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莊子游魚之樂所體現(xiàn)的思維,是一種會通萬物的思維,在詩意的心靈中,打通“我”與世界的界限,通世界以為一,這一理論在中國美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魚樂之辯中,莊子以知游魚之樂而發(fā)出會心的感慨,惠子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詰難之,透露出道、名二家的不同思想指向?!白臃囚~,安知魚之樂”,惠子的問難若從理性角度看,是完全合理的:魚的快樂是魚的體驗,人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俺鲇螐娜荨保囚~游動的樣態(tài),并不表示魚有這樣的情緒體驗。莊子與魚別而為二,二者各為孤立的世界,不存在相通的物質因緣。因此,從科學角度看,莊子的論斷不成立;從邏輯上看,莊子的推論也無根據(jù)。游魚之樂這個論題的要點之一,就是“知”,惠子認為,魚之樂不可“知”,但莊子說“我知之濠上也”。這句話是此論辯的關鍵。正像宣穎所解釋的:“我游濠上而樂,則知魚游濠下亦樂也?!闭颉拔摇眮淼竭@河邊,徘徊在河的橋梁上,正因“我”心情的“從容”,在這從容游蕩中,“我”感到無拘束的快樂,所以“我”“覺得”游魚是快樂的,山風是快樂的,白云是快樂的,鳴鳥是快樂的。這是詩意的目光、審美的目光?;葑邮仄涔旅鞫慌c萬物相通之心,而莊子卻致力于鑿通孤立世界之間的界限,是人與物關系的“絕地天通”。他以詩意的眼光,超越“人”的態(tài)度,超越科學、功利的視角,以天心穿透世界。他在橋上看魚,魚在橋下優(yōu)游,在他的感悟中,橋沒有了,水沒有了,“我”沒有了,魚和“我”的界限也沒有了,世界即如一大河流,他和魚都在這河流中優(yōu)游。魚非“我”眼中所見之魚,而是在“我”生命中游蕩的魚,“我”也非故常之“我”,而是“喪我”之“我”。在“遇”而不是“目視”中,二者會通合一。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比绻驹谌伺c天分離的角度看,天是天,物是物,我是我;如果站在詩意的立場看,“我”與世界的界限打破了,“我”和世界融為一體,還歸于世界的大本。我們通常所說的詩意的眼光,就是從生命的角度看世界。莊子所反復強調的“天地與我并生”、“磅礴乎萬物以為一”云云,即是說“人在世界中”,人并不在世界之外。人在世界中,是世界的“在”者,而不是“觀”者。莊子將會通物我的純粹體驗境界稱為“物化”,“化”于物,“我”就是物,沒有了物我之間的界限?!拔锘笔呛汀皩ο蠡毕鄬Φ囊粋€概念,它將人從“對象化”中拯救出來,讓生命自在顯現(xiàn)。濠梁上的快樂,是非“對象化”的境界,這一思想在后世中國美學中得到了豐富。(摘編自朱良志《游魚之樂——會通物我》)材料二:我們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氣,即每個人對旁人旁物處某種境地、有某種知覺、生某種情感時,是憑自己的經(jīng)驗推測出來的。莊子看到絳魚“出游從容”便覺得它樂,也是因為他自己對于“出游從容”的滋味是有經(jīng)驗的。正如我們常說云飛泉躍,但云何嘗能飛?泉何嘗能躍?我們常說山鳴谷應,但山何嘗能鳴?谷何嘗能應?而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把無生氣的東西看成有生氣的東西,把它們看作我們的儕輩,覺得它們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動。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了解外物,這種心理活動通常叫做“移情作用”?!耙魄樽饔谩笔前炎约旱那楦幸频酵馕锷砩先?,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經(jīng)驗有密切關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jīng)驗,而美感經(jīng)驗卻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時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所謂美感經(jīng)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而已。既然美感經(jīng)驗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tài)的往復回流,那我們可以從這個前提中抽出兩個結論來:首先,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蘊深淺和人的性分密切相關,深人所見于物者亦深,淺人所見于物者亦淺。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這個人看來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個人看或以為它含淚凝愁,在另一個人看或以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諦。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因我把自己的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現(xiàn)我所見到的形象。我們可以說,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張而成。欣賞中都含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其次,人不但移情于物,還要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還要不知不覺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經(jīng)驗的直接目的雖不在陶冶性情,而卻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著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濁念。蘇東城詩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不過是美的形象之一種,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摘編自朱光潛《“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知魚之樂”是因為他鑿通人與魚之間的界限,與魚會通合一、融為一體,達到一種純粹的體驗境界。B.在魚樂之辯中,惠子的問難比莊子的論斷更加合理,是因為人與魚別而為二,二者不存在相通的物質因緣。C.“物化”打破了人與物之間的界限,使人與天地、萬物并生為一,讓人擺脫“對象化”對自在生命的束縛。D.欣賞往往含有創(chuàng)造性,即使對同一物象不同人所見也未必相同,因為個人情趣會影響所見之物呈現(xiàn)的形象。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的“游魚之樂”與云飛泉躍、山鳴谷應,都打破了自我與對象的界限,將個人的主觀經(jīng)驗轉移到對象上。B.每個人都會憑自己的主觀經(jīng)驗來“以己度人”、感知外物,所以,每個人感受到的世界必然是完全不同的。C.移情作用與美感經(jīng)驗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一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感受、了解外物,便能產(chǎn)生美感體驗。D.美感經(jīng)驗旨在陶冶性情,人在與物的往復回流過程中,往往能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受到美的意象的浸潤。3.結合材料二內容,下列選項不屬于“移情作用”的一項是(

)A.唐代詩人杜甫目睹了安史之亂時長安城滿目瘡痍的景象后,寫下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B.宋代沈括在高度贊揚王維所畫的“雪中芭蕉”時,提出“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的觀點。C.唐代詩人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滿后,返歸洛陽修心養(yǎng)性,寫下“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guī)煛钡脑娋洹.清代畫家石濤曾描繪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為:“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予脫胎于山川。”4.蘇軾點評文與可的竹畫:“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闭埥Y合兩則材料內容,概括文與可竹畫“無窮出清新”的原因。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冬天的橡樹(節(jié)選)【蘇聯(lián)】尤里·納吉賓雪下了整整一夜,蓋住了從烏瓦羅夫卡通往學校的窄窄的小路。只有循著隱約可辨的足跡才能摸索著前進。女教師穿著一雙鑲毛邊的小套靴,小心翼翼地探著步子,以便一旦陷進雪里,才好立即把腳收回來。女教師住的地方離學校不過一里來路,所以她只把短大衣往肩上一披,頭上匆匆系上塊薄薄的毛頭巾就走出來了。天氣嚴寒,陣陣襲來的冷風,卷起剛剛落在凍實的冰面上的小雪花,紛紛揚在她的身上,弄得她從頭到腳都是雪??墒沁@一切卻使這位剛剛二十四歲的女教師感到快活。一月的早晨,空氣清冷,灑滿陽光。女教師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她滿心愉快地想著生活,想著她自己。離開大學的校門來到這里才剛剛兩年,而她已經(jīng)獲得了能干而有經(jīng)驗的俄語教師的美名,到處都知道她,器重她,尊敬地稱呼她安娜·瓦西里耶夫娜。今天安娜的頭一節(jié)課在五年級甲班。當宣布上課的刺耳鈴聲還沒有響完的時候,安娜已經(jīng)走進了教室。孩子們唰的一聲起立向老師問好。然后便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前幾分鐘教室里還靜不下來,課桌蓋砰砰直響,凳子發(fā)出吱吱扎扎的聲音,還有人大聲地嘆氣,看來是為悠閑自在的時刻即將結束而惋惜。宣布上課的鈴聲響起,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敖裉欤覀兝^續(xù)講詞的分類……”“可以進來嗎?”半掩的門口露出一個小小的身影。他破舊的氈靴上亮晶晶的冰花正在融化,圓圓的臉凍得通紅,眉毛上染了一層白霜?!坝诌t到了,薩烏什金!”像大多數(shù)年輕的女教師一樣,安娜也喜歡表現(xiàn)得嚴厲些??涩F(xiàn)在她說話的語調顯然是在抱怨了。薩烏什金趕緊溜到座位上?!岸悸牰藛??”安娜向全班問道?!奥牰?!”孩子們齊聲回答?!昂?,那么你們來舉例子?!庇袔酌腌姷墓し?,教室里鴉雀無聲。最后,終于有人不甚有把握地說道:“貓……”“對?!卑材日f完就馬上想起去年那個班上的學生舉的頭一個例子也是“貓”。這一下,閘門打開了。“窗戶!桌子!屋子!輪子!……”“拖拉機!椋鳥巢!小釘子!……”“好了,”安娜說,“我看你們都明白了?!贝蠹叶贾缓猛W×俗?。突然,薩烏什金如夢初醒似地從課桌上欠起身來,高聲地喊道“冬天的橡樹!”孩子們哄然大笑起來。“安靜!”安娜用手拍了一下講桌?!岸斓南饦洌 彼_烏什金又重復了一遍,他既不理會同學們的笑聲,也不理會老師的呵斥聲。他舉例時的神情語調不同于別的同學,像是在傾吐內心深處再也按捺不住的幸福的秘密。安娜一點也不明白他這莫名其妙的激動,竭力掩飾住怒氣:“坐下,薩烏什金,這就是你遲到的結果?!饦洹敲~,而‘冬天的’是什么詞,我們還沒學到。下課后請到教員休息室來一趟?!薄白?!”當薩烏什金走進教員休息室時,安娜對他說道。孩子高高興興地坐到軟軟的圈椅上,借著彈簧的勁兒,顛晃了幾下?!罢埬憬忉屢幌?,你為什么總是遲到?我知道你上學只要走十五分鐘的路程,我要找你父母談談?!薄鞍材取ね呶骼镆蚰龋铱芍挥袐寢??!彼_烏什金笑了一下。安娜的臉微微一紅。她想起來了,薩烏什金總是把母親叫成“淋浴室的保姆”。他的母親在水療療養(yǎng)院工作,是個又干又瘦,滿臉倦容的婦女,雙手整天泡在熱水里,變得又白又暄,像布做的一樣。她的丈夫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犧牲了,算上薩烏什金,她一個人拉扯著四個孩子。真的,這位婦女的操心事本來就夠多的了。但是安娜還得見見她。薩烏什金領安娜走一條穿過林子的近路。樅樹上那冰墜雪壓的枝梢在身后合攏,頃刻間他們進入了一個恬靜安謐的魔幻世界。一群群的喜鵲和烏鴉不停地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搖動樹枝,碰落球果?!斑@里剛剛走過一只駝鹿!”薩烏什金指著地上的足跡說道。說起駝鹿,他簡直像是在談論自己的一個什么好朋友似的。接著,他又趕忙說:“不過您甭害怕,駝鹿可老實呢?!币驗樗⒁獾搅伺處煷掖彝断驑淞稚钐幍哪抗?。薩烏什金走到女教師前頭,微微弓著身子,留神地看著自己周圍。樹林里的小道蜿蜒曲折,縱橫交織,把他們愈引愈深。突然,遠處透出一道縫隙,射來一束煙青色的亮光。林中頓時出現(xiàn)一大塊空地,空地中央一株巨大的橡樹巋然矗立,銀裝璀璨。“啊,原來這就是冬天的橡樹。”安娜怯怯地向橡樹走近了幾步。“安娜·瓦西里耶夫娜,您瞧!”他使勁兒推開樹旁的一大團雪,刨出一個小坑,坑里有個小圓球,裹在爛成細蛛網(wǎng)似的敗葉中,葉子上戳出許多尖尖的針刺。安娜一下子就猜出這是冬眠的刺猬?!扒扑美锶龑油馊龑拥模 彼_烏什金小心翼翼地給刺猬蓋上那床不講究的被子。接著他繼續(xù)領著安娜參觀自己的小天地。橡樹根上還收留著許多房客:甲蟲、蜥蜴、瓢蟲……有的躲在樹根底下,有的藏在樹皮縫里,它們就這樣在沉睡中熬過冬天。這株強健魁梧、生機勃勃的大樹,在自己身上蓄積了那么多熱量,使那些可憐的小生靈獲得棲身之所。安娜十分感興趣地、快樂地觀察著這對她來說完全陌生的森林的奧秘。突然,她聽到薩烏什金著急的喊聲:“啊呀,我們已經(jīng)見不到媽媽了!”安娜趕忙把表湊近眼睛——三點一刻了?!澳怯衷趺礃幽兀克_烏什金,謝謝你陪我在林中走了一趟?!彼_烏什金的臉紅了,他非常想對老師說,今后他再也不遲到了,可又怕自己做不到。他拉起外衣的領子,對老師說:“我送您……”“不用了,薩烏什金,我自己回得去?!彼脩岩傻哪抗馔送蠋?,然后從地上撿起一根棍子,折去彎的一頭,遞給安娜·瓦西里耶夫娜?!耙邱劼箾_著您跑來,您往它背上揍一下,它就會逃走的。不過,最好還是只揮揮棍子,使它害怕就夠了!不然,它生了氣,可就會跑掉,再也不回到這森林里來了。”“好,薩烏什金,我一定不打它?!弊叱霾贿h,安娜又回過頭來,最后一次望著那株老橡樹。橡樹腳下,模模糊糊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原來薩烏什金并沒有走,他在遠處保護著自己的老師哩!她向孩子揮了揮手,沿著彎曲的小道緩緩走去。(摘自中短篇小說集《冬天的橡樹》)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盡管女教師從頭到腳都是雪,但是感到快活,描述了她在雪天的獨特反應,展現(xiàn)了她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B.在課堂上舉例“冬天的橡樹”,顯示出薩烏什金對自然有著獨特的感受,突出了他對自然敏銳的觀察力。C.女教師決定去見薩烏什金的母親,主要是為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huán)境,以便更好地教育學生。D.薩烏什金想不再遲到,說明他內心希望成為守時的好學生;但又怕做不到,暴露出他的不自信和逃避心理。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冬天里一個清新的早晨”,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與后文冬天的橡樹獨特的氣質相呼應,為人物的出場和活動營造氛圍。B.“他腳穿一雙舊氈靴,靴子前端沾滿了泥”這一細節(jié),暗示薩烏什金常走森林的近路,為后文帶領老師探索森林埋下伏筆。C.小說運用擬人、夸張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森林中的各種動物,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展現(xiàn)了薩烏什金的豐富想象力。D.“啊,我們已經(jīng)見不到媽媽了!”,女教師錯過了家訪時間,制造了意外和遺憾,引發(fā)了讀者對這次家訪意義的思考,使主題得到深化。7.小說標題“冬天的橡樹”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8.女教師在與學生薩烏什金相處過程中,心理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此謂治國在齊其家。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材料二: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為大?曰:“若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此天下之害也。又與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北卦唬骸皬膼喝速\人生?!笔枪蕜e①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②以易別。”然即兼之可以易別之故何也?曰:“藉為人之國,若為其國,夫誰獨舉其國以攻人之國者哉?為人之都,若為其都,夫誰獨舉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為人之家,若為其家,夫誰獨舉其家以亂人之家者哉?為彼猶為己也。然即國、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即必曰天下之利也?!苯裎釋⒄笈c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為正③。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yǎng)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者,其故何也?故君子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節(jié)選自《墨子·兼愛下》)【注】①別:指將別人與自己區(qū)分開,分別對待(指相惡)。②兼:指視人如己(指相愛)。③正:同“政”。9.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所謂平天下A在治其國者B上老C老而民興D孝E上長F長而民興G弟H上恤孤I而民不倍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與《論語·八佾》中“人而不仁”的“而”字用法相同。B.事,侍奉,與《論語·顏淵》中“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的“事”意思不同。C.“若大國之攻小國也”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無辭讓之心”的“之”用法不同。D.賊,殘害,與《墨子·兼愛》中的“視人身若其身,誰賊?”的“賊”字意思相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管理家族時所提倡的孝順、尊兄和仁慈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長官以及使役民眾,可見家族風氣影響著國家風氣。B.材料一認為,君主或士大夫能夠關注民眾的喜好,并與民眾同好同惡,順應民意民心,才能真正成為民眾的父母官。C.材料二認為,天下之害的根源是國家之間的以大欺小,人與人之間的以強凌弱,以及君臣父子都沒有盡到應盡的本分。D.材料二認為,如果以相愛來施政,可以讓沒有妻室兒女的老人有人奉養(yǎng),沒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長大成人。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者,其故何也?(2)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短K武傳》13.兩則材料對治國理政分別提出哪些觀點?請簡要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酬舒三員外見贈長句白居易自請假來多少日,五旬光景似須臾。已判到老為狂客,不分當春作病夫。楊柳花飄新白雪,櫻桃子綴小紅珠。頭風不敢多多飲,能酌三分相勸無?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病假在家的感慨,時光如梭,五旬的時間似乎轉眼間就已過去。B.詩人表示已經(jīng)決心成為狂放不羈的人,未料想在春天美好的季節(jié)做了一個病夫。C.尾聯(lián)寫詩人的心情沒有受到頭痛的影響,是因為朋友邀請他一起飲酒欣賞春光。D.整首詩形象地描繪了春景和詩人內心感受,展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豁達的態(tài)度。15.詩歌的頸聯(lián)描繪了兩幅美麗的畫面,與其他各聯(lián)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傳》中,稱贊屈原文章《離騷》“言淺意深”的兩句是“,”。(2)我們讀屈原的《離騷》,發(fā)現(xiàn)屈原在文章中經(jīng)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關于這一點,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釋:“,?!保?)在高適的《燕歌行》中,“,”兩句用戰(zhàn)士們在前方殺敵的出生入死與漢將在軍帳中的輕歌曼舞作對比,控訴了漢將不懂得體恤士兵,為下文寫戰(zhàn)敗埋下了伏筆。(4)《錦瑟》中詩人化用莊周、望帝兩個典故來營造朦朧迷離、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3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隨著秋葉飄落冬意漸濃,我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季節(jié),人們往往因畏寒天短等原因而減少戶外活動,選擇待在溫暖的室內。其實,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甲),通過鍛煉讓身體保持健康和活力。運動是良醫(yī)。低溫狀態(tài)下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會相應減慢,運動能夠加速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更有效地燃燒卡路里,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乙),這些白細胞是身體抵抗病毒和細菌的天然衛(wèi)士。值得一提的是,秋冬季健身雖有諸多好處,但是需要注重科學運動。首先,(丙)。有人說,滑雪是冬季最受歡迎的運動;有人說,雪地跑步是冬季戶外鍛煉的絕佳選擇。事實上,無論跑步、八段錦、熱瑜伽、健步走、廣場舞、太極拳、滑冰……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運動項目,應根據(jù)自身情況,A,選擇適合秋冬季節(jié)的有氧運動、團隊運動或靜態(tài)運動。其次,增加運動量要適度。天氣較涼時,身體的脂肪含量較夏季有所增長,體重和體圍也會相應上升。適當增加運動訓練量,特別是增加一定有氧運動,可以改善身體機能,防止脂肪過多堆積。但健身并非運動量越大越好,要堅持科學、適度原則,B,貴在堅持。此外,低溫環(huán)境下健身時要注重細節(jié)。秋冬季節(jié),①人體各方面保護性機能減少,②運動前要先熱身,③可通過快走、慢跑、伸展等運動喚醒身體各個關節(jié),④讓身體發(fā)熱至微微出汗,⑤然后再投入各類體育運動;⑥運動后則應及時擦汗、做好保暖,⑦預防避免感冒等疾病的發(fā)生。沒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而鍛煉是保持健康的關鍵。讓我們行動起來,用體育鍛煉來抵御寒冷,迎接每一個充滿活力的日子。17.下列選項中的修辭手法,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B.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C.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徐志摩《再別康橋》)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第六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1.下列各句中,沒有邏輯錯誤的一項是(

)A.因為經(jīng)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參觀學習,又肯動腦筋,他的見解往往比別人高明。B.吳晗說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所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有骨氣的。C.會議開了一半了,張主任還沒來,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車了。D.別看咱們組的李師傅貌不驚人,年紀又大,但思考問題時比誰都周密。22.“你說甲生瘡,甲是中國人,你就是說中國人生瘡了。既然中國人生瘡,你是中國人,就是你也生瘡了?!濒斞赶壬@兩句話分別運用了兩個三段論推理,對這兩個推理,下面哪個說法是對的?A.第一個是有效三段論推理,第二個不是有效三段論推理。B.第一個不是有效三段論推理,第二個是有效三段論推理。C.兩個三段論推理都是有效的。D.兩個三段論推理都不是有效的。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屈原潔身自好,堅守美政九死不悔;蘇武羈留匈奴,持節(jié)牧羊終堅守無怨;“堅守”令人動容。而蘇軾歷盡坎坷,以“曠達”之心笑對人生風雨,啟示人們不必過于執(zhí)著,亦令人深思?!皥允亍?,抑或“曠達”?對此,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就此寫一篇議論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答案】1.B2.A3.B4.①文與可作畫時達到一種“見竹不見人”“其身與竹化”的創(chuàng)作境界,即以詩意的眼光來作畫,超越“人”的態(tài)度、超越科學功利的視角;②文與可創(chuàng)作時消除物我之間的界限(達到會通物我(或“物化”)的純粹體驗境界),從而,擺脫“對象化”的束縛,展現(xiàn)生命的自在;③文與可創(chuàng)作時不僅能夠移情于物,還能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在欣賞中融入創(chuàng)造性?!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B.“惠子的問難比莊子的論斷更加合理”錯,過于絕對。依據(jù)原文“惠子的問難若從理性角度看,是完全合理的……從科學角度看,莊子的論斷不成立;從邏輯上看,莊子的推論也無根據(jù)”可知,脫離了原文中“若從理性角度看”“從科學角度看”“從邏輯上看”等前提限制,說法過于絕對。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內容進行判斷的能力。B.“每個人都會憑自己的主觀經(jīng)驗來‘以己度人’”“每個人感受到的世界必然是完全不同的”錯誤。從原文“我們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氣,即每個人對旁人旁物處某種境地、有某種知覺、生某種情感時,是憑自己的經(jīng)驗推測出來的”“我們可以說,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張而成”等處來看,“都會”“必然”過于絕對,推斷無據(jù)。C.“當一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感受、了解外物,便能產(chǎn)生美感體驗”推斷不當,原文為“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jīng)驗”,即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了解外物(移情作用),不一定就能產(chǎn)生美感體驗。D.“美感經(jīng)驗旨在陶冶性情”不符文意,原文為“美感經(jīng)驗的直接目的雖不在陶冶性情”,可見陶冶性情并不是美感經(jīng)驗的目的。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耙魄樽饔谩笔前炎约旱那楦幸频酵馕锷砩先ィ路鹩X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四個論據(jù)中,ACD均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符合論點。B中沈括該觀點強調的是書畫創(chuàng)作應當?shù)靡舛?,重意而輕形,不屬于“移情作用”的范疇。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與可竹畫之所以能達到“無窮出清新”的境界,正是因為他作畫時“見竹不見人”“其身與竹化”,這符合材料一中的“會通物我”“物化”等觀點。①根據(jù)“以詩意的眼光,超越‘人’的態(tài)度,超越科學、功利的視角,以天心穿透世界”可知,“見竹不見人”是因為文與可以詩意的眼光來作畫,超越“人”的態(tài)度、超越科學功利的視角。②根據(jù)“在詩意的心靈中,打通‘我’與世界的界限,通世界以為一”“致力于鑿通孤立世界之間的界限,是人與物關系的‘絕地天通’”“會通物我的純粹體驗境界稱為‘物化’,‘化’于物,‘我’就是物,沒有了物我之間的界限?!锘呛汀畬ο蠡鄬Φ囊粋€概念,它將人從‘對象化’中拯救出來,讓生命自在顯現(xiàn)”分析,“其身與竹化”,是說文與可作畫時,在“神遇”中,消除物我之間的界限,擺脫“對象化”的束縛,自然之竹和心中之竹會通合一,達到了“會通物我”的創(chuàng)作境界,生命得以自在顯現(xiàn)。③根據(jù)“我把自己的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現(xiàn)我所見到的形象。我們可以說,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張而成。欣賞中都含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人不但移情于物,還要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還要不知不覺地模仿物的形象”可知,文與可創(chuàng)作時不僅能夠移情于物,還能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在欣賞中融入創(chuàng)造性。【答案】5.D6.C7.①冬天的橡樹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然挺立,是小生靈的棲身之所。②蘊含著生命的力量和希望,象征著薩烏什金的堅強、樂觀的精神。③是薩烏什金的情感寄托,也承載著女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守護。8.①女教師因薩烏什金總是遲到而感到不滿。②跟隨其看到森林的奧秘時,感到震撼。③得知薩烏什金遲到的原因,因他對生命的敬畏和愛護而感動。④離開時對學生給予自己的保護感到溫暖?!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逃避心理”錯。薩烏什金雖然表現(xiàn)出對不再遲到的擔憂,但并沒有逃避心理。他遲到并不是因為懶散,而是出于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橡樹的探索,這是一種積極的、充滿好奇心的行為,而不是逃避。故選D。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夸張手法”錯。文本在描述森林中各種動物時,運用了擬人手法,但并沒有使用夸張手法。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活動和情感,生動地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活力和生命力,而夸張手法是一種在程度上故意夸大以增強表達效果的方法,文本并無此表現(xiàn)。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①冬天的橡樹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依然穩(wěn)固地矗立,成為小生靈如刺猬、甲蟲和蜥蜴等的避風港,是小生靈的棲身之所,象征著生命的堅韌和頑強,是希望和庇護的象征。②在寒冷的冬季,橡樹依然屹立不倒。這種頑強的生命力也比喻了薩烏什金的精神面貌。盡管薩烏什金家境貧寒,背負沉重的生活負擔,但他依然樂觀和充滿活力,如同那棵冬日里的橡樹,蘊含著生命的力量和希望,象征著薩烏什金面對困境時的堅強與樂觀的精神。③橡樹也是小薩烏什金生活中的一個情感寄托,他以自己細膩的心去關注這棵樹和周圍的小生靈。而對女教師安娜來說,橡樹的意象不僅延伸為一種自然教育的方式,它也承載著女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守護。在橡樹下,安娜見證了薩烏什金純真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于是對學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與薩烏什金共同探索森林并見到橡樹之后,安娜對學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與關愛,也象征著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守護與滋養(yǎng)。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心理變化的能力。①在故事開頭,由“‘又遲到了,薩烏什金!’像大多數(shù)年輕的女教師一樣,安娜也喜歡表現(xiàn)得嚴厲些。可現(xiàn)在她說話的語調顯然是在抱怨了”可見,女教師安娜對薩烏什金的遲到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滿,這表現(xiàn)在她對他遲到的頻繁抱怨和嚴厲的態(tài)度。②隨后,當安娜跟隨薩烏什金探索森林的奧秘,看到冬天橡樹下那些生物如甲蟲、蜥蜴等依靠橡樹度過嚴冬的景象時,她對自然界奇妙的生命力量感到驚嘆。此時,她內心的震撼和好奇逐漸減弱了先前的情緒。③安娜在參觀過程中,見證了薩烏什金對大自然小生靈的悉心照護,這使她開始認識到學生遲到背后的深層原因——不是懶散,而是他對周圍生靈的細心觀察和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因而被他的純真和對生命的愛護所感動。④離開時,“走出不遠,安娜又回過頭來,最后一次望著那株老橡樹。橡樹腳下,模模糊糊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原來薩烏什金并沒有走,他在遠處保護著自己的老師哩!”,安娜意識到薩烏什金用孩童特有的方式默默保護自己,內心感到一種溫暖。這一切使她被師生之間溫暖的信任與關懷所包圍,使情感得到升華?!敬鸢浮?.BEH10.A11.C12.(1)不知道天下的士人聽到相愛之說而加以非議是什么緣故呢?(2)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jié)豪壯,早晚都派人問候蘇武,而將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13.①材料一:要在齊家的基礎上治國,方能治天下;居于上位的人要以身作則,有同理心,爭取民眾的擁護。②材料二:要以兼愛來施政治國。【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所謂要平定天下,就是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會孝順成風;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長,百姓就會敬重兄長;居上位的人憐愛孤小,百姓就不會背叛信義。

“所謂……者”為固定句式,應在B處斷開;“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句式對稱整齊,結構一致,故應在它們之間EH處斷開。

故選BEH。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用法相同”錯。表轉折/表假設。句意:自己家族的人不能管理好卻能管理好一國之民。/一個人假如沒有仁愛之心。

B.正確。侍奉/從事,實踐。句意:孝順,可以用來侍奉君主。/我雖不夠聰明,請你允許我照這些話去做吧。

C.正確。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的。句意:例如大國攻伐小國。/沒有謙讓的心。

D.正確。均是“殘害”的意思。句意:從憎惡別人殘害別人產(chǎn)生的。/看待別人就像自己一樣,誰會害人?

故選A。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天下之害的根源是國家之間的以大欺小,人與人之間的以強凌弱,以及君臣父子都沒有盡到應盡的本分”錯,材料二認為天下之害的根源是“惡人賊人”。

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識”,知道;“非”,非議;“何故”,什么原因。(2)“壯”,認為……豪壯、欽佩;“候問”,問候;“收系”,逮捕監(jiān)禁。13.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①材料一:由原文“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此謂治國在齊其家”可知,治國理政首先要從家庭治理開始,要在齊家的基礎上治國,方能治天下;由原文“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可知,居于上位的人要以身作則,展現(xiàn)孝敬老人、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品質,有同理心,從而獲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②材料二:由原文“今吾將正求與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為正。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yǎng)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故君子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可知,要以兼愛來施政治國,國家須從愛護人民的角度出發(fā),讓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共處,進而實現(xiàn)天下大同。參考譯文:材料一:所謂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因為自己家族的人不能管理好而能管理好一國之民,這是沒有的事情。孝順,可以用來侍奉君主;尊兄,可以用來侍奉長官;仁慈,可以用來使役民眾。一家仁愛相親,一國就會仁愛成風;一家謙讓相敬,一國就會謙讓成風;一人貪婪暴戾,一國就會大亂。這就叫做治理好國家首先要管理好家族。所謂要平定天下,就是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會孝順成風;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長,百姓就會敬重兄長;居上位的人憐愛孤小,百姓就不會背叛信義。厭惡上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下級;厭惡下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上級。百姓喜愛的他就喜愛,百姓厭惡的他就厭惡,這就是所說的百姓的父母。這就是說得到民眾的擁護就會得到國家,失去民眾的擁護就會失去國家。材料二:墨子說道:“仁人的事業(yè),應當努力追求興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而現(xiàn)在,天下之害,什么算是最大的呢?回答說:“例如大國攻伐小國,大家族侵擾小家族,強大者強迫弱小者,人多者欺凌人少者,狡詐者算計愚笨者,尊貴者傲視卑賤者,這就是天下的禍害呀。又如做國君的不仁惠,做臣下的不忠誠,做父親的不慈愛,做兒子的不孝敬,這又都是天下的禍害?!惫们以囍凭窟@許多禍害產(chǎn)生的根源,這是從哪兒產(chǎn)生的呢?這是從關愛別人有利別人產(chǎn)生的嗎?就必然說:“不是這樣的?!北厝灰f:“是從憎惡別人殘害別人產(chǎn)生的。”所以分別對待是不對的。所以墨子說:“要用相愛來取代相惡?!奔热蝗绱耍敲纯梢杂孟鄲蹃硖鎿Q相惡的原因何在呢?回答說:“假如對待別人的國家,像對待自己的國家,誰還會動用本國的力量用以攻伐別人的國家呢?對待別人的城邑,像對待自己的城邑,誰還會動用自己城邑的力量用以攻伐別人的城邑呢?對待別人的家族,就像對待自己的家族,誰還會動用自己的家族用以侵擾別人的家族呢?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國家、城邑不相互攻伐,個人、家族不相互侵擾殘害,這是天下之害呢?還是天下之利呢?就必然要說是天下之利了?!爆F(xiàn)在我將尋求興起天下之利的辦法而采取它,以相愛來施政。因此年老而沒有妻室兒女的,有人奉養(yǎng)而終其一生;沒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長大成人。不知道天下的士人聽到相愛之說而加以非議是什么緣故呢?所以君子假如想要做仁惠之君、忠誠之臣、慈愛之父、孝敬之子、友愛之兄、敬順之弟,對于兼愛就不可不去實行。這是圣王的大道,萬民最大的利益。【答案】14.C15.①情感表達:頸聯(lián)借景抒情,描繪了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感。②結構安排:頸聯(lián)節(jié)奏舒緩,使整首詩歌的節(jié)奏更富變化之美,全詩得以呈現(xiàn)出委婉從容的韻致?!窘馕觥?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因為朋友邀請他”錯誤?!澳茏萌窒鄤駸o”意思是能否陪同我酌飲三分來勸慰我呢?應該是他邀請朋友,即舒三員外,一起飲酒欣賞春光。故選C。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及結構技巧的能力。①情感表達:“楊柳花飖新白雪,櫻桃子綴小紅珠”是寫景,手法上屬于借景抒情;這兩句描繪春日景色,楊柳花像新降的白雪,櫻桃似串成的小紅珠,描繪了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展示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細致描繪,借助對大好春光的描摹,表達作者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情感。②結構安排:題干中說這兩句寫景,與其他各聯(lián)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詩歌前兩句感嘆病重時間飛逝;三四句表示已經(jīng)決心成為狂放不羈的人,沒想到這個春天卻做了一個病夫;最后兩句寫盡管喜愛飲酒,但因有頭風之疾,不敢過量;即便是勸酒,也不過是淺酌幾杯而已。在諸多敘述和感嘆中忽然插入對美麗春景的描繪,起到了舒緩節(jié)奏的作用,使整首詩歌的節(jié)奏更富變化之美,呈現(xiàn)出委婉從容的韻致。16.【答案】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詞的書寫:指、邇、帳、蝴蝶?!敬鸢浮?7.D18.A.量體裁衣

B.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19.①可修改為:人體各方面保護性機能降低。

⑦可修改為:避免感冒等疾病的發(fā)生。

20.(甲)我們應該增加戶外運動。

(乙)提高血液中白細胞的數(shù)量。(丙)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窘馕觥?7.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斑@些白細胞是身體抵抗病毒和細菌的天然衛(wèi)士”運用了暗喻修辭,把白細胞比作天然衛(wèi)士,比喻詞是“是”。A.是通感,荷花的香氣是嗅覺,歌聲是聽覺,將嗅覺與聽覺相通。B.是擬人,“相惜”“殷勤”賦予了春風人的情態(tài)。C.是借代和夸張?!罢勑﹂g,檣櫓灰飛煙滅”采用了夸張的手法,以迅速消滅敵人的情境來增強語勢與表現(xiàn)力;“檣櫓”則是借代,代指敵方戰(zhàn)船。D.是比喻中的暗喻,將金柳比作新娘,有本體、喻體,比喻詞是“是”。故選D。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根據(jù)“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秋冬季節(jié)的有氧運動、團隊運動或靜態(tài)運動”可知,此處是說人們應該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可填“量體裁衣”。量體裁衣:比喻根據(jù)實際情況辦事。

B.根據(jù)“堅持科學、適度原則”和“貴在堅持”可知,此處是說運動量要適合自己的能力,不要急于求成,還應堅持不懈,可填“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機能減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