地緲緲忽忽,無可企及。此刻,我身在其中。

然而,正當我站在山頂?shù)漠攦?,山開始從我腳下滑走。正前方,幾哩林地外,我又看見了一座山,一座更高、更長的山;牛群在砍伐過的山坡上悠然地吃草,山頂上樹木蔥蘢。但我是絕不會再去攀登遠方的那座山了,縱然登上最后一座山是我長久的渴望。就在我舉目凝望之時,我便感覺到,它的遠方還有另一座山;巴蒂山外,緬因州外,都會有另一座山。山外有山。即便我走遍天涯海角,隨時隨地都會有另一座山在等著我。于是,我幡然頓悟:人生沒有最后的山?!咀ⅰ扛窳滞捓锏哪信魅斯?。11.請依據(jù)文章第二至八段,概括“我”的心理變化。(4分)向往——驚奇——害怕——自豪。(4分,每點1分)12.請賞析文章第六段景物描寫的表達特色。(6分)通過聯(lián)想格林筆下的童話世界,突顯小樹林的神秘色彩;運用比擬手法,刻畫白楊和蜻蜓的情態(tài),增添了小樹林的魔幻意味;以動襯靜,以黃鸝鳴聲和蟬聲反襯小樹林的死寂。(6分,每點2分)13.文中畫線句有什么作用?(4分)描寫遠方更有吸引力的一座山,與前文形成突轉(zhuǎn),為下文的頓悟作鋪墊。(4分,前兩點各1分,最后一點2分)14.請結(jié)合全文,探究文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6分)人生要有夢想,要勇于追求探索;人生只有在奮斗的過程中才有收獲和體悟;奮斗永無止境,但要適可而止。(6分,每點2分)

六、現(xiàn)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題。我們要正確認識歷史事件龍應(yīng)臺

①對于歷史,我的興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于:你給我一個東西、一個事件、一個現(xiàn)象,我希望知道這個事情在更大的坐標里頭,橫的跟縱的,它到底是在哪一個位置上。在我不知道這個坐標之前,對不起,我不敢對這個事情批判。了解這一點之后,對于這個社會的教育系統(tǒng)和傳播媒體所給你的許許多多所謂的知識,你發(fā)現(xiàn),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東西。比如說,什么叫中國,什么叫中國國情,就是專制,兩千年的專制。你用自己的腦子研究一下中國歷史就發(fā)現(xiàn):中國是專制的嗎?朱元璋之前的中國跟朱元璋之后的中國不是一回事的;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國,跟雍正乾隆之后的中國又不是一回事的,那么你說“中國兩千年專制”指的是哪一段呢?這樣的一個斬釘截鐵的陳述有什么意義呢?自己進入歷史之后,你納悶:為什么這個社會給了你那么多半真半假的“真理”,而且不告訴你他們是半真半假的東西?

②對歷史的探索勢必要迫使你回頭去重讀原典,用你現(xiàn)在比較成熟的、參考系比較廣闊的眼光。有一個大陸作家在歐洲哪一個國家的餐廳里吃飯,一群朋友高高興興地吃飯,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離開餐館很遠了,服務(wù)生追出來說:“對不起,你們忘了付帳。作家就寫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贊美歐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厚,沒有人懷疑他們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們中國的話,吃飯忘了付錢人家可能要拿著菜刀出來追你的。其實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異的問題。這恐怕根本還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比如說如果作家去的歐洲正好是二戰(zhàn)后糧食嚴重不足的德國,德國侍者恐怕也要拿著菜刀追出來的。

③韓非子就曾寫過:中國人老是贊美堯舜禪讓是道德高尚,但是堯舜“王天下”的時候,他們住的是茅屋,他們穿的是粗布衣服,他們吃的東西也很差,也就是說,他們的享受跟最低級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禹的勞苦跟“臣虜之勞”也差不多?!耙允茄灾保莻€時候他們很容易禪讓,只不過是因為他們能享受的東西很少,放棄了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今之縣令”,在今天的體制里,僅只是一個縣令,跟老百姓比起來,他有種種官本位”所賦予的特權(quán),他有終身俸祿、住房優(yōu)惠、出國考察金、醫(yī)療保險……因為權(quán)力帶來的利益太大了,而且整個家族都要享受這個好處,誰肯讓呢?

“輕辭古之天子,難去今之縣令者也”,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是什么呢?“薄厚之實異也”,實際利益,經(jīng)濟問題,體制結(jié)構(gòu),造成今天完全不一樣的行為。

④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過的路,但是對于過去的路有所認識,至少是一個追求。然而這個標準對二十世紀的中國人毋寧是困難的,因為長期政治動蕩與分裂造成文化的嚴重斷層,我們離我們的原典,我們的譜系,我們的歷史,非常、非常遙遠。

節(jié)選自龍應(yīng)臺《我們?yōu)槭裁葱枰宋乃仞B(yǎng)》15.對于如何評價歷史事件,作者的主要觀點有哪些?(6分)①把這個歷史事件放到當時的環(huán)境(坐標)中,從縱橫兩方面考慮。②用比較成熟的眼光去重讀原典。③可以從經(jīng)濟、利益與體制成因去考量。(共6分,每點2分)16.文章第三段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6分)①引用論證,(1分)引用韓非子的話,說明歷史事件的意義是有時代性的(或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2分)②對比論證:(1分)“古之天子”與“今之縣令”的對比。論證了看待歷史事件要和經(jīng)濟、利益、體制掛鉤的道理。(2分)17.作者認為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6分)①教育系統(tǒng)和傳播媒體對我們的思維的影響。②我們自身的經(jīng)歷與認識的時空局限。③長期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