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姓氏稱謂
【直稱姓名】
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相如雖鴛,獨畏廉將軍哉”“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五步之內(nèi),
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柳敬亭
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
便于他人稱呼,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則出于禮貌和尊敬。
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
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王安石為王介甫、蘇軾為
蘇子騰、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
號又叫別號、表號,指人名、字以外的稱謂。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由父
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
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如諸葛亮號臥龍,陶淵明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
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六一居士,
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
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關(guān)漢卿號已齋叟,羅貫中號湖海散人,吳承恩號射陽
山人,方苞晚年號望溪,吳跣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鸚號洪都百煉生。
【稱謚號】
溢號,指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所給予的稱號。如稱陶淵明為靖
方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
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
謚號有三種:一種屬褒揚性的,如文、景、惠、昭等。如漢文帝、漢景帝都是褒揚
性的謚號:又如韓愈成就卓著,謚文,有韓文公之稱。
第二種是批評性的,如厲、煬等。稱奸臣秦檜為謬五就是一種“惡謚”。
第三種是表同情的,如哀、懷等。相應(yīng)的歷史人物有魯哀公、楚懷王等。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布,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
鼐因葡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
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圖為梁啟超的飲冰室今日景象
【稱籍貫】
指用籍貫來稱呼。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
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xùn)|;北宋王安石是江
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xué)
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
洋軍閥首領(lǐng)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
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上聯(lián)“合肥”指李
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
“郡”是行政區(qū)劃,“里”是名門望族?!翱ね边B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圍內(nèi)
的名門大族。如韓愈雖是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但因其祖籍昌黎韓氏為望族,故
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木是四川眉州人,可
他有時戲稱自己為“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今河北趙縣)的望族。
【稱官名】
指用官名來稱呼。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dāng)普遍,
《赤壁之戰(zhàn)》:“孫討虎聰.明仁惠”,"孫討虎''即孫權(quán),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
故稱。
《梅花嶺記》:有“經(jīng)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
句,“經(jīng)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眲t是文天
祥的官職。
《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xué)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
馬。
如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故稱他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的阮籍曾任步兵校
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
試卷第2頁,共21頁
世稱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片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
稱杜拾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世稱
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xué)士,被稱為蘇學(xué)士。
【稱爵名】
指用爵位名來稱呼。
《訓(xùn)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時“,寇準(zhǔn)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梅花嶺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
《柳敬亭傳》:“寧南南下,皖帥欲結(jié)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寧南是明末左良玉
爵號寧南侯的省稱。
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xiāng)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
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大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
世稱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
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如(《赤壁之戰(zhàn)》)“豫川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
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
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
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yīng)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伯、仲、叔、季】
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為老大,仲為第二,叔為第三,季最小。古時常用
于成年的表字或?qū)θ说木捶Q。
【兼稱】
兼稱官職、字和姓,也可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
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
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guān)系,再稱名和字;
《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
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后?人稱字和姓:
《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謚號,“馬副使鳴酎、任太
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稱姓、官職和名;
《促織》:“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
【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shù)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種
與年齡有關(guān)的稱謂來代替。
1.垂粒(ti6。)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替,古代指孩子頭上下垂的短發(fā)。如《桃
花源記》:“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p>
2.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
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后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如《詩
經(jīng)?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3.豆蔻指十三四歲的少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
還未成年,故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jì)為“豆蔻年華”。如杜牧《贈別》詩:“娉姆裊裊
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p>
4.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4.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因為還沒到壯年,
故稱“弱冠
5.而立指三十歲。立,有“立身、立志”之意。
6.不惑指男子四十歲?;螅小懊曰?、糊涂”之意。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7.知命指男子五十歲。知命,有“知天命”之意。
8.花甲指六十歲。
9.古稀指七十歲。
10.耄耋(n4od⑹指老婦,高齡。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jì);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jì)。
11.期頤指一百歲。
圖為垂髯年紀(jì)的兒童:
襁褓不滿周歲
黃口本指雛鳥,后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
幼年泛稱
孩提
試卷第4頁,共21頁
垂我(tiao)
童年泛稱。
始觥(chdn)
幼學(xué)10歲
束發(fā)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
年逾半百
知非之年
50歲
知命之年
艾服之年
大衍之年
花甲
平頭甲子
60歲
耳順之年
杖鄉(xiāng)之年
古稀
杖國之年
70歲
致事之年
致政之年
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aodie)之年八九十歲的年紀(jì)
蛤背之年90歲
期頤(jiyi)之年100歲
【謙稱】
謙稱是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
1.愚,謊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見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卜?、私自”之意,使用時常有“冒失、唐突”的含
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時
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之詞有孤(小國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轂(不善)等。如《寡
人之于國也》:“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3.古代官吏的自謙之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謙之詞有小生、晚生、后學(xué)等,表示自己是新學(xué)后輩;如果自謙為不
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辭?!凹摇庇糜趯e人稱
比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jì)大的親屬,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吧帷庇靡灾t稱自己的家或
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等,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謙之詞: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
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
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
“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敬稱】
敬稱是表示尊敬客氣的態(tài)度,也叫“尊稱工
I.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卜.等。駕,特指帝王的車駕。古
人認為皇帝當(dāng)乘車行天下,于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人認為皇帝的政權(quán)是受命于天而
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對著皇帝說話,就告訴在陛(宜殿的
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等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帥的敬稱是麾、"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jié)稱節(jié)下:對“三公,郡守等稱閣卜,“閣卜”
試卷第6頁,共21頁
現(xiàn)在多用于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等。
5.對對方或?qū)Ψ接H屬的敬稱有令、尊、賢、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
方的親屬,如令尊(稱對方的父親)、令堂(稱對方的母親)、令閭(kM)(稱對方的妻子)、令
兄(稱時方的哥哥)、令郎(稱對方的兒子)、令愛(稱對方的女兒)。尊,用于稱跟對方有關(guān)
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以上三者皆稱對方的父親)、尊
堂(稱時方的母親)、尊意(稱對方的意思)。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
郎(稱對方的兒子)。仁,表示尊重,應(yīng)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
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男子為丈、丈人。如《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后,遇丈人。’'唐朝以后,
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丈母則指妻母,又稱“泰水
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故,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經(jīng)去
世的皇帝為先帝,稱己經(jīng)去世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jīng)去世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
稱已經(jīng)去世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
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以后,對已故的皇帝多稱
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
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炸為康熙皇帝,稱弘
歷為乾隆皇帝。
8.用于長者或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圣人、稱孟子為亞圣。
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等V
【足下】對對方的尊稱。譯為“您”。舊時交際用語,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
詞。戰(zhàn)國時多用以稱君主。
古人見面時為表達對對方的尊敬之情會拱手作揖
【執(zhí)事】
“執(zhí)事”,在古代有多種意思,①從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職守之人;③指供役使
者,仆從:④辦事的官員。
1.從事工作:主管其事
《周禮?天官?大宰》:“九曰閑民,無常職,轉(zhuǎn)移執(zhí)事?!编嵭⒁嵥巨r(nóng)云:“閑
民,謂無事業(yè)者,轉(zhuǎn)移為人執(zhí)事,猶今傭貨也?!?/p>
《史記?蒙恬列傳》:“及武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揄其爪以沉於河,曰:‘王未有識,
是旦執(zhí)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
[宋]蘇轍《梁惟簡供備庫使誥詞》:“況其左右侍御之臣,朝夕執(zhí)事之勞,而有不被
其賜者乎?”
《東周列國志》第五向:“桓王傷其父以質(zhì)鄭身死,且見鄭伯久專朝政,心中疑懼,
私與周公黑肩商議曰:‘鄭伯曾質(zhì)先太子于國。意必輕朕。君臣之間,恐不相安。虢公
執(zhí)事甚恭,朕欲界之以政,卿意以為何如?
2.有職守之人;官員
《書?盤庚下》:“嗚呼!邦伯師長仃執(zhí)事之人,尚有隱哉「孔穎達疏:“其仃執(zhí)事謂
大夫以下,諸有職事之官皆是也?!?/p>
《漢書?王莽傳下》:“朝之執(zhí)事,亡非同類?!?/p>
[唐]元稹《范季睦授尚書倉部員外郎制》:“新熟之時,豈宜無備,乃詔執(zhí)事,聿求
其才,乘我有秋,大實倉康?!?/p>
3.指供役使者;仆從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之調(diào)》卷一:“法本令執(zhí)事準(zhǔn)備,紅娘辭去?!?/p>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鹽商》:“左右執(zhí)事,類皆綺歲俊童。“
《紅樓夢》第十四回寫“彼時寧國、榮國兩處執(zhí)事領(lǐng)牌交牌的,人來人往不絕”。
4.對對方的敬稱
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zhí)事,表示尊敬對方,可譯為“您”。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杜預(yù)
注:“言執(zhí)事,不敢斥尊?!?/p>
《左傳?傳公三十年》:“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v”
[漢]蔡邕《獨斷》卷上:“陛下者,陛階也……覃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
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及奉臣庶二相與言殿下、^下、執(zhí)事
之屬,皆此類也?!?/p>
《明史.徐一夔傳》:,,仆素謂執(zhí)事知我,今自審終不能副執(zhí)事之望?!?/p>
5.差事;工作
《水滸傳》第一。一叵1:“王慶五更入衙畫卯,干辦完了執(zhí)事,閑步出城南,到玉
津圃游玩「
《西游記》第五叵1:“朕見你身閑無事,與你件執(zhí)事,你且權(quán)管那蟠桃園,早晚好
生在意。”
李廣田《沒有太陽的早晨》:“甚至想到叫孩子也在老爺家里找一份執(zhí)事,可是孩子
還太小?!?/p>
試卷第8頁,共21頁
6.儀仗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買了副執(zhí)事,刻了封條,順便回家到任?!薄度辶滞馐贰?/p>
第-一回:“次早,傳齊轎夫,也不用全副執(zhí)事,只帶八個紅黑帽夜役軍牢?!币ρ┷蟆独?/p>
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船艙門外擺著‘回避”肅靜‘虎頭牌和各種執(zhí)事?!?/p>
7.指物
如本【口I寫”賈珍因想著賈蓉不過是賞門監(jiān),靈幡經(jīng)榜上寫時不好看,便是執(zhí)事也不
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同回乂寫替賈蓉捐地龍禁尉后,“靈前供用執(zhí)事等物,俱按五
品職例十四回寫秦氏出喪時“連前面各色執(zhí)事、陳設(shè)、百耍,浩浩蕩蕩,一帶擺三四
里遠工以上三處“執(zhí)事”均指儀仗。按:“執(zhí)事”之名,由來以久。
《周官?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帥執(zhí)事而卜日。''鄭玄注:"執(zhí)事,宗
伯、大伯之屬?!?可見其本義指人,后延伸為指物。
8.侍從: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zhí)事”,表示尊敬對方。譯為“您”。
例如: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稜T之武退秦師》
【賤稱】
表示輕慢斥罵的態(tài)度。
如《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毛遂自薦》:“白起,小豎子耳
《鴻門宴》:“豎子不足與謀!”
《孔雀東南飛》:“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百姓的常見稱謂】
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職業(yè)的稱謂】
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個表示他的職業(yè)的字眼,讓人
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yè)身份。
如《庖丁解?!分械摹扳叶 ?“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yè)。
《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干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
明職業(yè)。
《柳敬亭傳》中的“優(yōu)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眱?yōu)”,亦稱優(yōu)伶、伶人,古代用
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yè)的藝人,后亦稱戲曲演員。
【朋友的稱謂】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叫“金蘭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
?起經(jīng)歷過艱難處境而有深厚交情的朋友叫“患難之交”;
思想一致、感情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從小--起長大的好朋友叫“竹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不拘于年齡、輩分的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叫“忘年之交”;
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之交”:
不因貴賤而異的朋友叫“車笠之交
建立在道義基礎(chǔ)上的不謀名利、不尚虛華的朋友叫“君子之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也指彼此沒有見過面,但精神相通,互相傾
慕)。
拓展故事:竹林七賢中的“金蘭之交”
《世說新語》中有言:“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這是說,竹林七賢中的山
濤、阮籍和嵇康一見如故,三人當(dāng)場決定給對方投幣三連,長期互粉。因他們?nèi)诉B同
另外四位有識之士,常喜歡在竹林里開party喝酒吟詩,世稱“竹林七賢”,所以后人又
把他們叫做“竹林之交
西晉成立后,山濤出世做了政府里的官員,并且還身居高位,這個時候,他當(dāng)然記
得要拉朋友一把,于是便寫了封信請嵇康出世,誰料,嵇康卻言辭激烈地寫下一封《與
山巨源絕交書》(山濤,字巨源)。與阮籍的委婉拒絕不同,嵇康為人剛烈、性情秉直,
說話從不彎彎繞繞,是個暴脾氣,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蛇@任人是什么關(guān)系呀?他們是
“金蘭之交”“竹林之交”呀!取關(guān)是為了避嫌,真正相愛相知的好朋友,從來不在社交舞
臺上大秀“兄弟情”——關(guān)系好的人,“三天可見”也擋不住對彼此的了解。
隨后的事實也的確證明了,這場所謂的“絕交”,不過就是嵇康為了與山濤撇清關(guān)
系而做出的--種“表演”v某U,西晉政府終于找了個理由將嵇康入罪,行刑前,嵇康
拉著自己兒子的手說,有你山伯伯在,你就不算是孤兒了。而山濤此后也將嵇康的兒子
好好撫養(yǎng),視如己出。這就是真正的“金蘭之交”,也是文人之間令人動容的“竹林之
交”??!
試卷第10頁,共21頁
考點通關(guān)練
1.我國古人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
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T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稱的年齡
分別是:()
A.15歲、20歲、30歲、40歲、60歲
B.女子15歲、男子20歲、50歲、60歲、70歲
C.女子15歲、男子20歲、30歲、40歲、60歲
D.13歲、20歲、30歲、50歲、60歲
2.古代以低、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稱“伯
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李父”,后來伯仲之弟統(tǒng)稱
“叔父古代稱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確的排行順序是:()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3.下列對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激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
B.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
C.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人,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合
稱“大李杜
D.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xué)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xué)
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古人的名與字往往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如:周瑜,字公瑾:韓愈,字退之;岳飛,字
鵬舉.依此推論,宰予、曾I凡、趙衰、呂蒙四人的字依次應(yīng)是()
A.子周/子余/子我/子明B.子明/子我/子余/子固
C.子余/子明/子我/子固D.子我/子周/子余/子明
5.下列對相關(guān)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賜姓,古代天子據(jù)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功臣,以示褒寵。“姬”姓,中
華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始祖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炎帝因長居姬水,以姬
為姓。
B.號,又叫別號、表號。自號,舊時給自己取的號,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
屬通曉翰墨之人,無不別出匠心,各有所愛所好。
C.字,又稱表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古人成年(男
20歲,女15歲)取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在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
D.郡望,是指某家族祖先受封之地的地名,或是顯赫祖先仁過的地名。古人常以此稱
呼族內(nèi)名人或自稱。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的名與字是有區(qū)別的。名,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取的。字,乂稱“表字”,是男
子行“加冠”禮時起的。古人把名與字連起來稱呼時,一般是先稱“名”后稱"字
B.“謚號”指貴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一般由
朝廷賜予。
C.”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中,“廬陵”是籍貫,“君圭”是號,“君玉”是名。
D.古時稱呼已故長輩為“先、例如“先考”指己去世的父親,“先妣”指已去世的母親,“先
大母”指已去世的祖母。
7.下列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國古代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主要代表人物”
B.轂,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候的車輪都由三十根輻條構(gòu)成。
C.夫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组T尊稱孔子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后來夫子成為
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D.“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是指六種技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一是將“六
藝”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
8.下列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工
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謙稱,類似的謙稱還有“陛下”“孤二
C.“秦晉之好”是一個成語,意為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亦作“秦晉之匹”“秦晉之
偶”“秦晉之盟”,秦晉之約”,后泛指兩家聯(lián)姻。
試卷第12頁,共21頁
D.我國古代,兄弟間排行習(xí)慣以伯(孟)、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
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9.下列課內(nèi)文化常識解釋K正確的一項是()
A.齋戒指古人在祭祀時,穿整潔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誠。
B.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C.三秦,項羽破秦入關(guān),三分關(guān)中之地給秦三個投降的將領(lǐng),合稱“三秦
D.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冠禮,叫做“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
比較年少,故稱“弱冠
10.下列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姓和氏:在秦代以前,姓和氏是有區(qū)別的。姓是一-種族號,用來“明貴賤由于人
口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它們的稱號就是氏,用來“別婚姻
B.足下:古代上稱下或同輩相稱所用的敬辭,表示尊敬對方。
C.戰(zhàn)國四君子: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無忌),
魏國的信陵君(黃歇)。
D.五帝:是時上古時代五位最具影響力的部落首領(lǐng)的尊稱,后演變?yōu)橹干瞎艜r代中國
神話傳說中的皇帝、顓頊、帝善、堯、舜。
II.下列對文化常識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機因為《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
秋》而作,所以它們乂被稱為“春秋三傳
B.“冠者”,古代男子二十歲要舉行加冠禮,表示成年?!肮谡摺敝赋赡耆恕?/p>
C.“暮春”即“季春”,指春季的末尾階段,即農(nóng)歷三月。古人把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中的
三個月分別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季''是第三,即最后一個月,
所以“暮”又可以用“季”表示。
D.“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期,“一乘”
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能出車干乘的國家,在當(dāng)時算定大國了。
12.下列各項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
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間各國的政治、經(jīng)
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晉侯、秦伯圍鄭”中的“侯”“伯”均是爵
位。
C.”是寡人之過也”中的“寡人唧“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謙稱;“敢以煩執(zhí)事”中的“執(zhí)事”
是指辦事的官吏,這里是對對方的敬稱;“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請荊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對人的敬稱,而“我自不驅(qū)卿”中的“卿”是妻子對丈夫
的愛稱。
13.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唯有杜廖杜康:相傳是最早釀制的酒。這里代指酒。
B.??驼劼视?xùn)瀛洲:古代傳說中與蓬萊、方丈并稱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
C.馳挈千里C臚:船頭和船尾的并稱,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D.自唐承慶以來顯慶:唐高宗的年號,在古代可用作紀(jì)年。
14.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壬戌,我國古代傳統(tǒng)農(nóng)歷紀(jì)年的干支紀(jì)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豐五年。
B.我國古代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稱呼,如“版”指農(nóng)歷每月第?天,“朔''指農(nóng)歷每月最后
一天。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
取字。
D.周郎,即周瑜.稱周瑜為“周郎”,在這里既是因為周瑜年輕,也有對周瑜的贊美之
意。
15.下列對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竹》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它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到王莽
地皇四年(23)之間229年的歷史。
B.漢節(jié),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節(jié)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
行使權(quán)利。漢代使臣所持的節(jié)由皇帝授予,是國家的象征,保護它也體現(xiàn)出對國家忠貞
的感情。正由于使臣持節(jié),故此“使節(jié)”聯(lián)稱。
C.單于,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此稱號始創(chuàng)于匈奴著名
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后該稱號一直沿襲至匈奴滅亡。闋氏,匈奴單于正妻的稱
號。左伊秩皆,匈奴王號。
試卷第14頁,共21頁
D.班固,字孟堅,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與司馬遷并稱“班馬是“漢賦四大家”之一,
《兩都賦》開創(chuàng)了京都賦的范例。
16.下列文化常識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杏林”稱作孔子講學(xué)的地方,也泛指聚眾講學(xué)的場所?!靶訅毙稳荻顬槊裰\利益
的事。再以后,都是指那些醫(yī)道非凡或醫(yī)德高尚的人。
B.【師長】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qū)處煹淖鸱Q之一?!痉蜃印吭瓰榭鬃娱T
徒對孔子的尊稱,后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C.經(jīng):傳統(tǒng)的具有權(quán)威性的著作。(如《十三經(jīng)》是儒家的十三部經(jīng)典著作。)傳:解
釋經(jīng)書的文字。注:對傳的注解。狹義的“注”只指注解,而廣義的則包括傳?、箋等。
D.壺,是-?種長頸、大腹、圓足的盛酒器,不僅裝酒,還能裝水,故后代用“簞食壺漿”
指搞勞軍旅。爵,古代飲酒器的總稱,作為專名是用來溫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溫酒。
17.對于下列人物稱謂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里孟明視,百里是姓,孟明是字,其中“孟”表示排行第一,視是名。
B.王忠肅公翱,王是姓,忠肅是謚號,力口“公”字表示尊敬,翱是名。
C.廬陵蕭君圭君玉,廬陵是他的籍貫,蕭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D.知府朱孝純子潁,知府是官職,朱是姓,子潁是名,孝純是字。
18.下列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朕,人稱代詞,秦以前由“我的”或“我”,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
稱朕。從秦始皇開始,“朕”專用作皇帝的自稱。
B.陛是宮殿。古代的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
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暗钕隆币彩菍噬系淖鸱Q。
C.字又稱“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個和本名意思有某種關(guān)系的名字。古人取字
是為了便于他人稱呼,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D.冠,帽子的總稱。古代常用“冠巾”來區(qū)別貴族和平民百姓,貴族一般戴較為華麗的
冠,平民百姓一般戴巾。
19.下列各項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稱謂前面加“先”表示,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先帝、先父、先賢等。
B.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
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
C.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
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D.稱呼對方小時候的名號,以示親密或者侮辱。如稱呼曹操為“阿瞞工
20.下列各項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用官名稱人,如杜甫稱“杜工部”是因其擔(dān)任過校檢工部員外郎,乂稱“杜拾遺”
是因為他任過“左拾遺工
B.古人還常用書齋名稱呼人名,如楊萬里稱“楊誠齋”,姚鼐稱“姚惜抱”,稱梁啟超為“飲
冰室主人
C.古人直呼其名者必須是尊長,即便是同輩之間直呼其名也是非常失禮的行為,但直
呼名可以用于對惡人的鄙視。
D.古代用籍貫稱人,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稱“柳柳州也可稱郡望,例如韓
愈稱“韓昌黎
21.下列各項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稱三公、郡守為“閣下”,現(xiàn)在“閣下”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一種常用的敬稱。
B.古代的名和字之間常有意義的關(guān)聯(lián)。例如杜甫的“甫”古義為美男子,他的字是“子美”。
C.古人的號多由自己取定,表達某種情懷或志趣。陶淵明的號“五柳先生”表達了他恬
淡的生活志趣。
D.古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常用“賤內(nèi)”“糟糠峻妾''等,謙稱孩子常用“犬子”"不才''等V
22.下列各項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被稱“王荊公”是稱爵號,稱“王文公”是稱謐號,稱“王臨川”是稱籍貫。
B.尊稱時方的父親為令尊,對方的女兒為令愛,謙稱自己的母親為家嚴。
C.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后取字,是成年的標(biāo)志。對人稱字表示尊敬。
D.皇帝的謚號寓含褒貶,“文'"'武”表示褒揚,"哀'”'思”表示同情。
23.下列各項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中稱呼陶姓者,兼稱官職、籍貫和尊
稱。
B.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多在稱謂前面加上“家小舍”等字:如家父,舍兄。稱呼對
試卷第16頁,共21頁
方親屬加上“令”“尊”“賢”“仁”等。
C.謙稱自己是新學(xué)后輩用??晚生”,謙稱自己才能平庸用“不佞”,老人自謙“老朽
D.稱呼皇帝可以稱其廟號,如太祖、高宗等;也可以稱盜號,如漢成帝、晉武帝等:
還可以稱年號,如嘉靖皇帝、光緒皇帝等。
24.下列文學(xué)常識表述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白居易是晚唐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作了不少針硬時弊的詩篇,通俗易懂,相傳老嫗都可誦讀。
B.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被后人譽為“詩圣”,其詩作達到了古典詩歌藝術(shù)
的最高水平,其詩風(fēng)不斷被后人模仿、學(xué)習(xí)、借鑒。《登高》一詩被明代胡應(yīng)麟譽為“古
今七言律第一”。
C.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詩歌比喻新鮮、想象奇特、夸張大膽、以氣奪人,
熱愛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其山水詩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歌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
D.曹操,字孟德,“三曹”之首,他的詩作繼承《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的傳統(tǒng),蒼涼
悲壯、慷慨高歌、意味深遠,歷代備受贊譽,代表了建安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
25.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弱冠:指20歲,古代男子以20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B.及笄:古代漢族女子滿15周歲束發(fā),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周歲為及笄。也指
己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如“年以及笄
C.豆蔻年華:指少女十六七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v
D.古代兒童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總角借指兒童時代。
26.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說法,情送的一項是()
A.“諸父”,即伯父、叔父的統(tǒng)稱。
B.“三五之夜”,即農(nóng)歷每月十五的夜晚。
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君臣朝見時手中所執(zhí)的狹長板子,用以比畫或在上
面記事,以備遺忘。
D.“公,“,子”,,先,,在對話中常用來稱呼對方,表示尊敬,“婢卬妾”則常作女子謙稱。
27.下列對古代文化知識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一般自取,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
種情感。
B.藩鎮(zhèn),亦稱方鎮(zhèn),唐代始設(shè)的軍鎮(zhèn)。藩是“保衛(wèi)”之意,鎮(zhèn)是指軍鎮(zhèn)。長官多為節(jié)度
使。
C.姓氏,在春秋以前,姓和氏是分開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漸不分;到了漢代,則統(tǒng)
稱為姓。
D.箕踞,席地而坐時,兩腳岔開,形狀像簸箕一樣。這是一種不拘禮節(jié)、傲慢不敬的
坐姿。
28.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等地,每個部落都有名稱,統(tǒng)稱“百越
B.“阡陌”,指田間小路,與“阡陌交通”的“阡陌”同義.阡,南北向小路;陌,東西向
小路。
C.“黔首”,秦朝稱百姓為“黔首”,“黔”是黑色,平民以黑巾裹頭,故名。古代百姓的
稱謂還有“布衣”“黎民川生氏”“蒼生”“氓”等。
D.“七廟”,天子供奉歷代祖先的宗廟,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百姓一廟。
29.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人口繁衍,一個民族分為若干分支,它們的稱號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氏”
而不是“姓”。
B.”齊與楚從親”中“從“指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指諸侯聯(lián)合抗秦的同盟。
C.齊桓,即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曾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使國力強盛V
D.湯武,商湯與周武王的并稱,商湯曾武力推翻殷紂的統(tǒng)治,周武王曾武力推翻夏桀
的統(tǒng)治。
30.下列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知識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A.按年齡由小到大排列:束發(fā)、豆蔻、加冠、不惑、耆艾、型耋、期頤
B.《周禮》九拜:稽首、頓首、空首、黔首、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
C.古代祭祀常用詞:犧牲、太牢、少牢、齋戒、封禪、合晉
D.古代表對人的尊稱或敬禰有:殿下、麾下、足下、膝下、吾子、令坦、先考
31.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任太史令,撰寫《史記》?!妒酚洝肥俏覈?/p>
試卷第18頁,共21頁
第一部紀(jì)傳體的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
本紀(jì)、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例。
B.《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I日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
C.《屈原列傳》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肚袀鳌?文,司馬遷重在記載屈
原的生平事跡和文學(xué)上的杰出才能,同時,委婉含蓄地贊頌了屈原忠貞不渝的精神和志
潔行廉、剛正不阿的品格。
D.春秋,古代指年紀(jì),春秋高即年紀(jì)大;足下,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所用的敬詞。
32.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執(zhí)事,可以指“辦事的官吏”,《漢書》“朝之執(zhí)事,亡非同類“,就是此意。而選文中
是對對方的敬稱。
B.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謂。當(dāng)時平民用黑巾裹頭,稱為“黔首”,后來成
了平民的代稱。
C.寡人:即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在犯錯
后對自己的謙稱。
D.《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村。
33.卡片二:文化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A.冠者,即成年人。古代男女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并取“字
B.古代乘車,尊者在左,駕車者在中v一人在右陪坐或擔(dān)任警衛(wèi),叫做“參乘。
C.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季排行最小。
D.古代對對東、西、南、北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特定稱呼分別是夷、戎、蠻、狄。
34.下面出現(xiàn)的人物和作者的稱謂,分類的標(biāo)準(zhǔn)一致的一項足()
A.賈太傅司馬諫議杜工部韓昌黎
B.范文正歐陽文忠左忠毅王忠肅
C.王臨川韓退之柳柳州賈長沙
D.周公瑾諸葛亮蘇子瞻李太白
35.下列關(guān)于姓名稱謂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
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
家。
B.“自號”,舊時給自己取的號,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屬通曉翰墨之人,無
不別出匠心,各有所愛所好。
C.古時以“泰山”喻岳父,以嗦水”喻岳母,以“伉儷”喻夫婦。
D.“謚”即謚號,是古代對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稱號,用以表
彰其功績或品德,謚號只能由朝廷授予。
36.下列說法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己死的皇帝為
先帝,稱已經(jīng)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jīng)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
有才德的人為先賢。
B.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
稱祖母為大(太)母。
C.“雅”用于稱對方的情意或舉動。如雅教:稱對方的指教。雅意:稱時方的情意或意
見。
D.敬辭有:鼎力、包涵、斧正、留步、笑納、府上、久仰、拋磚引玉等等。
37.下列說法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
B.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
敬。
C.稱呼字的例子有: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
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昌黎。
D.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名和字由父親或尊長取定,號由自己取定。
38.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漕運”是指利用水道調(diào)動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yè)運輸。運送糧食的目的是
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diào)劑。
B.“隆慶”屬于年號,“隆慶元年”指該帝王即位第一年。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
用的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
C.“致仕”是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表示,一般致
試卷第20頁,共21頁
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D.“卒”是古代稱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
之死亡均可稱“死
參考答案:
1.C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及笄ji之年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
示已經(jīng)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
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jì)年,六十年為一花甲,
亦稱一個甲子。
故選C。
2.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識記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
本題根據(jù)題干提示,可知“占代以伯、仲、叔、李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由“父之兄稱‘伯
父:父之次弟禰‘仲父'",可知"伯”表不老大,“仲''表不排行為老二,由“仲父之弟禰'叔父
最小的叔父稱‘李父'”可知,"雙'表示老三,“李”表示老四,或最小的。因此“伯夷”是老大,
“仲尼”是老二,"叔向''是老三,“李路''是老四。
故選Bo
3.C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與李商隱合稱,大李杜,“錯誤。杜牧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故選C。
4.D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占人的名與字往往意義相近或相反。
“宰予”中“予”與“我”“余”是同義詞,排除AB;
“曾鞏”的“鞏”與“固”是同義詞,排除C
“趙衰”的“衰”與“余’是同義詞;
“呂蒙”的“蒙”與“明”意思相反.
故選D。
5.A
答案第I頁,共8頁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姬姓始祖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炎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說法錯誤,姬姓
的始祖應(yīng)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炎帝,是中國上古
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lǐng)尊稱,號神農(nóng)氏。
故選Ao
6.C
【詳解】本題考杳學(xué)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君圭’是號,‘君玉'是名"錯誤,“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故選C。
7.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B.“轂,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候的車輪都由三十根輻條構(gòu)成”錯誤,“輻”是
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的車輪一般由三十根輻條構(gòu)成;“轂”,車輪的中心部位,
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
故選Bo
8.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類似的謙稱還有,陛下,”說法錯誤,“陛下”不是帝王的謙稱,而是對帝王的尊稱。
故選Bo
9.D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冠禮”錯誤。古代男子20歲時舉行冠禮。
故選D。
10.D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A.“姓是一種族號,用來,明貴賤,……它們的稱號就是氏,用來,別婚姻"'錯誤。姓是一種族
號,用來“別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它們的稱號就是氏,用來
“明貴賤”。
B”古代上稱下或同輩相稱所用的敬辭”錯誤。足下,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所用的敬辭,表
示尊敬對方。
答案第2頁,共8頁
C.“楚國的春中君(無忌),魏國的信陵君(黃敬〉”錯誤,應(yīng)該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
國的春申君黃歇。
故選D。
il.D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經(jīng)濟學(xué)概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商品代理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比亞迪定購合同協(xié)議
- 商業(yè)管理合同協(xié)議
- 正規(guī)雇傭關(guān)系合同協(xié)議
- 商業(yè)物業(yè)買賣合同協(xié)議
- 商務(wù)汽車租賃合同協(xié)議
- 模型維修服務(wù)合同協(xié)議
- 武器裝備研制合同協(xié)議
- 2025官方個人借款合同模板
- 不確定的危機下做確定的業(yè)績
- 最新火電廠工作原理演示文稿
- NB∕T 10897-2021 烴基生物柴油
- DB63-T 2086-2022水利水電工程堆石混凝土壩施工質(zhì)量檢驗與評定規(guī)范
- 無錫惠山泥人課件
- 鎮(zhèn)海中學(xué)劍橋班入學(xué)測試卷
- 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 隱蔽工程(隨工檢查)驗收表
- GB∕T 32218-2015 真空技術(shù) 真空系統(tǒng)漏率測試方法
- 消防(控制室)值班記錄
- T∕CGMA 033001-2018 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