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四
研究臨床
相關心理問題
1.能說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以及臨床其他各科病人的基本心理特征。
2.簡述軀體疾病與心理疾病之間的相關性。
3.了解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以及臨床其他各科病人心理問題發(fā)生發(fā)展
過程及特點。能力目標
1.能結合專業(yè)特點,熟練辨別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及其他臨床各科病
人心理問題的特點。
2.具備對內、外、婦、兒及臨床其他各科病人典型心理問題的心理社會干
預能力。
1.具有嚴謹、科學、規(guī)范的態(tài)度,分析不同疾病病人心理問題。
2.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yè)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臨床職業(yè)素養(yǎng)。學
習
目
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
張景岳在《類經》中指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tǒng)魂魄,怒動于心則肝應,恐動于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敝赋隽诵模瓷瘢┱{節(jié)臟腑的生理功能,而情志過敏可損傷心神,導致其他臟腑功能的異常,這與西醫(yī)所說的劇烈或持續(xù)心理應激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體液等促進心身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相一致。
思政先導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疾病本身,近年來大量研究不斷探索心理因素與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雙心醫(yī)學,不論是病名的提出,還是治療的思路,都真正體現了疾病診治過程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臨床治療中達到身心同治的治療目標。任務一
研究內科疾病中的心理問題案例分析
病人,女,16歲,1年前因全身浮腫、乏力1月余到醫(yī)院就醫(yī),經化驗檢查發(fā)現病人T3、T4低于正常值范圍,TSH高于正常值范圍。故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低下,給于甲狀腺素片替代治療。治療1月后,癥狀基本消失。一年后,病人突然出現煩躁、興奮、易激惹,自訴自己有能力,自己腦子特別好使,能當一個出色的作家……。故而被家人強制帶入精神科就診。病人診斷:情感性精神障礙雙相型。
該病人發(fā)生了什么,該如何進行心理社會干預。一、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問題二、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心理問題三、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問題四、內分泌及代謝疾病中的心理
問題五、內窺鏡檢查中的心理問題目錄一、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問題
目前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問題在臨床上非常常見,最新資料表明,心血管病門診病人中發(fā)生率15%-30%,住院病人中發(fā)生率更高,尤其是在因心臟急癥住院的病人中,共病心理問題者高達60%-75%。
對于這一類病人,單純依賴相應手段治療心血管疾病很難奏效,需要臨床醫(yī)生能夠及時準確識別,并進行心理方面的干預。(一)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心理問題
1.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特征(1)好勝易怒:典型的A型行為模式(2)抑郁情緒:抑郁障礙病人冠心病的發(fā)生率是正常人的2-3倍。(3)用不良行為掩飾焦慮: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過度飲食與肥胖等。(一)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心理問題
2.冠心病的心理社會干預
(1)病人教育(2)危險行為的矯正:
矯正A型行為中憤怒和敵意為主的“AIAI”反應,一般釆用綜合方法:松弛訓練、改變自己的期望、進行時間管理指導和人際交往訓練等。(3)改變不良生活方式(4)焦慮抑郁的治療:
抗抑郁藥首選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二)心肌梗塞的心理問題
1.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特征
(1)抑郁和焦慮:抑郁和焦慮被認為是MI的兩個相伴而生的心理反應,也是心血管病二級預防關注的重要因素。
(2)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二)心肌梗塞的心理問題2.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音樂療法:
音樂能讓人放松,從而產生愉悅心情,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病人生理機能,還能有效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2)認知療法:糾正A型行為(3)家庭社會支持(三)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的心理問題
1.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的心理特征(1)輕視心理(2)焦慮抑郁(3)內向投射心理(4)外向投射心理
(5)認知變化:表現為血管性認知損害。(三)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的心理問題2.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松弛訓練松弛訓練(relaxationtraining)是治療高血壓較常用的基礎治療。(2)運動療法如快走、跑步、騎自行車、游泳、滑雪等。(3)對伴發(fā)的精神障礙進行積極治療對持續(xù)存在焦慮和抑郁的病人,需選擇適當的抗抑郁藥物和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并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改變其不良的行為和認知。(4)改變生活習慣減輕體重、限鹽、戒煙和控制飲酒。二、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心理問題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程長、遷延不愈、病因復雜,嚴重影響病人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同時容易誘發(fā)病人緊張、恐慌、沮喪、自殺等負性情緒和反常行為。與慢性肺疾病本身的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疾病發(fā)展。
(一)過度換氣綜合征的心理問題
過度換氣綜合征(HyperventilationSyndrome,HVS)由于過深過快的呼吸將體內酸性的二氧化碳過度呼出,打亂了血液酸堿平衡,引發(fā)呼吸性堿中毒所引發(fā)的一種綜合征。情緒因素是呼吸頻率異常的主要原因。多由精神刺激、情緒激動、過度勞累和應激等因素誘發(fā),這類病人多有焦慮及癔病性格傾向。(一)過度換氣綜合征的心理問題
過度換氣綜合征的心理社會干預:(1)心理疏導(2)暗示療法:
①穩(wěn)定陪護人員的情緒,不要在病人面前談論該病如何如何嚴重等內容,勿流露出緊張、焦慮情緒等。
②癥狀嚴重者,可用硬紙片圍成喇叭狀罩在病人的口鼻處,讓呼出的CO2重新吸入體內,以改善堿中毒癥狀。
③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如安定肌注,并告誡病人為特效藥,暗示其藥物的效果。(二)支氣管哮喘的心理問題1.哮喘病人的心理特征:
(1)過分緊張、憂慮、敏感,常有瀕死感,并出現心悸、多汗、震顫等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
(2)逐漸對疾病喪失信心,產生抑郁悲觀情緒,社會功能下降,甚至出現自殺觀念。
(3)依賴心理。(二)支氣管哮喘的心理問題2.哮喘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心理干預(2)行為治療采用松弛療法、認知療法、生物反饋、系統(tǒng)脫敏等方法,改善哮喘狀態(tài)。(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理問題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心理特征:
抑郁情緒:COPD病人普遍存在焦慮、抑郁情緒,自理能力低及營養(yǎng)風險高的COPD病人更易發(fā)生焦慮、抑郁。焦慮情緒(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理問題
2.慢阻肺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心理療法
英國健康管理協(xié)會指南推薦采用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不良行為、情感狀況,消除悲觀、自卑等負面情緒,使其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2)肺康復包括合理氧療、有效咳嗽、氣道廓清、運動訓練、呼吸操訓練等方法。三、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問題1.消化道疾病病人的心理特征:
自卑情緒
焦慮心理
多疑心理
悲觀抑郁心理
孤獨、被遺棄心理三、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問題
2.消化道疾病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1)心理疏導
(2)飲食干預
飲食方面需要尤為注意,不吃過熱、過冷、過糙或帶有刺激性的食物;少量多餐,不可暴飲暴食;控制進食速度,不可狼吞虎咽。
(3)認知干預
加強病人疾病知識宣教,如疾病治療方法、主要癥狀、病因、預后情況、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等,使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消除病人的認識誤區(qū)。四、內分泌及代謝疾病中的心理問題(一)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的心理問題1.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的心理特征
表現為緊張、易激動、情緒易變;盡管體力上感到疲勞,但仍想去干點事情;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有近事記憶損害。
嚴重者可呈現精神癥狀,譫妄、昏迷到至死亡。
少部分病人,特別是老年人患慢性甲亢者,常表現為抑郁、淡漠和厭食。四、內分泌及代謝疾病中的心理問題(一)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的心理問題2.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1)心理疏導(2)形象干預肥胖病人可選擇合體的衣服,甲亢突眼的病人外出時可佩戴有色眼鏡,既保護眼睛又改善形象。(3)積極家庭社會支持(二)甲狀腺功能低下病人的心理問題1.甲狀腺功能低下病人的心理特征
以情感改變多見,其一切心理過程都趨于減退。最先表現為理解遲鈍和近事記憶缺損,以抑郁為主的情感障礙也極常見。認知缺陷時可引起癡呆,有時器質性精神障礙可以發(fā)展到木僵或昏迷,這種從輕到重的器質性精神變化“粘液水腫性癲狂”(Myxedemamadness)。病人常有妄想性猜疑及聽幻覺。(二)甲狀腺功能低下病人的心理問題2.甲狀腺功能低下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心理疏導(2)家庭社會支持適當地與家人、朋友和其他甲減病人溝通交流,是緩解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三)庫欣綜合征病人的心理問題1.庫欣綜合征病人的心理特征
庫欣綜合征的精神改變常先于軀體癥狀而出現,行為癥狀與過量糖皮質激素的來源有關。2.庫欣綜合征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心理干預(2)安全管理(四)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問題
1.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特征:
否認和懷疑
憤怒和失望
焦慮恐懼
自責心理
厭世和自殺心理(四)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問題
2.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健康教育(2)改變生活方式:
堅持藥物、運動、飲食、心理、教育的“五架馬車”的綜合治療。(3)心理治療和精神藥物治療:主要采用支持性和解釋性心理治療,讓病人正確認識糖尿病,并進行自我情緒控制訓練,學會應對生活事件。此外,適當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對糖尿病病人伴發(fā)抑郁是有效的,并可能促進血糖的控制。五、內窺鏡檢查中的心理問題1.內窺鏡檢查病人的心理特征(1)悲觀心理(2)恐懼心理(3)敏感(4)多疑心理(5)無助心理五、內窺鏡檢查中的心理問題2.內窺鏡檢查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1)認知干預
(2)行為干預指導病人進行呼吸訓練、肌肉放松訓練,讓病人先放松,以減輕檢查恐懼、緊張感。
(3)支持干預建立醫(yī)患信任感,增強檢查配合度。
(4)情緒干預任務二
研究外科領域中的心理問題案例分析
張某,女性,82歲,因“腹痛1d就診,診斷“消化道穿孔”,當日于急診行“腹腔鏡探查、開腹回腸部分切除術”,術后入急診綜合監(jiān)護病房??寡籽a液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術后第2天,病人表現神志淡漠,常呻吟。幾乎不回答提問,對醫(yī)護人員、其他病友均不理睬,和家屬視頻交流時也很少回應或說話,獨處時沉默,常持續(xù)咬牙、維持側身抓握護欄的怪異姿勢,出汗多;夜間仍維持上述姿勢動作,可間斷睡眠2-3h;精神檢查:對答切題,定向、注意維持欠佳,未引出幻視、妄想等感知覺異常及思維內容的異常,對診療難以配合,既往無明確精神心理障礙病史。
請問,該病人發(fā)生了什么?該如何進行心理社會干預?一、手術病人的心理問題二、心臟外科手術病人的心理問題三、整形外科中的心理問題四、透析及腎移植病人的心理問題目錄一、手術病人的心理問題(一)手術病人的心理特征1.手術前病人的心理特征
最常見的術前心理反應是情緒焦慮,主要表現為對手術的擔心和恐懼,并伴有相應的軀體癥狀,心慌、手抖、出汗、坐立不安、食欲減退、睡眠障礙等。2.手術后病人的心理特征術后病人會感到痛苦難熬、躁動,產生沮喪、失望、失助等悲觀情緒;部分生理功能喪失或體貌嚴重改變的病人,往往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心理反應,接納和自我認同障礙,表現悲觀失望、喪失生活興趣,甚至發(fā)生自傷自殺行為。一、手術病人的心理問題(二)手術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術前指導2.術后指導二、心臟外科手術病人的心理問題(一)心臟直視手術病人的心理特征
這類病人可以分為四型,分別為適應型、共生型、否認焦慮型和抑郁型。(二)冠狀動脈架橋術病人的心理特征病人有心臟病,心電圖、心臟超聲顯示輕度異常,常常精神壓力很重,感覺自己患有不治之癥,惶惶不可終日。(三)植入起搏器病人的心理特征植入的起搏器可以作為應激源而引起病人產生內分泌及心理反應。二、心臟外科手術病人的心理問題(四)心臟外科手術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1.術前指導2.術后指導術后病人因機械通氣等因素,自我表達受限,交流困難,故要對病人的面部表情和神態(tài)等進行仔細觀察,了解需求。3.環(huán)境護理確保病人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能夠安靜、舒適,并對室內溫度、濕度、光線以及空氣質量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控制。
4.心理支持三、整形外科中的心理問題(一)整形外科受術者的心理社會因素
美容整形是通過修復、再造等方式,以恢復或改善受術者組織器官功能及外貌。受術者求醫(yī)動機主要有以下幾種:
1.缺陷障礙2.合理崇美3.偶像崇拜4.情感受挫三、整形外科中的心理問題(二)整形外科受術者的心理特征
無論因何種動機接受美容整形手術,受術者的心理問題都貫穿于手術過程的始終,其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為以下4種:
1.自卑心理2.恐懼心理3.矛盾心理4.滿意或失望心理三、整形外科中的心理問題(三)面部畸形的心理特征
面部變形引起的精神反應是多樣的,常因年齡、性別、變形程度而異。常見的是自尊心受損,文學中應用的“自慚形穢”就包含著這層意思。(四)手的外觀的心理特征
在先天性手畸形的研究中發(fā)現,青少年期由于畸形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是驚人的多,這種不良反應甚至影響到手的使用和對治療的反應。三、整形外科中的心理問題(五)整形外科手術心理社會干預
1.術前指導2.心理支持3.糾正錯誤認知了解病人心理預期,介紹目前手術所能達到的效果,對于期望值過高的受術者,勸導其正視無法根本改變的基本生理條件如高矮、肥胖、皮膚黑白等,客觀看待手術效果。4.自我放松訓練如多次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等,避免因心理過度緊張而影響手術效果。四、透析及腎移植病人的心理問題(一)透析病人的心理問題1.透析病人的心理特征(1)心理表現:①矛盾心理②人格解體③抑郁(2)心理適應過程病人對透析的適應過程是逐漸的。Kimpell將其歸為四期:第一期(中毒期)病人處于嚴重中毒狀態(tài)第二期(蜜月期)見于第一次透析開始后的1-3周內第三期(平衡期)第四期(適應期)大約發(fā)生于透析后3-6個月四、透析及腎移植病人的心理問題(一)透析病人的心理問題2.透析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家庭支持四、透析及腎移植病人的心理問題(二)腎移植病人的心理問題1.腎移植病人的心理特征
腎移植病人的不良心理反應率約為1/3,主要是焦慮與抑郁,嚴重的也可出現自殺。2.腎移植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健康教育(2)心理支持如正念減壓法。(3)家庭社會支持(4)行為放松訓練任務三
掌握婦產科領域中的心理問題
潘某,女,28歲,自2021年懷孕之后,情緒一直不穩(wěn)定,孩子出生后,潘某的情況并沒有好轉。兒子2個月大,潘某因奶水不夠,兒子需要購買奶粉,擔心錢不夠用、兒子吃奶粉會變傻等問題,為了讓兒子早日解脫,潘某在家中將兒子掐死,后其向公安機關投案。
潘某發(fā)生了什么,該如何進行心理社會干預。案例分析一、與月經有關的心理問題二、妊娠的心理問題三、分娩的心理問題四、分娩后的心理問題五、婦產科手術中的心理問題目錄一、與月經有關的心理問題(一)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在月經前4-5天期間,有時可延長到月經來,如情緒易激惹、易變、神經質、不安、抑郁、疲勞。(二)心因性閉經主要與心理病理及心理應激有關。(三)絕經期
表現為焦慮、緊張、情緒易波動、易激惹、抑郁、失眠、性欲減退或過盛,還可伴隨各種軀體癥狀與體征。(四)異常月經
表現為較重的神經質或明顯的精神障礙。一、與月經有關的心理問題(五)月經心理問題的心理社會干預1.心理療法:
2.家庭社會支持生物反饋療法認知療法
轉移控制法二、妊娠的心理問題(一)妊娠各期的心理問題1.妊娠各期的心理社會因素
根據內分泌活動狀態(tài),將妊娠劃為三個時期:(1)不可耐受期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初產婦尤甚。
(2)適應期此時已在身、心兩方面都對妊娠產生適應,情緒轉為穩(wěn)定。
(3)過度負荷期對分娩的恐懼、不安、因行動不便而產生的心理沖突;情緒不穩(wěn)定,精神易受壓抑。二、妊娠的心理問題(一)妊娠各期的心理問題2.妊娠各期的心理社會干預(1)健康教育(2)心理支持(3)家庭社會支持二、妊娠的心理問題(二)未婚先孕者的心理問題1.未婚先孕者的心理特征
未婚先孕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現行法制不符,故未婚先孕者不論在家庭、社會中都難以取得充分支持。在計劃生育手術中常表現出極強烈的克制,并易由外因(醫(yī)務人員的作風及態(tài)度等)而致心理障礙。二、妊娠的心理問題(二)未婚先孕者的心理問題2.未婚先孕者的心理社會干預(1)心理支持
(2)健康教育:“ABC性教育活動”(A:避免婚前性行為;B:對配偶或一個性伴侶保持忠貞、不搞性亂;C:正確使用安全套)
(3)家庭社會支持
三、分娩的心理問題(一)分娩過程的心理特征
1.分娩的心理應激與焦慮
分娩過程對母子都是重大的心身應激。母體對應激的反應主要是恐懼與焦慮,這些又可影響分娩過程。2.母體焦慮與胎兒死亡
孕婦心理應激可經交感神經中介,影響子宮血液供應而影響胎兒的供氧。三、分娩的心理問題(二)分娩的心理社會干預
1.健康教育2.家庭的支持3.社會政策支持向病人科普國家生育支持政策,生育津貼、醫(yī)保等補助政策,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4.心理支持四、分娩后的心理問題(一)母-嬰聯結
母-嬰聯結(mother-infantbinding)是指母嬰之間建立一種密切而持久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在一種與嬰兒接觸的希望和為嬰兒的需要提供幫助的愿望中發(fā)展起來的行為表現。包括摟孩子睡,擁抱緊貼、接吻、說話、哼曲子以及為了注視孩子的眼睛而對著臉看等。
虐待或忽視兒童是缺乏聯結的極端表現。不太明顯的接觸障礙可導致發(fā)育遲滯、行為障礙及親子關系不良。四、分娩后的心理問題(一)母-嬰聯結
母嬰聯結障礙因素:
(1)非婚孕;
(2)年輕(<20歲)母親;
(3)曾有過流產的母親、長期不孕者、生育畸胎兒以及高齡初產婦;
(4)父親態(tài)度;
另外,遺傳及文化因素、母親童年時所受的照顧、過去孕產的經驗、本次妊娠過程等均可左右母-嬰關系。四、分娩后的心理問題(二)產褥期的心理社會因素
產褥期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高,約占產婦的1-4‰;精神障礙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產后頭1-2個月期間(至少為妊娠期的4倍以上)。產褥期精神障礙最為常見的是:產后抑郁癥。四、分娩后的心理問題(三)分娩后的心理社會干預
1.心理支持2.家庭社會支持3.健康教育五、婦產科手術中的心理問題(一)計劃生育手術中的心理問題
有些表現為怕痛、怕后遺癥、怕中性化、男性化或女性化、怕性功能障礙、怕永遠不能生育、怕醫(yī)生技術不高等。部分為癔癥,有的引起軀體病變,也有心因性的下肢癱瘓。五、婦產科手術中的心理問題(二)子宮切除術圍手術期的心理問題
子宮切除病人術前表現最突出的心理應激為焦慮,這是一種有預期威脅的情緒反應。
臨床觀察以擇期手術居多。(三)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的心理問題
表現為焦慮緊張情緒。五、婦產科手術中的心理問題(四)婦產科手術的心理社會干預
1.心理支持
2.家庭社會支持
3.嚴格保護性醫(yī)療制度任務四
掌握兒科臨床中的心理問題案例分析
患兒,女,5歲3個月,患兒自幼起尿床,每周7晚,每晚2次,夜間飲水量多時,尿床次數相應增多,常發(fā)生于凌晨12點30分至3點30分之間,每次遺尿量100-300ml左右,每晚遺尿量100-400ml左右,尿床后仍沉睡不能醒來。
該患兒夜間尿床正常嗎,該如何進行心理社會干預。一、兒童病人的心理問題二、兒童住院病人的心理問題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住院
期間家屬的心理問題目錄一、兒童病人的心理問題(一)嬰兒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從出生到1歲,主要的心理特點是需要親人,特別是母親陪伴,害怕陌生人,有明顯的皮膚饑餓感,需要摟抱、撫摸。(二)幼兒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從1歲到3歲,主要心理特點是開始探索周圍世界,出現自主心理,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思維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出現自尊,易產生羞愧及自我懷疑,有時會認為疾病是對自己錯誤言行的懲罰,出現緊張不安心理。一、兒童病人的心理問題(三)學齡前期病人的心理特征
從3歲到6歲,主要的心理特點是想象及模仿,能用所有的感官主動探索周圍的一切,出現內疚心理;能用復雜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開始出現良心;能感受到心理威脅,出現執(zhí)拗、固執(zhí)、任性、反抗等心理。(四)學齡前期病人的心理特征
開始出現抽象思維,尊敬權威人士,遵守規(guī)章制度,喜歡群體活動。有自卑及焦慮心理。二、兒童住院病人的心理問題1、兒童住院病人典型心理反應:
分離性焦慮
恐懼不安
反抗
抑郁自卑二、兒童住院病人的心理問題2.兒童住院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1)嬰兒期病人的干預:
盡量減少患兒與父母分離;醫(yī)護人員多與患兒接觸;把喜愛的玩具(汽車模型、芭比娃娃之類)放在其床旁。(2)幼兒期病人的干預:
父母陪伴及照顧患兒;固定護士連續(xù)性的照顧患兒;以患兒能夠理解的語言溝通;了解患兒表達需要的特殊方式;接受患兒的情緒和退化行為;留下患兒心愛的玩具和物品(汽車模型、芭比娃娃之類)。二、兒童住院病人的心理問題2.兒童住院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3)學齡前期病人的干預:
家長參與治療和護理;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及其他患兒,減輕陌生感;通過參與愉快的活動,幫助患兒克服恐懼心理;鼓勵參與自我照顧,以幫助樹立信心。(4)學齡期病人的干預:
鼓勵患兒盡快恢復學習,協(xié)助患兒與同學保持聯系;提供有關疾病及住院的知識,解除患兒疑慮;取得患兒信任;維護患兒的自尊,患兒及家長共同制定治療、學習、生活時間表。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住院期間家屬的心理問題03(進入術后病房
到出院前)急迫、關注、擔憂。02(手術日到離開ICU)看不到手術室和ICU里的情形,信息更加缺失。01(入院到手術日前)信息需要、擔心、無法有序準備。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住院期間家屬的心理問題心理社會干預:
從家屬各個階段最為關心、表達最為迫切的問題入手,幫助其快速了解醫(yī)院環(huán)境、提升與醫(yī)護人員溝通的能力,對患兒行為表現的變化建立合理的認知和應對方式、對手術的風險有可靠的信息來源以及合理的認識。
此外,要根據家屬的個人特點,判斷其個體化的問題以及相關來源,給予積極、合理的應對。任務五
研究臨床其他各科的心理問題案例分析
有一例13歲女孩,在進行白喉預防接種時,護士因喊她未回答而責問道:“怎么回事,你耳朵聾了嗎?”回家后就耳聾了。
這個女孩發(fā)生了什么,該如何進行心理社會干預。一、眼、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心理
問題二、皮膚科病人的心理問題三、口腔科病人的心理問題四、惡性腫瘤病人的心理問題五、臨終病人的心理問題目錄一、眼、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心理問題(一)眼科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干預
原發(fā)性青光眼已被確認為一種心身疾病,也有稱之為心身性青光眼(psychosomaticglaucoma)。該類病人的個性偏于憂慮和內向,對外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另外,急性青光眼的發(fā)作,80%與情緒突然變化有關。
此外,在臨床上也有因生活事件而致邊緣性角膜潰瘍;眼部異物感、眼疲勞等均應考慮是否有心理因素存在。甚至在頻發(fā)麥粒腫的病人也可追索到引起心境不愉快的事件。一、眼、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心理問題(一)眼科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干預眼科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1)心理支持
(2)術前指導
講解疾病治療的方法、目的、必要性以及術中配合要點、注意的事項等。
(3)術后指導做好術后健康宣教,如術眼由于麻藥退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感、體位、飲食、運動、眼罩使用方法等。
(4)家庭社會支持一、眼、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心理問題(二)耳聾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干預耳聾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1)心理支持
(2)溝通交流
(3)環(huán)境干預提供光線良好的病房,主要以白色明亮為宜;提醒家屬避免在病房中大聲喧嘩或吵鬧,避免刺激病人聽覺神經。一、眼、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心理問題(三)心因性發(fā)音障礙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干預心因性發(fā)音障礙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關鍵是消除周圍環(huán)境中的緊張因素和病人本身的病態(tài)心理配合持之以恒的言語矯治。常用的心理療法有:暗示療法、認知療法、催眠療法、松弛療法、支持療法。一、眼、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心理問題(四)咽部異常感覺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干預咽部異常感覺病人的心理社會干預:
詳細傾聽病人的敘述,用中肯的語言講解該疾病的原因、治療及預后等,以消除病人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轉移病人注意力,避免病人注意力過多集中在咽部異常感受上,使病人保持情緒穩(wěn)定,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二、皮膚科病人的心理問題(一)異常的皮膚感覺異常的皮膚感覺包括全身搔癢癥和局部瘙癢癥。(二)異常的皮膚表現1.多汗癥2.蕁麻疹3.遺傳過敏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32122:2025 EN Transaction assurance in E-commerce - Guidance for offering 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 services
- 【正版授權】 ISO 10924-1:2025 EN Road vehicles - Circuit breakers - Part 1: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test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2037-3:2025 EN-FR Passive RF and microwave devices,intermodulation level measurement - Part 3: Measurement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 coaxial connectors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81:2024 EX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8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foot warmers and heating mats
- 建筑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
- 海外護理職業(yè)規(guī)劃
- 2025年學科工作方案
- 2025年幼兒中班教學工作方案
-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三章 電視新聞故事化
- 大班班本課程《管你好玩》
- 妊娠劇吐診斷以及臨床處理專家共識
- [PPT]橋梁工程樁基施工超全解析(41頁 配圖豐富)_ppt
- 第6章工廠布局設計課件
- 叉車定期檢驗研究分析報告
- 雷達生命探測儀培訓-PPT課件
- 光纜和管道的施工規(guī)范標準
- (高清版)建筑工程裂縫防治技術規(guī)程JGJ_T 317-2014
- 陜西沉積釩礦勘查規(guī)范(1)
- 醫(yī)院安全生產大檢查自查記錄文本表
- 卡通風區(qū)三好學生競選演講ppt模板
- CNG卸氣站操作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