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滬教版必修1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滬教版必修1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滬教版必修1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滬教版必修1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滬教版必修1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教版必修1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xué)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某物體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A.物體在1.5s時的加速度大小為3m/s2B.物體在1.5s時的加速度大小為1.5m/s2C.物體在5s末的速度大小為6m/sD.物體在0~5s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27m2、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m的兩物塊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中間用水平細線相連,兩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用一大小為F的水平力向右拉質(zhì)量為M的物塊,使兩物塊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這時兩物塊間細線上的張力為T1,撤去F的一瞬間,細線上的張力為T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T1=0B.C.T2=T1D.T2=03、2018年中華龍舟大賽中;麗水學(xué)院龍舟隊再獲佳績,以25.280s的成績獲得青少年男子100米直道賽第二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龍舟比賽用時,可以把龍舟看成質(zhì)點B.龍舟比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約為4m/sC.以龍舟為參考系,岸上站立的觀眾是靜止的D.“25.280s”指的是時刻4、如圖為兩個物體A和B在同一直線上沿同一方向同時做勻加速運動的v–t圖線;已知在第3s末兩個物體在途中相遇,則物體的出發(fā)點的關(guān)系是。

A.從同一地點出發(fā)B.A在B前3m處C.B在A前3m處D.B在A前5m處5、水平橫梁的一端A插在墻壁內(nèi),另一端裝有一小滑輪B,一輕繩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跨過滑輪后掛著一質(zhì)量為m=8kg的物體,并與橫梁夾角為30°,如圖所示,g=10m/s2;則滑輪受到的作用力為()

A.40NB.C.80ND.6、如圖所示,一個楔形物體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M上表面水平且光滑,下表面粗糙,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體由靜止釋放,則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運動軌跡是()

A.沿斜面方向的直線B.豎直向下的直線C.無規(guī)則的曲線D.拋物線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7、如圖所示;某同學(xué)在教室中站在體重計上研究超重與失重。她由穩(wěn)定的站姿變化到穩(wěn)定的蹲姿稱為“下蹲”過程;由穩(wěn)定的蹲姿變化到穩(wěn)定的站姿稱為“起立”過程。關(guān)于她的實驗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有“起立”過程,才能出現(xiàn)失重的現(xiàn)象B.只有“下蹲”過程,才能出現(xiàn)超重的現(xiàn)象C.“起立”、“下蹲”的過程,都能出現(xiàn)超重和失重的現(xiàn)象D.“起立”的過程,先出現(xiàn)超重現(xiàn)象后出現(xiàn)失重現(xiàn)象8、三物體在同一條直線上運動,共位移圖象如圖所示,圖象是一條拋物線;坐標(biāo)原點是該拋物線的頂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個物體的速接相同B.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個物體的速度大小相同C.在的時間內(nèi),時兩個物體相距最遠D.物體c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9、足球運動是目前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項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愛。如圖所示為四種與足球有關(guān)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中,靜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彈力就是它的重力B.圖2中,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足球由于接觸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彈力C.圖3中,踩在腳下且靜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可能受到3個力的作用D.圖4中,落在球網(wǎng)中的足球受到彈力是由于球網(wǎng)發(fā)生了形變10、如圖所示;跳高運動員成功越過橫桿,這之后運動員在空中下落過程中()

A.重力消失了B.重力不變C.處于失重狀態(tài)D.處于超重狀態(tài)11、如下圖所示;在沿水平方向做直線運動的車廂內(nèi),懸掛小球的細繩向左偏離豎直方向,小球相對車廂靜止。關(guān)于車廂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車廂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車廂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C.車廂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D.車廂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12、如圖(a),一長木板靜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時,小物塊以速度滑到長木板上,時刻小物塊恰好滑至長木板最右端.圖(b)為物塊與木板運動的圖像,已知圖中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板的長度為B.物塊與木板的質(zhì)量之比為C.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D.t1時刻,小物塊和木板動能之比為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3、一只氣球以5m/s的速度勻速上升,達到離地面10m高度時,從氣球上掉下一物體。不計空氣阻力,則物體在第1秒內(nèi)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_________________m/s,物體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為_________________s。(g取10m/s2)14、利用超聲波遇到物體時發(fā)生反射可以測定物體運動的有關(guān)物理量,如圖甲所示A和B通過電纜相連,B為超聲波反射和接收一體化裝置,儀器A向B提供超聲波信號并將B接收到的超聲波信號進行處理且在屏幕上顯示其波形?,F(xiàn)固定B,將它對準(zhǔn)勻速行駛的小車C,使其每隔時間發(fā)射短促的超聲波脈沖,如圖乙中幅度較大的波形;B接收到的由小車C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經(jīng)儀器A處理后顯示如圖乙中較小的波形.發(fā)射波滯后的時間已在圖中標(biāo)出,其中和△為已知量,并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為根據(jù)上述信息,判斷小車的運動方向是______(填“靠近”或“遠離”)波源的方向;小車速度的大小是______。

15、質(zhì)點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是5m/s,加速度是1m/s2,那么在第4s末的瞬時速度是_____m/s,前4s的位移是_____m.16、物體從A到D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B;C把AD分成相等的三段;

(1)則物體分別通過這三段位移的時間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

(2)物體在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體在B、C、D三點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圖甲所示,用一拉力傳感器(能感應(yīng)力大小的裝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塊,A端的拉力均勻增加,0~t1時間木塊靜止;木塊運動后改變拉力大小,使木塊在t2時刻后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計算機對數(shù)據(jù)擬合處理后,得到如圖乙所示的拉力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則:當(dāng)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靜止的木塊時,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N;若用F=5.8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N.

18、以的速度行駛的汽車,制動后做勻減速運動,在內(nèi)前進則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19、畫出圖中各個靜止的球體A所受的彈力的示意圖;各個接觸面和點均光滑:

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共3題,共12分)20、如圖為“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三個細線套L1、L2、L3共系于一個結(jié)點,另一端分別系于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A、B和重物M上,A掛于固定點P。手持B拉動細線,使結(jié)點靜止于O點。

(1)某次實驗中A的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________N。

(2)實驗時要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L1、L2、L3的方向及M的重力。

(3)下列實驗要求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彈簧測力計需要在實驗前進行校零。

B.細線套方向應(yīng)與木板平面平行。

C.需要用托盤天平測量重物M的質(zhì)量。

D.彈簧測力計B始終保持水平21、某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B掛于豎直木板上的固定點C,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如圖所示。手持彈簧測力計A拉結(jié)點O,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

(1)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單位為N,圖中B的示數(shù)為______N。

(2)下列關(guān)于實驗的要求不正確的是______。

A.拉線方向應(yīng)與木板平面平行。

B.彈簧測力計應(yīng)在使用前調(diào)零。

C.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記錄拉力的方向與大小。

D.與彈簧測力計相連的細繩應(yīng)盡量短些。

(3)該同學(xué)改變夾角做第二次實驗時結(jié)點O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與第一次相比兩測力計拉力的合力將_____(填“不變”或“改變”)。

(4)某次實驗,穩(wěn)定后,該同學(xué)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分別為2.00N和1.50N,兩彈簧測力計間的夾角小于90°,若實驗操作無誤,則物體的重力大小可能是______(填符號)。

A.1.00NB.2.00NC.3.00ND.4.00N22、小明通過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實驗記錄紙如圖所示,O點為橡皮條被拉伸后伸長到的位置,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別過P1和P2點;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拉力F3的方向過P3點。三個力的大小分別為和請根據(jù)圖中給出的標(biāo)度及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和的合力____,其大小為___________N。若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F(xiàn)12與F3基本一致;即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說法是正確的___________。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使彈簧測力計與水平木板成45°角后再拉動橡皮條。

C.將彈簧測力計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jié)點拉到相同位置。

(3)同學(xué)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有利于減小實驗誤差的說法是___________。

A.兩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yīng)與木板平行。

C.用兩彈簧測力計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之差應(yīng)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biāo)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評卷人得分五、解答題(共1題,共7分)2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5kg的長木板A在水平恒力F=15N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5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把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B(可視為質(zhì)點)無初速地放在A的上表面(上表面水平),同時撤去水平拉力F.已知在以后的運動過程中B沒有滑離A,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B剛放到A表面時A和B的加速度大??;

(3)B相對于A的位移大?。畢⒖即鸢敢?、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詳解】

AB.物體在1.5s時的加速度大小

B錯誤A正確;

C.物體在時的加速度

物體在5s末的速度大小,逆向思維

C錯誤;

D.在0~5s內(nèi)的位移大小

D錯誤。

故選A。2、D【分析】【詳解】

當(dāng)F作用在M上時,對整體分析有:對m分析有:聯(lián)立得:故AB錯誤;當(dāng)撤去F的一瞬間,m和m的加速度相同,且都為故細線上的拉力為零,即故C錯誤,D正確,故選D.3、B【分析】【分析】

【詳解】

A.測量龍舟比賽用時;不可以把龍舟看成質(zhì)點,因為龍舟比賽中不能忽略龍舟的長度,所以A錯誤;

B.龍舟比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約為

所以B正確;

C.以龍舟為參考系;岸上站立的觀眾是運動的,所以C錯誤;

D.“25.280s”指的是時間;所以D錯誤;

故選B。4、C【分析】【分析】

【詳解】

A物體前3秒內(nèi)的位移(應(yīng)用平均速度):xA=×3m=6m;也可解A問題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xA=×3×4m=6m

B物體前3秒內(nèi)的位移:xB=×3m=3m

兩物體在第3s末兩個物體在途中相遇;說明A物體出發(fā)時應(yīng)在B物體后方3m處,即B在A前3m處,故C正確.

故選C5、C【分析】【詳解】

由題意可得,對繩B點受力分析:

滑輪受到繩子的作用力應(yīng)為圖中兩段繩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因同一根繩張力處處相等,都等于物體的重量,即F1=F2=G=mg=80N

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由于拉力F1和F2的夾角為120°,則有合力F=80N

所以滑輪受繩的作用力為80N;方向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

故選C。6、B【分析】【詳解】

由題意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則小球的運動軌跡是豎直向下的直線。

故選B。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7、C:D【分析】【分析】

【詳解】

“下蹲”過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運動,后向下做減速運動,所以先處于失重狀態(tài)后處于超重狀態(tài);“起立”的過程中,先向上做加速運動,后向上做減速運動,最后回到靜止?fàn)顟B(tài),人先處于超重狀態(tài)后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起立”;“下蹲”的過程,都能出現(xiàn)超重和失重的現(xiàn)象。AB錯誤,CD正確。

故選CD。8、B:C:D【分析】【分析】

【詳解】

AB.根據(jù)位移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負(fù)表示方向,由圖可知,a、b兩物體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均為2m/s,但是速度的方向不同,故A錯誤,B正確;

C.由圖象可知,在0~5s內(nèi),在t=5s時,a、b位置坐標(biāo)之差最大;知兩物體相距最遠,故C正確;

D.圖象c為拋物線,根據(jù)

可知k=0.1

根據(jù)

可得加速度

故D正確。

故選BCD。9、C:D【分析】【分析】

【詳解】

A.靜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彈力;與重力相平衡,但不是它的重力,故A錯誤;

B.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足球雖然接觸;但由于沒有彈性形變,所以沒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彈力,故B錯誤;

C.踩在腳下且靜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及人腳的壓力的作用;故可能受到3個力的作用,故C正確;

D.進球時;足球撞到網(wǎng)上,球網(wǎng)被撐開,由于網(wǎng)的形變,而使球受到了彈力,故D正確。

故選CD。10、B:C【分析】【詳解】

跳高運動員成功越過橫桿,這之后運動員在空中下落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且重力不變,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故選BC。11、A:D【分析】【分析】

【詳解】

小球受力如圖所示。

小球所受合力大小恒定方向水平向右;說明車廂有向右的恒定加速度,車廂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故選AD。12、A:C:D【分析】【詳解】

A.時刻小物塊恰好滑至長木板最右端,所以相對位移就是板長,根據(jù)圖b知,相對位移為圖像面積差:A正確.

B.相對運動過程中,相互間的摩擦力設(shè)為f,木塊的加速度木板加速度所以質(zhì)量之比為B錯誤.

C.木塊的加速度摩擦力所以動摩擦因數(shù)為C正確.

D.動能t1時刻,速度相同,所以動能比等于質(zhì)量比D正確.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3、略

【分析】【詳解】

[1].物體的加速度為g,則在第1秒內(nèi)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

[2].設(shè)向下為正方向,則由可得

解得t=2s【解析】10214、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圖甲中發(fā)射和接收到的波形時間間隔可以發(fā)現(xiàn);時間間隔在增大,所以小車在遠離接收器。

[2]發(fā)出第一個脈沖時,設(shè)車儀相距s0,有

經(jīng)T0發(fā)出第二個脈沖,車儀相距

第二個脈沖追上車時

聯(lián)立得【解析】遠離15、略

【分析】【分析】

根據(jù)速度公式v=v0+at可求解速度;,然后求解4秒內(nèi)的位移.

【詳解】

質(zhì)點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是5m/s,加速度是1m/s2;根據(jù)速度公式,第4秒末的瞬時速度是:

v4=v0+at4=5+1×4=9m/s

前4s的位移為:

【點睛】

本題關(guān)鍵是根據(jù)速度時間關(guān)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同時要明確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解析】92816、略

【分析】【詳解】

(1)[1]設(shè)AB=BC=CD=x;由位移公式可得,AB段有:x=at12

AC段有:2x=at22

AD段有3x=at32

則可知通過AB的時間t1=

BC段的時間tII=t2﹣t1=﹣

CD段的時間tIII=t3﹣t2=﹣

故三段位移內(nèi)的時間之比為:tI:tII:tIII=1:(﹣1):(﹣)

(2)[2]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則可知:平均速度之比為:=1:=1:(+1):(+)

(3)[3]由速度公式可得:v=at,則BCD三點的速度之比為:vB:vC:vD=t1:t2:t3=1:【解析】1:(﹣1):(﹣)1:(+1):(+)1: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2].當(dāng)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靜止的木塊時,木塊所受靜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為5.3N;若用F=5.8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為5.1N.【解析】5.35.118、略

【分析】【詳解】

假設(shè)3s內(nèi)汽車始終運動,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有

解得

所以

假設(shè)成立。【解析】19、略

【分析】【詳解】

第一空.小球受到地面豎直向上的彈力;左邊的棱對球無彈力;如圖:

第二空.小球受到兩側(cè)的棱對小球的支持力;方向通過球心,如圖:

第三空.小球受到地面豎直向上的彈力;上面的斜面對球無彈力;如圖:

第四空.小球受到半球的支持力;方向通過半球和小球的球心斜向上,以及繩子的拉力,如圖:

【解析】四、實驗題(共3題,共12分)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1]讀數(shù)為2.00N。

(2)[2][3][4]實驗時要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點的位置,A、B的示數(shù)和L1、L2、L3的方向及M的重力。

(3)[5]彈簧測力計需要在實驗前進行校零,選項A正確;細線套方向應(yīng)與木板平面平行,以減小實驗的誤差,選項B正確;需要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重物M的質(zhì)量,選項C錯誤;彈簧測力計B不一定要始終保持水平,選項D錯誤。故選AB?!窘馕觥?.00O點的位置A的示數(shù)B的示數(shù)AB2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由題圖可知;彈簧測力計分度值為0.1N,需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45N;

(2)[2]A拉線方向必須與木板平面平行;這樣才確保力的大小準(zhǔn)確性,故A正確;

B彈簧測力計是測出力的大??;所以要準(zhǔn)確必須在測之前校零,故B正確;

C因為要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所以每次都要記錄拉力的方向,故C正確;

D與彈簧相連的細繩應(yīng)盡量長些;這樣方便記錄方向,故D錯誤;

(3)[3]兩測力計拉力的合力永遠與物體的重力平衡,即該同學(xué)改變夾角做第二次實驗時結(jié)點O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兩測力計拉力的合力不變;

(4)[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兩個分力之間的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所以一般取該夾角為30°~90°之間,如果某次實驗時兩個分力大小分別為2.00N和1.50N,夾角為直角時合力的最小值為。

由于夾角為銳角;所以這兩個力的合力應(yīng)大于2.5N,當(dā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