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版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3/1E/wKhkGWeR6g6ACOWPAABYpyx5dDY598.jpg)
![2025年版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3/1E/wKhkGWeR6g6ACOWPAABYpyx5dDY5982.jpg)
![2025年版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3/1E/wKhkGWeR6g6ACOWPAABYpyx5dDY5983.jpg)
![2025年版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3/1E/wKhkGWeR6g6ACOWPAABYpyx5dDY5984.jpg)
![2025年版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3/1E/wKhkGWeR6g6ACOWPAABYpyx5dDY59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1 (一)中醫(yī)基礎理論 (二)中醫(yī)診斷學 (三)中藥學 (四)方劑學 (一)中醫(yī)經典各科 2(一)中醫(yī)內科學 (二)中醫(yī)外科學 (三)中醫(yī)婦科學 (四)中醫(yī)兒科學 (五)針灸學 (一)內科學 (三)傳染病學 (一)醫(yī)學倫理學 (二)衛(wèi)生法規(guī) (一)中醫(yī)基礎理論 3(二)中醫(yī)診斷學 (三)中藥學 (四)方劑學 (一)中醫(yī)內科學 (二)中醫(yī)外科學 (三)中醫(yī)婦科學 (四)中醫(yī)兒科學 (五)針灸學 (一)內科學 (三)傳染病學 (一)醫(yī)學倫理學 (二)衛(wèi)生法規(guī) 4 (一)中醫(yī)基礎理論 (二)中醫(yī)診斷學 (三)中藥學 (四)方劑學 (一)中醫(yī)經典各科 (二)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學 (三)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學 (四)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 (五)針灸學 (二)藥理學 (三)傳染病學 (一)醫(yī)學倫理學 (二)衛(wèi)生法規(guī) 5 (一)中醫(yī)基礎理論 (二)中醫(yī)診斷學 (三)中藥學 (四)方劑學 (二)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學 (三)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學 (四)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 (五)針灸學 (二)藥理學 (三)傳染病學 (一)醫(yī)學倫理學 (二)衛(wèi)生法規(guī) 12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y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好中醫(yī)人員臨床從業(yè)準入質量關,服務于中醫(yī)藥人才隊伍建設,更好地促進中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和健康中國建設?!吨腥A人民共和國醫(yī)師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醫(yī)師資格考試制度。醫(yī)師資格考試是臨床從業(yè)人員的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y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執(zhí)業(yè)所必須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考試。醫(yī)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取得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或者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獲得醫(yī)師資格者,方可申請注冊并在醫(y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zhí)業(yè)地點、執(zhí)業(yè)類別、執(zhí)業(yè)范圍從事醫(yī)療、通過考試,遴選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醫(yī)藥事業(yè)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的中醫(yī)臨床合格人才。力求使參考人員能系統(tǒng)掌握中醫(yī)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并做到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有機融合與應用;具備中醫(yī)思維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和中醫(yī)文化傳播能力,能從事中醫(yī)臨床診治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成為知識、能力、素質、品格和社會責任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中醫(yī)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除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法》《醫(y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以及《醫(y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guī)定》要求的專業(yè)、學歷和工作經歷外,結合中醫(yī)臨床及醫(yī)師崗位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2.具有“大醫(yī)精誠”的職業(yè)理念,熱愛中醫(yī)事業(yè),積極運用中醫(yī)藥理論、方法與手段,將預防疾病、4.恪守職業(yè)道德,注重醫(yī)患溝通與交流,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及36.運用中醫(yī)思維處理臨床實際問題,具有精準的觀察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持續(xù)獲得經驗性知識的6.掌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處理方法,熟4.具有運用中醫(yī)思維進行中醫(yī)診斷以及應用理法方藥、針灸、推拿等方法對常見病、多發(fā)病進行辨6.具有安全診療意識和對急、危、重癥患者的初步9.具有與同事和其他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交流11.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y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具有閱讀中醫(yī)藥古典醫(yī)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和掌握技能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實際應用操作的能力,同時考察其心理素質及應變能力,包括醫(yī)學人文素養(yǎng)、病案分析、中醫(yī)基本操作、體格檢查、西醫(yī)基本操作、病史4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內容分為中醫(yī)學基礎、中醫(yī)中醫(yī)臨床:涉及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外科學、中醫(yī)婦科學、中醫(yī)兒科學、針灸學,為執(zhí)業(yè)所需的專業(yè)理論和知識,適當融合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醫(yī)學人文知識等。其中,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外科學、中醫(yī)婦科學、中醫(yī)兒科學各相關疾病考核要點包括基本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轉歸西醫(yī)綜合:涉及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師承或確有專長人員不測試)、傳染病學,主要考核臨床所需的西醫(yī)學基礎知識、臨床專業(yè)知識和傳染病知識等。其中,內科學各相關疾病考核要點包括基本概念、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病情評估52.手陽明大腸經腧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陽明胃經腧穴:地倉、下關、頭維、天樞、梁丘、足三里、上巨虛4.足太陰脾經腧穴:公孫、三陰交、地機、陰陵泉、血海、大橫6.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后溪、養(yǎng)老、天宗、聽宮7.足太陽膀胱經腧穴:攢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腎俞、大腸俞、次髎、委中、膏肓、秩邊、62.艾灸法4.針灸異常情況處理:暈針、滯針、彎針、斷針、血腫、皮膚灼傷及起皰、刺傷內臟、刺傷腦脊髓、2.揉法3.按法4.推法4.頭部檢查(1)眼部:眼瞼、結膜、鞏膜、瞳孔(大小與形狀、對光反射、7(2)觸診:腹壁緊張度、壓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塊、(3)叩診:腹部叩診音、肝濁音界、移動性3.穿手術衣82.普通X線檢查(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γ-谷氨酰轉肽酶、膽紅素(5)血栓與止血檢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7)腎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內生?。?)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7)胃潰瘍(14)抗鏈球菌溶血素“O”9(四十三)閉經(三)支氣管哮喘2.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五)肺結核4.心房顫動(六)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5.房室傳導阻滯(十五)胃癌一、中醫(yī)學基礎(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六)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義2.姿態(tài)異常(動靜姿態(tài)、異常動作)的臨2.舌色變化(淡白、淡紅、紅、絳、青紫4.舌態(tài)變化(強硬、痿軟、顫動、歪斜、吐2.苔色變化(白、黃、灰黑)的特征與臨2.譫語、鄭聲、獨語、錯語、狂言、言謇2.頭痛、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腰2.食欲與食量:食欲減退、厭食、消谷善2.小便異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覺)的2.常見脈象的臨床意義(浮脈、沉脈、遲4.痰蒙心神、痰火擾神證的臨床表現、鑒別2.濕熱蘊脾、寒濕困脾證的臨床表現、鑒點4.胃熱熾盛、寒飲停胃證的臨床表現、鑒別4.心腎陽虛、脾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鑒別2.太陽腑證(太陽蓄水證、太陽蓄血證)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1.麻黃、桂枝、紫蘇、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的2.生姜、香薷、細辛、辛夷、藁本、蒼耳子的功4.麻黃、桂枝、香薷、細辛、蒼耳子的使用5.生麻黃與炙麻黃功用的異同,麻黃與桂枝、荊芥6.麻黃配桂枝,麻黃配石膏,麻黃配苦杏仁,桂枝1.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柴胡、葛根6.薄荷、牛蒡子與蟬蛻,桑葉與菊花,柴胡、葛根7.柴胡配黃芩、菊花配枸杞子、桑葉配菊花等的意義2.蘆根、天花粉、淡竹葉、決明子的功效、主治病證5.生石膏與熟石膏功用的異同,石膏與知母、蘆根6.石膏配知母、知母配黃柏、知母配川貝母、梔子6.黃芩、黃連與黃柏,梔子與龍膽等相似藥物性7.黃連配木香,黃連配吳茱萸,黃連配半夏、瓜8.《藥品化義》中稱“黃芩中枯者名枯芩,條細者9.《本草綱目》稱“小兒初生,以黃連煎湯浴之,1.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蒲公英、魚腥草、射2.板藍根、青黛、貫眾、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3.穿心蓮、紫花地丁、大血藤、敗醬草、馬勃、馬4.穿心蓮、青黛、鴉膽子、熊膽粉、山豆根的用法5.穿心蓮、射干、山豆根、鴉膽子、山慈菇、漏蘆6.金銀花與連翹,大青葉、板藍根與青黛,紫花地丁與蒲公英、白頭翁、鴉膽子,大血藤與敗醬草等7.金銀花配連翹、金銀花配當歸、麻黃配射干等的9.《本草經疏》稱“疫發(fā)之時,以貫眾置水中,令1.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的性能、功效、應用4.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的使用5.生地黃與玄參、牡丹皮與赤芍等相似藥物性能、5.牡丹皮與地骨皮、黃連與胡黃連等相似藥物功用6.青蒿配鱉甲、青蒿配黃芩、地骨皮配桑白皮等的1.攻下藥、潤下藥與峻下逐水藥的性能特點、主治5.大黃幾種炮制品性能、功用的異同,大黃與芒硝3.甘遂、京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霜的用法用量4.甘遂、京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霜的使用注意2.蘄蛇、烏梢蛇、青風藤、徐長卿、路路通的功5.羌活與獨活、獨活與威靈仙等相似藥物性能、功5.蒼術與厚樸、砂仁與豆蔻、砂仁與木香、廣藿香6.蒼術配厚樸、陳皮,厚樸配枳實,廣藿香配佩6.茯苓與豬苓、茯苓與薏苡仁等相似藥物性能、功7.麻黃、甘遂、防己、茯苓、葶藶子、黃芪用治水3.通草、瞿麥、地膚子、海金沙、萆薢、萹蓄的功效6.附子與川烏、附子與干姜、附子與肉桂、干姜與7.附子配干姜、肉桂配附子、黃連配吳茱萸等的意義8.《神農本草經讀》稱附子為“回陽救逆第一品2.理氣藥的配伍方法,瀉下、化濕、利水滲濕、化2.青皮、沉香、川楝子、烏藥、薤白的功效、主治6.陳皮與青皮,木香、烏藥與香附等相似藥物功用8.《本草綱目》稱香附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1.山楂、萊菔子、麥芽、雞內金的性能、功效、應用2.大薊、槐花、側柏葉、白茅根、苧麻根的功效、5.大薊與小薊、蘆根與白茅根等相似藥物功用的異同5.三七、茜草與蒲黃等相似藥物功用的異同,生蒲8.《本草匯言》稱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中1.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性能、功6.川芎與丹參、紅花與桃仁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6.半夏幾種炮制品功用的異同,半夏與天南星等相8.朱丹溪稱“痰在脅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能9.生姜、廣藿香、砂仁、半夏、竹茹用治嘔吐的鑒別1.川貝母、浙貝母、瓜蔞、桔梗的性能、功效、應用6.川貝母與浙貝母、瓜蔞皮與瓜蔞仁等相似藥物性8.《珍珠囊藥性賦》稱桔梗為“諸病之舟楫”的意義1.苦杏仁、百部、紫蘇子、桑白皮、葶藶子的性2.紫菀、款冬花、枇杷葉、白果的功效、主5.苦杏仁與紫蘇子、苦杏仁與桃仁、桑白皮與葶藶5.決明子與石決明、龍骨與牡蠣等相似藥物功用的4.羚羊角、牛黃、珍珠、鉤藤、全蝎、蜈蚣的用法6.羚羊角與牛黃、鉤藤與天麻、全蝎與蜈蚣等相似7.羚羊角配鉤藤、天麻配鉤藤、全蝎配蜈蚣等的意義1.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的性能、功效、4.人參、西洋參、黃芪、白術、甘草的用法6.人參幾種炮制品性能、功用的異同,生黃芪與炙黃芪、人參與黨參、人參與黃芪、黃芪與白術、蒼術與白術、白術與山藥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異同7.人參配附子,人參配麥冬、五味子,黃芪配茯8.《本經逢原》《本草綱目》分稱連翹、黃芪為“瘡家圣藥”的意義和區(qū)別1.鹿茸、淫羊藿、杜仲、續(xù)斷、菟絲子的性能、功2.紫河車、巴戟天、補骨脂、冬蟲夏草的功效、主3.仙茅、肉蓯蓉、鎖陽、益智、沙苑子、蛤蚧的功效6.淫羊藿與巴戟天,杜仲、續(xù)斷與桑寄生等相似藥8.紫蘇葉、黃芩、桑寄生、砂仁、苧麻根、白術、9.《藥性切用》稱菟絲子“為腎虛平補良藥”的內涵1.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何首烏的性能、功5.當歸與熟地黃、當歸與白芍、生地黃與熟地黃、白芍與赤芍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異同,生首烏2.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貞子的功6.北沙參與南沙參、麥冬與天冬、龜甲與鱉甲等相6.五味子與烏梅、肉豆蔻與豆蔻等相似藥物功用的7.砂仁、茯苓、車前子、吳茱萸、補骨脂、肉豆蔻(四)方劑學1.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的組成藥物、功用、2.大青龍湯、九味羌活湯、止嗽散的組成藥物、功1.銀翹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桑菊飲、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組成藥物、功1.人參敗毒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大承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大陷胸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1.小柴胡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蒿芩清膽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逍遙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四逆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半夏瀉心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1.清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犀角地黃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黃連解毒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涼膈散、普濟消毒飲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1.龍膽瀉肝湯、左金丸、芍藥湯的組成藥物、功2.導赤散、瀉白散、清胃散、白頭翁湯的組成藥1.理中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小建中湯、吳茱萸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葛根黃芩黃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1.大柴胡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1.補中益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的組成藥物、功1.四物湯、歸脾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2.當歸補血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六味地黃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左歸丸、大補陰丸、一貫煎的組成藥物、功用、1.腎氣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右歸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真人養(yǎng)臟湯、四神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朱砂安神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1.天王補心丹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酸棗仁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1.越鞠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1.蘇子降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定喘湯、旋覆代赭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1.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2.桃核承氣湯、復元活血湯、溫經湯、生化湯、桂1.咳血方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小薊飲子、黃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1.川芎茶調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消風散、牽正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3.大秦艽湯、小活絡丹的組成藥物、功用及主治證候1.羚角鉤藤湯、鎮(zhèn)肝熄風湯、大定風珠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全方配伍特點及2.天麻鉤藤飲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杏蘇散、清燥救肺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1.麥門冬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玉液湯、百合固金湯、養(yǎng)陰清肺湯的組成藥物、1.藿香正氣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平胃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1.茵陳蒿湯、三仁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二妙散的組成藥物、功3.連樸飲、當歸拈痛湯的組成藥物、功用及主治證候2.苓桂術甘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完帶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1.獨活寄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羌活勝濕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二陳湯、溫膽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清氣化痰丸、小陷胸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義苓甘五味姜辛湯、三子養(yǎng)親湯的組成藥物、功用及半夏白術天麻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保和丸、枳實導滯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1.仙方活命飲、陽和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2.大黃牡丹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二、中醫(yī)經典一、內經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病安從來。”2.“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養(yǎng)生原則及3.“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壞其2.“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4.“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氣虛宜引之?!?.“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和“生病起于過2.“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揆度以為常也?!?.“脾者土也,治中央……不得獨主于時也?!?.“生之來謂之精……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陽氣者,若天與日……是故陽因而上,衛(wèi)外者也?!?.“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庩栯x決,精氣乃絕?!?.“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思則氣結?!?.“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可使氣和,可使必已?!薄帮L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參以虛實,大病乃成?!?.“治之各通其臟脈……可泄而已?!币?、內經2.“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其兩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勞風法在肺下……傷肺則死也。”2.“肺之令人咳,何也?……乘冬則腎先受之?!?.“凡痹之客五臟者……澀于小便,上為清涕。”2.“痹之安生?……濕氣勝者為著痹也。”1.“陽明者,五臟六腑之?!首沭舨挥靡病!?.“五臟使人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醫(y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勢使然也?!?.“平治于權衡……五陽已布,疏滌五臟?!薄靶〈蟛焕纹錁?;小大利治其本?!?.“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精脫者,耳聾……其脈空虛,此其候也。”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桂枝湯主之?!保?.“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葛根黃芩黃連湯主4.“太陽病,頭痛發(fā)熱……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或喘者,小青龍湯主6.“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7.“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8.“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9.“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五苓散主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11.“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身有微熱,或咳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13.“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2.“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微和胃3.“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側……白虎湯主之?!?.“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5.“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6.“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吧訇栔疄椴?,口苦,咽干,目眩也?!保?63)1.“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若下之,必胸下結硬?!?.“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2.“少陰病,始得之……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保?3.“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黃連阿膠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不已……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少陰病,下利清谷……通脈四逆湯主6.“少陰病,四逆……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2.“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4.“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保?“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1.“太陽病關節(jié)疼痛而煩……但當利其小便?!?.“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百合病不經吐、下、發(fā)汗……百合地黃湯主之?!?.“狐盛之為病,狀如傷寒……甘草瀉心湯主之。”2.“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魁羸……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血痹陰陽俱微……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夫失精家少腹弦急……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胸痹之病……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厚樸七物湯主之?!?.“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問曰:四飲何以為異?……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2.“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薄靶”悴焕撸兴畾?,其人若渴,栝樓瞿麥丸主之?!?.“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久不愈,必致癰膿。”2.“師曰:諸有水者……當發(fā)汗乃愈?!?.“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主之?!?.“寸口脈浮而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敝?.“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薄皨D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桂枝茯苓丸主之?!?.“產后腹中?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2.“產后中風發(fā)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甘麥大棗湯主之?!?.“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當以溫經湯主之。”4.“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蓋傷寒之邪留戀在表……勢必孤矣?!?.“前言辛涼散風……急急透斑為要?!?.“若斑出熱不解者,胃津亡也……恐其陷入易易耳?!?.“若其邪始終在氣分流連者……不可不知?!?.“大凡看法,衛(wèi)之后方言氣……反致慌張矣?!?.“且吾吳濕邪害人最廣……然較之雜證,則有不同也。”1.“濕熱證,始惡寒……舌白,口渴不引飲?!?.“濕熱證,惡寒無汗……頭不痛者,去羌活?!?.“濕熱證,惡寒發(fā)熱……不惡寒者,去蒼4.“濕熱證,寒熱如瘧……干菖蒲、六一散等味?!?.“濕熱證,數日后脘中微悶……蘆尖、冬瓜仁等味?!?.“濕熱證,初起發(fā)熱……佩蘭葉、六一7.“濕熱證,舌根白……綠豆衣、六一散等味?!?.“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冬溫、有溫瘧?!?.“太陰風溫、溫熱……濕溫、溫瘧,不在此例?!保ㄉ辖蛊?)3.“太陰溫病,血從上溢者……可用清絡育陰法?!保ㄉ?.“太陰溫病,寸脈大。舌絳而干,法當渴,今反不渴者,熱在營中也,清營湯去黃連主之?!保ㄉ辖蛊?.“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6.“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7.“面目俱赤,語聲重濁……濕溫、溫瘧,不在此例。”(中焦篇1)8.“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再不下者,增液承氣湯主9.“陽明溫病,無汗,實證未劇……冬地三黃湯主之?!保ㄖ薪蛊?9)1)11.“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鱉甲湯主篇)13.“溫毒咽痛,喉腫……再去芩、連,三四日加之佳?!保ㄉ辖蛊?8)14.“伏暑、暑溫、濕溫,證本一源,前后互參,不可偏執(zhí)?!保ㄉ辖蛊?2)15.“陽明溫病……合調胃承氣湯微和之……妙在寓瀉于16.“濕聚熱蒸,蘊于經絡……宣痹湯主之?!保ㄖ薪蛊?5)17.“暑邪深入少陰消渴者……再與連梅湯。”(下焦篇36)2.“溫疫初起,先憎寒而后發(fā)熱……煎八分,午后溫升降散“溫病亦雜氣中之一也……按溫病總計十五方。輕三、中醫(yī)臨床化3.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相互關系二、經絡的作用和經絡學說的臨2.五輸穴、原穴、絡穴、背俞穴、募穴、八脈交會穴、八會穴、郄穴、下合穴、交會穴的內容用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中府、尺澤、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合谷、陽溪、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承泣、四白、地倉、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梁門、天樞、歸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隱白、太白、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極泉、少海、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少澤、后溪、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睛明、攢竹、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涌泉、然谷、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天池、曲澤、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關沖、中渚、空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瞳子髎、聽會、率谷、完骨、陽白、頭臨泣、風池、肩井、日月、帶脈、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光明、懸鐘、丘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大敦、行間、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腰陽關、命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中極、關元、氣海、神闕、下脘、建里、中脘、上脘、膻中、天腰眼、十七椎、腰痛點、八邪、四縫、十宣、外勞(三)針刺的方向、角度和(十九)胃痛三十二、急癥及其他病證的針灸三十二、急癥及其他病證的針灸四、西醫(yī)綜合(師承或確有專長人員不測試)(二)診斷學基礎4.聽診(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聽覺語4.聽診[心臟瓣膜聽診區(qū)、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變、額外心音(喀喇音、奔馬律及開1.視診(外形、呼吸運動、腹壁靜脈、胃腸型和2.觸診(腹壁緊張度、壓痛和反跳痛,液波震顫,肝、膽、脾、腎觸診,正常腹部可觸及的結3.叩診(叩診音,腹腔臟器叩診,移動性濁音叩5.腹部常見疾病的體征(急性腹膜炎、肝硬化門(十一)肛門、直腸檢查及臨床(十二)脊柱與四肢檢查及臨床(十三)神經系統(tǒng)檢查及臨床意義1.腦神經檢查(視神經、動眼神經、三叉神經、(十三)神經系統(tǒng)檢查及臨床意義(一)血液的一般檢查及臨床意義2.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3.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漿凝血1.糖代謝檢查(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血清糖4.血清鐵及其代謝物測定(血清鐵、鐵飽和度、(七)淀粉酶檢查及心肌損傷標2.心肌損傷常用酶檢測(CK、CK-MB、LDH及CA19-9)4.自身抗體檢查(RF、ANA、抗Sm抗體、抗(二)心電圖測量,正常心電圖(三)常見異常心電圖及臨床意義3.心律失常(過早搏動、異位性心動過速、心房2.二尖瓣、主動脈瓣膜病變聲像圖及心功6.消化系統(tǒng)疾病影像學檢查及常見疾病的影像學體外競爭放射分析(TT3、FT3、TT4、FT4、(三)傳染病學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五、醫(yī)學人文(一)醫(yī)學倫理學2.有利3.公正則研究的倫理準則2000年修訂)(二)衛(wèi)生法規(guī)4.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在藥品購銷中違法給予、收受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2.各級醫(y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2.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fā)現或接到傳染病疫情時應2.在突發(fā)事件處理工作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履行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4.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定期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從事醫(yī)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y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好中醫(yī)人員臨床從業(yè)準入質量關,服務于中醫(yī)藥人才隊伍建設,更好地促進中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和健康中國建設?!吨腥A人民共和國醫(yī)師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醫(yī)師資格考試制度。醫(yī)師資格考試是臨床從業(yè)人員的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y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執(zhí)業(yè)所必須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考試。醫(yī)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取得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或者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獲得醫(yī)師資格者,方可申請注冊并在醫(y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zhí)業(yè)地點、執(zhí)業(yè)類別、執(zhí)業(yè)范圍從事醫(yī)療、通過考試,遴選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醫(yī)藥事業(yè)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的中醫(yī)臨床合格人才。力求使參考人員能系統(tǒng)掌握中醫(yī)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并做到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有機融合與應用;具備中醫(yī)思維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和中醫(yī)文化傳播能力,能從事中醫(yī)臨床診治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成為知識、能力、素質、品格和社會責任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中醫(yī)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除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法》《醫(y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以及《醫(y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guī)定》要求的專業(yè)、學歷和工作經歷外,結合中醫(yī)臨床及醫(yī)師崗位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2.具有“大醫(yī)精誠”的職業(yè)理念,熱愛中醫(yī)事業(yè),積極運用中醫(yī)藥理論、方法與手段,將預防疾病、4.恪守職業(yè)道德,注重醫(yī)患溝通與交流,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及6.運用中醫(yī)思維處理臨床實際問題,具有精準的觀察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持續(xù)獲得經驗性知識的6.掌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處理方法,熟4.具有運用中醫(yī)思維進行中醫(yī)診斷以及應用理法方藥、針灸、推拿等方法對常見病、多發(fā)病進行辨6.具有安全診療意識和對急、危、重癥患者的初步9.具有與同事和其他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交流11.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y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具有閱讀中醫(yī)藥古典醫(yī)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和掌握技能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實際應用操作的能力,同時考察其心理素質及應變能力,包括醫(yī)學人文素養(yǎng)、病案分析、中醫(yī)基本操作、體格檢查、西醫(yī)基本操作、病史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內容分為中醫(yī)學基礎、中醫(yī)中醫(yī)學基礎:涉及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為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所需的基礎知識中醫(yī)臨床:涉及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外科學、中醫(yī)婦科學、中醫(yī)兒科學、針灸學,為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所需的專業(yè)理論和知識,適當融合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醫(yī)學人文知識等。其中,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外科學、中醫(yī)婦科學、中醫(yī)兒科學各相關疾病考核要點包括基本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西醫(yī)綜合:涉及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師承或確有專長人員不測試)、傳染病學,主要考核臨床所需的西醫(yī)學基礎知識、臨床專業(yè)知識和傳染病知識等。其中,內科學各相關疾病考核要點包括基本概念、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病情評估實踐技能考試大綱2.手陽明大腸經腧穴:合谷、曲池、肩髃、3.足陽明胃經腧穴:地倉、下關、天樞、4.足太陰脾經腧穴:公孫、三陰交、地機、陰陵泉、血海7.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腎俞、大腸俞、委中、2.艾灸法4.針灸異常情況處理:暈針、滯針、彎針、斷針、血腫、皮膚灼傷及起皰、刺傷內臟、刺傷腦脊髓、2.揉法3.按法4.推法4.頭部檢查(2)觸診:腹壁緊張度、壓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塊、2.普通X線檢查(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γ-谷氨酰轉肽酶、膽紅素(8)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12)抗鏈球菌溶血素“O”(四)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2.心房顫動一、中醫(yī)學基礎(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六)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2.徐發(fā)4.繼發(fā)2.姿態(tài)異常(動靜姿態(tài)、異常動作)的臨床表現及其3.目的臟腑分屬,望目色、目形、目態(tài)的主要內容及1.舌色變化(淡白、淡紅、紅、絳、青紫)的特征與2.舌形變化(老嫩、胖瘦、點刺、裂紋、齒痕)的特3.舌態(tài)變化(強硬、痿軟、顫動、歪斜、吐弄、短1.苔質變化(厚薄、潤燥、腐膩、剝落、真假)的特2.苔色變化(白、黃、灰黑)的特征與臨3.但熱不寒(壯熱、潮熱、微熱)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2.頭痛、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點及頭暈、胸悶、心悸、脘痞、腹脹、麻木、疲乏的要點1.口渴與飲水:口渴多飲、渴不多飲的臨床表現及其2.食欲與食量:食欲減退、厭食、消谷善饑、饑不欲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膩、口酸、口澀、口苦、1.大便異常(便次、便質、排便感覺)的臨床表現及2.小便異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覺)的臨床表現及(三)常見脈象的特征與臨1.常見脈象的脈象特征及鑒別(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洪脈、細脈、滑脈、澀脈、弦脈、緊脈、緩脈、濡脈、弱脈、微脈、結脈、促脈、(三)常見脈象的特征與臨2.常見脈象的臨床意義(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洪脈、細脈、滑脈、澀脈、弦脈、緊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1.心氣虛、心陽虛、心陽虛脫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3.心脈痹阻證的臨床表現及瘀阻心脈、痰阻心脈、寒4.痰蒙心神、痰火擾神證的臨床表現、鑒別2.風寒犯肺、寒痰阻肺、飲停胸脅證的臨床表現、鑒3.風熱犯肺、肺熱熾盛、痰熱壅肺、燥邪犯肺證的臨5.腸道濕熱、腸熱腑實、腸燥津虧證的臨床表現、鑒1.脾氣虛、脾陽虛、脾虛氣陷、脾不統(tǒng)血證的臨床表2.濕熱蘊脾、寒濕困脾證的臨床表現、鑒5.寒滯胃腸、食滯胃腸、胃腸氣滯證的臨床表現、鑒2.肝郁氣滯、肝火熾盛、肝陽上亢證的臨床表現、鑒1.腎陽虛、腎陰虛、腎精不足、腎氣不固、腎虛水泛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調證的臨床表現、鑒3.心肺氣虛、脾肺氣虛、肺腎氣虛證的臨床表現、鑒4.心腎陽虛、脾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鑒別5.心肝血虛、肝腎陰虛、肺腎陰虛證的臨床表現、鑒(七)臟腑辨證各相關證候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2.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的功效、主6.薄荷、牛蒡子與蟬蛻,桑葉與菊花,柴胡、葛根4.黃芩、黃連與黃柏,梔子與龍膽等相似藥物性2.大青葉、板藍根、青黛、貫眾、蒲公英、魚腥4.牡丹皮與地骨皮、黃連與胡黃連等相似藥物功用5.羌活與獨活、獨活與威靈仙等相似藥物性能、功2.青皮、川楝子、烏藥、薤白的功效、主6.陳皮與青皮,木香、烏藥與香附等相似藥物功用用5.三七、茜草與蒲黃等相似藥物功用的異同,生蒲6.幾種半夏炮制品、半夏與天南星等相似藥物功用用5.苦杏仁與紫蘇子、桑白皮與葶藶子等相似藥物性6.決明子與石決明、龍骨與牡蠣等相似藥物功用的4.羚羊角、牛黃、鉤藤、全蝎、蜈蚣的用法6.羚羊角與牛黃、鉤藤與天麻等相似藥物功用的異同4.人參、西洋參、黃芪、白術、甘草的用法6.人參與黨參、蒼術與白術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2.紫河車、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的功效、主治6.杜仲與桑寄生、杜仲與續(xù)斷等相似藥物功效、主2.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的功效、主治(四)方劑學1.麻黃湯、桂枝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小青龍湯、九味羌活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1.銀翹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全2.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大承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全小柴胡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全1.逍遙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全半夏瀉心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1.龍膽瀉肝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2.導赤散、左金丸、瀉白散、清胃散、芍藥湯的組成藥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的組成藥物、功用及主治理中丸、小建中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1.補中益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2.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的組成藥物、功用、四物湯、歸脾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義1.六味地黃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1.腎氣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全1.越鞠丸、瓜蔞薤白白酒湯、半夏厚樸湯的組成藥物、1.蘇子降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1.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2.桃核承氣湯、溫經湯、生化湯、桂枝茯苓丸的組成藥1.咳血方、黃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1.川芎茶調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2.消風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1.羚角鉤藤湯、鎮(zhèn)肝熄風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杏蘇散、清燥救肺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1.麥門冬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2.玉液湯、百合固金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1.藿香正氣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2.平胃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1.茵陳蒿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1.真武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全完帶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全方1.獨活寄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2.羌活勝濕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二陳湯、溫膽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半夏白術天麻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健脾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全方2.大黃牡丹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二、中醫(yī)臨床2.咳嗽3.哮病4.喘證2.胸痹2.眩暈3.嘔吐4.噎膈5.呃逆2.黃疸4.聚證2.淋證2.血證4.消渴2.痿證4.腰痛2.疔3.癰4.丹毒2.乳癖4.脂瘤4.癬2.肛漏4.脫肛2.子痰4.精濁2.凍瘡(八)女性生殖功能的調節(jié)與周(九)婦產科特殊檢查與常用診二、經絡的作用和經絡學說的臨2.背俞穴、募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的內容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尺澤、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合谷、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地倉、頰車、下關、天樞、歸來、足三里、上巨虛、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隱白、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通里、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少澤、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睛明、攢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大腸俞、次髎、委中、承山、昆侖、申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涌泉、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曲澤、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中渚、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陽白、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大敦、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腰陽3.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中極、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要點和操作:太陽、夾(十一)胃痛(十一)胃痛二十八、皮外傷科病證的針灸治療二十八、皮外傷科病證的針灸治療三、西醫(yī)綜合(師承或確有專長人員不測試)(二)診斷學基礎2.各型黃疸的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4.聽診(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聽覺語5.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的體征(肺實變、肺氣腫、4.聽診[心臟瓣膜聽診區(qū)、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變、額外心音(喀喇音、奔馬律及開6.循環(huán)系統(tǒng)常見疾病的體征(心力衰竭、二尖瓣1.視診(外形、呼吸運動、腹壁靜脈、胃腸型和2.觸診(腹壁緊張度、壓痛和反跳痛,肝、膽、脾觸診,正常腹部可觸及的結構,腹部腫塊觸2.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3.血清酶及同工酶(ALT、AST、ALP、γ-1.糖代謝檢查(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血清糖(二)心電圖測量,正常心電圖及臨3.心律失常(竇性心律失常、室早、異位性心動2.二尖瓣、主動脈瓣膜病變聲像圖及心功(三)傳染病學7.治療7.治療7.治療7.治療(一)醫(yī)學倫理學則研究的倫理準則2000年修訂)(二)衛(wèi)生法規(guī)4.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在藥品購銷中違法給予、收受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2.各級醫(y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2.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fā)現或接到傳染病疫情時應2.在突發(fā)事件處理工作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履行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4.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定期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從事醫(yī)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y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中西醫(yī)并重,推動中醫(yī)藥和西醫(yī)藥相互補充、協(xié)調發(fā)展”,發(fā)揮中西醫(yī)結合在衛(wèi)生醫(yī)療、健康保健的重要作用,把好中西醫(yī)結合臨床人員從業(yè)準入質量關,服務于中醫(yī)藥人才隊伍建設,更《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師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醫(yī)師資格考試制度。醫(yī)師資格考試是臨床從業(yè)人員的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y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執(zhí)業(yè)所必須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考試。醫(yī)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取得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或者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獲得醫(yī)師資格者,方可申請注冊并在醫(y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zhí)業(yè)地點、執(zhí)業(yè)類別、執(zhí)業(yè)范圍從事醫(yī)療通過考試,遴選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西醫(yī)結合事業(yè)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的中西醫(yī)結合人才。力求使參考人員能掌握系統(tǒng)的中醫(yī)學和西醫(y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相關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本知識和科學方法,并能用于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yī)療實踐;具有中西醫(yī)結合思維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從事中西醫(yī)臨床診治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成為知識、能力、素質、品格和社會責任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合格人才。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除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法》《醫(y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以及《醫(y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guī)定》要求的專業(yè)、學歷和工作經歷外,結合中西醫(yī)臨床醫(yī)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2.熱愛中西醫(yī)結合事業(yè),積極運用中西醫(yī)結合理論、方法與手段,將預防疾病、祛除病痛、關愛患3.尊重生命,重視醫(yī)學倫理問題。在醫(yī)療服務中,貫徹知情同意7.運用中西醫(yī)結合思維處理臨床實際問題,具有精準的觀察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持續(xù)獲得經驗性8.尊重同事和其他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具有團隊合作2.掌握各種臨床常用中藥和方劑的功效、主8.具有與同事和其他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交流9.具有對患者和公眾進行健康保健、疾病預防等中西醫(yī)10.具有利用圖書資料和信息資源數據庫、網絡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研究醫(y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和掌握技能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實際應用操作的能力,同時考察其心理素質及應變能力,包括醫(yī)學人文素養(yǎng)、病案分析、中醫(yī)基本操作、體格檢查、西醫(yī)基本操作、病史采集、臨床問題答辯的中西醫(yī)結合思維、輔助檢查結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內容整合為中醫(yī)學基礎、中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涉及中西醫(y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學、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針灸學,為執(zhí)業(yè)所需的專業(yè)理論和知識,適當融合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醫(yī)學人文知識等。其中,中西醫(y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學、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各相關疾病考核要點包括基本概念、西醫(yī)病因與發(fā)病機制、中醫(yī)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西西醫(yī)綜合:涉及診斷學基礎、藥理學、傳染病學,主要考核臨床所需的西醫(yī)學基礎知識、臨床相關2.手陽明大腸經腧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陽明胃經腧穴:地倉、下關、頭維、天樞、梁丘、足三里、上巨虛4.足太陰脾經腧穴:公孫、三陰交、地機、陰陵泉、血海、大橫6.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后溪、養(yǎng)老、天宗、聽宮7.足太陽膀胱經腧穴:攢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腎俞、大腸俞、次髎、委中、膏肓、秩邊、2.艾灸法4.針灸異常情況處理:暈針、滯針、彎針、斷針、血腫、皮膚灼傷及起皰、刺傷內臟、刺傷腦脊髓、2.揉法3.按法4.推法4.頭部檢查(1)眼部:眼瞼、結膜、鞏膜、瞳孔(大小與形狀、對光反射、(2)觸診:腹壁緊張度、壓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塊、(3)叩診:腹部叩診音、肝濁音界、移動性3.穿手術衣2.普通X線檢查(5)血栓與止血檢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7)腎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內生?。?)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7)胃潰瘍(14)抗鏈球菌溶血素“O”4.心房顫動一、中醫(yī)學基礎(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六)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義2.姿態(tài)異常(動靜姿態(tài)、異常動作)的臨2.舌色變化(淡白、淡紅、紅、絳、青紫4.舌態(tài)變化(強硬、痿軟、顫動、歪斜、吐2.苔色變化(白、黃、灰黑)的特征與臨2.譫語、鄭聲、獨語、錯語、狂言、言謇2.頭痛、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腰2.食欲與食量:食欲減退、厭食、消谷善2.小便異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覺)的2.常見脈象的臨床意義(浮脈、沉脈、遲4.痰蒙心神、痰火擾神證的臨床表現、鑒別2.濕熱蘊脾、寒濕困脾證的臨床表現、鑒點4.胃熱熾盛、寒飲停胃證的臨床表現、鑒別4.心腎陽虛、脾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鑒別2.太陽腑證(太陽蓄水證、太陽蓄血證)《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本草綱目》《本草綱目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1.麻黃、桂枝、紫蘇、荊芥、防風、羌活、白芷2.生姜、香薷、細辛、辛夷、藁本、蒼耳子的功4.麻黃、桂枝、香薷、細辛、蒼耳子的使用5.生麻黃與炙麻黃功用的異同,麻黃與桂枝、荊6.麻黃配桂枝,麻黃配石膏,麻黃配苦杏仁,桂1.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柴胡、葛6.薄荷、牛蒡子與蟬蛻,桑葉與菊花,柴胡、葛7.柴胡配黃芩、菊花配枸杞子、桑葉配菊花等的1.石膏、知母、梔子、夏枯草的性能、功效、應用2.蘆根、天花粉、淡竹葉、決明子的功效、主治5.生石膏與熟石膏功用的異同,石膏與知母、蘆6.石膏配知母、知母配黃柏、知母配川貝母、梔6.黃芩、黃連與黃柏,梔子與龍膽等相似藥物性7.黃連配木香,黃連配吳茱萸,黃連配半夏、瓜8.《藥品化義》中稱“黃芩中枯者名枯芩,條細9.《本草綱目》稱“小兒初生,以黃連煎湯浴1.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蒲公英、魚腥草、射2.板藍根、青黛、貫眾、土茯苓、山豆根、白花3.穿心蓮、紫花地丁、大血藤、敗醬草、馬勃、馬齒莧、鴉膽子、熊膽粉、山慈菇、漏蘆、野菊4.穿心蓮、青黛、鴉膽子、熊膽粉、山豆根的用5.穿心蓮、射干、山豆根、鴉膽子、山慈菇、漏6.金銀花與連翹,大青葉、板藍根與青黛,紫花地丁與蒲公英、白頭翁、鴉膽子,大血藤與敗醬7.金銀花配連翹、金銀花配當歸、麻黃配射干等9.《本草經疏》稱“疫發(fā)之時,以貫眾置水中,1.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的性能、功效、4.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的使用注意5.生地黃與玄參、牡丹皮與赤芍等相似藥物性5.牡丹皮與地骨皮、黃連與胡黃連等相似藥物功6.青蒿配鱉甲、青蒿配黃芩、地骨皮配桑白皮等1.攻下藥、潤下藥與峻下逐水藥的性能特點、主5.大黃幾種炮制品性能、功用的異同,大黃與芒3.甘遂、京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霜的用法4.甘遂、京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霜的使用1.獨活、威靈仙、川烏、木瓜的性能、功效、應用2.蘄蛇、烏梢蛇、青風藤、徐長卿、路路通的功5.羌活與獨活、獨活與威靈仙等相似藥物性能、5.蒼術與厚樸、砂仁與豆蔻、砂仁與木香、廣藿6.蒼術配厚樸、陳皮,厚樸配枳實,廣藿香配佩6.茯苓與豬苓、茯苓與薏苡仁等相似藥物性能、7.麻黃、甘遂、防己、茯苓、葶藶子、黃芪用治3.通草、瞿麥、地膚子、海金沙、萆薢、萹蓄的1.附子、干姜、肉桂、吳茱萸的性能、功效、應用6.附子與川烏、附子與干姜、附子與肉桂、干姜7.附子配干姜、肉桂配附子、黃連配吳茱萸等的8.《神農本草經讀》稱附子為“回陽救逆第一品2.理氣藥的配伍方法,瀉下、化濕、利水滲濕、2.青皮、沉香、川楝子、烏藥、薤白的功效、主6.陳皮與青皮,木香、烏藥與香附等相似藥物功7.陳皮配半夏、枳實配白術、薤白配瓜蔞等的意義8.《本草綱目》稱香附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1.山楂、萊菔子、麥芽、雞內金的性能、功效、2.大薊、槐花、側柏葉、白茅根、苧麻根的功5.大薊與小薊、蘆根與白茅根等相似藥物功用的5.三七、茜草與蒲黃等相似藥物功用的異同,生8.《本草匯言》稱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1.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性能、功6.川芎與丹參、紅花與桃仁等相似藥物性能、功8.《婦人明理論》稱“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內涵6.半夏幾種炮制品功用的異同,半夏與天南星等8.朱丹溪稱“痰在脅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9.生姜、廣藿香、砂仁、半夏、竹茹用治嘔吐的1.川貝母、浙貝母、瓜蔞、桔梗的性能、功效、5.川貝母、浙貝母、瓜蔞、海藻、桔梗的使用注意6.川貝母與浙貝母、瓜蔞皮與瓜蔞仁等相似藥物8.《珍珠囊藥性賦》稱桔梗為“諸病之舟楫”的1.苦杏仁、百部、紫蘇子、桑白皮、葶藶子的性2.紫菀、款冬花、枇杷葉、白果的功效、主治病證5.苦杏仁與紫蘇子、苦杏仁與桃仁、桑白皮與葶5.決明子與石決明、龍骨與牡蠣等相似藥物功用6.《本經逢原》稱“赭石之重,以鎮(zhèn)逆氣”的意義1.羚羊角、牛黃、鉤藤、天麻的性能、功效、應用4.羚羊角、牛黃、珍珠、鉤藤、全蝎、蜈蚣的用6.羚羊角與牛黃、鉤藤與天麻、全蝎與蜈蚣等相7.羚羊角配鉤藤、天麻配鉤藤、全蝎配蜈蚣等的1.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的性能、功4.人參、西洋參、黃芪、白術、甘草的用法6.人參幾種炮制品性能、功用的異同,生黃芪與炙黃芪、人參與黨參、人參與黃芪、黃芪與白術、蒼術與白術、白術與山藥等相似藥物性能、7.人參配附子,人參配麥冬、五味子,黃芪配茯8.《本經逢原》《本草綱目》分稱連翹、黃芪為“瘡家圣藥”的意義和區(qū)別1.鹿茸、淫羊藿、杜仲、續(xù)斷、菟絲子的性能、2.紫河車、巴戟天、補骨脂、冬蟲夏草的功效、3.仙茅、肉蓯蓉、鎖陽、益智、沙苑子、蛤蚧的6.淫羊藿與巴戟天,杜仲、續(xù)斷與桑寄生等相似8.紫蘇葉、黃芩、桑寄生、砂仁、苧麻根、白9.《藥性切用》稱菟絲子“為腎虛平補良藥”的1.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何首烏的性能、5.當歸與熟地黃、當歸與白芍、生地黃與熟地黃、白芍與赤芍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異同,7.《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稱“白芍柔肝止痛”的內涵1.北沙參、麥冬、龜甲、鱉甲的性能、功效、應用2.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貞子的6.北沙參與南沙參、麥冬與天冬、龜甲與鱉甲等6.五味子與烏梅、肉豆蔻與豆蔻等相似藥物功用7.砂仁、茯苓、車前子、吳茱萸、補骨脂、肉豆(四)方劑學1.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的組成藥物、功用、2.大青龍湯、九味羌活湯、止嗽散的組成藥物、功1.銀翹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桑菊飲、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組成藥物、功1.人參敗毒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大承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大陷胸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1.小柴胡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蒿芩清膽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逍遙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四逆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半夏瀉心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1.清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犀角地黃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黃連解毒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涼膈散、普濟消毒飲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1.龍膽瀉肝湯、左金丸、芍藥湯的組成藥物、功2.導赤散、瀉白散、清胃散、白頭翁湯的組成藥1.理中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小建中湯、吳茱萸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葛根黃芩黃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1.大柴胡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1.補中益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的組成藥物、功1.四物湯、歸脾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2.當歸補血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六味地黃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左歸丸、大補陰丸、一貫煎的組成藥物、功用、1.腎氣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右歸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真人養(yǎng)臟湯、四神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朱砂安神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1.天王補心丹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酸棗仁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1.越鞠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瓜蔞薤白白酒湯、半夏厚樸湯、厚樸溫中湯、天1.蘇子降氣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定喘湯、旋覆代赭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1.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2.桃核承氣湯、復元活血湯、溫經湯、生化湯、桂1.咳血方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小薊飲子、黃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1.川芎茶調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消風散、牽正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3.大秦艽湯、小活絡丹的組成藥物、功用及主治證候1.羚角鉤藤湯、鎮(zhèn)肝熄風湯、大定風珠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全方配伍特點及2.天麻鉤藤飲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杏蘇散、清燥救肺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1.麥門冬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2.玉液湯、百合固金湯、養(yǎng)陰清肺湯的組成藥物、1.藿香正氣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平胃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1.茵陳蒿湯、三仁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二妙散的組成藥物、功3.連樸飲、當歸拈痛湯的組成藥物、功用及主治證候2.苓桂術甘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1.完帶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1.獨活寄生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2.羌活勝濕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二陳湯、溫膽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清氣化痰丸、小陷胸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義苓甘五味姜辛湯、三子養(yǎng)親湯的組成藥物、功用及半夏白術天麻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保和丸、枳實導滯丸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1.仙方活命飲、陽和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2.大黃牡丹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二、中醫(yī)經典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病安從來?!?.“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養(yǎng)生原則及3.“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壞其2.“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壯火散氣,少火生氣。”3.“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氣虛宜掣引之?!?.“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和“生病起于過2.“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揆度以為常也?!?.“脾者土也,治中央……不得獨主于時也。”2.“生之來謂之精……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2.“陽氣者,若天與日……是故陽因而上,衛(wèi)外者也。”3.“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4.“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思則氣結?!?.“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2.“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可使氣和,可使必已?!薄帮L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參以虛實,大病乃成?!?.“治之各通其臟脈……可泄而已?!?.“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其兩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勞風法在肺下……傷肺則死也?!?.“肺之令人咳,何也?……乘冬則腎先受之?!?.“凡痹之客五臟者……澀于小便,上為清涕。”2.“痹之安生?……濕氣勝者為著痹也?!?.“陽明者,五臟六腑之?!首沭舨挥靡?。”2.“五臟使人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醫(y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勢使然也?!?.“平治于權衡……五陽已布,疏滌五臟。”“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2.“精脫者,耳聾……其脈空虛,此其候也?!?.“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桂枝湯主之。”(3.“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葛根黃芩黃連湯主4.“太陽病,頭痛發(fā)熱……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5.“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或喘者,小青龍湯主6.“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7.“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8.“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9.“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五苓散主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11.“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身有微熱,或咳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13.“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2.“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微和胃3.“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側……白虎湯主之。”4.“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5.“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6.“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保?63)1.“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若下之,必胸下結硬?!?.“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2.“少陰病,始得之……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33.“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黃連阿膠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不已……或嘔者,真武湯主之。”5.“少陰病,下利清谷……通脈四逆湯主6.“少陰病,四逆……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2.“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咨先肫潆酰薀?,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4.“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保?“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2.“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1.“太陽病關節(jié)疼痛而煩……但當利其小便。”2.“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百合病不經吐、下、發(fā)汗……百合地黃湯主之?!?.“狐盛之為病,狀如傷寒……甘草瀉心湯主之?!?.“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魁羸……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血痹陰陽俱微……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夫失精家少腹弦急……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4.“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2.“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2.“胸痹之病……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1.“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厚樸七物湯主之?!?.“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2課時說課稿 湘少版
- 7《美麗的化學變化》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六年級下冊教科版
- 2025計算機購銷合同樣書
- 2025勞動合同法課程學習指南
- 2024年高中化學 專題3 常見的烴 第一單元 第1課時 脂肪烴的類別、烷烴說課稿 蘇教版選修5001
- 2憲法是根本法 第一課時 感受憲法日(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
- 醫(yī)療試劑合同范例
- 包工項目合同范本
- 化妝店加盟合同范例
-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 2.4 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美國為例說課稿 湘教版必修3
- 唐山動物園景觀規(guī)劃設計方案
- 中國版梅尼埃病診斷指南解讀
- 創(chuàng)業(yè)投資管理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武漢科技大學
- 暨南大學《經濟學》考博歷年真題詳解(宏觀經濟學部分)
- GB/T 8014.1-2005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測量方法第1部分:測量原則
- eNSP簡介及操作課件
- 公文與公文寫作課件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七章運動技能的協(xié)調控制
- 節(jié)后復工吊籃驗收表格
- 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2002版
- 氣管套管滑脫急救知識分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