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高一歷史歷史試題共8頁,全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單項選擇題(共16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約5300--4300年。城內外貴族墓地里隨葬玉琮、玉鉞、玉璧等數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而城外很多普通墓地隨葬品稀少,這表明當時A.處于新石器時代的早期B.社會階級分化很明顯C.處于母系氏族社會階段D.經濟發(fā)展水平非常高2.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南達南海。這一遼闊的疆域不僅展示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為后續(xù)的中國歷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治理如此遼闊的國家,秦朝實行A.三公九卿制度B.郡縣制度C.分封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3.唐代有16位公主與7個少數民族進行“和親”,這在古代“和親”史上是罕見的。唐代“和親”都是由周邊少數民族首領向唐王朝提出請求,并為此主動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領親自到長安求婚或迎接公主。這一現象A.反映了中原王朝的強大向心力B.推動“貞觀之治”局面到來C.避免了政府與少數民族的戰(zhàn)爭D.有利于中華文化圈的形成4.“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tǒng)轄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文化繁盛期?!毕铝懈黜椫袑儆谒纬皠?chuàng)新”表現的有A.建立起地方監(jiān)察機構B.開始出現紙幣C.創(chuàng)制了木活字和銅活字印刷術D.出現了新的文學體裁--小說5.下表是清朝在各民族地區(qū)的管理舉措。據表可知,清朝地區(qū)舉措西藏設駐藏大臣與當地達賴、班禪共管,清廷監(jiān)督實行“金瓶掣簽”新疆設伊犁將軍總領軍政,原維吾爾族頭領伯克可世襲,由清廷委任并為其定品級蒙古設盟、旗兩級單位,盟長、旗長由蒙古王公擔任,清廷任命云貴在條件成熟地區(qū)取消了土司世襲之制,依漢制設立府、廳、州、縣,任命流官管理A.正式將西藏地區(qū)納入中央版圖B.消除了民族分裂的隱患C.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直接管理D.因地制宜處理民族事務6.明清之際思想家們從明朝衰亡的教訓出發(fā),批判君主專制,倡導務實學風,主張經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積極進步的新思潮。該新思潮A.具有初步的民主意識B.擺脫了儒學束縛C.鞏固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D.受啟蒙思想影響7.1878年,李鴻章委派商人唐廷樞,籌資從國外購買設備,聘請外國技術人員開辦了開平煤礦。產煤質優(yōu)價廉,逐步代替洋煤在天津市場的地位。據此可知,開平煤礦A.屬于近代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B.不利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C.一定程度抵制外來的經濟侵略D.標志著晚清放棄了抑商政策8.李小明課堂筆記里關于某條約認識的整理:①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②“使館界稱為列強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③清朝腹地置于列強武裝控制之下;④列強通過外交途徑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表明該條約所反映的突出時代特征是A.國內階級矛盾服從中外民族矛盾B.中外民族矛盾服從國內階級矛盾C.中國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D.中外民族矛盾和國內階級矛盾趨于合流9.下圖為1894-1920年民族工業(yè)資本的變化情況。其中,推動1913-1920年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原因不包括A.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B.群眾反帝愛國斗爭C.政府鼓勵興辦實業(yè)D.官僚資本大力支持10.“一時間,從通都大邑到窮鄉(xiāng)僻壤,從垂暮老人到黃髫稚子,無不喊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工農兵聯合起來'的口號?!睋伺袛啵摎v史時期是A.辛亥革命B.國民革命C.抗日戰(zhàn)爭D.解放戰(zhàn)爭11.1937年8月,中共中央發(fā)出指示,“今天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抗戰(zhàn)發(fā)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zhàn)。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zhàn),才能使抗戰(zhàn)得到最后的勝利”。根據這一指示,中國共產黨A.制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B.深入敵后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C.推動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D.全力參與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會戰(zhàn)12.從1946年6月到1947年4月,山西太行地區(qū)農民共取得土地376.3萬畝,貧農以下每人得地2畝,中農每人得地3分至5分;貧農每人占有土地3.3畝,中農每人占有土地3.5畝,地主保留土地在3畝。這表明太行地區(qū)A.農村革命根據地獲得發(fā)展B."耕者有其田”的實現C.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確立D.“包干到戶”落實到位13.1953年,新中國政府提出了一項重大外交政策,它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而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這一政策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長期實行對外開放D.積極發(fā)展睦鄰友好關系14.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屬于這一時期的外交成就是A.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B.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D.遵循和平發(fā)展理念,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15.有學者指出,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使改革有了一個總的、明確的目標。這個“明確的目標”是指A.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zhàn)略B.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6.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迅猛發(fā)展。下列成就在這一時期取得的是①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②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廣泛認同④經濟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題(17題14分,18題16分,19題10分,20題12分,共計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晉段灼在上晉武帝表中指出:“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晉書·段灼傳》材料二:三省六部制······將以前屬于宰相的政府決策和執(zhí)行權分開,由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承擔。中書、門下兩省是以皇帝的名義草擬和頒發(fā)詔令,且門下審復的第一個手續(xù)就是向皇帝復奏畫敕,最后一個手續(xù)是用皇帝的寶璽進行“印逢”,就是說其工作運轉受到了皇帝的嚴密控制,其權力完全是皇帝所賦予?!ぁぁぁぁぁふ畹木唧w執(zhí)行由六部與尚書省具體負責。唐代的六部設置于尚書省之下,分別為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個部下面又設置了四個司······這些機構統(tǒng)領著全國的行政事務。-摘編自趙冬云《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的設置及其發(fā)展》等材料三:為了革除稅收的弊病,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并解決對藩鎮(zhèn)的軍事費用,建中元年(780年),楊炎向德宗建議實行“兩稅法”。兩稅法與租庸調不同,它“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資產少者則其稅少,資產多者則其稅多。”這樣就多少改變了貧富負擔賦稅不合理現象。同時,貴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財產納稅,擴大了納稅面,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白壽彝《中國通史》(1)材料一涉及的選官制度是什么?并結合所學簡析其弊端。(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作用。(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唐代中期賦稅制度征收標準的變化,并簡述這一制度的積極影響。(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國民黨“一大”期間發(fā)生了偉大的飛躍。在反思以往革命運動失敗的基礎上,他說:改組國民黨,使其“掌握政權之中樞”,“蓋惟有組織、有權威之黨,乃為革命的民眾之本據”?!皣顸h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權”的同時,他還提出了“節(jié)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口號,稱國民黨“反抗不利于農夫、工人之特殊階級,以謀農夫、工人之解放”。有別于以往革命運動對“新軍”和“會黨”力量的重視,他認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按照蘇聯式樣建立一支軍隊”,“有了這種理想上的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這些思想飛躍,深刻地影響了中國革命形勢。-摘編自張玉昆《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一大”期間的思想飛躍》材料二: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革命軍向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的山區(qū)進軍,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領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中,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當時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廣泛發(fā)動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毛澤東在軍隊中實行的諸如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黨支部建在連上、設立政治委員等重要制度,確保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摘編自周聲柱《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革命實踐新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上思想的變化及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及意義。(8分)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是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地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始階段。八大前夕,鑒于蘇共二十大暴露出來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中共中央即已明確提出“以蘇為鑒”,走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隨后,毛澤東在調查研究、總結我國“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闡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十個方面矛盾,提出了解決這些矛盾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基本原則。這個報告不僅是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篇之作,而且為八大提供了理論指南。-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第二版)材料二:“中國式的現代化”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探索國民經濟調整過程中提出的。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首次提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工業(yè)、農業(yè)、國防、科學技術)的概念。同年12月,鄧小平闡明:“我們要實現的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是“小康之家'”。1984年3月,他進一步指出“小康之家”就是“翻兩番,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1987年,鄧小平又提出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藍圖更加清晰完善,有跡可循。鄧小平“中國式的現代化”思想在回答中國怎樣實現現代化的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觀點。這一思想,來源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滿足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我們在新時期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強大武器。-摘編自姜婷《鄧小平“中國式的現代化”思想研究》(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共八大召開的歷史背景,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共八大“獨立地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的成果。(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鄧小平“中國式的現代化”思想的主要內容,并分析這一思想的意義。(6分)20.下表為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不同歷史時期提出的口號。(12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法治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躍進萬歲一帶一路中國夢一邊倒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科學發(fā)展觀一條線,一大片人民公社好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材料中選取同一時期或按照時間順序提取同一主題的口號(3-5個),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一個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口號提取準確,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2024—2025學年度吉林省蛟河市實驗中學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答案及簡析這份高一歷史期末試卷涵蓋單項選擇題和材料題,考查中國古代到現代的歷史知識,如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民族關系、外交政策等。下面是答案及簡要解析:1.答案:B解析:良渚古城遺址貴族與普通墓地隨葬品差異大,體現社會階級分化明顯。新石器時代早期社會平等、無明顯貧富分化;良渚遺址處于父系氏族時期;當時經濟發(fā)展水平有限。2.答案:B解析:秦朝為治理遼闊疆域,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分封宗法制在西周實行;皇帝制度與地方治理無關。3.答案:A解析:唐代少數民族主動向唐求婚或迎公主,反映中原王朝強大向心力。“貞觀之治”在部分“和親”前已出現;“和親”只能一定程度避免戰(zhàn)爭;唐代“和親”與中華文化圈形成無關。4.答案:B解析:宋朝“交子”是世界最早紙幣,屬于創(chuàng)新。秦朝已建立地方監(jiān)察機構;木活字和銅活字在元朝創(chuàng)制;小說起源于魏晉南北朝。5.答案:D解析:清朝在不同少數民族地區(qū)采取不同管理舉措,體現因地制宜。元朝時西藏正式納入中央版圖;清朝措施不能消除民族分裂隱患;部分地區(qū)存在當地民族首領參與管理,屬于間接管理。6.答案:A解析:明清之際思想家批判君主專制,具有初步民主意識。他們的思想仍屬傳統(tǒng)儒學范疇;材料未體現鞏固儒學統(tǒng)治地位;當時啟蒙思想未傳入中國。7.答案:C解析:開平煤礦是洋務企業(yè),其產煤代替洋煤,抵制了外來經濟侵略。它不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產煤質優(yōu)價廉利于百姓;晚清甲午戰(zhàn)后才放松抑商政策。8.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符合《辛丑條約》影響,該條約使中外民族矛盾和國內階級矛盾趨于合流。中國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始于鴉片戰(zhàn)爭。9.答案:D解析:1913-1920年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官僚資本起阻礙作用。一戰(zhàn)期間列強忙于戰(zhàn)爭、群眾反帝愛國斗爭、政府鼓勵興辦實業(yè)都促進了民族工業(yè)發(fā)展。10.答案:B解析:“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是國民革命時期的。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清王朝;抗日戰(zhàn)爭主要是抗日;解放戰(zhàn)爭主要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11.答案:B解析:1937年8月洛川會議確立全面抗戰(zhàn)路線,中國共產黨深入敵后開辟根據地。1935年瓦窯堡會議制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1936年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洛川會議確定八路軍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12.答案:B解析:1946-1947年太行地區(qū)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發(fā)展;1953-1956年“三大改造”奠定社會主義制度基礎;“包干到戶”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改革開放后實行。13.答案:A解析: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意識形態(tài)差異,標志我國外交政策成熟。新中國成立時提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對外開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提出;睦鄰友好政策基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4.答案:C解析: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權利。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改革開放后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15.答案:C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耙M來”“走出去”戰(zhàn)略、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均與材料時間不符。16.答案:D解析:中共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勝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獲廣泛認同、經濟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1970年發(fā)射成功。17.答案: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選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成為維護士族特權工具;士族沒落時無法繼續(xù)。作用:使中央行政規(guī)范有序;提高效率,減少失誤;分散相權,加強皇權;影響后世。變化:從以人丁征稅為主轉向以資產征稅為主;影響: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財政收入;減輕對農民人身控制。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省黃石市2024-2025學年高三5月考試題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云南醫(yī)藥健康職業(yè)學院《專業(yè)英語閱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數字信號處理及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財經大學《軟件工程及UM》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警察學院《工程計量與計價(安裝)》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導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壩工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商貿職業(yè)學院《統(tǒng)計基礎與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華大新2025年高補班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題含解析
- DB11-T 1526-2018 地下連續(xù)墻施工技術規(guī)程
- 風電制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加氣站安全生產獎懲規(guī)定模版(3篇)
- 細胞治療政策環(huán)境分析-洞察分析
- 2024-2030年中國玄武巖纖維工業(yè)行業(yè)現狀調研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公園景觀修復零星維修施工方案
- 掛靠免責協(xié)議書范本
- 小學數學青島版五年級下冊《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與通分》課件
- 社區(qū)矯正考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水池建設方案
-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英語試題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