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韓^子》文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匯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日:“石也。”王以
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俘,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
日:“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琰而哭于楚山之
To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
悲也?”和日:“吾非悲月”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壁”。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雖獻璞而未美,未為王之害也。然猶兩足斬而寶乃論。論寶
若此其難也!今人主之于法術(shù)也,未必和壁之急也。然則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瑛未獻
耳。主用術(shù),則大臣不得擅斷,近習(xí)不敢賣重[注];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土危于戰(zhàn)
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入主非能背大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則法術(shù)之士,
年至死亡,道必不論矣。
昔者吳起教蘢悼王以楚國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名。若此劃上逼主而下虐民,此
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
奉選練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吳起肢解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禁游宦
之民而顯耕戰(zhàn)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國以富強。八年而薨,商君車裂于秦。
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法而富強,二子之言也已豈矣。然而肢解吳起而車裂商君
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細民惡治也。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于秦、楚之俗,而
人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術(shù)哉?此世所以亂無霸
王也。
(選自《韓非子?和氏》,有刪改)
[注]近習(xí):國君身邊的人。賣重:買賣權(quán)力。
I.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B.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C.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臣
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D.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第1頁共60頁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至死亡”與“雖父之不慈子”(《墨子謙愛》)兩句中的“雖”字含義相同。
B.“厲王使玉人相之”和“及時相道歸”(《孔雀東南飛》)中的"相''含義不同。
C.“封君太眾”和“今之眾人”(《所說》)中的“眾”的含義不同。
D.“二子之言也已當(dāng)矣”與“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當(dāng)”字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講完“和氏之璧”的故事以后,接著將論寶與“法術(shù)之士”向帝王進獻“法術(shù)”的相似
之處對應(yīng)起來,將故事揭示的道理升華。
B.作者認為人主對于法律的態(tài)度并不像和氏之璧那般急切,而下面的大臣和游說之民討厭
以法治國,習(xí)慣勢力造成法術(shù)之道不行。
C.吳起與商鞅兩人都遭到酷刑,而當(dāng)今的法術(shù)之士沒有像吳起、商鞅那樣甘冒危險闡明自
己主張的,這是當(dāng)今沒有霸主的原因。
D.作者善于把豐富的內(nèi)涵在直觀的形式中顯現(xiàn),如寫大臣士民有如“玉人”,他們本來是鑒
定璞玉的專家,卻成為寶玉價值的否定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2)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五人相之,玉人日:“石也?!蓖跻院?/p>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日:
“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L之下。三
日三夜,注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日:“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阒允懯慷哉N,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壁
夫珠玉,入主之所急也。和雖獻璞而未美,未為王之害也,然猶兩足斬而寶乃論。論寶
若此其難也!今人主之于法術(shù)也,未必和壁之急也。然則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獻
耳。主用術(shù),則大臣不得擅斷,近習(xí)不敢賣重[迷];宜行法用浮萌趨亍耕農(nóng)而游土危于戰(zhàn)陣
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入生非能背大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則法術(shù)之士,雖
至死亡,道必不論矣。
昔者吳起教楚悼王以楚國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
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
第2頁共60頁
奉選練之上?!暗客跣兄谀甓耙樱瑓瞧鹬庥诔?。
由百教秦孝公以連什伍,燔《節(ji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禁游宦
之民而顯耕戰(zhàn)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國以富強。八年而薨,商君車裂于秦。
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法而富強,二子之言也已學(xué)矣。然而肢解吳起而車裂商君
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細民惡治也。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于秦、楚之俗,而
入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術(shù)哉?此世所以亂無霸
王也。
(選自《韓非子?和氏》,有刪改)
[注]近習(xí):國君身邊的人。賣重:買賣權(quán)力。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B.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土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士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旗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C.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D.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至死亡”與“雖父之不慈子”(《墨子?兼愛》)兩句中的“雖”字含義相同。
B.商君,商鞅,戰(zhàn)國政治家,曾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史稱“商鞅變法
C.《詩》《書》屬于五經(jīng),五經(jīng)還有《禮》《易》《春秋》,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
D.“二子之言也已當(dāng)矣”與“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當(dāng)”字含義相同。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講完“和氏之璧”的故事以后,接著將論寶與“法術(shù)之士”向帝王進獻“法術(shù)”的相似
之處對應(yīng)起來,將故事揭示的道理升華。
B.作者認為人主對于法律的態(tài)度并不像和氏之璧那般急切,而下面的大臣和游說之民討厭
以法治國,習(xí)慣勢力造成法術(shù)之道不行。
C.吳起與商鞅兩人都遭到酷刑,而當(dāng)今的法術(shù)之士沒有像吳起、商鞅那樣甘冒危險闡明自
己主張的,這是當(dāng)今沒有霸主的原因。
D.作者善于把豐富的內(nèi)涵在直觀的形式中顯現(xiàn),如寫大臣士民有如“玉人”,他們本來是鑒
定璞玉的專家,卻成為寶玉價值的否定者。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第3頁共60頁
(1)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2)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9.作者開頭引用“和氏之璧”的故事,揭示出什么哲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p>
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埃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
日:“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荊山
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正。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
之悲也?”和日:“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誰,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日“和氏之壁”。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雖獻璞而
未美,未為王之害也。然猶兩足斬而寶乃論。論寶若此其難也!今人主之于法術(shù)也,未必和
壁之急也。然則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獻耳。主用術(shù),則大臣不得擅斷,近習(xí)不敢
賣重[注];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土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入主非能
背太里之以吏民萌之講理用乎道言也則法術(shù)之士,雖至死亡,道必不論矣。昔者吳起教楚悼
王以楚國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若此則上通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不
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悼王
行之期年而薨矣,吳起肢解于楚。西芭教秦孝公以連什伍,燔《節(jié)》《千》而明法令,塞私
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禁游宦之民,而顯耕戰(zhàn)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國以富強。八
年而薨,商君車裂于秦。楚不用吳起而削亂,泰行商君法而富強,二子之言也已事矣。然而
肢解吳起而車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細民惡治也。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
甚于秦、楚之俗,而入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術(shù)
哉?此世所以亂無霸王也。
(選自《韓非子?和氏》,有刪改)
[注]近習(xí):國君身邊的人。賣重:買賣權(quán)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B.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C.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D.官行法/則浮萌趨于耕農(nóng)/而游士危于戰(zhàn)陣/則法術(shù)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禍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議/越民萌之誹/獨用乎道言也/
第4頁共60頁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至死亡”與“雖有槁暴”(《勸學(xué)》)兩句中的“雖”字含義相同。
B.商君,商鞅,戰(zhàn)國政治家,曾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史稱“商鞅變法工
C.《詩》《書》屬于五經(jīng),五經(jīng)還有《禮》《易》《春秋》,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
D.“二子之言也已當(dāng)矣”與“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當(dāng)”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講完“和氏之璧”的故事以后,接著將論寶與“法術(shù)之士”帝王進獻“法術(shù)”的相似之
處對應(yīng)起來,將故事揭示的道理升華。
B.作者認為人主對于法律的態(tài)度并不像和氏之璧那般急切,而下面的大臣和游說之民討厭
以法治國,習(xí)慣勢力造成法術(shù)之道不行。
C.吳起與商鞅兩人都遭到酷刑,而當(dāng)今的法術(shù)之士沒有像吳起、商鞅那樣甘冒危險闡明自
己主張的,這是當(dāng)今沒有霸主的原因。
D.作者善于把豐富的內(nèi)涵在直觀的形式中得以顯現(xiàn),如寫大臣士民有如“玉人”,他們本來
是鑒定璞玉的專家,卻成為寶玉價值的否定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2)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14.作者開頭引用“和氏之璧”的故事,揭示出什么哲理?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①歷山之農(nóng)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磯畝②正。河濱之漁者爭?氐③,舜往漁焉,期年而讓
長④。東夷之陶者器苦席⑤,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嘆曰:“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
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⑥處苦而民從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②或問儒者曰:“方此時也,堯安在?”其人曰:“堯為天子?!酢踔倌嶂蚰?/p>
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將使天下無奸也。今耕漁不爭,陶器不疏,舜義何德而化?舜之救敗
也,則是堯有失也。賢舜,則去堯之明察;圣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楚人有鬻盾
與矛者,譽之曰:'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
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
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盾之說也。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三年已三過。舜有盡,
壽有盡,天下過無已者: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賞罰使天下必行之,令日:'中程者
賞,弗中程⑦者誅。,令朝至暮變,暮至朝變,十日而海內(nèi)畢矣,奚一期年?舜猶不以此說
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shù)乎?且夫以身為苦而后化民者,堯、舜之所難也;處勢而驕下
者,席主之所易也。將治天下,釋庸主之所易,道堯、舜之所難,未可與為政也?!?/p>
第5頁共60頁
(《韓非子?難一》)
【注釋】□歷山:地名,據(jù)傳舜曾在此耕地。畔,地界。匚硼:田邊△溝。口河濱:相傳舜
在此捕魚。垠,水中高地,漁人立腳的地方??陂L:年長者??诳嗑?,粗劣而不堅固??诮澹?/p>
履行,操作?!踔谐蹋悍戏钜?guī)定。
15.下列選項中,最適合填入第口段方框中的詞語是()
A.且夫B.是故C.雖然D.然則
16.對第n段畫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法令朝令夕改,十天后,國家就會陷入無可挽救的境地中,哪里還要等待來年?
B.法令一旦下達,將很快發(fā)揮作用,十天后,國家的問題就能得到糾正,何苦等待一年?
C.法令在短時間內(nèi)不斷改變,十天后,整個國家就會陷入危急中,怎么需要等待一年?
D.法令早晨發(fā)出,過錯到晚上就能糾正;反之,亦然。十天后國家就能統(tǒng)一,誰還要等一
年?
17.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18.本文第□段主要借他人之口批駁了孔子對舜的評價。試結(jié)合文本,評析韓非子的批駁藝
術(shù)。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寺拿而退,罷兵而去。
士有從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比撼甲笥抑G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與上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彼炝T兵而去。原人聞
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wèi)人聞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
乃降公??鬃勇劧浿?,曰:“攻原得衛(wèi)者,信也?!蔽墓珕柣嵢眨骸熬瑞I奈何?"對日:
“信,”公曰:“安信?”日信名信事值義信名則舜臣史壁善惡丕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
時百姓不逾信義則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令返
而御。吳子曰:“待公而食?!惫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
方與之食。寫于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
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日:“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我也。嬰兒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
也。”遂烹彘也。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戌。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
日:“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懊窠粤T。居數(shù)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
而民信之。李悝警其兩和②曰:“謹(jǐn)警!敵人旦暮且至擊汝?!比缡钦咴偃鴶巢恢?,兩和
懈怠,不信李悝。居數(shù)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也。衛(wèi)麗公使人偽客過
關(guān)市,卷下呵難之,因事關(guān)市以與關(guān)市乃舍之。嗣公謂關(guān)市日:“某時有客過而予汝金,
第6頁共60頁
因遣之?!标P(guān)市大恐,以嗣公為明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改動)
【注】兩和:指占代軍隊左右營壘中的將士。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日/信名/信事/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
則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
B.曰/信名信事/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則
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
C.日/信名/信事/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
/則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
D.日/信名/信事/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
則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時兩軍作戰(zhàn)時用鼓和金發(fā)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成語“擊鼓鳴金”即源于
此。
B.曾子名點,字皙,儒家學(xué)派重要代表人物,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xué)》《孝經(jīng)》
等作品。
C.“關(guān)市”指關(guān)下所設(shè)的市,設(shè)在邊境關(guān)口從事內(nèi)地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及外國的貿(mào)易,此處指
掌管邊境集市的官吏。
D.“金”并非指金子,古代金屬、錢幣都稱作“金”,此處指戰(zhàn)國時期青銅制成的錢幣。
2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文公用十天時間沒有攻下原國而主動撤兵,由于堅守誠信,文公感動了原國和衛(wèi)國的
人,反而得到了兩地??鬃訉Υ吮硎举澷p。
B.吳起在“故人至暮不來”時仍堅持不食而等待,曾子守信殺豬,通過身教來影響妻兒,體
現(xiàn)出了高尚的誠信品格,令人欽佩。
C.楚厲王因醉酒擊鼓為戲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來;李悝因蒙騙將士而失信于軍,
險致全軍覆沒。這兩個故事從反面強調(diào)了誠信的重要。
D.衛(wèi)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過關(guān)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難客商并接受了賄賂。衛(wèi)嗣公知道
后要罷免這個官吏,官吏非常害怕,認為衛(wèi)嗣公能明察秋亳。
22.把文中畫橫線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2)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p>
(3)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濟潞統(tǒng),則所用之異也。
第7頁共60頁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陳亢問于伯魚日:“子亦有異聞乎?”
對日:“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日:,學(xué)《詩》乎?,對日:,未也。,,不學(xué)
《詩》,無以言。'鯉退而學(xué)《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禮》乎?'對
日:,未也。,,不學(xué)《禮》,無以立。,鯉退而學(xué)《禮》。聞斯二者?!?/p>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p>
—(《論語》)
材料二:
趙黑主學(xué)御于王子期,俄而與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shù)未盡也?!?/p>
對日:“術(shù)已盡,用之則過也。凡抑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diào)于馬,而后可以進速致遠。
今君后則欲逮臣①,先則恐逮于臣。夫謗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
調(diào)于馬②,此君之所以后也?!?/p>
—(《韓非子》)
【注釋】□逮:及,至IJ;追上?!跎希和吧小?,還。
23.材料一中,“遠”解釋為:;材料二中,趙襄主三易馬而三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O
24.你認為兩則材料分別體現(xiàn)了什么內(nèi)涵?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越王問于大夫文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日:“可矣。吾賞厚用信,罰嚴(yán)而多。君
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于是遂覽宮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日:“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敵之
賞;救火而不死者,比勝敵之賞;不救火者,比降毛之罪。“人之涂其體,尊濡衣而走火者。
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勝之勢也。
吳起為魏武侯西河宅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去害田者;去之,則不
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車轅于北門之外而令之日:“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
宅?!叭四揭病<坝屑?,還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東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彼
,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叭藸幈酥?。乃下令日:“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
賜之田宅?!叭藸広呏?。于是玫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日:“人之有狐疑之訟者,令之射的,
中之者勝,不中者負。''令下而人皆疾習(xí)射。及與秦人戰(zhàn),大敗之,以人之善戰(zhàn)射也。
越王慮伐吳,欲人之輕死也,出見怒娃,乃為之式。從者曰:“奚敬于此?”王日:“為
其有所故也?!懊髂曛堃灶^獻王者歲十余人。
第8頁共60頁
宋崇門之巷人服喪而毀,甚瘠,上以為慈愛于親,舉以為官師。明年,人這所以毀死者
歲十余人。予之服親喪者,為愛之也,而尚可以賞勸也,況君上之于民乎!
韓昭侯使人藏辱褲,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褲不以賜左右而藏之?!闭押钊眨骸胺亲?/p>
之所知也。吾聞明主之愛一輦一笑顰有為顰而歪直為笑今夫褲工#望笑哉褲三與理笑相去遠
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25.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罰嚴(yán)而學(xué)必:堅決
B.比降北之罪北:北方
C.被濡衣而走火者被:能“披”,穿著
D.韓昭侯使人藏警褲弊:舊的
2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賞厚加信某所,呵母立于茲
B.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故鄉(xiāng)人號之"駝”
C.有能徙此于西門之外者得雙石干潭上
D.以人之善戰(zhàn)射也但以劉日薄西山
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今夫褲/豈特顰笑哉,褲之與顰笑相去遠矣/
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B.吾聞明土之愛/一銀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今夫褲/豈特顰笑哉/褲之與顰笑/相去遠矣/
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C.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今夫褲豈特顰/笑哉/褲之與顰笑相去/遠矣/
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D.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師1笑有為笑/今夫褲豈特顰/笑哉,褲之與顰笑相去遠矣/
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28.下列對文中相差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dAn),古代計量單位,1石約等于1擔(dān)(即10斗),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
升、斗、斛(石)、鐘,通常學(xué)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
B.菽(shu),為豆類的總稱,“赤菽”即“赤小豆工菽為“五谷之一”,五谷:通常指稷、粟、
米、秫、菽。
第9頁共60頁
C.“服喪而毀”,為親人守喪哀痛過度而操作身體。中國古代服喪制度的規(guī)格、時間等嚴(yán)格
按照親疏遠近來制定,從重到輕依次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纏麻,即“五服”。
D.“式”,同“軾”,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西?!盀橹健币鉃椤皯{軾向它(蛙)致敬工
2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著重寫一個“試”字。先試,由于賞罰不明,誰也不去救火;再試,賞罰分明了,
人們?nèi)σ愿叭ゾ然?。越王從而看到了勝利的希望?/p>
B.李悝想要人們善于射箭,讓人們射箭來決斷訴訟,中靶子就勝訴,不中的就敗訴。命令
下達后,人們都急忙練習(xí)射箭。等到和秦國人打仗,使秦軍大敗。
C.韓昭侯收藏破舊褲子,侍從批評他不仁,連破I口的褲子也不舍不得賞賜給身邊的人,昭
侯說了理由為自己開脫。此例與前面的那些事例形成對比,從反面論證了觀點。
D.選段運用舉例論證,”獎賞優(yōu)厚而守信用”,民眾就會“唯命是聽例如用吳起獎勵搬車
轅的人、宋都有人因服喪悲傷過度而亡等事例來論證。
3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及有徙之者,還賜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
31.文言文閱讀第一段、第二段分別講述了越王與吳起的故事,你更贊許誰的做法?請結(jié)合
文本,簡要說明理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文公攻原,裹十日根,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圭金而退,罷兵而去。
士有從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比撼甲笥抑G日:“夫原之食火力盡矣,君姑待之?!?/p>
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彼炝T兵而去。原人聞
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wèi)人聞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
乃降公??鬃勇劧浿眨骸肮ピ眯l(wèi)者,信也?!?/p>
文公問箕鄭日:“救餓奈何?”對日:“信。”公日:“安信?”日:“信名、信事、
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則
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
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諾。”令返而御。吳子曰:“待公而食?!惫嗜?/p>
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明日會無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日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逐魚膽至隹犯用而罷虞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過。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c”妻適市來,曾子欲
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c嬰兒非有知也,待父
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p>
第10頁共60頁
遂烹彘也。
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警c使人止之,日:“吾
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民皆罷。居數(shù)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兩和②曰:“謹(jǐn)警!敵人旦暮且至擊汝?!比缡钦咴偃鴶巢恢?兩和懈怠,
不信李悝。居數(shù)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也。
衛(wèi)嗣公使人偽客過關(guān)市,關(guān)市呵難之,因事關(guān)市以金,關(guān)市乃舍之。嗣公謂關(guān)市日:“某
時有客過而予汝金,因遣之?!标P(guān)市大恐,以嗣公為明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略有改動)
注:口虞人: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的官。匚兩和:指古代軍隊左右營壘中的將士。
3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B.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日/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百不為也/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C.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日/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D.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33.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時兩軍作戰(zhàn)時用鼓和金發(fā)號施令,“擊鼓”則進,“擊金''則退。成語“擊鼓鳴金”即源于
此。
B.“再”指第二次,“再三”就是兩三次,在此指好幾次。
C.“關(guān)市”本是“關(guān)”與“市”的合稱,但后來的“關(guān)市”也指關(guān)下所設(shè)的市,這是一種設(shè)在邊境
關(guān)口從事內(nèi)地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及外國的貿(mào)易的市場,文中指后者。
D.“金”并非指金子,古代金屬都稱作“金”,戰(zhàn)國時期“金”指的是青銅。
3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文公用十天時間沒有攻下原國而主動撤兵,由于堅守誠信,文公感動了原國和衛(wèi)國的
人,反而得到了兩地??鬃訉Υ吮硎举澷p。
B.吳起在“故人至暮不來”時仍堅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會天疾風(fēng)”時仍不失信于虞人,
體現(xiàn)出了高尚的誠信品格,令人欽佩。
C.楚厲王因醉酒擊鼓為戲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來;李悝因欺騙將士而失信于軍,
險致全軍覆沒。這兩個故事從反面強調(diào)了誠信的重要。
D.衛(wèi)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過關(guān)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難客商并接受了賄賂。衛(wèi)嗣公知道
第11頁共60頁
后要罷免這個官吏,官吏非常害怕,認為衛(wèi)嗣公能明察秋毫。
3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p>
(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圭金而退,罷兵而去。
士有從原中出者,臼:“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弱力盡矣,君姑待之。”
公日:“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彼炝T兵而去。原人聞
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wèi)人聞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
乃降公??鬃勇劧浿唬骸半p原得衛(wèi)者,信也?!?/p>
文公問箕鄭日:“救餓奈何?”對日:“信?!惫唬骸鞍残??”日:“信名、信事、
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則
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p>
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諾?!绷罘刀亲釉唬骸按??!惫嗜?/p>
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遂
省嬖生提犯用面萋虞△<>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I道之而注。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c”妻適市來,曾子欲
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C嬰兒非有知也,待父
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
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泵窠粤T。居數(shù)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兩和②曰:“謹(jǐn)警!敵人旦暮且至擊汝?!叭缡钦咴偃鴶巢恢?兩和懈怠,
不信李悝。居數(shù)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也。
衛(wèi)嗣公使人偽客過關(guān)市,關(guān)市呵難之.因事關(guān)市以金,關(guān)市乃舍之。嗣公謂關(guān)市日:“某
時有客過而予汝金,因遣之。”關(guān)市大恐,以嗣公為明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略有改動)
【注】□虞人: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的官??趦珊停褐腹糯婈犠笥覡I壘中的將士。
3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日/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B.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第12頁共60頁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C.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D.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fēng)/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fēng)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遂自驅(qū)車往/犯風(fēng)而罷虞人。
37.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時兩軍作戰(zhàn)時用鼓和金發(fā)號施令,“擊鼓”則進,“擊金”則退。成語“擊鼓鳴金”即源于
此。
B.“再”指第二次,“再三”就是兩三次,在此指好幾次。
C“關(guān)市”本是“關(guān)”與“市”的合稱,但后來的“關(guān)市”也指關(guān)下所設(shè)的市,這是一種設(shè)在邊境
關(guān)口從事內(nèi)地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及外國的貿(mào)易的市場,文中指后者。
D.“金”并非指金子,古代金屬都稱作“金”,戰(zhàn)國時期“金”指的是青銅。
3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文公用十天時間沒有攻下原國而主動撤兵,由于堅守誠信,文公感動了原國和衛(wèi)國的
人,反而得到了兩地??鬃訉Υ吮硎举澷p。
B.吳起在“故人至暮不來”時仍堅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會天疾風(fēng)”時仍不失信于虞人,
體現(xiàn)出了高尚的誠信品格,令人欽佩。
C.楚厲王因醉酒擊鼓為戲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來;李悝因欺騙將士而失信于軍,
險致全軍覆沒。這兩個故事從反面強調(diào)了誠信的重要。
D.衛(wèi)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過關(guān)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難客商并接受了賄賂。衛(wèi)嗣公知道
后要罷免這個官吏,官吏非常害怕,認為衛(wèi)嗣公能明察秋亳。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
(2)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壬,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p>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式王使玉人相之,又日
“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人之下,
三日三夜,三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日:“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蓖跄耸褂?/p>
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壁?!蔽粽呔砉P教楚悼王以楚國之俗曰:“大臣太重,
封君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秣絕
第13頁共60頁
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钡客跣兄谀甓耙?,吳起枝解于楚。商君教
秦孝公以連e仔,設(shè)告坐之過,烙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禁游宦之民而
顯耕戰(zhàn)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國以富強,八年而薨,商君車裂于秦。楚不用吳起而削
亂,秦行商君法而富強,二子之言也已當(dāng)矣,然而枝解吳起而車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
細民惡治也。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于秦楚之俗而入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
能蒙三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術(shù)哉此世所以亂無霸王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和氏》)
4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于秦楚之俗/W人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能蒙
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術(shù)哉/
B.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能蒙
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術(shù)哉/
C.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于秦楚之俗/而入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能蒙
二子之危也簡明己之法術(shù)哉/
D.當(dāng)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無悼王/孝公之聽/則法術(shù)之士安/能蒙
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術(shù)哉/
4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厲王,是帝王謚號。謚號一般分為惡謚、平謚、美溢,惡謚如紂王、厲王,平盜如哀帝、
少帝,美謚如穆公、高宗。
B.吳起,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曾輔佐楚悼王變法,著作有《吳子兵法》,
與孫武并稱“孫吳
C.爵祿,爵位和俸祿。爵位是古代君主對大臣的封賜,有“公侯'"伯”“子”“男”等;俸祿
是朝廷給官吏的報酬。
D.什伍,古代軍隊或民戶編制。軍隊編制中以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民戶編制中以五家為
伍,十戶為什,相聯(lián)相保。
4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和氏連遭不公,心生悲慨。他向君王獻玉卻被砍掉雙足,于是抱琰泣血,悲嘆世人把寶
玉當(dāng)做石頭,把貞士當(dāng)作騙子。
B.吳起眼光獨到,治國有術(shù)。他認為大臣權(quán)勢太重,分封貴族太多,會造成楚國貧弱,主
張針對這些情況進行改革。
C.商君變法有功,結(jié)局悲慘。他的策略得到秦孝公采納,秦國得以富強,但是孝公僅僅在
位八年就死去,他也慘遭車裂。
D.本文善于說理,深人淺出。先從和氏獻玉的故事引人,再列舉吳起、商鞅的事例,說明
第14頁共60頁
君王信任對法術(shù)之士的重要性。
4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2)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法而富強,二子之言也已當(dāng)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荊莊王并國二十六,開地
三千里;莊王之氓①社稷也,而荊以亡。齊桓公并國三十,啟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
而齊以亡。燕襄王以河為境,以前為國,殘齊,平中山,有燕者重,元燕者輕;襄王之氓社
稷也,而燕以亡。魏安窿王攻燕救趙,取地河?xùn)|:攻韓拔管,勝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
行于冠帶之國:安建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荊莊、齊桓,則荊、齊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則
燕、魏可以強。今皆亡國者,其群臣官吏皆皆所以亂而不務(wù)所以治也,其國亂弱矣,又皆釋
國法西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我矣!
故當(dāng)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氏安而國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則兵強而敵弱。故
審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則主不可欺以詐偽;審得失有權(quán)衡之稱者,以聽遠事,
則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輕重。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wù)交而不
求用于法。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則好賞惡罰之人,釋公行,行私術(shù),比周以相為也。故
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無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則群臣廢法而行私重,輕公法
矣。數(shù)至能人之門,不一至主之廷;百慮私家之便,不一圖主之國。屬數(shù)雖多,非用■學(xué)尊君
也;百官雖具,非所以任國也。故臣日:亡國之廷無人禹廷無人者,非朝廷之表也:家務(wù)相
益,不務(wù)厚國:大臣務(wù)相尊,西不務(wù)尊君:小臣奉祿養(yǎng)交,不以官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
主之不上斷于法,而信下為之也。故明主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
不可弊,敗者不可飾,譽者不能進,非者弗能退,則君臣之間明辨而易治,故主仇法則可也。
故日: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guī)矩為度:上智捷舉小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故以法
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單不避
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謬,一民之軌,莫如法。厲官威民,
退淫怠,止詐偽,莫如刑。刑重,則不敢以責(zé)易賤;法審,則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財
主強而守要,故先王賁之而傳之。人主釋法用私,則上下不別矣。
--選自《韓非子?有度》
注:□氓:通“泯”滅,盡。
44.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其群臣官吏皆為所以亂而不務(wù)所以治也務(wù):從事,致力
B.故事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審:明臼,知道
C.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中:合乎
第15頁共60頁
D.刑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過:超過(某個范圍或限度)
45.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他植者則不然。
B.屬數(shù)雖多,非加以尊君也師者,所多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亡國之廷無人罩置杯罩則膠
D.大臣務(wù)相尊,財不務(wù)尊君故舍汝通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46.下面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度”意指治理國家要制定明確的法度,因為這是國家強大的根基。
B.開篇列舉楚、齊、燕等國相繼興盛滅亡的史實,引出治國應(yīng)當(dāng)“有度”的話題。
C.如果統(tǒng)治者的獎懲標(biāo)準(zhǔn)不明確,就會造成官員熱衷結(jié)黨營私的風(fēng)氣。
D.要嚴(yán)格執(zhí)行法律,對權(quán)貴與平民一視同仁,以嚴(yán)刑峻法保證社會秩序。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①棘子成日:“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日:“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
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癃q犬羊之春。”(《論語。顏淵》)”
②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zhì)飾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zhì)而惡飾。夫恃貌而論情者,
其情惡也;須飾而論質(zhì)者,其質(zhì)衰也。何以論之?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
以銀黃。其質(zhì)至美,物不足以飾之。夫物之待飾而后行者,其質(zhì)不美也。(《韓非子?解老》)
③孔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47.根據(jù)以上三段文字,請簡要概括棘子成、韓非子、孔子的文質(zhì)觀。
48.比較三人的文質(zhì)觀,你更贊同誰的觀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奧謂過而不聽于忠臣?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伯長.管仲佐之。管
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腹珡亩鴨栔唬骸凹讣揖佑胁。床恍叶黄鸫瞬?,政安
正紅”管仲曰:“臣老矣,不可問也。雖然,臣聞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
試以心決.之?!本眨骸磅U叔牙何如?"管仲日:“不可。鮑叔牙為人,剛愎而上憚。剛
則犯民以.暴,愎則不得民心,悍則下不為用。其心不懼,非霸者之佐也?!惫唬骸叭?/p>
則豎刁何如?"管仲日:“不可。夫人之.情莫不愛其身,公妒而.好內(nèi),豎刁自猿①以
為治內(nèi),其身不愛,又安能愛君?”公曰:“然則衛(wèi)公子開方何如?”管仲日:“不可。
齊、衛(wèi)之間不過十日之行,開方為事君,欲適君之故,十五年不舊見其父母,此非人情也。
其父母之不親也,又安能親君乎?”公曰:“然則易牙何如?”管仲日:“不可。夫易牙為
君主味,君之所未嘗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愛其子,今
蒸其子以為膳于君,其子弗愛,又安能愛君乎?”公曰:“然則敦可?”管仲曰:“裾朋
第16頁共60頁
可。其為人也,堅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堅中,則足以為表;廉外,則可以大任;少
欲,則能臨其眾;多信,則能親鄰國。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諾?!本右?/p>
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與豎刁。刁蒞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豎刁率易牙、衛(wèi)公
子開方②及大臣為亂。桓公渴餒而死南門之寢、公守之室③,身死三月不收,蟲出于戶。
故桓公之兵橫行天下,為五伯長,卒見弒于其.臣,而滅高名,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
管仲之過也。故曰:過而不聽于忠臣獨行其意則滅其高名為人笑之始
也0
(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
[注]中凱徑m:閹割。二公子開方:本是衛(wèi)國的公子,得到桓公信任,于是留在齊國做官。
公守之室:臨時守衛(wèi)的地方。
4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匡天下匡:扶正
B.君其試以心伙之決:決定
C.少欲則能順其眾臨:面對
D.君遂不用隰朋而與豎刁與:給予,指任用
50.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為五伯長何為其然也
B.剛則犯民以暴余始循以入
C.夫人之情莫不愛其身縱一葦之所如
D.卒見弒于其臣基賢不及孔子
51.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桓公向重病的管仲咨詢佐政接班人,管仲在問答中表達了個人看法。
B.管仲認為鮑叔牙為人剛愎強悍,心中無所畏懼,不能作霸主的好幫手。
C.管仲認為隰朋是最合適的接任者,齊桓公先任用了他,后又任用豎刁。
D.作者認為齊桓公無識人之明又不聽忠臣的勸諫,導(dǎo)致了其悲劇的結(jié)局。
52.下列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過而不聽/于忠臣獨行其意/則滅其高/名為人笑之始也
B.過而不聽/于忠臣獨行其意/則滅其高名/為人笑之始也
C.過而不聽于忠臣/獨行其意/則滅其高名/為人笑之始也
D.過而不聽于忠臣/獨行其意/則滅其島7名為人笑之始也
53.翻譯句子。
第17頁共60頁
(1)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遷之?
(2)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3)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稍見云中白若樗播數(shù)十立者,山也。
以王為過堯舜①
《韓非子》
秦襄王病,百姓為名禱;病愈,殺牛塞禱②。郎中閻遏、公孫衍出見與,曰:“非社臘
冬時也,采自殺牛而祠社?”怪而問之。百姓日:“人主病,為之禱;今病愈,殺牛寒禱?!?/p>
閻遏、公孫衍說,見王,拜賀日:“過堯、舜矣。"王驚曰:“何謂也?”對日:“堯、舜,
其民未至為禱也。今王病,而民以牛禱:病愈,殺牛塞禱。故臣竊以王為過堯、舜也。“主
因使人問之何里為之,譬③其里正與伍老屯二甲。閻遏、公孫衍愧不敢言。卮數(shù)月,王飲酒
酣樂,閻遇、公孫衍謂王曰:“前時臣竊以王為過堯、舜,非直單諛也。堯、舜病,且其民
未至為之禱也:今王病而民以牛禱,病愈,殺牛塞禱。今乃堂其里正月伍老屯二甲,臣竊饞
與。”王曰:“子何故不知于此?彼民之所以為我用者,非以吾愛之為我用者也,以吾勢之
為我用者也。吾釋勢與民相收,若是,吾適不愛而民因不為我用也,故遂絕愛道④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簡注】
匚題目為選編者所加。口塞禱:還愿??诮裕▃i):詆毀,這里指責(zé)罰。口愛道:講仁愛的辦
法。
【閱讀指要】
韓非子認為君與民的關(guān)系,是君以權(quán)勢統(tǒng)治人民,使用權(quán)勢,才能使人民為君所用。所以秦
襄王得知百姓為自己生病而祈禱,反而責(zé)罰有關(guān)官吏,以絕“愛道”。
【閱讀訓(xùn)練】
5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類自殺牛而祠社()(2)年數(shù)月()
(3)非直敢限也()(4)臣竊隹之()
55.下列“之”的意義和用法與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價值為綱》學(xué)習(xí)心得范例(3篇)
- 課題申報參考:接受美學(xué)視野下的卞之琳莎學(xué)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教育強國進程中高校繼續(xù)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保障機制和推進路徑研究
- 2025版房地產(chǎn)銷售代理授權(quán)委托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倉儲中心臨時搬運工勞動合同書4篇
- 2025版學(xué)校游泳池配套設(shè)施租賃與管理承包合同示范2篇
- 二零二五版藝術(shù)品拍賣師傭金分成合同3篇
- 個性化離婚合同與起訴狀套裝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管理與養(yǎng)老服務(wù)業(yè)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圖書封面及插圖設(shè)計合同4篇
- 山東鐵投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真需求-打開商業(yè)世界的萬能鑰匙
- 2025年天津市政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GB/T 44953-2024雷電災(zāi)害調(diào)查技術(shù)規(guī)范
- 2024-2025學(xué)年度第一學(xué)期三年級語文寒假作業(yè)第三天
- 2024年列車員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心律失常介入治療
- 6S精益實戰(zhàn)手冊
- 展會場館保潔管理服務(wù)方案
- 監(jiān)理從業(yè)水平培訓(xùn)課件
- 廣東省惠州市實驗中學(xué)2025屆物理高二第一學(xué)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