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353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中國商朝的青銅制作技術非常精湛,目前世界上已經發(fā)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就誕生在商朝,它是()A.B.C.D.2、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爭不斷,留下了很多與此相關的成語典故,以下配伍錯誤的是()A.城濮之戰(zhàn)--退避三舍B.吳越爭霸--臥薪嘗膽C.馬陵之戰(zhàn)--圍魏救趙D.長平之戰(zhàn)--紙上談兵3、我國省級行政區(qū)最早設立的時間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一現象,與下列哪項制度的推行直接相關A.禪讓制B.郡縣制C.分封制D.科舉制5、1912年,剛剛創(chuàng)立的中華民后兩位臨時大總統就,3月京任中華民國臨大統的是()A.孫中山B.袁世凱C.蔣介石D.汪精衛(wèi)6、2010年10月6日中歐峰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三次表示“不要壓人民幣升值”,否則將會給世界帶來災難,一時關于“人民幣升值”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貨幣的演變反映了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某學校學生舉辦了一期“走近秦朝貨幣”專欄,如果你是生活在秦朝的一位商人,你會選擇“專欄”中哪一貨幣?()7、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反映了當時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A.弱肉強食B.國家的數量越來越少C.逐漸趨于統一D.適者生存8、“八股取士,與秦朝的焚書坑儒沒有什么區(qū)別,只不過是明朝做的比較巧妙,秦朝做的笨而已,他們都是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边@段話主要是說A.明朝科舉制的積極作用B.明朝科舉制的消極作用C.秦朝焚書坑儒的積極作用D.秦朝焚書坑儒的消極作用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9、__________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這次運動中,10、請根據下列語句提示;寫出相對應的歷史人物。

(1)第一位羅馬帝國皇帝______;

(2)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雅典全盛時期的統治者______;

(3)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的馬其頓君主______。11、岳飛班師以后,宋金達成和議,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宋金對峙局面形成.______(判斷對錯)12、堯舜禹時期推舉部聯盟首領的方法是______。13、______年,鮮卑拓拔部首領拓拔圭建立魏國,史稱北魏。14、十八大以來;我國領導人多次出訪世界各地,向世界傳遞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氣度和胸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二十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國際舞臺上的“中國聲音”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了顯著成就: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臺;70年代,我國與西方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如:日本;美國、意大利、加拿大、聯邦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

(2)材料二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臺.”指什么?推動我國70年代與西方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關鍵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積極參加國際及區(qū)域性經濟組織,在雙邊與多邊外交領域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3)我國20世紀90年代加入了哪一區(qū)域性經濟組織?縱觀中國近代外交歷程,你認為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15、傳說據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杰出的首領還有______、______、______。16、如圖為《金;南宋、西夏對峙圖》;請在圖中相應方框中填入相應的英文字母代號。______

A.女真族建立的政權。

B.黨項族建立的政權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7、“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的盟約。()18、我國某一原始人類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

歷史推論:這群遠古人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19、澶淵之盟后,宋金之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20、(請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春秋晚期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21、

(請判斷下列各小題表述是否正確。正確的在小題后括號內打上“√”,錯誤的打上“×”,并加以改正。)(1)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他任用伊尹為相,通過改革,使齊國國富兵強。()(2)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應該是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qū)的。()(3)三國時期,吳國大將衛(wèi)青率船隊曾達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地區(qū)。()(4)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家,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5)《史記》是中國歷史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22、“魏主頒下詔書,認為:北方人把土叫做拓,后來乂叫做跋。魏國的祖先源自黃帝,因尊崇土德的緣故成了大王,所以稱作拓跋氏。泥土是萬物最初的源頭,應該改姓元”這說明北魏孝文帝認為自己就是源自漢族,所以要改漢姓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辨析題(共4題,共16分)23、東漢光武帝統治時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史稱“文景之治”。這個說法正確嗎?請寫出理由。24、盤庚將都城遷至鎬(今陜西西安);從此商朝得以穩(wěn)定發(fā)展,并且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這種看法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判斷以上材料正誤;理由是什么?25、戰(zhàn)國時期;法家代表人持韓非子主張“無為而治”,加強中央集權。

判斷上述材料正誤;理由是什么?26、甲骨文是指刻寫在青銅器或獸骨上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任何價值。

判斷上述材料正誤;理由是什么?評卷人得分五、列舉題(共3題,共24分)27、列舉戰(zhàn)國七雄。(7分)28、列舉: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

法家的代表人物。

兵家的鼻祖29、4世紀后期,統一黃河流域的少數民族是________,滅亡西晉的少數民族是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D【分析】【分析】D圖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銅器的杰出代表,是目前世界上已經發(fā)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司母戊鼎的相關知識點。2、C【分析】成語故事“圍魏救趙”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354年,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前往救援.孫臏主張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zhàn)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龐涓得知消息,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設下埋伏,當龐涓率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zhàn)役又稱為桂陵之戰(zhàn),把這種作戰(zhàn)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故選C.

本題考查了桂陵之戰(zhàn)的相關史實.成語故事“圍魏救趙”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的桂陵之戰(zhàn).

需要識記:退避三舍、紙上談兵、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等成語典故.【解析】C3、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行省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設立,始于元朝。所以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解析】C4、D【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的相關知識?!笆旰盁o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形容十年苦讀歷經艱辛,一舉成名后身價倍增。這反映的是科舉制的推行,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考取功名,故D符合題意;郡縣制、分封制屬于地方行政制度,與題意無關,故BC不合題意;禪讓制,是統治者政權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也與題意無關,故A不合題意。故選D?!窘馕觥緿5、B【分析】依據本知識可知;孫中山192年月1日,在南宣布就任中國臨時大統,組成中華民國臨時府,112年月,凱在京誓職臨時大總統.

選B.

本題考了辛亥革命的相知點.

本題以亥革命景考查中華民國的兩位臨時大總統,考核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知記力,解關是熟掌握課本知,解時應孫中山和袁世凱中華國臨時大總統的間和地點不,此試題一般解題法為接選.【解析】B6、A【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秦朝的大一統措施。秦朝建立后以圓形方孔錢作為全國統一貨幣,故選A。【解析】【答案】A7、C【分析】根據材料“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材料反映了古代諸侯國數目越來越少,諸侯國之間的為爭奪土地人口而進行兼并戰(zhàn)爭,在兼并戰(zhàn)爭中,諸侯國不斷減少,為后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說明了歷史發(fā)展的逐漸趨于統一的趨勢。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西周初年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和綜合分析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解析】C8、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八股取士的相關歷史知識。根據材料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做的巧妙,是稱贊八股取士的積極作用。明朝為了選撥能聽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規(guī)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不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本必須分為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其實,通過科舉考試考中做官的人,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奴仆,明朝的科舉制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危害很大。故選A。

【解析】A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9、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于中國北京的一場愛國運動。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后,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后來得到了各地學生以及各界的廣泛支持,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罷市、罷工還有學生罷課活動,從而形成了全國規(guī)模的愛國運動,并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和約。五四愛國運動是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故填:五四運動。【解析】五四運動

10、略

【分析】(1)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

(2)公元前6世紀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當時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zhàn)爭等重大問題,但婦女、兒童、外邦人和奴隸無權享有這種民主.

(3)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于公元前4世紀后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繼位后,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故答案為:

(1)屋大維.

(2)伯里克利.

(3)亞歷山大.

本題以列舉填空的形式考查了屋大維、伯里克利、亞歷山大的事跡.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屋大維、伯里克利、亞歷山大、穆罕默德和阿基米德的事跡.【解析】屋大維;伯里克利;亞歷山大11、略

【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領袖;岳飛班師以后,南宋與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了宋金議和的有關內容.

本題考查了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南宋與金的對峙.【解析】×12、禪讓制【分析】堯;舜、禹是繼黃帝之后在黃河流域出現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之間采用原始民主推舉的方式推薦首領,史稱“禪讓制”。

故答案為:禪讓制。

本題考查禪讓制。考查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禪讓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窘馕觥慷U讓制13、略

【分析】4世紀后期(386年);游牧在陰山地區(qū)的鮮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386年,鮮卑拓拔部首領拓拔圭建立魏國,史稱北魏。

故答案為:

386年。

本題考查了北魏。后來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現東魏;西魏和北齊、北周四個王朝,北魏和四個王朝統稱為北朝。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北魏的建立時間?!窘馕觥?8614、略

【分析】

(1)此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的外交成就相關史實.

(2)本題考查的是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的知識.

(3)考查了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本題考查教材中的易混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澄清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準確把握教材內容.【解析】地要工15、堯舜禹【分析】傳說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還有堯;舜、禹。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征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故答案為:

堯;舜、禹。

本題考查黃河流域的杰出首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注意識記黃帝、炎帝和堯、舜、禹的相關知識?!窘馕觥繄蛩从?6、左B;右A【分析】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建立的政權是金;其與南宋的分界線是淮水,大散關;黨項族建立的政權是西夏,其位于南宋的西北。

故答案為:

本題以《金;南宋、西夏對峙圖》為切入點;考查金與南宋的對峙。

本題以金與南宋的對峙為背景,考查學生識圖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窘馕觥孔驜;右A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7、√【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澶淵之盟?!板Y之盟”是北宋與遼的盟約?!窘馕觥俊敬鸢浮繉?8、×【分析】【分析】北京人生活于距今約70——20萬年;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世界上最早的遠古人類生活于距今約二;三百萬年。故本題的推論不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識點。19、×【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元時期民族政權的并立。北宋建立后與北方的遼和西夏對峙;宋真宗時,遼軍大舉進攻,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東京。北宋軍隊在皇帝親征的鼓舞下打退遼軍,后宋以勝求和,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點評】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20、√【分析】【分析】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是兵家的鼻祖;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爸褐耍賾?zhàn)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故本題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春秋晚期孫武所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華文化的勃興21、√【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的史實??疾閷W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任用商鞅為相,通過改革,使齊國國富兵強,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故將“伊尹”改為“管仲”。

本題主要考查佛教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qū)的。東漢明帝時,有的地方興建起佛寺,促進了佛教在我國的傳播。故將“印度”改為“古印度”。

本題主要考查三國時期吳國與臺灣聯系的史實??疾閷W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鼎立形成后,三國統治者都注意發(fā)展生產,230年,吳國孫權派將軍衛(wèi)溫率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臺灣地區(qū)的聯系,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故將“衛(wèi)青”改為“衛(wèi)溫”。

本題主要考查王羲之及其書法成就。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聯系已學知識可知,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因而上述說法正確。

本題主要考查《史記》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寫成《史記》一書。《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故將“編年體”改為“紀傳體”。【解析】。【小題1】×;“伊尹”改為“管仲”?!拘☆}2】×;“印度”改為“古印度”。【小題3】×;“衛(wèi)青”改為“衛(wèi)溫”?!拘☆}4】√?!拘☆}5】×;“編年體”改為“紀傳體”。22、×【分析】“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其祖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黃色的,它是萬物之元,所以改姓為元。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孝文帝提出改漢姓的理由。

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窘馕觥俊了摹⒈嫖鲱}(共4題,共16分)23、錯誤,“文景之治”是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東漢光武帝統治時期形成的局面稱為“光武中興”?!痉治觥俊痉治觥课鳚h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jié)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而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

故答案為:錯誤;“文景之治”是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東漢光武帝統治時期形成的局面稱為“光武中興”。

【點評】本題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知識?!拔木爸巍笔俏鳚h初年漢文帝、漢景帝開創(chuàng)的盛世局面。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文景之治與光武中興的區(qū)別。24、錯誤;商王盤庚遷都至殷,而不是鎬京,從此商朝得以穩(wěn)定發(fā)展,并且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分析】【分析】商王盤庚遷都至殷;而不是鎬京,從此商朝得以穩(wěn)定發(fā)展,并且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點評】本題雖然屬于辨析題,但其實也算是一道改錯題,表面態(tài)度,指出錯誤即可。25、錯誤;韓非子主張“法治”;莊子主張“無為而治”?!痉治觥俊痉治觥浚簯?zhàn)國時期;法家代表人持韓非子主張“法治”,加強中央集權。莊子主張“無為而治”。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學生要區(qū)分法家和道家的主張。韓非子的法家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