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從“圓明園2010年罹難150周年紀念啟動儀式”上獲悉,圓明園管理處聯(lián)合清華大學,將對園內的石刻文物進行大規(guī)模的保護,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這些文物的摧殘者是A.英法聯(lián)軍B.八國聯(lián)軍C.德日聯(lián)軍D.英美聯(lián)軍2、一戰(zhàn)期間,以大生紗廠為代表的民族工業(y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其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B.日本給北京政府貸款C.北洋軍閥的分裂D.帝國主義忙于戰(zhàn)爭,放松了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3、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南溪贅叟在《萬國公報》上發(fā)表《救時策》一文,首次明確表述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符合此概念的做法是()A.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B.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總局C.實行君主立憲D.廢除科舉制度4、“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僅是社會中某一階段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還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的政治制度”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揭開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序幕的事件是英國議會的召開和攻占巴士底獄②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發(fā)生的共同原因是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③“舊政治制度”和“新政治制度”指的是封建專制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④資產階級革命是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唯一途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中國農村改革的發(fā)祥地在哪兒?最早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的是下圖中哪兩個省份?()A.深圳;1)2);B.鳳陽小崗;1)3);C.廈門;2)4);D.珠海;3)4)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6、今年是俄國農奴制改革152周年。這場改革對俄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B.改革并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C.是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D.所有的農奴無償分得了土地7、如果要再現(xiàn)河姆渡人原始農耕生活,你認為不該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是()A.在田地里種粟B.吃大米飯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燒制黑陶8、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人類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包括()A.電力的廣泛使用B.汽車、飛機的問世C.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D.克隆技術的發(fā)展9、有關新文化運動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A.它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B.它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C.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D.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有絕對肯定或否定的傾向10、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A.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B.十年內戰(zhàn)開始C.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D.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1、我們的家鄉(xiāng)南京歷史悠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也留下了很多名勝古跡,小寧在假期游玩了以下景點,請結合所學,為他拍攝的照片配上相應的文字介紹.

。

清涼山--駐馬坡

棲霞寺--千佛巖(1)相傳這是赤壁之戰(zhàn)時“諸葛武侯駐馬處”,這一典故發(fā)生在____(時期),此后吳定都在南京,當時稱南京為____(2)這是中國唯一的南朝石窟,與山西的____石窟遙遙相對,是古代雕刻藝術的杰作,反映了此時____的盛行.

將軍山--抗金故壘

明孝陵(3)這里曾是宋代的古戰(zhàn)場,____將軍在這里筑壁壘,設伏兵,打敗了____族。

的軍隊,一舉收復建康城.(4)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____的陵墓.他統(tǒng)治時期,把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手里,體現(xiàn)了明朝____的加強.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p>

--唐朝詩人趙嘏。

材料二隋唐科舉制自產生之日起就確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懷牒(證件)自列于州縣”的自由報考原則,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舉凡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種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大事,皆可為考試內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

--楊齊福《科舉制度與近代文化》

材料三故愚以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請更其法,凡《四書》;《五經(jīng)》之文皆問疑義,其所出之題不限盛衰治亂,使人不得意擬,而其文必出于場中之所作。又不然,則姑用唐宋賦韻之法,猶可以杜節(jié)抄剽盜之弊。其表題專出唐宋策題,兼問古今,人自不得不讀《通鑒》矣。

--顧炎武《日知錄》

(1)材料一所示的“長策”是____朝創(chuàng)立的選官制度,它強調以____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____年延續(xù)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

(2)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

①根據(jù)材料二;概括隋唐科舉制的特點。并分析其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根據(jù)材料三;概括顧炎武對科舉制的基本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顧炎武上述議論的背景。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科舉制后來被歷史淘汰的原因。13、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____方針,從而推動會議取得圓滿成功。鄧小平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了____的偉大構想。14、春秋戰(zhàn)國是社會大動蕩的時期,政治上,春秋時期出現(xiàn)____局面,戰(zhàn)國時期形成“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學術思想領域出現(xiàn)了____的繁榮景象。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材料二:①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材料三: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任何反帝活動;③從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一律拆毀;允許列強各國在北京到山海關沿線要地駐兵;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材料四:

請回答:

(1)前三則材料的內容分別出自三個條約;請寫出這三個條約的名稱及其這些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性質分別產生的影響。

材料一條約:《____》,影響:____材料二條約:《____》,影響:____

材料三條約:《____》,影響:____

(2)根據(jù)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回答:1955年~1970年中國在聯(lián)合國獲得的支持率呈現(xiàn)怎樣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中國在哪一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能夠恢復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

(3)從上述材料中不難看出,清政府的外交是軟弱可欺的,而新中國的外交是日趨成熟的。你認為發(fā)生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2題,共16分)16、最早搞家庭聯(lián)產承包的是福建、廣東兩省.那里的農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礎上,包產到戶,農民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____(判斷對錯)17、西漢史學家司馬光編著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辨析題(共2題,共16分)18、有人說拿破侖發(fā)動霧月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tǒng)治,并且在1804年還改共和為帝國,稱“法蘭西人皇帝”拿破侖一世,建立了拿破侖帝國。因此拿破侖帝國的建立是歷史的倒退,以上表述正確嗎?請簡要說明理由。19、請找出下文中的五處錯誤并改正:

歐洲文明是由古希臘羅馬文明演化而來的,而希臘文明淵源于克里特文明,斯巴達將古代奴隸制民主發(fā)展到最高峰.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民大會是其最高權力機構.公元前27年,凱撒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476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奴隸制在西歐的終結.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20分)20、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經(jīng)濟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結合所學知識;通過什么運動農民獲得了土地?這次運動內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圖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運動?這一運動的完成有何標志性意義?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農業(yè)生產情況對比表。

。項目1957年1960年下降(%)糧食(億公斤)1950.5143526.4棉花(萬擔)3280212635.2油料(萬擔)7542340554.9生豬存欄數(shù)(萬頭6(3)導致1960年農業(yè)生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從中我們可吸收那些經(jīng)驗教訓?

材料四安徽鳳陽花鼓唱詞。

“鳳陽地多不打糧。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凰陽。”(“文革”時)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個人集體都能富,國家還要蓋倉庫。”(1979年)

(4)兩段唱詞反映出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給農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對農村產生了什么影響?21、孔子開創(chuàng)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一個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黃金時代便開始出現(xiàn),它光芒四射,燦爛奪目,成為人類文化發(fā)展史上最富麗的時代。

(1)“孔子開創(chuàng)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實?

(2)“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黃金時代”是指戰(zhàn)國時期的什么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有何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金時代”的學派中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是拿三家。它們的治國主張分別是什么?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根據(jù)所學知識;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所以BCD不正確,故選A。

【解析】【答案】A2、D【分析】本題考查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曲折發(fā)展歷程的識記、理解能力。近代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可以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xiàn)了民族工業(yè)的萌芽并初步發(fā)展,主要原因有洋務運動的誘導和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第二階段為辛亥革命后至“一戰(zhàn)”期間。進入“黃金時代”,主要原因是帝國主義忙于戰(zhàn)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以及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第三階段為“一戰(zhàn)”后到新中國成立前。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日趨凋謝,主要原因有帝國主義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的全面侵華、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本題指的是“一戰(zhàn)”期間,所以D是最主要的原因,ABC不合題意,故選D?!窘馕觥俊敬鸢浮緿3、A【分析】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南溪贅叟在《萬國公報》上發(fā)表《救時策》一文,首次明確表述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符合此概念的做法是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中體西用思想早期對于沖破封建頑固派的阻撓,引進西方自然科學,促進中國工業(yè);軍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產生發(fā)揮過積極作用。后期成為清統(tǒng)治者對抗資產階級維新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中體西用作為中西文化接觸后的最初結合方式,有其歷史合理性。但中體西用作為一種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沒有克服中、西之間固有的內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會要被新的形勢所替代。戊戌變法時期創(chuàng)辦的京師大學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為北京大學),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chuàng)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選:A。

本題考查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的相關史實?!窘馕觥緼4、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內容。英、法兩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是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勝利,都是由于封建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其開始的標志分別是長期關閉議會的召開和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則有資產階級革命、改革和民族統(tǒng)一運動等多種方式。故答案選A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答案】A5、B【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最早農村改革和最早對外開放的相關內容。中國農村改革的發(fā)祥地在安徽鳳陽小崗村。最早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她們隸屬于廣東省和福建省。在圖上應該是1)3)。故本題答案選B??键c:冀人版八年級下冊·步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偉大的歷史轉折【解析】【答案】B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6、ABC【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俄國1861年改革的認識,為了解決農奴制帶來的危機,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進行了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同時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還可以用錢購買一塊份地,農奴并不是無償?shù)玫降耐恋?,應該排除D,通過1861年改革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但改革很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所以本題選ABC??键c:俄國1861年改革【解析】【答案】ABC7、AC【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解析】【解答】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yǎng)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吃大米飯和和燒制黑陶能夠體現(xiàn)河姆渡人原始農耕生活.種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原始居民.

故選AC.8、A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主要成就.【解析】【解答】據(jù)所學知;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重要標志,它把人類帶入了“電氣時代”,這一時期在交通運輸領域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汽車和飛機的發(fā)明.CD兩項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可排除.

故選AB.9、ABCD【分析】略【解析】ABCD10、AC【分析】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fā)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jīng)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故選:AC。

本題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掌握其經(jīng)過及意義。

注意識記西安事變的經(jīng)過及其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解析】AC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1、略

【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三國鼎立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佛教發(fā)展的知識點.

(3)本題考查的是岳飛抗金的知識點.

(4)本題考查的是明朝君權加強的知識點.【解析】【解答】(1)《清涼山--駐馬坡》圖片反映的是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于208年;即東漢末年.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后定都建業(yè),即今天南京.

(2)《棲霞寺--千佛巖》反映的是佛教發(fā)展的歷史.南北朝時明朝君主期;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統(tǒng)治者開鑿了許多石窟,著名的是有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這些古代雕刻藝術的杰作,反映了當時佛教的盛行.

(3)《將軍山--抗金故壘》反映的是岳飛抗金的歷史.金國是兩宋時期;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南宋初年,岳飛曾在將軍山構筑壁壘,抗擊金軍,并大敗金軍,一舉收復了建康.

(4)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朱元璋統(tǒng)治時期;采取了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設錦衣衛(wèi)等措施,把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手里,加強了君主專制的權力.

故答案為:

(1)東漢末年;建業(yè).

(2)云岡;佛教.

(3)岳飛;女真.

(4)朱元璋(或明太祖);君主專制(或君權).12、隋朝才華1905【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完善與沒落.【解析】【解答】(1)材料一中“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中的“長策”是隋朝朝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度,它強調以才華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從此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1905年延續(xù)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

(2)①隋唐科舉制的特點可從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即政府出面招生,考生自由報考;公開考試和平等競爭等,它在當時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表現(xiàn)在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

②顧炎武對科舉制的基本觀點需要根據(jù)材料內容總結:“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反映了他認為八股取士危害甚于焚書坑儒;他主張改革科舉制,考察內容靈活,不限于治亂興衰;主張借鑒唐宋考察詩賦;策論.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工商業(yè)階層日益壯大.

(3)科舉制后來被歷史淘汰的原因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不能為國家選撥真正有用的人才,可從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簡單說明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

(1)隋朝;才華;1905.

(2)①特點:政府主導;自由報考;公開考試;平等競爭;考試內容豐富;擇優(yōu)取士.(任答兩點即可)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②觀點:八股取士危害甚于焚書坑儒;主張改革科舉制;考察內容靈活,不限于治亂興衰;主張借鑒唐宋考察詩賦;策論.(答2點即可)背景: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工商業(yè)階層日益壯大.(答出任意一點即可)

(3)原因:根本原因是科舉制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不能為國家選撥真正有用的人才;經(jīng)濟上,隨著社會的進步科舉制已經(jīng)不適應經(jīng)濟的發(fā)展,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政治上,清朝末期統(tǒng)治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科舉制以失去了為封建王朝服務的性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家統(tǒng)治;文化上,西方文化的傳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開始呼喚改革.(任答兩點即可)13、“求同存異”“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萬隆會議和“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析】【解答】1955年;亞洲和非洲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會議,由于帝國主義的破壞和與會各國間矛盾錯綜復雜,會議出現(xiàn)尖銳分歧,周恩來及時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會議取得圓滿成功.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后,為了解決臺灣問題,鄧小平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并在“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的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

故答案為:

“求同存異”;“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14、諸侯爭霸百家爭鳴【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解析】【解答】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上,各諸侯國為爭奪地盤和人口連年征戰(zhàn),出現(xiàn)爭霸稱雄.即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和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國七雄.

故答案為:

諸侯爭霸;百家爭鳴.15、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史上外國列強的三次侵華戰(zhàn)爭.

(2)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在聯(lián)合國地位.

(3)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解析】【解答】(1)根據(jù)材料一的內容可以判斷其出自鴉片戰(zhàn)爭中簽訂的《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根據(jù)材料二內容可知其出自《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根據(jù)材料三內容可知其為《辛丑條約》內容.《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這樣,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由材料四中支持中國票的數(shù)量的變化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到70年代初;中國在聯(lián)合國獲得的支持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和第三世界國家對中國的支持,1971年,在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恢復了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3)新中國的外交是日趨成熟的;這種變化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國建立后中國綜合國力不斷的提高.

故答案為:

(1)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上升趨勢.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原因:受到亞非拉國家的支持.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

(3)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四、判斷題(共2題,共16分)16、×【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農村改革的有關內容.【解析】【解答】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安徽鳳陽小崗村在探索農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分田包產到戶.1982年我國在全國農村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yè)大發(fā)展.最早搞家庭聯(lián)產承包的是安徽?。?/p>

故答案為:

×.17、×【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司馬光的主要貢獻.【解析】【解答】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不是司馬光編著的.

故答案為:

×.五、辨析題(共2題,共16分)18、不對。拿破侖帝國的建立不是歷史的倒退,因為帝國的建立沒有使法國的經(jīng)濟倒退回封建時代,拿破侖采取了許多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有力措施,特別是1804年制定的《拿破侖法典》,都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痉治觥俊痉治觥恳罁?jù)所學知識可知;1799年底,拿破侖發(fā)動政變,奪取了政權。5年后,他加冕稱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位期間,拿破侖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tǒng)治,頒布了《法典》;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乘勝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據(jù)此可知,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是軍事帝國,維護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所以說拿破侖帝國的建立不是歷史的倒退。故答案為:不對。拿破侖帝國的建立不是歷史的倒退,因為帝國的建立沒有使法國的經(jīng)濟倒退回封建時代,拿破侖采取了許多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有力措施,特別是1804年制定的《拿破侖法典》,都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拿破侖和他的帝國史實的識記。19、略

【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世界史相關知識.【解析】【解答】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希臘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文化對歐洲和世界都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古希臘被看成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興起于公元前2000年,愛琴文明以克里特島和希臘半島南部的邁錫尼一帶為中心,大約公元前15世紀-前12世紀,由于受到北方部落的大規(guī)模入侵和破壞,克里特和邁錫尼古國相繼滅亡,愛琴文明漸趨沒落.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時的執(zhí)政官.在伯利克里當政時雅典達到全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fā)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權力機構.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獨攬大權,這實際架空了元老院,標志著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建立羅馬帝國的是屋大維,不是凱撒.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奴隸制在西歐的終結.

故答案為:

改錯:克里特--愛琴;斯巴達雅典;公民大會--元老院;凱撒--屋大維;東羅馬--西羅馬.六、簡答題(共2題,共20分)20、略

【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土地改革及其實質.

(2)本題考查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及其意義.

(3)本題考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后果和原因.

(4)本題考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以及作用.【解析】【解答】(1)根據(jù)圖片“房產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民通過土地改革獲得了土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地主階級被消滅,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變?yōu)檗r民的土地所有制.

(2)據(jù)材料二圖片“農民報名參加農業(yè)合作社”“手工業(yè)者踴躍報名入社”“工商業(yè)代表審核全行業(yè)公私合營”可知;圖片共同反映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據(jù)圖表三“1957年和1960年農業(yè)生產情況對比表”可知;1960年農業(yè)生產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左”傾錯誤泛濫;20世紀50年代,黨和政府錯誤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