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浙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浙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浙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浙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2012年10月以來,考古工作者在青龍鎮(zhèn)遺址發(fā)現(xiàn)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遺跡,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和瓷器等文物。據(jù)此推測當時上海地區(qū)的縣級治所名稱是A.嘉興B.松江C.華亭D.上海2、閱讀《歐洲移民表》;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

A.移民可能利用火車、輪船、汽車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經濟危機是歐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對財富的追求D.大規(guī)模移民是世界整體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現(xiàn)3、他是古希臘杰出的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他發(fā)現(xiàn)了杠桿原理、比重原理、浮力定律等物理學原理,這位歷史人物是()A.歐幾里得B.伏爾泰C.盧梭D.阿基米德4、“亞歷山大的東征,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了?!边@說明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A.促使東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希臘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東西方文化被湮滅D.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5、西周社會建立了以“親親、尊尊”為基本的行為原則,以“孝”“友”“禮”“和”為基本價值觀的政治倫理秩序,這些不僅是西周社會的基本價值訴求,也成為后世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這反映出()A.宗法觀念利于中華文明的延續(xù)B.儒家思想成為西周的統(tǒng)治思想C.中華傳統(tǒng)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維系了貴族特權6、下表反映出()

表:南北美洲的種族分布(單位:百萬)。白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1835年1935年1835年1935年1935年北美洲13.8124.32.612.41.8中美洲1.96.92.78.21.4南美洲2.940.94.518.729.2合計18.7172.19.839.552.4

A.歐洲移民流向中南美洲B.歐洲殖民擴張導致土著銳減C.人口遷徙促使族群變化D.新航路開辟引起人口大遷徙7、宋徽宗繪畫具有博究細研的審物精神。據(jù)記載:“(宋徽宗)嘗命人學畫孔雀升墩障屏(下圖是宋徽宗的《孔雀圖》),大不稱旨,復命馀子次第呈進。有極盡工力,亦不得用者。乃相與詣闕請所謂,旨曰:‘凡孔雀升墩,必先左腳,卿等所圖俱先右腳。’驗之信然,群工遂服?!睋?jù)此可知,宋徽宗的繪畫()

A.展現(xiàn)了個性筆墨情趣B.開創(chuàng)了宋畫寫實之風C.追求不拘法度的意境D.受到了理學思想影響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9、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結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體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來源。

引文內容。

吳兢《貞觀政?!肪?《君道》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道德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離婁上》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周易》

天行?。痪右宰詮姴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論語·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薄盀槭裁粗腥A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fā)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今天我們使用的漢字同甲骨文沒有根本區(qū)別,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先哲歸納的一些觀念也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這種幾千年連貫發(fā)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見的?!?/p>

——習近平《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華文化的特點和源遠流長的原因。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舂秋戰(zhàn)國時期,面對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多方面闡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到戰(zhàn)國時期,一大批思想家著書立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百家爭嗚”局面出現(xiàn)。這一時期思想文化大放異彩,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頭。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思想史》上卷等(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內涵,并分析這些主張產生的時代背景。

材料二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領域廣闊。兩漢之際,來自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經魏晉南北朝到宋明的融合,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的宋明理學形成。中國建塔藝術源于佛教,又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色,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建筑。中華文化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不絕,傳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摘編自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中國文化的歷史特點及價值。

材料三公元前4世紀一公元3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qū)。

3——5世紀;儒學在東南亞地區(qū)傳播。

7世紀;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為藍本。

8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傳入中亞;西亞和歐洲。

15世紀;鄭和下西洋。

16世紀到18世紀;歐洲出現(xiàn)“中國熱”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等(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11、漢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文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漢字與偉大的中華文明,經久不衰,生生不息,并在信息化時代依然煥發(fā)出蓬勃生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是明末來華耶穌會士借鑒西方音韻學理論和方法,學習漢語的一種特殊方法。由于漢語和西方文字大相徑庭,對大多數(shù)來華耶穌會士來說,漢語學習最深切之感受恐怕便是一個“難”字,尤其體現(xiàn)在語音上?!搴朴?、嚴佳《從<葡漢詞典>到<西儒耳目資>--來華耶穌會士與早期漢語拼音方案的歷史演變》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因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所及,漢字的危機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漢字危機再一次爆發(fā)。有許多學者提出,漢字不適應計算機錄入技術的發(fā)展。彼時,應當改革方塊漢字為字母文字的呼聲又起。”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選發(fā)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其特點是高倍率漢宇信息壓縮技術、高速度還原技術和不失真的文字變倍技術,使圖書、報刊的排版印刷告別了傳統(tǒng)的“鉛”與“火”,進入了“光”與“電”的時代。王選被稱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之父”、“當代畢異”,2002年2月1日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幾岳钅稀陡鎰e鉛與火的新技術一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等請回答:

(1)依據(jù)圖一;圖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出一個與其相關的主題,從唯物史觀視角談談你是如何認識“倉頡造字”這歷史傳說的。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早期傳教士利瑪竇研究漢語拼音和漢學的主要背景。

(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當前“漢字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漢字危機?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晉時期常有“水旱為災";“郡國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國志》記載“黃巾起,避難南方";“遭天下亂,避難交州"。江南地區(qū)氣候條件的變遷,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視之為“暑濕”“癉熱之地,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也讓中原先進農耕技術可以迅速移用推廣、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較容易獲得土地。還應看到,農耕民在不得不遷徙時,往往傾向于選擇脫離政府強力控制之地。一旦脫離控制,他們可能激發(fā)出驚人的生產積極性和文化創(chuàng)造力,經歷“八王之亂”后,水嘉元年(307年)又出現(xiàn)“水嘉南渡”。永嘉南波”及其之后的移民運動,進一步把中原文化傳統(tǒng)的精華傳向南方,從而使南方逐漸繼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統(tǒng)。

——摘編自王子今《“銅駝”象征征與漢晉南遷的移民運動》材料二至晚在18世紀后期;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qū)已經通過海洋貿易確立聯(lián)系,由中國海產消費市場驅動的捕撈海參;砍伐檀香木及獵取海豹皮等活動,在南太地區(qū)迅速蔓延,中國與南太地區(qū)的聯(lián)系絕不僅限于海上貿馬這種相對間接的形式,也沒有止步于沿海地區(qū)。突如其來的淘金熱熱瞬間改變了內陸的魅力。1852年,澳大利亞本迪戈金礦出現(xiàn)了1500名華人礦工,隨后部分有經驗的華人礦工被帶到新西蘭。19世紀80年代后南太平洋各地淘金熱因資源枯竭而偃旗息鼓。華人也憑資本而非勞動力開發(fā)內陸資源。1868年,廣州人周詳移民至新西蘭,他利用當?shù)卦忌掷镩L的毛木耳,創(chuàng)立了新西蘭木耳產業(yè),然后用木耳產業(yè)的盈利投資建立黃油產業(yè)。1887年他開辦了三家黃油廠和一家奶油廠,其中最大的一個僅建造和裝備費就高達3700英鎊。華人移民有力地推動聯(lián)系。但華人在海外倍受排斥和歧視,在西方世界長期存在所謂的“黃禍論:

——摘編自費晟、畢以迪《近代華人移民與南太平洋地區(qū)復合生態(tài)的形成》(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晉南遷的原因及影響。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與南太地區(qū)聯(lián)系過程的特點。

(3)根據(jù)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人兩次南向移民給政府施政帶來的啟示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之一的中醫(yī),參與并見證了中華文明曾經的輝煌。中醫(yī)海外傳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潮到兩漢,興盛于隋唐時期,并在宋金元時期長足發(fā)展、取得繁榮局面,在明清時期,中醫(yī)的海外傳播持續(xù)發(fā)展但開始走下坡路,到了近代,中醫(yī)的海外傳播則進一步趁于沉寂。中醫(yī)相繼傳入了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國家,并經阿拉伯人將中草藥傳至亞歐非地區(qū)?!幾詣鴤ァ吨嗅t(yī)在五個典型歷史時期的海外傳播概述》材料二關于中西醫(yī)匯通派,《中醫(yī)大辭典》的定義是:“簡稱匯通派,十九世紀末開始在我國出現(xiàn)的一個醫(yī)學流源,十九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西方醫(yī)學大量傳到我國,一部分中醫(yī)試圖用改良的方法,溝通中西醫(yī)學,他們或以西醫(yī)的解剖學、生理學等知識印證中醫(yī)的古典醫(yī)理或以中醫(yī)的有關論述印證西醫(yī)的有關知識。中西醫(yī)匯通派的工作在于力圖用西說印證中醫(yī),證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學,中西醫(yī)匯通派的工作目的,主要在于緩沖兩種醫(yī)學體系的沖突,站穩(wěn)中醫(yī)的腳跟,企圖走損益乎古今”、“參的乎中外”的發(fā)展之路?!幾脏嵑椤吨形麽t(yī)匯通派研究概述》材料三到了現(xiàn)代,中醫(yī)藥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需求更加強烈。中醫(yī)已被日韓等東亞國家收歸到各自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之內;在東向亞國家和南亞國家,中醫(yī)的群眾基礎深厚;由于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病的療和價位上具有西醫(yī)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中醫(yī)受到了中亞和非洲民眾的熱烈追捧;在歐洲,中藥的特色與優(yōu)勢正逐漸被認同;許多東歐國家也設立了中醫(yī)醫(yī)院與中醫(yī)診療中心?!幾酝酢丁耙粠б宦贰背h下中醫(yī)藥文化海外傳播路徑研究》(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中醫(yī)海外傳播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出現(xiàn)中西醫(yī)匯通派的原因。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現(xiàn)代中醫(yī)海外傳播的影響。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視為應該被征服的對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陸的歐洲殖民者“攜帶了一大堆關于荒野的成見”。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視為應該被征服的對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陸的歐洲殖民者“攜帶了一大堆關于荒野的成見”。1819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上半葉,歐洲精英人士逐漸對美國壯美的荒野景觀另眼相看,如法國學者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提出,"(美國)獨特的、幸運的地理環(huán)境”是“維護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賜的原因”。在浪漫主義、民族主義因素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閱讀、欣賞、談論與荒野相關的文學作品、畫作、詩歌、藝術等,或是親往游覽、體驗美國的荒野景觀,"到世紀中期的幾十年里,荒野已被當作美國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礎"。美國知識精英對荒野景觀精神文化價值的塑造,從根本上確立了通過建立國家公園來保護荒野景觀的內在精神理據(jù)?!幾愿呖啤痘囊坝^念的轉變與美國國家公園的起源》中國獨立的國家公園實踐,始于1929材料二中國獨立的國家公園實踐,始于1930年江蘇農礦廳提出的"籌建太湖國立公園"計劃。年,該計劃由設計委員會的陳植先生等起草的《國立太湖公園計劃書》公開發(fā)表。計劃書指出"其面積在數(shù)萬畝、數(shù)十萬畝或數(shù)百萬畝,其形成因子繁多,不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獵并學術上之種種"。計劃書還強調"一為風景之保存,一為風景之啟發(fā)(以資國民之教化上及學術上之臂助),二者缺一,國立公園之本義遂失"。該計劃書還率先提出國家與地方"合作辦理"的國家公園建設與經營模式。此后由于經費等問題,太湖國立公園“從緩建設”。中國現(xiàn)存荒野總面積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在經濟高速發(fā)展和快速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中國的荒野保護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城市和農業(yè)用地擴張、機動車道路與水庫大壩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不當?shù)穆糜位顒拥?。與此同時,中國荒野保護也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生態(tài)文明建設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環(huán)境倫理觀念;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成為中共十九大以來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幾灾芟蝾l、王妍《中國近代"國家公園"思想研究》一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美國(北美)人對荒野認知的變化,并說明近代美國通過國家公園保護荒野的歷史背景。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美兩國“國家公園”思想的共通之處,并簡評中華民國時期的國家公園建設。

(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現(xiàn)代國家公園建設的歷史啟示。材料三中國現(xiàn)存荒野總面積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在經濟高速發(fā)展和快速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中國的荒野保護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城市和農業(yè)用地擴張、機動車道路與水庫大壩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不當?shù)穆糜位顒拥?。與此同時,中國荒野保護也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生態(tài)文明建設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環(huán)境倫理觀念;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成為中共十九大以來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紙由中國俘虜傳到撒麻耳干(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食將領)吉雅德·本·薩利赫擒獲了這些戰(zhàn)俘,其中有紙匠,這些手工業(yè)從此發(fā)展起來。產品不僅可以供應本地的需要,而且成為撒麻耳干人外銷主要的貨物?!凉帷兜览锟尽凡牧隙耗宜辉荒ね?,本中天竺屬國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獻波羅樹;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缎绿茣凡牧先荷虅詹烤C合司司長儲士家日前對媒體透露,目前有1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簽訂了198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國還與44個國家建立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7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以推進與有關國家貿易投資的發(fā)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產生了什么影響?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現(xiàn)象?

(3)從上述三則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紙由中國俘虜傳到撒麻耳干(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食將領)吉雅德·本·薩利赫擒獲了這些戰(zhàn)俘,其中有紙匠,這些手工業(yè)從此發(fā)展起來。產品不僅可以供應本地的需要,而且成為撒麻耳干人外銷主要的貨物?!凉帷兜览锟尽凡牧隙耗宜?,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屬國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獻波羅樹;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缎绿茣凡牧先荷虅詹烤C合司司長儲士家日前對媒體透露,目前有1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簽訂了198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國還與44個國家建立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7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以推進與有關國家貿易投資的發(fā)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產生了什么影響?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現(xiàn)象?

(3)從上述三則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4題,共40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代帝王廟帝王廟是祭祀傳說時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對傳說時代“帝王”的祭祀;先秦時代已經有了,在其傳說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所在地舉行。北魏皇帝不但對黃帝、帝堯、帝舜等進行祭祀,還對周王朝的政治人物進行祭祀。唐玄宗在都城內修建了祭祀傳說時代圣君的廟,但祭祀多在那些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宋代的帝王祭祀主要在其陵墓進行。元代時祭祀地點多在被祭祀者生前重要活動地區(qū)。明代是中國古代都城帝王廟的真正出現(xiàn)時期。明南京城歷代帝王廟中祭祀18位歷史人物,包括傳說時代圣君,還有夏、商、周、漢、唐、宋、元王朝的開國君主。洪武二十一年,又增加37位名臣從祠于歷代帝王廟,這些名臣有漢族,也有少數(shù)民族。徙都北京后,明世宗所建歷代帝王廟祭祀的帝王與南京城歷代帝王廟基本相同。清代沿襲了明代北京城歷代帝王廟。順治二年,歷代帝王廟中增加了遼、金、元三代帝王及名臣,還有明代的國君與功臣。乾隆四十九年,依據(jù)國家觀念、正統(tǒng)理念,乾隆提出中國歷史上的歷代王朝的歷代帝王均應具有“廟享”地位,最后歷代帝王廟享祀帝王達到188位,包括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王朝與絕大多數(shù)帝王,其祭祀內容發(fā)展為全面、系統(tǒng)、完整的國家祭祀,歷代帝王廟真正成為國家的廟。

——摘編自劉慶柱《不斷裂的文明史:對中國國家認同的五千年考古學解讀》從“國家認同”的角度對上述材料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筷子的演變(節(jié)選)

。時期。

飲食習慣。

筷子的演變。

新石器時代到商周。

中國人形成喜熟食;熱食的習慣。

筷子作為烹飪工具;對正在蒸煮的食物進行攪拌和撥弄柴火。

戰(zhàn)國。

北方以蒸煮小米為主食:南方以大米為主食。

勺子為主要餐具;筷子被用于從羹湯中夾取蔬菜:在南方,筷子也用于夫取米飯。

漢到唐。

小麥的普及并由粒食改為粉食;面條;餃子等流行。

筷子傳播到西城;東北、蒙古草原和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等地;筷子文化團形成。

唐宋元明。

水稻種植推廣;炒菜普及、合食制出現(xiàn)、元代涮羊肉流行。

筷子漸成主要餐具;到明代常成為唯一餐具。

明中葉以后。

玉米;番薯、馬鈴薯等美洲高產作物引進中國;成為中國民眾的重要食物。

筷子依然是主要餐具;且取食比伊斯蘭世界的手指取食和基督教世界的刀叉取食更加優(yōu)雅。

——據(jù)王晴佳《筷子:飲食與文化》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論證充分、表達清晰。)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所謂“利瑪竇規(guī)矩”,一般是指明末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傳播天主教時實行的“文化適應”中國或“本土化”傳教策略,具體則指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在傳教過程中實行的那些適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傳教方式,如認為儒家學說不是宗教、祭孔祭祖不是偶像崇拜、允許中國教徒祭祖、因地制宜的改革天主教圣事禮儀以適應中國民俗風情等。如果從更大范國來考察利瑪竇所開創(chuàng)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教策略的話,我們也可以將耶穌會的“上層傳教”策略,包括“附儒易佛”和“科學傳教”等方面的內容概括進廣義的“利瑪竇規(guī)矩”之中?!幾匀捂面谩短熘鹘谈母锱c“利瑪竇規(guī)矩”的興衰》明末歐洲耶穌會士的東來,是明清中外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利瑪竇規(guī)矩”的形成進行闡釋。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本英文書的要素材料書籍不僅是人類思想文化傳承和傳播的載體,而且書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濃厚印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一本現(xiàn)代的英文書。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紙張、頁碼、印刷。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已經基本上厘清了這四大要素的大致傳播路線,相關情況見下表。書籍不僅是人類思想文化傳承和傳播的載體,而且書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濃厚印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一本現(xiàn)代的英文書。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紙張、頁碼、印刷。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已經基本上厘清了這四大要素的大致傳播路線,相關情況見下表。。英國西歐大陸內部的傳播中介傳播者原創(chuàng)者英文字母(公元7世紀)如尼字母(公元2世紀)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紀)←希臘字母(公元前9世紀末至公元前8世紀)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1世紀中葉)←西閃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約公元前19世紀中葉)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年)造紙術(1494年)法國(1189年)←西班牙(1150年)←摩洛哥(1100年)←埃及(10世紀);瑞士(1350年)德國(1312年)←意大利(1276年)←阿拉伯阿拉伯帝國(公元8世紀中葉)古代中國(公元前2世紀)頁碼(數(shù)字,13世紀后期)其他西歐大陸國家(公元10世紀后期至13世紀初)←穆斯林西班牙(公元9世紀)阿拉伯帝國數(shù)字(公元8世紀后期)成熟印度數(shù)字(公元8世紀)←笈多王朝數(shù)字(公元4—6世紀末)←婆羅米數(shù)字(公元前3世紀)印刷(1477年)法國←意大利←德國(15世紀中葉,活字印刷);德國、意大利等歐陸國家(15世紀前期,雕版印刷)阿拉伯帝國(14世紀)波斯(13世紀末14世紀初)中國西北少數(shù)民族(9—10世紀;木活字12—13世紀)古代中國(公元前7世紀)——徐善偉《全球史視閾中的一本英文書——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縮影》

基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一本英文書的要素”設計一個主題,并說明你的理由。(要求:多角度、多層次涵蓋材料提供的信息;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和思考深度)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21分)21、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22、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3、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C【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歷史地理;根據(jù)課本知識可知,華亭縣是唐天寶年間的設立的,管轄包括上海在內地區(qū)的縣級治所,元改稱松江。從題干“唐宋房屋基址”,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答案。

【考點定位】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上海的行政管轄及名稱變化(課標外)(華東師大版)。2、D【分析】【詳解】

兩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使世界各地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人口的流動既促進了世界整體化,同時也是世界整體化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D正確;汽車發(fā)明是在1885年,與題干時間并不完全重合,排除A;世界性經濟危機最早是在1857年,排除B;C不符合史實,排除。3、D【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jù)所學可知,古希臘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浮力定律、杠桿原理等物理學原理,D正確;歐幾里得是數(shù)學家,A排除;伏爾泰和盧梭是啟蒙思想家,BC排除。故選D。4、D【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了”強調的是亞歷山大東征對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文明的交流,非東方文明和希臘文明的衰落,排除AB項;東西方文化被湮滅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

【點睛】5、A【分析】【詳解】

依據(jù)材料“基本價值觀的政治倫理秩序,這些不僅是西周社會的基本價值訴求,也成為后世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可以看出西周的政治倫理秩序對當時以及對后世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都起到了較大的作用,A項正確;西周時期,儒家思想還未出現(xiàn),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西周政治倫理秩序的影響,未涉及中華文明的特點,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A項。6、C【分析】【詳解】

由材料圖表信息可知,從1835年到1935年,南北美洲的白種人分布數(shù)量上升,黑種人分布數(shù)量上升,印第安人分布數(shù)量也上升,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差距變小,這反映了人口遷徙促使族群變化,C項正確;通過材料無法看出歐洲移民的流向,而且當時大量歐洲人去往美洲而非南美洲,排除A項;由材料可以看到印第安人分布數(shù)量上升,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時間是15世紀末,與材料時間相隔太遠,不能作為材料歷史現(xiàn)象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7、D【分析】【詳解】

通過閱讀材料和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徽宗在繪畫中強調“博究細研”的審物精神,是“格物致知”理學思想的體現(xiàn),D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宋徽宗對個性筆墨情趣的追求,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博究細研的審物精神,并非宋代繪畫風格的變化,排除B項;追求不拘法度的意境與“凡孔雀升墩,必先左腳,卿等所圖俱先右腳”等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9、略

【分析】【詳解】

(1)內涵:根據(jù)材料“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可歸納出重視以人為本,民本思想;根據(jù)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歸納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根據(jù)材料“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歸納出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根據(jù)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可歸納出中華文化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根據(jù)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歸納出中華文化主張和而不同。

(2)原因:根據(jù)材料“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今天我們使用的漢字同甲骨文沒有根本區(qū)別”“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先哲歸納的一些觀念也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漢字的發(fā)明和使用、史書典籍的編撰、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和包容性、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fā)展、各民族長期交融及古代經濟蓬勃發(fā)展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窘馕觥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視以人為本;民本思想;中華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華文化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中華文化崇德尚賢,推崇天下為公;中華文化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文化主張和而不同。

(2)漢字的發(fā)明和使用;史書典籍的編撰;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和包容性: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fā)展;各民族長期交融;古代經濟蓬勃發(fā)展。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多方面闡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并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內涵是仁,禮;時代背景綜合所學內容可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總結概括。

(2)歷史特點:根據(jù)“中華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領域廣闊”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是博大精深,領域廣闊;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同時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來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結果;歷史悠久,綿延不絕。價值根據(jù)“中華文化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不絕,傳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文化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思想上的認識;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給我們提供一個思想指導作用;是我們面向未來的一個支撐點。

(3)本題結合所學內容進行作答即可。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華文化對世界地區(qū)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以及科舉制度、四大發(fā)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歐洲近代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推動了世界的進步,近代化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離不開指南針;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離不開造紙和印刷;而火藥又成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隋唐時中外交往空前頻繁,周邊國家大多仿效中國的各項制度?!窘馕觥浚?)內涵:仁;禮;時代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衰落;經濟上鐵犁牛耕出現(xiàn),社會生產力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小農經濟形成;思想上私學出現(xiàn),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2)歷史特點:博大精深;領域廣闊;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來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結果;歷史悠久,綿延不絕。價值:中國文化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思想上的認識;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給我們提供一個思想指導作用;是我們面向未來的一個支撐點。

(3)中華文化對世界地區(qū)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以及科舉制度、四大發(fā)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歐洲近代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推動了世界的進步,近代化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離不開指南針;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離不開造紙和印刷;而火藥又成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隋唐時中外交往空前頻繁,周邊國家大多仿效中國的各項制度。11、略

【分析】【詳解】

(1)主題:從兩幅圖片中關于漢字的起源來看;可歸納出主題是中國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認識:圍繞生產力同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作答即可。

(2)背景:根據(jù)材料“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是明末來華耶穌會士借鑒西方音韻學理論和方法”和所學知識可知;主要有西學東漸的影響;傳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傳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根據(jù)材料“因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所及,漢字的危機依然存在”可歸納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建國初期的漢字的簡化改革也是重要原因;根據(jù)材料“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選發(fā)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可歸納出科技發(fā)展的影響。應對: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如樹立全社會重視漢字書寫的意識;加大的政府的宣傳;強化教育過程的書寫意識等?!窘馕觥浚?)主題:中國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認識: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發(fā)展是有其特定規(guī)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倉頡造字”的歷史傳說反映的是當時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

(2)背景:西學東漸的影響;傳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傳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新文化運動的沖擊;建國初期的漢字改革的影響;科技發(fā)展的影響等。應對:樹立全社會重視漢字書寫的意識;加大的政府的宣傳;強化教育過程的書寫意識等。12、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jù)材料一中“漢晉時期常有‘水旱為災’;‘郡國大旱煌’”可知,北方自然災害頻發(fā);根據(jù)“黃巾起,避難南方”可知,北方戰(zhàn)亂不斷(社會動蕩);根據(jù)“遭天下亂,避難交州””可知,南方相對安定;根據(jù)“江南地區(qū)氣候條件的變遷”“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可知,南方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根據(jù)“比較容易獲得土地”可知,南方較易獲得土地;根據(jù)“農耕民在不得不遷徙時,往往傾向于選擇脫離政府強力控制之地”可知,南方部分地區(qū)政府控制力較弱。影響:根據(jù)材料一中“中原先進農耕技術可以迅速移用推廣”可知,傳播了北方先進的技術;根據(jù)“移民運動”可知,為南方帶來了大量勞動力;根據(jù)“把中原文化傳統(tǒng)的精華傳向南方,從而使南方逐漸繼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統(tǒng)”,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文化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可知,漢晉南遷推動了江南的開發(fā),傳承了中原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2)特點:根據(jù)材料二中“中國與南太地區(qū)的聯(lián)系絕不僅限于海上貿馬這種相對間接的形式;也沒有止步于沿海地區(qū)”可知,由沿海到內陸,由間接到直接;根據(jù)“18世紀后期,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qū)已經通過海洋貿易確立聯(lián)系”“澳大利亞本迪戈金礦出現(xiàn)了1500名華人礦工,隨后部分有經驗的華人礦工被帶到新西蘭”可知,由海上貿易(商業(yè))到工礦業(yè);根據(jù)“華人也憑資本而非勞動力開發(fā)內陸資源”可知,由勞動力輸出到資本投入(由勞動密集到資本密集);根據(jù)“廣州人周詳移民至新西蘭,他利用當?shù)卦忌掷镩L的毛木耳,創(chuàng)立了新西蘭木耳產業(y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創(chuàng)業(yè)。

(3)啟示:綜合以上材料和相關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從原因、過程和影響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國人兩次南向移民給政府施政帶來的啟示主要有,應注重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適時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在開發(fā)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承認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民族融合或文化交流,避免種族主義。【解析】(1)原因:北方自然災害頻發(fā);北方戰(zhàn)亂不斷(社會動蕩);南方相對安定:南方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南方較易獲得土地;南方部分地區(qū)政府控制力較弱。

影響:傳播了北方先進的技術;為南方帶來了大量勞動力;推動了江南的開發(fā);傳承了中原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2)特點:由沿海到內陸;由間接到直接;由海上貿易(商業(yè))到工礦業(yè);由勞動力輸出到資本投入(由勞動密集到資本密集);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創(chuàng)業(yè)。

(3)啟示:從原因看,要注重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從過程看,要適時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在開發(fā)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從影響看,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承認文化的多樣性;要促進民族融合或文化交流,避免種族主義。13、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jù)材料一中“中醫(yī)海外傳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潮到兩漢”可知;歷史悠久;根據(jù)“興盛于隋唐時期,并在宋金元時期長足發(fā)展;取得繁榮局面”可知,具有階段性;根據(jù)“明清時期,中醫(yī)的海外傳播持續(xù)發(fā)展但開始走下坡路”“(近代)中醫(yī)的海外傳播則進一步趁于沉寂”可知,與中國國際地位和外交政策等相關;根據(jù)“中醫(yī)相繼傳入了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國家,并經阿拉伯人將中草藥傳至亞歐非地區(qū)”可知,以亞洲國家為主,范圍廣泛,阿拉伯人起到重要作用。

(2)原因:根據(jù)材料二中“十九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西方醫(yī)學大量傳到我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向西方學習思潮的興起;根據(jù)“一部分中醫(yī)試圖用改良的方法,溝通中西醫(yī)學”等信息可知,洋務運動和中體西用的推動;根據(jù)“力圖用西說印證中醫(yī),證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學傳播和維新變法運動推動。

(3)影響:根據(jù)材料三中“中醫(yī)已被日韓等東亞國家收歸到各自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之內”可知,促進相關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根據(jù)“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中醫(yī)的群眾基礎深厚”可知,促進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世界醫(yī)學的發(fā)展;根據(jù)“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病的療和價位上具有西醫(yī)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根據(jù)“許多東歐國家也設立了中醫(yī)醫(yī)院與中醫(yī)診療中心”可知,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推動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窘馕觥浚?)特點:歷史悠久;具有階段性;與中國國際地位和外交政策相關;以亞洲為主,范圍廣泛,阿拉伯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原因:鴉片戰(zhàn)爭后向西方學習的思潮興起;洋務運動和中體西用的推動;西學傳播和維新變法運動推動。

(3)影響:促進相關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醫(yī)學的發(fā)展;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推動文明交流與進步。14、略

【分析】【詳解】

(1)變化:由材料“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視為應該被征服的對象”“維護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賜的原因”,可分析得出從征服荒野到保護荒野;由材料“壯美的荒野景觀”“荒野已被當作美國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礎”,可分析得出從將荒野視為文明的對立面之一,到將荒野視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原因:由材料“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上半葉”,結合所學,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工業(yè)化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加??;由材料“維護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賜的原因”,可得出美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國家職能的完善;由材料“在浪漫主義;民族主義因素的影響下”,可得出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興起;由材料“荒野已被當作美國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礎”,可得出歐洲學術思想和美利堅民族主義情緒的刺激。

(2)共同之處:由材料“一為風景之保存;一為風景之啟發(fā)”“以資國民之教化上及學術上之臂助”,可得出都注重“國家公園”保護和教化的雙重功能;由材料“親往游覽;體驗美國的荒野景觀”“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獵并學術上之種種”,可得出都認為“國家公園”應向公眾開放;由材料“美國知識精英對荒野景觀精神文化價值的塑造”“設計委員會的陳植先生等起草”,可得出都由國內知識精英倡導和發(fā)起。簡評:由材料“中國獨立的國家公園實踐,始于1929年”,可得出拉開了中國獨立建設國家公園的序幕;由材料“1930年,該計劃由設計委員會的陳植先生等起草的《國立太湖公園計劃書》公開發(fā)表”,可得出形成了較為科學、完善的國家公園建設思想;由材料“提出國家與地方‘合作辦理’的國家公園建設與經營模式”,可得出提出了新的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經營模式;對后世而言,中華民國時期的國家公園建設必然為新中國的國家公園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提供了借鑒;由材料“中國獨立的國家公園實踐,始于1929年”“此后由于經費等問題,太湖國立公園‘從緩建設’”,可得出國家公園建設起步晚且歷經波折,難以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

(3)本題設問開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tài)文明建設、發(fā)揮國家公園功能、經濟發(fā)展與人居環(huán)境的關系和民族文化因素等角度作答。【解析】(1)變化:從征服荒野到保護荒野;從將荒野視為文明的對立面之一,到將荒野視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歷史背景:工業(yè)化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加??;美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國家職能的完善;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興起;歐洲學術思想和美利堅民族主義情緒的刺激。

(2)共通之處:都注重“國家公園”保護和教化的雙重功能;都認為“國家公園”應向公眾開放;都由國內知識精英倡導和發(fā)起。簡評:拉開了中國獨立建設國家公園的序幕;形成了較為科學、完善的國家公園建設思想;提出了新的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經營模式;為新中國的國家公園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提供了借鑒;國家公園建設起步晚且歷經波折,難以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

(3)啟示:國家公園建設應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將國家公園建設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注重發(fā)揮國家公園的科學和教育功能;統(tǒng)籌經濟發(fā)展和人居生活環(huán)境改善的關系;充分挖掘并彰顯國家公園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因素。15、略

【分析】【詳解】

(1)現(xiàn)象:根據(jù)材料“紙由中國俘虜傳到撒麻耳干(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食將領)吉雅德·本·薩利赫擒獲了這些戰(zhàn)俘;其中有紙匠,這些手工業(yè)從此發(fā)展起來”,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影響:結合所學,造紙術的傳播,對教育;政治及商業(yè)等活動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推動了相關各國的社會進步。

(2)根據(jù)材料“摩揭它;本中天竺屬國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獻波羅樹;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可得出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根據(jù)材料“目前有1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簽訂了198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國還與44個國家建立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7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以推進與有關國家貿易投資的發(fā)展”,可得出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切合作。

(3)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信息,唐代對外交往的頻繁和當代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重要原因是國家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表明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是對外友好交往的基礎;“一帶一路”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是因為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fā)展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fā)展平臺,表明適合時代與實際的開放政策是重要條件;唐代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我國也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表明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共同發(fā)展?!窘馕觥?1)現(xiàn)象:材料一反映了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影響:中國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推動了相關各國的社會進步。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切合作。

(3)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是對外友好交往的基礎;適合時代與實際的開放政策是重要條件;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共同發(fā)展。16、略

【分析】【詳解】

(1)現(xiàn)象:根據(jù)材料“紙由中國俘虜傳到撒麻耳干(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食將領)吉雅德·本·薩利赫擒獲了這些戰(zhàn)俘;其中有紙匠,這些手工業(yè)從此發(fā)展起來”,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影響:結合所學,造紙術的傳播,對教育;政治及商業(yè)等活動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推動了相關各國的社會進步。

(2)根據(jù)材料“摩揭它;本中天竺屬國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獻波羅樹;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可得出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根據(jù)材料“目前有1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簽訂了198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國還與44個國家建立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7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以推進與有關國家貿易投資的發(fā)展”,可得出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切合作。

(3)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信息,唐代對外交往的頻繁和當代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重要原因是國家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表明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是對外友好交往的基礎;“一帶一路”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是因為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fā)展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fā)展平臺,表明適合時代與實際的開放政策是重要條件;唐代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我國也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表明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共同發(fā)展。【解析】(1)現(xiàn)象:材料一反映了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影響:中國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推動了相關各國的社會進步。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切合作。

(3)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是對外友好交往的基礎;適合時代與實際的開放政策是重要條件;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共同發(fā)展。四、論述題(共4題,共40分)17、略

【分析】【詳解】

解讀:根據(jù)題目要求,首先明確解讀角度為“國家認同”,然后立足這一角度,閱讀材料,按照時間順序將材料分為先秦、魏晉、唐代、宋元、明和清共六個層次,并逐層提取信息,隨后結合所學知識,對相關信息逐一展開解讀,如根據(jù)材料的前兩句話,可得出信息“中國古代從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對之前帝王祭祀的行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隨后解釋這一現(xiàn)象,指出其說明中國很早就有對祖先認同、國家歷史認同的觀念;對“北魏時,皇帝不僅祭祀傳說時代的帝王,還祭祀周朝政治人物”這一信息的解讀應為,這表明北魏皇帝對“三皇五帝”的祖先認同和對國家歷史的認同;接下來一層的信息是“唐朝雖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廟,但祭祀活動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舉行,宋元的祭祀活動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可解讀為這表明唐、宋、元繼承了帝王祭祀活動,也形成了對祖先和國家歷史的認同;從材料對明朝情況的介紹,可得出信息“明朝時,中國古代都城帝王廟真正出現(xiàn)了,祭祀活動在此舉行,祭祀的人物不僅有先代圣君,還有主要王朝的開國君主以及各族名臣”,進而說明這體現(xiàn)了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認同;根據(jù)材料對清代國家認同的介紹,可得出信息“清朝沿襲并發(fā)展了北京城歷代帝王廟,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幾乎所有王朝與絕大多數(shù)帝王”,隨后說明這一信息反映出當時祭祀內容更加完善,歷代帝王廟真正成為國家的廟,成為國家歷史的一種象征;最后綜合以上各條信息,進行整體解讀,并總結規(guī)律,升華認識,說明從先秦到明清的這種帝王祭祀實際上是對共同祖先、共同國家歷史的祭祀,帝王祭祀、帝王廟的發(fā)展過程也是國家認同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正是因為這種國家認同,中華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綿延至今;整個解題過程注意提取信息充分,總結、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窘馕觥渴纠褐袊糯鷱南惹貢r期就已經有對之前“帝王”祭祀的行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這表明中國很早就有對祖先認同;國家歷史認同的觀念。內容+解釋北魏時,皇帝不僅祭祀傳說時代的“帝王”,還祭祀周朝政治人物,這表明了北魏皇帝對“三皇五帝”的祖先認同和對國家歷史的認同。唐朝雖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廟,但祭祀活動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舉行,宋元的祭祀活動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這表明唐、宋、元繼承了帝王祭祀活動,也形成了對祖先和國家歷史的認同。

明朝時;中國古代都城帝王廟真正出現(xiàn)了,祭祀活動在此舉行,祭祀的人物不僅有先代“圣君”,還有主要王朝的開國君主以及各族名臣,這體現(xiàn)了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認同。

清朝沿襲并發(fā)展了北京城歷代帝王廟;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幾乎所有王朝與絕大多數(shù)帝王,祭祀內容更加完善,歷代帝王廟真正成為國家的廟,成為國家歷史的一種象征。

從先秦到明清的這種帝王祭祀實際上是對共同祖先、共同國家歷史的祭祀。帝王祭祀、帝王廟的發(fā)展過程也是國家認同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正是因為這種國家認同,中華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綿延至今。18、略

【分析】【詳解】

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筷子的演變過程,可從飲食習慣的角度提煉主題并進行說明??傻贸稣擃}:筷子反映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根據(jù)“北方以蒸煮小米為主食:南方以大米為主食?!薄吧鬃訛橹饕途?,筷子被用于從羹湯中夾取蔬菜:在南方,筷子也用于夫取米飯?!笨傻贸鰬?zhàn)國以來,在以蒸煮小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下,筷子和取用主食的勺子相搭配,承擔了從羹湯中取食蔬菜的輔助餐具功能;根據(jù)“水稻種植推廣、炒菜普及、合食制出現(xiàn)、元代涮羊肉流行。”“筷子漸成主要餐具,到明代常成為唯一餐具?!笨傻贸鎏扑我越担S著粉食面食的普及、水稻種植的推廣和炒菜的流行,筷子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餐具。最后總結得出筷子用途的演變反映了中國人飲食習慣的變遷?!窘馕觥渴纠唬赫擃}:筷子反映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闡述:筷子產生于中國古人喜吃熟食和熱食的飲食習慣;在食物加工過程中充當烹飪工具;戰(zhàn)國以來,在以蒸煮小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下,筷子和取用主食的勺子相搭配,承擔了從羹湯中取食蔬菜的輔助餐具功能;唐宋以降,隨著粉食面食的普及;水稻種植的推廣和炒菜的流行,筷子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餐具。

綜上;筷子用途的演變反映了中國人飲食習慣的變遷。

示例二:論題:筷子推動中國文化圈的發(fā)展。

闡述:隋唐以來;筷子在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廣泛傳播到中國邊疆的同時,也傳播到了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筷子文化圈”,其形成的時間和影響范圍同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圈基本一致。明清以來,筷子取食已經成為與手指取食、刀叉取食并存的世界三大飲食習慣之一,彰顯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成為中國文化圈的重要物質載體。

綜上;筷子文化圈形成和發(fā)展的歷程,反映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歷程,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中國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示例三:論題:筷子推動了民族交融。

闡述:漢唐以來,筷子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擴展到蒙古草原、西北和東北邊疆,反映了中原飲食文化向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擴展;元代涮羊肉這一飲食習慣在內地的廣泛流行,促進了筷子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反映了少數(shù)民族對中華飲食文化的貢獻。綜上,中華民族的各族群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了筷子這一獨特的飲食文化現(xiàn)象,筷子在全國的普及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成果。19、略

【分析】【詳解】

闡釋:根據(jù)材料信息“利瑪竇規(guī)矩”和所學知識可知,關于“利瑪竇規(guī)矩”的形成首先闡釋它形成的背景即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三件大事,繼而答出這三件大事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的影響,最后答出對中國的影響,同時指出宗教改革的影響,利瑪竇傳教的目的,傳教的特點,對利瑪竇傳教的評價,即“在耶穌會傳數(shù)過程中形成的“利瑪竇規(guī)矩”,既是歐洲海外擴張、宗教改革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產物,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窘馕觥筷U釋: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是標志近代歐洲歷史開端的三大歷史事件,彼此聯(lián)系、相互影響,同時也標志著歐洲開始領先于世界、進人對外殖民和擴張的歷史階段。

在全球化進程開始這一歷史背景下,中國與逐步幅起的歐洲開始有了更密切的聯(lián)系?西學東漸就是這一聯(lián)系的表現(xiàn)。

天主教會面對新教“挑戰(zhàn)”,力圖通過自身的改革達到復興的目的從而組建了耶穌會,積極進行海外傳敏活動,試圖將天主教改革的成果推廣?!袄敻]規(guī)矩”是傳教士基于中西文化差異、中國政教關系及儒家文化特點等考慮,力圖在中國發(fā)展基督徒的必然選擇;是面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不得不做出的適應和調整。總之,在耶穌會傳數(shù)過程中形成的“利瑪竇規(guī)矩”,既是歐洲海外擴張、宗教改革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產物,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20、略

【分析】【詳解】

根據(jù)問題要求涵蓋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得出層次1:簡單羅列材料中的顯性信息,來進行主題設計的合理解釋;層次2:從單一角度進行主題設計,并從知識層面和認識層面做出合理解釋;問題要求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還要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和思考深度,可得出層次3:從多個角度綜合進行主題設計,并從知識層面和認識層面做出合理解釋。本題要求基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一本英文書的要素”設計一個主題,所以主題應圍繞材料中所給的英文書展開。

【示例1】主題:由表格的出處可得出主題:一本英文書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縮影。

理由:可以結合材料信息“書籍不僅是人類思想文化傳承和傳播的載體”可得出書籍是人類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根據(jù)材料“書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濃厚印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一本現(xiàn)代的英文書。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紙張、頁碼、印刷?!笨傻贸鲆槐居⑽臅婕暗降囊赜杏⑽奈淖?、紙張、頁碼、印刷,均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成果。結合表格中關于英文文字、紙張、頁碼、印刷這四大要素的大致傳播路線,進行說明。比如從古埃及象形文字開始,歷經腓尼基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的發(fā)展,公元7世紀左右形成現(xiàn)在通用的英文字母。造紙術由古代中國發(fā)明,經阿拉伯人傳入西歐大陸后不斷發(fā)展、成熟。頁碼使用的數(shù)字從古代印度數(shù)字發(fā)展而來,歷經阿拉伯人、西班牙人傳播,在13世紀成為相對固定的頁碼符號。中國的印刷術一路向西傳播,到15世紀西歐的印刷術成熟。最后與論題相呼應,可以陳述為一本英文書的各基本要素發(fā)展的過程,體現(xiàn)了世界各區(qū)域文明的多元性、共存性。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