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綠色評價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綠色評價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綠色評價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綠色評價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綠色評價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卷(總分80分,時間75分鐘)題號一二總分得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四個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把下列各題選擇的序號填在相應的題號后的括號里)1.研究遠古人類最可靠的證據(jù)是()A.傳說B.文獻C.化石D.影像2.半坡遺址是我國重要的原始農耕村落遺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生活在長江流域B.生產工具僅限于石器C.住著干欄式的房子D.住著半地穴式的房子3.在我國境內,迄今已發(fā)現(xiàn)數(shù)千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東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北方地區(qū)和華南地區(qū)等幾個大的區(qū)域,各地區(qū)的文化遺存各有特點。這可以用來說明()A.階段性B.漸進性C.多元性D.連續(xù)性4.孔子曾經(jīng)編了一部記載當時魯國歷史的史書,名叫《春秋》,而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東周的前期大體相當,所以后人就將東周的前期稱為春秋時期,該時期始于()A.周厲王國人暴動B.周平王東遷洛邑C.齊桓公成為霸主D.韓趙魏三家分晉5.以下說明()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假借字日明00河53正借為征田從竹柄右借為佑A.甲骨文已經(jīng)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B.甲骨文比楷書更加規(guī)范C.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朝開始D.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6.下列成語典故,出自春秋時期的有()①老馬識途②紙上談兵③一鼓作氣④圍魏救趙七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1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根據(jù)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諸侯國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反映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A.戰(zhàn)爭規(guī)模加大B.戰(zhàn)爭逐漸減少C.逐步走向統(tǒng)一D.分封制被廢除8.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種美好社會。墨子的思想中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的主張是()A.“仁”和“禮”B.無為而治C.兼愛、非攻D.實行“仁政”9.“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边@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盎实邸钡姆Q呼最早出現(xiàn)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0.曾有人形容秦朝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jiān)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說明當時秦朝()A.刑罰殘酷B.賦稅沉重C.徭役繁重D.經(jīng)濟遭到破壞11.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A.以農為本B.戒奢從簡C.興修水利D.勤儉治國12.游士本是奔走于諸侯之間,宣揚自己政治主張的特殊階層。但西漢武帝后,游士之游從漢初時政治性很強的社會活動逐步發(fā)展成為結伴交游,欣賞自然景觀的游覽活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階層流動的加速B.黃老之學的興盛C.中央集權的逐步強化D.傳統(tǒng)禮樂制度的瓦解13.東漢初年,劉秀整頓吏治,合并郡縣;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允許北方少數(shù)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社會出現(xiàn)比較安定的局面,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史稱()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D.鹽鐵專賣14.成語典故“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與下列哪一歷史人物密切相關()A.張騫B.班超C.甘英D.衛(wèi)青15.現(xiàn)在在中醫(yī)院,醫(yī)生給病人把脈,用聽診器聽,看病人氣色,問病情,這一系列是由誰開創(chuàng)的()A.神農氏B.張仲景C.扁鵲D.華佗16.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可用于研究三國歷史時期的第一手史料是()七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2頁A.出土的三國吳簡B.司馬遷《史記》`C.電視劇《三國演義》D.譯注本《齊民要術》17.考古學家蘇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蠻人,是牧人,他們帶來的有戰(zhàn)亂,但不只是戰(zhàn)亂,還有北方民族的充滿活力的氣質與氣魄。”作者意在強調()A.文明在陣痛交融中推進B.游牧民族認同中原文化C.游牧民族內遷帶來災難D.胡漢矛盾阻礙社會轉型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選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其中的“南朝”指()A.南北朝B.東晉C.宋、齊、梁、陳D.東魏和西魏19.豹炙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食肉習慣。在炙肉時,將整只動物放在火上燒烤,再分塊分食。南北朝時,食用炙烤肉類現(xiàn)象在南北方社會上層的宴飲中較為普遍。南齊皇帝曾賜給大臣鵝炙和美酒,以示獎勵。說明這一時期()A.民族之間相互交融B.北方人大量遷往南方C.南方社會相對穩(wěn)定D.南北方飲食基本一致20.“強調農業(yè)生產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的是()A.扁鵲B.賈思勰C.祖沖之D.司馬遷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1題8分,第22題8分,第23題12分,第24題12分,共40分。)21.2018年4月18日上午,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代表聚集中原大地,祭拜我們共同的祖先——軒轅。材料一:“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薄?神農氏)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薄栋谆⑼ā凡牧隙?他)“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史記·夏本紀》材料三: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簡⒊讹嫳液霞?1)材料一中的“神農”是誰?(2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他”是誰以及他的重要貢獻。(4分)七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3頁(3)據(jù)材料三分析華夏民族形成的特點。(2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采納管仲的建議,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訓練軍隊,使本國的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大大提高,他也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歷史進入戰(zhàn)國時期,大兼并的殘酷現(xiàn)實導致了諸侯國之間弱肉強食的殘酷競爭格局……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田間縱橫的小路),急(積極)耕戰(zhàn)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漢書·食貨志》(1)材料一中的“他”成為春秋時期霸主的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戰(zhàn)國時“大兼并”是通過戰(zhàn)爭實現(xiàn)的,說出你所知道這一時期一例著名戰(zhàn)役。(2分)(3)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對秦國崛起的作用。(4分)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為了鞏固統(tǒng)一,加強中央集權,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隙颖睗M城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從其形制來看,當時以中山靖王劉勝為代表的王國勢力已經(jīng)非常強大。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shù)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材料三“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戰(zhàn)略構想,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溝通中國與世界。七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4頁材料四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承接古今、連接中外,賦予古老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因為,它既傳承以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古絲綢之路精神,又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21世紀時代潮流,將“中國夢”與“世界夢”進行有機地銜接,具有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慀P英《習近平“一帶一路”構想戰(zhàn)略意義深遠》(1)材料一中體現(xiàn)了怎樣的主張?(2分)(2)材料二反映西漢時期國家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漢武帝采納了誰的什么建議解決這一問題的?這一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依據(jù)材料三及所學知識作答:為了聯(lián)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漢武帝派遣誰出使西域?從此開通了一條絲綢之路,結合所學知識,寫出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4分)(4)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歷史上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作用,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2分)24.中學歷史課程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閱讀讀材料,回答問題:【史料解釋】材料一“為政以德,壁如北辰(北辰:北極星),居其所而眾星拱(圍繞)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薄浴墩撜Z》(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論?概括其治國理念?(4分)【歷史實證】材料二如圖(2)上圖反映了秦滅六國的過程,請認真觀察圖片,根據(jù)圖中的信息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的過程體現(xiàn)了怎樣的特點?秦滅六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依圖及所學知識歸納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4分)【唯物史觀】七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5頁材料三如圖:(3)秦朝為鞏固統(tǒng)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材料三反映的是哪項具體措施?(1分)【時空觀念】【家國情懷】材料四如圖,三國鼎立形勢圖。(4)根據(jù)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從東漢末年的群雄并起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并說明理由。(3分)七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6頁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CDCBABCCD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BBCAACAB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1題8分,第22題8分,第23題12分,第24題12分,共40分。)21.(1)人物:炎帝。(2分)(2)“他”:大禹。重要貢獻:大禹采取疏導的方法治理洪水,最終取得成功。(4分)(3)特點:由各族交錯雜居,在求大同去小異,相互交流、交融的過程中形成的。(2分)22.(1)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訓練軍隊。(2分)(2)著名戰(zhàn)役:長平之戰(zhàn)、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2分,任寫其一)(3)作用:變法使秦國的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4分)23.(1)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學思想封為建正統(tǒng)思想。(2分)(2)問題:諸侯王勢力膨脹,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主父偃推恩令作用: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失,加強了中央集權。(4分)(3)張騫;作用: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4分)(4)感想:①有利于促進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加強中國同周邊國家的經(jīng)濟貿易往來;②有利于區(qū)域融合,促進相關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③有利于帶動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