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下列有關“宋朝書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朝書院教育中選用的教材與官學相似,但其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與官學大相徑庭B.宋朝書院教育是順應戰(zhàn)亂后文化教育亟待振興,以及思想傳播的需要而出現的C.宋朝書院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官私結合體制和私人講學為主要特點D.宋朝書院教育的教學內容能夠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機會獲得長足的發(fā)展2、希臘神話中的諸神“被賦予與人類相類似的屬性-具有人的體魄,具有人的弱點和需求”。這反映了古希臘A.追求物質生活B.倡導禁欲主義C.崇尚人文精神D.宗教觀念淡薄3、市民文學在中世紀西歐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列那狐的故事》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書中用獅子、驢和狼,分別象征君主、教士和貴族:狐貍及其他小動物則代表市民和下層民眾。這說明市民文學()A.維護封建君主和教會的統(tǒng)治B.借鑒了古希臘羅馬的人文精神C.抨擊貴族的專橫和教會的貪婪D.沖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4、據統(tǒng)計,1846-1924年,有4800萬歐洲人移民到人口稀少且迅速工業(yè)化的地區(qū);1960-2004年,人口稠密且處于工業(yè)化初期的地區(qū)有5600萬移民進入歐洲。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是A.歐洲經濟水平較高B.全球化的加速發(fā)展C.歐洲政局較為穩(wěn)定D.歐洲出生率的降低5、近代歐洲某一時期社會流行“中國風”,仰慕中國文明。當時,歐洲的畫家繪有兩幅畫作(如下圖),題名為“中國皇帝春耕”(下左圖)和“中國皇后采?!保ㄏ掠覉D)。這兩幅畫的藝術風格是()

A.表現理性與均衡的新古典主義B.捕捉光影與色彩變幻的印象主義C.直面社會弊病的批判現實主義D.充滿奇幻與夢境的浪漫主義6、18世紀以來,西歐“潘趣酒文化”盛行。貴族喜歡參加潘趣酒會,用定制于中國、繪有十三行等中國元素圖案的巨型潘趣碗(下圖),將調制好的酒分享給同伴并送上祝福?!芭巳ぞ莆幕钡氖⑿蟹从沉耍ǎ?/p>

A.西歐殖民范圍不斷擴大B.明清對外貿易繁榮興盛C.啟蒙思想得以廣泛傳播D.中西文化的交流與雜糅7、1965年,美國頒布新移民法,每年專門留出2.9萬個移民名額給來自國外的高級專門人才。1990年,布什總統(tǒng)簽署新的移民法,重點向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傾斜。這些新移民法的頒行()A.不利于美國多元文化社會形成B.造成美國嚴重的人口壓力C.吸引“知識精英”向美國遷移D.使移民獲得了平等的機會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國的人文主義文化傳統(tǒng)中,對人的價值及尊嚴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視人的價值,儒學是中國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強調“入世”?!皠彰裰x,敬鬼神而遠,可謂知矣?!笨鬃幼约阂矆允亍安徽Z怪、力、亂、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拔茨苁氯?,焉能事鬼”,說明孔子具有比較強烈的非宗教意識和傾向??鬃又?,儒家也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學者都十分強調人事。儒家的《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些儒家的經典,也沒有主張超世脫俗的言論,都是針對現實社會需要的?!幾远∶墩我?guī)約與思想傳播——歷史視域下的解放區(qū)木刻研究(1937?1945)》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中國古代儒家“反宗教”的歷史因素。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開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熱潮,將從全世界搜羅、掠奪的奇珍異寶帶到了歐洲。大量私人收藏的發(fā)展,為博物館的藏品積累做了準備。17世紀開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響之下,許多皇室和貴族的收藏品開始對部分公眾開放參觀.1683年,牛津大學通過接收英國貴族阿什莫林捐贈的各種器物和動、植礦物標本建立了阿什英林博物館,這是世界上第一間永久向公眾和學者開放的博物館,并成為牛津大學的科學研究中心?!幾猿赜烂贰豆膊┪镳^在歐洲的起源》材料二晚清人視“博物院"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槍炮、科學發(fā)明、水火電氣等對困強御辱“有用”的東西,譬如京師同文館下屬的教學輔助設施——科學博物館。甲午戰(zhàn)后,日本明治維新的顯著成果給中國知識階層沉重警示,博物館被賦予開啟民智的歷史使命.1905年,張謇創(chuàng)辦我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他認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跡,啟發(fā)未來”。民國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歷史之,傳承,而歷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觀感”宗旨開設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相繼成立,藏品多來自清廷內府,以歷史古物為主,參觀人數眾多。——摘編自李飛由“集新”到“集舊":中國近代博物館的一一個演進趨向》(1)根據材料一并結臺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歐洲公共博物館興起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博物館的發(fā)展趨勢并簡析原因。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博物館的文化功能。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恩格斯《德國狀況》材料二“這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愷撒一樣的天才人物;長于指揮軍隊竟還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幾年之后,這位偉人;聰明的人物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在戰(zhàn)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對法國二十年勝利果實被剝奪一空?!?/p>

——梯也爾《執(zhí)政府和帝國的歷史》(1)恩格斯為什么說拿破侖是德國“革命原理的傳播者;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2)以史實說明拿破侖“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12、社會的變遷涵蓋多方面并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摘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隙ㄖ覂瓤臻g的頂棚;藻井通常只用在宮殿。唐代“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為飾”“中庸”的觀念體現在建筑平面作對稱布置,布局上必須有一條莊重的南北中軸主線,起著中樞神經的作用,也顯“中為適應之謂,庸為經久不渝之意”建筑“以天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據尹暉《中國古代建筑設計與傳統(tǒng)文化思想》等整理材料三20世紀初;當人們還在跪拜君上;禮拜神佛的時候,所穿禮服已有用新式機織衣料者,甚至出現了“批洋衣揖孔孟”現象;當人們還在以牲醴籩豆于春秋歲時祭祀祖先的時候,西點西肴、洋酒洋飲料已悄悄進入日常飲食中;當有的貴族、官吏建房逾制遭到參奏的時候,西式洋樓已矗立于通都大邑閱闠之中。

——摘自嚴昌洪《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大一統(tǒng)”思想的基本觀點,并簡要分析“邪辟之說滅息”所帶來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古代建筑所體現出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例舉凸顯“中庸”觀念的中國古代建筑兩例。

(3)閱讀材料三,有兩點認識可供選擇討論。①有學者認為“一種文化對于異質文化的吸納,往往學開始于最表面的生活習尚層次”。試以清末民初的服飾和婚姻禮俗變化為例加以說明,并科指出這段時期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遷的主要特征。②有學者認為“舊事物的異變往往需網要內外力量的相互作用”。請列舉20世紀初社會習俗存在“舊事物”的現象,并指出導致它發(fā)生“異變”的外力因素。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紀20年代;美國實行移民限額制度,嚴格限制外來移民,甚至將50萬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戰(zhàn)期間尤其是美國參戰(zhàn)后,為了滿足國內對勞動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國先后同墨西哥等國簽訂了引進勞動合同的協(xié)議。同時,鑒于中美同盟;抗擊日本,1943年,廢除了所有的排華法案,每年給予中國105名移民限額。二戰(zhàn)結東后,美國決定把移民制度同共產黨的實際策略對立起來。1952年頒布的《外來移民與國籍法》中加強了對移民的政治甄別和管理,禁止共產黨人入境。20世紀60年代,隨著黑人民權運動的高漲,美國頒布《外來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員以國籍、種族和宗教為由歧視移民。該法案生效后,引發(fā)了包括中國人在內的移民美國的熱潮。1990年頒布了新的移民法,進一步放寬移民的限制。

——摘編自梁茂信《美國移民政策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美國移民政策變化的趨勢,并分析影響移民政策變動的原因。

材料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資金;信息、技術、勞動力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洋插隊”到90年代的“闖東歐”,中國海外移民人數發(fā)展迅速。2000-2005年,美國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萬中國人移民美國。海外移民的增長,迅速改變了海外華人的結構,其從業(yè)范圍也在向多元化發(fā)展。1993年完全放開自費留學以后,出國接受國際化教育的中國學生大幅度增加。據教育部統(tǒng)計,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81.49萬人,留學國別108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23.29萬人,約占出國留學人數的24.95%。有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生通過留學途徑轉變?yōu)閲H移民。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78年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新特點,并說明中國海外移民的影響。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希特勒統(tǒng)治德國以前,世界的科學教育中心不在美國,而在德國。19世紀后半葉,德國就進入了科學與教育的輝煌時代,超越了英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科學文化中心截至1933年,德國共有32名獲獎者,美國只有5名獲獎者。希特勒上臺以后,推行種族主義政策,使得50萬猶太人被迫流亡他鄉(xiāng),美國接收了這些難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給難民中的知識精英們提供施展才華的環(huán)境,使得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發(fā)生了一次洲際大轉移,從歐洲轉到了北美洲,從德國轉移到了美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1945年,德國的三項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國已經有25名。難民知識精英們把德國學術體系中最先進的方法論和最嚴謹的學風帶到了美國,奠定了美國在全世界科學教育上的領先地位。到今天,美國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已經超過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項諾貝爾科學獎甚至被美國科學家包攬。——摘編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一結束,首先離去的當然是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他們感謝上海這個“諾亞方舟”使自己免遭納粹毒手,但他們畢竟只是把上海看作臨時避難地,并無長期居留的思想準備。一俟世界各地硝煙散盡,和平恢復,他們便著手去尋找一個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園。此外,他們大都有家屬和親友沒能逃離歐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戰(zhàn)時與他們失去了聯(lián)系,因此戰(zhàn)爭一結束,他們便急于探尋親人的下落或去與親人團聚。這也是他們在戰(zhàn)后急于離開上海的一個原因。——潘光、周國建《二戰(zhàn)后在華猶太人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原因。對德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概括歐洲難民知識精英們對美國發(fā)展作出的貢獻。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海成為容納猶太難民“諾亞方舟”的背景。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初期部分歐洲猶太難民離開中國的原因。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學者關注天下興亡與國家盛衰,追求在現實社會中建功立業(yè)。他們以學術研究為國家與社會服務,不做為學術而學術的純理論研究。儒家總結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經緯世宙之跡,而非托于空言”,成為學者從盛衰興亡中探討治國之道,實現經世致用的思想淵源。他們根據時代環(huán)境與社會現實的需要,針對治國興邦的各種問題展開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反映崇尚實際、注重實效的實用理性。中國古代學者關注天下興亡與國家盛衰,追求在現實社會中建功立業(yè)。他們以學術研究為國家與社會服務,不做為學術而學術的純理論研究。儒家總結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經緯世宙之跡,而非托于空言”,成為學者從盛衰興亡中探討治國之道,實現經世致用的思想淵源。他們根據時代環(huán)境與社會現實的需要,針對治國興邦的各種問題展開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反映崇尚實際、注重實效的實用理性。——摘編自龐天佑《論儒家思想與中國古代學者的人文精神》中國文化發(fā)生過三次歷史性融合。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fā)揮,這屬于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于東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典,開辟了傳統(tǒng)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并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融合的開始。材料二中國文化發(fā)生過三次歷史性融合。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fā)揮,這屬于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于東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典,開辟了傳統(tǒng)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并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融合的開始。國學大師錢玄同主張“惟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滅”中國文化,“廢滅漢文”,采用世界語言?!鞍自捦ㄉ?,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么東西?!薄幾岳盍加瘛缎挛幕钠鹪础?/p>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人文精神的特點及成因。

(2)據材料二;從文化區(qū)域的角度,指出中國文化三次融合的對象有何不同。

(3)據材料三,概括錢玄同在新文化運動中提出的基本主張,并談談你對此觀點的看法。材料三國學大師錢玄同主張“惟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滅”中國文化,“廢滅漢文”,采用世界語言?!鞍自捦ㄉ瘢t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么東西?!痹u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4題,共8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沒落”“衰敗”的悲涼氣氛中,許多學人對自身文明的前途懷抱憂患意識,尤以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一書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東方文化救世論”思潮研究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學術組織機構也大量涌現,巴黎大學中國學院;法蘭克福大學中國學院、達姆斯塔特的“東方智慧學院”等等形成了19世紀以來中學西播的一次高潮,對戰(zhàn)后西方文明的反省與重建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夏舒洋《一戰(zhàn)后的中國文化西播熱潮述評》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對上述現象進行評析。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匯集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y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fā)明、養(yǎng)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chuàng)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fā)揚光大,在東南亞得到傳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鑒的成果。

——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狀況。從材料中提取相互關聯(lián)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鮮古代碑刻表明4、5世紀之交,朝鮮半島諸國已經熟練使用漢字;新羅學者薛聰用漢字作音符來標注朝鮮語的助詞,幫助閱讀漢文。3~5世紀,漢字經過朝鮮地區(qū)傳入日本;留學唐朝的吉備真?zhèn)?、空海利用漢字創(chuàng)造了“片假名”“平假名”。儒學在3、4世紀經朝鮮傳入日本;后來,朱子學成為“官學”,成為維護幕藩體制綱常與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礎682年,新羅建立了國立大學,其“學制皆仿中國的制度而來”;676年,日本仿隋唐國子監(jiān)之制設大學寮于京師8世紀中葉,新羅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組織,中央設執(zhí)事省,并采用科舉制官吏。日本大化改新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縣制,在中央設二宮、八省,在地方設國司和郡司;參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法”4世紀,佛教自中國傳入朝鮮,在新羅時代,中國禪宗成為朝鮮佛教的主流,后經百濟傳入日本。6世紀,大批留學唐朝的僧人把佛教許多宗派傳入日本。此外,端午節(jié)飲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等習俗也為朝鮮人、日本人所接受?!幾栽婿取吨腥A文明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對材料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具體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19、茶本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卻在近代時期的英國社會廣泛傳播開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風在十七八世紀的歐洲曾盛行一時;影響了其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茶的西傳正是基于這一歷史大背景。17世紀上半葉茶傳入英國,此時飲茶僅局限于社會上層,消費量較為有限;至18世紀中葉,英國東印度公司茶葉進口量猛增,此時幾乎所有的家庭賬冊均記載了飲茶的相關開支。英國人的飲茶偏好逐漸由綠茶轉向紅茶且添加牛奶與糖,此舉逐漸成為英式飲茶的習慣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國社會日漸流行起來。飲茶傳入英國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質在爭論中逐漸為社會各界所認可,而加入牛奶與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功效的增加或強化。隨著飲茶在英國逐漸傳播開來,其在詩歌;小說、散文乃至繪畫中也多有體現,更是寄托了英國人對茶的深厚情感,體現出其獨特的精神文化價值;不過傳播媒介對飲茶的介紹偏重實用功效,至于相關的精神文化內容則幾無關注,這與中國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層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編自劉章才《飲茶在近代英國的本土化論析》根據材料,從“文化”的角度談談你對“茶的西傳”的理解。(要求:主題明確,表述成文,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18分)20、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21、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2、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A【分析】【分析】

【詳解】

書院推動了私學的發(fā)展;其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與官學須保持一致,否則它難以生存,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故選A;B;C、D三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

【點睛】2、C【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共性,這體現了古希臘文化中的人文主義色彩,C項正確;神人同形共性不能證明古希臘追求物質生活,排除A項;古希臘并不提倡禁欲,排除B項;古希宗教觀念盛行,排除D項。故選C項。3、C【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后期,市民文學的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中,把教士和貴族比喻成愚蠢的驢子和兇狠的惡狼,反映出市民對貴族專橫和教會貪婪的不滿,C項正確;維護君主與教會的統(tǒng)治,同市民將君主、教士比喻成獅子和驢子不符,排除A項;材料并未強調古希臘羅馬重視人和人性的人文精神,排除B項;將君主比喻成獅子,自喻是狐貍,說明市民的兩面性及其尚不足以沖破封建教會的束縛,排除D項。故選C項。4、A【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據統(tǒng)計,1846-1924年,有4800萬歐洲人移民到人口稀少且迅速工業(yè)化的地區(qū);1960-2004年,人口稠密且處于工業(yè)化初期的地區(qū)有5600萬移民進入歐洲”,可知,移出歐洲與移入歐洲都是因為歐洲的工業(yè)發(fā)達、經濟水平較高,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以歐洲為中心的人口遷移,未涉及全球化的加速發(fā)展,且全球化的加速發(fā)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排除B項;歐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政局較為穩(wěn)定”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材料與歐洲出生率的降低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5、A【分析】【詳解】

根據“社會流行“中國風”,仰慕中國文明”可知這是啟蒙運動時期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推崇,試圖尋找到歐洲反封建的理論,而啟蒙運動時期的核心是崇尚理性,故作品表現理性、明晰、均衡的新古典主義,A項正確;印象派是20世紀的,排除B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流行于十九世紀,排除C項;浪漫主義是古典主義的反叛,流行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排除D項。故選A項。6、D【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以來(中國、西歐)。據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8世紀以來,西歐“潘趣酒文化”盛行,潘趣酒會使用的巨型碗名叫潘趣碗,潘趣碗帶有中國元素,據此可知,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交流,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西歐的殖民擴張情況,材料僅涉及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排除A項;題干涉及時間是18世紀以來,此時中國是清朝,不涉及明朝,材料主要不是反映中國對外貿易的情況而是體現中西文化的交流,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啟蒙思想對外傳播的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7、C【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5-1990年(美國)。根據材料“1990年,布什總統(tǒng)簽署新的移民法,重點向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傾斜”,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的新移民法向投資和技術精英傾斜,這種做法有利于美國吸引人才,有利于吸引“知識精英”向美國遷移,C項正確;移民有利于美國社會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項;美國移民政策傾向于知識精英,限制了大量移民進入美國,因此并不會造成美國嚴重的人口壓力,排除B項;“使外來移民獲取了平等的機會”不符合“重點向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傾斜”,排除D項。故選C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9、略

【分析】【詳解】

因素:根據材“在中國的人文主義文化傳統(tǒng)中,對人的價值及尊嚴是十分崇尚的”可歸納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人的價值;根據材料“儒家重視人的價值,儒學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可歸納出儒家思想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主流;根據材料“孔子始,便一再地強調‘入世’”可歸納出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經典的推動;根據材料“沒有主張超世脫俗的言論,都是針對現實社會需要的”可歸納出中國古代是世俗社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法觀念的影響及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也是重要因素?!窘馕觥恐袊鴤鹘y(tǒng)文化重視人的價值;儒家思想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主流;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經典的推動;宗教觀念與儒家倫理相悖;中國古代是世俗社會;小農經濟占主導。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一“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以開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熱潮,將從全世界搜羅;掠奪的奇珍異寶帶到了歐洲”可得出文藝復興推動歐洲探索海外世界;歐洲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根據材料一“大量私人收藏的發(fā)展,為博物館的藏品積累做了準備”可得出,私人收藏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一“17世紀開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響之下,許多皇室和貴族的收藏品開始對部分公眾開放參觀”可得出,啟蒙運動傳播了平等思想;根據材料一“這是世界上第一間永久向公眾和學者開放的博物館,并成為牛津大學的科學研究中心”可得出,科學研究和教育的需要。

(2)趨向:根據材料二“晚清人視‘博物院’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槍炮;科學發(fā)明、水火電氣等對困強御辱‘有用’的東西甲午戰(zhàn)后,日本明治維新的顯著成果給中國知識階層沉重警示,博物館被賦子開啟民智的歷史使命?!薄懊駠⒑?,‘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歷史之傳承,而歷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觀感’宗旨開設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相繼成立歷史古物為主”并結合所學可知,發(fā)展趨勢是:從展示工業(yè)文明成果走向展示歷史文物;走向獨立和專業(yè)發(fā)展;公共性不斷增強;民族性不斷增強。原因:根據材料二“甲午戰(zhàn)后,日本明治維新的顯著成果給中國知識階層沉重警示”“張謇創(chuàng)辦我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民國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歷史之傳承,而歷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觀感宗旨開設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相繼成立”并結合所學可從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救亡圖存的需要;愛國意識進一步覺醒,西學東漸不斷深入;知識分子的推動,對西方文明的反思;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進行分析回答。

(3)根據材料一“并成為牛津大學的科學研究中心”、材料二“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歷史之傳承,而歷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觀感”“以歷史古物為主”并結合所學從推動科學文化研究;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激發(fā)愛國熱情與民族自信;傳承和和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護文化遺產進行分析?!窘馕觥浚?)原因:文藝復興推動歐洲探索海外世界;歐洲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私人收藏的發(fā)展;啟蒙運動傳播了平等思想;科學研究和教育的需要。

(2)趨向:從展示工業(yè)文明成果走向展示歷史文物;走向獨立和專業(yè)發(fā)展;公共性不斷增強;民族性不斷增強。原因: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救亡圖存的需要;愛國意識進一步覺醒;西學東漸不斷深入;知識分子的推動;對西方文明的反思;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

(3)功能:推動科學文化研究;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激發(fā)愛國熱情與民族自信;傳承。

和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護文化遺產。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拿破侖早期對外戰(zhàn)爭影響方面進行回答,如拿破侖執(zhí)政時期,對外多次打敗反法同盟,其對外戰(zhàn)爭不僅打擊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而且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向外傳播,動搖了當地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

(2)結合所學知識,從拿破侖統(tǒng)治時期頒布的法律及產生的影響角度進行回答?!窘馕觥浚?)給德國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傳播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

(2)拿破侖執(zhí)政期間先后頒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典,從而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guī)范。12、略

【分析】【詳解】

(1)基本觀點:根據“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并結合所學可知文化上的“一統(tǒng)”和政治上的“一統(tǒng)”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統(tǒng)”是政治“一統(tǒng)”的根基。帶來的影響主要是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

(2)特點:根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為飾”得出等級森嚴;根據“‘中庸’的觀念體現在建筑平面作對稱布置,布局上必須有一條莊重的南北中軸主線,起著中樞神經的作用”得出凸顯“中庸”理念,注重中軸對稱;根據“建筑‘以天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得出體現“天人合一”;例子可舉明清故宮、頤和園、平遙古城、大昭寺等。

(3)如果選擇①,根據“以清末民初的服飾和婚姻禮俗變化為例加以說明”和所學知識可知,綜合中西方服裝特點的中山裝成為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zhèn)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一批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婚姻禮俗也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所以主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如果選擇②,根據“列舉20世紀初社會習俗存在‘舊事物’的現象,并指出導致它發(fā)生‘異變’的外力因素”和所學知識可知,有包辦婚姻;農村更多實行傳統(tǒng)喪禮;纏足、跪拜作揖等現象依然存在。外力主要是列強的侵略,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外來文化的影響?!窘馕觥浚?)基本觀點:文化上的“一統(tǒng)”和政治上的“一統(tǒng)”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統(tǒng)”是政治“一統(tǒng)”的根基。

影響: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

(2)特點:等級森嚴;凸顯“中庸”理念;注重中軸對稱;體現“天人合一”;例舉:明清故宮;頤和園、平遙古城、大昭寺。

(3)選擇①:綜合中西方服裝特點的中山裝成為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zhèn)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一批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婚姻禮俗也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

主要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選擇②:包辦婚姻;農村更多實行傳統(tǒng)喪禮;纏足;跪拜作揖等現象依然存在。(從婚俗、喪葬、其他習俗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外力:列強的侵略,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外來文化的影響。13、略

【分析】【詳解】

(1)趨勢;根據材料一“嚴格限制外來移民1990年頒布了新的移民法,進一步放寬移民的限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制度放寬;種族歧視、制度完善等方面概括20世紀美國移民政策變化的趨勢。原因,據材料一“二戰(zhàn)期間尤其是美國參戰(zhàn)后,為了滿足國內對勞動力的迫切需求鑒于中美同盟、抗擊日本把移民制度同共產黨的實際策略對立起來隨著黑人民權運動的高漲”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需要、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國內外形勢等方面分析影響移民政策變動的原因。

(2)特點,根據材料二“中國海外移民人數發(fā)展迅速迅速改變了海外華人的結構,其從業(yè)范圍也在向多元化發(fā)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移民人數、主要聚集地、出國留學、人員構成、職業(yè)多元化等方面指出1978年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新特點。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對外開放、世界各國經濟發(fā)展、文化交流和傳播、人力資源流失、移民糾紛等方面說明中國海外移民的影響?!窘馕觥浚?)趨勢:由嚴格限制到逐步放寬;逐步消除種族歧視;移民制度逐漸完善。

因素: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國內外形勢的變化。

(2)新特點:移民人數有所增加;發(fā)達國家為主要聚集地;出國留學人員增多,“留學”移民出現擴大趨勢;人員構成發(fā)生變化,從事職業(yè)呈現多元化發(fā)展。

影響:海外移民的擴大與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是中國走向開放的重要起點標志;海外移民與其他國家的移民共同對世界各國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補充作用;促進了城市的發(fā)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傳播。海外移民可以幫助中國緩解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對中國來講,海外移民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流失。移民糾紛有可能演變成國家間政治摩擦的新成因點。14、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希特勒上臺以后,推行種族主義政策”得出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根據所學可從日耳曼“優(yōu)種論”的傳播;意圖掠奪猶太人的財富、為發(fā)動世界大戰(zhàn)作準備、歷史宗教因素等方面概括。影響:根據“希特勒上臺以后,推行種族主義政策,使得50萬猶太人被迫流亡他鄉(xiāng),美國接收了這些難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給難民中的知識精英們提供施展才華的環(huán)境,使得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發(fā)生了一次洲際大轉移,從歐洲轉到了北美洲,從德國轉移到了美國”可得出在實踐上,希特勒上臺后,開始大肆驅趕、屠殺猶太人。會導致德國在政治上的孤立;根據所學可得出會導致德國科學文化水平的降低;導致德國最終的戰(zhàn)敗;會導致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轉移。貢獻:結合材料信息可得出使美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為美國開辟了多領域的研究;為美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發(fā)展積蓄了大批人才。

(2)背景: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從納粹瘋狂迫害、屠殺猶太人;世界上許多地方不愿接受猶太難民;上海作為租界的特殊性等方面概括。原因: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一結束,首先離去的當然是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出于他們自身尋求家園和家人團聚的需求;根據所學可得出民族文化差異帶來的不適;中國內戰(zhàn)爆發(fā)造成的不穩(wěn)定因素等方面?!窘馕觥浚?)原因: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日耳曼“優(yōu)種論”的傳播;意圖掠奪猶太人的財富;為發(fā)動世界大戰(zhàn)作準備;歷史宗教因素。

影響:在實踐上,希特勒上臺后,開始大肆驅趕;屠殺猶太人。會導致德國在政治上的孤立;會導致德國科學文化水平的降低;會導致德國最終的戰(zhàn)敗;會導致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轉移。

貢獻:使美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為美國開辟了多領域的研究;為美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發(fā)展積蓄了大批人才。

(2)背景:納粹瘋狂迫害;屠殺猶太人;世界上許多地方不愿接受猶太難民;上海作為租界的特殊性。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出于他們自身尋求家園和家人團聚的需求;民族文化差異帶來的不適;中國內戰(zhàn)爆發(fā)造成的不穩(wěn)定因素。15、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中國古代學者關注天下興亡與國家盛衰,追求在現實社會中建功立業(yè)”分析可知: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根據“針對治國興邦的各種問題展開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反映崇尚實際注重實效的實用理性”分析可知:注重對治同安邦的研究;崇尚實際和實用。

(2)從材料中的“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fā)揮;這屬于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可以看出,第一次是本土文化內部的融合;從材料中的“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于東方文化的局部交流”可以看出,第二次是東方文化內部的融合;從材料中的“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融合的開始”可知,第三次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3)主張:根據材料“惟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滅'中國文化,‘廢滅漢文',采用世界語言”可知,錢玄同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打倒孔家店;看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錢玄同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打倒孔家店),是為了促進新思想的傳播,這有利于沖擊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但是“全盤否定”的主張使運動帶有偏激性、片面性傾向,這不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發(fā)展?!窘馕觥?1)特點:注重對治國安邦的研究;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崇尚實際和實用(或以經世致用為主題)。

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促進;中國古代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的推動。

(2)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內部的融合;第二次:東方文化內部的融合(與東方局部地區(qū)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西方文化的融合)。

(3)主張: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打倒孔家店)。(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得)影響:沖擊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新思想的傳播(思想解放);使運動帶有偏激性、片面性傾向,不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發(fā)展。四、論述題(共4題,共8分)16、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據材料“許多學人對自身文明的前途懷抱憂患意識”“東方文化救世論”和所學知識可擬定論點是文化交流與借鑒對于中西雙方都很必要,關于闡釋可從西方的工業(yè)革命、思想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先進性;中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內涵等角度去分析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即可,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解析】西方文化強調個人利益至上;推崇競爭,創(chuàng)造了近代資本主義文明。通過殖民擴張,資本主義文明在近代世界文化中居于主導地位。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使得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激化,引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充分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近代文明的弊端。

一些對自身文明前途懷抱憂患意識的西方人;認為西方文明已經沒落。在正視和反省自身文明缺陷的同時,他們將眼光投向東方和中國文明,掀起了一股“東方文化救世論”思潮,重視和弘揚中國文化價值,企圖以此拯救西方文明。因此,以研究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學術組織機構大量涌現。中學西播的出現高潮,這對戰(zhàn)后西方文明的反省與重建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由此可知,文化交流與借鑒對于中西雙方都很必要。中國文化崇尚禮讓友愛、主張以和為貴、提倡天人合一,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我們應平等看待中西文化的優(yōu)長,大力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17、略

【分析】【詳解】

通過閱讀材料,可提出論題古代絲綢之路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交融之路。闡述根據材料“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可知漢朝絲綢之路開通后,成為中外貿易的主要通道,豐富了各自的社會生活。根據材料“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y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fā)明、養(yǎng)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chuàng)新”可知絲綢之路促進文化交流和交融。最后總結升華,說明絲綢之路成為中外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文明交融發(fā)展的載體。【解析】示例論題:古代絲綢之路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交融之路。

闡述:漢朝絲綢之路開通后,逐漸成為中外貿易的主要通道,中國的絲綢、瓷器等遠銷中亞、北非、歐洲,中亞和歐洲的商品和物種也傳到中國,豐富了各自的社會生活。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各種生產技術等外傳,佛教、伊斯蘭教等也傳播到中國,文化交流不斷加強并日益本土化。絲綢之路成為中外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文明交融發(fā)展的載體。18、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據材料“朝鮮古代碑刻表明4、5世紀之交,朝鮮半島諸國已經熟練使用漢字”、“新羅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組織,中央設執(zhí)事省,并采用科舉制官吏”可提煉出觀點是中華古代文明對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關于闡釋可從材料所給的例子:中國文化對日本和朝鮮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證即可?!窘馕觥渴纠?。

看法:中華古代文明對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說明:漢字、漢文影響了朝鮮、日本的民族語言和文字的創(chuàng)制,如日本利用漢字創(chuàng)造了“片假名”“平假名”,促進了兩國文化的發(fā)展。儒家思想促進了朝鮮、日本學術思想的發(fā)展,且成為鞏固統(tǒng)治的官方哲學。中國教育思想和制度推動了朝鮮、日本教育的發(fā)展,如新羅的國立大學,其“學制皆仿中國的制度而來”。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影響了朝鮮、日本的制度革新,如日本大化改新參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法”。中國化的佛教也深刻影響了朝鮮、日本的思想觀念和宗教信仰,如新羅時代,中國禪宗成為朝鮮佛教的主流。中國人的許多生活習俗極大地影響了朝鮮、日本的社會生活,兩國文化不同程度地具有中華文化色彩。19、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考生需對材料信息進行解讀,從“茶的西傳”出發(fā),形成一定的歷史認識,然后再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對形成的認識進行分析,總體上可以按照“理解一論述一總結”的結構來作答。要求:所提煉觀點明確、合理,必須源于材料;論據準確,史實引用合理;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總結能體現歷史認識的提升。如根據材料“中國風在十七八世紀的歐洲曾盛行一時,影響了其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茶的西傳正是基于這一歷史大背景。17世紀上半葉茶傳入英國”、“飲茶傳入英國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