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集團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集團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集團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集團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集團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瀘州市納溪中學集團校2024—2025學年度上期七年級學業(yè)水平測試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我們一般將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詮釋。研究北京人時,可以作為第一手史料的是(

)A.北京人頭蓋骨化石B.相關影視作品 C.北京人復原頭像 D.歷史學家的著述2.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者直接發(fā)生時所產生或者記錄的資料;后者是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詮釋。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秦朝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馬俑 B.《春秋》的記載C.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D.電視劇《大秦帝國》3.如果把藍田人、鄖縣人、大汶口文化、良渚古城、大禹治水等概念作為一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

)A.人類的起源 B.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C.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D.文化的發(fā)展4.《左傳》記載:“周公……封建親戚以屏周?!边@說明,“封建親戚”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諸侯的兵力 B.保證國家的兵源C.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D.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5.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zhàn)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變?yōu)樗教?B.國家走向統一 C.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D.封建制度的確立6.“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天府”得益于(

)A.商鞅變法的實施 B.都江堰的修建C.鐵犁牛耕的推廣 D.秦朝統一的完成7.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種類豐富,數量眾多,主要用于(

)A.農業(yè)生產 B.日常生活 C.祭祀和戰(zhàn)爭 D.交換物品8.“休”字從造字法上來說,屬于(

)A.象形 B.指事 C.會意 D.形聲9.下圖是某同學進行探究學習的思維導圖,空白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A.貨幣的演變 B.經濟的恢復 C.文化的發(fā)展 D.中外的交流10.如圖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自制的年代標尺。其中,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fā)的時間應標注在(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11.駟馬安車是秦漢時期卿、侯、王等高官才可以乘坐的車。漢初,駟馬安車幾乎沒有,但經60余年后卻遍布街巷。這一變化得益于西漢實施了(

駟馬安車畫像磚A.統一車軌 B.反擊匈奴 C.休養(yǎng)生息 D.重文輕武12.《后漢書?方士列傳》記載:“吾有一術……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辈牧纤龀删偷膭?chuàng)造者是(

)A.炎帝 B.華佗 C.張仲景 D.扁鵲13.以下是中國古代一位歷史人物年譜(部分)。他是(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36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87年即皇帝位置五經博士派衛(wèi)青等北擊匈奴頒布“推恩令”下令鑄造五銖錢崩,葬于茂陵A.漢高祖 B.漢武帝 C.漢景帝 D.秦始皇14.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劉秀前后頒布六次釋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殺奴婢的詔令,“敢拘制不還,以賣人法從事”,劉秀大規(guī)模釋放奴婢的主要影響是(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瓦解了封建等級秩序C.減輕了國家負擔 D.有利于經濟恢復發(fā)展15.在今山東、山西、江蘇、四川等地發(fā)掘的漢墓中,西域駱駝的形象在畫像石、畫像磚、壁畫、搖錢樹、銅鏡、銅器裝飾上隨處可見。這反映出當時內地與西域(

)A.商品買賣發(fā)達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員往來頻繁 D.思想境況相同16.揭露歷史事物的內在聯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的是(

)A.東漢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一一黃巾起義B.蔡倫改進造紙術一一北方少數民族內遷C.絲綢之路的開辟一一兩漢之際佛教逐步在中原地區(qū)傳播開來D.赤壁之戰(zhàn)一一三國鼎立17.下邊示意圖可以反映(

)A.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B.分裂走向統一的趨勢C.三國經濟發(fā)展狀況 D.魏晉時期政權并立18.據西晉史料記載,從北方遷入內地的少數民族中,鮮卑族說自己是黃帝后代(

)A.北方地區(qū)出現了民族大交融B.少數民族對中原文化產生認同C.鮮卑族匈奴族完全融入漢族D.內遷民族受到西晉的殘暴統治19.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尚武精神影響中原,中原地區(qū)的圍棋、投壺等體育項目傳入北方少數民族地區(qū)。這反映了當時(

)A.政權的更替 B.江南的開發(fā) C.科技的進步 D.民族的交融20.江南農業(yè)經濟在東晉南朝、唐后期及五代、南宋三個時期得到很大發(fā)展,其共同原因是(

)A.推廣普及鐵制農具提高生產效率B.政府組織民眾墾荒擴大耕地面積C.政府輕徭薄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D.黃河流域人口因動亂大規(guī)模南遷21.“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下表所示的是漢字“中國”演變的歷程(部分),據此可知(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A.甲骨文記載的內容豐富 B.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由簡到繁C.漢字的發(fā)展一脈相承 D.象形是漢字唯一的造字方法22.古代諸子百家的言論中最能體現“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學說 B.提出“為政以德”C.創(chuàng)辦私學,有教無類 D.提出“溫故而知新”23.秦朝時期“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些措施的重要歷史影響(

)A.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B.緩和了社會矛盾C.加重人民負擔 D.維護了國家統一24.曹操在《蒿里行》中用“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來描繪當時的社會景象。為改變詩句中描述的這一狀況,曹操在經濟上采取的措施是(

)A.挾天子以令諸侯 B.實行屯田 C.招攬人才 D.擴充軍隊25.他為鞏固統治,立志以文治移風易俗,遷都至洛陽,推行漢文化,由鮮卑國主化生為中華皇帝。他是(

)A.晉武帝司馬炎 B.北魏孝文帝 C.前秦苻堅 D.東漢光武帝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題(共50分)26.(本題12分)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圖一漢高祖像

圖二漢景帝像

圖三漢文帝像(1)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圖一人物建立了哪一王朝?(2分)該王朝在哪里定都?(2分)(2)圖二和圖三人物共同營造的治世在歷史上稱為什么?(4分)(3)這三位漢初的封建帝王在治國安邦方面都采取了哪一共同政策?(4分)27.(本題18分)中國古代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勞動人民不斷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推動古代農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材料一

(1)據材料一舉出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4分)材料二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都江堰建成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2)據材料二都江堰可發(fā)揮哪些作用?(4分)簡要說明它對周邊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影響。(4分)材料三《宋書》記載:“江南之為國盛矣?!貜V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人口遷徙產生了哪些影響?(6分)28.(本題20分)中華文明是在民族交融與對外互動中逐漸形成,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從東漢開始,西北邊緣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紛紛向中原遷徙,……各有各的語言,發(fā)展速度也不一致,即使一族內部,如鮮卑,也分成好多部,互相爭斗。這就使十六國和北魏初年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混亂、最動蕩的時期。……內徙諸族不得不適應被他們征服后的漢族的較高文明,甚至不得不采用漢族的語言,民族融合便在這樣的條件下展開了?!Y福亞《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氣、魄力,矢志不渝地推進鮮卑族的全面漢化改革,將北魏的漢化運動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漢化舉措,使鮮卑族的主體部分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胡阿祥《魏晉南北朝史十五講》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史記?貨殖列傳》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端螘罚铣瘯r期的宋)材料四

漢代絲綢之路在西漢時期迎來了第一個繁盛時期,這首先要歸功于漢王朝積極的對外政策,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帶來了有關中亞和西方的交通、地理、軍事等各種信息。隨后漢朝解除了匈奴的威脅和在西域屯田,為其后的絲路貿易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幾运愂纭段鳚h絲綢之路走向繁榮的原因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次民族遷徙產生的影響。(4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兩項措施。(4分)依據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積極影響。(4分)(3)材料三中,江南地區(qū)的經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分析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2分)(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絲綢之路在西漢迎來第一個繁盛期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ACCCBCAA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BDBBBBDD題號2122232425答案CCDBB26.(1)西漢。長安。(2)文景之治。(3)休養(yǎng)生息政策。27.(1)標志: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2)作用:具有防洪、灌溉、水運等多種功能。影響: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3)影響:北方人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經驗,促進了江南的經濟發(fā)展。28.(1)影響:加劇民族間的爭斗,使中原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